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

如果你自己学会本文关于汽车三类营业执照代办的的知识点,那么能够让你的节省时间一天,两天,甚至更多。大家都以为汽车三类营业执照代办一开始以为是一时兴起,只是个人情怀的小打小闹。后来,发现这俨然成了一种趋势。

卖电动三轮车营业执照填啥

法律分析:销售电动三轮车,属于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具体办理手续流程如下。1、准备店面房产证复印件(租的房子还要租房协议书)。

2、身份证复印若干张 ,一寸照片若干张。3、到当地工商所申领表格办理工商营业执照。4、再到税务所办税务登记证。

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三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机关(以下简称登记机关)。登记机关按照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下属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第四条 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市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

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进入的行业的,登记机关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电动车维修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一、电动车维修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有哪些1、电动车维修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括:(1)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场(厂)内专用旅游观光车辆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租赁;(2)电动系统部件、新型机电元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维修;(3)摩托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及相关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4)充电桩、充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租赁,电池的研发、销售、维修、租赁。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条【营业执照】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第十二条【经营范围】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

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二、电动车维修营业执照怎样办理1、电动车修理只需要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就可以,经营者签署的《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2、经营者的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件);3、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个体工商户以自有场所作为经营场所的,应当提交自有场所的产权证明复印件。

4、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必须在登记前报经批准的项目,应当提交有关许可证书或者批准文件复印件;5、《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无字号名称的或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可无需提交《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6、委托代理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交经营者签署的《委托代理人证明》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电动车拆解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什么

范围比较广泛。 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场(厂)内专用旅游观光车辆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租赁;电动系统部件、新型机电元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维修;摩托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维修;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及相关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充电桩、充电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租赁;电池的研发、销售、维修、租赁。

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销售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是否一样

若你想售卖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的话,办理营业执照是的经营项目还是写清楚比较好,可以写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输;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摩托车及配件的销售售和维修;电瓶销售等等,单列出来写齐全,这样比较容易通过审核。

电动三轮车属于什么经营范围

行驶在城市路面上的电动三轮车不属于非机动车,属于机动车类型,未注册登记均属于非法上路机动车。加上电动三轮车驾驶人大多未经安全驾驶培训,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且驾驶操作技术不规范,进行非法载客营运活动,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给各地交通秩序管理带来难度,因此许多城市是禁止电动营运三轮车上路的。而有的小型城市是允许的,只是需要到地方城市管理局进行登记备案,进行统一管理。

学习本文对于汽车三类营业执照代办的相关知识,拥抱经验而又脱离经验,我们要在专长领域内如鱼得水,又不被过往桎梏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讲解内容,需要了解更多汽车三类营业执照代办相关的事宜可以继续关注小编,以后会有更优质的内容供大家了解!

总结:上述内容就是创业萤火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关于汽车三类营业执照代办(三轮车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的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需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如需了解更多服务,请把您的联系方式私信告知我们

阅读全文>>

2021年即将逝去,又到了总结过去一年的时候。对汽车行业而言,这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汽车产业虽然受缺芯、疫情等因素影响,但仍展现出强韧生命力;这一年,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车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这一年,智能电动化成为大趋势,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中国汽车产业在总量、规模扩张方面差强人意,但2021年汽车产业的重大创新变化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政府陆续推出的汽车产业政策也颇有新意。

无论总量、规模的增长,还是变革创新、政府政策驱动,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密切相关,都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冲击下产生的。当我们回顾2021年,或许我们有底气将其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

展望未来,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或将主要呈现出3个新的趋势:首先是智能汽车将持续处于一个热潮;第二是电动化的趋势比原本预想要快很多;第三是自主品牌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1汽车板块回望

随着疫苗接种渗透率提升,全球疫情得到控制,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逐步消退,2020年下半年开启的复苏态势在2021年得到延续。不过2021年二季度以来,行业受大宗商品涨价叠加芯片产能的影响,汽车产能端和成本端承压,总体销量表现弱于年初市场预期。但总体而言,汽车行业今年的表现仍然亮眼。

