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镜

4月19日,率先披露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正在寻求出售旗下智能健身镜品牌Mirror,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竞争对手家用划艇健身硬件制造商Hydrow可能成为“接盘侠”,目前还不清楚这家初创公司Hydrow是否有兴趣继续进行交易。该公司表示不对传言猜测发表评论。健身行业茶馆主理人、《量化健身》作者陈柏龄分析,接盘Mirror的厂商更多可能是需要用户健身数据的硬件类公司。lululemon公司发言人也拒绝置评,只表示“正如之前宣布的,我们正在将lululemon Studio的重点从以硬件为中心的产品转变为未来还将专注于数字应用服务的产品,”lululemon公司CEO凯文·唐纳德则早在三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也曾承认“罕见的失误”,硬件销售未能达到预期是关键因素,公司将模式从仅关注硬件转变为同时提供数字和基于应用程序的内容。从2020年6月轰轰烈烈的明星并购项目到如今不得不割肉离场持续不到三年,lululemon与Mirror的“露水姻缘”从一开始并不被业界看好。性价比不高的硬件被广为诟病1495美元是Mirror的最初产品价格,这还不算上是每个月39美元的订阅费用。这个价格对于欧美中产阶级来说尚属一笔不少投资,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一度被嘲讽为“带有Peloton式编程的大型iPad”,这不是一个健身产品,而是一个奢侈品等。更名为lululemon Studio后,其硬件产品价格从995美元到1895美元。lululemon 的一些员工对自己公司的 Mirror 计划持怀疑态度,包括那些质疑如何在118美元的紧身裤和128美元的裤子旁销售售价为1,495美元的高科技互动屏幕的人。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则要低不少,JD和天猫上的价格大都在3000-5000元人民币区间,即便平替对于国内消费着来说也是一个需要忍痛才能接受的价格。“我周边的朋友和会员没有使用健身镜的机会。花高价买健身镜在家练,为什么不直接在iPad上用Keep呢?”乐刻的培训师、教练PP告诉我们。PP表示,国内具有运动习惯的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会在运动上消费的人群有一部分或许会因为租房,使用面积有限和搬家不方便等原因选择去健身房锻炼而不会花高价买个镜子。陈柏龄也认为,国内外家庭结构组成和健身房分布的不同也导致了健身硬件产品在需求上的差异。美国的郊区可能要开车五公里左右才会有健身房,在疫情期间去不了健身房的情况下,买一个健身镜这类健身产品可以一家人三到五个人一起使用。但在中国三口之家居多的情况下,健身镜的利用率低,也导致用户对于健身镜的使用需求降低。“中国不缺运动人群和消费人群,但缺运动消费人群。”在陈柏龄看来,国内的运动消费人群基数决定了健身硬件产品的市场。国内有运动习惯的人基数有限,而在运动上产生消费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除了用户的健身习惯和对于线下健身的倾向之外,健身硬件的市场本质上还是运动健身人群的基数决定了整体市场的大小。“当县级经济圈的人开始有所谓的运动消费习惯的时候,这种居家健身的市场它才会有一个比较高的提升。”陈柏龄分析道。Mirror没有渗透到lululemon的用户从lululemon收购Mirror之初意图就非常明确,希望构建完整的健身场景,穿着lululemon和Mirror产品融合在同一场景中,从而促进产品销售。目前来看这一目标没法实现。在截至1月29日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在与Mirror相关的减值费用上花费了4.43亿美元,而且Mirror也没有渗透到lululemon的用户。在我们采访的lululemon的用户和健身博主中,对lululemon Studio 并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对lululemon收购Mirror也不了解。从侧面也反映出lululemon的用户并没有转化为Mirror的用户。从用户群的反映看,lululemon的用户群体更多集中在线下运动场景,瑜伽馆和健身房。居家健身和健身镜并不是他们运动的刚需产品。在家锻炼的用户并不需要穿着带有lululemon的裤子。从健身硬件的经济成本和功能价值看,也有训练上的AB两面。在爱丽儿看来,对于毫无线下训练经验的小白,健身硬件的效果不一定会特别好,毕竟人与机器的交流比不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以及实践。