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

2022年,卤味巨头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曾经创造辉煌业绩的卤味三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如今都处于业绩下滑的困境之中,巨头自救已然迫在眉睫,其中周黑鸭正在接受挑战的路上。

近期,周黑鸭在武汉举办首届单店特许领袖峰会,宣布了集团零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小确幸成就大梦想”的商业模式,计划2023年总门店数达4500家左右,实现未来5年“百城、千县、万店”的发展目标。

和过去几年初步展开的加盟战略不同,今年周黑鸭不仅在扩张效率上不断提速,还公布了更为具体的举措,针对“小确幸成就大梦想”的商业模式,主打成本低、轻模式、风险低的小单店加盟模型,计划成为杀进“社区消费”的利器。

那么周黑鸭这次能成功下沉市场,从“高铁站”走进“社区”吗?

陷入“诺基亚式”困境,转身自救已太慢

近年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卤味巨头都在负重前行。从周黑鸭2022年公开财报来看,去年周黑鸭总营收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8.3%,集团全年净利润为2528.3万元,下降92.6%。处在同一赛道的绝味食品、煌上煌业绩也不理想。根据绝味食品、煌上煌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两家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3.49%-77.57%、89.78%-98.3%。

关于利润锐减的原因,卤味三巨头给出的解释相似:受到原料成本上升、直营业务刚性成本,以及汇兑损失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结合2022年国内线下休闲食品消费客流骤降等这些行业宏观因素,卤味零售市场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这些原因解释不了周黑鸭的业绩困境。

其实,早在2020之前,周黑鸭就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2017年至2020年,周黑鸭的总营收从32.49亿元下降到21.82亿元,降幅超过32.84%,净利润则从7.62亿元缩水到1.51亿。

那么,周黑鸭到底经历了什么?

早些年,卤味市场以小作坊、夫妻店经营为主,卤味行业集中度低、充斥着大量不规范“卤味垃圾食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味与健康的双重需求。周黑鸭在这找到了定位,率先开启品牌直营店,打出高端化卤味的旗帜,给消费者留下了专业卤味制造的好印象。

很长一段时间,周黑鸭坚持直营模式,从2016年上市以来到2019年,其直营门店数量不断增加,分别是778家、1027家、1288家、1301家。但从数据来看,其直营店扩张速度是在减慢的

实际上,与围绕在烟火气浓厚的社区附近的绝味门店不同,周黑鸭直营门店出现在向来消费偏贵的机场、高铁站等场所,而这使得消费频次偏低。另外,直营店受总部统一管理,缺乏一定的自主经营灵活性,加上近年消费需求下降,给周黑鸭直营门店经营带来不小影响。结合财报来看,直营店是周黑鸭主要的营收来源,其2022年的业绩下降,与直营店发展乏力关系密切。

在直营店难以盈利,重资产运营成本压力袭来的情况下,品牌开放加盟是大势所趋。2019年5月,周黑鸭开启“直营+特许+O&O”三轮驱动商业模式。2022年6月,周黑鸭宣布开放单店特许经营2.0轻盈版,拓展的城市数量增加,瞄准社区及下沉市场。近期又公布了特许经营3.0轻盈版,细化到成本低、轻模式、风险低的10万元小单店加盟模型。可以看出,周黑鸭在用心“破局”。

特许经营门店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2022年周黑鸭门店数量达到了3429家。但据财报显示,2022年周黑鸭直营门店贡献了49.3%的营收,特许经营业务仅贡献了29.6%的营收,可见特许门店并未成为集团“顶梁柱”。

一些进步也难以赶上同行的“大跨步”。绝味食品一直采取加盟店模式,新店开张速度非常快,到2019年线下门店已经突破1万家,如今门店已有14000多家,绝味主营收入中90%以上来源于加盟门店。显然,和绝味相比,周黑鸭如今还在探索多元化加盟模式的路上。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下沉市场的窗口缩小,周黑鸭也已错过了占领市场的良机。

据餐饮深观察《中国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国内卤制品规模已达3526亿元。3000亿+卤味市场,早已被各路资本盯上。据《红餐大数据》整理,仅2021-2022年,全国卤味市场就有17个品牌获得了融资,融资规模少则千万、多达数亿元人民币,资本方不乏红杉、经纬创投、今日资本、腾讯投资、高榕资本等超实力机构。

实力卤味新秀的出现,造成了传统品牌客群的分流,也加剧了卤味市场的竞争。新势力冲击下,口味单一,价格偏高的周黑鸭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

整体来看,周黑鸭能凭借高端化布局跻身“卤味三巨头”,是因为当初在空白卤味市场踩准了品牌定位,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时代红利使然。如今时代红利消失,周黑鸭转身太慢,似乎已错过发展最佳时间。那么,在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还能讲出“新故事”吗?

新锐品牌实力强劲,巨头创新乏力凸显

眼下,周黑鸭的困难与挑战依旧不少。首先,不够“亲民”的价格让消费者不敢靠近。当前,正值大消费旺季,消费者迫不及待要释放消费激情。在此形势下,很多“高冷品牌”也已经主动拥抱下沉市场。比如,高端冷饮钟薛高已大幅降价,瑞幸咖啡也已在县城卖“平民咖啡”。而一直在下沉市场高度活跃的蜜雪冰城已率先尝到甜头,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连锁快餐店,仅次于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和肯德基。

很多零售品牌方已然知道行业下沉市场的空间大、稳定性强的优势,但周黑鸭仍在坚持卖“高端鸭”。据了解,在2012年,周黑鸭的鸭脖售价是45元/斤,今年已经涨价到了61元/斤,在本身售价就很高的情况下,十年涨了16元,也因此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除了背离消费趋势,“价格打不下来”,卤味市场门槛不高,可替代性强也是周黑鸭一大经营隐患。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在资本强劲扶持下,跑步进场。行业未来趋势清晰可见:品牌年轻化、赛道细分化、大单品突出、全渠道融合加速。

年轻新秀成绩也颇为亮眼。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王小卤、麻爪爪、盛香亭、热卤食光、馋匪、卤大妈等不下10个卤味新品牌,接连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这些品牌主要围绕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抓住直播电商风口,从快手、抖音等渠道杀出一条流量之路。比如王小卤,4年创下10亿销售额,成功跻身卤味市场TOP。

单品带头冲锋陷阵也是新锐品牌拿手绝活。以鲜卤鲜吃为卖点的长沙盛香亭、以卤味凤爪为网红单品的王小卤等新品牌,基本上都是大单品带动大品牌,而不是大品牌带动大单品。这也助力年轻品牌表现优异,比如盛香亭仅靠一碗“热卤”,创下5年开400家店的好成绩。巨头周黑鸭因为还在坚持下“加盟品牌”这盘棋,不得不侧重品牌传播。而何时顺应趋势,解决产品口味单一问题,为“创新爆款单品”转身?仍未可知。

当然,在全渠道融合加速背景下,周黑鸭也有布局线上新兴渠道的动作,主要在生鲜电商和外卖领域,着重O&O(线上渠道及自营外卖)业务,实现全渠道多场景下的消费者精准覆盖。2019年,周黑鸭O&O渠道营收占比为23.8%;2021年,这一比例升至32.0%,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达到32.3%。

线上渠道加紧追赶的同时,也在持续拓展线下渠道。前文提到,目前周黑鸭总门店数量达到3429家,其中社区店近800家,三线城市及以下的下沉市场门店数超1000家,覆盖全国319个城市。只是一系列动作后,从近年的业绩来看,周黑鸭的盈利能力不升反降。渠道拓开,如何获利?这也是周黑鸭接下来要考虑的经营重难点。

不过,从行业角度来看,周黑鸭仍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有专家预测,2023年,中国卤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051亿元。“民以食为天”,卤味食品行业将会一直迅猛发展,卤制品品牌仍然前景向好。这对周黑鸭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另外,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的驱动下,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安全、特色生产工艺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以融合多种拓客渠道为抓手,要素全面革新的新零售模式应运而生。新零售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越来越多的卤制食品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融合线上线下业态等方式,走进消费者生活圈。

目前,周黑鸭已将“社区店”+“线上转型”作为主要经营抓手,若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运用新兴技术手段,持续进行品类创新、口味升级,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声量,周黑鸭或许可以走出经营困境。

阅读全文>>

01 失落的卤味三巨头,进击的卤味火锅

随着各大餐饮品牌财报的披露,企业和行业的状况变得越发清晰。

前不久,绝味、周黑鸭和煌上煌相继发布财报,引来业内外高度关注,然而,卤味三巨头的数据却并不美好。

根据发布,2022年绝味食品净利润为2.2亿至2.6亿,同比下降73.49%至77.57%;周黑鸭全年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同比下降94%以上,营收下降20%左右;煌上煌全年扣非净利润仅为200万元至1200万元,同比下降89.78%至98.3%。

绝味部分产品

其实,最惨的煌上煌,早有跳水端倪,2021年,煌上煌的净利润就已下滑49%,率先入冬。

绝味下滑相对少的主因是逆势扩店和提价,为了自救,3月6日,绝味还准备赴港上市,计划冲击首家“A+H”卤味企业。

不过,事与愿违,在赴港公告发布后的5日里(3月7日-3月13日),绝味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截止3月14日收盘,绝味股价为47.1元/股,相比3月6日的51.21元/股,跌了近8%。

看来,投资者对绝味此举并不买账。

巨头困境如此,寻常街边卤味店的生意状况自然可想而知。由于轻投资、轻运营,卤味小吃店广受创业者和投资者关注,同时,卤味也存在产品单一、口味无特色、过度依赖配方、同质化等问题,根据中餐协发布的数据,卤味小吃店的倒闭率,在60%以上。

常见的各种卤味

与忧心忡忡的卤味小吃相比,卤味火锅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像最早入局的卤校长老火锅,疫情三年开了近200家店,还孵化了萍姐火锅20多家店;牛爽爽鲜卤牛肉火锅开店不到半年,就获千万融资;疫情之初起步的辣一坎卤味火锅冒菜,3年跑出160多家店;牛鼎旺鲜卤牛杂煲2021年至今,也开出了近百家店。

因为内卷,很多火锅品牌盯上了卤味,诸如卤猪蹄、卤鸡爪、卤牛筋、耙牛肉、卤肥肠……一盘盘码桌上,锅开之后,统统倒进去,卤味在沸腾的红油中翻滚,看着就馋。

凶残的大肘子

最近火热的大萱火锅更是凶残,直接端来卤肘子,一大坨肉倒锅里涮,卤香配着锅底香,蘸着小料吃,满嘴流油,香糯弹滑,令人直呼过瘾。

02 卤味小吃已到临界量,卤味火锅还有空间

为何卤味在小吃赛道的表现与火锅赛道的表现,会有如此差异?