回顾2021年年初至12月24日的行情,汽车行业领先于大盘,涨幅为35.81%,在所有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二级市场的表现弱于去年同期,上证指数上涨4.17%,沪深300下跌5.56%。具体来看,中小盘股票表现较好,大盘股表现较差,可以说几乎和去年走出了一波几乎相反的行情,只有新能源保持坚挺。

从细分行业看,申万汽车5个子行业分化明显,汽车零部件和乘用车分别以45.98%和33.75%的涨幅领涨,商用车以-1.19%的跌幅领跌,其中商用载客车的跌幅达到-27.79%。

受政策的影响,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放量,同比大幅增长,截止到2021年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对应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涨幅达到47.18%。全球汽车发展的唯一方向就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这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家和企业的共识。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则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智能化、电动化、自主品牌

过去十年,汽车产业变革的主题是电动化。下一阶段,变革的主题将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普及要靠智能化来拉动,单纯的电动汽车不会成为市场卖点,只有更加智能的汽车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反过来看,只有电动汽车才能更完整地嵌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是电动化的平台。因此,电动化基础之上会加速产生智能化,“两化”在汽车上会正式合体。

我国智能汽车数量2017年达367万辆,到2020年底,已快速增至1306万辆。照此发展趋势,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汽车数量将达到1895万辆。我国智能汽车渗透率2017年仅为12.7%,到2020年底,已超50%,主要原因是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智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72.9%。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全年预期,接近300万辆。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也由今年上半年的9.4%提升至12.7%。今年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更是突破20%,达到20.8%。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在2021年逐月快速提升,也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中汽协方面认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对于明年国内新能源车市的发展走势,中汽协方面也给出了销量500万辆、增速47%的乐观预期。

95后等“泛Z”消费者的到来,也将加速自主品牌智能电动车的崛起速度。由于95后等“泛Z”世代人群相对富裕,且对国内外品牌产品优势有着清晰认知,导致95后的消费习惯不一定要买洋货,而是要买有价值的东西,这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具有积极作用。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威马汽车六家造车新势力共交付约6.06万辆新车,约占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16.04%。国内扎实的新能源车产业链基础及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国产智能电动车“多点开花”的基础。

自主品牌在电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叠加95后消费者对其没有强烈偏见的消费认知,未来国内车市或将出现结构性变化,集中体现在电动化及智能化车的快速发展,以及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巨大变化带来巨大冲击

2021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车企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大浪淘沙的阶段。过去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在这个阶段会面临极大挑战,一些产能会加速退出,一些品牌会销声匿迹。

2021年,“碳中和”成为汽车行业热词。各车企都在积极行动,加速“脱碳”成为汽车行业大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成为车企共识。但同时,这也将成为汽车产业链面临的一个挑战。汽车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减碳”任务不容小觑,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均遍布“碳足迹”。为此,不少企业都将减碳目标着眼于全生命周期,并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转型。这意味着,不仅是整车制造环节,产业全链条,从上游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都要实现净零排放。

“缺芯”是汽车产业链面临的第二个挑战,一枚小芯片的短缺已经成为了影响2021年汽车产业的最大“黑天鹅”事件。根据行业专家预测,今年全球大概率会减产700万-800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市场汽车大概减产200万辆。这场“缺芯”战过于持久,直到今年9月汽车行业的缺芯情况才开始稍有缓解。芯片供应商预计,明年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仍将继续,10%-20%的缺货率可能会是一个常态。

“缺芯”冲击国内汽车产业的同时,更暴露国内汽车产业的“卡脖子”弱点。尤其是一辆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的芯片需求增加至少3~4倍,解决高精尖的芯片供应问题迫在眉睫。


汽车行业未来可期

目前,新能源车技术逐渐成熟,智能化赋予新能源车较多溢价空间,新能源价格相较于燃油车具有一定的性价比,行业空间大幅提升,产业链不乏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恢复,今年1-10月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1641.1万辆,已经超过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1516.0万辆)总销量,略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1687.7万辆),说明汽车销售出现边际回暖迹象。

