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配件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时都会选择与手机相关的行业,手机配件就是其中之一,充电器、屏幕、手机壳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注册手机配件公司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材料?这篇文章已经整理出来,仅供你参考。

一、注册手机配件公司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企业股东的身份证件;对参加人数没有要求,身份证件必须是真实的。2.公司名称;本地同行业、相近行业的企业名称必须不同。

3.公司的经营范围;企业的经营范围可以是你打算马上开始的经营范围,朋友也可以写下以后可能开始的经营范围。如果写不出来,创业者请华正金融咨询公司帮你完成。

4.公司注册地企业注册地址必须真实,大部分城市商业建筑、住宅都可以用来注册公司准备好以上信息后,就可以开始成立公司了。

二、注册手机配件公司的业务流程

(一)登记材料

1.内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工商网站下载,自行打印填写)2.公司章程(从工商网站下载,自行修改打印)由全体股东签字,包括自然人股东亲笔签名和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3.股东资格证明:如为自然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是企业法人股东,需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

4.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文件(从工商网站下载,自行修改打印)5.居留证件(如有遗失可稍后补充)。需提供产权证地址并有租赁协议。

6.补充信息登记表(在工商网站下载填写)(2)工商注册流程

1.企业名称验证:一般需要准备3-5个名称,快速通过名称验证。

2.申请受理:

(1)能够当场受理或者当场补正符合受理条件的,直接进入受理步骤,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

(2)按照一次性告知内容补正后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通知书。

3.通常需要半天的时间来回顾和决定。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条件和标准。经审查,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申请材料不完整,不符合法定形式、条件和标准,经审查不合格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

4.证书签发和交付。考试合格后,即可领取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可在窗口领取或邮寄。

5.刻制印章:到公安机关备案,到指定单位刻制印章,一般包括公章、合同章、法人章、财务章、发票章。现阶段公司注册流程已经完成,但还不足以正常运营,还有一些其他手续需要办理。

6.地方税报告,银行开户和购买发票。到了这一步,公司就可以正常运营了。

三、手机配件公司正常运营的准备

1.记账报税:新注册的公司即使没有业务,也需要及时记账报税。建议你先找代理记账公司。

2.必备资质:一些特殊行业需要申请资质。对于手机配件公司,如果涉及进出口,需要办理进出口许可证,厂家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消防许可证。

阅读全文>>

“手机早晚不离手,手机壳跟穿搭的配饰一样重要,彰显的是个性,提亮的是心情,绝不能拉垮”。

去年刚毕业的手机壳“大户”非非,在玩壳工厂一台DIY 手机壳智造机上,动手将宠物猫豆豆的图片加工成手机壳,几分钟后,一个有自己爱宠形象的手机壳就搞出来了。

这个手机壳智造机位于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层,离入口处不太远的显眼位置。十几米开外,就是潮人时髦精必逛之地泡泡玛特,附近还有拉升年轻人热血值的TOP TOY、一番赏这样的机器人商店。

非非告诉「零售氪星球」,她的手机壳“赏味”期限跟21天保质期的酸奶差不多,“我一年会买20个左右手机壳,比较喜欢小众ins风,也喜欢DIY,不易‘撞衫’”。

许多人换机周期是1到2年,但作为手机的非必要配套产品,手机壳更新迭代速度要比手机快。对于时尚无死角的年轻人,手机壳已经跻身日常穿搭的时尚单品,“最in扛把子”。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为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与之相反的是,年轻人更喜欢频繁更换手机壳,“有超过千万级用户每年购买12次以上”。

从防摔保护罩晋升为抓眼潮品,从一个小品类成长为手机周边受众最广的类目,形成千亿量级大市场,小小的手机壳身上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新潮向?


01年轻人“最in时尚单品”崛起

“跟着爱豆买手机壳,真香!”

从杨幂、赵露思、宋妍霏到韩国偶像组合BLACKPINK,在明星和时尚博主的各种“自拍照”中,手机壳频频出镜,成为粉丝们追逐模仿的对象,他们聚集在评论区“蹲链接”。

“包括我在内,身边很多人都会在社交平台扒明星同款,有的还要海淘”,非非说,像她这样手机壳多到“要被老妈臭骂一顿”的人不少。

入手同款手机壳,是成本不高的向爱豆看齐方式。注意到这个趋势,淘宝也会发布明星“年度十大同款”手机壳,专业烘托气氛。

变化一:颜值当道,打开“美丽新世界”。

颜值,颜值,颜值!——年轻人购买手机壳的三要素。

在去年的一次内部创业论坛上,曾经的“公众号女王”咪蒙说,颜值就是购买理由,并可以是唯一购买理由,尤其对女性用户。

在各电商平台搜索手机壳,有适合甜美女孩的“可可爱爱”和blingbling,有适合拽姐的极简冷酷风,以及酷酷的美式街头风、个性张扬的鬼马风、包裹传统内核的新国风、整蛊风……

大热的流行元素融入各种硅胶、毛绒、皮革、金属、磨砂等手机壳材质中,配合闪钻、珍珠、铆钉、卡通……在评论区一片“美炸了”、“扛不住”的喧嚣中,出炉“时髦精”们的时尚单品。

据称,在天猫,手机壳所属的数码周边,女性消费者超50%。和项链、口红一样,手机壳成为“第三配饰”,搭配衣服、包包,或者心情。

变化二:超越实用意义,手机壳上头的“小确幸”。

“换手机壳就像换了个手机”。

很多年轻人的“换机焦虑”被手机壳平替了,之前每年“蹲新机”,现在,随时“蹲新壳”。

无论是“滚去奋斗”、“上班过敏”、“已有男友,比你帅气”、“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等与年轻人共鸣的金句,还是上新了故宫、螺狮粉等潮流 IP跃然壳上,都在表达情绪、个性、审美和态度,是一种微小而确切的幸福。

