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云服务

老郑最近比较烦,他们的公司开始进行数字化第2轮的改革,相应的系统研发要将管理系统和客户系统以及市场营销和广告监测系统融合起来。

作为信息化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的他,已经连续加班超过一个星期了。

但现在提交给董事会的几版设计方案最终都被否决,原因就是负责主管销售的副总,不希望客户的信息直接上传到云数据库中,有泄漏的风险。

问题是老郑在单位单独搭建的服务器和私域数据库,虽然解决了保密和安全的问题,测试中却发现,如果没有庞大的网络带宽和云服务缓存资源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会太理想。

这让整个计划卡住了,毕竟一家中小企业不可能不上线的为信息化部门提供资金。连续加了几天班的老郑,最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实际上老郑遇到的困难,是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经常遇到的,其实是业务与数据安全冲突问题的外在体现。

毕竟当前的企业云服务从技术上来说是中心化的,也就是企业依靠云服务平台提供的在线数据库和云服务器等等资源,利用在线的相应工具搭建自身的数据化服务体系和功能,以实现在当前情况下信息化的结果。

这个模式还是没从传统商城卖东西的商业模式走出,企业云服务平台可以看作是另类的一种服务和数字化商城,所提供的相应产品,就是云服务所需要的工具和存储空间带宽等等内容。

对于大型企业或者投资充足的企业来说,保证自身数据的安全,可以选择混合云部署的方式,在线下搭建高质量的机房和接入带宽,通过线下存储自身数据,线上运营对外服务的方式,来灵活的应对互联网服务增长的事实,解决自身数据安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搭建混合云的投入太过巨大,他们不得不在数据安全跟成本之间做相应的平衡,语音服务全套设备的可能性增加,但数据安全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执念。

某种程度上在现有云服务的模型和架构之下,想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数据安全的痛点看起来并不可能。毕竟中小企业信息化首先是保证自身业务的顺畅发展,绝不会因为必须保证的数据安全放弃业务发展。但如果有新的技术可以两者兼顾,一定是中小企业上云的首选。

因此,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一定是打破现有的技术架构和模式,用跨越式的思维来解决这一切。

现在看,web3.0可能就是所有像老郑一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期望的两全其美解决办法。


01丨什么是web3.0


业界通常把上世纪90年代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创造的浏览器访问的静态互联网称为web1.0,它是一个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只能读取信息的互联网模式。

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我们熟悉的上网。

后来,Facebook,Twitter,包括国内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等平台的出现,推动交互式互联网,尤其在移动互联时代逐渐兴起,用户上网可读可写,甚至成为内容创造的主体。这就是当前非常流行的web2.0技术。

之后业内对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有了相应的探索,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个就是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提出的知识图谱,现在跟AI技术深度捆绑;一个是人机交互技术,已经发展成元宇宙理论;最后一个是区块链技术。

一般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一个公平透明的网络,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交互,而不必担心失去安全性或隐私。网络版将通过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使互联网变得智能化——同时使网络语义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倾向于将区块链技术视作web3.0时代的核心。原因在于,知识图谱和人机交互都是未来探索的互联网应用的模式,只有web3.0时代区块链的结合,才能体现出一个划时代互联网基础运行的模型。

毕竟,区块链将推动如何通过网络收集和管理数据的过程。该技术将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帮助下汇集所有集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无法被黑客入侵或复制的信息。

而不论是知识图谱还是人机交互或者元宇宙,数据的存储和交互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而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数据运营模式,未来会诞生一个最庞大的数据运行体系,可以支撑知识图谱和源宇宙这些创新式应用的发展。

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将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帮助下汇集所有集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无法被黑客入侵或复制的信息。而且,Web 3.0 的特性将带来支持隐私和反垄断的模式。它不会激励那些控制用户数据的中心化平台。

行业将看到以去中心化和隐私为中心的转变。随着用户现在控制如何查看他们的数据,科技巨头的垄断将结束,数据隐私黑客事件将减少到零。

这对于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解决自身信息化和数据化难题,有着无比估量的吸引力。


02丨中小企业的犹豫和解决之道


企业其实在云服务市场最大的决策问题,就是关心自身业务和数据的安全,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纷纷采用混合云的一个原因。

