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瞳

近段时间,小C明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你去逛小红书、抖音、B站,还是微博,只要你去看美妆类目的内容,几乎每个博主都带了美瞳,而在一些非美妆类博主的评论区下,也经常会遇到询问美瞳的评论。

于是,小C在小红书和抖音以“美瞳”为关键词搜索,小红书搜索出66万+笔记,抖音#美瞳话题44.7亿次播放。同时,在天眼查搜索相关数据,我国目前美瞳相关企业已超2200家,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为近五年成立。

可以发现,无论是从需求端还是供应端来看,市场对于美瞳的热衷已然明显,美瞳正在逐渐成为当代消费者化妆时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瞳作为一个新兴品类,也正在以一种加速狂奔的姿态扩张领土。


高门槛市场,仍需打破同质化

事实上,无论美瞳怎样受到时尚人士喜欢,其本质仍只是用以矫正视力的彩色隐形眼镜,但也正是其医疗器械的属性,为就造就了广大市场。

据《2021年中国美瞳隐形眼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近视患者将达7亿,其中16岁-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就单纯作为矫正视力的产品而言,其市场基数也是极为广大。

同时,美瞳本身具有的极强时尚性,可以满足消费者额外的彩妆需求,这使得这一品类将目标人群从近视人群延伸至了视力正常人群,并在发展上自带了一定的彩妆属性。消费者并不会满足于长时间只佩戴一种美瞳,因此美瞳的抛弃周期越来越短,市场对于美瞳的花色、瞳距、使用周期等等都有了更高速度的上新要求,而这也推动了市场的不断扩张。

据青山资本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美瞳的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2020年中国市场终端销售额超200亿,且未来拥有着5-7倍的成长空间。

但尽管美瞳如此受到热捧,真正的入局者相比美妆品类可谓寥寥。而原因也恰是在于美瞳的医疗器械属性。

一方面,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由于美瞳直接接触眼球,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无论是有度数或是平光都被划入了风险级别最高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范畴。这也就造就了市场对其更为严苛的监管,生产经营方必须拥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另一方面,大类上归属医疗器械的美瞳对于生产技术的专业度要求极高,在国内能满足生产标准的企业,只有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少数一线代工厂。

此外,就算品牌得以顺利入场,美瞳的同质化却极为严重,一方面固然是受到技术的限制,但另一方面是国内的生产经营者陷入了经营怪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营销推广上,忽略了作为一个接触眼球的产品,产品质量安全、舒适感是最大的考虑要素。

而值得一提的是,据数据显示,隐形眼镜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约为10%,远低于美国的40%、日本的20%,这意味着我国的美瞳市场仍有很多的机会点和挖掘空间,但究竟如何挖掘?对于归属医疗器械的美瞳而言,以研发突破同质化市场,搭建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壁垒,仍是参赛者突围的关键。


新老品牌混战,国货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在美瞳这个大蛋糕的瓜分中,国产品牌对于美瞳市场的发力是较晚的,国内市场更是经历了一段无良瞳代和仿品杂牌的混乱期,这让消费者对于美瞳品类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出现了裂缝,但2014年市场监管正式磨刀挥向了美瞳市场,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瞳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被纳入严监管,在颜值经济的火热之下,美瞳也逐步为消费者所熟知,这时,国产美瞳品牌开始崛起,抢占进口日韩品牌的份额,市场越来越巨大,赛道也越发拥挤。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8月,我国美瞳赛道共发生16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2.5亿元;2020年融资次数共7起,披露融资金额超3.6亿元;2021年前8个月已发生融资6起,披露融资金额超8.8亿元。其中便涵盖了4iNLOOK、COFANCY、moody、可啦啦等新势品牌。资本对于美瞳市场的关注在近两年时间已然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不过纵使国产品牌不断受到青睐,但从美瞳整体市场来看,国产品牌仍是处于弱势。根据鲸参谋数据分析国产美瞳与进口美瞳2021年上半年在京东商城的销售数据显示,强生、博士伦、海昌、海俪恩四大强势品牌仍旧占有市场份额近80%,其中强生品牌的彩色隐形产品月销售额超1500万,强势领先。

追赶,是目前国产美瞳品牌的发展状态。以moody、可啦啦、4iNLOOK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正不断优化自身实力,凸显品牌特色,近年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Moody是新晋崛起的品牌,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发的打磨,“高品质、精设计、短抛期”是奉行的产品方向,加之品牌“虞书欣同款”的营销投放和“修想闪耀探索家”利路修的代言助力,Moody可称之为增长最快的新锐美瞳品牌。2020年1月份Moody在天猫上线,仅两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万元,到2020年全年交易规模已超过2亿。其中日抛型美瞳销售占比超过75%。