手机壳能一跃而起,与其作为“个性表达载体”,承载了年轻人的生活流行密码息息相关。

变化三: “小角色”正攻入年轻潮流商圈腹地

像盲盒、潮玩手办一样,手机壳成为年轻人“换起来不会很肉疼”的潮品,甚至是新晋社交货币。

在泡泡玛特门店,手机壳价格在79-99元,与充电线、挂件等衍生品归为一类,是其非主流产品,但也颇受年轻人青睐。

名创优品则联名漫威钢铁侠、故宫、三丽鸥、冰雪奇缘等大热的IP元素,推出联名手机壳,20元左右的价格很受学生党和吃土女生的喜欢。

有意思的是,网络上还有很多“场外创作”提供定制服务,将一些潮流IP,Molly、密林古堡、粉红豹等再创作于手机壳上。

几年前,正是看到手机壳越来越与流行元素紧密相关,玩壳工厂创始人韩冰开始探索生意的新可能。

2019年初,韩冰启动DIY手机壳智造机的研发,让消费者个性定制、即时制作、即做即取。后来,她的公司推出国内首个以手机壳为载体的互动体验新消费场景,并开在北京大悦城、合生汇、龙湖天街等年轻人聚集的潮流商圈。

玩壳工厂线上汇集了数十万名原创设计师,在DIY手机壳智造机上,用户可选自有照片,也可自由P图,还可直接购买玩壳工厂签约的IP联名款。

即便疫情的影响,玩壳工厂线下商圈的单机坪效一直保持在每天20-35个壳之间,设备回本周期稳定在6-8个月。

变化四:“壳界”通过IP设计、品牌联名、直播带货等新玩法, 打造Z世代时尚新流行。

去年底,天猫大火的潮流科技配件品牌 CASETiFY 推出与韩国女团BLACKPINK的联名款手机壳。粉丝可以自由选择印有团员Jisoo、Jennie、Rosé 或 Lisa 亲笔签名的演唱会票根设计手机壳。

CASETiFY是一家香港公司,2022年春节前才进入大陆市场,不过此前,在各种草社区,CASETiFY的海淘攻略就已满天飞了。其手机壳不便宜,单价200-500元不等,但天猫旗舰店一开出就日销百万。

在CASETiFY眼里,手机壳早已脱离配件角色,而是一种时尚单品,“必须升级打法”。CASETiFY从全世界招募设计师,每年联名数十场,其与卡通IP,以及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等知名博物馆及艺术家作品的联名很合年轻人胃口

此外,CASETiFY快速上新,每个月都会推出大量新品,还提供“私人订制”。当然,出品质量很好,每款新品,都要做上千次的防摔测试。

奢侈品圈已经意识到手机壳的价值。几年前,LV、Chanel、Dior、Gucci、Dolce&Gabbana 等品牌就纷纷推出手机壳,将其作为打入年轻市场的敲门砖,入门级奢侈单品。


02一个进击的手机壳“大生意”

目前市场上,从9.9元包邮,到数百元的高品质手机壳产品,隐匿其后的是一个丰富度远超国外、多方玩家并存的行业局面。

与手机壳不断升级、出圈成正比的,是客单价的飙升,尤其是像芳纶纤维、碳纤维等可达到军工、航天级别的新复合材料的手机壳,价格可达数百元。

当然,市场上最主流的单品是大量小商家盘踞的低价供应商,这类商家低价走量为主,品牌意愿不强。

一位在北京做手机配件的业内人士对「零售氪星球」表示,市场很分散,大部分是贴牌、杂牌,以20-30元的低价为主。早期利润率能达到30%,但这几年竞争激烈,做品牌的高端手机壳分流,“生意不好做了”。

此外,还有三类手机壳正规军跑马圈地,带动行业升级。

第一类是手机厂商的原厂手机壳品牌。适合商务人士,价格相对高,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比如,华为Mate40RS保时捷手机壳售价为599元。

近些年,随着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新高度,以华为作为最大客户的移动智能终端配件企业杰美特,营收也一路创新高。2020年,杰美特以“手机壳第一股”敲钟上市,2021年,收获28亿元左右营收。

第二类,是数码周边和手机配件品牌。如OTTERBOX、倍思Baseus、ROCK等,以功能性、高品质材质、技术为主线,款式简约,价格从几十到几百。

第三类,是正涌现的原创设计品牌。如,大名鼎鼎的CASETiFY、Holdit( 在Ins上拥有很高热度的瑞典品牌),以及肉肉酱等小众品牌,强调设计感和 IP 联名,价格100-500元不等。这类手机壳是“颜派”代表,更强调“表达自我个性的一件装饰品”。

年轻人对手机壳表现出的上头,推动手机壳在手机配件市场一跃而起,已然孕育出了一个千亿级大市场,吸引资本不断进入赛道。

2021年6月,CASETiFY获C资本数千万美金 A 轮融资;同年12 月,玩壳工厂获得小米、顺为资本数千万元 A 轮融资。

在整个市场迎来高成长同时,带动市场格局调整,进一步跑出领导品牌。


03结语

商业世界越发达,体验感、新鲜感、愉悦感就越重要,与“奖励大脑”相关行业也会越来越多。

手机壳这个小类目,也是一种文创载体、IP变现载体。米未创始人马东在一次潮玩论坛上说:“我们生产的都是内容,只是载体不同,但都是在人的情绪价值,也就是人的大脑终端里发生作用,这是我们共同的东西。”

而要在这个“低价”占主流的手机壳市场中,摆脱价格厮杀和低利润漩涡,避免沦为消费者的“时尚垃圾”,也非易事。

如何围绕手机壳的品牌化、内容化、IP化、科技化、个性化定制、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好品牌、产品和运营策略,需要玩家下一番功夫,探寻路线和机会。