但是针对中小企业来说,把自身的业务和数据通通放到云上,潜意识中依然存在着不安全的感觉。毕竟受控于成本和支出,这些中小企业不可能自身搭建庞大的数据中心来实现混合云的高安全性,只能依赖于云服务商提供的数据保障。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把自身客户信息以及相应的业务信息,全部存储在云服务商提供的空间中。

通过老郑的经历可以看出,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推进下最终决心的一个重点。

因为企业信息化到了如今数智化的时代,所有的数据都必须打通,利用企业搭建的AI决策模型,增加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

这个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必然成为所有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

而web3.0整体将数据分散存储于每个用户的区块链方式,恰恰解决了这一点。

对于企业下决心使用云服务的决定因素来说,基于区块链的web3.0普及之后,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对此放心。因为企业的数据全部存于区块链之上,而不是存储于云服务平台提供的空间,企业自身的数据安全得到了保证。

由于区块链具有所有数据在链上共享,但没有数据产生和持有人的授权,别人根本拿不到密钥来解析数据的特点,这就让中小企业可以放心大胆的将自身运营数据存储于整个区块链之上。

而且只需给自己线下布置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存储所有数据的索引,以便于将来在使用时查询即可。

毕竟在区块链运营的过程中,企业是唯一一个知道用户在哪里以及用户产生了数据的一方,完全可以通过给用户产生的数据链编索引的方式与用户注册的相应信息对照,可以做到需要调用用户信息的时候,向用户发送授权申请的方式。

这不光解决了企业自身运营数据的安全存储,同时也将国家特别重视的用户数据安全放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上。


03丨可用不可识的用户数据


企业在大规模使用用户数据的过程中,现在国家的法律日益倾向于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前沿的企业正在探索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可用不可识”技术。

2021年11月26日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现场,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集团安全隐私科技委员会主席韦韬受邀围绕“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做了主论坛演讲。韦韬认为可以通过隐私计算技术达到“可用不可识”,这是实现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要素行业发展平衡的关键。

根据他的想法,与“可用不可见”相比,“可用不可识”更进一步,“首先要满足匿名化的要求,不能够识别到特定的自然人。另外,要可算,假如说数据完全没有办法计算,没有办法产生数据价值,那么这个数据要素行业也无法发展。”

问题是,现在探讨的这些技术,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条件下,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授权、加密和解密、运算,以及数据传输、耦合等等过程才能部分实现。

而建立在web3.0基础之上的一套体系,恰恰保证这种方式能够迅速实施,而且简单高效。

毕竟用户数据全部以密码的方式存储于区块链上,任何企业都无权探究,如果没有得到用户的许可,是没有办法看清数据的内容。

但企业可以给数据添加索引,而这些索引在过编码时可以在企业的系统中完成用户数据需要在系统中运算的功能代替。自动生成的索引一方面标注了用户数据的配置,另一方面也通过企业内部系统运算所需要用户数据内容,在获取到数据编码的时候,就将这些数据进行了二次的翻译,形成只有系统能看懂的编码。而这套东西可以代替用户原本的数据,参与到系统对用户数据的调取和使用。

这就解决了“可用不可识”技术最基本的问题。

另外随着 AI也就是人工智能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日益增加,对于相应数据的收集以及系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深度学习,成为很多AI系统成长的关键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用不可识”。既能保证AI的深度学习可以持续进行,同时还能不暴露用户的身份,起到一个保障个人信息隐私安全的作用。

毕竟不论是知识图谱还是元宇宙,未来另外两个web3.0可能出现的核心应用方向,都会因“可用不可识”的用户数据安全方法而得到良性发展的保证。


04丨云服务的进化


由于web3.0是去中心化,所以未来企业云服务如果逐渐过渡到这样一个体系中,相应的云服务商可能就要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

因为互联网基础的技术模型发生了变化,建立在这些模型上的核心服务商,肯定要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型和业务结构以及技术基础。

目前看web3.0时代云服务商,很可能要从商场和仓储中心的模式改成停车场与互联网高速公路的模式。

一方面,因为web3.0的部署需要增加更多的高速通路和网络流量入口,平台应该建立更多的数据交换中心,以便于在链上的数据流转能更加迅速和通畅。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线下存储核心数据需求,平台要建立更多的存储终端,并加大云服务平台与企业之间数据沟通和交流通道的畅通性,以便企业能迅速将云服务提供的相应服务转化成自身的业务。

