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乐

2023,音乐市场或将面临洗牌。

在线音乐版权这块,通常会以三年为期,重新划分地盘。比如,三年前的2020年,彼时因华纳、环球与腾讯音乐的独家版权到期,两家分别于3月、8月与腾讯、网易云双双达成了新的版权合作,而杰威尔则选择继续独宠“老朋友”腾讯。

三年后的2023年,这注定又是一个独家版约排队到期的“大年”。而与过往不同,由于去年市场监管总局依《反垄断法》责令音乐平台解除独家版权,这意味着,行业现有的独家版约到期后,“独家版权”将彻底成为历史。

犀牛君收集资料发现,周杰伦所在的杰威尔与腾讯的版约大概率将于下月31日到期,这为周杰伦歌曲回归全平台提供可能。同样在今年,网易云与滚石唱片、天娱传媒的版约也将于3月和12月到期,往后滚石黄金时代的金曲、天娱艺人(如华晨宇)发表的新作也都有望被全平台传播。

而事实上,去年行业反垄断的成果也在今年收获了初步成效,上个月的元旦,五月天、李宗盛所在的相信音乐就分别与网易云、QQ音乐、酷狗音乐都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2023“新年新气象”,这种唱片公司开放版权给多平台的合作往后或将常态化。

多年来,天下苦听歌难久矣,而如今“历史遗留”的独家版约排队走向终结,群众一直盼望的“不切APP听歌”的时代似乎就要到来。然而,从平台解除独家版约到用户全平台听歌自由之间,仍有诸多实操中的行业难题暂未解决。

2023,这些“独家版权”均到期

版权战向来是音乐界的大热话题。

犹记得18年“周杰伦歌曲下架事件”火出圈,打包歌曲下载包、1818万版权转授费、5.7亿周杰伦歌曲独家版费等新闻点都引发舆论热议。归根到底,“用什么APP听周杰伦”这事儿切身影响到每个用户的听歌体验。

但“独家版权”又一度是在线音乐行业多方盈利的源头。对音乐平台而言,独家意味着平台能定向引流歌迷,并围绕曲库为歌迷定制艺人活动来变现;对唱片公司来说,传统的实体唱片衰落后,高价售卖独家版权给在线平台成了他们的收入大头。

然而,独家版权也确实让行业常年陷入到“巨额版权战”的泥沼中,传统唱片公司仅靠着哄抬版费便坐收渔利,在线音乐平台却痛下血本、恶性竞争,逐渐形成歌曲版权被过度垄断的局面,且头部艺人稳定营收、非头部音乐人难以出头的“贫富差距”日益凸显。

基于这样的情势,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终于出手对“独家版权”动刀,一来还在线音乐市场一个更具活力和有序竞争的行业氛围,二来有助于改善用户听歌长期遭遇“歌单变灰”的糟糕体验。

不过,在去年官方下达“反垄断令”后,在线音乐行业并没有迎来群众期盼中“不再切APP听歌”的新局面。究其原因,反垄断令并没有动摇过往独家版约的继续执行。

而2023年很可能成为一个拐点。

在今年到期的这些独家版约里,与腾讯音乐保持常年合作的杰威尔音乐(周杰伦所在唱片公司)最受关注,毕竟业内一直盛传,杰伦曲库能为音乐平台带来15%以上的DAU拉升。

虽然腾讯与杰威尔上次续约为保密进行,但据多方网络资料推断,双方那次续约的时间应为2020年3月31日(当年有贴吧网友发现,第二天QQ音乐就在首页上线了暗示续约的独家策划活动)。据此推算,这个三年约的到期时间正是今年的3月31日。

无独有偶,同为台湾唱片公司的滚石音乐,也同样是在2020年3月31日这天与网易云达成的独家版权合作。当年这场合作网易云曾高调官宣,双方达成的是独家的音乐作品授权,并涉及到艺人发掘培养、音乐IP深度开发等业务。

与杰威尔靠周董一人扛大旗不同,创立于1980年的滚石唱片,在40年来培养了李宗盛、周华健、罗大佑、张震岳、梁静茹等大批华语音乐殿堂级人物,这意味着,滚石唱片的歌曲库能为音乐APP注入海量的正版华语金曲。

另一个大概率到期的独家版约来自网易云&天娱传媒,双方曾于17年12月8日官宣过战略合作,中间历经2020年的一次续约后,今年的12月8日或将是双方解除绑定的日子。

尽管天娱传媒不是传统的唱片公司,但作为与湖南卫视长期绑定的经纪公司,旗下拥有华晨宇、白举纲等如今在华语乐坛如日中天的实力歌手,加之握有李宇春、周笔畅、谭维维、张杰等歌手在天娱时期制作的歌曲,天娱也能对音乐APP的华语曲库做丰富的补充。

但“不切APP听歌”恐难实现

独家版权的终结,是听歌自由的起点吗?