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表明我国汽车消费需求依然旺盛,预计将促进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目前,我国在智能、5G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来看,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以消除相关产业发展被芯片供应“卡脖子”的问题,提出了“两步走”车规级芯片顶层设计路线,将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预计随着车规级芯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市场发展。

电池、芯片等成为制约、影响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热议话题。对于电池、芯片等的议论和关注,实际上是新能源、智能驾驶技术革命在汽车产业内造成天地翻覆般变化的反映。对这些冲击引发的回应和对策,说明了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带来的深刻变化,正在被中国汽车工业、汽车企业逐步理解和接受,并且做出应对。

总体而言,汽车行业未来仍然值得期待,建议关注智能汽车、电动化、自主品牌三条主线。

阅读全文>>

天下汽车苦缺芯久矣,这无疑是今年全球科技圈最头疼的话题之一。

从年初开始,全球范围内的车企减产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众、丰田、通用、福特……不得不因为半导体芯片供应不足去调整生产计划,一度二手车市场风生水起,日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二手车有一个别致的称呼:中古车。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日本中古车成交价创下最十年来历史新高。

以日本最大二手汽车交易商USS公司的数据为主,据悉,11月日本二手车成交均价为93.8万日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比2019年11月成交均价增长31.5%,连续16个月同比上涨,而且在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日本二手车的价格应该还会继续攀升。

毕竟新车一辆难求,可想而知,流入市场的二手车跟着锐减。10月12日,日本汽车销售协会公布了一组数据,9月份日本二手车销量比上年同期相比减少7.6%至30.5354万辆,新旧供应双双下跌,二手车价格水涨船高便在意料之中。

日本中古产业一直很发达,无论是奢侈包包还是衣物珠宝,只是有意思的是,如今汽车市场也迎来了“中古时代”,或者更明确一点,是中古车时代从未落幕。


庞大的“中古”汽车产业

众所周知,日本对于二手市场有个颇为玛丽苏的称呼“中古”,东京市区一家中古车行的停车场里,零零散散地停着十几辆待售的中古车,其中有辆旧丰田,标价是286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在17万左右,而这辆2010年出产的老车,在流入中古市场之前,已累计跑了8万多公里。

都说新车落地立刻贬值,这种商业套路似乎在日本汽车市场并不奏效,2020年以来,全球物价几乎无一幸免,油价、电费、食物……而日本的中古车价格一年多都没有降过。日本的中古车交易比较早,大约在50年代左右就开始了。

公开资料显示,50年代正值日本经济复苏,新车总销量约有20万,1955年,日本有些4S店发起了以旧车换新车的购置活动,彼时置换所来的中古车车源直接刺激了中古车市场,也是这一年,丰田成立了丰田中古车销售公司,到了1976年,丰田组织了日本第一场中古车拍卖会,共卖了100多台车。

有意思的是,泡沫时期的日本,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飙车就是其中一种。据说,京东的首都高速曾经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系统之一,路网覆盖整个东京与神奈川、琦玉与千叶大部分地区,连许多出租车司机有时候都理不清这些复杂的路线。

无数飙车爱好者蛰伏在深夜的道路上,周围停着的车连外形都不一定完整,90年代出产的丰田四门后驱,有的车甚至连前后保险杠也没有。于是乎九十年代,日本中古车交易在经济与娱乐的双重催生下,渐趋成熟,1992年,日本中古车的交易量首次超过了新车。

在1999年,日本注册登记的中古车有795万辆,参与中古拍卖的高达359万辆。部分拍卖场在那个时候联合成立了各自的“里程数据管理系统”,一系列的相关法条也纷纷涌出,例如《公平交易公约》《旧货经营法》《汽车再循环法》等等。外部环境的利好间接催熟了整个中古车交易产业链,2004年日本注册中古车数量为820万辆,参与拍卖的中古车数量为682万。

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每年的中古车交易量很少跌出600万辆。日本有个经过证实认证的二手车团体,全称是“日本中古车自动贩卖协会连合会”,2008年全国就有12000社会员,平均每年流通200万台。