尤其在数据存储方面,软硬解耦、易于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是云平台跨链的必要条件。

毕竟,区块链是一个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协议。不同共识下延伸出的不同区块链之间,以及同一区块链共识修改产生的硬分叉之间,理论上是无法交互的,要形成生态只能在一个链下进行,但这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宗旨,因此业界需要跨链技术。

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云服务平台要搭建更加底层的协议。

就业务应用来说,未来的云服务平台系统应该既不限制上层应用,也不绑定下层硬件,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协议互通;同时应具备完善的监控能力,实现应用感知。

同时,云服务系统还将采用全用户态架构,可与其他进程完全共存于同一操作系统中,支持部署全闪存或混合 SSD/HDD 存储节点,允许集群中每个实例具有不同的硬件配置,这种硬件异构特性适合区块链机房分布繁杂的场景。

此外,未来云服务平台还通过标准ISCSI协议提供分布式块存储服务,可与多种虚拟化平台、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整合,几乎实现了跨链的所有要求。


05丨结语


种种变化背后,其实策略的核心就是现在的云服务商将从什么都能做的平台转移成一个彻底的服务角色,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工具,最终变成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供应商。

《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说:“所有一切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这意味着一个行业想升级,就必须搞清楚这个周期的本质,以便找到其中的规律,推导出自己的战略和战术。

目前看,企业云服务市场50年一遇的变化时机到了,云服务平台需要利用最新技术和思维手段,对行业底层逻辑进行整体的认知和分析,以便于找到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在多方面政策的助推之下,国内的数字经济已经蔚然成潮,财税企服市场自然也不例外。据日前艾媒咨询提供的《2022年中国数字云财务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短短五年之间,中国财税企业服务市场的规模,就从之前的1816.6亿元增长到了266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

据艾媒咨询预计,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驱动之下,财税企服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且在多重因素驱动之下,未来数字云财务的覆盖率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云财务的行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马太效应加强,三足鼎立初显


从行业状况来看,当前云财务行业既有外部需求和产业政策,又有数字产业化的行业生态,可谓是万事俱备。而从市场格局的角度来看,目前云财务内部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梯队分化态势。

一方面,是以用友、金蝶、每刻科技等为代表的综合性云财务厂商,凭借多方面的优势占据了核心的市场份额。据日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数字云财务企业发展竞争力排行榜TOP10》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云财务赛道中,用友网络、金蝶国际和每刻科技,分别列居前三名,牢牢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云财务转型加速,用友、金蝶两大传统财税企服行业巨头,开始在数字云财务赛道全方位释放头部影响力,占据数字云财务赛道的第一、第二位置。而诞生于云财务时代的每刻科技,则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率先在云财务赛道打开了局面,并开创了多个行业“首次”,从而在一众新兴云财务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位列行业前三名,成为与巨头并列的头部玩家,由此初步形成了围绕北京、杭州、深圳三个区域性城市中心为核心的“三分”格局,地域上的头部效应再次显现。

另一方面,以汇联易、易快报、元年科技等为代表的垂直厂商,位列第二梯队。根据《2022年中国数字云财务企业发展竞争力排行榜TOP10》披露的数据显示,深耕细分领域的厂商如元年科技、易快报和汇联易等三家厂商也分别上榜,分别位居第7位,9位和10位,稳居行业第二梯队。除此之外的剩余市场则由其他厂商瓜分,其所占份额和市场影响力远不如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玩家,总体来看行业马太效应已经十分鲜明。


角力升级


从整个云财务行业来说,云财务的梯队分化实际上代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成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成熟就体现在云财务的需求从过去的单一变成了多元,并伴随着场景化深度渗透进入产业内部,进而推动了自身服务的全方位升级,而分化正是这种升级带来的深层次结果。

一、场景化驱动服务升级

不同于早期蛮荒时代的云财务扩张,如今随着行业的成熟、用户对自身需求的逐渐清晰,云财务日益朝着场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内部服务也因此加速升级。

一是为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大的云财务厂商纷纷加快了全场景、全环节布局的步伐,并日渐朝着综合性平台演进。比如,每刻科技从最早的全流程费用管理平台每刻报销做起,逐步形成了每刻档案、每刻云票、每刻财务云共享、商旅生态平台等全业务流程,由此成为新一代综合性云财务平台;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厂商也分别涉足了费控云报销、发票云管理、会计档案、云ERP、生态云协同等领域。可见,向多领域扩张已经是大的云财务厂商们的共同选择了。

