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业

大中华区已经成为多家酒店巨头实现增量的主要市场。

位于兰州城关区天水中路3号的兰州盛达希尔顿酒店,在今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游客站在顶层可一览兰州城市风光和黄河美景。这是希尔顿在大中华区运营的第400家酒店。

对于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3年的希尔顿集团而言,这个数字颇具里程碑意义。从1家发展到100家,希尔顿用了29年。从101家到400家,希尔顿只花费了4年。按照该公司的规划,在未来4年,希尔顿在中国计划再开600家,门店数达到1000家。

简单梳理可知,“轻资产”模式输出以及发力低线城市,成为其“催肥”的重要路径。即便它面临着高星酒店逼近饱和的市场环境,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外部大环境,希尔顿依旧选择在中国市场急速扩张。

这对管理层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如何在保证自身品牌调性和美誉度的前提下觅得成长,考验着这个老牌国际酒店巨头经营者的智慧。


01 第400家酒店落户兰州

盛达希尔顿酒店是甘肃省首家希尔顿酒店及度假村。也是希尔顿在大中华区运营的第400家酒店。

这家酒店的业主是盛达集团。该集团是甘肃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这是希尔顿酒店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轻资产运营”的又一案例。在过去的几年中,这几乎是希尔顿在中国市场扩张的缩影。

轻资产模式,几乎是大多数国际酒店集团的惯用扩张路径。它们通过特许经营或者提供管理的方式参与酒店运营。之于希尔顿而言,这是其在中国市场获得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1988年落户上海到盛达希尔顿开业,希尔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处于匀速状态。

2017年5月,泉州泉商希尔顿酒店盛大开业。这是希尔顿在大中华区的第100家酒店。也就是说,从1家到100家,希尔顿在中国市场走了29年。

但从2018年起,希尔顿开始高速扩张,在中国市场每年保持50%的增速。并且,希尔顿高层还表示,“增速50%只是开始。”

2018年至2021年的4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经历了疫情干扰,酒旅行业遭遇重大冲击,但希尔顿依然保持狂奔态势,实现了从100家到400家的蜕变。

同时,按照该公司的“2025战略”,至2025年在中国开设超过1000家酒店。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希尔顿要再开600家门店。这将远远超过过去30多年的总和。

除了轻资产运营,希尔顿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脉络可简单归为向低线城市的多品牌扩张。

今年10月,希尔顿欢朋迎来了入华七周年。在此前的一个月,该品牌在中国第200家酒店开业。几乎是同时期,希尔顿花园酒店开启在华特许经营模式,未来将着力发展三四线城市。

截至目前,希尔顿集团的18个品牌中,已有10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覆盖从奢华、生活方式到经典品牌的各个细分市场。

希尔顿善于借助本土力量实现自身扩张。譬如希尔顿欢朋酒店,就是希尔顿同锦江酒店集团合作的成果。

2014年,铂涛集团引入希尔顿欢朋酒店进入国内,获得大陆地区的独家许可权,授权时间6年。后锦江收购铂涛集团并在2020年将这一协议延长至2034年。目前,希尔顿欢朋在中国门店已经超过200家。

除此之外,希尔顿惠庭是希尔顿同碧桂园达成合作。希尔顿同世茂酒店的战略合作多集中在华尔道夫和康莱德酒店品牌。

这种合作模式在酒类快消品的酒水领域颇为普遍。传统白酒大经销商通过买断某一款白酒产品,获得区域经销权。白酒品牌在短时间内可获得效益,而传统大商也能获得收益。

回归到希尔顿,该集团可利用国内合作的酒店集团自身的渠道和会员等,发展自身的品牌,扩张自身体量。这比它们自己单打独斗的效率要高得多。


02 “蒙眼狂奔”背后

希尔顿快速发展源于2018年。彼时国内酒店行业连锁化趋势明显,且中高端酒店发展迅速。这为希尔顿的增长提供了机遇。

但是,隐忧并非没有。一方面,持续存在的疫情让旅游出行人数大大减少,且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下滑。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国际游客总人次比2019年减少70%至75%。2021年全球旅游业因新冠疫情损失将达到2万亿美元。累计两年损失预计将达到4.4万亿美元。

