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品牌

两家几乎同时在内地推行快剪模式的美发连锁品牌合并了。

12月6日,快速美发连锁品牌星客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星客多门店已正式与优剪完成合并,并将在12月7日切换使用优剪小程序。合并后,星客多已售服务权益不变。

此次合并的具体交易金额双方均未对外披露。

优剪创始人熊国平告诉记者,7月份左右已经开始和星客多进行洽谈并谈判,随后进行门店和人员系统交接,星客多的运营团队并入优剪。考虑到星客多原有用户体验,星客多现有门店的品牌暂时被保留,北京上海的新开门店则会以优剪品牌呈现。

星客多与优剪都创立于2015年,两个品牌都是日本快剪理发店QB House的中国学生。

1996年出现在日本的快剪理发店QB HOUSE,装修简单,提供10分钟1000日元的短时间、低价格理发服务。因为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受到消费者欢迎,迅速打开了市场。

台湾人庄威和曾在阿里任职7年的熊国平都看中了这种快剪模式。庄威创立的星客多,早期门店主要开在北京,2017年进入上海市场并放开了加盟;熊国平的优剪初创门店(1.0店铺)则从华南起步。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星客多在2015-2019年间获得5轮投资,融资金额合计超1.5亿元,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顺为资本、黑洞投资、梅花创投等。优剪目前同样获得了5轮融资,最新一轮于2020年4月完成。


星客多融资历程(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优剪融资历程及发展大事记。优剪供图

几乎同时出发,也都拿到了5轮融资,但星客多的开店速度远不及优剪。截止目前,优剪已在深圳、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出了近1000家门店,而星客多门店总数不足70家。星客多小程序显示,其在北京、上海的门店数量分别为36家和26家,此外在重庆、苏州设有6家门店。

在熊国平看来,两个创业起点差不多、模式类似的美发连锁品牌,门店数量之所以相差巨大,除了门店管理模式和发展节奏有运气的成分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选址不同。星客多的店铺以商场门店为主,而优剪以社区门店为主,商场店铺成本高,有利于品牌传播和塑造,但不利于快速扩张。

一家星多客门店。(图片来源:星客多微博)

目前,优剪仅在深圳就有500家门店,也得益于其紧贴社区选址、输入直营管理的加盟模式,即加盟者投资、寻找店铺,优剪负责管理和店铺运营,小而美的社区店并不难盈利。

熊国平向界面新闻提供了一组数据,一个优剪店铺主要成本包括房租和店铺员工工资,以3个人的小型门店为例,该店月营业额只要达到3万元基本可以实现盈利。

经历了近6年发展期,如今星客多和优剪的服务项目已经不再只局限于剪发一项,开始延伸到烫染、头发护理等业务,剪发的价格也较初创阶段有所提升,公司也设立了自己的没法培训学校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熊国平认为,优剪更重要的优势在于,这个定位“互联网剪发”的品牌拥有一套线上系统,消费者预约、员工排班等业务均在线上完成。同时,发型师收入是底薪+提成,发型师的级别和定价与服务数据有关。对理发师最核心的考核指标是服务数量和服务满意度,满意度和相关数据决定了该理发师在系统内的“级别”。

此外,在扩张过程中,优剪尽可能将产品、服务做到标准化,熊国平以3.0版本门店中的染发调色举例,店内不需要手动调色,只需要在APP上按照步骤操作,机器即可帮助理发师调好颜色,这既可避免不同理发师调色不同,也能提升效率。

据美团《2020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生活美容服务业(不含上游美容用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637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375亿元。其中,美发在美业中的占比57.2%,这意味着美发行业仍有巨大潜力。

据熊国平透露,目前优剪的累计付费用户已有近500万,三个月内回头率达80%,会员年消费次数为8.5次。在他制定的短期计划中,未来3-4年内,优剪将门店拓展到4000家。更具体的规划是“明年开到16个城市(4个一线城市和12个新一线城市),后面3年开到50个城市,多城市扩张有利于拉动开店速度。”

线下开店最大的困难在于多城市组织管理问题。现下,优剪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单店模型以及人员、物料层面的供应链。优剪内部成立了负责一站式开店方案的中台团队,为门店提供从系统到选址、装修、人员招聘、培训相关服务,单店落地运营周期可以压缩到20天左右。这些都将成为其此后进入更多城市开店提供支持。