尽管自然美学捍卫者、“裸机”爱好者们会嘲讽“手机壳就像成年人的围嘴”,但潮流就是这样,呼啸而来,无可阻挡。

阅读全文>>

结束苹果春季发布会后,苹果就又悄悄上新了一款 3 米长的雷雳 4 Pro 数据线,值得一提的是,价格破千,达到1169元,被称为最贵数据线。但即便是如此高昂的价格,销量却依然火爆。根据苹果官网的到货时间,数据线刚一发售,就处于缺货状态。现在下单,最快也需要 3 周时间才能到货。

如果说,一条传输线能卖出上千元的高价,是科技的加持让一条数据线满是科技含量,而另一面是,同样作为手机配件的手机壳,这一不那么具有科技感的配件正在出圈:菜刀手机壳、麻花辫手机壳、老干妈手机壳,也在成为年轻人中新晋时尚单品。

一个时尚、新潮、整蛊的手机壳,甚至可以成为新晋社交货币。而手机壳,不仅成为年轻人彰显个性的一种文化,也在向我们展示出又一个不为人知的3C配件的商业世界。


半夜下单抢手机壳,超千万用户一年买壳超12个

半夜一点半,小镇终于选好了2款手机壳决定去睡觉,“不是因为缺才去购买,凑单、有好看的新款,都会不定时购入”,这已经是大多数人年轻人的日常。

小镇并非个例,根据直通车的数据,针对手机壳这个关键词的用户画像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消费者,其中有约6.75%的购买发生在21点。

手机壳诞生之初,是为了保护脆弱的3c产品免受磕碰等意外,“我绝对不敢让自己的手机‘裸奔’,有个壳还是安心,之前试过几次,只要是摘掉壳子,手机必被摔,所以现在都老老实实带壳,但总用一个,老是厌倦了,所以买了好几个换着带。”小镇说。

大学生豆豆则认为,买手机壳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手机,而在现在,保护功能甚至是次要的,要好看、要萌、要炫,成为了她的诉求。

豆豆回想起自己购买的第一部iPhone的手机,“我其实也不懂配置那些的,但是发现iPhone有好多好看的手机壳,这个习惯甚至一直沿袭到了现在,每当苹果推出新机时,先下单手机壳,往往都是再买手机。给手机换手机壳,就像就是给手机更换皮肤。”

据NPD GroupInc调查数据,75%的智能手机用户会用保护壳,且25%的人会购买2个以上手机壳,以在不同场合呈现不同的手机造型和服装搭配。2020年,全球手机保护套的需求量将达到14.9亿个。

手机壳越来越成为刚需,“手机壳的用户黏性高,有超过千万级用户每年购买12次以上,相当高频。在手机壳的忠实用户中,女性撑起半边天,甚至是大半边天。”天猫小二介绍,在天猫,手机壳所属的数码周边品类,女性消费者占比超50%。手机壳和项链、口红一样,正成为女性们的“第三配饰”,搭配她们的衣服、包包,或者心情。

一位手机壳商家告诉Tech星球,他有一个老客户一人就拥有上千款不同品牌的手机壳,手机壳甚至具有了某种收藏的价值。购买频次的另一面是,手机壳突破以往的刻板印象,客单价正在不断飙升,尤其是芳纶纤维、碳纤维等新复合材料制作的产品,单个手机壳的价格能上探到400-600元左右。

科技的力量让智能手机一年2至3次的更新换代成为常规,手机壳几乎成了智能机的标配,手机壳市场也一度呈现出“疯长”的态势,在业内,甚至有人传言“手机壳卖得最好的那个人开上了保时捷”。越来越多的华强北商家转型,手机厂商下场、海外品牌涌入,也在诱发着这个市场越来越火热的魔力。


手机壳厂家:国外用户超6成,年入过亿

天猫品牌kingxbar手机壳老板郭浩生还记得,自己见证了手机壳市场的变迁,在iPhone还未成为街机前,他最开始做的是诺基亚的生意,那时候手机壳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生意,而这十几年,诺基亚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自己的工厂却从小小的几条生产线,变成了国际大工厂,客户不仅涵盖了日本迪士尼乐园、泡泡玛特,还有很多国际一线苹果经销商。

郭浩生向Tech星球透露,在机型上,工厂主要以苹果手机为主,在他的工厂里,iPhone手机壳占到了产能的8成。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4月,是各大手机厂商发新机的日子,也是手机壳厂商的黄金周期,而iPhone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像这样的配件商的春天,苹果一推出了磁性充电的功能,郭浩生就押注了,特意为此开设一个新的品牌,主做这部分细分市场。

而手机壳的生意要想做的好,还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市场的用户需求。郭浩生告诉Tech星球,他在国内主要覆盖苹果的授权经销渠道,也在同步走向海外,其中海外的市场占据了6成。因此,手机壳、钢化膜与数据线,也被配件卖家们戏称为“跨境电商吉祥三宝”。

据郭浩生介绍,如今,他的工厂年出货量达300万个,而毛利能控制在20%-30%之间,正如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说的,卖手机不如卖手机壳和保护套赚钱。

这块肥美的商业沃土,不仅吸引着华强北的无数厂商,同样被各大手机厂商看重,郭浩生告诉Tech星球,占到了自己产能的近六分之一,是由手机厂商魅族订货的,但魅族锁定的货不仅有自己品牌的手机壳,还有iPhone的型号。

3月16日,魅族官方宣布,iPhone 13 Pro/ Pro Max“黑化独角兽”手机壳限量开售,售价129元。去年5月,华为P30 Pro限量版套装在华为商城开启预售,限量版无非是加一个礼盒与手机壳,比只卖手机足足多了400元。