在此大环境下,持续选择增加高端酒店门店数量,经营状况如何,需要打一个问号。与此同时,中国本土高星酒店本身处于饱和状态,在外部消费能力疲软的大背景下,逆势扩张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更加重要的是,本土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多家地产龙头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这将从另外一个维度影响希尔顿的扩张战略。众所周知,高星酒店向来与地产项目匹配度颇高。地产业务的不确定性,也会蔓延至酒店项目中。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希尔顿项目出现挫折。澎湃新闻早在2017年的一则报道曾罗列到:2011年10月,曾由贵州宏立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高调引进的贵阳希尔顿酒店项目,由于开发商在宏观政策调控中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停工将近半年,宣告死亡。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包括山西太原、贵州贵阳、安徽安庆、浙江诸暨、浙江富阳、湖北宜昌、广西桂林等地筹建的希尔顿酒店均出现了停工,有的甚至出现烂尾的情况。”该报道提到。

根据阿里拍卖显示,近几年包括常德希尔顿、珲春市靖和街希尔顿大酒店等也遭遇拍卖。

虽然,对于轻资产输出的希尔顿而言,上述项目烂尾对其自身并无过多损失,但是该类信息会让市场出现杂音,进而影响其品牌形象。而品牌力,恰恰是该类酒店集团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03 资本逐利驱动扩张?

当康莱德·希尔顿在1919年花4万美元买下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莫布利酒店时,不知他是否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酒店帝国,会在全球遍地开花。

在希尔顿酒店集团成立后的若干年中,这家企业都是一个家族性企业,其发展步伐也是稳扎稳打。

直到2007年秋,老牌投资公司黑石集团斥资260亿美元,通过杠杆交易收购了希尔顿。只是,在次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袭来。

期间,黑石整顿希尔顿管理团队,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加重要的是,彼时,黑石推动希尔顿的特许经营策略。后推动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此后在2016年,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2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因前者流动性出现问题,不得不抛售该项资产。

截至2021年9月30日,希尔顿酒店(HLT)的股东中,机构数量为665家,持股总数和持股比例为2.677亿和96.04%。

有媒体援引行业人士分析称,这家传奇色彩浓厚的家族公司变身为市场化公司,大笔收购金的支付,促使投资者尽力将希尔顿的品牌价值变现。

这考验着希尔顿经营者的智慧:既要急速扩张,又要避免因此而带来的品牌稀释,更要避免自己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而希尔顿亟需掌握好其中的平衡。俨然,这非常值得外界期待。

阅读全文>>

近日,流媒体奈飞的新剧《鱿鱼游戏》掀起全球追捧。据了解,自9月17日上线以来,其已有超过1.42亿用户收看,登顶了94个国家的“今日收视榜”。与其同时,剧集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奈飞统计,在剧集上线一个月的时间里其股价涨幅达到8.4%,成为推动其Q3业绩走高的重要力量。

迈点注意到,这又是一起经典的“爆款IP走红案例”,而除了鱿鱼游戏,今年大火的玲娜贝儿、星黛露、哈利波特等等均预示着IP时代的到来。

实际上,酒店业也乘上这一轮东风,纷纷推出了自主IP设计和跨界IP联名等,如7天酒店联手香港著名设计师李国华先生打造的品牌IP“7仔”及系列衍生品;亚朵也曾策划「亚朵奇妙夜」与9大头部IP跨界营销;京东旗下生活方式品牌「京东京造」与万达美华联合打造IP酒店—宁波万达美华酒店等等/可惜,IP虽多,爆款很难。

那么,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如何从这些全球爆款IP中学习经验,打造酒店爆款IP呢?

IP时代,人人都想做爆款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称为“智力成果权”。业内认为IP来源于一个故事的意识形态,首先需要同时具备原创性、衍生性以及粉丝群,其次其可以和人们产生文化与情感上的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一个logo、一个标语、一个人、一个品牌都是IP的载体之一。

目前市场上将IP玩的炉火纯青的是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坐拥众多IP的国际集团。比如已经成为“顶流”的玲娜贝儿,在上海迪士尼首发之后,近10次登上微博热搜,被网友戏称为“川沙妲己”的话题都有5.6万讨论和2.2亿的阅读量。而在此之前,上海迪士尼2018年登陆的明星产品星黛露也同样遭到热捧,成为迪士尼销量增速最快的商品。

