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5米范围之内,你能找到多少眼镜佩戴者?相信大多人成年人周围基本不存在全部没佩戴眼镜人群!目前我国是世界潜力最大的眼镜消费大国,而且也是眼镜生产大国,正是这样的现状,也造就了庞大的眼镜市场。

传统眼镜行业一度出现抢地盘、占码头、比规模、拼气派蔚为壮观的造势式发展,但随着时代发展及互联网电商崛起,眼镜行业也显现了新的趋势,涌现出了像Mieu这样专注于设计师眼镜的新零售平台。

那么与传统眼镜企业相比,Mieu有什么优势?与纯粹的线上眼镜零售又有何区别?接下来,跟随本期《慧客之声》的脚步,一起听Mieu创始人汪相伯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精算师、内容kol、视觉设计、创始人,别人家的孩子?

真正优秀的人从不安于现状,永远都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美国Prudential Financial精算分析师,已然是纽约中产中的一员,但这样的生活却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是需要更多激情和骚动。他说,我已经能看到我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活样子,所以我决定回国做些事情,比如创业。他就是今天慧客之声采访的主角,Mieu创始人汪相伯。

钟爱眼镜收藏,同时又基于对眼镜市场的潜在需求痛点发掘,所以汪总选择和伙伴一起从事眼镜这一行业。从这之后汪总身上的标签不仅多了一个创业者,还参与公司的视觉设计工作,此外,他还是知乎的资深Kol,负责眼镜内容相关方面的产出,为公司的业务持续带来流量。

创业的路一番风顺,怎么可能?

创业的选择也许是来自某个时刻的决定,但创业这条路的实现却需要大量的时间注入心血。汪总讲到,创业初期他和合伙人跑遍了生产眼镜的所有城市,考察了数十家眼镜生产厂家,历时一年的时间才找到了合作厂商。中间的艰辛不言而喻,而这种对设计、产品极度追求,正是匠心的另一种书写方式。

希腊字母 μ,在经典物理学中是摩擦系数的符号,正如一切繁复的质感都归于μ朴素的数值一样,Mieu的设计哲学是将经典的设计融于现代极简主义的表达。Mieu对于产品光泽、质感和细节的严苛要求,让每一副眼镜的生产时间都是传统的两倍,正是因为这种坚持甄选的工艺及材质,也让企业的生产成本超过了一线奢侈品牌。

但是这些高质、高成本的投入,并未换来市场的同等回报。企业要发展壮大,调整业务模式似乎迫在眉睫。汪总幽默的讲到,走过来这段路才发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坑。但是对企业来说,正是这种经历,让其在后来的扩展另外一种模式中变得有些游刃有余。

之后企业经过不断打磨,精选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品牌,形成了全球眼镜买手店,选品着重于专业眼镜品牌,确保品质和设计在线。如此,企业形成了,专注于设计师眼镜的新零售平台,融合线上商城寄送试戴服务,与线下核心单店验光配镜服务;同时提供面向时尚品牌的眼镜设计打版、生产分销的一站式产品线开发服务。汪总讲到,这样的模式,对于消费者而言,让线上线下体验统一;对于眼镜零售而言,线上线下各取其优势结合起来。

0202年了,还去眼镜店配眼镜么?

要去实体店验光,要通过挑选不同镜框试戴效果,提到配眼镜,在前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只能是线下操作交易,对于消费者来说耗时长、成本高、样式有限。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崛起,慢慢开始有了线上零售。但是问题出现了,线上购买,只依靠图片购买,会出现“买家秀”的惨烈结果不说,验光也是个问题。至今眼镜行业割裂为线上与线下两个世界,并不能相互结合。

汪总表示,Mieu从纽约引进了创新的“免费在家试戴”模式,并经历了一整年的时间反复打磨整个流程,引入了芝麻信用授权的功能,在无需押金、运费即可在家试戴心仪的眼镜。而正是基于提供“寄送到家试戴”功能的平台服务;线上线下同步的设计师眼镜集合店;创意总监带来了央美系优秀的视觉设计资源,这些独家竞争优势,让企业的发展现在、未来都可期。