而靠着给华为供货的目前唯一一家手机壳上市企业杰美特,2021年一年营收在28亿元左右,手机壳的生意,连手机厂商都想下场分一杯羹。

看到潮流配件的广阔未来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也开始涌入国内市场,春节前,海外爆红的CASETiFY通过入驻天猫旗舰店进入大陆市场,主打设计感和个性化,连足球巨星梅西、超模Kylie Jenner都是其粉丝,为其免费代言。CASETiFY手机壳官旗刚一开出,就有粉丝连夜抢壳,瞬间登上了日销百万的战绩。而该品牌也完成了近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

同样爆火的还有来自瑞典的手机壳品牌Holdit,其中国区主理人告诉Tech星球,刚接触到Holdit时,它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牌,海外社交网站上只有3000多个粉丝,2020年入驻天猫,在中国迅速走红,成长速度飞快,正式才运营了一年半在中国,同时在全球市场品牌2021年总销售额已经超过1亿多元。

注重个性,新技术、潮流设计的年轻人,正成为新兴手机壳的未来消费主力军。手机壳牵扯出的是一个庞大的新型市场,有调研数据显示,按手机壳售价中位数15美元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225亿美元,约1575亿人民币的规模。但在国内,尽管手机壳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新型市场,但距离形成气候和规模,还有一段距离。


上李佳琦直播 、联名IP、新消费玩法,哪个才是千亿手机壳的未来?

优加品牌最早是在深圳华强北做钢化膜起家的,在销售的过程中发现,那些对手机屏幕的有保护需求的人,同样也是手机壳的用户,于是逐步介入了这部分的市场,现在手机壳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到了目前营收的大头,还逐步建立起了自由工厂,目前年产值过亿。

优加品牌电商负责人刘华生分析,手机壳生意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这基本上是纯粹的女性消费品,“男生可能只为他的手机买1至3个手机壳,但女生买手机壳是不设上限的”,刘华生说道。

但手机壳却与智能手机的格局不同,手机壳市场缺少的独占鳌头品牌和头部企业。主打性价比、低价走量的商家充斥着市场。一位东莞源头工厂老板告诉Tech星球,一个手机壳9.9元就可以包邮,可一件代发,买得越多价格越便宜,最低可以做到活动价的时候单个手机壳2.9元包邮。

刘华生告诉Tech星球,目前市场上,还是以华强北的低价手机壳为主,手机壳品牌的生意并不好做,还以杂牌、山寨居多,国内的消费者对手机壳的品牌还没有形成共识,客单价超过100元就不太好卖,并不完全认可中高端手机壳的价值。而且,还容易出现设计抄袭、山寨等现象,更加不利于走品牌化。

但要获得品牌层面的认知,就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刘华生现在的打法是,签约知名IP,生产联名款手机壳,对于他的工厂来说,这是一个排列组合的生意,手上握有相关的迪士尼、三丽鸥、漫威等几十万个IP形象,而手机的造型结构大概有几十款,几十乘几十万的排列组合,将是一个无限大的创新产品,他告诉Tech星球,现在在淘宝可以做到款式日更上新。

刘华生还在利用季节性营造差异化的,冬天天气冷就主推灯芯绒材质的,而夏天玻璃材质的更受欢迎,手机壳就像衣服一样,也卖出了季节优势。

而手机壳的生意也在不断借鉴新的营销渠道,刘华生想到了借用了的直播的热度,他告诉Tech星球,此前和做过淘宝直播李佳琦合作,一场单个链接能卖超过4万多单,在抖音罗永浩直播间也是2万个库存一晚上就买光了,让他也找到卖手机壳的新玩法。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手机壳个行业,目前存在的难点是门槛较低,但想要塑造一个品牌需要时间和功夫。Holdit品牌中国区主理人告诉Tech星球,其实高品质的手机壳的讲求工艺和材料,比如被苹果官方带火的液态硅胶手机壳,手感顺滑抗油抗污,但很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一些高仿材料来对付,这样的山寨次品产品大肆销售后,会给消费者带来这类材料就是这样质量的印象,非常不利于高端产品的推广。

而Holdit较高的价格源自对于舒适感的坚持,手机壳采用了来自德国拜耳的硅胶,进口tpu材料以及独特的时尚风格设计。但如果不是亲自了解,可能并不能真的体会到中高端手机壳和便宜手机壳的区别。

因此,他们现在也在用新消费的方式接近消费者,塑造新型手机壳品牌,为此,作为90后的主理人刘琳,她研究了一众新消费品牌,如内衣品牌内外的极简主义,养生品牌内问的视觉,甚至是食品品牌旺旺的营销,“不能再用老套的3C配件形式卖手机壳。手机壳更是彰显个性的道具。新消费崛起的当下,要换个玩法,才能真正带动高品质手机壳市场的升级、同时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类似天猫、淘宝、京东这样电商平台,也开始注重到手机壳的行业发展,Z世代的消费者们有着明显的偏好、情绪、需求,因此个性化服务成为另一发展势头,像天猫为推动行业数字化,上线了手机壳个性化定制服务,消费者上传照片即可下单个性化手机壳,又为市场开辟了新的可能。

手机壳市场足够大,但无论是杰美特还是一众崛起的新品牌,都远未成为行业集中度高的巨头,品牌还有发力的空间,中小卖家仍然有机会。

但是,手机壳的生意,已经不再仅仅是路边摊或者是9.9元包邮的小生意。在新消费大行其道的当下,每一个行业都有重塑一遍的可能,更多的商家正在涌入掘金。

阅读全文>>

1月11日,企业微信在广州举行了一场新品发布会。会上,腾讯微信事业群总裁、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公布一个重要数据: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达到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超过5亿,企业微信上活跃的真实企业和组织数量也超过1000万。和一年前相比,企业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增长近1亿,在企业微信上开通私域运营的企业数量增长超过450万家,数据上的进步肉眼可见。

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企业微信,似乎终于开上快车道了。此情此景,一直把持线上办公市场头把交椅的钉钉心里肯定是最焦急的。

事实上,疫情爆发后线上办公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也有更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一直深耕线上办公市场钉钉,过去两年吃到了一波红利,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但商业世界就是这样,市场越繁荣竞争就越激烈,在线办公这条赛道也不会例外。

如今,企业微信发力,钉钉还能否稳坐钓鱼台?