和手握IP“财大气粗”的国际企业不同,不少企业则注重与打造单一的品牌IP,即将自身的品牌文化和价值塑造成一种被赋予意义的符号,使其拥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变现能力。比如火锅品牌海底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底捞因宾客如归的服务态度疯狂出圈,“海底捞一人食”、“海底捞攻略”、“海底捞游戏”等等都成为海底捞新营销的名片,如今,优质的服务态度已经成为海底捞的IP标签,甚至拉动了火锅行业乃至餐饮行业争相效仿。

我们注意到,品牌和IP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有的IP是依附于品牌而存在的,比如迪士尼的星黛露、玲娜贝儿和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小黄人等;有的品牌也可以独立成为IP,比如海底捞、三只松鼠等。

爆款IP的三个共同逻辑

细数当下最火的爆款IP,有的靠“颜值”收获关注,有的依托丰富的故事内涵加深品牌印象,有的则是在无孔不入的营销活动中抢占用户心智,不过,无论是品牌下的IP并行,还是品牌IP的出圈,在爆款背后,似乎都有共同的发展逻辑。

首先爆款IP都有丰富的故事内容或者文化内涵。比如在官方设定中,玲娜贝儿只是米老鼠的玩偶达菲在森林中偶遇的人物,这个简单的背景设定当然无法支撑一个爆款IP的打造,于是在上海迪士尼玲娜贝儿和游客的互动中,她拥有了更加丰富的人物性格:爱做美甲、会说上海话、不喜欢被叫“儿儿”等……本土元素的添加让玲娜贝儿IP形象更加丰满,也获得了与游客更深层的情感链接,从而放大了经济价值。

其次是配套营销的全面引导。得益于新兴的社交媒体和新一代消费者社交需求的变化,网红经济成为爆款IP的主要推手。迈点注意到,无论是依靠奶茶茶颜悦色出圈的网红城市武汉,还是美食出圈的网红城市西安等,抖音、小红书等社交渠道功不可没,在这其中,不仅有自媒体的自发性“种草”,还有官方入驻流量平台带来了一系列定向营销,于是在图文推荐、短视频播放以及直播带货等轮番轰炸下,IP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用户关注的核心,再加上IP本身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文化内涵,成为爆款不过是时间问题。

最后是完整的商业化周期运营。在IP初具爆款潜质的时候,如何延长生命力成为IP思考的重点。业内人士认为,爆款IP和那些昙花一现的IP之间显著的区别在于,爆款IP的打造需要拥有完整的商业化周期运营,这里指的不仅是短期在营销渠道的布局,也不只是不断深化IP的承载内容,而是打造以IP为中心的盈利循环。给IP广阔的成长空间,赋予IP更大的价值。

那么,从这三点出发,酒店业又可以有哪些启示?

酒店+IP结合的正确姿势?

IP营销对于酒店业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在IP概念兴起之时,酒店业就已经在探索其与IP结合的正确姿势。目前来看,酒店业的IP化共有两种不同的模式:

第一种是酒店联名爆款IP,即根据与IP的合作程度将酒店的客房、工区乃至整体的装修设计融入爆款IP中,从而形成IP主题房、IP主题活动、IP联名酒店等等。2021年的七夕节,丽芮酒店与知名潮流艺术品牌「THE VICTORY KISS」联动开启跨界合作,不仅为丽芮酒店打造专属定制设计,还推出了系列周边产品;今年6月高考期间,东呈酒店携手蒙牛跨界打造“一起为高考加牛”营销活动;2019年亚朵和奈雪的茶就曾合作打造「软欧包」主题快闪酒店等。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爆款IP的流量拉动酒店知名度,更快更直接的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也有助于酒店品牌自身IP的初步打造。

第二种是酒店自产IP,即酒店品牌通过自身定位和品牌文化设计独立的IP人物,赋予更深层次的人物内涵,并以人物为基础带动酒店品牌共同成为爆款IP。日前7天酒店推出品牌IP“7仔”及其衍生品;此前,白玉兰酒店推出IP“玉先生和兰小姐”;麗枫酒店品牌推出的“麗小懒”卡通代言人;万达酒店级度假村推出的专属IP“momo神兽”;成都望平街笨酒店以“笨熊”作为酒店品牌卡通形象IP,打造了一家以“慵懒”为核心的艺术主题酒店。自产IP可以让酒店开展可视化营销,完成自身文化IP的孵化和培育,有利于品牌特色传播,形成持续的长尾市场效应。