采访到最后,汪总谈到了与创业萤火的合作,汪总讲到当时企业正需要寻找一家财税服务公司,通过了解,对创业萤火的品牌有了一定清晰的认识,进而选择将财税业务交给创业萤火。此外,汪总讲到合作的过程中财税顾问的服务很细致,企业对创业萤火提供的服务很满意。

发展壮大是每个有追求的企业,想要踏上并走的路。汪总讲到,未来企业会一如既往的踏实做好服务的同时,再逐步扩大,不急不燥,坚守初心,专注于设计师眼镜新零售平台。

想要报名慧客之声采访或获取更多增值服务,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全文>>

在中国新零售市场上,盒马鲜生可以说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企业,作为互联网新零售的先驱企业盒马的表现始终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就在1月3日盒马鲜生宣布盈利了,很多人都在问盒马鲜生盈利了是不是意味着新零售产业的路被跑通了?

一、盒马鲜生实现盈利了?

据证券时报的报道,盒马CEO侯毅日前发布全员内部信表示,2022年是盒马新零售的成熟期,通过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商品力的建设,盒马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2023年将持续打造好商品,并加大App的经营职能,实现更加全面的互联网化。“盒马作为一个新零售业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侯毅表示。

侯毅对盒马过去7年的发展进行总结。2016年至2018年是新零售探索期,盒马完成了新零售线上线下6个统一的数字化,完成了200家门店的全国布局。2019-2021年是盒马新零售模型打磨、商业模式优化的三年。

此前,盒马确定新的愿景——十年时间服务10亿消费者、全国10000亿的销售、建立1000个盒马村。2023年是十年目标的元年。侯毅表示,盒马作为中国最有创新活力的新零售代表,应该站在中国经济大发展时代背景和全球大舞台来定位和规划盒马的核心能力。

二、新零售产业的路被跑通了吗?

说实在,看到盒马鲜生实现了盈利,很多人都在问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盒马鲜生当前的表现,新零售产业的市场发展逻辑是不是已经好通了呢?

首先,早在去年的时候,其实盒马鲜生已经开始提出了新零售2.0的逻辑,我们仔细去研究盒马所提出的新零售2.0的逻辑就会发现,新零售不同阶段的本身发展自然而然带动了整个市场逻辑的进化。我们根据盒马鲜生所提出的这个逻辑,在新零售1.0阶段大部分的是解决货源的问题如何实现货对于消费者的直接供应,这是很多生鲜电商或者说社区零售产业参与方主要做的事情。而对于盒马鲜生来说,它主要做的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新零售2.0的时代,整个时代的逻辑是渠道的全面多元化,建立了一整套的供应链体系,在这套供应链体系之中更多的是对应人的市场需求,自然而然能够不断的提升市场的发展优势。

其次,我们仔细来看盒马鲜生这些年所进行的新零售2.0的市场布局,盒马鲜生实际上非常关注消费者这一核心变量的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加强自己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通过完善的供应链生态,不断的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和方便购物的需求。而且我们看到的是盒马鲜生这些年不仅在进行市场的探索,更进行市场的试错,整个市场的小店模式有了盒马mini,而淘汰了前置仓的盒马小站,这些做法实际上让盒马鲜生具有了极强的市场灵活度,这些灵活度的最终结果是整个盒马鲜生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当前的盒马鲜生实际上是已经找到了市场2.0的逻辑和玩法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自身原先业态的降维。

与此同时,盒马鲜生的商品力建设也是有目共睹的,盒马鲜生反复强调,商品力是今天零售业唯一的核心竞争能力,盒马自有品牌商品类目达到1200多种,其中,销售规模过亿的“盒品牌”有十个。盒马用户的消费频次达到每月4.5次,付费会员同比增长50%。优质的商品不断开拓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借助强势的商品力盒马鲜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给盒马会员付费,愿意去反复复购商品,回头客正在成为盒马鲜生新零售的核心优势。