此处,我们需要引入一个“临界量”的概念。

临界量是物理学术语,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量,就会引发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临界量不同于饱和,在商业中,临界量更像一种动态进程,而饱和更像一种静止状态,打个比方,1公里开3个海底捞,可能就要关1家,那么,1公里2个海底捞,就是临界量;1公里开5个蜜雪冰城,可能就得关2个,那么,1公里3个蜜雪冰城,就是临界量。

推而广之,比如一个2万人的社区,火锅店的临界量是12,那么,再多开,就得有人退出或者转行。(注:成都每万人拥有7.98家火锅店,居全国之首,火锅老板可根据当地情况大致估算临界量数值,另,《2023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中也有此类数据统计,可供参考)

煌上煌卤味

同样,从结果上来看,卤味小吃赛道和某些卤味品牌,正逐渐滑向临界量,所以会出现少量关门、短暂亏损等情况,而一旦到达临界量,就会兵败如山倒,面临大肆倒闭的状况,诸如2016年的烤鱼倒闭潮、2017年的牛肉火锅倒闭潮、2021年的酸菜鱼倒闭潮,等等。

而卤味火锅,是从火锅中分化出的一个品类,市场空白大,远未到达临界量,所以仍能活得很好,也由此可见品类分化的趋势和力量。

其实,各行各业都有临界量,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网购app、社交app,刚开始都轰轰烈烈,创业者一腔孤勇地砸钱推广,到最后,基本都是一地鸡毛,原因在于,一方面,头部品牌占去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同类型产品超出了临界量,入局者要想活下去,必须有大量资本支撑,撑到什么时候?撑到同行一批批死掉,直到恢复临界量以下为止。

火锅店中的卤味

所有的事物到了临界量,就必须完蛋?当然不是。

我们还需要引入一个“临界模型”的概念。

在商业行为中,当一个品类或者产品达到临界量时,企业就会逐渐进入“临界模型”——产品、工艺、管理和运营都变得落后、低效、繁琐和笨重,利润锐减、岌岌可危,此时,就需要一场刀尖向内的自我革命与救赎,像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索尼的“内部跳槽”、百雀羚的“国货转型”,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而一些聪明的品牌创始人看到了竞对和行业的痛点,从开始之初就避免了临界模型的困境,以至于一出手就是爆店,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像大芊金、朱光玉、吼堂、李与白、五里关、大萱等等,皆是如此(熟悉波特五力模型的老板可自行拆解,在此不再展开)。

以卤味为利器进行内卷

所以,你会看到火锅行业越来越卷,卷的过程,既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熵增会使一个企业走向无序和混乱),也是一个“对抗临界模型困境”的过程。

在卤味火锅中,卤校长无疑是个聪明的品牌,其在品类尚未达到临界量的时候就开始内卷,无形中延长了品牌进入临界模型的时间,所以,你会发现,卤校长不仅卤味技高一筹,甜饮品也做得非常出圈。

03 从卤味到火锅,餐饮人的3点启示

实际上,卤味与火锅虽属不同赛道,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卤味的卤汤和火锅的汤底,都是复合口味,都是熬煮出食材来,本质工艺相同,老汤与底料,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认知度广,无需市场教育。从时间上看,卤味约诞生于战国时期,古书《华阳国志》记载当时的民俗,“尚滋味,好辛香”、“鱼盐、茶蜜、丹椒”等,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岩盐和花椒制造卤水;火锅的起源,一说三国时期,一说东汉,历时也有千年之久。

经过一千多年的市场教育,卤味与火锅早已深入民心。

某火锅店产品一角

第三,两者性价比都很高。几块钱、十几块钱就能吃到好几种卤味,稍微再多加些钱,就多了一盘待客的菜,省事省时又美味;同样100块钱,吃中餐炒菜可能就两三道,但在火锅店,肯定远高于这个数,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火锅的主要原因。

最后,二者容易标准化,可复制程度高,容易连锁。

卤味小吃店用工少、占地小、模式轻、好运营,所以易复制,且跑得很快。

像绝味食品,截止2022上半年,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是14921家,净增长1207家,一天3.3家,这也是绝味跑向临界量的主因。

按此推论,如果现在的绝味不进行全方位的“内部革命”(用“内部改革”来形容,显然力度不够),而是想通过多开店或“带病上市”的方式来续命,无疑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只会加速到达临界量,另外,由于绝味体量太大,“革命”困难重重,到那时再动刀子,怕是回天乏术。

火锅行业中的封神甜品

同样,茶饮店、甜品店模型因为小而轻,更容易跑通,而一旦跑通,也会很快扩张,如有资本加持,速度会更快,当然,如果创始人没有战略定力,任由企业狂奔,则很容易到达临界量,从而进入临界模型的困境。

说回火锅,火锅由于店大、成本高,其扩张速度远不及卤味小吃店和甜饮品店,站到临界量的角度来看,这反而是件好事——火锅人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打磨门店模型和优化流程,有足够的时间去对抗熵增和进行内卷。

无法想象这是火锅产品

卤味小吃的短暂失利,对卤味火锅影响不大,但结果却对火锅人有很多启示。

第一、品牌不要走直线式扩张路线,而应是螺旋式的迭代扩张,目的是不断延长临界量到达的时间。

第二、开新店之前,做好市场调研,选址要选在临界量以内的位置,你需要关注客流与餐饮品类的链接情况。

第三、不可矫枉过正,为延长临界量的到达时间,而创造一些莫名其妙、没有认知的品类,因为这需要投放大量时间和资金去教育市场,而顾客还有可能不认。

写在最后

历史书上常写,当一个朝代临近结束时,会生出很多乱象。

比如,奸臣当道(管理不善)、民不聊生(产品落后)、机构臃肿(工艺低效)、国库空虚(利润巨损),再加上水灾、旱灾或虫灾(恶劣环境),朝代就会走向灭亡。

人们往往称之“气数已尽”,实质上,是这个王朝到了“临界量”。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力挽狂澜的猛人,诸如管仲、霍光、谢安、郭子仪、张居正等等,他们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延长了王朝到达临界量的时间。

吾辈难比历史英杰,唯有不断修炼和成长、努力卷着向前走,才有一线生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2022年,卤味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

2月13日晚,周黑鸭在港交所发布盈利警告,称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而2021年净利润为3.42亿元,以预期“最低额”计算,同比跌超90%,营收较2021年的28.7亿元下降20%。第二天,话题#周黑鸭业绩大降超90%#直冲微博热搜第二,网友的高频回复是“太贵了”“不想再被‘鸭脖刺客’伤害了”。

作为卤制品行业的头部品牌,周黑鸭与绝味鸭脖、煌上煌并称“卤味三巨头”,并均已上市。就在周黑鸭发布公告前,绝味鸭脖和煌上煌也披露了业绩预告,称2022年净利润预计将大幅下滑超70%。

《天下网商》发现,这些年卤味行业已经出现了众多变化:从鸡鸭食材衍生出多元的卤制食物,从短保冷卤形态开拓出现煮热卤,从休闲卤味延展出佐餐卤味。去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的紫燕百味鸡,就拿下了“佐餐卤味第一股”,瞄准了佐餐食用场景。

在资本助推下,一批卤味新品牌相继获得融资,加速了研发、营销、拓店等。同时,卤味赛道还出现了新的细分类目——长保常温卤味零食。新老品牌借助包装技术和供应链升级,在电商零售平台创造销售增量,找到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卤味赛道格局正在被重塑。

周黑鸭净利润或跌超90%

早在今年1月,就有关于周黑鸭业绩下跌的传闻,称“预计公司2023年净利润仅为1.5亿-2亿元”,约为2021年净利润的一半左右。受到该消息影响。1月11月,周黑鸭股价跌幅超22%,市值蒸发32亿港元。

公司很快对此发文澄清,称“业务运营一切正常,高管团队稳定”。同时承认公司业绩面临来自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努力实现2亿元或以上的2023年年度利润”,并提醒注意,“这是一个目标而非预测”。但收效甚微,股价并未有明显起色。

直到2月13日,周黑鸭公布盈利警告,股价继续下落。2月15日,周黑鸭总市值仅为98.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相较于2017年市值巅峰的200多亿港元,缩水超一半。

对于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周黑鸭解释,一方面是2022年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导致消费客流骤降,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部分门店暂时停业;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端压力增大。此外,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多重因素作用导致业绩跌幅较大。

