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餐

乌江榨菜再次涨价,消费者直呼吃不起榨菜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才迫不得已的与原料端提价同步,还是早有预谋的“小心机”?业界广为的在议论乌江榨菜或已走到了“产品提升天花板”,真实情况也是怎样呢?

1、“榨茅”之路从来不容易

2、多元化发展向泡菜业务进军靠谱吗?

3、面对业绩下滑,乌江榨菜的“力挽狂澜”

当今榨菜界的扛把子,非乌江榨菜莫属。

“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凭着鲜脆爽口的正宗口味,涪陵乌江榨菜一度成为国民“下饭菜”。

乌江榨菜所属公司为涪陵榨菜集团,于2010年上市,是行业内首家上市的佐餐开味菜企业,今年的11月23日正是涪陵乌江榨菜的上市11周年日。

这些年一路走来,乌江榨菜在酱腌菜领域内的龙头地位,从未被动摇过。不仅受国人喜欢,还走向了海外,远销50多个国家,全球热销150亿包!

但是近年乌江榨菜的争议也不断:涨价、高端礼盒、业绩下滑等各种质疑声,甚至有人将它称之为“榨茅”。

那么这个被称之为榨菜界“茅台”的品牌,这些年又经历了什么呢?


山榨菜高端风将至?

榨菜是属于酱腌菜的一个品类,主要消费场景是用于佐味和下饭。且榨菜一直以来在消费者心中,是扮演着性价比之王的刻板印象而存在。

最近,食品及调味料等供应链的价格纷纷往上涨,酱油提价、醋提价、瓜子提价、豆奶提价、速冻品提价……

所以,占了榨菜界的半个江山的乌江榨菜是被“带了节奏”?因此按奈不住了吗?

11月14日,涪陵榨菜对外公告称,对旗下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相关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不等,于11月12日17:00开始实施。

不仅涨价,且是“先斩后奏”!11月12日已经实施新价格,但是官方公告是在14日发布出来,看来乌江榨菜涨价是铁定了心的,经销商们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根据乌江榨菜对外的官方公告:此次调价是基于主要原料、包材、辅材、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因优化升级产品随之带来的成本上升。

在同行竞争者都在大肆低价抢占市场、恶性竞争且不敢提价时,涪陵乌江榨菜敢于率先提价。按照乌江榨菜的说法,涨价是为了保证食材质量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面对这波操作,有消费者调侃称,“以前没钱吃榨菜,现在还是没钱吃榨菜”。

按照3元一包80g乌江榨菜的售价来计算,按照“泡面+榨菜”的经典组合来算,市面上性价比的袋装泡面均价也才2.5元左右,作为“佐料”的榨菜明显已经高出了泡面。

而类推到一斤500g的榨菜,差不多在19元左右,这个价格甚至比某些地区的猪肉还贵,这也难怪被很多网友吐槽吃不起了!

前脚刚涨完价,不到一周的时间,11月20日“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的话题又登上热搜。

乌江榨菜官方旗舰店上线了一款888元的乌江榨菜高端礼盒,这款声称五年沉香礼盒的礼包 ,一经曝出就掀起了全网热议,据传闻还被倒手炒到1500元,的确挺夸张的。

网友们的神段子也频出,“得配我的82年茅台”、“盒子880,榨菜8元!”、“谁送礼会送榨菜啊!”...

面对争议,乌江榨菜官方表示,888元的沉香款礼盒其实是公司老产品了,选用的是经时间沉淀的上等腌制榨菜,珍稀原料、高档工艺和精美包装等均是高端配置,所以“物有所值”。

其实这个沉香款礼盒的确不是乌江榨菜的新品,“天价礼盒”多年前就有了。

在2007年,乌江榨菜就首次推出价值2000元的沉香礼盒装,重量为600克装;2011年,涪陵又上市了第二批沉香榨菜,当时售价668元,搭配上一副纯银碗筷,直接卖到了2200元天价。

乌江榨菜推出高端礼盒是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究竟是为了卖榨菜,还是为了造噱头引流量,大家众说纷纭。

但是高端礼盒每次都会受到来自业界的强烈争议,是不争的事实,这样来看,其品牌宣传的意义是远远大于销售的。


“榨菜界茅台”炼成记

榨菜文化起源于重庆的涪陵地区,世界上第一坛榨菜就于1898年在这里诞生。经过百余年发展,涪陵榨菜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家庭常备的辅佐食物。

被誉为“世界榨菜之乡”的重庆涪陵,是榨菜原料青菜头的盛产地,背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也就诞生了像乌江榨菜这样的行业巨头。