第三,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盒马鲜生已经实现了盈利,这对于新零售产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当前盈利的基础之上,盒马鲜生不断加强自身的优势,降低自己的成本,提升自己的效率,通过效率的不断提升加强自身的盈利水平,只要这一点可以做到的话,实现新零售业态的全面盈利其实已经不远。新零售的市场发展需要的是更多更有效的市场逻辑以及真正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商业模式,而盒马鲜生当前已经找到了一个足够有效的市场逻辑,这个逻辑只要坚持下去的话,很有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盒马鲜生的关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突如其来的疫情管控,让一场原本声势浩大的有赞9周年生态大会一夜之间挪至线上,为避免线上出现无人观看的窘境,有赞通过投放朋友圈广告、社群推流等方式紧急加大推广营销力度。

活动当天,创始人白鸦面对2000把“空”椅子激昂演讲,可无论他如何努力地为产品找卖点,都掩盖不了有赞“苍白”的股价。

这一切似乎映射着有赞如今的发展困境,今年2月,有赞趁着美国同行Shopify股价上涨的东风,股价直冲4.5港元。

转眼9月,工信部一纸“互联互通”公文让互联网藩篱始见曙光,可有赞股价却开启了“暴跌模式”,截至12月13日收盘,其股价仅剩0.7港元,市值蒸发了近80%。

作为国内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电商巨头之一,有赞曾自信满满讲述着他们“中国版Shopify”的故事。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中国SaaS服务反而成为了资本的“重灾区”。

一边,“远离SaaS!” “中国没有Shopify!”等质疑声不绝于耳;另一边,在核心商业模式频遭打击、商业逻辑存在悖论之下,有赞企图继续赔本赚吆喝,并将新故事希望放在私有化、新零售上。

几乎站在泡沫吹破边缘,即将失去“护城河”的有赞,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01  互联互通,有赞“困局”

腾讯与阿里的“互封”大战,令消费者在使用阿里系或腾讯系产品时,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问题,这一点也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网购体验。

有赞的崛起基于腾讯阿里互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家第三方平台服务商,有赞的核心业务是SaaS订阅解决方案。

初创期,有赞“寄生”在阿里、京东和微信等各个生态之中,通过向企业商家(特别是微商)提供标准化产品解决方案,并提供服务器、技术、IT运维、支付、广告服务等资源,从而收取商家的佣金。

在某种程度上,有赞承担了微信平台上的电商功能,主要面向B端商户,其核心武器就是“私域流量”。而私域流量兴起的背景之一就是近几年公域流量增速见顶,传统电商发展遇阻。

借着“互封”、“私域流量”春风,依托微信上的流量入口,有赞绕过主流电商渠道,以第三方平台接入,帮助商家实现与消费者直接对接交易,进行私域流量经营。

殊不知,那时的有赞自以为选对了赛道,但私域流量这么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做。私域流量无法公域化,成为有赞商业逻辑中最大的悖论。


在知乎“如何看待中国有赞这个公司?”的话题讨论中,网友“水瓶座”表示:“电商的核心依旧还是在运营商,工具只是工具,说的再天花乱坠,流量是基础,如果无法解决流量问题,帮助商家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帝国,这个命题只能自嗨了。”

此外,部分有赞商户吐槽称,有赞不会给微商提供硬性流量支持,一家微信小店搞好后,有没有流量完全靠微商自己的人脉。也有人认为,有赞小程序市场价格如楼市般虚高,既没有用低价赋能企业,也没有推动整个私域电商运营的进展和服务。

争夺流量的时代,有赞缺少引流手段。若有赞真有导流私域流量的方法,为什么不自己做电商呢?反而要做电商的服务商?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何有赞不给商户提供流量支持的深层次原因。