聚焦可啦啦,十年深耕锻炼内功,品牌挖掘出了加入网红玻尿酸成分的创新点和重视用户痛点的品牌模式,造就了品牌近年来的稳健增长。2020年,可啦啦位居天猫双11、双12彩瞳行业销量第一,GMV近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400%。

4iNLOOK的发展则更具有特殊性,线上线下交融的引流模式,拓宽用户规模,配合线下门店的商业可行性探索,目前4iNLOOK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美瞳品类品牌。而这也使得4iNLOOK在2020年线上天猫旗舰店达成100%增长的同时,线下专卖店扩张至320家,完成了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的全覆盖。

总体而言,因受到发展时间和品牌市场教育限制,国产美瞳品牌虽然已走入发展正轨,其对比传统龙头品牌仍有一定距离,不过纵使如此,大方向上国产美瞳品牌的发展势必将走向更加繁荣的阶段。


写在最后

据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美瞳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美瞳市场正迈入加速期,这强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锐品牌,都想分得一块蛋糕。未来,在这群雄逐鹿的时代,美瞳市场势必将成为新的斗角场。

阅读全文>>

在刚刚过去的双11,国货美瞳卖“爆”了。

据天下网商公布的双11隐形眼镜品牌排行榜,国产美瞳品牌moody、可啦啦、可糖均位列TOP10,力压拉拜诗等经典日牌。

在大促前半程,moody就令这个门槛更高的美妆细分赛道小火了一把:moody完成超10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moody的表现没有让投资人失望。久谦中台数据显示,双11期间,moody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1.29亿元。

近两年,伴随颜值经济的升温,越来越多年轻人戴起了美瞳。瞄准传统行业龙头创新式微、海外代购市场混乱的间隙,一众新锐国产美瞳品牌诞生,也在资本市场跑马圈地。

尽管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双重火热,但无论是在前端市场营销还是后端供应链上,美瞳在新消费界都没有可复制的模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最高风险级别的三类医疗器械,美瞳在我国生产和经营都需要取得相关许可,电商平台也设置了更高的准入门槛。而且,这一类目不允许明星代言,大主播也谨慎带货。网红营销的钱,基本都花在KOL种草上。

供应链上, 美瞳产品有严格的参数要求,对安全性和舒适度要求高,镜片材质、染色工艺、生产产能“关关难过”。中国大陆尚未有成熟的供应链工厂,新品牌们只能和大部分日韩品牌共用代工厂,“壁垒难建”。

不过,也正是鉴于其相对一般快消品类的高门槛,加上复购率、消耗率高的消费特点,市场提升空间大、增速快,资本乐于押注和加码。拿到大笔融资的品牌,也在着手自建生产线,以求率先突围,晋升为真正的头部玩家。

然而在建厂筑垒的故事之外,网红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的新品牌们,究竟能否在营销过后跑通商业模式,变数还很大。

年轻人的美瞳“试错史”

“劣质、便宜、大直径、纯黑色,戴上特别非主流,就是跟风戴着玩的。”这是周周十年前第一次买美瞳时的感受和心态。当时还在上高中的她,随机在老旧商厦里找了一家化妆品小店,买了一副美瞳。

等上了大学,周周开始在正规眼镜品牌的线下店购买美瞳,“当时买过海俪恩,100多块钱买一副年抛,非常划算。”

2015年左右,日韩美瞳品牌在国内流行起来,微博、淘宝涌现出大量美瞳代购和代理(统称“瞳代”),还出现了4inLOOK、视客等专卖隐形眼镜的垂直电商。周周的美瞳也从年抛(使用周期一年)换成了月抛(使用周期一月)、日抛(使用周期一天),GIVRE绮芙莉、LALISH领丽秀、SEED实瞳等日韩品牌成了她的心头好。

某垂直电商平台在售的日本美瞳品牌

今年双11,除了这几个品牌的常规囤货,她还在同事的安利下,下单了新国产美瞳品牌moody。

与周周这种多年美瞳党不同,大部分年轻人,其实是近两年入坑的。青山资本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美瞳市场规模预估有200亿,年消费片数18亿,线上占比超一半。线上购买隐形眼镜的人,70%购买的是彩色隐形眼镜。

去年入坑的茜茜,以前出门必化妆,但疫情之后,大半张脸都藏在口罩里,眼妆就成了妆容的焦点,美瞳则是她的“点睛之笔”。

林嘉今年也把隐形眼镜从透明片换成了彩色片。“戴上的感觉,就像本命年偷偷穿了一双红袜子”,她形容,美瞳是自己日常的元气好物,周末聚会、假期旅行、音乐节看演出必备。

一边种草、一边拔草,是年轻人消费美瞳的常态。“因为美瞳就是要多试,才知道哪个最适合自己,只要别人说特别舒服或者好看,我就会毫不犹豫下单。”周周称,试了这么多美瞳,但至今还没找到不离不弃的“真爱款”。