不可否认,行情沉淀与市场经验始终维持着日本中古车的活跃度, 2008年中古车的经营单20~30万家。时至今日,日本大型中古车交易市场有20多个,拍卖场将近200家,每家的势头都不容小觑。

位于千叶县的USS据称是全球最大的中古车交易市场,这里每个交易厅中都有上千个电子交易台,平均每5秒钟就能拍出一辆汽车,日平均交易量高达1.7-2.2万辆。日本知名中古车公司Gulliver旗下有8000多个加盟中古车经销商,最大的远程中古车拍卖公司AUCNET旗下有7000多个加盟经销商。

也正因如此,行业竞争异常残酷。相关资料显示,日本通常将中古车企业在1年内的为入门,3年内的为初级5年内的为中级,10年内的为上级,20年以上为特级,而3年内的生存率普遍不超过30%。


日系车称霸全球中古车市场?

在海外,二手车文化极为活泛,这一点跟国内有所出入。

不止日本,美国二手车与新车的销售比例是2.19,欧美地区二手车与新车流通量比例一般在1.5比1左右,像美国、德国这种汽车市场趋近于饱和的国家,二手车销量有时候能超过新车两倍。

以美国为例,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二手车趁机疯狂入场,有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里,美国二手车年销量高达4000万辆。在全球二手车极度泛滥的时候,日系车一度风生水起,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日系车保值。

日系车保值是整个汽车行业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2020年的一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根据去年1月到9月份的二手车保值率情况来看,日系车在所有主流车品牌中比较吃香,三年内保值率还能维持在70%以上的品牌一共只有5家,分别是保时捷、雷克萨斯、丰田、本田和斯巴鲁,3年车龄平均保值率为78.79%、80.70%、76.54%、75.21%和71.41%,几乎是日系车的天下。

剩下几款日系的品牌保值率也还算不错,日产和马自达在64%左右,五十铃和铃木分别为63.80%和62.91%。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日系车得以称霸全球二手车市场,在早些年间,日本二手车出口数量就很可观,早在2006年达到了约140万辆,2008年134万辆,2013年的上半年达到了56万多辆,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三。

特别是缅甸,缅甸钟爱日系二手车。根据日本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缅甸曾经在一年之内从日本进口的车辆就超过数十万辆,三年之内有90%都是二手车。无独有偶,在非洲马维拉日系二手车也遍地可见。

据说这里最大的汽车市场里有大概60多辆车,全部都是二手车,其中只有一辆来自新加坡,一辆来自印度,其余全部来自日本。或许夸张是夸张了些,不过这侧面佐证了日系二手车的受欢迎程度。

此前,日本二手车出口的几个主要国家有孟加拉、新西兰、马来西亚、秘鲁、菲律宾……如今,智利、南非和阿联酋也逐渐被日系二手车所包围。但日系车真的霸占了全球的二手车市场吗?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车市场发达或者汽车饱和的国家并非如此,至少在我国制衡二手车市场的还是BBA。

《2021年9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9月,国内豪华品牌二手车价格整体提升,其中,保值率环比增幅最高的品牌依次为宝马、奔驰和奥迪,其余品牌的变化并不明显,但以往最受欢迎的本田的热销品牌保值率不增反降,本田在8月份的保值率为80.5%,9月份是80.0%。

虽然只有小幅度下跌,但国内对日系二手车的热情一直不怎么高,毕竟消费者偏爱宝马奥迪奔驰。德系车在我国绝对力压日系,奔驰品牌3年车龄平均保值率达68.18%、大众品牌是62.88%、宝马和奥迪分别为61.56%和60.96%,最低的斯柯达也有54.45%,总之,德系车在国内的总体保值率都不会低于50%。

今年汽车缺芯供应疲软的时候,国内BBA部分区域经销商甚至开展了“发票价回购二手车”的活动。

从某种角度来看,日系车在全球二手市场上有些起落,状态远不如之前稳定。就连最爱日系二手车的缅甸也出了几次滑铁卢,2018年,缅甸仰光和曼德勒一共有130多家销售日本二手车的汽车销售中心,其中有30多家店被爆出违规。