二是为满足用户对单一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一些云财务厂商日渐强化了对行业的深耕,由此推动了云财务行业朝着垂直化、行业化方向延伸。比如,成立于2016年的分贝通,初始聚焦费用采购及支付场景,现开始介入费用报销领域,希望形成整合费用采购、支付、报销于一体的支出管理平台;成立于2014年的易快报,初始定位企业报销及费用管理SaaS平台,现全面介入费用采购领域,重点布局钉钉生态,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背靠汉得的汇联易,初始定位企业报销及费用管理SaaS平台,现在也开始介入费用采购领域;从目前看,三家企业业务方向逐步趋同,希望精耕于企业费用采购到管理垂直领域。而每刻科技在费用领域,则坚持了另外一条道路,精耕费控,打造费用采购生态平台,打通费用采购生态链,向市面费用服务供应商开放生态标准接口,让客户费用采购有更多的供应商选择机会。

二、数智化加速演进

另外,随着行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云财务覆盖环节的增多,云财务行业的数智化、共享化能力持续增强。

全环节的数据上云创造了更大、更完整的闭环数据链路,为实现数据智能化、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相比传统ERP平台而言,新一代财务共享云平台能够实现内外部功能的协同,让传统财务系统无法打通的对公费用、对私费用、税务、客户、供应商等外部数据链全面贯通,由此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和共生,弥补了ERP对外协同的短板,成为ERP的有力补充。其次,随着各环节的逐步上云,各个模块之间的功能界限更加清晰,各个中间流程进一步趋向标准化。

三、生态化持续增强

随着线上财务数据的打通和共享化程度的加深,云财务厂商日益朝着平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数据互联互通之后,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并伴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形形色色的线上一体化平台逐渐成型。比如,金蝶云星空在统一数字运营平台基础上实现了研产供销财一体化,它将传统的PLM系统、ERP系统、MES系统连在一体,形成内部协同全流程的整合平台。在这个整合平台之上,客户从任一系统进入之后,都可以连通其他系统,而不再需要切换系统了。

另一方面,随着业务、财务、税务全面上云,云财务厂商内部的生态日渐形成,它们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云财务行业的向前发展。以每刻科技为例,从最早的被动接入第三方服务商平台,到后来的开放采购生态平台,集成接口生态共生,再到如今的数据驱动、业财税一体化,每刻科技平台的生态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深度,联系越来越紧密,其赋能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其云财务平台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协作共生共创的大型共享平台。

总之,无论是服务的升级还是生态的升级,都预示着云财务厂商角力的升级。


KA更青睐综合型厂商


而在财税企服市场全面升级竞争的背景下,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认知正在形成:即得中大型客户者得天下。这不仅是因为大客户(即KA客户)自身的付费意识更强、降本增效意愿更高、续费率更稳定,还在于其付费价格更高,更可以支持企业前期的高速增长。但从KA客户角度出发,其往往更加青睐于像金蝶、用友、每刻科技这样的综合性云财务厂商。

一是,在全面数智化的趋势下,大型企业的需求已经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它们对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愈发明确,而这恰恰是综合性云财务厂商的强项。

过去,单一流程的信息化对于服务商而言,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区别不大,都是单线服务。但到了全面数智化时代,大型企业往往面临着集团化的改造、升级,同时集团内部又受到集中管控、合并报表、各地各中心私有部署等问题影响,诸如数据孤岛、烟囱现象等问题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大型企业与中型企业的需求难度上升了不止一个指数级,做好前者往往需要更高维度的能力。而就上云需求来说,大公司更加希望拥有全业务层面的上云,这种情况下财税业一体化融合就成了必然选择,而这正是用友、金蝶、每刻科技等综合云财务平台的强项。

二是,中大型企业客户更加看重平台的资质、信誉和服务能力,因而具备大客户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云财务厂商更容易获得其青睐。

一般而言,中大型企业除了看重云财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之外,更加看重云财务厂商本身的品牌、资质、信誉,以及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云财务厂商不仅需要自身服务能力强,还需要企业有各个行业标杆性客户的认可和背书,而长期致力于服务中大型企业的综合性云财务厂商,自然更有机会获得中大型企业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也因此更容易得到标杆性行业客户的背书。基于此,KA用户往往更加青睐于综合性云财务厂商。


