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市场

今年以来,字节跳动正式了成立音乐事业部,相继在内部推出独立音乐播放器“飞乐”、音乐发行平台“银河方舟”等;快手加码对音乐人的扶植力度,推出了“快手双击音乐计划”,讯飞音乐也开始全面推进AI+音乐业务的厂牌化运营。

各方盯上的是一块价值过千亿的蛋糕。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到2025年预期将达到16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2.2%。

近期,网易云音乐也先后宣布了与摩登天空、英皇娱乐和中唱集团的版权合作。音乐市场固有的独家版权格局开始发生实际意义上的松动。

这一切都在说明,音乐市场的竞争活力正在恢复。

但受限于独家版权一系列遗留问题的推进解决速度缓慢,中国在线音乐想要更进一步,还需要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

“恢复市场竞争”是这轮音乐反垄断的核心目的。

与阿里、美团反垄断案例相比,音乐反垄断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第一起案件。取缔“独家版权”,正是实现“恢复市场竞争”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接受采访时解释到,在数字音乐领域中,所谓的控制力和对市场进入和竞争产生比较大影响的排他性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就在版权上。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进一步指出,腾讯音乐排他性垄断顶流音乐人的音乐版权,是一种借机排挤其他在线音乐平台参与竞争的行为,将使得后者很难积累付费用户,以至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监管部门判定腾讯音乐垄断的依据,会基于“相关市场份额”和“曲库和独家资源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如阿里、美团等的渠道独占份额。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解释独家版权对市场竞争的破坏性作用中提到,“在集中后实体锁定较多独家版权资源的情况下,新进入者须依靠其转授权,进入相关市场较为困难。”

原本追求差异化竞争的各家平台,不得不跟进砸钱抢购版权资源,整个中国音乐市场陷入了低水平竞争态势和“成本漩涡”,用户被迫因独占内容“二选一”,行业创新和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独家版权带来的非理性竞争的另一面是,投入巨资的在线音乐平台议价权被迫削弱,一步步沦为唱片公司的版权分销商。

虾米创始人王皓表示,独家版权让唱片公司成为了“贸易公司”,并认为版权方完全控制了整个音乐市场。

据《财经》报道,2017年为了拿下环球音乐独家版权,腾讯抬价至3.5亿美元外加1亿美元股权,超过最初报价十余倍。

艾瑞数据显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环球、索尼、华纳,仅以10%的中国曲库份额,就拿走了中国市场60%的曲库收入。

资源分配不均正在导致越来越多中尾部音乐创作人,无法获得合理收入。《2020年中国音乐人报告》数据显示,占比52%的音乐人是零收入,24%的音乐人的音乐收入只占总收入的5%以内。

而靠着独家版权成为巨头的腾讯音乐,也只落得一个表面风光,巨额版权支出已经成为影响公司盈利增长的棘手问题。

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音乐第三季度总营收78.1亿元,同比增幅为3.0%;净利润7.40亿元,同比下降35%,连续多季度增收不增利。

此外,刘旭还指出,腾讯音乐用户数量回落与短视频平台影响有待验证。相比之下,腾讯音乐缩短了收费音乐免费试听时长或者减少了热门免费曲目的数量才更有可能是导致腾讯音乐免费用户数量回落的主因,但即便如此,回落的比例也低于假定垄断者测试中惯常的5%到10%水平。

事实上,近年来腾讯音乐营收成本高企,频频降低免费权益以刺激付费率。为了扩大盈利能力,腾讯音乐还将“饭圈文化”引入音乐领域,在单曲和专辑售卖上高度关联艺人“刷单”“打榜”。

今年初蔡徐坤新专辑《迷》的上线,过半数歌曲未上架甚至未命名就在QQ音乐售得超八千万元,从而引发了一场外界争议。

近期,饭圈整治行动频频,相关部门多次强调平台要依法依规引导和规范用户合理消费、理性打赏,对相关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

正如华中科技大学熊琦教授所说,当著作权人设置市场进入障碍,单凭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时,就不得不需要政府的反垄断规制。