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并且有明确健身目的的人群(比如增肌、减脂、塑形或者调整体态等),利用居家健身产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课程,应该还是有不错的效果。对于健身镜等产品在AI动作捕捉纠正的正确率方面,许付利在体验后发现,只要站在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内,健身镜对于动作的判断还是相对精准的。比如一个深蹲的动作,如果用户蹲的过快,健身镜也会给出提示。而摄像头在运动时捕捉动作的同时,会不会记录用户在家的行为数据,许付利对此也存有一定疑问。从功能价值看,健身镜可以作为线下健身之外的补充,但在情绪价值上,智能硬件难以代替线下教练的陪伴沟通以及精准指导。正如爱丽儿所言:“健身硬件产品属于“人机交互”,即使有AI技术的加持,用户面对的也是冷冰冰的机器,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在健身中获得的社交、沟通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乐趣,这是人和机器之间无法获得的。”反观国内市场,FITURE健身镜、KS等健身硬件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这其中包括了国内具有整体运动消费的人群基数、大众的健身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居家健身场景退潮,健身硬件失宠受限于疫情对社交距离的控制,彼时居家健身成为不得已选项。市面上涌现了诸多围绕居家健身场景而生的明星产品。美国健身平台Peloton通过科技结合社群,利用订阅制的互动式线上直播教学,在健身硬件产品中脱颖而出。2019 年Peloton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因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和场所的限制出行,许多人争相订购 Peloton 的产品以便进行居家健身活动,产品甚至一度供不应求,Peloton 的股价在 2020 年也飙升了约 440% 。在国内同样,刘畊宏跳操带火了线上跟练,帕梅拉贡献了Keep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流量,健身环大冒险、健身镜等硬件产品也在线上健身和居家健身的风口上风靡一时。智能健身镜是疫情催生的典型赛道之一, 2020年6月,lululemon宣布5亿美金收购mirror,并随后更名为lululemon Studio,使得智能健身镜赛道热度达到峰值。国内几乎同时出现的智能健身镜品牌FITURE受到资本热捧,随后出现数十个同类品牌,其中不乏百度、小米、华为等大厂躬身入局。不过随着疫情消退以及社交距离管控放开,居家健身热潮也随着退潮,智能健身硬件公司也遭寒潮。Peloton股价在2021年一路震荡下跌,跌幅超75%。数据显示,最疯狂的时候,Peloton市值高达500亿美元,2022年已经蒸发了近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亿元),令人唏嘘。从国内市场看,今年3月,FITURE关停了大部分北美业务,并裁撤了近百人的团队。2022年7月,FITURE裁员的消息传出。该轮裁员涉及人数超过500人,主要为国内业务一线员工,此外还有四位VP离职。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于居家线上健身也持有运动辅助和运动效果受限的经历体验。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情绪价值和功能价值,都有大家选择线上健身和线下健身相结合的理由。居家线上健身的确在运动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线上大量的免费跟练课程可以让用户在家零成本或者相对更低的成本在家实现运动减肥的效果。乐刻的培训师、教练PP表示,在做教练之前,也只用Keep健身。“因为上学的时候没钱请私教,也会在健身房跟着Keep锻炼,对于没有减肥大需求的用户来说,Keep也满足了大多数的锻炼需求。”乐刻私教爱丽儿与斯巴达冠军许付利也会在会员们来不了健身房时,建议会员们通过线上的有氧类跳操课程保持运动习惯,维持体能。“线上健身对于养成运动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肺、功能性、改善体态、维持肌肉的力量方面有帮助,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包括但不局限于体能、肌肉增长、局部塑形,一方面线上健身和硬件产品无法根据你个人的具体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像私教一样给到你一个综合的中长期的训练规划,在训练的强度、组间歇、容量等方面无法实现个性化的规划,效果也自然会大打折扣。”