云财务迈入价值重塑新阶段


纵观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会计电算化到后来的ERP系统,再到目前的云财务系统,几乎每一次的信息化升级,都会带动财务信息化迈上全新的台阶,云财务时代自然也不例外。而从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来看,云财务将以前所未有的变革引领行业进入价值重塑新阶段。

首先,数字云财务通过更宽更广领域的数据共享重塑了业财边界,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破局的核心抓手。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数据驱动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而财务系统则掌握着企业从业务经营到管理决策的大量核心数据,也是企业管理层连接一线员工的核心纽带,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以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共享、IT平台共享三大支柱为依托,数字云财务将打破传统的ERP系统形成的“数据孤岛”实现最广泛的数据共享,同时企业围绕企业云财务数据的来源和流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延伸,推动企业实现全业务、全场景的上云,真正使全数字化的云上生存变成现实。在此背景下,拥有多场景布局能力的云财务厂商,逐渐成为了大中型企业的首选,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其次,以数据上云为基础,云财务厂商通过大量引入RPA、OCR等核心智能技术,推动数字云财务进一步向智能云财务升级。

相比传统的ERP系统来说,智能云财务系统不仅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共享化、自动化以及企业经营数据的在线化、可视化、实时化(方便经营决策),还通过财税机器人等硬件的接入,大幅降低了企业财务流程本身的成本,日渐成为了企业实现财务系统升级不可或缺的刚需工具。不难预见,未来随着企业现代管理意识的觉醒以及降本增效压力的增大,其对云财务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

最后,随着云财务广泛与产业融合,其日益从过去的“工具”角色向着“赋能”角色转变。过去传统ERP系统的应用推动了财务信息的“无纸化”,但尚未摆脱其“替代工具”的属性,而如今随着云财务广泛地与业务、组织、生态内外部联系起来,其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实现的“赋能者”。

而在这场新变革之下,财务人员将从繁琐的“做账”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真正专注于企业核心业务的价值创造活动,为企业经营做好“参谋”的角色,企业老板也有望从琐碎的经营细节中解脱出来,抽出更多时间去关注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同时,财务数字化所创造的巨大创新势能,或将引导创投圈更加深度地参与到云财务的创新活动之中去,推动云财务向纵深方向发展。

放眼未来,随着中国财务云市场的进一步增长,一些数字云赛道的标杆性头部企业,或将凭借其先发优势继续扩大市场影响力,在“财税”这个庞大的蓝海市场中勇立潮头,继续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弄潮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疫情中崛起的三家协同办公APP,正在开启贴身肉搏。

最新数据显示,钉钉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亿,企业微信链接微信用户数量超过4亿,“后来者”飞书也已达到450万的用户体量。可以说,三款应用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的主流B端用户。

随着用户数量的逐步见顶,“钉钉们”也明白,这时候的比拼维度,不再是单纯的用户数量。如何利用各自背后的生态圈,完成与用户深度交互,是拿稳B端“门票”的关键。

当下,更精准地满足用户痛点、增大云端研发投入,成为各家不约而同的共识。但面对行业的“零和游戏”和排他性的争夺,此前三款应用在考勤打卡、在线会议以及文档协同等领域的错位布局,使得三家公司的三款软件都没有本质的护城河,目前只是带来短暂的和平,最终还将被在市场上的狭路相逢所打破。


01 互联网大佬们的B端竞速

郑州某机关单位退休的刘女士,将用了多年的诺基亚,换成了荣耀X10。“疫情那会儿孙子不能去学校,都是通过钉钉上网课,为了用好智能机,真下了不少功夫。”刘女士告诉陆玖财经,孙子所在的学校里,有不少像她这样的老人,被迫“追赶”智能时代。

疫情的出现,无疑让协同办公以及企业数字化的普及进程一下提前了很多年。在无法线下办公的日子里,通过协同软件转战线上办公,几乎成为企业的标配。

“水大鱼大”的市场需求,迅速壮大了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华为云WeLink等主流协同办公软件,尤其是前三者,分别背靠阿里(09988.HK)、腾讯(00700.HK)和字节跳动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品牌与技术,成为协同办公领域的前三强。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钉钉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亿,企业微信链接微信用户数量超过4亿,“后来者”飞书也已达到450万的用户体量。可以说,三款应用几乎对国内主流的B端用户实现了全覆盖。