进击的企业微信,高举融合+开放两大战略

在1月11日这场发布会上,企业微信公布大量新玩法。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其核心战略可以总结为两个关键词:融合,开放。

首先,所谓融合是指企业微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借助微信强大的产品库,和腾讯文档、腾讯会议深度连接,进一步完善自身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服务。

在功能上,企业微信一直在做加法。除了原有的线上企业服务、交流报告等传统功能之外,和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实现融合之后,企业日常运营中需要用到的会议录制、会议记录整理、文档传输等功能也都得到完善,基本能满足企业线上办公的各种需求。

除此之外,在全新的4.0版本企业微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产业互联”,即允许企业创建通讯录,将所有供应商、经销商都加到自己的目录里。这个功能相当于为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办公搭建桥梁,为跨企业的商务谈判、联合行动提供支持,完成了线下办公场景的线上化。

其次,开放的意思是企业微信试图跳出办公软件的框架,站在更高的层次进行探索:为商家提供连接消费者的通道。

如何打通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对于后者来说是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而在企业微信进行升级之后,可以链接的场景更多:包括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等页面都能第一时间触达用户。

此外,企业微信新推出的微信客服功能,还跨出微信生态进入企业的官网、APP等场景,为企业的用户提供客服支持。数据显示,企业微信目前已经覆盖了97个行业,可连接的第三方应用、独特接口分别超过1900个和1200个,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企业、用户网络。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如果说融合的本质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的话,开放战略就明显跨出了在线办公的范畴:企业微信的终极目标可能是成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将B端和C端的资源一网打尽。

不得不说,腾讯对在线办公这个市场的野心,还有寄托在企业微信身上的期望,可能远超我们想象。

(图片来自子图网)

腾讯有此野心,其实也不令人意外:除了看到在线办公市场的发展潜力之外,借助企业微信获取B端资源、打通产业互联网,对于微信日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第一,根据腾讯三季度财报,来自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30%,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30%。虽然财报中没有列明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各项细分业务的营收,但从腾讯近段时间对企业服务业务的重视,以及对企业微信的各种升级、改造来推断,企业微信应该给腾讯带来不少惊喜。

事实上,对比起本土游戏、广告业务仅5%的同比增幅,还有愈发严苛的监管政策,企业服务、在线办公不仅潜力更大,政策环境也更友好,绝对是腾讯不能忽略的增长点。

第二,升级企业微信还可以为微信的电商等业务提供助力。

正如前文所说,企业微信此次升级瞄准的不再是在线办公市场,野心已经放大到产业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连接等场景。尤其是企业微信和微信视频号的互通,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号直播间进入关联企业页面,反过来企业微信用户(如企业员工、客服等)也可以实现个人资料页和视频号的无缝衔接,提高直播带货、售后客服等环节的效率。

第三,腾讯正在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将产业互联网作为核心战略,企业微信未来将在这个战略中担纲重要角色。

众所周知,腾讯一直想提高自己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有AI种植、智慧制造、智慧零售、数字故宫等业务布局。归根结底,在疫情的催化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都在主动拥抱数字化,实体经济也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本盘,“数实融合”是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要做好产业互联网,腾讯就需要一个工具充当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不限于为企业/商家和客户提供交流窗口,还需要为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提供服务,这正是企业微信具备的功能。

此外,在企业微信和微信、腾讯其他产品加深融合之后,诸如腾讯企业邮箱、微信支付等产品也有机会一一接入。以连接海量企业的企业微信为载体,打造一个更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对于腾讯的实体经济战略来说是重要战略。

不过,企业微信的步步紧逼,必然会引发竞争对手的反击。阿里、腾讯之间的竞争故事,或许马上要翻开新的一章。


企业微信干掉钉钉?言之尚早

现阶段,钉钉和企业微信谁占优势?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对比。

首先,从用户规模看,钉钉仍处于领先位置,但市占率的优势已经较巅峰时期大幅缩小。

在钉钉占有率最夸张的2018年,根据CBNData提供的数据,其市场份额、活跃用户数超过第二至第十名的总和。而且无论是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还是微型企业客户数量,都保持强劲增长。QuestMobile的数据则显示,截止2021年6月份,钉钉月活为1.93亿,排在身后的企业微信和飞书分别为8364万和431万,差距巨大。

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正如前文所言,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已经逼近2亿大关,字节跳动的飞书也已经将华为的WeLink远远甩在身后,稳居第三位。

(图片来自Pexels)

其次,从用户体验来看,无论市占率暂时领先的钉钉,还是流量资源更丰富、势头更猛的企业微信,都不是十全十美:优势与缺陷并存,才是它们的真实状态。

钉钉胜在占据先发优势且基础功能齐全:满足公司日常管理的签到考勤系统、智能工资条、Ding等功能,满足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钉钉会议、在线文档、快速建群等功能,还给外部开发者预留一定的开发空间,基本上已经能满足移动办公的日常需求。

用户心智是需要时间和成本去培养的,发展最早的钉钉无疑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没有特别诉求的情况下,企业也没有必要抛弃钉钉转投其他平台。

