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模式

2015年,易果生鲜成立标志着生鲜电商的出现,至今,生鲜电商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先后有京东、阿里、美团、滴滴等入局,吸引了许多创业者加入其中,生鲜电商赛道愈发火热的同时,竞争也愈发激烈。

1、持续亏损,叮咚买菜“烧钱”式玩法能玩多久?

2、前有模式弊端,后是市场难固,叮咚买菜困境难解?

3、生鲜电商赛道群雄逐鹿,叮咚买菜如何突围?

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强势力量。

在上市仪式上,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现场致词表示:“今天,叮咚买菜还身处山底,刚刚起步,未来路途遥远,雄关漫道,但使命感会让我们坚持做这件事。”

一语成谬,重资产重营销的叮咚买菜,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持续亏损,叮咚买菜“烧钱”式玩法能玩多久?

2021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已经亏损53.4亿元,能够留给它亏损的现金流,已经不多了。

11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叮咚买菜前三季度总收入为146.38亿元,其中第三季营收达61.895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11%。

只是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亏损却依然在攀升。财报显示,叮咚买菜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13.9亿元,第二季度亏损19.4亿元,第三季净亏损达20.106亿元,较2020年还同比扩大了142.65%。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到该季度为止,叮咚买菜已经累计亏损近104亿。而造成不断的亏损的背后,是叮咚买菜营销的大幅增长以及前置仓模式的加码扩大。

据财报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营销费用为4.28亿元,是2020年同期营销费用的3倍还多,高额的营销费用是叮咚买菜拉动增长的重要手段。

而营销费用的支出,也的确有所成效,叮咚买菜第三季度无论在新增用户数量上还是月均下单用户数量上,都有了新的增长和突破,其中月均下单用户数量更是首次突破1000万。

除此之外,前置仓模式的“增重”也是叮咚买菜加大亏损的一大原因。

将29分钟到家的作为主打口号的叮咚买菜,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完成订单,就意味着其采用的只能是前置仓模式,即重资产模式。

只是前置仓的模式虽然有着可以实现更快速度的送达,降低物流成本,相比于其他的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高密度覆盖等优势。

但是前置仓也需要企业承担高额的履约成本费用,前置仓的铺设越多,就意味着费用成本会越高。

而从叮咚买菜当前的市场布局来看,其前置仓扩张的速度仍在增长。截至2021年9月30日,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同比增长了185%,达到了1375个。

很显然,无论是营销费用的提高还是前置仓的加码,都是为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进而争夺更多市场。

只是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再加上截止9月30日,叮咚买菜账面上各类现金等价物仅有68亿元的现金流,似乎并不能“烧”多久了。



前有模式弊端,后是市场难固,叮咚买菜困境难解?

叮咚买菜的商业模式,即重资产的前置仓模式,是导致叮咚买菜亏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我们前面也提及过它的优缺点,但从产业链端来剖析,更能看出前置仓模式弊端所在。

首先,生鲜电商平台的首要就是生鲜采购,商品是其基础。并且生鲜电商的采购成本是偏高的,因为生鲜电商需要保证产品的丰富度和质量,要尽可能满足各类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导致其采购成本会高于商超。

采购完成后便是生鲜运输,生鲜运输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方面是因为生鲜电商企业为了保证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在运输的配备上需要更高成本。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满足高效配送效率而采取前置仓模式带来的高昂成本,所以在运输阶段,生鲜电商的综合成本仍然是大于传统商超的。

那么既然叮咚买菜在生鲜采购和配送环节都有着不低的成本,其价格在理论上,应该要高于超市乃至菜摊子的卖价的,否则就是亏钱赚吆喝。

但因为前置仓模式的高成本、用户忠诚度、市场成熟度还不够,就导致叮咚买菜不得不用“亏损”换取“增长”,同时也使其商业模式的两大弊端显露无疑。

第一个弊端在于,靠成本和营销堆出来的销量规模,最终都要经历退补的阵痛。

叮咚买菜为了培养消费者养成生鲜线上购物的习惯,更方便打开市场,选择对价格进行补贴,跟线下商超几乎相差无几,甚至还要更加优惠,所以订单增长才能那么迅速。

但任何靠补贴起家的模式,退补都是其必经之路,而退补之后靠什么留住用户,将是叮咚买菜的未来发展的最大困境。

第二个弊端在于,叮咚买菜退补以后,难以维持现有的体量和规模,也就是市场难以巩固。

因为前置仓本就是重资产,高投入的商业模式,这种巨额投入最终会嫁接到商品上,即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溢价,在某一方面,这种溢价也可以理解为享受便利生活的付费。