如今以乌江榨菜为代表的涪陵榨菜,随着科技与设备的完善,已经逐步的走向规模化、自动化发展之路。

而时间回到1951年,乌江榨菜的前身还是川东军区榨菜厂。

1988年,当地为了将榨菜品牌化,涪陵的各大榨菜厂被整合成为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产品品牌正式命名为乌江榨菜。

成立初期的涪陵榨菜公司,生产技术和设备欠缺,那时候基本上还靠的是落后的手工式作坊,年销售额连1亿元都不到。特别是1999年年底,公司已是负债累累。

转折在2000年,周斌全被调到涪陵榨菜公司担任总经理,同年,因三峡项目工厂需要搬迁,1.4亿元的拆迁款成了当时的“救命钱”。

为了将钱用到刀刃上,周斌全在当时考察了全国多家做酱腌菜的同行,发现了生产方式落后是行业的“通病”。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重建属于乌江榨菜自己的高效率厂房,斥巨资340万美元引进了德国厂的榨菜现代化生产线。

打造出了一条更高效的榨菜生产线,让生产技术问题在关键发展期得到了解决,营收也就跟着扭亏为盈。

产品方面,涪陵乌江榨菜也不断刷新行业的认知。

在2000年,涪陵乌江榨菜推出了不含防腐剂的榨菜,2003年对产品再次定位升级,针对酱腌菜亚硝酸盐等健康问题,提出“三洗、三清、三腌、三榨”的生产标准,逐渐迎得了一批又一批消费者的心。

这个时期,乌江榨菜的小包装榨菜在市面上畅销起来,并且凭借一己之力带动了行业走进小包装袋化时代。

产品抗打、生产技术也跟得上的良好态势下,为了全方位扩大市场,乌江榨菜开始计划打出营销宣传这张牌,为品牌快速赋能。

在2006年,涪陵乌江榨菜不仅花重金1400万元,买下央视新闻联播的黄金时段的广告位,还邀请了当时在《还珠格格》里大火的皇帝专业户张铁林,来为品牌代言。

那句“乌江榨菜,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的广告词,相信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正是靠着好产品加广告平台的实力背书,涪陵榨菜开始在大江南北走红起来,此后的时间里,产品销量更是以每年20-30%的幅度快速增长。

一路狂飙至2010年,涪陵榨菜在深交所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进入资本市场。

从2012年开始,涪陵乌江榨菜逐渐从低端消费定位走向中高端市场。

虽然整个酱腌菜行业的增长速度较慢,但是涪陵乌江榨菜却一直保持着稳速的增长率,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5.45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22.73亿元。

2020年对于乌江榨菜来说也是比较“戏剧化”的一年,据官方数据显示:四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3亿元、7.15亿元、6.01亿元、4.7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3%、27.8%、15.88%、23.15%。

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率最高,为啥是二季度呢?

去年的疫情期间,线下商超购物、餐饮门店等消费受到一定限制,宅家囤货清单里自然就增加了榨菜这一类酱腌菜的购入率,这无疑给乌江榨菜带来了一波销量增长。

但是今年以来,涪陵榨菜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趋势。今年的二季度,涪陵榨菜单季度营收同比跌10.78%至6.38亿元。

如此看来,涪陵乌江榨菜在2020年的业绩持续暴涨,更多源于疫情带来的阶段性红利,随着疫情退去,如今整体趋势走向平缓期,甚至不增反降。

乌江榨菜的发展之路难道已经触达到天花板了吗?如何迎来下一波增长?这的确是该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目前从涪陵乌江榨菜的回应来看,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品牌方还是蛮有信心的:去年年底,涪陵乌江榨菜在2021年新战略启动会上,宣布了计划3到5年实现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目标。


涨价“小心机”

面对业绩逐渐出现下滑与实现百亿销量之间的冲突,乌江榨菜如何化解?

除了铺广告来玩转品牌营销之外,“涨价”也不失为一个“小心机”。

这些年,涪陵榨菜就不断从提价中尝到了甜头,自2008年开始就开启了自己的涨价之路。

截止目前,涪陵榨菜对产品的提价至少达到10次以上,产品零售价已从当初的0.5元逐渐突破1元、2元的大关,直到如今的3元时代,也因此被调侃为涨价“比贵州茅台还频繁”。