企业微信的优势,就如前文所言,在于和微信的深度融合——这是用户将企业和个人资源进行转换的重要途径。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员工离职、推出公司群组后,各个同事之间的钉钉账号也就断了联系,必须添加好友才能重新发信息,给后续的业务交接带来一些不便。而依托微信提供的底层技术支持,企业微信可以将好友关系进行统一转移,对于要进行客户、项目交接的员工来说,无疑更加方便。

从这个角度看,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钉钉和企业微信这两款产品身上带有鲜明的阿里、腾讯烙印:前者更聚焦办公场景,后者背靠微信这个庞大生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商业属性。

换句话说,和钉钉相比,企业微信能给企业提供更多办公之外服务、资源,对于客户资源管理有较大需求的企业来说,这是一大诱惑。

(图片来自Pexels)

然而,和微信深度绑定对于企业微信来说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部分功能显得混乱,且创新性不足。目前,企业微信的在线沟通、协作模式基本还是照搬微信,类似信息分类、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展示等功能更新较慢,直到2021年才逐步完善,在群聊管理功能上也没有钉钉那么齐全。这也就导致早期企业微信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共同诟病:工具性太弱。

知乎“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下方,认证为北京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的答主“判官”就表示,企业微信更侧重客户关系管理,反倒忽略了对协作办公功能的迭代,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方便。

“企业微信一方面需要考虑保留微信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这种既要对齐又想有差异的拧巴感对功能设计造成的挑战,会长期存在。”

(图片来自知乎)


后起之秀飞书,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吗?

当然,在线办公的战事并没有局限在钉钉和企业微信之间。正如前文所言,字节跳动力推的在线办公产品飞书近段时间也是动作不断,老大哥钉钉的统治地位遭到了愈发严峻的考验。

对于三大在线办公软件中最年轻的飞书,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最大优点在于方便——这就和字节跳动强调扁平化、快速沟通的管理理念一脉相承。

比如飞书日历和IM系统打通,且引入很多自动化功能:在日历上建立事项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临时群组、邀请相关人员入群,会议结束后则自动生成会议记录,省去了大量重复且抵消的人工工作。

或许正是由于飞书和字节跳动的气质太过契合,其客户群体也显得更加垂直——和字节一样成立时间不长但增长极快,且深耕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巨头、独角兽,正是飞书目前最主要的客户群。从雷军带头向小米系企业推销飞书,到新能源车三巨头“蔚小理”纷纷来投,过去半年飞书简直是人气急升。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对于小米、“蔚小理”等企业来说,与其说它们是选择飞书,不如说它们是选择了“字节模式”——希望借助飞书这个工具,找到字节跳动高效管理的诀窍,借鉴、学习。

不过,飞书的问题也是在于太年轻:差异化优势和市场壁垒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还有多项功能依赖外部开发商,并不具备钉钉和企业微信那么强大的产品库。

但好在,字节对飞书足够重视,调整也足够迅速。在其发展过程中,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近年有两个关键变革:第一是在2020年2月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组织免费开放,这就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对标钉钉的位置上,把发展重点从海外市场转回国内市场,和阿里形成正面竞争;二是去年11月升级5.0版本,实现飞书人事、合同、审批等功能的全面融合,大大改善用户体验。

经过这两次关键调整之后,飞书的增长速度已是肉眼可见地提高。

更何况,整个在线办公市场仍在不断增长,企业的需求也在变化——想赢得最终的胜利,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还要针对需求的变化,完善自我。


在线办公2022关键词:更稳定、平台化、云端一体、软硬结合

毫无疑问,中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长,疫情的爆发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数字化浪潮,为在线办公再添一把火。CNNIC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中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突破3.8亿,较2019年同期,即疫情爆发前实现翻倍,较2020年年底的3.5亿也有进一步增长。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中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约为562亿,同比增长25.2%。

除了市场规模的增长之外,价更重要的是用户习惯的养成。同样来自CNNIC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在线办公服务使用率为37.7%,较2020年同期的21.2%实现大幅跃进,Zoom、腾讯会议和钉钉三款办公软件的日均使用时间都达到了36分钟以上。

一旦习惯养成了,增长就会成为常态。这也就意味着,哪怕疫情带来的爆发性红利消退,在线办公市场仍能保持良性、稳定增长。

市场是很红火,但正如前文所说,想抓住这一波红利,钉钉、企业微信、飞书都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自我完善。主要的发力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基础算力、保障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是吸引新客户的基本要求。

相信大家应该还记得,2020年2月,由于线上办公需求激增,钉钉、企业微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宕机、崩溃。2月3日,钉钉就因为消息持续显示视频会议卡顿、IM功能出现bug而登上热搜。时任钉钉副总裁吴振豪也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新年开工第一天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使用钉钉在家办公,网络的确出现了短暂限流。

有这次宕机时间的前车之鉴,企业对移动办公软件的性能多了一些质疑,也多了一丝顾虑。

去年4月份,多云数据管理平台Veritas大中华区总裁杨晨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越来越多使用在移动办公软件的企业意识到,在私有云和混合云合并使用的情况下,这些办公软件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对于每天都有大量客户资料、机密数据需要在线上进行传输的企业来说,安全性是它们选择办公软件时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当然,某种程度上讲,第三方SaaS服务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很多中国客户只做了安全保障的第一步,就是业务慢慢上云,但上云之后怎么保护这些业务数据,很多客户还没来得及想”,杨晨如是说。对于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平台方来说,提高安全性能,或者说说服客户相信自己的系统足够安全,是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做好基础功能、基础设施,依靠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更多细而全的功能,特别是在各个垂直场景。

艾瑞咨询的报告就指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在线办公软件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重视信息安全、容灾备灾能力和较高的售后服务水平,要求办公软件提供方能随时响应自己的 需求。小型企业则注重便利性和性价比——简单来说,软件能不能提供足够的免费基础功能,以及能否达到快速上手的效果,是它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除了飞书明显将目标客户群对准中大型、科技型企业之外,钉钉和企业微信还是走“全民路线”,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传统行业进入在线办公市场,用户需求的差异性必然会被放大。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功能,或者引入更多外部功能开发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改革方向。