挥别独家版权,很多人都在期盼一个不切APP听歌的顶配体验。但这里搞错的一个逻辑是,上游唱片公司不与单个音乐平台签独家版权,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开放对其它平台的版权授权,这中间需要漫长的谈判。

拿杰威尔公司为例,虽然它与腾讯音乐的版约即将到期,但手握周杰伦宝藏作品的他们仍拥有版权售卖的主动权和挑选权。合理推演的话,鉴于网易云多年前曾有侵犯杰伦歌曲版权的前史,网易云与杰威尔的授权谈判多半不会特别顺利。

相比较而言,滚石唱片、天娱传媒解除与网易云的独家绑定后,被腾讯音乐或其它平台收纳的可能性会更高,梁静茹、华晨宇、白举纲的歌迷或可期待今后不用切APP地收听偶像们的作品。

网易云目前缺失的“灰色歌单”还有一部分来自华研音乐,因为华研上次与腾讯签约是在2021年3月1日,这份独家版约估计要到明年3月才会到期,所以期待重新在网易云聆听S.H.E、田馥甄、林宥嘉等华研艺人的歌迷至少也要等到明年了。

综上可看到,尽管独家版权模式已然作古,但如今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进行版权谈判的难度仍然很高。究其根本,尽管反垄断取得成效,但反垄断令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线音乐行业长期形成的版权采买模式。

长久以来,国内唱片公司哄抬版权转授费,网易CEO丁磊曾多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达其不满。现在尽管独家版权被取消,但一来版权费用仍然居高不下,二来高保底给版权方预付版权费的模式仍然被保留,这都为音乐平台采买版权制造了多重阻碍。

事实上,国内音乐版权采买之所以障碍重重,也是因为国内尚未建立合理的音乐版权收入管理和分配机制。与之相比,欧美音乐界建立的版权分账模式更为科学,它把音乐版权细分为词曲版权、录音版权、机械复制权、公开表演权、平台抽成等,严格规定了唱片公司、音乐平台、词曲作者、演出歌手能获得的版权收入比例。

而目前来看,国内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的版权合作仍停留在“一口价买卖”的初始阶段,平台为了版权必须高保底地支付巨额版权费,这使得相关版权谈判的推进甚为艰难。

事实上,去年“反垄断令”发布后,网易云在寻求去港交所上市聆讯时就曾透露,他们正加紧与杰威尔、相信音乐、华研音乐等知名版权方沟通重新上线“被下架的歌曲”。但目前在华语音乐这块,我们暂且只看到网易云与相信音乐达成了合作。可见,网易云“灰色歌单修复计划”的推进还任重道远。

想不切APP听歌,请再等一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可谓是非常的活跃,前有虾米音乐成立音乐内容厂牌,后有网易云音乐首家酒吧NO.9开业。而在此前重磅消息独家音乐版权被取消一事,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这一行业的诸多关注。而作为目前这一赛道的领头羊之一,QQ音乐近日也有了新的动向。

日前,QQ音乐上线了11.0版本,从年轻用户情感陪伴、社交互动、科技体验等层面,推出了例如“M-PETS音乐宠物”、“用户音乐偏好调节”、“智能曲谱”等大量业内首创功能,并发布了9大全新的重点功能玩法以及多达50项产品改动,同时还将slogan升级为“听我想听”。与此同时,QQ音乐方面还表示,“从听的内容到听的方式,想为用户带来‘听我想听’的全新体验”。

自2005年5月上线算起,QQ音乐如今已有16岁。但此前虾米音乐的“倒下”,在线音乐行业头部“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不复存在,也使得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面临着直接的正面竞争。而在此前除了不断爆发的音乐版权之争外,两家基于用户需求在功能层面的探索同样也不遗余力,而相比于网易云音乐不断强化的个性化推荐、歌单、乐评等功能,QQ音乐也明显启动了相关探索。