今年双11,林嘉光买美瞳就花了500多元,“moody和可糖是在朋友圈求推荐的时候被种草的,fairy是主播直播间买的,博士伦之前用过觉得不错,这次是回购。”

在小红书上,关于“美瞳”的笔记有80多万篇,其中有安利、有吐槽,有人总结出美瞳品牌红黑榜、有人分享选择美瞳的技巧,还有人在大促前夕紧急求“抄作业”。

小红书上的美瞳相关笔记

为什么选美瞳那么难?并非美瞳品牌多得让人挑花眼,而是极少有品牌能在安全性、舒适度、花色、价格等方面通通满足消费者。

目前,国内的美瞳品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强生、博士伦、爱尔康等具有医疗背景的国际传统隐形眼镜企业;二是SEED实瞳、LaPeche拉拜诗、FLANMY等日韩品牌;三是moody、可糖、可啦啦等近两年崛起的新锐国产品牌。

与moody等新国牌相比,更早占据中国消费者心智的是强生、博士伦以及传统日韩品牌。

强生等传统大牌尽管安全性和舒适度较高,线下实体店和线上旗舰店购买渠道可靠,但产品花色偏传统,较难满足消费者对美瞳渐增的美妆需求。

日韩品牌则多依托代购、渠道商、渠道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但因品牌认知度有限、购买渠道不畅,代理市场暴利且混乱,常出现仿片不断、真假混发、售后无保证等情况。

开菠萝财经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多位瞳代微信发现,其宣称售卖的多为日韩中高端品牌,价位大约是月抛58元/副、半年抛118元/副、年抛168元/副,还有所谓的与大牌同工厂的“清仓款”,168元可买两副年抛但无售后。

瞳代”售卖的美瞳产品

开菠萝财经向其中一位瞳代咨询代理事宜,对方发来的图片显示,交纳300元即可成为代理商、500元则可加盟;对接400+品牌官网,代理只需要接单发给上线,对方便可直接代发货。问及“如果需要售后怎么解决”,对方只表示“发给我”。

至于代理拿货的价格,对方直言“够你赚的”,“要是不赚钱,我自己都懒得做了”。此前,B站UP主“橙红Iris”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卧底瞳代群发现,售价128元/副的美瞳拿货价只要60元,售价88元/副的拿货价25元,还有很多产品的拿货价只要三四十元。而这些能让代理“赚翻”的品牌,正是大部分瞳代的热卖款。

不过,多位消费者向开菠萝财经表示,“瞳代不靠谱”,美瞳是直接入眼的,还是更信任正规渠道购买。也有购买日韩美瞳品牌的消费者称,由于许多海外品牌并未入驻国内正规电商渠道,疫情前全靠出国旅游时囤货,但疫情后,海淘难度加大,不得不再次寻找新的“真爱”。

代言受限带货难,moody们的网红路不好走

百亿的市场规模、错位的供需关系、虚位以待的头部玩家,让美瞳很快成为新消费的又一个风口,moody、可糖、可啦啦等一众新锐国产美瞳品牌应运而生。

久谦中台研究员向开菠萝财经分析,近两年,美瞳逐渐与美妆场景匹配,加上品牌的市场教育和社交媒体种草营销,流行品类从长抛期向短抛期迁徙,带来了更高的单客户价值;在供应端,染色技术进步、日抛大规模生产规范以及良品率的提升,都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丰富度;而且,市场逻辑在换挡,用户购买间隔越来越短、更换越来越频繁,传统品牌线下渠道优势被削弱,线下的验光等等服务价值下降,线上的宽SKU和快捷优势增强。

这都为国产美瞳提供了机会。

moody、可糖、可啦啦等国产美瞳品牌的产品,就以日抛和月抛为主,产品花色丰富,可啦啦的每一个系列都有十几种颜色,moody的经典款颜色有十种,可糖的单一色系也有四种花色选择。

在产品营销上,它们也有着典型的新消费特征。

在产品名称上,不同色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moody推出的“少女白日梦”“太空DISCO”“灵感动物园”“猫眼小情绪”,可糖的“巧克力”“小奶片”,可啦啦的“心动波波”“满杯果果”“甜甜酒BAR”。颜色也不是简单的黑灰棕蓝绿,而是命名为“星环布鲁斯”“假面银河”“酒心贪恋”“抹茶出逃”“地球蓝”“水星灰”。