多次涨价后,涪陵乌江榨菜的市场价格已明显高于市面上其他的酱腌菜品牌。

这些年乌江榨菜不断提价的“助推器”,其实还是和原材料成本增加有最大关系。

比如在乌江榨菜第一次涨价的2008年,国内遭遇严重的的冰雪灾害,榨菜主要原料青菜头也因此产量骤降,收购价格跟着蹭蹭往上涨。

迫不得已,当时的乌江榨菜扛不住成本压力,决定从0.5元涨到1元。

当时的乌江榨菜可能没想到,涨价后市场并没有出现亏损,净利润反而还增长了20%左右。

而今年涪陵榨菜宣布提价,也出现了青菜头产区因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收购价格上涨。

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其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涪陵、浙江余姚和四川,重庆涪陵地区的青菜头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左右,重庆其他地区占比14.4%,加起来占比约60%。

今年由于其它地区的青菜头种植减少、产量下降,但是整个榨菜市场的原料需求却只增不减。

于是涪陵区青菜头的收购价“坐地起价”,平均价格创下1250元/吨的历史新高,相比去年的730元/吨的均价,足足的涨了71%。

青菜头的种植属于一年一季,每年冬天种下、春节后收割,且为了保证口感和品质,成熟青菜头的最佳收割期仅有一个月。

青菜头对于榨菜的生产仍然至关重要,无法替代,是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就算青菜头的价格上涨,榨菜企业也要保证原料的品质,不敢“以次充好”,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原料而“涨价”的空间尚且有限,乌江榨菜这次的产品涨价幅度明显远高于青菜头收购价增幅。

据相关数据,2008-2020年间,涪陵区的青菜头收购价涨幅是70%左右,而涪陵乌江榨菜的涨价幅度却超过300%。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涨价”仿佛是应对成本增长的“救命利器”,乌江榨菜也深谙其道理。

但至于当下的消费者群体还买不买账,又是另一回事了。


路在何方?

如今乌江榨菜面临销量严重下滑的趋势,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同时,面对业界提出的“增长天花板”、未来涨价空间小等质疑,挑战亦很严峻。

榨菜作为日常的佐餐开味菜,属于非刚需的生活快消品,本身的市场规模就有一定限制,其消费场景也比较单一化。

据华经网数据统计,榨菜的消费场景中,下饭占主要比例为65.1%,煲汤和炒菜占比23.7%,休闲零食占比3.9%,其他场景占比7.3%。

当然,海外消费者喜欢购买榨菜搭配沙拉、三明治、沙拉、意面等,但总体来看占比并不多,榨菜的消费场景主要还是下饭食用。

奈何在健康饮食成为的大趋势的前提下,消费者对整个酱腌菜类的消费只会越来越少。

加上榨菜一再涨价,势必会触及一部分价格敏感者,如果乌江榨菜继续涨下去,比如未来涨价到3元5元左右,很可能就触碰到了消费者底线。

其次,乌江榨菜虽然是行业多年的“老大哥”,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榨菜类产品的技术壁垒相对来说并不太高,新的榨菜品牌或其他酱腌菜品牌也会不断的冒出来,消费者想找到替代品轻而易举。

乌江榨菜这些年其实也不是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也尝试着解决过这些问题,比如在泡萝卜、泡竹笋、泡白菜等泡菜品类以及下饭菜、海带等方向做多元化尝试。

2015年,涪陵榨菜曾斥资收购四川惠通,进军比榨菜市场需求规模更大的泡菜领域。

但是仅仅快速增长了两年后,旗下的泡菜业务趋于3%的增速,逐渐陷入沉寂。截至今年上半年,萝卜与泡菜占涪陵公司营收比例仅为3.01%和6.15%,整体贡献并不高,看来还得靠榨菜“打天下”。

拓展产品多元化的尝试效果有局限,涪陵乌江榨菜开始大力拓展渠道下沉,将曾经只定位于一二线大都市的中高端路线做了调整。

在2019年陆续开发三四线城市、县级市场,设置了相应经销商,试图通过市场下带来销量增长。

但是,对下沉市场的布局所占总业务并不多,即使这些地方也不乏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但是总体来说对价格会更加敏感,小作坊和小品牌更是以低价长期霸占大部分市场。

乌江榨菜曾经靠着张铁林的广告,瞬间打开了当年的市场,今年又再次尝试了广告投放这个利器。

上半年,乌江榨菜在央视、电梯广告、新媒体等平台投入了合计1.67亿元,集中投放了一波广告,开支可谓是创下了自成立以来的记录。

于是“全年卖出150亿包”的广告语不仅频频出现在电梯广告内,还醒目的印在了每一袋乌江榨菜的包装上。

如今宅经济下的独居人士、加班人群等仍是酱腌菜产品非常精准的消费群体,搭配泡面、外卖、小酒下酒菜毫无违和感。因此在消费群体方面,乌江榨菜这次还瞄准了年轻一代,邀请关晓彤作为代言人。