这轮针对音乐市场的反垄断,如果最终能够恢复公平竞争,进而带来市场活力,对腾讯音乐也是好事。

音乐市场竞争活力得到恢复后,行业中小玩家的创新活力也会被激发,如字节跳动、快手等已投身入局。

更直观的益处则已经从网易云音乐身上展现。近期,网易云音乐先后宣布了与摩登天空、英皇娱乐、中唱集团三家达成版权合作,非独家版权谈判有了实际进展。网易云音乐也在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了季度毛利润转正,版权成本有望随着非独家版权的进展进一步降低,预期盈利的时间表或许并不会太远。

一直以来版权获取困难是网易云音乐发展的一大难题。

在8月31日腾讯音乐声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后,网易云音乐表示准备好了充足的资金,愿意以最大的诚意,与版权方开展公平开放的合作。

然而独家版权遗留阻碍仍然不少。有媒体报道,尽管网易云音乐第一时间跟包括杰威尔、相信音乐、摩登天空、华研音乐等版权方洽谈非独家版权合作事宜,但整体进展并不顺利。有业内人士透露,音乐平台独家版权处罚令发布以来,相关平台解除独家版权的推进动作还比较有限,3个月来只完成了少部分独家版权的解约。

据了解,商业协议强调对等条件,腾讯的声明并未明确如何履行腾讯保障上游版权方对等权益的义务,可能会让版权方很难操作。如果腾讯继续向版权方支付高额预付金,即使纸面上的协议解除,其“独家版权合作”的事实依然没有改变。

已经在中国发展六年的独家版权制度,取缔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背后需要制定一套更加公平、开放的利益分配体系,明晰各方权利、义务的界限范围。

对唱片方来说,不愿放弃独家授权费的本质原因,其实是唱片方害怕在尚不完整的新规则与音乐新趋势中,失去话语权。

全面非独家后,唱片公司的议价权将被削弱,就得走出躺着赚大钱的舒适圈。也正是不想放弃到手的高额版权收入,很多海外唱片方仍处在观望状态,寄希望于维持“独家”状态。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总干事国琨就此指出,音乐行业反垄断命令是下达了,但“平台给版权方多少版权费是合理的?”的问题还悬而未决。

正是由于高昂的预付金的存在,国内流媒体平台无法通过音乐作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收入分成,也就无法发挥版权激励创新的作用。

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不久前指出,当前版权工作的重点是打造完善的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扩大版权有效供给,加速版权价值实现。

对监管方来说,则要警惕变相独家版权模式的出现。就如有些媒体报道指出的现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如何界定“高额”标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范围;甚至不排除某一平台向版权方继续支付高昂费用,将热门曲目授权给自己,冷门小众曲目则授权给其他平台。

从这方面来说,音乐版权“去独家”的推进中,绝对少不了相关监管部门的持续发力,和对主要概念的进一步厘定。否则,好不容易出现竞争苗头的音乐市场,还有可能重回禁锢创新的变相垄断局面。

对平台方来说,无论是满足唱片方更公平的分配要求,还是监管方的去独家执行力度,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强创新能力,发展能够解决当下的一切问题。

一旦忽视拆除“利益绑定”的相关努力,这场音乐行业的去独家运动,大概率无法推进。

这就要考验监管方、平台方、唱片公司如何共建后版权时代的公平分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音乐反垄断的目标,兼顾中尾部音乐创作者的利益,让平台方更好发展,才能让整条音乐产业链的生态更为健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独家版权模式下,多方该如何治理盗版侵权问题,尤其是像短视频这类新兴平台的版权保护,更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探讨的新课题。

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市场竞争“去版权化”的阻力才有可能完全消散。

取缔独家版权等于为音乐市场重回良性竞争状态,开了第一枪。

2015年之前那种“一个App走天下”的听歌时代,又有希望回归了。一旦成真,这不啻为一项惠及全体网民的用户体验提升。

毕竟,网友苦多App切换久矣。为了提高多平台付费率,一些音乐版权甚至在腾讯音乐自家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狗音乐曲库都不同。谁也不想为了听全某个歌手不同时期的歌,还要在多个App间来回横跳了。