对应地,不同系列的包装设计也是花样百出。moddy的太空DISCO系列就在包装盒封面印上不同颜色的金属摇滚风唱片,科技感满满;可糖的巧克力系列以巧克力外壳配粉紫色腰封,少女心十足;可啦啦的星球系列限定包装上则是萌酷的喵星人。


“新品牌的颜色和花样太多了,基本都是传统品牌没有的。而且,给美瞳取‘芋泥波波’、‘大艺术家’这种名字,谁顶得住,肯定会忍不住点进去看。”林嘉告诉开菠萝财经,自己的确就是被这些营销手段种草的。

不过,相比美妆护肤、食品饮料等其他新消费品类,美瞳在销售渠道、宣传推广上限制更多。

首先,电商平台对美瞳品牌商家的准入门槛就很高。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隐形眼镜属于最高风险级别的三类医疗器械,美瞳即彩色隐形眼镜也不例外,此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和经营商家需要分别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以天猫为例,据其相关入驻规则,隐形眼镜/护理液属于特殊类目,无论是旗舰店、专卖店还是专营店,都需要缴存30万元的保证金;对相关经营许可、商品检测报告、商品质量责任险也有额外要求。最新的天猫试运营入驻类目表则显示,隐形眼镜/护理液类目不在列,但仍可以邀约入驻卖场型旗舰店,保证金为15万元。


此外,美瞳也不允许跨类目经营。因此,完美日记今年初推出的美瞳产品,未能在其天猫旗舰店上线。

即便有些品牌被允许入驻电商平台,在营销方面,新锐美瞳品牌们也无法完全复制完美日记的网红打法。

根据《广告法》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这四类广告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这意味着,美瞳产品不能请明星代言,也打不了粉丝经济的主意。

而美瞳属于医疗器械,是李佳琦因为“非标、品质也难以保证”不带货的范畴。今年双11期间,大主播薇娅也只带货了一次某国外品牌,可啦啦等品牌只能退而与其他腰部主播合作。

在“大主播带货+明星代言+KOL种草”的爆款打法里,美瞳品牌们不得不把更多钱花在仅剩的KOL们种草上,甚至打起“擦边球”,用体验官或个人推荐的形式,邀请明星为品牌背书。

但在成为网红的路上,moody们的对手看起来更熟练。以小红书为例,平台上flanmy、fomomy、olens、envie、绮芙莉等老牌日韩美瞳,不仅有来自品牌、代购、渠道商等各方的软广,还有大量的“自来水”传播。在天猫也是如此,有些品牌既有官方账号做科普、种草,还开设了天猫海外旗舰店,并长期与一些美妆垂类主播达成合作。

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对主攻线上的新美瞳品牌来说,以往的渠道费用实际转化成了营销费用,企业竞争也从原有的分销体系竞争转向营销投放效率的竞争,如何把握年轻一代人的心理是竞争的关键。

“新一代消费者换品牌的节点更多了,可以被打的心智点位也更多,新品牌需要更加精细的顾客维护,更需要持续的营销投入。”他坦言。

美瞳生意不好做,资本为何疯狂投?

moody们的突围之路,注定是一场烧钱大战。这个赛道的前几名有个特点,背靠资本、拿融资拿到手软。

近两年时间里,moody拿下了包括经纬中国、高瓴资本、梅花资本、腾讯投资、小红书在内的7轮投资,今年2月的B+融资金额3.8亿元,本月完成的C轮融资金额超10亿元。可糖和可啦啦则分别在一年半内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碧桂园创投、峰瑞资本等。此外,美瞳电商平台4inLOOK和美瞳会也拿下了多笔投资。

美瞳赛道的投融资,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集中下注、加码频繁、大咖云集。但美瞳并不能让投资人在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

4inLOOK创始人陈裕接受《财经涂鸦》采访时曾透露,“代工厂毛利应该有30%多,消费者端,日抛的毛利差不多50%-60%。”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美瞳行业概览》指出,位于产业链中游的美瞳品牌毛利率区间为30-60%左右。

“一般消费者端的毛利率都是建议零售价口径(GMV口径),没有刨除销售折让。这么算的话,按照当下新消费品类的营销打法,毛利50%也肯定是不赚钱的。” 消费投资人陈兮兮告诉开菠萝财经。

久谦中台研究员也向开菠萝财经证实,据其调研,目前新美瞳品牌的确还没有开始赚钱。“不但如此,短期内品牌还是放量的逻辑,在没有功能差异化的情况下,现有品牌的溢价是不稳定的。”

有行业人士向开菠萝财经分析,资本集中押注,是因为美瞳市场的渗透率还较低,存在提升空间,另外,这几个崭露头角的品牌,形成了产品布局、相对稳定的营销投放策略和一定的品牌力,有的品牌还搭建了区域内的稀缺产能。

