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省GDP数据解读 未来的趋势就在这几个地方

来自萤火资讯
2022-01-23 19:04:37

虽然各省市2021年GDP数据还未全部发布,但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经济新趋势:

虽然各省市2021年GDP数据还未全部发布,但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经济新趋势:


一、整体来看,已公布相关数据的省区当中,绝大多数的省区(八成左右)都完成了各自的2021年度GDP增速目标,具体程度如何自行查阅表格即可。

二、比较值得特别关注省区的比如湖北、江苏、北京等地,完成度大幅超过目标;另外西藏、云南、河南等地,GDP增速实际完成值与预期值相差略多。

三、关于已经公布2022年度GDP增速预期目标的省区中,绝大多数省区(七成左右)都设定在6%以上(含6%)。表格所列29省区的2022年度增速目标平均值和中位数水平接近,大约都在6.4%-6.5%。

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和2020年度在特殊经济形势之下,各省区设定的2021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普遍略高的情况相比,各省区对于2022年度的增速预期目标大幅降低,基本回归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从这张表格可以发现:

1、不论是省域还是城市,东部地区增速在变快,而中西部(非资源型城市)相对速度在变慢;

2、以前增速相对较慢的一线城市,今年的增速几乎与新一线、二线城市差不多,如上海、北京、天津,与成都、杭州、武汉这些近年势头强劲的城市,增速差距微乎其微,考虑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基建投资等因素,京沪津实际增速应该还快一些。

3、三四线城市增速并不比一二线城市快多少,如泰州、台州、南阳、茂名、湖州、绵阳、开封,今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GDP增速差距很小。

4、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的增速优势似乎正在消失,显现后劲不足之象,东部大城市、发达城市的经济似乎更具可持续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城市化、基建投资放缓

过去二十年,农村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基建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西部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对基建投资更为依赖,中小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甚至高达60%以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尾声,以及人口增速放缓,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将结束,基建在经济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小,很多中西部城市和大多数中小城市,将失去最简单创造GDP的手段,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

2、产业重构成为城市竞争主线

纵览这几年中国城市竞争格局,我们会发现,城市竞争本质是产业竞争,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这几年经济增速较快的城市,无不是抓住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化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机遇。

如合肥的成功,来自对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家电等风口产业的精准出击。其他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宁波、无锡、苏州等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中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佼佼者和主导者。

而中西部城市虽然以前GDP增速非常快,但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城市大规模扩张,来自基建投资,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成长远不如东部城市。即使是西部最强的重庆、成都、西安、长沙、郑州等,先进制造业实力也仅相当于东部二三线水平。

如果西部城市继续沉迷于造城运动,对先进制造业不上心,不以产业为核心,不盯紧稍纵即逝的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我敢断言,未来必然会陷入经济滞胀。

3、顶级城市决胜科技创新

经过40年发展,中国主要城市在硬件上差距已经不大,高铁、高速、地铁、机场、CBD、摩天大楼、购物中心、体育中心、歌剧院、展览馆、中央公园.....,谁还没有?即使比较偏远的兰州、乌鲁木齐,在硬件设施上也不比东部沿海差。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竞争必然上升到更高层次,即产业和科技创新的竞争。

科技创新,就如同汽车发动机,在60公里时速下大家都差不多,但到了120公里时速下差距就体现了,差的发动机疲软无力,好的发动机动力澎湃,还可以跑得更快。以前发展挺快的一些中西部城市为何这几年归于平庸?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力弱,以基建投资为核心的发展不可持续。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高端技术人才、科创企业、科学氛围、兴趣小组、科普课程......,很难在短期内通过人为干预形成。一座城市要想提升科技创新力,必须长远规划、长期投入,但核心有三个,大学、产业和人才,打造科研型大学,培育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技术人才。

未来顶级城市竞争,不在GDP,而在科技创新能力!盲目关注GDP,可能一无所得,而重点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未来必然收获丰硕!

中国区域和城市竞争已经进入新阶段,一个更高水平的竞争,对城市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也空前提高。未来中国各地区、各城市,应平稳有序地从造城运动、土地财政、房地产依赖症中解脱出来,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力的培育。以前,谁房地产发展的好,城市扩张的快,谁的经济就好,未来,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独角兽企业、大学、医疗、国际化做得好,谁才有未来!

中国主要城市经济新形态适应力分级

一、完全适应城市

这类城市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超过60%;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10%,每年都有财政盈余;科技创新力令人仰望,科创独角兽层出不穷(每年至少新增3家),技术人才蜂拥而来,是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最向往的就业城市之一;每年新增科技类上市企业不少于6家;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科技企业。

达到这一标准的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二、高度适应城市

这类城市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超过50%;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25%;科技创新能力超出90%的城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500家,是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向往的就业城市之一,能留住至少30%本市毕业大学生;每年新增科技类上市企业不少于4家;有至少3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达到这一标准的城市:广州、苏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合肥、厦门、珠海。

三、中度适应城市

这类城市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超过40%;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40%;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00家,是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向往的就业城市之一;每年新增科技类上市企业不少于2家;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达到这一标准的城市:重庆、成都、长沙、济南、佛山、泉州、南通、西安、福州、东莞、沈阳、常州等。

四、基本适应城市

这类城市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超过30%;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50%;科技创新能力一般,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500家,是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能接受的就业城市之一;每年新增科技类上市企业不少于1家;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达到这一标准的城市:郑州、大连、温州、烟台、徐州、唐山、长春、石家庄、哈尔滨、南宁、贵阳、兰州、太原、芜湖、绍兴、扬州、潍坊、泰州、洛阳、赣州等。

五、不适应城市

这类城市的特点: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产业竞争力较弱,大学较少,大学毕业生留存度较低,对中高端人才和留学生缺乏吸引力,科技企业总部较少,上市公司较少。

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都属于这一范畴,需要尽快转型,尽快建立起以产业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文章关键词: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