有赞想通过私域流量来切入电商新赛道的确是一个精妙的设想,但“华而不实”只能短暂抓住时代红利,却无法抓住用户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微信官方正式宣布上线微信小店。简言之,微信官方上线了“免费版”有赞,其功能与有赞收费6800元的服务高度重合,就在微信官方小店上线后第二天,有赞股价下跌7.53%。面对官方免费和第三方收费,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另一方面,当“互联互通”进入深水区,点对点聊天场景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利好淘宝、抖音。百万微商将直面淘宝冲击,作为微信生态下的第三方服务商,有赞提供的微商解决方案,也将彻底成为一个伪命题。


02  无法盈利,有赞“硬伤”

有赞的核心收入即SaaS产品的订阅费,以及商家通过SaaS产品与消费者进行的超出预先规定的交易数量门槛所支付的每笔交易云服务费,这部分目前在有赞总收入中占比超过60%。

据悉,有赞服务软件分为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几种类型,在经过几次涨价后,有赞费用区间为6800-26800元/年。另外,有赞还会收取商家的GMV交易佣金,两者共同构成了有赞的最终收入。

“无法盈利的公司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碰了,会赔很多的。”部分网友并不看好有赞的发展,从其披露的数据中,也能初见端倪。

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有赞营收11.76亿元,同比下降9.88%,归属母公司净亏损3.5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99.35%。

图 / 有赞2021年三季报

价格不菲的有赞,却面临着营收下滑、经营亏损扩大的窘境,问题出在哪儿?或许根本原因在于SaaS业务带来的高昂开支和成本增长与经营收入(较高的客户流失率)的降低。

第一,SaaS产品除了前期开发费用,还有后期产品更新、市场推广及运维费用。而有赞为了丰富产品线,上半年加大了研发投入,相继发布了企业微信助手、导购助手、CRM等产品,以及国际化产品AllValue,研发支出3亿元。

第二,有赞凸显了新增付费商家数量,却回避了商家流失率。

财报中,SaaS订阅解决方案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2.7%,去年同期的占比为57.7%,说明目前有赞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SaaS产品的订阅费。但有趣的是,有赞在半年报中披露2021年上半年这部分业务收入约5.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3.2%。

图源 / 有赞半年报

卫哲认为,CPT(年费制)是SaaS收费中最落后的方式。只要是年费制公司,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第二年的续约率续费,SaaS中最好的收费模式是CPA模式,就是按用量来付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有赞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付费商家流失率分别为52.2%、52.6%及54.8%。

有赞“订阅制”收费模式比传统项目制收费模式致账期长,对价格敏感的尾部中小商家续费率相对不理想。商家流失率不断加剧,也令有赞难以形成滚雪球效应。

在亏损泥潭里挣扎的有赞企图开辟第二条增长曲线:新零售。

2021年5月底,有赞在“Menlo”大会宣布独立“有赞新零售”业务品牌,整合“有赞零售、有赞连锁、有赞企微助手、有赞导购助手、有赞CRM”等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专注于为更多的新零售商家提供基于解决方案的服务。

有赞首度披露新零售业务独立后成绩单:2021年前三季度门店商家交易额超130亿元,已覆盖6.3万家门店。

事实上,对于中型零售企业来说,如果品牌自身没有优势,用什么软件都没用,说到底,有赞能做的仅仅是锦上添花,至于企业方自身不足的地方,雪中送炭是不可能的。

个体及小规模用户,在中国新消费这条庞杂而拥挤的赛道上,想要依靠有赞来完成升级转型,基本是不可能的。首先有赞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而它没有能帮助客户实现销售的流量;其次小微企业用户的版本都是固定的,并不能提供定制服务。再次,即使一时获得流量,只要把流量做大,拥有流量的平台就会自己开店,有赞最终只会被抛弃。


03  疯狂营销,有赞“技穷”

2018年7月,有赞与快手达成合作,主要通过在前端为主播提供电商工具,后端助力对接供应链和商品审核系统,帮助快手平台主播进行电商变现。2019年上半年,有赞商家在快手的GMV突破10亿元。

在有赞2021年上半年481亿元GMV中,有赞门店SaaS产品的付费商家贡献的GMV,占比达到25%。然而,快手渠道的GMV(96亿元)占比降至20%。究其原因,今年年中,快手开始自建SaaS配套服务,有赞股价应声大跌15%。

随着小程序电商、直播电商的业态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开始自建电商业务,打造流量闭环,那谁还会用有赞这种第三方平台呢?