在陈兮兮看来,资本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赛道相比其他品类,无论是在供应链还是营销上都更有门槛,且复购率和消耗率都很高。“谁先打出来就能先吃到红利,只要能在新兴人群中吃下一定份额,哪怕一年卖十几二十亿,利润也很可观。”

美瞳,的确是一个非常考验研发和供应链的品类。

作为医疗器械,美瞳要保证安全性和舒适度,本身有严格的参数要求。要想不伤眼,就得尽可能地提高含水量和透氧率,这与镜片材质有关。按照含水量和透氧率给材质排序,一般是硅水凝胶>非离子>水凝胶。

与透明隐形眼镜相比,美瞳还需要靠染色和花纹打出差异性。比如,在染色工艺上,压缩注入式染色的镜片舒适度最高,但成本和技术要求也高。另外,美瞳产品还有颜色、基弧、镜片直径、着色直径的区别。

不同美瞳产品的直径、基弧、含水量都不同

目前在中国大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技术不成熟、研发工艺相对滞后,产能大的生产线屈指可数,还没有任何一个新品牌可以实现供应链自给自足。

因此,新品牌们只能与日韩品牌共用代工厂。moody和可啦啦的生产商分别是中国台湾的两家上市公司晶硕光学和精华光学。这也是行业内产能最大的两家企业,年产能在5000万片以上。而《2020年中国美瞳行业概览》显示,中国(主要指台湾)美瞳代工厂成本约为4元/片,韩国代工厂成本约为2.5元/片。

moody和可啦啦分别由晶硕光学和精华光学代工生产

“供应链意味着竞争力,可以解决有没有货、生产周期、市场反应速度以及成本的问题,得到很好的市场溢价。”陈兮兮解释。久谦中台研究员则指出,美瞳的供应链壁垒里,舒适度基础上的工艺和材料是两个主要变量。

可以想见,要想突围,搭建供应链是关键,这也是新品牌拿到融资后不得不讲的故事。

可糖创始人多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可糖搭建了自己的打样线,把打样周期压缩到两天,整合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供应链。据36氪报道,moody已投入3亿人民币用于材质和生产线研发,未来将继续投入超5亿资金。据《财经涂鸦》报道,moody已在厦门投资建厂,预计2022年中旬可量产。在陈兮兮看来,这也是moody能拿到最新一轮10亿融资的主要原因。

当然,资本买账并不意味商业模式跑通了。陈兮兮认为,这些新品牌的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跑通,得看减去营销费用后,产品回归正常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还愿不愿意原价复购,这是证明一个产品属不属于刚需的逻辑。

因此,除了产能,品牌还必须实现研发突破,才能证明自身的品牌价值,产生长期复购。“这是目前几个品牌都没有做到的。”她表示。

阅读全文>>

01 新消费大行其道,颜值经济促使国产美瞳崛起

回望新消费盛行的这段时间,无论是美妆、美瞳还是速溶咖啡等产品都有着一个相似的发展轨迹,它们的受众层面几乎都是从小众群体逐渐走向大众消费者视野的过程。咖啡从代表小资的符号变为日常需要的功能性饮料,美妆从高大上的梦幻世界走进下沉市场,美瞳摆脱“另类、非主流”的一些负面印象,成为众多年轻女性的必备单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瞳与普通隐形眼镜最大的区别,是它可以通过镜片颜色让人的眼睛看起来“更大、更有神”,对于出门有化妆习惯的女性而言,没戴美瞳会让她们觉得眼睛“小而无神”与妆面不协调,更甚者会因为没戴美瞳而感到容貌焦虑、出门焦虑。

这种情况下,美瞳成了一个带有美妆属性的单品。阿里健康《2019彩瞳消费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90后、95后是线上彩瞳消费的主力军占比接近七成,并且用户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年轻用户对于美瞳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用户,而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中可以发现,2019.03-2020.03美妆用户年龄分布,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在80%左右,并且19-24岁和25-30岁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是美妆用户的主力军,恰好与美瞳用户的主要年龄阶段相呼应。

也就是说,美瞳行业的发展速度与美妆行业的规模大小息息相关,用户画像同样都是在意颜值、有美妆需求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也正是新消费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体,他们的特征表现为:对新事物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且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同时又对互联网信息比较敏感。

任何生意的构成都需要供需两端来完成,只有需求和供给双方同时增长的情况下,小赛道才能成长为大行业。前文聊到了美瞳的用户画像与美妆的用户画像有着一些相同之处,如果再将视野拉开就会发现,无论是美妆用户还是美瞳用户他们都属于Z世代群体,而近年来以Z时代群体作为主要消费者的生意还有什么?