周黑鸭发布盈利警告

《天下网商》发现,周黑鸭的营收状况从2018年就出现了下降。从2018年到2020年,营收从32亿降至21亿,净利润从5.4亿降至1.5亿。2021年,周黑鸭通过孵化新品牌和布局新零售渠道,营收和利润有所上涨。但2022年的业绩大幅下跌。

放眼其他卤味上市公司,绝味食品和煌上煌业绩也并不乐观。预告显示,绝味食品2022年净利润预计为2.2亿-2.6亿元,同比下降超73%;煌上煌预计2022年净利润3000万-4000万,同比下降超72%。

“三巨头”中,煌上煌于2012年最先在深交所上市,作为“卤味第一股”,一时风头无两。2016年周黑鸭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绝味食品在上交所上市。这些年,三巨头在全国跑马圈地,从业绩到门店数量都领跑其他品牌。据测算,2020年三者营收总额近100亿。

门店方面,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绝味食品门店数14921家,位列第一,比煌上煌和周黑鸭门店数之和还多一倍。此前煌上煌曾说要开出“万家门店”,巅峰时达到4281家,如今却不足4000家。在过去三年,周黑鸭先在2020年关掉1000家,后在自营模式外加入了特许经营,实现了门店数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达到3160家,增长率13.6%。

在业内人士看来,周黑鸭的门店数在增长,总体业绩却在下滑,说明单店盈利能力不足,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者和加盟商对品牌及市场的预期。

年轻人不爱啃鸭脖了?

“卤味三巨头”发展集体失速,是年轻人不爱啃鸭脖了吗?也并不是。有网友总结的关键词获得高赞,三大不买原因是“太贵、产品不创新、产品可替代性强”。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曾在企业内部会议中提到,“吃货评价周黑鸭是鸭脖界的爱马仕”。在消费者的心中,周黑鸭走的是高端路线,最直观感受就是卖得贵。近年来,不少网友吐槽,认为其除了价格爱马仕化,其他都没跟上。

《天下网商》从外卖平台看到,周黑鸭的鲜锁鸭脖300g售价32.9元,相当于一斤要卖50多元。其他鸭肉原料的卤制品中,周黑鸭锁鲜鸭掌225g售价32.9元,锁鲜鸭翅230g售价27.9元。绝味鸭锁骨280g售价27.6元,鸭翅中300g售价29.6元,鸭肠170g售价35.9元。消费者再搭配一些卤制素菜下单,客单价很容易就冲到50元以上,有网友吐槽“这价格涨太多了,已经不算是卤味了,跟吃鲍鱼差不多。”

涨价背后,是品牌应对成本上涨的运营策略。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上游鸭苗的供给远跟不上下游的鸭产品需求,矛盾引发价格上涨。安徽蚌埠的一家肉鸭屠宰加工企业负责人称,鸭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例如鸭翅一天涨幅300-500元/吨,鸭掌有时可达1000元/吨。而鸭苗孵化培育周期长,供给端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这样的原材料压力加剧了包括周黑鸭在内的终端品牌,压缩了盈利空间。周黑鸭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从五大鸭供应商采购的成本占总采购成本约32.5%,这一数值在上一年同期,也就是截至2021年6月底,仅为20%。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压力趋势或将延续到2023年,个别大单品还会有一定幅度的涨价。

价格上涨“劝退”了一批消费者,而食品安全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的投诉有1500多条,问题多集中在食物变质、有虫卵头发异物、服务态度、履约等方面。食品行业,安全先行,由于卤制品的制作周期长,环节繁杂,就需要更严格的品控。

在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理念逐渐盛行,消费者对重口味的传统卤制品关注度有所下降,有的人则是买来原材料自己做。在B站、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制作卤味是不少美食博主的“看家本领”,如“日食记”“美食作家王刚R”等up主的卤味制作视频播放量有数百万,#卤味怎么做#关键词笔记超8万篇。

同时,年轻人对于卤味的喜好已从鸭制品扩大到了更多品类,牛肉、猪肉、鸡肉以及各类蔬菜都能拿来卤,就连不同的卤汁配方也有教程,五香卤、酱香卤、辣卤、钵钵鸡等。天南地北不同口味都能满足,他们也更享受卤制过程带来的成就感。

市场“蛋糕”争夺战升级

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加入卤味赛道的新老品牌增多,他们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切中更为细分的消费场景,“蛋糕”争夺战悄然升级。

目前,短保卤制品总体分为休闲卤制品、佐餐卤制品和新式热卤。其中,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都属于休闲卤制品。

去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紫燕百味鸡,以夫妻配片、百味鸡、藤椒鸡为大单品,瞄准佐餐场景,拿下“佐餐卤味第一股”。目前年报还未公布,2022年前三季度,其营收27.4亿,同比增幅1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同比下降22%。为适应一人食经济和懒人经济,紫燕食品推出套餐:任意配菜可加米饭,客单价在20元左右,满足外卖场景。

新式热卤的特点就是现做现卖,消费者可以坐下来吃,感受烟火气的用餐氛围,也可以把新鲜的现煮卤味打包带走。据企查查,热卤相关企业数量在2021年达到顶峰,同比增幅105.2%,这一年也被业内称为“热卤元年”。

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热卤赛道融资事件发生6起。其中,盛香亭热卤先后获得腾讯投资、绝味食品超亿元的投资,热卤食光获得红杉资本投资,卤大妈、研卤堂等热卤新品牌都获得千万元级的融资。有钱之后,不少新品牌将门店开在了商圈、综合体等位置,用新食材和新吃法吸引年轻人,不断稀释着卤味三巨头的客流。

此外,区别于以上这些短保卤制品,赛道中又出现了长保常温卤味零食,以王小卤、馋匪、卤味觉醒等新品牌为主。其中,王小卤天猫旗舰店的大单品虎皮凤爪,月销超2万件。综合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也上架了卤味零食,三只松鼠熟食礼盒月销超9000件。

据艾媒咨询,预计2023年中国卤制品行业规模超4000亿。虽然已有4家卤味品牌成功上市,但市场份额占有率不足4%。随着新品类和新品牌的出现,赛道格局和品牌座次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老品牌如何优化供应链,做好品控和产品创新等,新品牌又如何抓住市场红利,优化渠道和产品心智等,都需要投入精力与时间赛跑,顺应市场趋势变化,为双方在未来的正面“对抗”蓄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在讲述万店故事的连锁业态里,卤味是最具想象力的行业之一。

最具想象力的原因有很多:小店形态好算账、好选址;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便于批量生产/锁鲜运输,易发挥规模效应;消费黏性高,中国有悠久的卤味文化……不过,由于行业门槛偏低,很多擅长腌制卤水的个体户也推着小车走上了街头,变成小区邻里的一副老面孔。

门槛有多低?即使是疫情也未能挡住卤味行业的创业热情。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共新注册约1.2万家卤味相关企业,而截至今年10月底,2022年共新注册1万余家卤味相关企业。

众多小而散的入局者,让卤味行业集中度难提,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卤味赛道营收前四的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也仅为3.7%。

不过,疫情的确也让行业做出了一些改变。去年以来,如卤江南、麻爪爪、德州扒鸡、九多肉多、卤林传奇、菊花开手撕藤椒鸡等专攻社区店型的卤味品牌在快速崛起,今年成功上市的紫燕百味鸡也是定位佐餐卤味,将更多的店开在了农贸市场、社区而非商场。

为讲出自己的万店故事,卤味行业已激荡出一些新变化。近日,红餐网发布了《中国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2》,社区营销院据此分析卤味行业究竟有哪些新品类、新趋势。

01. 依据冷卤/热卤、短保/长保、地域口味偏好,卤味阵营再调整

就现有的市场而言,卤味已形成三大产品形态。

  • 一是以绝味鸭脖、周黑鸭、紫燕百味鸡等为代表的短保冷卤,由中央厨房预制好,配送到门店零售,这类产品主做外卖/外带业务,又分休闲和佐餐两种消费场景;
  • 二是以盛香亭热卤、研卤堂、热卤时光为代表的热卤产品,复制新茶咖赛道的“现制”精髓,提供热气腾腾的现卤产品,搭配销售卤面、卤粉、虾滑等,堂食和外带/外卖兼做;
  • 三是以王小卤、小鲜卤、辣么卤力为代表的长保常温卤味,强调开袋即食,零食属性更强,对线上线下全零售渠道布局,近来如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综合零食品牌也在布局常温卤味。

传统行业语境里,卤味一般指短保卤味,因为短保卤味的线下门店最多,但新式热卤的门店也在快速开起来,而长保常温卤味只有单一品类,布局专营门店不经济,电商、商超、便利店是其偏好的渠道。红餐数据显示,如今有95%的线下卤味门店属于短保冷卤,有5%为热卤门店。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卤味标品程度极高,能否做大做强流通渠道是一道显著的行业分水岭,对于短保冷卤、热卤赛道玩家来说,开店就变成了赛程焦点。

但,去哪开店,卖什么样的卤味产品?卤味作为美食赛道之一,也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华东、华中相较全国其他区域人群更爱吃卤味,大卖的卤味单品也不止于鸭脖/鸭副,卤鹅、扒鸡、鸡爪等各种差异化更强、基于禽类/畜类/水产类农副产品的潜力都在被开发出来,大家发现,除了牛,鸡鸭鹅也一身是宝。

在卤味门店的地域分布上,红餐数据显示,2022年华东、华中开出卤味门店的全国占比分别为34.7%、17.6%,高出其他地区5-28个百分点。

就行业前10品牌来说,形成了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鸭脖、紫燕百味鸡各拥14000、6000余家门店,各省布局更均衡;而其余品牌明显形成了“东南中西”四派,门店在3000-800家不等:以华东为大本营的久久丫、留夫鸭、卤江南;以华南为大本营的煌上煌、窑鸡王;以华中为大本营的周黑鸭、九多肉多、菊花开手撕藤椒鸡;以川渝为大本营的巴蜀王氏现捞、廖记棒棒鸡、曹氏鸭脖。

地域分布的差异,也带来了品牌在特色单品的差异。在华中(山东),有德州扒鸡主打扒鸡和鸡副;在华南,定位潮汕卤味的物只卤鹅主打卤鹅;在川渝,有降龙爪爪主打卤鸡爪、卤鸭爪;在上海,热卤食光主打鸭血肥肠……

除了禽类农副产品,传统的鸭脖三巨头也没闲着,纷纷推出更高价值感的单品:绝味推出了小龙虾、虾球,周黑鸭推出小龙虾、卤鱿鱼,煌上煌推出子品牌独椒戏,主推猪蹄、鸡腿等。

02. 行业规模隐约触顶,最大干扰项是疫情还是替代品?