但如若商品溢价,那么那些因为补贴而使用的用户,必然有极大部分无法承受,从而回到过往的传统渠道,如菜摊子或者商超。

而对于消费上限极高,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来说,并非无法承受溢价,而是溢价后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不是最佳选择。

毕竟与其溢价买菜,何不去高级商超或者直接在外就餐,还能省去烹饪与收拾的时间,时间性价比更高

因此,位于第一类高价值和第二类低价值用户之间,消费上限有余,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用户的才是生鲜电商实际的目标用户。

可是如果失去两大用户群体,叮咚买菜的市场规模就难以稳固,而没有市场规模保证,那么前置仓模式的压力又会让成本往上走,进而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产生恶性的连锁反应。

这对于叮咚买菜来说,将是极大的发展困境。



生鲜电商赛道群雄逐鹿,叮咚买菜如何突围?

谁能率先盈利,破解商业模式的困境,或将拿下生鲜电商赛道的话语权。

从当下生鲜电商赛道来看,有以阿里、美团、京东为代表,以多重模式切入生鲜电商市场的竞争者。

在O2O平台模式细分赛道上,阿里布局淘鲜达,京东布局京东到家,美团则布局了美团闪购;在店仓一体化模式细分赛道上,阿里有盒马鲜生,京东有投资的7fresh。

在前置仓细分赛道上,京东自营的京东生鲜、美团自营的美团买菜都是其中代表;而在社区团购模式细分赛道上,阿里投资了十芸团,京东投资了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美团有自营的美团优选。

此外拼多多、滴滴也涌入社区团购赛道,再加上新兴品牌每日优鲜、橙心优选等生鲜电商平台也入局搅动风云,生鲜电商行业空前火热起来。

只是无论是大厂还是初创企业,目前都处在普遍亏损的境地,美团优选今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92.38亿元、2019盒马单季度亏损约30亿元、每日优鲜第三季度亏损9.74亿元……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品牌,都在用烧钱摸索前路。

但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烧得起的,2019年以来,呆萝卜、吉及鲜、乃至“元老”易果生鲜,都相继因资金问题、发展受挫等原因而退出赛道。

因此,叮咚买菜要想突围,就不能再守着原有模式,依靠烧钱扩展业务规模。

寻求增长,打破亏损的“魔咒”,构筑起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比资金实力,阿里、京东等大厂从不逊色。

事实上,叮咚买菜已经在调整策略。在财报和分析师电话会议中,创始人梁昌霖都提到了“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策略调整,说明叮咚买菜未来会将盈利作为主要目标,不再过分追求规模。

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叮咚买菜在供应链建设和商品力上也有所加码。

据了解,叮咚买菜的生鲜产地直采比例已达到79.1%,而在其持续深耕的上海地区,这个数字高达85%。

通过产地直采供货,叮咚买菜产品来源容易追溯,产品生长过程直观可控,最终可以达到企业品控成本下降以及缩短交易链,减少产业中间环节等成果,充分发挥叮咚买菜的供应链优势,

供应链建设的加强,也有利于叮咚买菜建立自有品牌,提升商品力,辐射更多用户。

如叮咚买菜的新项目“叮咚谷雨”,就下设了自建猪肉、3R食品、面食三条产品线,目标是将自有产品占比提升至50%左右,构建属于叮咚买菜的新品牌,提升品牌号召力。

此外,通过产地直采,自有产品线的蓄力,叮咚买菜还能够研发与打造差异化商品,提升商品力和竞争力。

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拳击虾”、“叮咚王牌菜”等都是叮咚买菜大力推行的自有快手菜品牌。其毛利率可观,客单价更是比平均客单价高出23.6%。

