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夜熙

市场将达2700亿元 虚拟人“入侵”警告!


“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上线不到一个月,仅凭两条视频圈粉超500万,妆容“出圈”引发真人美妆博主争相秀仿妆。


AI人类观察者MERROR在节目《TALK TO AI MERROR》中,从好奇心和探索欲作为出发点,与人类嘉宾进行多个维度的对话,引来“AI少女”小冰前来问候:“和你一起携手进入虚拟人类与人类混居的时代。”


对于虚拟数字人,人们已经不再陌生,从国外虚拟网红Lil Miquela、虚拟模特Imma,到国内的翎Ling、AYAYI,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歌姬,到A-SOUL、RICH BOOM等虚拟偶像团体,不仅有其独特的人设,如同真人一般在社交平台与网友互动,甚至还能“出席”线下活动、代言产品……虚拟数字人经历数次技术革新,形态越发丰富。


2030年国内虚拟数字人市场将达2700亿元


虚拟数字人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它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等。


资讯公司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则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其中,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约1750亿,服务型虚拟数字人总规模超过950亿,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替代真人服务中的虚拟主播和虚拟IP中的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


报告认为,“人”是虚拟数字人的核心因素,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艾美奖得主Fable Studio推出了两个陪伴式AI虚拟生命——Charlie和Beck,生成类语言模型的加入有望显著提升虚拟个人助手的日常交互能力。除了没有实体,她们能像真人一样与用户进行对话,满足人们的沟通和陪伴需求。


报告认为,虚拟数字人行业未来主要驱动力包括:用户代际变化,新一代年轻群体对内容消费和虚拟世界更为渴求;虚拟数字人相关技术门槛相对降低,成本有所回落。同时,资本热度上升,虚拟化的趋势逐渐成为共识;VR眼镜等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回暖,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


服务型虚拟人将覆盖更多场景


虚拟数字人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以及服务型虚拟数字人。


其中,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主要用于替代真人进行播报等内容生成,并可进行简单的问答交互。国外由于在CG(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能够打造具有高度关怀感的虚拟数字人,率先在医疗等场景落地了虚拟陪伴助手、心理咨询顾问等。


在内容生产方面,虚拟数字人内容生成平台已成为多家厂商共同发力点,国内厂商包括火山引擎、科大讯飞、相芯科技等,均推出了新闻播报场景的相关平台。在这类平台上,使用者可将播报内容输入平台,选择主持人形象、音色、背景后,即可快速生成相关播报视频,使用者还可以对虚拟数字人进行动作等调节。部分产品还可插入演示面板,根据时间轴调整位置等,最终生成图文并茂,带有解释说明的视频。


目前,虚拟数字人不适用于通用性、专业性、交互性过强的领域,会暴露现有技术短板,目前国内应用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提供简单交互服务。


虚拟主播是目前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场景,一些厂家会将直播场景中的运营细节融入产品设计中。其次为各家均为摸索部署的虚拟客服,业务需求和规则流程相对明确的客服场景成为虚拟数字人落地的理想方式。例如餐饮品牌麦当劳的虚拟形象“开心姐姐”,护肤品牌欧莱雅中国的虚拟偶像“欧爷”“莱姐“,护肤品牌薇诺娜的虚拟形象薇薇、诺哥和青刺果,美妆品牌花西子的国风虚拟形象“花西子”等等。


其他场景还包括已在多家规划中的虚拟教师、导航导览、展览介绍等,虚拟数字人可以对用户的基本诉求进行行为和语音识别,并以固定话术进行回应。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AI虚拟助手应用已经诞生,国内智能音箱的知名AI虚拟助手们也对外展示了可定制专属虚拟数字人形象。可以想象,在扩展现实或全息投影等方式下,具有具体形象的AI助手或将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身份型虚拟人“入侵”直播代言领域


与缺乏人格特征的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相比,身份型虚拟数字人更强调其本身的身份。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具有独立人设的虚拟IP通过静态照片、动态视频、实时直播等方式引发关注。