卤味赛道越发拥挤,也有更多的出局者。

据红餐网统计,在卤味赛道热度高涨的2021年有3131家企业吊销、注销,同比增长16.7%,这与当年新注册的1.2万家卤味相关企业形成了对比:每有4家新卤味企业注册,便有一家倒下。

市场表象的火热带动了创业热情,但行业规模似乎已经快要触及天花板。

拿行业门店规模前四巨头为例,在2019-2021及2022H1,休闲卤味三巨头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营收放缓或下跌。绝味鸭脖营收分别达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33.36亿元,周黑鸭营收分别达31.86亿元、21.82亿元、28.7亿元、11.81亿元,煌上煌营收分别达21.17亿元、24.36亿元、23.39亿元、11.82亿元。

唯一保持较快增速的紫燕百味鸡定位佐餐卤味,2022H1营收达16.37亿元,同比增长16.5%。其背后的原因部分来自疫情:休闲卤味三大玩家门店更多开在商圈、商场、沿街商业体,受疫情扰动更大,而紫燕百味鸡门店更多开在社区,客流或是供应链都影响更小。

绝味2021财报显示,其49%的线下门店开在沿街商业体,周黑鸭2022H1财报显示,其线下门店有17.7为社区店,其余均位于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商圈等。

但紫燕百味鸡由于在公司-终端门店之间还设置了经销商,毛利水平也明显低于其余玩家:2022H1紫燕百味鸡毛利为17.1%,低于主做直营的周黑鸭(56.9%)、以及靠加盟拓店的煌上煌(29.5%)、绝味鸭脖(28%)。有了分润,经销商更有动力拓店,这是紫燕百味鸡门店数(6106)远超周黑鸭(3188)、煌上煌(3487)的原因。

疫情之下逆势扩张的卤味品牌,也都瞄准了下沉市场的社区点位。如主攻山东区域市场的德州扒鸡,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出的门店占比仅为26%;主攻河南区域市场,主推炸鸡腿、猪头肉、麻油鸡等明星单品的九多肉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达到了80%以上。

也有创业者将卤味开进商圈,但他们主打“现捞现卤”的新式热卤,强调卤味的“鲜”和锅气,更像是对卤味品类的升级,将客单价做到高于小吃、和快餐心智差不多、可以堂食的品类。

新式热卤的赛道中,盛香亭、卤大妈、研卤堂都是比较受资本青睐的选手,目前门店规模分别达到371、154、165家,客单价都在22-24元左右。但是,进入2022年,盛香亭、卤大妈开店速度都遭遇不同程度放缓,唯一表现较好的研卤堂月均开店可达10家左右。

新式热卤如果将商圈店作为主力店型,但同时客单价仅为快餐价格水平(老乡鸡、乡村基也在21-25元),且不说如何压低原材料成本,创业初期势必需要做到较高的翻台率方能盈利。乡村基孵化的子品牌大米先生翻台率最高时可以做到4.1,多数在3左右,新式热卤能否达到这一水准?

03. 卤味要继续开店,有哪些待解难题?

从卤味大赛道来看,在疫情扰动下有两种开店思路:

  • 如果说短保冷卤的商圈店难开,社区店为对策,那么,紫燕百味鸡验证的是,只有与经销商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才实现疫情之下逆势扩张;
  • 将短保冷卤升级为现制热卤,用品类升级激发消费热情,但这带来的是更为剧烈的替代品竞争:粉面类等其他主食的快餐已经多不胜数,卤味的成瘾性足够抢夺这些客户吗?

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休闲卤味已成为该即时零售渠道上销售最好的零食品类。当消费者基于各种柔性/刚性理由居家下单时,卤味必须把店开得离消费者更近才能规避客流流失的风险。

短保冷卤的属性更多是零食,商圈店是否已经离消费者如今的生活轨迹更远?热卤更贴近快餐,但在一个尚在萌芽的市场,有多少消费者会认为一顿热卤就可以饱腹?这些都是卤味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鸭脖三巨头”中,煌上煌(002695.SZ)不及绝味食品(603517.SH)、周黑鸭(01458.HK),市占率垫底。

煌上煌想拉近与竞品的市场差距,当前却陷入了两难:不能放缓开店节奏,因为有大批产能即将投产;加快开店步伐,又因业绩不断下滑新建产能或将闲置。

那么,煌上煌将如何破局?5月20日,煌上煌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预计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公司也将加快开店步伐。

鳌头财经发现,现实状况是,煌上煌2021年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346家,不仅没有实现计划中的每天新增4家门店,反而每天关一家店。

事实上,煌上煌并未说明卤制品行业恢复向好的原因,当前疫情反复已成为常态,煌上煌切莫误判了市场,误导了投资者。


每天关一家门店?

煌上煌主要业务为酱卤肉制品、佐餐凉菜快捷消费食品及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鸭、鸡、鹅、猪、牛、羊等快捷消费酱卤肉制品及水产、蔬菜、豆制品等佐餐凉菜食品和粽子、青团、麻薯、八宝饭、方便粥、月饼等米制品,产品品种已达二百多个。

2021年年报显示,煌上煌目前以连锁经营为主要销售模式,公司在江西、广东、福建、辽宁、河南、陕西(在建)、重庆(在建)、浙江(在建)建有八大生产基地,同时计划筹建海南、山东、京津冀生产基地,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连锁销售网络以及贴近市场生产基地的全国布局。

2020年年报显示,煌上煌计划2021年新开门店1400家,其中直营店50家,主要来源于省外新拓展市场,包括山东、云贵、川渝、上海等省区市场。

截止2021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281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307家、加盟店3974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7个省或直辖市、243个地级市。

2020年年报显示,截止2020年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627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345家、加盟店4282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6个省或直辖市、235个地级市。

对比来看,煌上煌2021年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346家,其中直营门店减少38家,加盟店减少308家,不仅没有实现每天新增4家门店,还相当于每天关一家店。

而且,煌上煌部分门店收入也大幅减少。具体来看,公司直属总社店2021年营业收入达1548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694万元减少8.62%;直属小蓝中路店(直属小蓝中路专卖店)2021年营业收入达495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1688万元减少70.68%,少了将近1200万元。

从整体上看,2021,煌上煌营业收入达23.39亿元,同比下滑4.01%;净利润达1.45亿元,同比下滑48.76%。

鳌头财经发现,这也是煌上煌2016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2012年上市后首次出现营业收入下降和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尴尬。

2021年年报中,煌上煌宣布公司2022年计划新开门店1059家,其中直营店86家,不改高调扩张的野心。

尽管煌上煌没有公布目前新开店面情况,但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42亿元,同比下滑10.62%;净利润为3658.51万元,同比下滑45.57%。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出煌上煌开店并不顺利。

是上海疫情让煌上煌业绩大降?5月20日,煌上煌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上海的门店占比仅达到1%,上海疫情对公司的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煌上煌还表示,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公司单店销售业绩下滑,目前大约为疫情前2019年的八成左右,另一方面门店拓展速度也开始放缓。但预计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公司也将加快开店步伐。

不过,鳌头财经发现,煌上煌并未具体说明为何“下半年卤制品行业将逐步恢复向好”,在疫情反复之下,该公司的判断似乎有些绝对。


加速开店已别无选择?

实际上,对于新开门店,煌上煌有着更“远大”的计划,公司2020年已制定“千城万店”战略,计划在未来3-5年门店总数达到1万家以上规模,卤制品业务实现47亿元销售目标,米制品业务实现11亿元销售目标,拉近与竞品的市场差距。

煌上煌与竞品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被称为“鸭脖三巨头”,2021年,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6%和3.32%、3.15%,煌上煌在三巨头中垫底。

而且,2021年,绝味食品和周黑鸭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正增长,因此相较于煌上煌,这个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煌上煌要迎头赶上,除了要大举开店外,还要提高自身产能。

2021年年报显示,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销售量达3.67万吨,同比减少8.44%;生产量达3.66万吨,同比减少8.57%。

同期,煌上煌米制品加工业销售量达3.38万吨,同比增长4.73%;生产量达3.71万吨,同比增长13.9%。

煌上煌介绍,米制品加工业2021年底库存量同比增长223.40%,主要为子公司真真老老2021年底均衡生产和2022年端午战略储备提前,粽子储备数量增加2360万只所致。

实际上,煌上煌米制品加工业库存大增也只是“寅吃卯粮”的障眼法。

据2021年年报披露,煌上煌南昌、东莞等五大酱卤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达6.3万吨,实际肉制品加工业生产量仅3.66万吨,说明公司存在产能闲置。

煌上煌还有五大酱卤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其中咸阳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8月投产,重庆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6月投产,嘉兴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底投产,三大有具体投产时间表的基地合计产能达2.4万吨。

此外,煌上煌位于河北和山东的两大基地正在规划中,产能达1.8万吨。

如果这五大基地均投产,煌上煌产能将增加4.2万吨,较现有产能提高66.67%,总计10.5万吨。

新建产能项目投产在即,煌上煌连放缓开店速度的选择权都没有了,而公司营收下滑已摆在面前,照此下去,2022年业绩表现能好看吗?