此前有赞GMV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直播业务的发展,如今快手“落跑”,有赞还面临着赛道上竞争对手——微盟带来的巨大压力。2019年,微盟实现全面盈利,相比之下,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的有赞该如何与对手抗衡?

核心业务不断下滑,老客生命周期减少、流失率居高不下,有赞只能疯狂营销寻找新客、抢占市场。除了一路上涨的销售成本,创新高的营销费用也折射着有赞的市场焦虑。

今年三季度仅市场和促销的费用,截至9月30日有赞就花掉了6.87亿元,这比去年同期的5.39亿元增加了27.5%,但结果是只完成了去年同期90%左右的收入。

“各种营销割韭菜,价格虚高,何谈复购率?何谈长久发展躺赚,干的都是一锤子买卖。”知乎网友吐槽称,还有一位自称是有赞前员工的网友表示,广告满天飞是有赞的常态。

深受营销困扰的商户同样对此相当反感,“这么多年一直孜孜不倦地打骚扰电话给我,和他们的销售说过不感兴趣还不停打,顾问提供的各种商业建议完全是纸上谈兵,套话。”

有赞被诟病的背后,是它根本不是“中国版Shopify”。

具体来说,Shopify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SaaS订阅服务和增值服务,其中增值服务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支付工具Shopify Payment。相反,今年3月有赞抛出了私有化公告,并宣布有赞的支付业务将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

对于Shopify来说,支付、物流、金融才是营收大头,直接向商家收取的SaaS订阅服务费可以压得很低——个人版和基础版仅为每月9美元和29美元。

相比之下,有赞的SaaS订阅服务费最低价是每年6800元,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过高,而不差钱的零售企业则无需有赞。

只能说,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费用,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没有人去深挖有赞真正给用户带来了哪些实质性收益,但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有赞”的投诉信息却高达7690条,“虚假宣传”“商家跑路”“售后难”问题屡见不鲜,而作为商家担保方的有赞,似乎只能“退款了事”。


图源 / 黑猫投诉平台

如今的有赞,希望从新零售里分一杯羹,企图走一条从“SaaS”到“产业互联网”,从“单一产品”到“产品矩阵”,从“纯SaaS到多盈利模式”的演进路径,但现实狠狠打了有赞的脸。

新瓶装老酒并不会带来消费总量的飞跃,除非跨时代的创新模式、技术真正出现。

有赞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今天,不管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都在讲数字化工具和新零售。而有赞新零售便是这些“淘金人”的收割者之一。

阅读全文>>

在传统印象中,餐饮尤其是火锅的标签是“多人用餐”,发生的场景要么是热闹的火锅门店,要么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今年7月,小龙坎子品牌——MiniHoogo火锅菜正式推出,一人食、AA制工作餐、非正式小聚餐等消费需求同时被满足。在MiniHoogo火锅菜,众多的“单身贵族”和“孤独的美食家”再也不会为不能享受火锅而发愁。

  随着网络平台和直播电商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也开启了新零售的大门。今年“双十一”期间,小龙坎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小龙坎火锅底料系列、方便速食系列、休闲零食系列等产品热销,让消费者在家享用火锅大餐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快速。火锅味坚果、火锅味鱼皮,更是打造了小龙坎“火锅宇宙”,给火锅爱好者带来“万物皆可火锅味”的乐趣。

  瞄准单身经济推出子品牌火锅菜

  2018年,中国的单身人口超过2.4亿。今年6月初,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的独居人口将突破9200万。“单身经济”催动“一人食”等新经济业态。2021年7月,在小龙坎火锅2021年合作商大会上,小龙坎孕育了约两年的子品牌——小龙坎MiniHoogo火锅菜正式推出。品牌主打一个“轻”字:店面投资轻,用餐场景轻,消费客群更年轻。MiniHoogo火锅菜瞄准一人食、AA制工作餐、非正式小聚餐等消费需求,同时满足堂食与外卖,将深入更多社区、写字楼周边开设门店。