与社交领域的软件不同,协同办公软件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整个行业呈现的是一场“零和游戏”。

郑州一中型餐饮老板王先生告诉陆玖财经,“餐饮业痛点在于人员的管理,如何快速搞定人员考勤、加班时长、工资统计等,是我们的行业痛点。”王先生表示,他们目前使用的钉钉,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的痛点在于员工辞职后,如何快速交接客户资源。”郑州一婴幼儿连锁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该店一般会留下宝妈联系方式,后期方便互动促销动态,企业微信是他们看中的软件。“以前都是个人微信,员工辞职,不可能把个人微信号留下。”该负责人表示,使用企业微信添加联系方式,一是方便与宝妈沟通;二是员工辞职,收回企业微信权限即可。

“越来越多的B端企业,尝到了协同办公和数字化的‘甜头’。”北京一互联网观察者向陆玖财经表示,疫情下的用户增长是有“水分”的。在他看来,用户数量是协同办公软件竞争的上半场,下半场则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场景分类,真正让用户产生粘性。


02 阿里腾讯字节“三国杀”

如何增强用户粘性?钉钉、企业微信与飞书都各自拥有“杀手锏”。

“钉钉考勤打卡免费,企业微信电话会议免费,飞书的OKR功能免费。”安牛科技董事长邓金兵,这样总结三款软件的体验感。

邓金兵坦言,相对于国外的同类SaaS软件,免费仍是中小企业入驻的关注点。三者亦针对重点用户的不同需求和痛点,在策略上各有侧重。

邓金兵从事的行业,是基于微信生态的SaaS搭建,使用企业微信能更短链路地与客户沟通。不过他也发现,目前不少客户也在使用钉钉和飞书沟通工作,为了工作方便,他三款软件都有涉猎。

就如微信在社交领域一家独大,日常中的“扫一扫”特指微信已成共识。但在协同办公领域,不同软件之间的生态,让企业间在资料传递、通讯交流中存在障碍。

回顾钉钉的诞生过程——彼时,阿里的“来往”团队在社交领域,与微信的争雄中败北。尽管“来往”已经拥有千万级的用户数量,但与微信数亿的用户体量相比,显然属于“小众”,无法与微信的主流生态场景融合。无奈之下,阿里转战B端市场,意外坐上了协同办公软件的头把交椅。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类似于社交软件,协同软件的“三国杀”状态,也并不会长久下去。随着用户数量见顶,它们在考勤打卡、在线会议以及文档协同等领域的错位布局,只是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最终还将被市场上的狭路相逢所打破。

这种狭路相逢,正在市场上显现。近段时间,坐上头把交椅的钉钉,加速在政府、教育等大领域的开疆裂土;企业微信的广告打在了抖音上,“腾讯‘企航计划’,员工超过30人,9.9元免费领取企业微信考勤机”等信息,透露出企业微信对钉钉考勤领域的觊觎;而字节跳动的飞书,正在互联网和科技领域进行圈层“安利”,除了小米之外,不少造车新势力也加入飞书的使用阵营。

陆玖财经注意到,用户体量最小的飞书,目前的市场营销力度最大。一场上海的发布会,浩浩荡荡请了无数互联网大V去观摩,加油助威。在全国各大机场的登机口,飞书的广告也出现频次最多。飞书的凌厉市场攻势,其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03 企业级SaaS服务市场格局未定

总的来看,突破5亿用户量的钉钉,就如当年的微信,已经占据先决优势。一接近钉钉的业内人士坦言,此时钉钉看飞书等挑战者的心态,与当年微信看“来往”的心态并无二样。

对于钉钉而言,前方没有竞品,每往前一步的探索,都是“无人区”。目前,钉钉通过阿里的庞大互联网生态版图,正在完成从平台到生态的迭代,成为阿里生态版图在B端市场的入口。

“三家里面,钉钉的生态无疑是更具优势。”邓金兵表示,钉钉在企业流程的优化上,几乎将企业能够想到的功能,都形成一站式服务。尤其是采购环节、差旅报销等灰色地带,钉钉通过与天猫、飞猪等阿里业务板块的衔接十分顺畅,能起到1+1>2的效果。