值得注意的是,煌上煌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远超营收下滑幅度。

2021年,煌上煌销售费用达3.95亿元,同比增长4.6%;管理费用达1.43亿元,同比下滑4.42%。

煌上煌在营收、净利下滑时,上述两大费用并未相应削减,而降幅最大的是研发投入。2021年,煌上煌研发费用为6516.45万元,同比下降12.8%。

计划大举扩店之下,煌上煌研发投入减少,公司并未加码对未来发展蓄力。

2021年年报中,煌上煌解释称,公司各项经营费用仍按照年初计划列支,其中销售费用中人工成本、门店租赁费和市场促销支持等各项费用持续投入增加;根据上述,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费用支出同比增长造成收支两头挤压,最终使得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较大下降。

阅读全文>>

卤味赛道再现近亿元级大额融资案例,卤味发展日益火爆,小小的卤味为何能成为千亿级大市场?


01 卤味赛道再现近亿元大额融资案例

据多家媒体报道,社区冷卤品牌麻爪爪在5月9日宣布已完成近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由番茄资本领投,金鼎资本、佳沃创投跟投。

据悉,诞生于山城重庆的麻爪爪是一家以凤爪为特色的冷卤连锁品牌,主打麻辣、酸辣凤爪单品。

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都爱吃凤爪,特别是在川渝地区,凤爪的口味更是被吃出了新高度。在过去三年时间,麻爪爪在川渝地区发展迅猛。

资料显示,2019年-2021年期间,麻爪爪以分别每年新增门店18家、63家、223家的速度持续扩张。截至目前,麻爪爪门店数已超过320家,居于重庆地区冷卤连锁头部。

疫情持续,餐饮行业充满不确定性,可小吃赛道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不少小吃赛道的品类在疫情之下逆势扩张。

据36氪报道,麻爪爪计划在2022年将门店数量继续翻倍,今年目标总门店数量达到600家,还计划走出西南市场,向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延伸。

麻爪爪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引发了市场对卤味赛道的热议。


02 没有人能拒绝卤味

NBS新品略一直关注消费赛道,发现卤味赛道,近两年,特别是在2021年至今,大街小巷涌现了许多卤味店,有的门店生意爆火。

为什么卤味赛道越来越火?

在NBS新品略看来,卤味是中国最具传统风味的食物代表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都无法拒绝卤味。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卤制品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有96.6%的消费者购买过卤制品,其中有43.9%的消费者表示非常喜欢,有48.4%的消费者表示喜欢。

武汉的鸭脖子、四川的卤兔头、潮汕的卤鹅、卤凤爪、卤鸭掌等等,美味无穷。

首先,卤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味。

卤菜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味道,也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

卤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惠文王统治巴蜀(公元前221年)到明代的历史阶段,历经千年发展,是传统中国食物的代表,更是一种卤味文化。

红卤、白卤、盐焗、麻辣、酱香、五香等,南北地区及东西地区都有自己的卤菜味道,风格各异,各店各异,各家各异。

卤味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特别是在川渝地区和潮汕地区,更有着悠久的特色卤味文化。

其次,没有人能拒绝吃卤味带来的快乐。

卤味通过香料焖煮而成,有酸辣、麻辣、香辣等多种口味可选,无论是鸭脖,还是凤爪,哪怕只是一张豆腐皮,都能激发消费者的味蕾,越吃越香。

特别是劳累一天,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包卤味或者一个鸭脖,能够瞬间抛弃烦恼,享受味道刺激。

第三,卤味属于大众消费,人人都吃得起。

卤味种类繁多,有的适合上餐桌,做主菜,有的可以做零食,但整体上价格亲民,人人都吃得起,属于大众平价消费品。


03 年轻人成为卤味消费主力军

说到餐饮消费,就不得不说年轻人,同样,年轻人成为了卤味消费的主力军。

艾媒咨询发布的上述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卤制品消费者人群画像主要是,有64.5%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其中女性居多,占比达到58.7%,而且以22岁至40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比达到78.9%,其收入水平介于5001元至15000之间,占比达到64.6%。

按照消费场景来分类,卤味分为佐餐卤味和休闲卤味两种,近年来休闲卤味成为热门消费,卤味小吃化、休闲化、零食化成为发展大趋势。

消费者对卤味食品消费的普遍要求是,好品质,不贵,花小钱,吃多样,能满足高频刚需。

所以不同的卤味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在不同消费场景下的需求,其中特别是能满足爱吃休闲零食的女性的需求。

例如,有市场数据显示,武汉一年的卤货消费超过百亿元,其中武汉年轻人的消费贡献占比接近60%。

外卖也为消费者能随时随地吃卤味提供了便利。根据美团大数据显示,卤味小吃的用户数占整个餐饮外卖交易用户的比例一年提升3%,超过18%。

卤味食品消费不仅频次高,而且复购频次明显提升,仅在美团上每年复购5次以上的交易用户占比提升至16.7%,为最快增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卤味食品和卤味休闲零食,正在加速推动卤味市场快速发展。


04 卤味市场冰火两重天

卤味成为一条热门赛道,然而整个卤味行业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现状。

整体来看,卤味行业是一个几千亿级别的大市场,而且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卤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2.3%,2021年中国卤味行业市场整体规模达到3296亿元。

市场表现火爆的一面是,卤味赛道依然很火爆,新品牌不断涌现,资本疯狂涌进,市场表现得热火朝天。

比如前文所述最新融资的麻爪爪,再比如去年主打虎皮凤爪的单品新品牌王小卤上市火爆。

不仅冷卤品类很火爆,热卤也在2021年迎来了爆发期,包括盛香亭、研卤堂、热卤食光都发展得很火爆。

其中以盛香亭的发展很有代表性,盛香亭通过招商加盟的方式,将热卤标准化,既保持小吃化特色,也兼具正餐化特征,错位竞争打开市场,而且热卤企业一般的毛利能在50%~60%。

卤味赛道的火爆,背后少不了资本的热投。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少有7个卤味零食新品牌获得融资,包括卤友友、馋匪、卤味觉醒、王小卤等,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卤味市场的表现可以直接从卤味上市三巨头的业绩数据看出来。

卤味三巨头都已经披露了2021年财报,卤味龙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5.49亿元,同比增长24.12%;净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39.86%。周黑鸭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营业收入为28.7亿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增长126.4%。

与绝味食品和周黑鸭的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煌上煌略显掉队。其财报显示,2021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为23.39亿元,同比下降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48.76%,

可见,绝味食品、周黑鸭营收净利双增,煌上煌净利下滑近五成,卤味三巨头年报冰火两重天,有人欢乐,有人愁。


05 三千多亿卤味大市场

无论是佐餐卤味,还是热卤或者冷卤,卤味市场正在保持增长态势,整体市场规模正逐步扩大。

美团餐饮数据观在今年3月发布的《2022卤味品类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卤味行业规模将达3691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4051亿元。

尽管目前佐餐卤味市场规模大于休闲卤味,两者的市场占比大约为6:4,但预计未来休闲卤味及卤味零食的市场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千亿级规模的卤味市场足够大,尽管卤味三巨头等头部品牌占据市场优势,但整个行业仍较为分散。

《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卤味赛道前五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仅占20%左右。其中,绝味鸭脖占8.6%、周黑鸭为4.6%、紫燕百味鸡占3%、煌上煌占2.8%、久久丫占1.3%,剩下约80%的市场都分散在一些区域性品牌、单体私营小店以及规模较小的地方连锁品牌手中。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新卤味品牌正在加速崛起,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

所以说,几千亿级规模的卤味大市场,前景可期,“钱景”也很可期。

阅读全文>>

卤味赛道一片火热,但作为老品牌的煌上煌处境却并不好。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煌上煌全年股价大跌28.37%,在三大卤味上市企业中垫底;而2022年才刚开始不久,煌上煌的股价便再度下挫:1月17日,煌上煌股价低开低走,收盘大跌7.38%;截止至1月21日收盘,煌上煌股价仅为14.08元,较2020年最高点33.15元已经腰斩,市值更是缩水97.6亿。

作为曾经的卤味行业老大,煌上煌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回顾过去,煌上煌早在2012年便登陆资本市场,是妥妥的“鸭脖第一股”,比周黑鸭上市早了4年,比绝味则早了5年。然而,虽然最早上市,但煌上煌却在长期的竞争中逐渐败了下来,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从市值甚至是从口碑来看,如今的煌上煌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绝味和周黑鸭,沦为了“行业老三”。

而随着现在卤味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煌上煌“行业老三”的地位恐怕也是岌岌可危。