同时,任何一个行业的垄断性竞争,都必然会导致垄断参与者创新能力的下滑。这一幕在音乐市场同样上演。

界面报道,腾讯内部对音乐业务在产品及业务创新上的不满或许已酝酿许久。今年5月,腾讯音乐撤换QQ音乐业务线两位负责人侯德洋和胡琛,梁柱接任CEO之后,对部分产品的运营数据和战略方向提出了质疑。

而版权彻底放开,更意味着音乐平台一方面免去了巨额预付金,可以将资源用在其他创新项目上,另一方面平台不再享有内容优势后,又可以站在近似起跑线上同台竞争,从拼版权重回拼产品、拼运营和拼服务阶段。

在争取更多唱片公司版权授权之外,在线音乐平台的下一步,也将目光放在了原创音乐上,各个平台都推出了相应的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原因在于,原创音乐能够带来供需两端的市场竞争活力:

新的音乐人、年轻受众逐渐成为音乐市场的主流。

根据抖音官方《2020 抖音音乐生态数据报告》,其平台已经有上万名音乐人入驻;快手也为打造音乐人计划提供了百万奖金、千万流量的支持。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版权争夺之外,内容战略被腾讯音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腾讯音乐不满足于只是为了版权分销商和音乐播放器的定位而存在,希望为音乐产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网易云音乐是首个系统性扶持原创音乐人的平台,曾先后通过“石头计划”、“云梯计划”等,推动原创音乐发展。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网易云音乐平台入驻原创音乐人超26万,持续位居行业第一。今年也相继出现《天上飞》《假面舞会》《初恋》等多首爆款歌曲。

越来越重视扶持原创音乐计划的背后,按照音乐行业人士的说法,这是各家平台在争夺定义好音乐的话语权。

洞悉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将是争夺话语权路上的一种必然。

灼识咨询调研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7.93亿人中,1990年及以后出生的用户群体,占比将达到57%。

预计到2025年,中国独立音乐人总规模将达到80万人。新的原创音乐,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也在由越来越年轻的音乐人创作。

就像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在采访时观察到的时代变化,以前大街上放的可能都是《老鼠爱大米》、凤凰传奇,但突然有一天,这些歌就变成了《南山南》、《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独立原创音乐和主流音乐的墙已经逐渐被打破。”

在线音乐的市场未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再次繁荣,绝不在存量老歌的版权堆里,而只可能在更新换代的年轻人中。

阅读全文>>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可谓是非常的活跃,前有虾米音乐成立音乐内容厂牌,后有网易云音乐首家酒吧NO.9开业。而在此前重磅消息独家音乐版权被取消一事,也引发了外界对于这一行业的诸多关注。而作为目前这一赛道的领头羊之一,QQ音乐近日也有了新的动向。

日前,QQ音乐上线了11.0版本,从年轻用户情感陪伴、社交互动、科技体验等层面,推出了例如“M-PETS音乐宠物”、“用户音乐偏好调节”、“智能曲谱”等大量业内首创功能,并发布了9大全新的重点功能玩法以及多达50项产品改动,同时还将slogan升级为“听我想听”。与此同时,QQ音乐方面还表示,“从听的内容到听的方式,想为用户带来‘听我想听’的全新体验”。

自2005年5月上线算起,QQ音乐如今已有16岁。但此前虾米音乐的“倒下”,在线音乐行业头部“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不复存在,也使得腾讯音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面临着直接的正面竞争。而在此前除了不断爆发的音乐版权之争外,两家基于用户需求在功能层面的探索同样也不遗余力,而相比于网易云音乐不断强化的个性化推荐、歌单、乐评等功能,QQ音乐也明显启动了相关探索。

并且相比于网易云音乐现阶段在版权采购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显然也意味着在线音乐行业再度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而这一行业后续将如何发展,无疑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QQ音乐加码音乐之外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从早前的千千静听,到酷我、酷狗,再到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绝大多数用户在初次接触这些在线音乐平台时,几乎都是冲着其核心功能听歌而来。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各在线音乐平台也早已开始了对于业务线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的功能也使得其变得日益“臃肿”,这也使得其在满足用户听歌的基本需求外,也可以吸引有着更多其他需求的用户,并不断增强粘性。而作为QQ系产品矩阵的一员大将,QQ音乐在不断顺应QQ年轻化趋势的同时,在功能及内容方面不断的年轻化,也能够迎合QQ引流而来的用户。