但传统美发行业是一个多而分散的行业,目前为止还没有跑出一个全国性的连锁品牌,未来优剪如何在多如牛毛的理发店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自己的拓店目标并非易事。品牌既要把握机会迅速开店,提防竞争者后来居上,也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在正式宣布被优剪合并之前,星客多的小程序已经“优剪”化了。一位星客多的北京顾客告诉界面新闻,在公众号发布相关消息前一个月,他理发时就注意到星客多预约界面已经变成了优剪。收费形式和优惠方式也随之改变,例如以前星客多的优惠是打包几次剪发给一个价格,现在的优惠则是购买优剪会员卡打折剪发。

尽管品牌合并,他常去门店预约的理发师并没有变。星客多不推销办卡的服务让很多人心理没有负担,发型师服务的也比较专业,但也存在部分发型师因为后面顾客预约时间临近而糊弄当前顾客的现象。另外,关于“星客多吸碎发机器吸得并不干净,如果剪完发回家可能还要再洗一次”的评论也不鲜见。临近而糊弄当前顾客的现象。另外,关于“星客多吸碎发机器吸得并不干净,如果剪完发回家可能还要再洗一次”的评论也不鲜见。

阅读全文>>

期货咖啡豆市场暴涨50%,但成本还没有落到消费者咖啡杯中。

“我们这种小店和期货市场的变动关系不大,生豆涨价我这边不太有感觉,我准备涨价都两个多月了,但还没涨。”刘丽清边打着奶泡边回答。

刘丽清在杭州经营着一家精品咖啡店,咖啡店在当地咖啡圈内以氛围轻松、豆子不错闻名,经常会有当地的咖啡师去品尝交流。

据美国洲际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到现在,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已经上涨超过50%,另外,本周阿拉比卡咖啡价格飙升至十年来新高。

但就目前来看,期货市场生豆暴涨,并未引起国内终端市场咖啡价格变动。

不少观点将国内咖啡仍未涨价原因,归于中国云南咖啡豆热度不断攀升。什么值得买双11项目总负责人张宇昂表示,由于“支持国货”理念的盛行,加之云南咖啡豆自身超高的性价比,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与关注。很多国内品牌也单独推出了云南系列咖啡,在品牌的依托下,云南咖啡豆销量也非常可观。2021上半年,在什么值得买站内,云南咖啡豆及相关产品订单量和GMV同比提升35.08%、101.67%;2010年与云南咖啡庄园合作成立“明谦庄园”明谦咖啡,今年上半年在站内的GMV和订单量同比提升63.31%、65.95%。

当我们探索咖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会发现这并不是唯一原因,除云南豆影响因素之外,咖啡成本构成、行业抗压能力也在其中。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1.此次咖啡豆价格上涨,最终由谁承担?

2.咖啡成本构成及咖啡豆在其中的影响是什么?

3.咖啡期货是什么?

4.未来,终端市场咖啡价格是否有上涨的可能?

硬抗:涨幅可承受

“早一个月就涨了,涨了差不多20%多点。”通过刘丽清,我们联系到了她的稳定供货商,位于重庆的咖啡烘焙商Joe。

早在2012年,Joe便远赴国外学习咖啡烘焙技术。回国后成立了自己的咖啡烘焙工作室,从豆商那里购买咖啡生豆,进行烘焙制作再出售给咖啡店。

“太惨了,等于我成本变得更高,但我售价保持不变。”Joe继续抱怨到,“我昨天一天的营收只有3200元,你敢信?”

当问及生豆成本上涨,却不涨售价的原因,Joe表示咖啡生豆价格2017年前后一直在降,此次上涨幅度仍在可承受范围内,“说到底还是农作物嘛,涨涨跌跌的也正常,先扛着看看趋势,总不能我自己一点余地都没有,被它的起伏牵着走。”

据了解,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起一直处于波动下滑的状况,直到疫情之后才开始出现上涨。从2017年到2020年,咖啡豆期货价格维持在1美元至1.4美元每磅之间,从2021年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目前咖啡豆期货价格约为1.9美元每磅,达到近年来最高。

咖啡期货交易,始于1882年纽约咖啡交易所(后更名为纽约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进行交割的标的物便是制作咖啡的原材料,未经烘焙等工序处理的咖啡树种子——咖啡生豆。

近来交易过的咖啡豆期货契约共有两种:C型咖啡豆(交割标的以来自19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但不包括巴西),以及巴西的B型咖啡豆。不过B型咖啡豆期货契约因交易不热而在1982年宣告下市,目前仅有C型咖啡豆期货契约在该交易所交易。