速溶咖啡、电子烟、低度酒,这些品类的赛道在最近两年均是频频获得融资,将美瞳与这些产品放在一起寻找共同点会发现,这些产品一是踩中了新消费升级的风口大势,二是这些产品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代工贴牌的模式经营。

而代工往往代表着轻资产经营模式,这种情况下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供应链成熟的情况下将会有大批玩家涌入,“基建”成熟加上风头正盛,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形势下美瞳成为热门赛道,资本涌入刺激行业活性提升,国产美瞳行业就此崛起。

02 轻资产模式的沉疴宿疾,扩张速度快但缺少护城河

先来看美瞳在国内市场经历了那些阶段。

美瞳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0隐形眼镜时代,1985年美国海昌率先进入中国市场,于上海、武汉、西安建立厂房,海昌成为中国一家软性隐形眼镜的专业生产外资企业。由此,国内消费者接触到了软性隐形眼镜产品,但这一阶段的隐形眼镜多是无色透明,还不具备装饰瞳孔的作用,不能被称为是美瞳产品。

2.0美瞳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强生公司在中国推出美瞳产品,并将“美瞳 ”注册为强生公司专用的注册商标。严格意义上来讲,“美瞳”只是强生对于一种商品的名称,并非是一个对美容镜片类产品的泛用称呼。在这个阶段,美瞳在国内市场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尚未成为“现象级单品”。

3.0日韩美瞳掀起行业热潮,日韩国家的美妆产业与国内相比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美妆行业内,供给端的日韩产品和需求端的日韩妆效,足以说明日韩国家对国内美妆行业的影响力。日韩系美瞳产品进入中国后,凭借丰富的花色和较高的性价比收获了国内消费者的喜爱,代表品牌如韩国的Choli、日本的luna等,凭借韩流文化彼时在国内的火爆,美瞳行业进入了急速扩张的行业混乱阶段。

由于缺少官方购入渠道,美瞳代购如荒草般野蛮生长,行业混乱也给了一些不良商家发展的机会,贴牌货以及三无品牌在市场流窜,也正是这个阶段国内的代工厂开始迅速崛起。

4.0国产美瞳品牌崛起,由于欧美日韩品牌购买渠道较为缺乏、选择相对较少,安全性和产品性有所欠缺的情况促使国产美瞳品牌诞生,考虑到供需关系,国产美瞳的崛起并非只是拼接消费者的需求,国内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也是促使国产美瞳品牌崛起的主要原因。

国内的上游工厂主要是中国台湾的晶硕光学、精华光学,中国大陆的瑞尔康、康视达等,这些国内的供应链内产内销,并且产量高、成本低,有公开报道称,市面上90%以上的美瞳品牌并非自主生产,而是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品牌自主研发花纹样式,生产交由代工厂完成。

和电子烟、低度酒的生意一样,美瞳品牌的成立只需要成立品牌取得销售资质,然后进行产品设计,找到代工厂生产贴牌之后便可以进行销售,轻资产模式使美瞳和低度酒以及电子烟的创业路径类似,低成本投入的轻资产模式是吸引玩家进入美瞳行业的重要原因。

轻资产的代工模式有什么缺点?各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独特的核心技术,相对而言难已和其他品牌从产品质量上拉开差距,这就使得美瞳品牌陷入了轻资产经营模式行业的通病——重营销轻研发、缺少护城河。

国产美瞳品牌一边通过营销的力量实现急速扩张,一边因缺少护城河经历用户流失的痛苦。

03 上游筑高墙,渠道两开花,对于美瞳品牌而言,何为护城河?

上游:自有工厂筑高墙

如前文所述,市面上90%以上的美瞳品牌并非自主生产,而是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各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在企业上游的生产阶段布局,如自建工厂和加大研发投入,依靠产品硬实力的提升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并且自有工厂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使边际成本递减,进而实现降本增利的目的。

以国际一线美瞳品牌强生为例,强生隐形眼镜生产工厂有两个,主场在爱尔兰,第二工厂在美国弗洛里达,强生的全部产品都是自主设计研发,有消息称强生的工厂只生产自家产品,不会向其他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并且在产品技术上,强生也是第一家采用“三明治”技术生产美瞳的企业,其美瞳产品具有透氧、水润和UV防护的特点。

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自有工厂可控的产品质量,强生坐稳了国际一线美瞳品牌的位置,“技术+工厂”构成了有力的护城河。

下游:“营销+渠道”线上线下两开花

以文首提到刚刚拿到融资的美瞳品牌moody为例,新崛起的国产美瞳品牌们有着一个相似的成长轨迹,他们都是起步于线上渠道。

诚然,相较于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的推广成本更低、见效速度更快,网络线上渠道是品牌初期冷启动的优质选择。以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货美妆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线上渠道是品牌初期推广的必要渠道,但同时线上渠道存在用户难已留存的难题。