在这一趋势下,QQ音乐也成功获得了更多年轻用户的青睐。根据此前Trustdata发布的《2021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QQ音乐的年轻用户占比已经实现35岁及以下用户高达76%,且粘性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并且在这一报告中还表示,目前QQ音乐的年轻用户比例已接近7成,呈现出了极为鲜明的Z世代属性。而在此次11.0版本的诸多改动下,QQ音乐显然也是为了更好的去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不仅如此,从“听我想听的歌”到“让生活充满音乐”,再到现如今的“听我想听”,QQ音乐在slogan上的变化也展现出了不同阶段的战略。自在线音乐行业步入版权时代以来,各平台与唱片公司等版权方之间的合作,也牵动着诸多用户的关注,但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硬件设备的推出,毫无疑问也让消费者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听想听的音乐”。

并且随着独家版权时代的结束,在满足用户听歌的需求外,QQ音乐在可玩性上的探索也已经开始。如今,互联网主流用户人群与用户需求的变化,也迫使一众在线音乐平台在寻求发展时不得不对内容布局和产品功能层面进行持续升级。包括QQ音乐此前推出扑通社区,以及各互动功能的大量落地,也明显展示了其试图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意图。

除了“听歌”,国内市场在线音乐平台已在向社区靠拢

目前,整个在线音乐行业面临着字节跳动可能入局,以及虾米音乐或将回归的情况下,俨然又回到了有着激烈市场竞争的态势。同时作为内容平台,在线音乐行业还需要面对例如有声阅读乃至短视频等平台所带来的冲击,这也使得整个在线音乐赛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或将迎来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各平台也势必将会在业务拓展与增强用户粘性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根据此前艾媒咨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其中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7.7亿人,并预计在2021年将升至7.8亿人,预计2021年的市场规模增长可超400亿元。在如此高用户渗透率与市场规模的情况下,已经相对较慢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表明这一行业进入了存量阶段。

当在线音乐行业进入存量用户时代后,各平台也表现出了不太一样的战略。其中例如Apple Music所代表的,就是只能付费使用,但其所坚持的极简模式也仅仅只提供“听歌”这一个功能,而反观国内市场,此前在版权方面受限的网易云音乐不得不坚持“云村”生态的建设。在此次QQ音乐的大版本更新中不难发现,腾讯音乐方面无疑选择了跟随,并且在此之前,QQ音乐早在去年7月就已开始着手建设音乐社区,并曾上线“扑通社区”。

事实上,将单纯的音乐播放器建设成为音乐社区,已经成为了国内在线音乐行业的一大趋势。此前有观点认为,之所以QQ音乐会选择了向音乐社区方向发展,除了社区本身会有更高的用户粘性外,无疑也有着网易云音乐的珠玉在前。

市场竞争步入新阶段,用户体验或成为胜负手

在经过了多年的市场耕耘后,如今头部在线音乐平台已经面临着用户增速放缓的问题。根据此前网易云音乐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其在线音乐服务的MAU分别为1.05亿、1.47亿、1.81亿,这其中,2019年与2020年的MAU同比增速分别为40%与23.13%。而腾讯音乐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则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其在线音乐月活用户数同比下降3.4%。这无疑也就意味着,各家将不得不面临提升存量用户粘着度的问题。

而独家版权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依靠版权优势来推动自身发展的模式即将结束。随着在线音乐行业的市场竞争进入新的阶段,在独家版权将无法作为“武器”的情况下,用户体验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了新的胜负手。并且随着在线音乐平台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播放器,其在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后,也已经开始了在整体生态上的比拼。

并且无论是腾讯音乐方面进一步巩固优势,还是网易云音乐在未来加大追逐的力度,亦或是字节跳动的入局,也都将意味着在线音乐行业将迎来变局。但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向社区转型,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不断改进以及满足更多的不同用户需求,势必将会成为摆在各头部平台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