种种迹象显示,日系车攻占不了全球的二手车市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象而已。

全球二手车愈发好卖,无非是新车越来越少,一切都有迹可循,诚然,汽车芯片的价格高得令人咂舌,在新车交付遥遥无期中这一点谁都无法忽视。

芯片贵到什么离谱的程度呢?之前有小道消息传出,理想汽车为了交付量在黑市以高价购买了数千片电子驻车芯片,单片的采购价高达5000多块,是正常价格的800多倍。尽管理想官方出面辟谣,但缺芯潮背后车企的心酸就此凸显。

今年,黑市上芯片的价格趁势猖獗起来,有媒体报道过,博世原价13元/只的ESP芯片,当前的黑市价格炒到4000元/只,高出近300倍。而正常渠道的价格同样水涨船高,从今年4月份到6月份之间,宣布上调价格的芯片供应商超过35家。

可涨价不是致命伤,最致命的还是芯片有钱无处买。

上一波缺芯狂潮与行业环境息息相关,毕竟此前汽车芯片在整个芯片市场中所占份额只有5%到6%,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的规模不到500亿美元,车企从未预想过有一天会“一芯难求”,行业预判失误只能自食其果,无法弥补。

但如今,无论是芯片市场,还是汽车行业都清楚地目睹过缺芯的疯狂,下一波缺芯浪潮还会滚滚而来吗?

阅读全文>>

2017年初,何小鹏喜得爱子,在朋友圈公布这个好消息不久,他接到了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的电话,“小鹏,智能汽车的赛道已经打开,如果你再不出来做,过两年窗口就要关闭了”。

半年后,他从阿里离职,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

年底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下线,18年1月它的交付数是39辆。

同时期,蔚来发布首款量产SUV蔚来ES8,到第二年5月,首批10辆交付;理想还叫“车和家”,它在三势力中进度最慢,李想还在找钱。

同样在2017年,乐视崩盘,贾跃亭远赴美国,至今未归。

从2014年特斯拉入华掀起新能源造车热至2017年,蔚来、理想、小鹏是最受瞩目的三家,这三年里,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融资,其次是让车型落地。那个阶段,相对于交付量,交付落地更重要。

走得更快、情况更好的是特斯拉,它在2017年的全球销量迈过了10万门槛,第二年超过20万,特斯拉在18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再从2017年至今,行业玩家越来越多,造车进度在加快,行业成熟度不断提升,衡量、比较他们的纬度里,交付量变成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成了各自股价、估值的晴雨表。

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更加具象化:一场比拼销量的交付战争打响了。

01 为什么交付战争节点已至?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交付战的关键节点是否来临,核心要看一件事:行业是否跨过了新能源技术研发及产品验证阶段。

这个节点何时到来,取决于主机车商、上下游供应商、资本方等多重产业角色,最终的落脚点则要看市场接不接受、用户买不买单。

基于这一前提,我们从以下几个纬度展开分析。

第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景气上升阶段,渗透率在持续上涨。

过去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均复合增速为32.8%,2020年渗透率为5.4%,今年1-3月,这个数字提升到了7.49%;未来五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官方预测中,新能源汽车的年复合增速为34.2%,到2025年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从投融资来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融资总金额达到1292.1亿元,同比增长159%,平均单项投融资金额达到14.5亿元,总额和平均单项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从产业链相关上市企业的市值变化来看,电池一哥宁德时代的股价较2018年上市之初翻了超26倍,“蔚小理”三家市值较上市之初,分别翻了近七倍、近四倍、两倍有余。

第二,“蔚小理”累计交付量迈过10万辆门槛,月交付量逼近一万,未来加入这一阵营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截至今年9月,蔚来、小鹏、理想的累计交付数均达到10万量级,刚刚过去的10月,除蔚来汽车之外,小鹏、理想的单月销量分别为10138台、7647台,从今年的累计交付辆来看,蔚来70062台、理想62919台、小鹏66542台。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追求稳定的单月销量过万、年销量过10万。参考2017年的特斯拉,年销10万辆目标达成,通常被业界认为是经营进入正轨的标志。

