百度何俊杰:创新为百度移动生态带来全新的发展变量

来自萤火资讯
2022-11-30 10:46:23

11月29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在“WISE2022新经济之王”大会上重点以百度MEG业务为例,分享了百度多年来的创新心法。这也是何俊杰自5月走马上任以来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时刻。

在被疫情反复围困的2022年,互联网公司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挑战。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能看到,企业所信奉的“长期主义”道路是如何一步步踏出,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穿越周期的基石。 

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百度长期投入和坚持的方向。十年间,百度累计投入了千亿研发费用,如今这些投入正逐步开花结果。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多次公开表示: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巨大的进展,有些甚至是方向性的改变。 

这些进展不仅体现在百度的AI前沿技术方面,也全方位渗透到了百度移动生态、智能云、自动驾驶三大业务线。 

11月29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在“WISE2022新经济之王”大会上重点以百度MEG业务为例,分享了百度多年来的创新心法。这也是何俊杰自5月走马上任以来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时刻。 

何俊杰在WISE大会上表示,得益于百度过往的创新机制,百度搜索、百度APP已经成为AI规模最大的应用场景,而且大量AI创新技术在生态内落地。他解释说,创新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攀珠峰,也要接地气,还要打持久战。这个过程,处处需要摸着“反馈”过河。

与此同时,从何俊杰的描绘和演讲中,还能窥见这些反馈驱动的创新正在为百度移动生态带来全新的发展变量。 

诚如所见,以搜索为核心的移动生态业务是百度的基本盘,作为该业务的新负责人,何俊杰肩上的重量不言而喻。何俊杰的操盘,也决定了百度移动生态走向何方。

01

搜索和AI是“左右脚关系”

反常识的是,搜索和AI天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问题,机器去理解问题并推送给用户答案,这个原理就是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李彦宏曾表示,搜索与人工智能本就密不可分。搜索引擎从存在那天起就是一个人工智能产品,搜索引擎的进化史,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史。 

这也意味着AI技术发展得越好,搜索引擎就会做得越成功,搜索引擎的大数据又会“喂养”AI,让AI变得更智能,两者就像是“左右脚迈步”。 

百度在AI上的“修为”还不止于此。百度早在2010年开始对人工智能投入,成立了国内最早的深度学习实验室。何俊杰提到,百度每年研发费用占比都超过15%,去年更是达到23%。“压强式、马拉松式的投入,使得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层面都有领先的自研技术,可以说,百度做AI,能攀珠峰,就不爬玉龙雪山。” 

经过十年投入,百度已将AI技术带出了实验室,融进各个业务血脉之中。 

自动驾驶可能是更为人所知例子。百度从2013年投入自动驾驶,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与自动驾驶一哥谷歌Waymo同台竞技的玩家。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百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累计订单超过140万单,覆盖北上广深等10余城。此外,AI赋能的百度智能云已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AI+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落地。 

与此同时,在容易被大众忽略的搜索上,AI也早已实现“回流”。何俊杰曾在百度万象大会上说“百度移动生态是AI落地的首站,AI是能用尽用,能出尽出”。 

据了解,百度APP月活跃用户达6.34亿,加上PC端搜索,百度每天响应数十亿次搜索需求。为此,百度构建了搜索领域全球最大的异构计算集群,每天可进行超一万亿次在线深度语义推理。 

大型计算集群的成长背后,是底层算法和芯片能力的大幅跃升。何俊杰介绍道,百度自研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超强算力昆仑“芯片”、预训练大模型“文心”等AI技术基础设施,都为搜索应用的进化提供了绝对支撑。

02

给创新装上“永动机”

当下人工智能已经渗入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但在十多年前,人们更多谈论的是AI的理论化实验和各种比赛,技术尚在襁褓之中。 

彼时的百度,为何能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投入,不断跑完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商业创新的接力赛。 

何俊杰在会上透露了百度修炼的“内功心法”。他表示,创新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而百度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源于一种“反馈驱动创新”机制。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创新是因为市场不断地在给你反馈,你才有机会去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实现创新。”何俊杰说道。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是为数不多的进行全栈布局的公司,从最底层高端芯片昆仑,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各个层面都有领先的自研技术。这使得我们一旦遇到大的应用时,能够进行端到端的优化,实现效率大幅提升。而端到端的优化,是因为我们能够从应用侧不断获得反馈。” 

于是,当掌握足够多AI底层技术节点时,由点成线,由线成面,AI从技术过渡到应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百度昆仑芯片是何俊杰口中“反馈驱动创新”的典型代表。从使用场景来看,昆仑是一款云端通用AI芯片,而昆仑芯片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靠的正是一个前端应用入口——百度搜索。 