国内早期的身份型虚拟数字人是基于真人或游戏等经典IP而设计产生。例如迪丽热巴的虚拟形象“迪丽冷巴”,黄子韬虚拟形象“韬斯曼”,还有欧阳娜娜的虚拟乐队“NAND”等等。这些虚拟化身本质上是真人偶像身份的延续,用于替代真人进行相关表演,帮助真人明星增加曝光率。


虚拟数字人入侵“网红圈”同样风生水起。美国的Lil Miquela在全球都拥有较高人气,她于2016年在社交平台INS出道,2020年的收入已超过了千万美元。中国的首位超写实虚拟人翎Ling以国风为特色,不仅登上Vogue杂志,还获得了特斯拉代言。今年10月底在国内出道的柳夜熙,在一条视效冲击强烈、现实世界与虚拟场景交接互动的视频发出后,其短视频平台账号在24小时内涨粉超过130万,获赞超过200万。


此外,直播及网红也成为虚拟IP的重点发展市场,代表IP包括美国主播CodeMiko、中国抖音网红阿喜、B站虚拟up主鹿鸣、日本虚拟模特Imma等。


整体而言,虚拟IP人设稳定,可高频次出席各种活动,相对于真人IP,解决了MCN机构对特定IP长期持有的问题,在直播、代言等领域均有所发展。


分身型虚拟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自己在“元宇宙”里的形象?分身型虚拟数字人主要面向的是未来的虚拟世界。为每个人创造自己的虚拟化分身,满足个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需求。


为自己创造独特的形象在社交、游戏等领域被反复验证过,但过往多为低还原度的平面形象,而虚拟第二分身有望通过其特有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进一步满足这种分身需求。


报告也指出,除了高还原度的个性化外表,第二分身还需要精细的描述使用者当前的反应姿态,包括位置、外貌、注意力、情绪等一系列要素,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基于第二身份的存在感。因此,如果第二分身虚拟数字人在虚拟产业的内容、软硬件等方面基本成熟后,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阅读全文>>

一支视频,时长128秒,涨粉450万,虚拟偶像“柳夜熙”一夜成名。

这可能是继国内初代虚拟偶像洛天依,新生代虚拟偶像翎、AYAYI之后,第一个精准踩中元宇宙概念红利而爆火的虚拟偶像。

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加上悬疑惊悚的剧情,配以电影质感以及赛博朋克风的画面,打上“元宇宙”“虚拟偶像”“美妆”三大关键词标签,柳夜熙就这么毫无预兆的成了新一代虚拟偶像天花板。

柳夜熙热度还在持续发酵。背后制作公司创壹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子康告诉Tech星球,由于制作周期比较长,“柳夜熙”账号目前会保持半月更新频率,未来会提高产能。至于柳夜熙视频制作费用,“确实不低”,不过也并非外界传闻的一条视频100万,没有那么夸张。

梁子康认为,柳夜熙诞生以及出圈与元宇宙概念有关,但早在柳夜熙之前,他们便已打造出诸如“慧慧周”“宇航员小五”“非非宇”等知名IP。

但也有观点认为,柳夜熙在技术上并没有任何突破,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数百万人关注,实际上是迎合了市场对于元宇宙概念的狂热情绪,属于新瓶装旧酒。元宇宙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以元宇宙为噱头的现象级IP,有可能被元宇宙概念反噬。

对于柳夜熙而言,初战告捷,但半月更视频能否持续保持IP热度?虚拟偶像生命周期能维持多久?市场是否高估了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

01 柳夜熙为何爆火?

“第一个视频上线6小时吸粉10万”,“24小时涨粉百万”,“更新一下柳夜熙打破的公司两个记录:1.发布第一条视频涨粉200万以上,2.第一条视频就连续上热搜3天。”

梁子康在朋友圈实时记录着公司旗下第一个超写实虚拟人柳夜熙的视频记录。“柳夜熙”第一支视频发布第三天,他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刷新记录的数据,一条视频涨粉200万,上了三天热搜。视频发布第五天,记录再次被打破,第一条视频涨粉300万。