乌江榨菜凭借新一轮的广告及崭新包装,确实让新老消费者感觉到了焕然一新的品牌形象。

但是这一波广告对于涪陵乌江榨菜来说,或许更在意的是品牌力的传达,而非直接拉动产品销量销售,品牌方当时也称阶段性目标达成。

乌江榨菜虽然增长趋于平缓,但是行业大哥的位置想稳坐下去,基本上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面对潜在危机,并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不断的在尝试和摸索新玩法,增加新品类、扩大消费群体,无论成绩如何,其不认输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希望涪陵集团能用乌江榨菜这张王牌为主要品类,然后深耕其他“下饭佐料”相关的产品,找到新的精准化细分赛道。

利用多年积累的品牌文化优势,借品牌力量打开忠实消费人群的更多需求,找到源源不断的财富密码,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起起伏伏是常态,拥抱变化,迎接下一个巅峰时刻。

继续讲好中国榨菜的品牌故事,做一包老百姓吃得起、吃得放心的好榨菜!

阅读全文>>

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传统葡萄酒之外,选择自然酒来佐餐。

自然酒是什么?可以理解为咖啡领域的“精品咖啡”。有别于传统葡萄酒,自然酒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酿造过程中,自然酒必须使用有机认证、且手工采摘的葡萄,酿酒过程不使用添加剂或以任何方法校正葡萄酒风味——例如加糖、加酸、加木块或者加单宁等;在酒体发酵前和发酵中,不能使用最常被拿来稳定酒质的二氧化硫,但允许在装瓶前加入不超过30mg/L以防止变质,如果有添加,必须在酒标上注明含硫。

自然酒并不是一个突然兴起的概念,它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博若莱(Beaujolais)地区。但直到2020年3月,在法国有了正式的法律规范和标志。

但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对自然酒更为普遍、直观的感受,可能是它们的酒标设计颇具个性,而且喝起来与传统葡萄酒有区别,千姿百态——比如超乎想象的酸,开瓶就席卷全场的臭,或像葡萄汁一样的甜。

目前,在小红书上关于自然酒的笔记已经超过了8万篇。


环保、有机等概念日渐受到追捧,使得自然酒在国外已经兴起了10余年。但直到2018年左右,它才开始在上海和北京形成风潮——伴随着Bistro餐酒馆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涌现,更为随意且具有个性的自然酒开始出现在它们的酒单上,来凸显小酒馆的调性。

随后,逐渐出现了以自然酒为主题的餐厅与自然酒吧,比如位于上海武定路的小酒馆SOiF和愚园路的Wine Universe等都是现下人气极旺的自然酒馆。

到2020年,深圳、广州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酒吧。同时,自然酒与Bistro餐酒馆这种业态一起在各地出现,也已席卷了南京、成都和长沙等新一线城市。

无论在哪里,自然酒的兴起与餐饮渠道的流行变化息息相关。

在法国,自然酒搭上了Bistronomie风潮的顺风车。

“Bistronomie”(Bistrot + Gastronomie)指主打价格适中但强调品质的精致家常菜小餐厅,主要客群是对食材品质有要求、喜欢不拘束的用餐氛围,同时还追求性价比的法国中产。最早推广这个概念的,大多是那些曾在多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就职过,但不想背负保星的压力、被昂贵食材或繁文缛节所绑架的大厨。

相比起那些等级森严的传统名庄酒,自然酒凭借有机等看似“清纯不做作”的概念,成为了这类餐厅的绝佳选择。

这也是眼下中国餐酒馆愿意选择售卖自然酒的重要原因。“个人觉得优势第一个是营销方面。”肖瑞是深圳一间餐酒吧的主理人,她告诉界面新闻, 包装设计、酒标好看的葡萄酒让大众消费者更有购买与尝试的欲望,并且让选择做自然酒的餐厅感觉更小众特别。“个人觉得优势第一个是营销方面。”肖瑞是深圳一间餐酒吧的主理人,她告诉界面新闻, 包装设计、酒标好看的葡萄酒让大众消费者更有购买与尝试的欲望,并且让选择做自然酒的餐厅感觉更小众特别。

更有趣的酒标也是自然酒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小红书、Instagram等社交平台都经常出镜的自然酒品牌Vini di Giovanni被中国消费者亲昵地称为“小绵羊”,由于酒庄庄主是拥有百公顷牧场的牧羊人,因而酒标上直接以插画的形式画上了四只羊。