作为交割标的的阿拉比卡豆,是商业咖啡中重要的一种,占据世界咖啡产量的70%以上。市面上绝大部分精品现磨咖啡,使用的均为阿拉比卡豆。其主要产地为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部分区域除外)、中美洲、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主要是东非国家)、亚洲(印尼,也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简单来说,咖啡期货上涨,意味着作为制作咖啡原材料的咖啡生豆,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据了解,由于担心价格持续上涨及咖啡豆紧缺情况加重,全美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驯鹿咖啡日前表示,公司正在大量地囤积咖啡豆。

与此同时,其他拥有烘焙工厂的连锁精品咖啡应对涨价,同样有弹性空间。

“一般应对生豆涨价的方式无外乎控制成本、研制和寻找其它可替代的豆种,”精品咖啡品牌Seesaw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是会想办法控制供应链成本。

与驯鹿咖啡一样,星巴克在今年的投资者电话会中曾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提前采购完成了约14个月的咖啡豆储备,在2021年和接近整个2022财年,咖啡价格都不会上调。

据了解,咖啡生豆成本并不高,其在加工过程中的附加值相对较高,中上游环节的工厂及烘焙商,可利用较高的利润来吸收和分摊原材料的成本上涨。

咖啡行业专家王振东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表示,以云南种植的咖啡豆为例,18年本地统货生豆(质量一般并且未分级的咖啡生豆)在产地的收购价格,约为1公斤12到14元人民币,经过各种流转贸易成本,从产地再到工厂里成本累加后约为20元。而对外售卖一公斤云南熟豆的价格在40-90元不等。

另一方面,作为农产品,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咖啡生豆价格的波动是常态。2016年,由于供应持续紧张,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咖啡期货价格便上涨了21%。随后上涨至30%左右。

而咖啡生豆涨价最严重的一次,价格上涨300%。与目前Joe表示的生豆实际收购价上涨20%相比,显然仍在可承受范围内。

源头引发的价格上涨在中上游制作环节显现,由于工厂及烘焙商在咖啡产业链中利润相对较高,目前生豆涨幅所带来的影响,似乎暂时由这部分来消化分摊。

一杯咖啡,豆子多重要?

“豆子肯定要用得好,不同的产区土壤、温度、湿度、海拔等等都不一样,同一种类的豆子因为产区不同,风味也会不一样。”当提及咖啡豆的重要性,刘丽清有些激动,“豆子我一般用埃塞、哥伦比亚、曼特宁、洪都拉斯。有淘到别的好的也会买来试试。”

谈到目前市面上大火的云南豆,她皱了皱眉:“之前用过,感觉不太好,性价比倒是挺高的。但是你也知道我们是做精品咖啡的,品质最重要。”

刘丽清提到的咖啡产区,即适宜咖啡树生长的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是咖啡爱好者辨别咖啡风味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中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牙买加、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东南亚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都是主要的咖啡产地。我国云南,同样位于咖啡带中。


除独立精品咖啡馆外,已经封神的星巴克,在精品豆子的选择上也偏好国外产区。

“我们甄选门店这期的手冲豆子,选的是巴西南圣图里欧庄园的瑰夏,品质不错。”星巴克资深咖啡师徐烨补充到。

另外,像Manner、瑞幸、Seesaw等国内咖啡连锁品牌所使用的精品咖啡豆中,有一大部分同样来自国外咖啡主要产区。

显然,一杯咖啡,豆子的品质至关重要。无论是独立精品咖啡馆还是咖啡连锁品牌, 国内咖啡行业对风味稳定性、培育成熟度相对更高的国外产区咖啡豆,依赖似乎并不小,高性价比的云南咖啡仍未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从成本来看,一杯咖啡中豆子的重要性,就显得异常低。

“我进豆子的供货商那边没给我涨价,再说了,豆子涨点价格,均摊到每杯咖啡上,也没多少。”提及是否担心被生豆涨价波及成本,刘丽清表示,咖啡豆在成本中占比极低,“奶都比咖啡贵!”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一般咖啡馆做一杯美式咖啡需要用到15g到20g左右咖啡粉,成本在4元到6元左右。根据咖啡豆种类和等级不同,价格也有不同。一般加奶的咖啡成本在8元到10元,根据常温奶和鲜奶价格不同,成本也有浮动。

同时从《华尔街日报》披露的渣打银行统计的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结构图来看,原材料成本在一杯大杯拿铁咖啡的成本构成中占比非常低,占据成本构成前两位的是租金成本和门店运营成本,分别高达26.1%和15%,而利润则为17.7%。