何小鹏2019年就曾对媒体表示,“一年卖出10万台车是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前提”。

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车企方的造车进度只会加快,行业拐点即将来临。

第三,纯电动车过往在续航里程及电池成本上的难题,正在呈现出向好趋势。

一方面,电池成本在持续下降,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平均售价,从2014年的2.89元/kw降到了去年的0.84元/kw,而电池长期占据纯电动汽车近三分之一的成本;另一方面,关于新能源车充、换电的基础建设正不断走向完善,从行业角度出发,这会进一步加快市场教育进程。

以上两点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结果:率先实现规模量产的车企,将在产品定价上掌握较高的调整空间。比如特斯拉Model 3国产标准续航升级版,自2019年发布至今,累计降价幅度接近10万元。

再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行业依然处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及验证阶段,尚未解决及未被验证的,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环节,但那是一条从智能辅助驾驶逐渐过渡的必由之路,现在这条路还未被彻底打通,但规模战已经提早上演,并将持续加剧。

而规模战,便直接指向交付量。

第四,从过往来看,资本市场的态度走过了从看好到降温、到过热的阶段,如今回归理性,他们到了向车企要成绩单看的时候。

资本不是慈善家,对车企来说,无论是想继续引入新的资本,还是出于对既有资本交代的态度,他们都需要讲出有说服力的故事,而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容、竞争进一步加剧,交付量,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个支撑。

最近的例子是蔚来,它在10月的销量只有3667台,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60%,直接引发了外界对它“掉队”、“失去先发优势”、“陷入困境”等质疑。

在未来,这个以交付量衡量车企在某一阶段市场竞争力的判断纬度,将持续发挥作用——交付量不是唯一的纬度,但它是最赤裸裸的阶段性事实反馈。

02 三大造车阵营,各有各的痛

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是一个阶段性指标,行业届时进入洗牌阶段。参照智能手机行业,其渗透率在2010年达到22%,终端市场正式进入洗牌阶段。

业界普遍认为,渗透率达到20%的时间节点是2025年,那时行业将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市场的教育普及工作基本完成,二是供应链开始趋于稳定。

伴随着渗透率的走高,新能源汽车的交付战,规模会越来越大、玩家会越来越多、局面会越来越复杂、形势会越来越惨烈。

从竞争格局来看,新造车势力、互联网科技企业、传统车企构成三大阵营。其中,新造车势力自2014年起便站在聚光灯下;小米、百度等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入场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传统车企在三方势力中声势稍弱但在加速转型。

他们各自的背景不同,入场时机、面临的环境也不同,但最终,他们将统一在“交付量”的纬度上被比较和审视。

他们准备好了吗?

回答这一问题无非以下几点:卖得怎么样、产能够不够、技术硬不硬、钱够不够花、现有的供应体系够不够稳固。

对造车新势力而言,资金是他们先期最大的挑战,穿越生死线之后,产能、供应链体系以及资金,转而变成影响交付量的关键因素。

从市场表现来看,现阶段我国造车新势力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合计占据93%的份额。而如上文所述,“蔚小理”率先达成累计交付10万辆的阶段目标,他们是稳固的第一梯队。

从产能来看,理想汽车2023年北京顺义工厂投产后,合计总产能将达50万辆、小鹏汽车肇庆+武汉+广州三大产区的合计产能大概到30万辆、今年底蔚来江淮工厂的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

按现在的销量来看,产能够用,但考虑到未来,既有产能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以理想为例,它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160万台车,扩产能是一条必走的路,也意味着持续的资金投入。

从资金来看,头部造车新势力当前仍未实现自我造血,行业高研发投入、长回报周期的特性也决定了,长期亏损将成为常态。参照特斯拉,它在近两年才实现盈利,且盈利的方式是出售碳排放积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依然需要依赖外部输血。