爱丽儿谈道。而在线下健身房开放,许付利因出差比赛临时没有时间给会员上课的情况下,许付利也更建议会员们去健身房上团操课,类似BODYPUMP(杠铃雕塑)等带有力量训练的课程,线下的运动社交氛围,更会让会员在运动中产生快感。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Let's go,甩动手臂,打开胸口,向右走,转动臀部,反方向,再来一次……”小红书上,一位年轻女孩正在对着一款镜子健身,伴随着屏幕上的动作演示,镜子里传来教练的互动和口令声,当她做出的动作不标准时,镜子还提醒“胳膊再抬高一点”。“黑科技啊”“有分解动作吗?”“想减肥但跟着Keep练不知道自己的姿势如何,这个镜子简直是福音啊”,评论区的网友们就着博主分享的视频聊了起来。一条关于智能健身镜的小红书视频,点赞、收藏、评论都多达几百条。小红书上的智能健身镜 / 开菠萝财经这样一款大屏幕加镜子,配有AI教练纠正动作的智能健身镜,成了近年来健身行业的新宠。美国智能健身镜公司Mirror、国内头部创业公司Fiture,以及乐刻、咕咚、MyShape、YUPP等十余个品牌都在争抢这块“蛋糕”。最近,互联网巨头百度,也推出了一款智能健身镜。但,如此火爆的景象却被用户泼了一瓢冷水。“镜子真棒,这价格告辞”,大部分对健身镜心动的网友是被价格劝退的。用智能健身镜,除了4000多元的硬件费用,用户每年还需要付1000元左右的会员费。另外,课程卡顿、动作识别准确性不高、动作纠正提醒延迟、监测范围局限、课程内容有限都让用户体验并不理想。有付费意愿的重度健身用户不需要、小白用户不愿意买,在资本端大火的智能健身镜正卡在受众不清晰、市场认知远远不够、无人买单的尴尬处境中。被捧上风口的智能“镜子”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智能健身镜是美国健身品牌Mirror,2018年之后,随着Mirror的火爆,它的全球追随者开始涌现。国内最早的智能健身镜创业公司要数Fiture,公司诞生于2019年3月,成立5个月后即获得来自红杉中国的6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Fiture至今完成的4轮融资中,除红杉以外,背后参与资方包括全明星投资基金、君联资本、DST Global、腾讯投资、蔚来资本、金沙江创投、BAI资本等知名机构,股东阵容耀眼。有报道显示,因为“红杉错失过‘健身界奈飞’Peloton,看到Fiture这个项目,下手尤为果断。”几家公司的智能健身镜 / 开菠萝财经截图智能健身镜之所以备受资本追捧,是因为其在资本市场有对标的企业,就是上述红杉错失的Peloton。该公司起家于智能动感单车,主打健身硬件+内容+社区的家庭健身模式,创立7年后在2019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家用健身领域市值最高的公司。资深体育行业从业者刘易斯从2020年初就开始研究智能健身镜,“当时,很多投资人给我打电话让我介绍项目,也有很多同行在找代工厂,研究怎么生产健身镜。”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是在2019年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看到了来自美国的智能健身镜,觉得很有意思,他和团队开始研究智能健身镜的原理。投入智能健身镜,是因为申波本来就苦于有健身内容但还没有特别好的载体,咕咚原本是用手环和APP连接来捕捉用户动作,产生一定的互动。但实践过程中他发现,手机屏太小了,只要放远一点就看不清楚,若投屏到电视上,锻炼空间受限制,而且有的电视不支持投屏。“智能的镜子屏幕大,看清楚教练动作的同时在镜子里还能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镜子能随意移动,配备AI摄像头后,可以进行动作捕捉和识别,进行分析反馈,能让用户在家里面锻炼的时候更加有体验感、成就感和互动性。”申波说。一时间,入局的公司越来越多。2020年6月,加拿大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宣布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智能健身镜公司Mirror,快速入局。另外,“互联网+健身”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乐刻、咕咚也已经推出了智能健身镜,赛道内目前还有小乔体育、MyShape、YUPP、沸腾时刻等十余个玩家。巨头中,小米、百度、华为均已传出在做相关筹备。