煌上煌背后的传奇故事

煌上煌的背后,是一部中年下岗女工的奋斗史。

1951年,煌上煌创始人徐桂芬出生在了江西南昌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

因为父亲就是在蔬菜公司任职,自幼徐桂芬就会到蔬菜公司帮忙,或许这也为未来煌上煌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不过,徐桂芬幼年的幸福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那段特殊时期,父亲突然因为成了“牛鬼蛇神”而被关进了牛棚,之前不愁衣食的日子就这样化为了幻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时年15岁的徐桂芬开始外出工作,先是在车站卖大碗茶,后来又被分配到了奉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1973年,被下放到农村5年的徐桂芬终于回到了南昌。回到了南昌之后,因为父亲单位补员的原因,1976年徐桂芬成了蔬菜公司的一位营业员,这是徐桂芬人生中少有的幸福时光,由于工作勤奋、表现突出,徐桂芬在菜市场一路“扶摇直上”:先被调进了南昌市肉食品公司,1984年又被任命为门市部的经理。

不过,幸福时光定格在了1993,随着全国下岗潮的出现,42岁的徐桂芬也失业了。

在失业之后,徐桂芬一度彷徨失措——自己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不可能从头再来,但之前一直都在菜市场打工,除了卖菜之外几乎什么都不会,到底该怎么办?这时徐桂芬想到了创业,而她瞄准的目标则是菜市场中最常见的一道菜——卤菜。

说干就干,在下岗一年之后,徐桂芬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1.2万元,在南昌绳金塔附近开了一家名为“煌上煌烤禽社”的店面,开始卖起了卤菜,而这家不到8平方米的小店铺,正是如今煌上煌的前身。

不过,徐桂芬的创业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开业不久,店铺的卤菜师傅就不辞而别,于是徐桂芬不得不把厨师的工作也担上身,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长时间研究之后,徐桂芬研究出了当家产品“皇禽酱鸭”。

在“皇禽酱鸭”推出之后,煌上煌烤禽社的名声逐渐打响,甚至成为了南昌的代名词。而看着自己的店铺名声越来越响,1995年,徐桂芬带领煌上煌走出了南昌、走向全国,开始搞起了连锁经营,不过短短3年时间,煌上煌的连锁店就开了130多家,营收超过了1000万。

随着煌上煌蓬勃发展,2012年9月,煌上煌作为“鸭脖第一股”登陆中小板;2016年,随着股价大涨,煌上煌的市值飙涨到了120亿,而徐桂芬全家身家也一举突破70亿元,当年的下岗女工已然创造了奇迹。


发展不及预期,煌上煌沦为“行业老三”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句话用来形容煌上煌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比于2016年上市的周黑鸭、2017年上市的绝味食品,早在2012年就已经上市的煌上煌要比它们早得多。

然而,起跑早却并不意味着能跑得快,更不代表着能跑得远,从业绩、市值、规模等多方面的对比来看,最早上市的煌上煌如今已经全面落后于绝味和周黑鸭。

先从业绩方面来看,以去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去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31.44亿,同比增长5.09%,实现净利润为5.019亿,同比增长82.91%;周黑鸭实现营收14.53亿,同比增长60.82%,实现净利润2.3亿,同比644%,营收、净利润同比大增;而再看煌上煌,去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07亿,同比小幅增长3.09%,实现净利润1.499亿,同比下降4.84%。

对比来看,在同一时期,煌上煌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是最小的,而且也是业绩最差的。

再看市值方面,截至1月21日的数据显示,目前绝味食品的总市值为355亿,周黑鸭的总市值为13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为108亿,而煌上煌的总市值为72.2亿,市值在三家上市卤味企业中排行垫底。

此外,再看一下代表企业经营质量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两个数据,还是以去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绝味食品的毛利率为34.61%,净利率为15.62%;周黑鸭的毛利率为59%,净利率为15.8%;而煌上煌的毛利率则为33.97%,净利率为11.36%,该数据在三家卤味企业中也是垫底。


质量问题频出,能借开店迎头赶上吗?

除了上面提到的业绩、市值等数据,煌上煌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产品质量。

早在2020年时,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就发布了名为《2020中国卤味熟食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的报告,对市面上几个主要卤味品牌的差评进行了研究分析。

从报告的分析来看,煌上煌和其他卤味品牌对比是全面落后,尤其是在产品方面,“不新鲜”“产品是馊的”“怀疑已过期”三项差评合计接近20%,这表示煌上煌的产品质量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业绩增长瓶颈的出现,煌上煌将发展的重心放到了。

在去年11月17日,煌上煌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门店拓展正在持续推进中,公司未来3-5年要达到万家以上门店的总目标不变,公司拓展部门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力争完成拓店目标。”

而在半年报中,煌上煌也明确提到“公司计划2021-2025年保持平均每年开店1500家左右。”

很显然,在业绩压力面前,开店成为了煌上煌的“救命稻草”。

不过,开拓门店需要有很强的供应链,一旦产品质量跟不上,未来问题就会经常出现,像海底捞、奈雪的茶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们就是因为盲目的扩张,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出,海底捞甚至开始了关店计划。

从目前来看,煌上煌的产品质量问题已经出现,上游供应链并不完善,若后期再疯狂扩张,则未来很有可能因此遭到反噬。很显然,煌上煌想要突破当前的困境,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阅读全文>>

绝味食品的投资版图上又增加了一个新标的。

2020年9月,以藤椒油作坊起家的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幺麻子”)完成上市辅导。近日,其上市进程再次更新。根据证监会官网,幺麻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股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B股)核准》材料已被接受。

绝味食品出现在幺麻子的股东里名单里。

天眼查APP显示,绝味食品旗下的投资平台深圳网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网聚”)和湖南肆壹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以下简称“湖南肆壹伍”)共计持股约18.95%,仅次于幺麻子实际控制人家族所占股权。


幺麻子成立于2008年3月,最早可追溯到其创始人赵跃军于2002年建成藤椒油作坊。目前,围绕餐饮、家庭与工业三大销售渠道,幺麻子已拥有藤椒油、花椒油、菜籽油、木姜油、清水雅笋、大酱系列、汁类及休闲食品8个产品系列,超50件单品。它已与海底捞、绝味食品、煌上煌、老乡鸡、肯德基、家乐福等连锁餐饮、商超达成合作关系,并为近12万家食品工业、餐饮连锁企业提供服务。

而幺麻子只是绝味食品投资版图上众多企业中的一个。

近年来,这个以鸭脖起家的卤味巨头已将触角向餐饮行业延伸,试图通过新项目孵化、投资并购等方式,来完成它“美食生态圈”的布局。

2014年,绝味食品成立深圳网聚资本,通过这家专注从事投资业务的公司,绝味食品至少投资了19家企业。而后深圳网聚资本又联合饿了么、番茄资本、伍壹柒资本设立了绝了基金、番茄叁号基金、湖南肆壹伍等多个投资基金。

整体来看,绝味食品的投资范畴主要涉及卤味主业、调味料、连锁轻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四个方向。

在卤味食品行业,绝味食品先后投资了四川的廖记棒棒鸡、武汉精武鸭脖的子品牌“我馋鸭脖”、长沙的颜家辣酱鸭、福州舞爪食品、熟食连锁企业江苏满贯食品等。持续投资卤味企业,被认为在供应链上形成互补的同时,有利于绝味食品主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调味品方面,除入股幺麻子外,绝味食品还投资了涪陵榨菜的姐妹品牌“辣妹子酱菜”、及火锅锅底供应商美鑫食品。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近年持续增长,投资这些企业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有利于供应链和渠道的纵深推进。

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上,绝味食品也展开了于原材料、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和禽类原材料等方面的投资,它入股了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江西阿南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餐北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面向餐饮企业提供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千味央厨等公司。借助这些举措,绝味食品有机会将更大程度地降低原材料及运输成本,从而提高自身业绩。

此外,绝味食品还涉足了连锁轻餐饮业态。在消费者熟悉的阿甘锅盔、和府捞面、盛香亭、蛮霸湖南米粉、蒸浏记、小蛮椒及幸福西饼等身后,都能看到绝味食品投资的影子。下游轻餐饮依赖于供应链的能力,在食品餐饮消费升级趋势的当下,如能提供优质的供应链体系资源,将收获更大的协同性及效益,绝味食品也能从中分得红利。公开资料也显示,和府捞面、幸福西饼等企业也使用了绝味食品的供应链体系。

卤制品领域的创新升级空间已不大,借助在其他细分领域寻找增长点,是绝味食品为日后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的战略布局。

不过,目前其投资对象大都是围绕餐饮产业链进行,一旦有对餐饮行业发展不利的情况发生,绝味食品的投资版图整体都将面临震荡。比如疫情。2020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绝味食品投资收益为-1.01亿元。绝味食品在财报中也承认,期内投资收益的异常变动,主要由于联营企业受疫情冲击。

阅读全文>>

2020年,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6.4亿元。在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连锁化和品牌化企业,超市和便利店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陆续完成了这个目标。

现在,细分品类也显现出连锁化发展的趋势,生鲜、美妆、零食等业态品牌化之后,已经小有规模,并且持续受到资本关注。最新“单飞”的业态是卤味,老百姓日常购买的卤味专卖店越来越多,一场卤味消费和供给的变革也在悄悄发生。

被传统品牌支配

如果你去问一个老北京,吃猪蹄和肘子,选哪家?他八成会说,稻香村或者天福号。卤味这样的传统饮食,老百姓消费起来,也讲究一个历史传统,选择老字号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北京稻香村”作为知名老字号,在北京市辖区有200多家门店,不仅供应糕点,节令食品,冷冻食品,熟食柜台也常年人头涌动,对于北京当地老百姓来说,他们每天走进稻香村不是为了买牛舌饼、山楂锅盔,而是为了当天能上饭桌的松仁小肚、蒜肠等卤味熟食。