百度搜索每天响应几十亿次搜索请求,用户的每一次检索,每一次评论、点赞、分享互动,都是实实在在的端到端反馈。目前,昆仑1代已在百度搜索引擎、小度等业务中部署超过2万片,服务50多家外部客户,是国内唯一一款经历过互联网大规模核心算法考验的云端AI芯片。 

海量反馈模式下,创新如同囊中探物。 

与此同时,百度的智能小程序、百家号、托管页等基础设施,也为各个行业客户提供了平台和服务。深度链接用户之后,用户反馈信息的闭环也得以形成。长久以往,如此循环。 

百度搜索这个天然的流量场,连接了数亿用户和服务商,正是绝佳的反馈来源。 

用何俊杰的话来说就是,哪里有反馈,哪里就有创新。整个百度移动生态,就是一个离用户最近、吸引反馈最多的“创新磁场”。百度搜索、百度APP正是AI规模最大的应用场景。 即在追求顶级AI算法和自研芯片以达到更高效率之外,同时与用户进行深度链接,还要用生态形成闭环,创新才能循环往复。 

表面上看,百度近几年的创新是AI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是,但也不全是,因为更多还要归功于“反馈驱动创新”的机制。单点技术创新往往容易昙花一现,而成建制的体系化创新,则趋于长久不衰。

03

第一曲线的“创新延长线”

搜索是百度的第一增长曲线,很多人认为搜索已经走到了尽头,实际上随着各公司对AI技术和业务的不断深挖,搜索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一组数据也可以侧面印证:过去一年百度搜索规模同比增长17%,今年9月百度App 用户月活达到6.34亿,同比增长5%。 

用户对搜索的需求有增无减,但搜索方式和结果呈现却在发生变化。比如用语音提问、拍照搜索或者搜索短视频都已是常见方式,难的是如何更多识别用户的搜索需求,以及提供更加多元的结果。 

今年9月百度万象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搜索领域两大杀手锏技术:跨模态大模型“知一”和新一代索引“千流”。 

据何俊杰介绍,“知一“可以理解全网形态各异的资源,能将最全面、最合适的结果呈现给用户。换句话说,“知一”可以在全网文本、图片、视频、结构化信息等中,找到用户最想要的内容结果。“千流”则是对搜索引擎后端架构的彻底改造,成本降了一半、速度快了两倍。 

无论是从内容质量,还是速度上,有AI加持的百度搜索能更加精准、更加多元化地洞悉用户需求。 

何俊杰说道:“用户再微弱的反馈,也应该被重视;用户再微小的需求,也应该被满足。” 

除了拓宽搜索内容的边界之外,百度还在掀起一场内容生产侧的变革。 

自何俊杰上任以来,除了基本盘稳固外,百度移动生态还在AIGC和AI数字人两个领域动作频频,表现抢眼。 

AIGC是指AI生成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时下火热的AI画画,就是AIGC的一种。AI数字人则是虚拟人物形象,具备自主交互和语言理解等能力。 

百度已经将AIGC和数字人变成了新的内容生产工具。此前万象大会上,百度最新发布了AI插画助理、AI视频制作助理等应用,自动生成文字、图片,图片转换成视频等。 

百度飞桨文心一格根据歌词自动生成MV画面

何俊杰表示:“我们相信内容创作将进入 ‘人机共创’模式,媒体、创作者可以进一步把宝贵的精力专注用在创造力上,实现‘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互联网的内容生态也会因此发生新的革命。” 

以百度AI数字人度晓晓为例。作为国内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度晓晓基于百度大脑7.0核心技术驱动,除了可以在百度APP内直接与用户聊天互动,还能基于文心大模型写高考作文、作画等等。最近,度晓晓还展出了全新超写实形象,做起种草达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向年轻用户分享AI的品味。 

百度认为,未来十年AIGC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可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生成AI原创内容。 

此外,百度还发布了“百度APP数字人计划”,将数字人技术与AIGC图文转视频技术、TTS语音合成技术“三合一”,为媒体及创作者定制真人孪生数字人。 

百度为“青蜂侠”定制数字主持人“青小霞”,可自动完成播报

这些应用既是百度AI技术一项项具体的落地,但从长远来看,这其实都是百度“反馈驱动创新”的重要环节。让用户找到想要的内容,让创作者更快产出好内容,这也将反过来帮助百度自己离用户更近,离反馈更近,离创新更近。 

“科技创新就是驱动发展的‘永动机’,只要反馈不止,就能创新不停。”何俊杰说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文章关键词: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