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

我国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加重、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眼科疾病治疗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相关数据,眼科领域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企业。

我国眼科整体市场规模 2020年达 1700 亿元,其中眼科医疗市场 1240 亿,占比 73%,眼科器械市场 267 亿元,占比 16%,眼科用药市场 193 亿元,占比 11%。全球眼科医药市场自 2015 年的 247 亿美元增长至 2020年的 337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8.0%。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一位医生的双城记 陈红,35岁,北京。

2021年10月14号早上六点多,陈医生已经赶到北京西站,准备搭乘高铁前往天津儿童医院。

就在前不久,陈医生是北京某儿童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周一、周三、周五在北京儿童医院出诊。但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她的周二、周四变得更忙,开始了双城记的生活。

陈医生早上五点半起床,先给儿子准备好早餐,然后乘地铁到北京西站,乘坐七点半的高铁。半小时后到达天津,再坐20分钟汽车到达天津儿童医院。这家儿童医院受北京医院托管,陈医生是第一批儿童医院指定的代职医生,也是这个医院眼科的主任。一年来,她每个星期都是这样。

早餐对于陈医生来说很重要,因为有时候就指望中午这段时间多看几个病人,根本顾不上吃中饭,所以到了医院会先去食堂吃早餐。油条、小米粥、煎饼、肉夹馍应有尽有,基本上十分钟就能搞定。

放下碗筷,换好白大褂,陈医生直奔病房。这个星期自己有三台手术,得先观察一下病人的状况。在查房时,陈医生总是面带微笑,减少孩子们的恐惧,或者用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在病人眼中,她依然是一个可爱的家长,手电筒、听诊器、视力表在她心里成为逗孩子的玩具。

陈医生走出病房,脱掉身上的白大褂,换上手术服,戴好帽子和口罩,换完绿拖鞋,再换蓝拖鞋,洗手进入手术室,确定所有流程无误后,戴上手套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台手术。第一个病人是眼眶深度肿物,经过两个小时的处理,总算成功了。由于需要,陈医生用了一小块海绵,就是这么一小块海绵,陈医生也要反复观察,并且确定这是人体可吸收的海绵。

在确定完产品后,陈医生才放下心来,一针一针的缝好伤口,涂了药,绑好绷带。转身走出手术室,给病人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和病情。紧接着自己走进手术室,又开始第二个病人的手术,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

陈医生刚走出手术室门口,还没休息几分钟,换上白大褂和鞋子,又立马走向门诊,此时陈医生的同事已经帮她倒好了热水。“你看,这些小朋友多贴心,还给我泡了铁观音。”陈医生开心的说。

“”小朋友,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从门那边朝我走过来。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这些话语都是陈医生给孩子在做检查,小朋友也很配合。而且陈医生的手机锁屏是一只小猫,为了让小孩子配合检查,她总是拿起手机,问小朋友是否看见手机里的小猫。

就这样,一天下来陈医生要接触五六十个病人,也只有在叫下一个病人进来时,自己才有时间喝一口水。到后来,明显可以感觉自己的声音有点沙哑。

门诊结束后,陈医生去看望手术后的两个小朋友,情况都非常不错。在确定完所有事情后,准备离开医院,赶七点半的高铁返回北京,这才结束她一天的工作。其实也没有完全结束,自己还要处理手机微信里随时都可能发过来的检查结果和病历。陈医生表示,虽然很累,但已经习惯了。

第一次见陈医生,身材比较瘦小,但笑容时刻挂在脸上,画着淡淡的妆容,背着一个双肩包,让人倍感温暖。宝贝,你真棒!这是陈医生一天中对病人说过最多的话。做医生不易,做儿童医生更是艰难,光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够,还得会哄孩子看病。在陈医生的眼里,手边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检查病人的工具,不管是病历本还是电脑。

陈医生很敬业,不管是坐高铁还是在汽车里,听到的都是她在微信上的远程指导。陈医生自己很喜欢喝咖啡,但早上一般不太敢喝,因为上午有手术,喝了咖啡容易影响做手术。说起天气,陈医生觉得天津的天气挺好的,在没有疫情之前,也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主要是不方便和病人家属沟通病情。

说起旅行,陈医生也非常热爱旅游,可是没有时间。忙碌的工作让自己的孩子也经常抱怨,认为母亲在医院和家里完全是两个人。在外面对病人特别好,在家里对自己却很凶。陈医生表示,没有办法,工作和家庭是两回事,希望病人能对医生多一点体谅和了解,互利共赢是最好的了。