最近,百度召开小度冬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一款“添添智能健身镜”,标准版售价4199元。上述行业主流玩家主要包含三类,以Fiture、Mirror、myShape、YUPP等为代表的初创公司,以乐刻、咕咚、小乔体育等为代表的健身行业资深玩家,还有以百度、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来源 / 企查查不过,不管是从硬件设备还是健身内容切入,各家殊途同归,最终的产品类型类似,即带摄像头能纠正用户动作的健身镜和不带摄像头的镜子两种。刘易斯将前者称为“真镜子”,后者为“假镜子”。因为在他看来,智能健身镜与电视投屏健身最大的区别在于,健身镜能够捕捉动作并纠正,而如果没有这一功能,“假镜子”里面是录播课,这和跟着手机、平板、电视锻炼没太大区别。至于价位,目前市场上智能健身镜的价格差距较大,2000元-8000元之间都有。Fiture有2999元、4199元、7800元不等的价位,差别主要在于是否带有摄像头及动作纠正,以及一些更具体的功能。乐刻推出的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售价2499元。2020年底,咕咚的智能健身镜开始商业化,推出了两款产品,分别是不带摄像头的3999元版和带摄像头的4999元版。目前行业内几家主要公司都选择收取硬件费用+软件服务的会员费形式,Fiture和咕咚每年需付费1200元及999元使用会员内容,会员到期后继续解锁平台课程需要持续付费。各家推出的健身镜内置的课程略有不同,但大都围绕着包括瑜伽、普拉提、有氧舞、搏击操、力量塑形、体态纠正、体能训练、孕产等健身需求而设定,差别不大。体验一个月,退掉网红镜在创业和资本端高歌猛进的智能健身镜,究竟效果怎么样,还是用户说了算。翻看小红书等平台,评价褒贬不一。喜欢健身镜的理由主要是“颜值高”“有科技感”“在家就能健身”“有AI教练,能纠正动作”。而吐槽这一款网红智能健身镜的则多指出“太贵了”“课程小儿科”“不适用”“适合减脂不适合增肌”。跳跳今年28岁,来自上海,是一位每周运动3-4次的健身爱好者。2021年3月,她在逛街的时候偶然发现了Fiture的体验活动,当时商家的说法是,“可以先买,30天内如果觉得不喜欢可以退掉。”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镜子”买回了家。“它确实很方便,不需要出门就可以健身,屏幕画质也很好,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有镜子,我能看到我自己做得好不好。”使用一段时间后,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了。一方面是课程。跳跳已经有了一定的健身基础,但这一款智能健身镜只能上与之匹配的APP里的课程,内容不多,也不太符合跳跳的需求。“大部分课都是10分钟或20分钟一节的碎片化内容,我经常要自己手动加好几节课,常感觉练不爽,不如我去健身房上一个小时的课畅快。另外,我日常用得比较多的是帕梅拉的一些课程,还有YouTube、B站上的一些内容,这个镜子不能连接其他APP,内容太局限了。”还有一些体验上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健身镜需要联网,经常会有卡顿,跳跳很介意这一点,并且,动作纠正的功能也不是非常智能,有时候动作没有做好,检测到了,有时候做好了但没有检测到,一些快速动作和地面动作很难识别。虽然智能健身镜号称方便移动不占地方,但跳跳用下来觉得,它对空间的要求挺大,“有很多动作需要宽敞的位置,不然它就检测不到我做的动作,我的房间不大,还是有点施展不开。”智能健身镜的摄像头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也是跳跳担心的地方,虽然咨询过商家,对方表示健身镜不会储存用户的人像,只捕捉骨骼,跳跳还是不放心,因为很多电子设备出现过类似的隐私泄露事件,但如果拔了电源每次开机重新连接也比较麻烦,不使用的时候,她选择拿其他衣物挡住摄像头。再加上这个镜子的售价确实不菲,再三考量下,试用一个月后,跳跳退掉了这款智能健身镜。在她看来,这样的产品可能更适合比较宅,或没有健身经验的小白用户,或需要碎片化锻炼的人,以及对自己身材不满意、不好意思去健身房的人。来自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江潇不信任智能健身镜,根据她的健身经验,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动作标准就够了,如果是请私教,还会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看有没有真正发力。“实在坚持不了的强度,教练会适当减少,因为在肌肉已经无法再发力的情况下再继续做动作,会造成其他肌肉的代偿发力,没达到锻炼效果,还会损伤腰或颈椎。”