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胶鞋的皮革厂逆袭,它打服了垄断的西方巨头

来自萤火资讯
2021-11-17 11:59:06

历经40余年的上下求索、砥砺奋进,万华已实现从缺乏技术到技术强大再到技术创新,MDI产能超过国际巨头巴斯夫,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商。

近两年,由于美国针对华为实施的芯片制裁,让芯片“卡脖子”困境成为中国举国上下最关心的问题,而在化工领域,MDI(即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也曾是一项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技术。

直到一家烟台“皮革厂”的出现,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格局,还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MDI供应商。

它便是化工界的“华为”——万华化学。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物资匮乏,中国还是一个踩在布鞋上的国家,老百姓也渴望穿上皮鞋。

生产皮鞋需要聚氨酯,生产聚氨酯(PU)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原料便是MDI,但MDI生产过程中涉及苯、硝基苯、氢气、氯气、一氧化碳等几十种原料进行化学反应,不仅原料无法长距离运输,且生产工艺复杂,进入壁垒极高。

MDI自上世纪30年代起源于德国后,长期被巴斯夫、陶氏、三井等欧美国家的化工巨头紧握手中,严格禁止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售,尤其是中国。

为了实现中国老百姓的皮鞋梦,烟台合成革厂(万华化学前身)应运而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从日本引进3套合成革生产装置,耗费4.6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总财政收入的千分之四,并同意日本10年内不在国际市场销售MDI产品。

这套被寄予厚望的生产线,采用的却是日本早已淘汰的技术,相当于国际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设备也已老化,年产不足一万吨,更糟的是,在第四年这套设备三天两头罢工,更新生产装置迫在眉睫。

但国际化工巨头担心技术泄密,禁止所有企业向万华出售相关生产装置,屡遭碰壁的万华就想到“用市场换技术”。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家跨国公司抛出了“橄榄枝”,提出如果万华能提供中国市场调研报告就考虑合作,结果在拿到万华全体市场销售人员耗时半年,花费数百万完成的调研报告后,不仅拂袖而去还宣布自己将在中国建厂。

更屈辱的是,当万华一行人受邀来到这家公司参观时,想近距离看一眼生产设备却遭到了外方人员的拒绝和呵斥。

技术的咽喉,就这么被外资牢牢扼制在手里。

时任万华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引进不来的。“要想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装置!”

然而,自主研发的道路走起来可没那么容易。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严格的技术封锁,既缺乏可借鉴的相关资料,也没有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可谓是一穷二白。

但越是遇到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

为了解设备的生产原理,丁建生团队把1吨重的老化设备反复拆装,直到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同时,缺乏人才的万华与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定向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就这样,终于建立起一支十人的科研小队。

完成对老设备的“消化吸收”后,万华进入全面技术开发阶段。凭借对行业前沿的准确把握,丁建生团队率先利用计算机模拟MDI核心化学反应,并开发出国内首套MDI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也正是该软件包,让接近报废的MDI装置成功复活。

在历经一万多次失败后,丁建生团队终于开发出连续缩合反应、连续多胺光气化反应、粗MDI连续分离精制3大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这也意味中国成为继德、美、英、日后第五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1999年万华自主研发出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03年又成功开发4万吨/年、8万吨/年、16万吨/年的MDI制造技术,2010年成功投产世界单套规模能力最大的40万吨/年MDI生产装置,而这一切都是在那条原本不足1万吨产能的生产线上实现的。

历经40余年的上下求索、砥砺奋进,万华已实现从缺乏技术到技术强大再到技术创新,MDI产能超过国际巨头巴斯夫,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商。

文章关键词:

创业视频
更多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