但此时,还容不得钉钉放松,用户数量仅次于它的企业微信正在步步紧逼。因为,钉钉的“探路”能让企业微信有借鉴意义,企业微信在考勤等领域的发力,在业内看亦是一种跟随策略的实施,时时找寻弯道超车的机会。

尽管飞书只有450万的用户数量,但背靠字节跳动这棵“大树”,没人敢小觑飞书的实力。在各个领域左冲右突的字节跳动,将飞书这一内部协同软件升级为集团主力业务板块,透露出对B端市场势在必得的野心。

据了解,小米集团内部一直将飞书作为强制使用的协同软件。这家互联网基因强大的手机品牌商,在创始人雷军的要求下,对信息和知识共享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飞书正好可以满足小米集团的需求。

“飞书的协同性,本身就是为了适应高效信息流转的互联网行业,对我们传媒公司来说,具有更好的协同性。”“电动星球”自媒体负责人欧阳晨与团队是飞书的深度用户,他认为,飞书的在线文档是三家里面最好用的。不过,从内部协同办公软件升级为公域的协同办公软件,飞书在流畅度等技术方面也有待提升,“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存在在线文档页面打不开或者打开空白的情况。”陆玖财经了解到,目前钉钉、企业微信也在加大对协同文档板块的投入和体验感提升。

互联网观察人士蒋先生这样比喻,每款软件都有一把锋利的“匕首”,能在某个场景快速撕开一道口子,但对于模仿能力超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哪怕有丁点创新,都可能迅速“拿来主义”,并无“护城河”可言。

他认为,钉钉、企业微信与飞书的市场格局仍未落地,在“得场景者得用户”的B端市场,如何能够对场景快速反应,如何尽快补齐短板,融入其他竞品路径清晰的优势,将是一场不可松懈的持久马拉松。企业级SaaS软件,一旦使用,就有排他性和业务依赖性,因此,其竞争将会非常白热化。


04 背后是云端战场争夺

尽管这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但“钉钉们”背后的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钉钉、企业微信与飞书的成败,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更是关乎互联网巨头们能否拿稳进入B端市场门票的关键。

《QuestMobile2021 全景生态流量半年洞察报告》研究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1.6亿,2021年5月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MAU同比下降0.1%,流量红利枯竭态势明显。在今年各大主流互联网巨头的财报中,上述报告中C端流量见顶的趋势判断,也都有所印证。

相对于此前互联网关注的C端市场,B端市场绝对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在目前的环境下,掘金B端市场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共同选择。

业内人士郭先生告诉陆玖财经,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竞争将会越发激烈,阿里的云栖大会、腾讯的生态大会,都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秀肌肉”。

“前几年互联网企业盛行消费金融,这两年则关注中小企业经营贷。未来,谁掌握中小企业的数据,都将是未来的王者。这些场景数据,对金融、电商、产业都是很有价值的数据。”郭先生表示,以阿里云为例,一旦使用阿里云的SaaS服务,阿里云会提供域名、商标、企业邮箱、ICP备案的一系列增值服务。

企业SaaS软件的争夺,背后更是云服务的竞争。目前,阿里云遥遥领先,华为云、腾讯云等紧随其后。其余在中国可以做云服务的企业,其实已经不多。

事实上,各家都在以协同办公软件为先锋,在云端战场“排兵布阵”。今年云栖大会,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认为,钉钉是连接云生态与客户的“最后一公里”。阿里云的“云钉一体”战略,将原先独立的钉钉团队融合进阿里云,两者的角色划分为:阿里云充当水电煤般的基础设施底座,钉钉成了类比“Windows”的应用系统。

无独有偶,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正式发布全系云产品。作为后来者,字节跳动同样需要一个更清晰、更可感知的产品,来触动它云生态潜在客户。这一重任,同样压在了飞书的身上。今年的发布会中,飞书喊出“先进团队,先用飞书”的口号,火山引擎针对SaaS层推出的“火种计划”和“万有计划”,针对小微企业等中长尾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而腾讯云,在安全方面也悄悄布局了多年,其领导人丁柯也是腾讯的“老兵”,腾讯的企业服务要全面发力,也是相当有技术和实力基础的。

从规模到价值、从场景到数据、从B端到云端,钉钉、企业微信与飞书的“三国杀”正在全面开打。这是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竞争,只要没有王者一统江湖,这种变局就将会持续下去。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