稻香村的熟食是由中央工厂统一生产后,冷链配送到各家门店。根据北京稻香村官网显示,其熟食产品主要是猪肉制品,包括酱猪蹄、五香猪肝、酱肘子、五香方肉等32种产品;其他肉制品包括五香牛肉、卤乳鸽、熏童子鸡、炸带鱼、虎皮凤爪等20多种产品,此外还有10多种真空包装肉类熟食。

对于老北京来说,稻香村的卤味熟食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担得起“正宗”这两个字,另外一家可以比肩稻香村的熟食品牌是“天福号”。

天福号也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据传当年慈禧太后尝过天福号酱肘子后赞不绝口,特赐天福号进宫腰牌一块,下旨每日按量供应,从此,天福号酱肘子成为清宫御宴必备的一道名吃。

天福号的熟食,多采用酱卤工艺,除了酱肘子,还有酱香鸡、酱牛肉、酱羊肉等,产品种类丰富,宣称“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酱制技艺”。但天福号也有一些突破传统的产品线,比如西式火腿,采用西班牙工艺制作发酵火腿整腿。

稻香村的卤味熟食产品由工厂配送到门店,通过零售方式供给消费者;天福号的产品多是预包装冷藏食品,在北京有400多个销售网点,大部分是超市专柜,只有近10家直营店。

在北京的肉制品消费市场上,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虽然不是上百年的老字号,但出身国企,根正苗红,也颇受老百姓信赖,那就是“大红门”。

“大红门”是首都市场肉类产品供应的主力军,隶属于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市第五肉类联合加工厂。长期在北京居住的人日常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肉,“大红门”是一个常规选择,不过多数人买的是冷鲜肉,其实大红门的熟肉产品也很丰富,一般通过连锁超市渠道售卖。

区域品牌进京未成势

美食报道公号“福桃九分饱”曾经推荐过北京的卤味熟食店,基本都是散落在各个社区的单一门店和饭店外卖窗口。作为拥有2100多万人的超大城市,北京有3200多个社区,3800多个村,单单几百家老字号卤味熟食的网点,肯定满足不了基本需求。

北京卤味市场上的另一股力量是区域品牌,过去几年,紫燕百味鸡、煌上煌、周黑鸭、绝味在北京的社区、商场里加速圈占市场,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胃和钱包。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紫燕百味鸡目前有5290家门店,其中北京有130家;周黑鸭有2267家门店,北京有97家;煌上煌有3905家门店,北京有45家;绝味有13832家,北京有430家。


与传统卤味品牌相比,这些区域品牌在产品、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上都有明显差异。首先,前者围绕猪肉各个部位研发,后者以鸭、鸡为主打;前者口味偏酱卤,后者多以麻和辣为主;前者面向家庭餐桌,后者针对年轻人休闲场景。

在区域品牌里,紫燕百味鸡是个例外,它的产品线更丰富,兼顾了休闲零食和家庭餐桌,比如百味鸡、夫妻肺片、五香猪头肉更适合家庭享用,但是酸辣鸡爪、香辣鸭头的个人消费者更多。

作为休闲零食的卤味和家庭餐食的卤味熟食,在商业模式上完全不同。

前者被定义为休闲卤制品行业,2020年中国休闲卤制品行业内前五大卤制品企业分别为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紫燕及久久丫,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仅19.23%,其中绝味和周黑鸭、煌上煌分别占比8.6%和3.32%、3.15%。市场大,集中度低。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预计休闲卤制品行业 2015-2020年总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18.8%。

作为家庭餐桌的卤味产品,从市场规模上看,更适合放在生鲜市场的大池子里来考量,消费者购买了卤肉熟食、凉拌菜之后,就会减少冷鲜肉和新鲜蔬菜的购买。

以猪肉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113万吨,占比达53.8%,是我国居民第一大消费肉类,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经先略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年中国卤菜行业市场规模为803.58亿元,到2020年中国卤菜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1235.12亿元,同比增长12.26%。

连锁化发展成共识

在休闲卤制品行业,虽然不少品牌都提出了万店目标,但是线上渠道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占比越来越高。2021年上半年煌上煌通过网上旗舰店、口碑、外卖等第三方销售平台实现线上交易额(GMV)2.25亿元,线上销售占比为20.17%。绝味食品线上业务营收规模较小,占比不达1%,但3910万元的营收规模较2019年的729万元已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作为家庭餐桌的卤味产品,对于线上的需求不高,专注于做门店周边社区运营,门店的连锁化经营更重要。这一点卤味行业的新老玩家都意识到了,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成功。

早在2018年,大红门就开始酝酿把卤味熟食推向社区,联合北京肘子将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肉类食品连锁专卖品牌,“大红门·肘子将”。肘子将也不是无名之辈,其主理人是李鸿章私厨马建义五代外孙王崇人,据传,光绪年间,李鸿章将马建义制作的肘子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颇为赏识,赐名“肘子将”。

2018年12月,“大红门·肘子将”第一家店开业,9个小时就卖了1万元钱,双方对于这个品牌的规划也做了安排,除了针对社区的商业形态,还将有针对社群、商圈和旅游景点的店面形态。“预计2019年,将在全国各地开设50家以上直营连锁店,在2020年末,将有150家以上的直营连锁店和300家以上的加盟连锁店开业。”

但截至目前,驼鹿新消费查询大众点评网发现,北京曾经有两家“大红门·肘子将”门店,但消费评价停留在2020年。

大红门折戟社区卤味熟食店,却有其他品牌出其不意的发展起来。

“老天桥熏鸡”是北京街头巷尾常见的招牌,售卖熏柴鸡、酱香肘子、香熏猪蹄、秘制扒鸡等产品,原本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品牌,但据驼鹿新消费了解,最近几年,“晏悦老天桥”逐渐做成了连锁加盟品牌,目前在北京已经有60多家门店。

天福号今年也放开了加盟,准备恢复曾经风靡京城的“天福号酱肉铺”模式。据天福号官网介绍,天福号酱肉铺目前分为专卖店和店中店两种加盟形式,加盟店覆盖成熟社区周围或超市、商场外租区商圈。

值得注意的是,天福号的酱肉铺不仅可以直接购买预包装形式的低温保鲜产品,也可以满足消费者新鲜熟食的需求,店内有特色的卤汁鲜捞热气腾腾酱小肘、酱猪蹄。

不管是稻香村、天福号、大红门还是各地进京的休闲卤味品牌,几乎都是冷卤,热卤的出现是卤味行业便捷化和品质化的一大提升。

除了天福号,瞄准热卤市场的还有一些创新品牌。

驼鹿新消费近日探访了一家位于角门附近的卤味店--卤有有,其成立于2020年,定位于打造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社区佐餐品牌,主要提供热卤熟食、现蒸热菜、鲜辣凉菜等餐桌菜,目前在北京已有20多家直营门店。

老字号求变,新品牌冒头,卤味品牌针对2100万北京人餐桌的争夺战,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阅读全文>>

这两年,卤味零售也成为了餐饮人投资的热门赛道。


近期,比较火热的卤味加酒、加火锅、加粉等的“绝配商业模式、巨大的可塑空间”吸引了众多的掘金者和资本捕手。当卤味成为被资本追逐的生意后,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早已不止于产品口味本身了。


如今的卤味行业,是品牌规模和经营效率的一场赛跑。


01

新式卤味,代表新业态


卤味行业产品品类丰富,从市场定位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卤味熟食,以佐餐、礼品为主;二是将卤味食品零食化、小吃化的休闲卤味熟食。


据《2021卤制品行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卤制品消费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元,目前佐餐卤制品约占6成,休闲卤制品占据4成。


今年的卤味市场,格外火爆,头部资本也快速入局。

卤味赛道在近些年引发了大量资本的热捧,仅今年年初至今就有8笔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主打长沙风味的热卤品牌“盛香亭”完成两轮亿元融资,由腾讯领投、绝味资本追投;4月,卤味火锅外卖品牌“京派鲜卤”完成百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百年卤味品牌“五香居”完成Pre-A轮1500万元人民币融资。


5月份,风干辣卤连锁品牌“菊花开卤味”宣布完成1亿元的B轮融资,由万物资本领投,众源资本、不惑创投、浅石创投跟投;7月份,卤味零食品牌王小卤获祥峰投资领投的B轮融资,热卤轻餐品牌热卤食光由红杉资本独家出手完成天使轮融资;9月份,卤味连锁品牌“舞爪食品”获星陀资本独家数千万A轮融资。


对照今年卤味赛道的融资事件,区别于传统的卤味小吃店,及周黑鸭、绝味等行业老品牌,卤味市场新的赛道正在形成。不同于传统卤味品牌对休闲零食场景的覆盖,卤味+正餐的场景越来越受到资本关注,典型代表就是盛香亭、热卤食光等“卤味浇头+碳水”的SKU。


据企查查数据,目前,经营“热卤”的注册企业接近2000家,成立时间在3年以内的注册企业数量大约有1200家。


新式热卤+多以小吃快餐模式,逐渐进入商场,可以堂食、外卖也可以外带,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主要面向白领上班族群体。


与一般餐饮不同,新式卤味+的火锅新业态,其优势在于其味道的复杂性。普通的卤味和普通的麻辣火锅,对食客而言是过于寻常的体验,但当卤味加上麻辣火锅,两种不同却又相似的饮食方式,催生出更为复杂的味觉表现,一份经过火锅涮煮之后的卤味,往往麻辣鲜香而卤味不减,同时,卤制食品原本的嚼劲也得以保留,这样一种体验,对于Z世代消费群体很有吸引力。


行业人士称,新式卤味现在被资本看好,各个品牌正在加紧布局,迅速拓展市场,扩大规模的阶段,所以门店布局的密集度与新式新式茶饮的当时各品牌布局时如出一辙。


目前,热卤赛道处于有品类无品牌,消费者认知度低的局面,大品牌还没跑出来,模式上还没有完全成熟。


短期内或许会涌入大批玩家,把赛道做大,长期发展下去,赛道慢慢变得拥挤,竞争必然加剧,产品差异化会凸显,而那时可能比拼的,是规模、盈利、产品和资本。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这条细分赛道上,那些先跑出品牌以及被资本助力的,或将优势巨大。


虽然业态很火,但有餐饮行业观察人表示,“新式卤味行业竞争激烈,且门槛不高,也使得不少人进入行业,很多人开店没几个月,眼看着没生意就关店了,当然这也基于他们最开始的心态,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进入行业。”


面对于赛道涌入的新晋品牌以及卤味+的新业态,一些经营多年的夫妻档小店,也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


02

谁在吃卤味?