并且相比于网易云音乐现阶段在版权采购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显然也意味着在线音乐行业再度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而这一行业后续将如何发展,无疑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QQ音乐加码音乐之外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从早前的千千静听,到酷我、酷狗,再到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绝大多数用户在初次接触这些在线音乐平台时,几乎都是冲着其核心功能听歌而来。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各在线音乐平台也早已开始了对于业务线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的功能也使得其变得日益“臃肿”,这也使得其在满足用户听歌的基本需求外,也可以吸引有着更多其他需求的用户,并不断增强粘性。而作为QQ系产品矩阵的一员大将,QQ音乐在不断顺应QQ年轻化趋势的同时,在功能及内容方面不断的年轻化,也能够迎合QQ引流而来的用户。

在这一趋势下,QQ音乐也成功获得了更多年轻用户的青睐。根据此前Trustdata发布的《2021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QQ音乐的年轻用户占比已经实现35岁及以下用户高达76%,且粘性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并且在这一报告中还表示,目前QQ音乐的年轻用户比例已接近7成,呈现出了极为鲜明的Z世代属性。而在此次11.0版本的诸多改动下,QQ音乐显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去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不仅如此,从“听我想听的歌”到“让生活充满音乐”,再到现如今的“听我想听”,QQ音乐在slogan上的变化也展现出了不同阶段的战略。自在线音乐行业步入版权时代以来,各平台与唱片公司等版权方之间的合作,也牵动着诸多用户的关注,但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硬件设备的推出,毫无疑问也让消费者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听想听的音乐”。

并且随着独家版权时代的结束,在满足用户听歌的需求外,QQ音乐在可玩性上的探索也已经开始。如今,互联网主流用户人群与用户需求的变化,也迫使一众在线音乐平台在寻求发展时不得不对内容布局和产品功能层面进行持续升级。包括QQ音乐此前推出扑通社区,以及各互动功能的大量落地,也明显展示了其试图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意图。

除了“听歌”,国内市场在线音乐平台已在向社区靠拢

目前,整个在线音乐行业面临着字节跳动可能入局,以及虾米音乐或将回归的情况下,俨然又回到了有着激烈市场竞争的态势。同时作为内容平台,在线音乐行业还需要面对例如有声阅读乃至短视频等平台所带来的冲击,这也使得整个在线音乐赛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或将迎来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各平台也势必将会在业务拓展与增强用户粘性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根据此前艾媒咨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其中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7.7亿人,并预计在2021年将升至7.8亿人,预计2021年的市场规模增长可超400亿元。在如此高用户渗透率与市场规模的情况下,已经相对较慢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表明这一行业进入了存量阶段。

当在线音乐行业进入存量用户时代后,各平台也表现出了不太一样的战略。其中例如Apple Music所代表的,就是只能付费使用,但其所坚持的极简模式也仅仅只提供“听歌”这一个功能,而反观国内市场,此前在版权方面受限的网易云音乐不得不坚持“云村”生态的建设。在此次QQ音乐的大版本更新中不难发现,腾讯音乐方面无疑选择了跟随,并且在此之前,QQ音乐早在去年7月就已开始着手建设音乐社区,并曾上线“扑通社区”。

事实上,将单纯的音乐播放器建设成为音乐社区,已经成为了国内在线音乐行业的一大趋势。此前有观点认为,之所以QQ音乐会选择了向音乐社区方向发展,除了社区本身会有更高的用户粘性外,无疑也有着网易云音乐的珠玉在前。

市场竞争步入新阶段,用户体验或成为胜负手

在经过了多年的市场耕耘后,如今头部在线音乐平台已经面临着用户增速放缓的问题。根据此前网易云音乐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其在线音乐服务的MAU分别为1.05亿、1.47亿、1.81亿,这其中,2019年与2020年的MAU同比增速分别为40%与23.13%。而腾讯音乐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则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其在线音乐月活用户数同比下降3.4%。这无疑也就意味着,各家将不得不面临提升存量用户粘着度的问题。

而独家版权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依靠版权优势来推动自身发展的模式即将结束。随着在线音乐行业的市场竞争进入新的阶段,在独家版权将无法作为“武器”的情况下,用户体验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了新的胜负手。并且随着在线音乐平台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播放器,其在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后,也已经开始了在整体生态上的比拼。

并且无论是腾讯音乐方面进一步巩固优势,还是网易云音乐在未来加大追逐的力度,亦或是字节跳动的入局,也都将意味着在线音乐行业将迎来变局。但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向社区转型,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不断改进以及满足更多的不同用户需求,势必将会成为摆在各头部平台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