由于有一些市场声音提出谁能成为美瞳届的下一个完美日记的问题,我们将完美日记的发展历程对比美瞳行业来看,品牌早起同样起步于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商店完成高效的用户转化,完美日记在进入扩张期的后半段时,开始注重线下渠道的布局,在各大城市商圈开设线下门店,以此在拓展销售渠道之余增加用户粘性。

对于美瞳品牌而言,由于美瞳包含医疗器械属性,消费者对美瞳产品的安全性要求会更加严格,所以美瞳品牌们如果想要长期持续的发展,势必要从线上走到线下接触消费者。

总的来说,美瞳品牌们应当通过自有工厂以及领先的产品技术,加上线上引流线下销售的渠道两开花,用打组合拳的方式实现品牌规模的增长,坚守长期主义的同时,关注企业短期的利润、现金流,早日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阅读全文>>

近两年,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消费者个人,“眼睛里的口红”都比口红本身更吸睛。


乘着“颜值经济”的东风,彩瞳逐渐成为90后的社交货币,在KOL和明星博主带货下大受追捧。继茶饮、面条、咖啡赛道之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业又成了资本们眼中的金矿。


从去年开始,彩瞳品牌的融资就不停刷新记录,单轮融资达到上亿元的规模。8月,黑马成员企业国货彩瞳品牌「可啦啦彩瞳」完成B轮及B+轮,超4亿元融资。由创新工场智赋成长基金和远翼投资领投,金鼎资本、基石资本以及前海母基金跟投,老股东峰瑞资本和KIP中国继续追投。


这也创下了彩瞳赛道单次披露的最大融资金额记录。赵松耿表示,这轮融资将主攻渗透新用户,打造以透明隐形眼镜为切入点的第二增长曲线,在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使用需求的同时,亦可反哺可啦啦彩瞳拓宽自己的消费人群,进而占据更多的市场。




10月15日至16日,由国货彩瞳品牌可啦啦独家冠名的抖音年度重磅活动,2021年创造者嘉年华——美好奇妙日与夜在南京举行。当天,实现全网曝光量135亿,最高同时观看人数达305万,喜提全网热搜120个。这是继元气森林后第二次由新消费品牌独家冠名,在Z世代及创作者人群中具备广泛影响力的平台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可啦啦彩瞳借此次活动独家冠名,还顺势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品牌slogan——“可啦啦彩瞳,化妆第1步”,成为与用户沟通的新线索,从而强化自身专业美妆彩瞳的品牌定位。


90后创业者档案:




01


十年,持续专注做正确的事


疫情之下,人人戴口罩,“眼睛里的口红”近乎成为年轻人的刚需,“出门可以不化妆,但是必须带彩瞳”这让可啦啦彩瞳的商业故事变得合理。


可啦啦彩瞳创立于2011年,面向18-24岁Z世代人群,提供彩瞳、以及隐形眼镜护理液、润眼液、蒸汽眼罩等眼部时尚与健康相关护理及周边产品。2016年-2020年销售额连续5年保持翻倍增长。根据可啦啦彩瞳官方提供的信息,2020年排名天猫双11、双12彩瞳销量第一,品牌GMV近5亿,同比增长400%。



可啦啦彩瞳的市场机会,源于创始人十年的行业深耕。


可啦啦彩瞳投资方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在聊到投资原因时提到:“第一点就是十年这件事很重要。创始人虽然年轻,但是他在隐形眼镜行业已经耕耘了十年,经历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隐形眼镜的不同阶段,这里既反映出中国消费、电商的变化,也反映出用户需求的变化。”


从2011年到现在,可啦啦彩瞳作为目前业内成立时间最长的品牌之一,可以说经历了彩瞳行业变迁的完整周期——从以代理为主的野蛮生长,到进入电商平台,直面消费者,再到现在的美妆化、快消化,资本井喷。


2011至2014年,受政策影响,彩瞳被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范畴,资质要求越来越齐全,代理向自主品牌、渠道品牌转型。在这4年时间里,赵松耿带领团队一方面在筹备自主品牌以及相应的产品,另一方面在提前准备申报相关的专业资质,才能第一时间在2015年成功上线天猫旗舰店,成为国货彩瞳最早入驻天猫的品牌之一。同时,可啦啦彩瞳意识到日抛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于是果断将产品结构顺势做调整,以日抛为主,覆盖全周期。


