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

一则“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2023年或将延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原来50%”传闻的突然出现,令汽车赛道热度重回。

截至11月30日收盘,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一汽解放等涨停,长城汽车、赛力斯、广汽集团、等涨超5%。港股方面,小鹏汽车、吉利汽车涨逾10%,其他整车个股亦有不同幅度上涨。

财联社记者在向包括行业协会、多家主流主机厂高层求证上述传闻时,受访者均表示“不知情”、“没有消息”。

不过随着相关刺激政策退出进入倒计时,在主机厂和市场终端纷纷出台促销措施的共同作用下,11月车市整体依然平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表现不俗。据乘联会数据,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86万辆,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0.9%;其中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60.0万辆,同比增长58.5%,环比增长8.2%,渗透率32.3%。

“11月的新能源车市会有不错的表现。主要原因为‘金九银十’的线上、线下订单会在这个月进行消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财联社记者,11月新能源车市会得到前序订单有力的支撑。

财联社统计了威尔森提供的15家车企11月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数据,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在第四周出现环比下滑,特斯拉、蔚小理等在前四周均呈现持续环比上扬态势。

阅读全文>>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比亚迪、奔驰等6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签署承诺: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停止燃油车的生产。消息发布后,有人在网上又开始贩卖焦虑,“以后你买不到燃油车了”;还有网友调侃,“你家的燃油车,要绝版了”;甚至还有人猜测,“我国是不是也会很快推出禁燃时间表”;等等。


这样的声音,很容易拨动公众的神经,引起情绪上的共鸣。毕竟,停止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有些国家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背景下,很难不让人们产生联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汽车是一个与能源、工业以及社会民生等其他领域息息相关的大产业,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思考这一问题不仅要有发展眼光,更要有系统思维。


从企业层面讲,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既需要政策和法规的引领与倒逼,也需要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还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事实上,此次大会上不仅宝马、现代、本田、日产和斯特兰蒂斯等主流车企没有签署这一协议,全球销量最大的两家车企大众和丰田也没有签字。其中,丰田给出的解释是,“全球大部分地区尚未做好零排放汽车的准备”。部分主流汽车制造商之所以对这一承诺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还在于,一方面车企技术转型成本巨大;另一方面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社会配套体系建设也很难一步到位。


不过,拒签车企并非拒绝新能源转型。今年6月底,大众汽车就宣布在2033年至2035年之间退出欧洲的内燃机汽车业务,最迟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大众旗下的纯电动汽车能占到该公司在欧洲总销量的70%。可以说,大众是当前全球传统燃油车汽车企业向新能源转型最激进的企业。然而,考虑到其传统业务体量之大,目前不签字,倒也在意料之中。


虽然近年来“禁燃”声音不绝于耳,但迄今为止,只有英国(含苏格兰)和法国政府正式宣布了燃油车禁售计划,其他国家部分政党或是部分州郡提出了相关议案,更多的只是一种愿景与倡议,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在立法侧和执行侧都尚无进展。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明令禁止燃油车的销售。


对于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制定禁燃时间表需要经过经济、能源、减排、市场等多因素的考虑,并非仅排放一个维度。应该说,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倒逼,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会逐步增加,但更多还是要靠市场力量。汽车取代马车,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都不是因为任何政府鼓励前者或者反对后者,而是因为前者比后者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渐进性、资源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气候的复杂性,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并驾齐驱”。因此,大国传统燃油车的禁售与退出不可能“一刀切”,而是“分地区、分车型、分阶段”逐步推行。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