而一些自然酒也会将平权等理念融入酒标,比如来自澳洲Riverland产区叛逆者酒庄的自然酒The Delinquent Six系列,便以不同文身头像为主题,以传达反对性别歧视、霸凌和宗教歧视等声音。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无论走极简路线还是传递意味深远的故事,好出片永远是自然酒备受宠爱的重点之一。而能在分享这类颇具艺术性的自然酒同时,编辑一段背后的小故事,对永远“相机先喝“的新世代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加分项。

相较而言,传统葡萄酒则因酒标上对酒庄、产区、年份等信息有着严格的规范,让大量不懂法语、西班牙语的消费者感受到阶级森严的压力。别说弄懂Chateau、Eleve en fut de chene、Clos(分别为城堡、在橡木桶中陈酿、葡萄园的法语)都是什么意思,分辨出常见的长相思、雷司令代表不同葡萄品种都有很高的门槛——大部分时候消费者不想学习,只想喝酒。

此外,自然酒在口味搭配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一些橙酒就非常配辛辣的菜式,而传统搭配的话可能是选一些偏甜的酒去搭配辣菜。自然酒的搭配会更任意发挥出更多可能意象不到的搭配,比如螺丝粉配自然酒。”肖瑞说道。在深圳,有餐厅曾因螺狮粉与自然酒的奇妙搭配在社交媒体上颇具热度。

不过,对于餐酒馆生意而言,自然酒在溢价上反而没有过多的优势。因为自然酒的进价普遍偏高,溢价太高消费者接受度反而会降低。在大部分餐酒馆,自然酒的单价以接近300元起。这也是传统葡萄酒的餐饮渠道销售起步价,但相较而言,自然酒凭借其自身的营销优势,也成为消费者尝鲜时的不错选择。

另一方面,传统葡萄酒们越来越难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受到欢迎了。

直到现在,大众对葡萄酒的认知是匮乏的。“82年的拉菲”仍旧因其接近7万元的单价成为高贵的象征,持续出现在各类影视剧及段子里;国产酒中,仍旧只有张裕、长城等因早期赶上了央视广告决定传播效率的年代,至今仍是国人熟知的国产葡萄酒品牌。即使是占据我国葡萄酒消费量25%以上的进口白葡萄酒,对大部分不懂的消费者来说,也很难记住海量的品牌。这个行业一直是分散而神秘的。

而中国葡萄酒龙头企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张裕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95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 33.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亿元,较上年下降58.75%。除疫情影响外,难以吸引年轻人是张裕近年来失落的重要原因。

张裕在财报中表示,目前我国葡萄酒消费人群小而散,家庭消费尚处于起步阶段,葡萄酒市场“碎片化”严重,可持续购买的忠诚消费者十分有限;另外随着中国电商及互联网一代兴起,人们消费葡萄酒的场景和习惯不断变化,移动终端媒介已成为葡萄酒经营者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渠道,锁定葡萄酒目标消费者更加困难。

而乘着Bistro餐酒馆业态流行趋势而起,完美符合新时代人群分享需求的自然酒,已经在传统巨头们不经意间成长起来。

至今,你都很难找到关于自然酒市场规模的数据,这是因为自然酒除上述2020年的法国规范外,到现在自己都没有非常全球认可的定义。而与自然酒相对类似、有美国农业部等官方机构提供权威认证的“有机葡萄酒”已具备一定市场规模。

市场调研公司The Insight Partners一份关于有机葡萄酒全球市场的分析预测显示,2019年有机葡萄酒市场规模为74.6029 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166.4781亿美元;预计 2020-2027 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7%。

但这并不代表自然酒已经被所有消费者所认可接受。

眼下国内消费群体对自然酒的态度大致形成了极端的两派,一部分人成为了自然酒的狂热追随者,他们热爱寻找街头巷尾的自然酒吧去尝试各种新鲜产品,也喜欢与同好者交流点评细微如葡萄品种、年份、稳定度、产区等彰显专业性的内容,进行一场味觉的冒险。

也有一部分人却认为喝自然酒简直与交智商税无疑。

尽量少人工干预,意味着自然酒的出品很难达到传统葡萄酒在多年工业化流程积累之下所具备的稳定程度,也许今年某款自然酒好喝,明年可能就不好喝了。此外,没有全球通行的行业标准,也意味着行业的鱼龙混杂,也许没有什么酿造经验的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款自然酒。而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然酒,消费者就能在似懂非懂间接受包容它的缺陷。

无论如何,一种消费风潮的兴起永远与文化潮流、市场培育息息相关。关于自然酒的风潮,以及它所裹挟的关于精致生活的一切或许仍将持续很久。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