再从供应链来看,这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一个潜在隐患。比如去年11月,理想汽车在一起芯片争夺战中,被一家传统大厂捷足先登,对方席卷走了所有剩余的存量,险些导致其常州工厂停线。

这也直接说明了一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中,造车新势力们以互联网思维造车,他们更懂用户、深谙互联网打法、模式创新能力更强,但传统车企过往成熟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是他们欠缺的优势。

传统车企也面临着转型阵痛。

一方面,传统燃油车产线产能将被逐渐废弃,带来大量资产减值;另一方面,新造车势力对销售渠道及体系的革新,也倒逼他们作出选择。

另一重挑战在于,相对于造车新势力及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需要补上它所欠缺的互联网用户思维。

至于新入场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他们不缺钱、没有明显的技术短板、也擅长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懂互联网营销,但他们缺时间、缺经验。

他们或许可以复刻一个“蔚小理”,过往同行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也为他们扫清了一些障碍,但不犯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成功。

03 横向技术竞赛,纵向产业整合

漂亮的交付数据,并非衡量车企的唯一标准。

过去一两年,市场上起量最快的纯电动汽车,是售价3万元以下的五菱宏光MINIEV:它在上市第一个月卖出了1.5万辆,200天卖出了20万辆。

这个故事的两面性在于,没人能否认五菱宏光的成功,但同时,很少有人觉得,它比特斯拉及蔚小理乃至同行的竞争对手们更具想象力。

五菱宏光的火爆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它足够便宜;第二,它是一款迷你代步工具,不给用户带来附加价值;第三,它的主战场在二线城市以下。

简单来说,它的这些特性,适配低线城市的出行场景、迎合低线用户的出行需求,实际上构成了差异化优势。

五菱宏光本身无需过多探讨,它的爆火呈现出的产业趋势却值得关注:

1.行业未来将走向精细化、差异化产品布局。

这分化为两条路径,一条是维持或冲击高端智能电动市场,比如蔚来的ET7、理想的X01、小鹏的中大型SUV;另一条是产品下沉,冲击10-20万元价位区间、市场潜力大且缺乏竞争力纯电车型的空白市场,如小鹏的P5、零跑的C11等车型。

2.产品多元化的最终走向,是车企间打响市场份额争夺战,交付量是重要表现形式。

车企追逐市场份额,更深的意图在于追求规模效应及更多的生态入口。

我们在《马斯克正在蓄谋一场大规模价格战》中提到,特斯拉之所以敢频繁降价,一方面源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靠软件盈利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生态的一个重要方向,靠降价提升市占率,抢占更多的入口才是目的。

在手机行业,这个故事已经上演了很多年:手机厂商们从硬件打到软件、打到AIoT生态,他们不遗余力地争抢渠道,让利经销商,也毫不犹豫地在5G窗口集体向高端突围。

他们的目的无非分为两点,靠中低端产品冲量,获取生态入口、高端产品冲利润——这更贴近商业竞争的本质,“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商业竞争的意义在于最大化地攫取利润,而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从对手那里抢生意。

聚焦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理念更加适用。新型行业向成熟阶段过渡,意味着行业竞争环境将发生多个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竞争的重点将转向成本和服务。

横向来看,新能源汽车整车差异化焦点将转向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指向服务升级,考验的是车企的技术储备与创新能力。

这一点无需多言,无论是推动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度,还是在智能网联上下苦功夫,这都是当前三方势力的重点布局方向。

纵向来看,当前新能源车整线产业链均呈现资源整合趋势。

与整车相比,上游零部件及相关设备的毛利相对较高,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成本来自核心零部件,而部分零部件技术门槛高,导致供货不足,造成了产业链上游的较高议价权。

比如,动力电池是整车制造过程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构成,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整车厂的产能受上游动力电池供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整车厂或自研自产电池,或与电池厂深度合作,达成稳定供货关系,促进产业链中上游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间在供应链端的优先级将产生分化,他们对于供应链的掌控权,也将逐渐分出高低。

而那些在这一环节落后的车企,将被迫陷入被动,一旦风险来临,他们很可能最先出局。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