  小龙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3月起,小龙坎就在外卖平台上线了“火锅菜”产品。“随着现在年轻人社交习惯和方式的变化,‘一个人也能舒舒坦坦地吃火锅’的单身经济,将是未来火锅行业细分场景的刚需。”据了解,目前小龙坎火锅菜在双外卖平台的数量超过600家,尤其在疫情期间销售数据表现优秀。2020年,小龙坎正式把火锅菜升级为MiniHoogo火锅菜项目,开始在体系内试水孵化。在成都城南开设试验店,主营外卖兼营堂食,探索业务形态的市场可行度。经过一年的探索,高品质、高颜值、高效率被确定为小龙坎MiniHoogo火锅菜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小龙坎MiniHoogo火锅菜可以开放全新的合作开店模式,包括联营直管、总部帮扶、全网营销等,力争实现10000个小家庭创业梦想。未来3-5年,MiniHoogo火锅菜将成为小龙坎连锁体系的核心发展动力。

  打造全资供应链奠定电商供应基础

  “火锅”的标签除了“解馋”还有“热闹”。但食客里有喜欢“热闹”的,自然也有喜欢“宅”的,疫情更是直接改变了大众的消费习惯。对于餐饮行业而言,传统的“到店”模式正在向“到家”模式分流转化,由“家庭餐桌”所支撑起的餐饮零售市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传统火锅企业纷纷入局。

  2018年,小龙坎开始在直播电商中摸索。2019年,斥资打造全资供应链四川漫味龙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龙坎认为,对于餐饮零售电商而言,供应链与用户才是核心。

  四川漫味龙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国内单体车间产能最大、产线最全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在餐调行业使用西门子软硬件数字化方案及工业云Mindsphere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的工厂。正是这一举动,为疫情期间小龙坎电商爆发奠定了供应基础。2020年2月16日,小龙坎火锅参加聚划算专场主厨直播做菜,第二天凌晨开售10分钟,小龙坎自热火锅售卖超过10000盒,20分钟内小龙坎全店交易突破20万元。与1月17日的交易额相比,2月17日小龙坎的成交量增长超过1200%。

  线上线下创意营销持续“破圈”

  新零售和消费场景的变换,使得消费者对火锅有了更多的需求。目前,小龙坎食品全国渠道已覆盖32个省市级区域,超2万门店售卖。今年9月,小龙坎食品联合成都文旅宽窄巷子,开启“寻味四川”之旅。热衷“破圈”“跨界”的小龙坎,携手5家四川本土食品品牌打造了#寻味四川#主题盲盒。今年“双十一”,小龙坎食品以“这热辣值得一囤”为主题,开展了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活动。线上用“魔性视频”呈现上世纪80年代与当前的购物行为差异,线下则在六个城市的六家小龙坎门店内,开展“人类囤货供销社”创意快闪营销互动。

  据了解,目前小龙坎零售产品SKU数共计186款,其中方便速食类49款,调味品类5款,礼盒类13款。在产品研发方面,每年持续研发新品近100款。小龙坎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小龙坎要在新机遇新挑战中,通过品牌IP升级、科学化管理、组织架构完善、数字化手段进行迭代更新;在坚持“聚焦超级IP小龙坎”中长期战略的同时,努力做“小”做精。

  随着消费升级、懒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火锅的消费场景逐渐从线下门店,扩大至家中餐桌,成为更加日常化的用餐形式。辰智大数据发布的《2020火锅产业消费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宅家吃火锅”的消费模式已经异军突起,成为了火锅行业收入的重要补充。而根据美团的《中国火锅品类大数据2020》显示,火锅品类交易占据了2020年3-9月线上订单量和交易额双榜首的位置,关键词搜索突破1800万人次。业内人士认为,火锅零售的兴起,预示着整个餐饮行业正在向零售化、数字化转型。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