如今即将半月过去,“柳夜熙”抖音账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粉丝达450多万。

梁子康告诉Tech星球,柳夜熙背后的短视频公司其实已经成立近四年。搭上元宇宙班车,实现爆发式增长,“柳夜熙”其实在虚拟偶像领域吃到了元宇宙概念的第一波红利。

不过,梁子康称,早在8个月之前,他们团队便开始思考元宇宙赛道,并且筹备超虚拟写实人柳夜熙的相关工作。项目进行到80%进度时,元宇宙火了。Facebook更名Meta,将元宇宙热度推至顶点,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柳夜熙。

梁子康介绍,柳夜熙最初形象定位、人设、性格、模型、表情,这些维度在内部其实几乎经历过多次的打磨,推翻过上百遍。为了拉开与其他虚拟偶像的辨识度,团队在柳夜熙性格、表情设计时,有意将柳夜熙打造成一个接地气,不高高在上,拉近用户距离的人设。技术上,采用虚实结合,注重动态捕捉方式。

柳夜熙只是第一个元宇宙虚拟偶像,梁子康称,接下来会相继打造第二第三个柳夜熙,搭建元宇宙虚拟偶像矩阵,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做“柳夜熙”账号,提高产能,提高视频更新频率,降低制作成本。

投资方对于创壹科技的定位是,短视频界的泡泡玛特/迪士尼。创壹科技内部则在思考,不过早给自己设限,但会以漫威、迪士尼路径为参考坐标,以创意为原点,打造一条“以动画为原点,电影化、音频化、周边消费品衍生”的类漫威产业链,成为中国的漫威、迪士尼。在梁子康看来,最终目标是成为元宇宙中的迪斯尼。

 02 与洛天依并无本质不同?

在虚拟偶像柳夜熙之前,其实已有无数出圈的虚拟偶像:鼻祖初音未来、虚拟歌姬洛天依,虚拟偶像女团A-SOUL,银发少女AYAYI、国风系虚拟偶像翎。他们像真人明星一样,跟品牌合作,成为品牌代言人,成团出道,演出,甚至直播带货。

2020年开始,虚拟偶像赛道出现集中爆发潮,腾讯、字节、B站、爱奇艺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虚拟偶像市场,与虚拟偶像相关公司相继获得融资,被称为“虚拟偶像元年”。

跟初代虚拟偶像相比,新生代虚拟偶像更注重打造人设和剧情,柳夜熙第一条视频发布时,定位是美妆虚拟达人,内容也开始向电影剧情方向靠拢。

在虚拟偶像领域投资过次世文化、云舶科技的创世伙伴投资人聂冬辰称,柳夜熙爆火只是一个偶然现象,现在虚拟偶像无论从人设,还是制作精良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虚拟偶像的情感寄托。但虚拟偶像的爆发又并非偶然,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往这个方向在发展。

聂冬辰看来,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出现现象级虚拟偶像并不意外,但关键在于,虚拟偶像生命周期有多长,天花板有多高。“国内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爆火的虚拟偶像,持久性不好说。关键看能否打造第二个爆款,实现规模化复制”。

初代虚拟偶像洛天依背后技术团队人士告诉Tech星球,以柳夜熙为代表的新生代虚拟偶像,其实是一种技术降级,属于新瓶装旧酒。“柳夜熙这类的虚拟偶像其实在海外都做过,柳夜熙技术上没有突破。现在的虚拟偶像,只是原来那些做影视的人把原本美术3D的东西搬到了虚拟偶像”。

该业内人士称,目前市场上所有火的虚拟偶像都是表演出来的Demo,不代表一个真正的虚拟时代已经到来。柳夜熙技术并无突破,更像是一个小的动画电影。

按照他的技术拆解,柳夜熙整个拍摄,应该是模型先用真人录完,获得真实感之后,后期再去调修。前期演员是真人,骨骼、身高比较一致的话,后期换一个脸就可以了,一帧一帧去精修。但如果一帧一帧这样操作的话,柳夜熙已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虚拟偶像了,而是对以前动画行业一直在做的事情的一种复刻。“只不过是把动画的产能转移到了虚拟偶像而已。”