在这方面,钉钉就通过“云钉一体”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根据钉钉的官方预期,在开放钉钉应用开发平台之后,预计未来3年内能带来超过1000个钉应用,就连非程序员出身的用户都能在钉钉开放平台上自主开发新应用。

想满足企业个性化,唯有采取“企业级应用市场”的模式,引进更多独立开发者,打造繁荣的开发者生态。在“云钉一体”战略的指导下,钉钉已经在这方面取得领先,企业微信、飞书尚需努力。

第三,实现“云+端一体化”,让云计算、云服务和企业IM客户端进行深度结合。

杰出代表,依然是钉钉的“云钉一体”战略。

云技术和企业IM通信的结合,最大的意义在于增强办公软件作为PaaS平台的开放能力、算力和稳定性,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增强安全性、增加个性化功能等需求不谋而合。要知道,2020年节后宕机,钉钉为了解决危机临时调用了大量技术人员在阿里云上进行紧急扩容,利用弹性资源编排服务在2小时内新增部署了1万台云服务器。要是能做好“云+端一体化”,就能极大程度上规避类似问题。

不幸的是,字节跳动在云计算这个战场入局较晚,直到去年6月才宣布正式进军IaaS云计算领域,由2020年8月加入字节的容器云服务商才云科技创始人张鑫挂帅。

虽然字节跳动雄心满满,但和深耕云计算行业多年的阿里、腾讯相比,差距过于明显。IDC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阿里云腾讯云分别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37.9%和11.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二。

在此背景下,飞书想在“云+端”策略上追上钉钉和企业微信,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一点,要注重软硬件的结合,加强线上系统和线下设备的协同发展。

同样以钉钉为例,早在2019年的“未来组织大会”上就推出了和阿里达摩院联手打造的全球第一台“多模态交互技术”智能办公硬件——无人前台M2S。

这台智能设备的优点有很多。一方面是采用活体人脸识别技术,杜绝了员工用照片代替本人打卡的现象,加强了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多模态交互技术可以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同时识别10名员工所需时间才不过0.5秒;此外,M2S还具备自动唤醒功能,员工在机器1.2米之外就能被自动精确识别。

查阅的信息显示,在M2S之外,钉钉还推出过智能打印云盒、智能门禁、智能会议盒子等智能办公硬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硬件布局。

有竞争才有进步。围绕上述四个方向,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的你追我赶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在线办公软件在功能、安全性上的全面提升。

至于市场竞争格局,虽然市场上还有如流、WeLink等玩家,但它们和头部平台的差距已非常明显。头部三巨头中,钉钉处于领跑位置,占据先发优势、也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企业微信、飞书则在全力追赶,前者有微信的庞大生态作为支撑,后者定位明确、赢得大量科技企业的青睐。可以肯定的是,钉钉一家独大的时期已经过去,“三国鼎立”格局隐隐可现。


写在最后

把时间拨回到2020年9月,对于钉钉员工来说,这是一个心情复杂的日子。一方面,钉钉被升级为大事业部,并公布了“云钉一体”战略,表明钉钉项目在阿里内部地位继续攀升;但与此同时,创始人陈航被调离钉钉事业部,转而担任张勇的助理一职。

创始人失去控制权、被赋闲职的剧本,在钉钉这个日益发展壮大的项目身上重演,未免令人感到唏嘘。但这次人事调动,也凸显了阿里高层和陈航之间,对钉钉未来发展规划上的分歧——说到底,阿里的野心和钉钉将要承载的使命,或许都已经超出了陈航团队的控制范围。

果不其然,在大范围人事调动、战略升级过后,阿里和钉钉迎来了企业微信、飞书等竞争对手更猛烈的进攻,整个移动办公市场的竞争逐渐来到高潮。

把眼光放回当下。正如上文所言,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各有优势,也都有各自的缺陷,现阶段谁也没法彻底把对方打倒。

但站在中立的角度, 至少现在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还在积极创新,还没有进入到内卷的阶段,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如果钉钉等办公软件真能形成良性竞争,补上现有短板、不断提高用户体验,那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有益的。

阅读全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火热,退役后的动力电池也成了抢手货。

据了解,近期由于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随之飙升。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动力电池回收很火爆,一天一个价。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回收的折扣系数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

资料显示,一般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在5年左右,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批推广应用在 2013-2014年之后,第一批动力电池己经到达退役年限。机构保守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

随着预期升温,宁德时代、比亚迪和格林美等头部企业纷纷下场布局,提前卡位。其中,宁德时代在去年10月12日宣布,对涉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的产业园项目投资320亿元。

不过,整个行业高速发展预期的背后,同时存在退役电池二次使用成本高、回收资源化利用“正规军”打不过“黑作坊”等难题。

动力电池回收价格暴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迅猛,我国钴、镍、锰对外依存度超过90%,未来整个动力电池的产量还会增高,势必需要通过电池的回收利用弥补前端资源的紧缺。”去年10月份召开的行业会议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主管王攀表示,上游原材料供需矛盾的加剧,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关注。

据公开信息,过去一年动力电池的上游原材料镍、钴、锂等金属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涨至近期突破30万元/吨的价格。

生意社数据显示,2021年10月至今,钴价由39.82万元/吨上涨至49.8万元/吨,四季度单价涨幅约25.06%,创近3年来的新高。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最终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整体汽车销售达到2580万辆。如果按照这一数据测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全年渗透率将有望首次达到13%以上。