我在上海当眼科医生 江涛,36岁,香港。

一尘不染的白大褂,一副金框眼镜,一米八五的大个头,举手投足间尽显绅士风度,这就是就职于上海某眼科医院八零后香港眼科医生江涛给人留的第一印象。

1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江涛从香港来到北京。江医生表示,自己在零二年七月份来到北京,在北京某中学读高三,当时班里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融入环境还比较容易。然而一场危机悄悄来临,非典突然出现。那个时候很多学生都回家了,只剩自己和另外几个人留在宿舍。

生活上的境遇并没有影响江涛的求学之路,在北京读完高三后,自己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江医生表示,其实自己选择医学专业是受自己母亲影响比较多,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医生,从小自己跟哥哥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想当医生。

在遇到专业上的问题时,江涛大部分时间会向哥哥求助,自己的哥哥也经常会和江涛分享一些学习心得,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自己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也没有发生变化。读完本科后,江涛顺利考取复旦大学的眼科硕士。

在毕业来临时,江医生也犹豫过,是留在上海还是回香港,他的父母则将选择权全部交给自己的儿子。江医生表示,通过上海眼科医院的面试,我才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他们知道了,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当时江医生还投了简历给另外三家医院,至于为什么选择在上海,这个香港大男孩有自己的想法。

江涛认为,当时评估了这几家医院,觉得现在这所医院的培训机制非常完善,自己目前的想法就是拿到相关证件,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这个风度翩翩的香港男孩,说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眼神中露出坚毅的信念。除了较好的培训机制,医院所秉持的职业精神也非常打动江涛。

所有的人,不管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眼部健康的权利,这是医院的职业精神。每周江医生都会出一到两次的义诊,免费为社会上的人看病。在医院领导的眼中,江医生是一个脚踏实地、勤劳的好员工,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除了上班,在周末江涛非常喜欢下象棋,或约上几个同事去打台球,还可以去KTV唱几首歌。在江医生眼里,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交通非常便利,生活气息浓厚,他愿意一直留在上海。

远离家乡的游子,总有一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这么多年,江医生最多每年回两三次家,大多数时间只能通过聊天软件和家人交流。虽然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八年,江医生依然清晰记得家乡早茶的味道,一副极具辨识度的香港口音给他打上了家乡的印记。

如今,江医生已经完全融入上海的快节奏生活,相信这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八零后眼科医生能在上海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于见专栏」认为,由于我国各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长期处于区内领先地位,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也将进一步加剧,人口呈现净流入态势,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势必会带来眼科医疗需求的增长,为眼科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区域中心城市通常也是当地的医疗高地,这将有助于眼科医疗机构利用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区域内的知名医院,然后以省会城市为中心辐射全省及周边,提高当地眼科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渗透率,而地级市的眼科医疗机构往往难有辐射能力,对外扩张受到限制。眼科医疗机构越来越集中,这将成为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基本趋势。

阅读全文>>

 11月11日,为期3天的国家医保谈判迎来收官之日。上证报记者从参与谈判的上市公司了解到,谈判结果暂时不会公开,要以国家医保局官宣为准。

  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前期备受市场瞩目手握120万一针的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复星凯特并未现身参与此轮谈判。而去年未能进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用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今年有望晋级,渤健公司谈判代表今日一早便进入会场。若此次能谈判成功,有望给脊髓性肌萎缩症这一罕见病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医保谈判收官,哪些上市公司有望在今年的谈判角逐中胜出?事实上,谈判结果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公司明年业绩增长的“风向标”。

  PD-1激战白热化

  国产药“受宠”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药品及信息》,将今年医保谈判品种初步锁定在271个药品范围之内。事实上,从3天的现场谈判情况来看,实际参与谈判的药品并未全覆盖。据业内人士透露,进入拟谈判环节的西药大概在110个左右。

  医保谈判是国家为满足重大疾病临床用药需求,进而降低药品价格,满足老百姓用药可及性。针对重大疾病所开发的创新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上市后往往价格昂贵,因此每年都是医保谈判最受瞩目的产品。

  今年,市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一批肿瘤药重量级明星产品,包括PD-1单抗、BTK 抑制剂、PARP 抑制剂、ADC等。