面对政策变革,赵松耿坦言:“做代理,说到底还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创立自主品牌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当准入门槛提高,也能看到谁在裸泳,政策的带动下,不符合要求的瞳代、微商会被逐渐淘汰,而竞争格局也将重新定义,头部品牌更加集中化,有助于良币驱逐劣币。在海外品牌环伺的市场格局之下,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创品牌,实现国货彩瞳品牌的突围。” 对于十年创业路,赵松耿也不曾动摇,“一直坚定地看好国货彩瞳市场的未来,并持续专注做正确的事。”


而正是这十年的积累,不管是供应链、产品需求、互联网的变化,还是对产品需求的理解,对用户需求的重视,才使得可啦啦彩瞳在过去两年,在彩瞳这个新品类快速崛起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最优解。


02


一笔4个亿,凭什么获得最大融资


目前,“她经济”当道,彩瞳如今成为跨界医疗消费品+快时尚的美妆潮流单品的多重属性。为了适应彩瞳从医疗用品到“美妆产品”的转变,可啦啦彩瞳逐步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位,“2018年,可啦啦彩瞳首提‘彩瞳即底妆’概念,尝试通过彩瞳这个细分品类进入彩妆这个发展迅速、渗透性增长快的大赛道。专业美妆彩瞳是可啦啦彩瞳的定位,这背后是基于我们对彩瞳逐渐从医疗用品转变为年轻消费者化妆标配‘美妆产品’的洞察。”


作为B轮领投方,金鼎资本看重的正是可啦啦彩瞳的品牌价值,“我们还是非常看重可啦啦彩瞳的品牌,整个品牌的打造,用一种品牌矩阵的方式,以可啦啦彩瞳主品牌为带动,为消费者不断地创造多样化的专业的彩瞳品牌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渠道方面,线上渠道全覆盖,包括天猫、京东、小红书、抖音、B站等,结合此次抖音活动冠名、明星推荐、达人种草、综艺植入等方式来完善全链路营销。基于十年沉淀的用户偏好等大数据,研发潮流花色,并定期上新,打造爆款产品和花色,比如星球玻尿酸系列,微醺蓝棕和奈溪棕等。


除了花色之外,在消费者看来,彩瞳的配戴舒适度极其重要,可能直接影响复购率。


目前,可啦啦彩瞳已与来自中国台湾的三家工厂实现合作,研发共创,推出最新材质的产品,比如已经推出的硅水凝胶日抛等,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佩戴体验。另外,一般来说,近视人群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接下来可啦啦彩瞳还会推出散光定制片,为用户打造专属的精准视界。除此之外,在彩瞳之外,投入资源,以独立品牌,切入透明隐形眼镜市场,满足更广泛人群的使用需求,打造与彩瞳比肩的第二增长曲线。


03


500亿的“刚需”赛道


关于“如何变美”的故事,在行业和资本的眼中依然性感。


对投资机构来说,彩瞳是少有的高门槛、高复购、高粘性、高生命周期的黄金赛道,属于增量市场。日本的彩瞳渗透率在35%左右,中国只有7.5%,相比之下渗透率还有很大空间,其次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从绝对量上来讲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第二点,对比2019年和2020年的相关数据,2019年在抽样调查中戴彩瞳但是不近视的人占10%左右,而2020的数据显示不近视的人占戴彩瞳人数达到了30%,也就是说单独因为美而戴彩瞳的人数在快速上升,并且渗透率差很多,基于这两个点可以判断彩瞳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品类。


随着Z世代人群的购买力跃居主力,消费群体扩容,加上彩瞳产品的渗透提速,以及随着日抛为主带来的客户价值增长,全方位驱动彩瞳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同时,相比彩妆,彩瞳的复购率更高。数据显示,相比口红20%的复购率,彩瞳的复购率更高达30%-50%,彩瞳已经替代口红成为“种草口罩妆”时的必备单品。


正如可啦啦彩瞳投资方峰瑞资本李丰所言,彩瞳正在从医疗用品变成消费品,并进一步变成快消品;另一方面,与光学隐形眼镜相比,彩瞳SKU更丰富,天然更适合线上场景,这两大趋势给新品牌带来了机会。


在谈到未来3到5年,可啦啦彩瞳发展的“小目标”时,赵松耿直言:“彩瞳一直是我们坚持耕耘的基本盘。作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品类,结合了消费+医疗;换言之,这也是一门需要深耕的慢生意。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国内领先的彩瞳品牌,代表中国实力,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大品牌,打造从眼时尚到眼健康的全方位产品组合。”


作为资深的黑马学员,赵松耿表示:“黑马营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超越自身领域的更广阔的平台,可以学习到其他行业优秀创业者的经验,聆听导师顾问的真知灼见,让创业的路上不孤独,独行者速,众行者远。”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