中汽协则预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叠加原材料价格大涨,通过回收动力电池以获取相关金属材料,变得有利可图。而且金属价格越高,退役电池回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大家都抢得很火爆,一天一个价。”厦门钨业控股子公司相关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些厂家预计后面还会涨价,会把后面几天的价格提前报出来。

据悉,在过去,正常情况下回收企业的利润保持在8-10个点范围内。但现在,为了争取到一定的订单数量,一些商家在2-3个点的利润,只要不亏本就去竞争。更有甚者,一些前端厂家在折扣系数超过100%时,依然贴钱来回收,以获取其中的材料资源化利用。

所谓折扣系数,是指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购买退役电池时的定价方式。企业在回收时,先要根据金属市价对电池所含金属元素估值,再根据估值打折定价。例如,生意社钴华东市场价格是40万/吨,企业回收时就会以此价为基准为电池里的金属估价,然后再乘以70%或者80%的折扣系数成交。

有回收商透露,折扣系数倒挂,厂家愿意贴钱回收,一方面是预期镍钴等价格还会上涨,另一方面在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反映出市场对货源十分渴求。

宁德时代旗下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的邦普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回收一般都是以钴价为计价基准,铜锂不计价。现在倒挂主要是锂价高了,大家依然以镍钴为基础,不计铜锂,倒挂正常”。

除此之外,退役动力电池变得抢手也与其资源化利用率提升有关。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在衰减大于20%时,就无法满足汽车驾驶的要求,需要“退休”。对于衰减区间在20%-40%的退役电池,可以满足二次使用的梯次利用,比如用在通信基站、太阳能路灯、UPS电源及其他小型储能领域。

如果衰减超过40%,动力电池一般就只能被拆解进行资源化利用,这也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第二种商业模式。在原材料翻倍上涨的行情下,直接提取电池里的锂钴镍元素,进行资源化利用,远比梯次利用更划算。

在回收的经济效益放大之下,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考虑到梯次利用标准很高,当前电池资源化利用更符合实际情况。


巨头们纷纷下场掘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动力电池正被视为下一个风口,市场红利也让各方的关注热情高涨。

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约达25GWh,而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90GWh。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而机构预计,基于保守假设,若未来各类材料价格每年在2021年基础上提升2%,则对于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总规模将达1074.3亿元。

据招商证券研报的分析,如果按照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来测算,2014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在2018年开始批量进入退役期,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

如果基于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和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来看,业内预计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增长将超百万量级。去年3月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出现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有关“动力电池回收”的话题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

在政策和市场前景的双重驱动下,大量企业涌入电池回收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新增2579家,同比增长253.3%;2021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

不过,目前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靠近新能源产业链的巨头们。其中格林美、比亚迪及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已成为回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以废弃钴镍钨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主营业务的格林美,是国内电池回收的绝对龙头。公司自2003年开始启动废旧电池回收业务,目前具备完整的规模化回收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链。

1月4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透露,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473.70万元,同比增长75.90%。公司称,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收益风口,是百年才有的机遇。

根据规划,到2025年,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总量超过25万吨,并谋划与全球上下游合作,在印尼、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作为国内新能源整车厂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上也布局较早。目前已经在全国设立了40余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采取精细化拆解、材料回收、活化再生综合利用三个步骤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此外,比亚迪还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大户中国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共享回收网络,实现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

2015年,宁德时代收购了广东邦普。目前,邦普已形成“电池循环、载体循环和循环服务”三大产业板块,专业从事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梯度储能利用。

去年10月12日,宁德时代宣布对涉及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的产业园项目投资320亿元,主要建设具备废旧电池材料回收、磷酸铁锂及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石墨、磷酸等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拟由子公司广东邦普及其控股子公司宁波邦普负责实施。

最新的数据显示,邦普年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过6000吨、年生产镍钴锰氢氧化物4500吨,总收率超过98.58%,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除了上述企业,2021年下半年,LG能源、SK创新、三星SDI、特斯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企业纷纷入场,动力电池回收俨然成了巨头们的另一个角力场。

仍有行业难题亟待解决

不过在政策和行业利好下,看上前景无限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却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和限制。

在电池两种回收工艺上,梯次利用主要难题是对电池剩余寿命及性能评估。

2018年至今,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47家企业进入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业内俗称“白名单企业”。

对于这些白名单上的企业而言,回收利用要符合一定安全和环保标准。对于收来的电池,首先要诊断还有多少能量、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损耗等等,才能制定它的再利用方案。而实际中,动力电池厂商对电池技术信息保密的限制,使得回收企业难以读取到电源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信息,不能有效界定电池寿命。

而且即便同一个品牌同一批次,每一块电池到退役后的状况都不尽相同,这为其再利用增加了难度。

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相对成熟,但评估标准和体系的缺失导致了定价机制不健全。同时贵金属提取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最低提取率等要求,都需要成熟的技术及设备来处理,但这样一来意味着付出更高的成本。

而那些白名单之外的“小作坊”,由于处在有效监管之外,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成本和负担。因此,市场上常常发生正规回收企业竞争不过小作坊的现象,大量退役电池流向了出价更高的非正规回收渠道。

对于梯次利用中存在的难题,有业内人士建议车企与回收企业签署知识产权保密协议,或者建立联合运营模式,开放出一些数据方便回收企业更快速的甄别退役电池的生命周期、电池性能等各方面信息,降低梯次利用成本。

而拆解回收环节的乱象,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威马汽车曾透露,其试图建立动力电池追溯编码规则,使用统一电池编码,确保每一块动力电池都有迹可循。

布局换电业务的上汽、蔚来等车企,则在换电途中完成对电池的检测,对于达到退役标准的电池引入到有资质的企业去处理,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报废电池的流通问题。

有观点指出,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上,主要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两类材料为主,只有解决好回收再利用这一最后闭环,才不会让钠离子电池、氢动力电池轻易取代。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