江潇说。刘易斯也提到,智能健身镜代替不了私教。除了指导动作,私教最大的作用是陪伴、鼓励、督促,只有真人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感觉到健身的好处。“就像在家买牛排跟去饭店吃的感受不一样、投影看电影跟电影院的观感不一样,健身房和私教有一系列的体验是别的形式不能代替的。”另外,江潇在家没办法坚持健身还因为没有氛围,她喜欢去健身房把手机收起来,用灯光和音乐烘托氛围,一个小时完全沉浸专注在健身上。“对我来说几千块钱的镜子不会考虑,要是几百块钱我还可能试一下,为私教和团课花的钱我实实在在练了,但买个4000块钱的健身镜我不一定会真的练。”她说。智能健身镜为什么叫好不叫座?网红的智能健身镜,呈现出了在资本和行业端火爆、在用户端冷静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刘易斯看好这款产品的远景,因为其想象空间比较大,里面承载内容可以很多。他提到,所有跟动作关联的事情都可以放里面去,除了健身,街舞、儿童跳绳、太极、瑜伽、普拉提都可以拓展。在场景上,不光家里可以用,高级酒店、健身房、开发商的精装房,都是可能的销售路径。但研究完市场后,他没有推进智能健身镜项目,因为这个产品过于超前了。“目前,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家用健身器械也就是跑步机。而健身镜的目标用户首先得对运动感兴趣,还得去过健身房,花钱买过私教,一层层筛选下去就没剩多少人了,可能少数有健身习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女性群体会考虑购买”。智能健身镜在用户端最大的感受是“贵”,申波提到,这是因为硬件本身的成本就居高不下,一个43寸的显示屏很贵,还要有主板控制,加配件、金属边框、AI摄像头,要做一些AI的识别算法。虽然咕咚已经有了内容,但为了适用智能健身镜,团队又做了课程翻拍。“这个售价基本上就接近我们的成本价了,靠卖硬件不赚钱,我们的设想是未来通过会员费、高质量的付费课程、内容服务来赚钱,另外,这两年成本高是因为整个供应链都紧张,销量少。未来产品价格或许能有一定的下降。”申波说。目前,智能健身镜的尴尬处境在于,重度健身用户不需要它来指导,自己就能练,因为重度健身用户通常已经有了多年的私教健身经验,有人甚至比私教都专业,也形成了规律的健身习惯,不需要人指导,健身房从他们身上都赚不到钱,一面镜子更难了。而智能健身镜对小白用户有一定效果,但让一个对健身认知不够的小白用户购买几千块钱的健身设备,门槛太高,这就相当于让一个刚开始打羽毛球的人就花几千块钱买一个球拍。申波也提到,智能健身镜的目标人群是轻健身人群,适用于天气不好或不想去健身房,偶尔想在家里健身的用户,它的目的是让人有点趣味地运动起来,每天能锻炼30分钟。有网友就说:“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的人根本不会需要它,而需要这个东西的人则根本不会去充分利用它。从这个角度看,这就是个纯粹的伪需求。”健身是反人性的,智能健身镜的优点不足以对抗人的惰性,这也导致了智能健身镜的尴尬处境。在刘易斯看来,智能健身镜现在的处境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从业者都觉得很好,就是卖不动,从业者很嗨,但是用户很冷静。“而且,现在这个赛道太窄、玩家太多,谁都赚不到钱。”刘易斯认为它更适合跟体育运动相关的主营业务非常稳定的公司去做,或者渠道特别强、销售网络发达的体育公司,比如有自己的视频和主播,推广成本比较低。在这些玩家中,创业公司Fiture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乐刻、咕咚有内容上的优势,百度这样的巨头并不一定有优势。多位从业者提到,智能健身镜虽然用的是AI,但技术门槛并不高,本质上是个内容服务产品,考验的是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主要的商业模式也要依赖于购买健身镜之后的会员服务。未来,随着健身的认知在国内市场慢慢渗透,大多数人对家庭健身有了基本认知,智能健身镜价格降低之后,健身镜的处境或许能得到改善。申波目前也不急着冲销量,他的想法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先打磨产品,未来可以做一些配件,必要的话多安置摄像头,结合用户的身高体重、运动习惯、心率,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指导,让它成为健身房重要的补充。
阅读全文>>

创业视频
更多

相关知识
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关键词
更多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