可见,在终端市场,一杯咖啡中豆子品质的重要性高于价格。咖啡供应链底层市场对生豆价格上涨敏感度似乎并不高。

新锐咖啡品牌的产业链大考

未来终端价格稳定与否,考验的是品牌产业链。

前文提到,历史上咖啡豆涨价最严重的一次,价格上涨300%。彼时的星巴克处于成长期,与目前的瑞幸、Manner类似,有一定规模与人气,但并没有完整咖啡产业链。

据了解,咖啡豆价格上涨300%,对成长期星巴克打击不小,当时星巴克同样选择咬牙坚持,但由于价格涨幅过大,且自身未建立稳定咖啡供应链,最终星巴克还是选择通过涨价来度过危机。

生豆上涨危机过后,星巴克立即做出反应,建立了“反脆弱”机制,即在全球各大咖啡主要产区运营了9 个咖啡豆种植支持中心,从源头完善咖啡供应链。目前,星巴克拥有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品牌最庞大供应链体系。


应对生豆价格上涨,咖啡市场“顶流”早已交出答卷,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同样有意识的在逐步建立“反脆弱”机制,以确保源头供货稳定。

瑞幸在我国咖啡产区云南拥有稳定合作渠道,从生豆的收购,到烘焙加工,都与云南当地豆商合作完成。

一些咖啡新锐品牌的供应链,则比瑞幸更像星巴克。Manner与Seesaw在云南产区设有自己的收豆点,直接与咖农对接。此外,在云南普洱等咖啡豆主要产地,Manner还拥有独立实验中心。从收购到制作,均由自己把控。

然而,本土化的“反脆弱”机制或许并不强壮。

与星巴克布局全球的9大咖啡豆种植支持中心相比,仅在云南拥有自己上游供应链的国内咖啡品牌略显单薄。

除原产地布局外,因电影《一点就到家》而出圈的云南咖啡豆,在品质上,似乎同样存在问题。

“还是会买国外产区的豆子,现在人嘴巴越养越叼了。”Joe表示,自己并没有固定合作的豆商,谁有好的就收谁的,“又不是一家店的所有豆子都好。”

当问及国外产区豆子价格上涨,是否会考虑云南豆时,Joe停顿了一会儿说道:“云南豆价格挺好,但完全不考虑,没有购买欲望。”

深入问其原因,Joe回答:“这怎么说呢,就比如和牛为什么比一般牛贵,因为牛种好,基因是关键,后期培养反而是其次。你去看看全球知名一点的国外豆商,有见到过哪怕一款云南豆吗?一颗都没有。”

与此同时,国内咖啡连锁品牌面对大热的云南豆,最常见的使用方式,是拼配。即几款咖啡豆混合搭配,保证咖啡味道的稳定性和成本。如Manner店用的意式咖啡豆,便是由云南、耶加雪啡、曼特宁、危地马拉四种豆拼配而成。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贯用于拼配的云南豆,成为单品进行售卖时,其强调的并不是风味,而是情怀。

目前, 星巴克手冲咖啡及零售所用到的咖啡豆,大部分产地依旧为国外产区。最近一次出现的云南咖啡豆,是一款名为“天佐之合”的综合豆。这款咖啡豆的宣传重点,是云南咖农通过咖啡种植,不断成长的故事。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与有数青年观察局联合制作的《2021青年咖啡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咖啡已成为一二线城市居民的“刚需”,在具有咖啡消费行为的人中,超六成消费者每周会饮用3杯及以上咖啡。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咖啡消费量较高,人均咖啡消费量已与成熟咖啡市场相当。

中国咖啡市场经历了“重产品”,到“重体验”,再到“产品品质化+体验品质化”的演变。消费者对咖啡豆产地、品质的要求逐渐变高。

在这一点上,云南豆相比国外成熟产区的豆子而言,稍显逊色。情怀能吸引流量,但品质却撑不起复购,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反脆弱”机制的源头本身,似乎仍然脆弱。

此次国外产区咖啡生豆价格上涨,或许是给国内咖啡连锁品牌提供了暴露问题、自查抗风险能力的机会。

“起起伏伏,总会回归正常。前几年价格低,好多庄园就不种咖啡了,后来价格涨了又都开始种,多了价格又压,少了价格再涨一直这样循环,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熬得住的熬过去,熬不住的涨价掉粉嘛。”Joe笑着调侃,如同在宽慰自己。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