不过从实际来看,这两种模式的劣势也十分明显:从酒店联名IP的角度来看,爆款IP在合作过程中占据主导,酒店依托IP自身的流量而获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酒店自身的品牌文化很容易被IP光环所掩盖,从而被动弱化;另一方面则是在IP的全面融合中,酒店的服务本质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从打造IP角度来说,酒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IP形象设计的高要求以及IP营销的投入成本。一方面品牌的IP影响是品牌价值内涵的表达,因此IP形象要与品牌调性保持一致,且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可以满足酒店品牌价值的增值空间需求;另一方面是从零开始打造IP所投入的营销成本都不是小数字。

当然,我们讨论的是两种是基于酒店品牌自身的爆款IP打造模式,还有一种是爆款IP跨界做酒店,如肯德基在伦敦开了一家只营业11晚的快闪酒店“哈兰之家”;生活品牌无印良品在深圳、北京先后开设极简主义主题酒店;LV、宝格丽等奢牌打造了豪华酒店等。这种模式自带流量,且酒店也并非其商业版图中的重点,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酒店应该如何打造爆款IP?

从某种程度上说,酒店IP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表现一在于未来主题房、主题酒店仍会根据爆款IP的不断出现而更新迭代,表现二则在于酒店更加注重品牌价值的输出,打造更符合自身品牌调性的IP成为行业共同的选择。此时,结合当下最为火爆的爆款IP形成的三大逻辑,我们认为未来酒店业想要打造爆款IP或将在以下三个方向深入思考:

方向一:拥有成长内核,打造更有生命力的IP

酒店业的本质是服务,这也意味着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酒店的产品模型和品牌文化都可能会持续迭代升级。此时,为了匹配酒店品牌发展中的“成长内核”,IP的设计和运营也同样需要思考其中的文化延展性和多元成长机制,确定其是否可以匹配品牌的斌华而同步更新,并为酒店品牌的发展提供助力。而这里提到的IP成长性主要指向为两点:其一是IP故事内容的丰富程度,即IP人物的性格完善以及人物经历的具象展现;其二则是IP文化里的生活主张和情感共鸣,即IP文化的延伸不能过于“形而上”,而是要深入生活,更加“接地气”,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消费者对于IP乃至酒店品牌的认知程度。

方向二:突破行业限制,打造有影响力的IP

当下爆火的IP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爆款IP,绝不可能是行业内的“小众玩具”,而是突破行业限制的“出圈产品”。对于酒店业来说,打造IP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要以整个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偏好、文化导向等为参考中心,在此基础上结合酒店的品牌文化完成对IP内涵的构建。而在IP的运营层面,也需要突破固有的行业思维,而是将IP作为酒店的一个独立产品,此时无论是IP形象本身,还是IP衍生文化都可以作为运营的关键节点之一。比如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的专属IP「momo神兽」,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IP形象,还有两套憨态可掬的表情包,对于酒店品牌的传播带来了积极效应。

方向三:实现盈利可持续,打造更能赚钱的IP

爆款IP要火,更要能赚钱,经济效益是衡量酒店IP打造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来看,酒店IP的经济价值延伸主要聚焦于新零售板块,比如IP衍生产品,品牌联名周边等。业内人士认为,IP的衍生周边产品尽管可以成为酒店营收来源之一,但是问题在于目前的IP周边大多面向在店消费的客人,对消费者和酒店品牌的关系要求较高,如果酒店IP辨识较差,很难促成消费动作。这也意味着,对于酒店来说,一方面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打造需要运用“电商思维”,不仅将其作为品牌的延伸,更要作为一个潮流IP对外推广,形成电商式销售,捆绑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变现;另一方面则是除了打造周边延伸产品以外,酒店需要思考更多的变现渠道。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爆款IP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实践探索才有可能拥有爆款的潜质以及更长久的生命周期。

从长期来看,在IP越来越普遍的未来市场中,酒店IP追求短暂的“爆款”并非良策,而应该思考怎么样才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11月19日的成都,由商业空间产经研究媒体-迈点网联合迈点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国MCI酒店运营盛典”上,将和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思考新时代下“酒店IP”的现在以及未来走向何方。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