柳夜熙并非代表,虚拟人的未来已来。

但是,梁子康否认了上述制作路径,并且表示,“技术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表达,表达服务于内容”。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柳夜熙成功的核心在于,之前的虚拟偶像接近二次元渲染风格制作,大家之前看到的虚拟偶像都比较小众,平面,大众第一次像电影一样看到的虚拟人就是柳夜熙,它整个场景特效做得都很棒,大量用到电影工业中的人,但从技术来讲并没有什么突破。未来,柳夜熙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精度,出视频的速度不会很快,成本高、周期长。

“柳夜熙不代表最先进的技术,大家用的技术都是一样的,只是渲染风格不一样。美术风格、产品定位不同”。在他看来,洛天依风格定位核心是二次元,新生代虚拟人则偏重写实。对比来看,以前的虚拟人更加纯粹,更接近未来。

03 品牌合作接不过来,虚拟偶像商业价值是否高估?

互联网巨头、投资机构、品牌,一起合力成为虚拟偶像的造风者。

阿里打造国内首个超写实数字人AYAYI,AYAYI一上线小红书便斩获十几万粉丝,天猫邀请洛天依直播带货,还推出易烊千玺虚拟形象千喵。

字节跳动旗下子公司全资入股了拥有乐华旗下虚拟偶像A-SOUL著作权的公司,一个月前,虚拟偶像团体A-SOUL登上“抖音奇妙夜”,成为抖音御用虚拟偶像女团。此外,还有腾讯、B站,这些巨头都在直接或间接布局虚拟偶像赛道。

投资机构也在今年多次出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日,2021年已有10家虚拟偶像技术提供商和运营公司获得融资,其中,万像文化、云舶科技、次世文化在今年内完成两次融资。

创世伙伴今年三个月连续投资次世文化两轮,次世文化打造了国风超写实虚拟偶像“翎Ling”,还制作过迪丽热巴虚拟形象“迪丽冷巴”,以及黄子韬虚拟形象IP“韬斯曼”。

创世伙伴聂冬辰称,投资虚拟偶像的逻辑在于,虚拟偶像代表着一部分人的需求。真人转向虚拟偶像,从商业角度来讲,虚拟偶像属于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虚拟偶像不会塌方,更可控,风险更低。此外,用户精神上对虚拟形象的需求,使得品牌方对于虚拟形象形成一定营销诉求。品牌迎合年轻群体,继而凸显品牌的年轻化。而产业一旦有了付费方,便可形成良好的闭环。

欧莱雅推出虚拟代言人“欧爷”“M姐”,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形象“花西子”,屈臣氏的“屈晨曦”,还有钟薛高的“阿喜”等。虚拟偶像赛道的商业化程度比以往更成熟,大量美妆、食品日化、互联网科技品牌愿意为虚拟偶像买单。

据Tech星球统计,洛天依今年合作品牌与去年相比明显增多,其中包括娇韵诗、Dior、交通银行、康师傅、京东、中国平安、阳光、vivoS9、中国电信等知名品牌。

翎Ling的合作品牌也在往轻奢方向延伸,同TISSOT天梭、特斯拉、IDO等品牌达成合作。吸金能力同样堪比一个一线明星。柳夜熙虽然眼下并未考虑商业化,但传闻已经有成百上千的品牌找上门。

各家都没有透露虚拟偶像们的代言费水平,不过洛天依团队人士告诉Tech星球,洛天依商业变现已经由hard模式变成了Easy模式,“今年确实吃到了红利,品牌接不过来,产能不够”。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645.6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1074.9亿元。

行业以空前绝后的热度高速发展,再加上元宇宙这股东风,虚拟偶像赛道被视为“流着蜜的应许之地”。但问题在于,市场对于虚拟偶像的价值想象是否过于乐观?

理论上来讲,虚拟偶像比真人偶像更可控,无绯闻无负面,人设始终完美,也不会出现李子柒与微念类似的纠纷,但现实挑战在于,这些人工打造的人设,要保持长盛不衰,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不会比捧红一个真人明星更小。成本更高、互动性更弱的虚拟偶像真的可以跑赢真人偶像?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