可以说既提升了商品力,也给叮咚买菜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是一个能够上探高价值用户,具有爆发力的增长点。

也正是得益于在供应链端和商品端建设的发力,叮咚买菜有了一定的效率提升。虽然目前仍在亏损,但亏损有所收窄,这意味着叮咚买菜离实现盈利又迈进了一步。

只是结果如何,叮咚买菜会不会是那个率先跳出亏损“魔咒”的领头羊,就要让时间来证明了。

阅读全文>>

2021年10月25日消息,港股市场中餐饮企业股价遭遇下挫,九毛九(09922)跌7.73%,海底捞(06862)跌超7%,呷哺呷哺(00520)跌3.43%,奈雪的茶(02150)跌2.92%。

这一年,新消费趋势盛行,餐饮业迎来辉煌,成为了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从茶饮到面馆品牌们拿钱拿到手软。其中“和府捞面”8亿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似乎将行业热度推向顶点。

9月6日,港股公司九毛九发布公告,成功以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太二餐饮3%的股权,收购事项完成后,九毛九对太二餐饮的股权由85%增加至88%。

3%股权,3亿人民币,估值已达百亿的太二酸菜鱼做对了什么?

营销强化记忆点,模式精简易复制

这家酸菜鱼卖光就提前打烊,超过四个人就不接待,从品牌名称到店内装修,无一不在表达着自己的“佛系”态度和年轻时髦的品味。

除了这些日常的“规矩”之外,太二还将做酸菜鱼产生的废料利用起来,做成公益猫粮免费发放给顾客,除此之外,太二还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等公益机构定期捐赠猫粮。在这个“猫奴”占据一定人群基数的社会,将食材废料加工成猫粮二次利用的创意,想必可以俘获许多爱猫人士和环保人士的好感。

以太二的营销目标画像来看,养猫并且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的用户通常具有哪些特点?据艾媒数据发布的《宠物行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养宠人群收入水平分布中,平均月收入高于5000的人群占比为66%。养猫人群通常具有良好的收入水平和热爱生活的心,他们更愿意为喜欢的事物买单。

太二在营销这件事上,真的很用心。

同为年轻品牌,太二与喜茶的用户或许有着一定的重合,太二与联名“大户”喜茶合作推出“酸菜鱼包”。

好不好吃不知道,但这波借势营销玩的倒是让杜蕾斯见了也直呼内行。

除此之外,太二还开过「澡堂」办过「发廊」,通过动画以及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营造生动鲜活的IP形象,一时间成为网红打卡地标引来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在这个营销为王的时代,各路商家争相成为网红,流量成了开启财富的密码。

太二似乎不太“二”,凭借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定位,太二2016-2019年间,每年营收增长率均超过120%,市场甚至有声音认为太二具有成为下一个海底捞的潜质。

相比打造网红的营销记忆点,太二精简的模式似乎更像是成为“下一个海底捞”的理由。

如前文提到的“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的规定,看似是在表达其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则是在弱化用餐社交功能提高效率,餐饮管理要素中认为,一般情况下,单桌就餐人数越多越不利于翻台。众所周知,翻台率的高低会对营业收入造成直接影响,太二凭借这条特殊的规定,翻桌率一度领先于海底捞,2019年上半年太二翻桌率高达4.9,同期海底捞翻桌率为4.8。

除了“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的规定之外,太二的另一条规定也颇为“清流”。

太二门店每天只进一次鱼,卖完就打烊,去晚了想吃也吃不到。关于这条规定,太二坚持从广东养殖基地送往全国,往好了推测是太二处于食材质量问题的考虑,反之或许说明了其供应链模式需要优化,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如2018年台风期间,太二华东地区餐厅曾停业数日,供应链受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的食材断供问题也是太二的一大隐忧。

另外,太二酸菜鱼只提供一种辣度口味和一种鱼类品种,局别只在于分量的大小。这种情况下,食材采购单一可控,后厨制作工艺较为统一,更有益于效率的提升。如果把太二看做一个工厂来看,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有利于企业提升原材料采购的话语权,再者可以通过规模化降低边际成本。

太二的“省钱”不止体现在生产制作上,在餐饮业另一项主要开支,服务人员支出上,太二走的还是精简路线。太二店内茶水自助,米饭自助,即避免了人员在空间动线内的移动影响上菜效率又减少了人员工作量,要知道餐饮业三大支出中,除房租、原材料,占比最大的支出就是人工费用。

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每天只进一次鱼,能自助的就避免人工,这种“佛系”的卖鱼方式固然有范儿,但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新鲜感过后的消费者对太二还对买账吗?