  其中,PD-1/ PD-L1仍然是今年医保谈判竞争最为激烈的热门品种。11月10日,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四大药企集中亮相医保谈判现场。事实上,四家企业的PD-1去年均有相应适应症的产品进入医保目录, 经过一年的研发积累和比拼,四家药企的PD-1适应症都在不同领域有新增或拓展,为此次谈判增添了新的筹码。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参与谈判的是公司拳头产品卡瑞利珠单抗。据了解,卡瑞利珠单抗目前已有6项适应症(淋巴瘤、肝癌、肺癌、食管癌、鼻咽癌、食管癌)获批上市,成为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PD-1单抗药物。可惜的是,由于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造成卡瑞利珠单抗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负增长。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参与谈判的是公司首个商业化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也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2020年12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黑色素瘤适应症)成功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今年,公司陆续新增鼻咽癌、尿路上皮癌等适应症。截至今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已成功覆盖全国约3000家医院以及超过1500家专业药房,持续推动医院终端销售量增长,强化拓益(商品名)品牌建设。同时,特瑞普利单抗获批适应症已成功被纳入全国31个城市商业保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本土创新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Image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参与谈判的信迪利单抗(达伯舒),是信达生物制药和礼来制药共同合作研发的具有国际品质的创新PD-1抑制剂药物。信迪利单抗2019年就突围进入医保目录,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抑制剂。目前,信迪利单抗在中国获批了淋巴瘤、肝细胞癌等四个适应症。近日,信迪利单抗用于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和用于胃癌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审评。

  信达生物三季报显示,信迪利单抗的销售额约为8亿元。公司表示,销售上涨主要源于新适应证获批。

Image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参与谈判的是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这也是款“久经沙场”的硬核产品。2020年,替雷利珠单抗有两项适应症(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经过“灵魂砍价”纳入医保,降价幅度约80%。“以价换量”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三季报显示,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第三季度销售额总计3210万美元,同比增长223%。

  目前,百济神州科创板IPO已提交注册,距离A股上市仅一步之遥。若公司登陆科创板上市,也将成为首家在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创新药公司,有望进一步增强其对全球患者的服务能力。

  创新药“竞价”

  患者盼福音

  据初步统计,今年参与医保谈判的国产创新药有近20个,除上述PD-1产品之外,PARP抑制剂、BTK抑制剂、ALK抑制剂、ADC药物(抗体偶连药物)等也都有较高的呼声。

  具体来看,参与谈判的上市公司及品种包括,贝达药业的盐酸恩沙替尼(ALK抑制剂)、再鼎医药尼拉帕利(PARP)、和记黄埔索凡替尼(BTK)、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等。

Image

  贝达药业的盐酸恩沙替尼(贝美纳)2020年11月获批上市,也是中国首个由本土药企自主研发的用于ALK突变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国家1.1类新药。

  今年10月,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接受上证报采访就表示,正在积极筹备医保谈判促进药品早日进入医保目录,造福更多患者。同时,公司市场销售团队于各地积极组织召开贝美纳上市会和学术讨论会,初步建立贝美纳的学术和品牌形象。截至今年上半年,贝美纳2021年市场推广工作按计划实施,产品销售收入基本符合预期。丁列明还告诉记者,今年7月,贝美纳用于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适应症NDA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成为一线治疗用药指日可待。

  荣昌生物今年可谓好运连连。此次参与谈判的维迪西妥单抗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ADC产品,其用于治疗胃癌的新药上市申请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并作为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上市。市场预期,以这一重量级产品参与谈判,公司赢面较大。

  就在记者发稿前,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考场”传来消息,荣昌生物科创板IPO顺利过会,即将步入注册阶段。去年11月,公司率先在港交所上市,若此次登陆科创板,公司也将携首个商业化的产品开启“H+A”新时代。

  

此外,荣昌生物能够赶上今年的医保谈判也是颇为幸运,算是赶上了谈判资质的“末班车”。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综合考虑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药品临床需求、基金承受能力,2021年药品目录将纳入四类药品,包括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

  医保谈判对医药上市公司有多重要?从历年的创新药谈判结果可以看到,大多数谈判药品进入医保后,虽然遭遇“砍价”销售价格下降,但销量却大幅增长,最终有望使公司收入翻倍增长。很多尚未盈利的创新药公司往往会以进入医保目录作为业绩拐点,因此“以价换量”的巨大空间是药企积极备战国家医保谈判的主要驱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涉及162种药品,谈成119种,谈判成功率73.46%,谈成药品平均降价50.64%。目录调整后,患者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国家医保局表示,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医保谈判首次引入议价准入模式,对于多个厂家的同一品种,最终入围者只能享受最低的医保支付标准。另外,药企在医保谈判前就必须公示药品原价,外界能准确比较同类型药物的价格差异,对其降价幅度和谈判价格有大致判断。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