提起卤味,作为吃货的王涛第一时间想起的消费场景就是球赛,特别是之前熬夜看欧洲杯,邀上三五好友,再搭配上卤味和啤酒,快活似神仙。“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会买上一大包卤味,还会搭配些烧烤和小龙虾等,但卤味始终是餐桌上的主角。”


欧洲杯期间,各大卤味品牌纷纷推出欧洲杯套餐和冠军套餐等,以“卤味+花生毛豆+啤酒”的组合套装吸引着和王涛一样的球迷们。“搭配好的套餐省去了选择的麻烦,叫个外卖,随时送到,完全不影响看球赛。”


没有球赛的时候,鸭脖等卤味也是王涛夜宵的“常客”,是最佳的下酒菜选择。“不太饿的时候就买点鸭脖鸭翅啃啃,饿的时候就点个藤椒鸡,再搭配上米饭,就成了一顿正餐。”王涛对燃财经表示,现在的卤味品牌很了解年轻人需求,在卤味之上还加入了主食,免去了买完卤味还要回家煮饭的麻烦。


除了传统休闲卤味品牌外,同样考虑到年轻人正餐需求的还有“热卤”赛道的后起之秀们,卤肉、卤豆腐、卤鸡蛋等浇头互相搭配,加上米面粉,成为了年轻人的午餐和晚餐。

主打“现场卤制,新鲜出炉”的热卤品牌,一方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新鲜、健康的食品安全追求,同时顺应了年轻消费者将小吃品类从解馋到正餐化的消费趋势变化


“有时候逛街逛饿了,吃碗面觉得单调,吃顿大餐又觉得没必要,热卤这一介于小吃和正餐间的快餐就成了我的首选。”玥玥表示,很多卤味店都是提供外带服务的小店,总不能抓着鸭脖边啃边购物,热卤店的堂食场景同时满足了她解馋和吃饱的双需求。


平时吃卤味,玥玥基本上都是到店内购买,她所在的社区内,周黑鸭和绝味鸭脖开在了同一条街上,楼下还有一家味道不错的夫妻店。因为选择多,玥玥对品牌的选择并没有忠诚度,“想吃甜辣就去周黑鸭,香辣就选绝味,楼下的夫妻店品类丰富还便宜,光顾的次数比品牌店多。”


她表示,除了外卖基本上不会选择其他线上购买的方式。“之前在网上买过锁鲜装,竟然不是发顺丰,即使是锁鲜,卤味的保质期也比较短,等收到货发现还有一天就过期了,我买得又比较多,根本吃不完,只好给邻居送去些。”

区别于传统中男性喜食卤味的印象,数据显示女性在性别消费占比、消费规模、人均购买力和人数增速方面均远超男性,女性消费群体正在卤味零食市场展现“她力量”。


“一吃就停不下来。”90后女生晓悦笑称自己是重度卤味瘾者,几乎每天下班都会在街角的卤味店捎带点鸡爪或鸭脖回家,冰箱里也经常备存各种卤味的锁鲜装,已备随时开吃。工作一天,啃上几口鸭脖,支上iPad追个剧,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


和晓悦一样,很多卤味爱好者都有一吃停不下来的感觉,那是因为兼具“肉食、辣、重盐、甜”四大成瘾因素的卤味能够在体内生成令人愉悦的神奇物质,比如内啡肽和多巴胺。


具备着“越吃越有瘾”的特色,卤制品的消费者有明显的留存性。消费大数据透露,2020年天猫卤制品老客户的消费占比较前一年有显著提升,且有大量客户年购买次数达6次以上。


03

热卤与传统卤味有什么差异?做的是什么生意?


自从古人学会了制盐,再学会用盐保存食物(主要说的是肉食),卤制品的发展源头就开始了,但最早的盐卤产品并不能与当下的卤制品划上一个等号,卤味的成熟几乎是到宋、明朝之后,有了香料的加入,卤制品才有如今的风味。


近些年在街头呈现的卤味小摊、卤味门店,它们严格来说属于偏零售的卤味档口,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类:一是餐饮形式,如小摊、小贩售卖的常温卤味(有些卤味档口还提供加热功能),再加上一些卤味餐饮门店(如鹅夫人、隆江猪脚饭等),这是最常见、历史最长的形式,它主要面对的是餐饮场景(如顾客到店用餐或者购买作为下酒菜等);二是零售的形式,如周黑鸭、绝味等的冷链式零售卤味,有了零售的场景补充,卤制品才突破了餐饮的限制,由此得以走向休闲零售零食式消费。


具体来看,卤味刚生产出来是热的,此时就是“最原始的热卤”,在门店存放或者运输过程中,卤味慢慢降到了室温,此时顾客买到的大多就是常温卤味;此外如周黑鸭等,它们就是冷链式运输再到店售卖。上述两者构成了我们最常看到的卤制品消费。


就像面包一样,刚出锅是热面包,放到货架就成了常温面包,封装打包运转出去就成了零售零食休闲食品。正是销售方式的差异,这才造就了产品场景及产品价值的差异。

从结构来看,卤味品类早前只有餐饮场景,借助现代物流及冷链技术后就产生了休闲零售场景,而零售场景限制于冷链,冷卤也变得越来越失去烟火气。


或许有从业者会思考:卤味消费能不能餐饮场景和零售场景兼得呢?这时候,热卤就出现了。


但热卤并不是简单将卤味加热就可以了,如果卤味持续处于加热状态,卤味的香气会随着持续加热而导致风味递减,再者,如果持续保持高温,卤肉制品的胶原蛋白会逐步溶解,等到隔夜再卖,卤肉的味道就变差了。


这也导致热卤诞生了新的限制及需求,热卤最好是当天卤,再当天售完,这也是为什么热卤在西南会变成“现捞”、主打现捞现卖、绝不隔夜的限制及由来,但这也就诞生了两个问题:其一是零售的场景不一定有那么平均的高销量;其二是如果走零售渠道,那么消费者买到家里凉了怎么办?


于是热卤品牌们只能将热卤纳入了餐饮场景,顾客既可以买一份热卤套餐作为走街零售,也可以加入主食、当成一餐来消费。


综述来看,热卤这个新角色属于两面派,它站在零售的立场,做着餐饮的生意;它既不是纯餐饮模式,更不是纯零售模式,其是属于两边吃的角色。


04

热卤+模式是否值得期待?


卤味食品的起源,最初是一种家庭作坊或者小作坊,随后是夫妻店小档口,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商业形态。随着工业化发展,出现了像绝味、周黑鸭等零售属性的休闲卤味产品。中央厨房批量化制作,再到门店进行销售,属于第二代商业形式。


而餐饮品类创新,无疑是从产品、门店、商业模式、运营、营销等各方面做改变。

首先,热卤品类标准化高,极易做成规模化,具有多种业态模式。


随着供应链更加完善,市场空间巨大,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也不断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出现。其实热卤和卤味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工艺上还是以卤为主。


热卤的汤料会持续加热,堂食占比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现捞卤”。像周黑鸭等冷卤食品,偏向休闲零售模式,轻资产运营模式。不过,一位经营卤味的老板认为,热卤相较其他品类,更轻型化,对资金、人工的依赖和门槛相对较低。


其次,食材可用度十分丰富,“百搭型选手”,可搭配米、面、粉做简餐快餐。热卤产食材集中在鸡鸭等禽类身上,而且相对成熟。制作手段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素菜、肉品均拿来做热卤品,且可塑性很高,能做出创新。


比如,从前都说虾滑一类的产品不适合做卤制品,因为卤完再冷冻,从工厂中央厨房运输到门店,整个冷链的过程会导致虾滑口感下降,所以常见的虾滑更多是新鲜的且用于涮锅。最近,内参君观察到,来自盛香亭的"一米纯虾滑"成为人气推荐菜的第三名,是创新也是突破。

另外,热卤食材的辣更容易吃上瘾,这也出现了热卤+粉面饭的搭配,更像是小吃+快餐模式,既满足小吃口福,又能够饱腹。


一位餐饮老板表示,很看好热卤未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热卤+粉面饭做成快餐模式,虽然处于区域化状态,也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只是相比之下,传统卤味产品在售卖时更方便,即买即食,出餐更快捷。而热卤会经过人工再次混拌过程,一定程度上出餐效率有些许降低。


热卤味型复合口感更强,需要进行一次预拌,该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辅料;而且在售卖中,不同于传统卤菜、休闲卤制品的陈列形式,热卤在门店的制作场景感更强,扩充和满足了更多丰富的用餐场景。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