相比做鱼,估值百亿的太二似乎更精于做生意。

当网红店生命周期撞上客流量天花板,太二酸菜鱼该往哪儿游?

九毛九2021年中报显示,太二上半年翻台率为3.7次/天,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同期则是4.9次/天。

可以明显看出,太二酸菜鱼的翻台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考虑到网红经济的特点,其生命周期曲线呈现出的是前期缓慢爬升,达到节点之后急剧升高,中期稳步增长,而后进入转折点或缓慢增长或呈下降趋势。反映在企业数据上则是,门店数量保持扩张继续提升,营收增长逐渐放缓,盈利水平下降。

以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为例,进入后期扩张阶段后,呷哺呷哺的经营数据在每次开店之后都会进入一段增长期,随后逐渐降温反冷进入回调期。

归根结底,这事一个保持增长的无限游戏,企业在尚未找到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下,为实现数据增长维持繁荣景象,陷入不断开店的死循环之中最终走向没落。

餐饮业作为进出率的双高的行业,更新迭代较快,倒下一波站起一波,属于做起来一个品牌不容易,维持一个品牌常青更难的行业。盲目扩张无异于自寻死路,认真打磨用餐体验或许才是正途。

回到太二当下的发展状况来看,太二的门店大多位于一线城市,低线城市的门店数量相对较少,反映在城市占比分布上是倒金字塔结构;相比于低线城市,一线城市的餐饮门店更换率更高,竞争更加激烈,多数餐饮品牌制定的发展路线也都是从高到低的顺序。这种情况下,太二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更大,经营状况较为不确定,潜在竞争者威胁较大,需要不断维持品牌热度应对。

太二频繁进行营销活动的意图或许也在于此,通过联名、新活动的方式刺激品牌生命力,防止淡出消费者视野。

除品牌自身外,太二选择开店的位置多在商场内,也就是商场餐饮门店,定位形象较为高端、年轻。诚然,通过驻入商场的方式,太二可以享受到商场形象为品牌带来的背书效应,以及商场的优质流量,但回到企业经营问题,商场营业时间的限制以及高昂的租金也是太二不得不考虑将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走出商场“向下求索”或许也是太二发展的一条出路。

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的餐厅多数位于二线城市,反映在城市占比分布上是纺锤结构,海底捞部分门店可以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的方式提高单店营收。另外,较低的租金成本也使得海底捞的现金投资回收较快,向商场外开店也一定程度上让海底捞触达了更多客流,也就是“开源”。

相比于海底捞,多数门店开设在商场内的太二可以称作是“节流”大师,不只是成本上的节流,坚持开设商场门店获取商场客流的太二酸菜鱼走的是“要质不要量”的路线,商场客流质量固然较高,但数量毕竟有限,考虑到商场辐射范围,客流人群较为固定,餐饮业作为一个“喜新厌旧”的行业,消费者容易“腻味”,凭借“一道菜”打天下的太二在多样性上稍显单薄。

商场开店对太二来讲无疑是把双刃剑,既为太二筛选的客流质量又使得客流量的天花板容易撞头。

太二或许对自身菜品单一的短板也有所认知,凭借太二这块招牌的热度,打造了新品牌“太二前传”定位高端川菜,试图通过拓展子品牌的方式挖掘第二增长曲线。推出之后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一些消费者反映“菜价太贵还不如酸菜鱼”、“用太二的招牌炒冷饭”。

结语

对于太二而言,新时代的连锁餐饮品牌面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应该更快,策略应该更加灵活调整更加及时,连锁的经营模式,使传统的餐饮行业注意力从埋头生产向抬头观察发生转变,相比于发现消费者需求或者满足消费者需求,太二应该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创造需求,用自身成功的品牌形象将流量“赋能”于新用处。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