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食用初级农产品

疫情之下,很多人在家种起了盆栽,也有不少人开始在自家阳台上种菜。

盆栽种菜流行起来,让盆栽蔬菜形成了一个几十亿的大市场,而且 “盆栽蔬菜第一股”即将诞生。


01 “盆栽蔬菜第一股”即将诞生

NBS新品略关注到,盆栽蔬菜农产品生产商富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景中国)近日递表港交所,三度冲刺港股IPO,再次引发了市场对“盆栽蔬菜第一股”的关注。

富景中国主营盆栽蔬菜农产品(其栽在盆内并以盆售出)的种植及销售业务,盆栽蔬菜农产品包括27个叶菜品种,比如茼蒿、油菜、苦菊、油麦菜、小白菜、生菜、山芹及乌塌菜等。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富景中国营收为1.18亿元(人民币,下同)、1.21亿元、1.55亿元;期间毛利为5924.7万元、5557.7万元、6894.7万元。

引发关注的是,富景中国2021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4.82%,净利润0.47亿元,毛利率44.50%。

因为高毛利率,盆栽蔬菜也被市场称为:蔬菜“奢侈品”。

虽然目前超过70%的盆栽蔬菜通过批发渠道进行销售,但消费者对盆栽蔬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02 没人能拒绝盆栽蔬菜

前几天,NBS新品略在逛菜市场时,发现了有店家卖盆栽蔬菜,一盆已经开花,还长出了小辣椒的盆栽蔬菜,看起来就很诱人,价格为35元一盆。

过去人们都在阳台上种花花草草,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开始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起了菜。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盆栽蔬菜农产品销量由2015年的6300万盆增加至2020年的2.21亿盆,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8.5%,预计2021年销量进一步增长至2.51亿盆。

为何有那么多人开始在家种菜?

在NBS新品略看来,盆栽蔬菜并不简单,是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能带给人们多种快乐体验。

首先,盆栽蔬菜是一种生活方式。

盆栽蔬菜作为盆景,可以观赏,作为阳台蔬菜,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可以现摘现吃,是一种生活方式。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农耕意识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对田的热情,写进了骨子里和基因里。

所以说,盆栽蔬菜是一种体验田园生活和享受生活小时光的一种方式。

其次,健康理念兴起的带动效应。

绿色健康,饮食健康等理念正影响着人们,人们更加重视食材和蔬菜的健康。

盆栽蔬菜作为一种载体,能很好地向人们传递出健康生活的理念,盆栽蔬菜是一种健康理念的寄托。

第三,疫情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影响。

疫情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理念,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疫情发生以来,就有很多人尝试在自家阳台上种菜,以备不时之需和应对“一菜难求”的紧急情况。

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在家种菜和种植盆栽蔬菜的攻略。

最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就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了解决疫情封控期间如何在家种菜的攻略,被顶端新闻报道,引发了网友关注。


03 谁在买盆栽蔬菜?

那么,谁在买盆栽蔬菜?

目前盆栽蔬菜市场的主要购买人群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年轻人。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这一点也体现在农产品的消费上。

这届年轻人不仅迷恋盆栽种花草,也很迷恋在阳台种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恋阳台种菜,而且通过线上平台购买盆栽蔬菜。

根据2021淘宝阳台报告数据显示,有60%的种子都被95后买走了,韭菜、辣椒、薄荷、小葱、大蒜、豆芽、鸡毛菜等品类一个不少。

第二类是年轻夫妻和有小孩的家庭。

一些乐于享受生活,追求健康的年轻夫妻是盆栽蔬菜的主要消费者之一。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年轻家庭,将盆栽蔬菜不仅视为盆景,也视为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亲子教育和互动的方式。

第三类是老年人。

在盆栽蔬菜的消费人群中,老年人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消费群体,退休的老年人重视健康和劳动,乐于享受退休时光。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盆栽蔬菜农产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老年人对蔬菜等新鲜健康的食物有较高的偏爱,预计老年人将会成为中国蔬菜农产品及盆栽蔬菜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04 盆栽蔬菜热度虽高,但也有局限性

尽管盆栽蔬菜市场热度越来越高,但现阶段也有局限性。

第一,目前盆栽蔬菜只是小众需求和小众市场。

站在C端消费角度来看,目前盆栽蔬菜被视为一种观赏、好看的产品,用于减压或者是陶冶情操使用。

所以目前盆栽蔬菜只是小众需求,只是一个小众市场,只有一小部分人会为盆栽蔬菜而狂热。

第二,盆栽蔬菜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正如上述,目前盆栽蔬菜走得是精品路线,所以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消费者对蔬菜有着健康和喜欢消费有机蔬菜。

不过目前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及人群对盆栽蔬菜的需求明显增加。

所以整体相对而言,目前盆栽蔬菜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需求也相对有限。

第三,盆栽蔬菜市场有着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整体来看,盆栽蔬菜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山东、济南、大连等省市。

目前青岛是盆栽蔬菜最集中的城市,这与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最大发达的城市,城镇化率高,居民收入相对较高密切相关。

目前盆栽蔬菜在北方部分地区和城市的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比如北京、廊坊等城市的盆栽蔬菜市场渗透率较低。


05 几十亿盆栽蔬菜大市场

最近几年中国盆栽蔬菜市场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盆栽蔬菜农产品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1.3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5.21亿元,其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2.7%。

有市场研究机构预计, 2020年我国盆栽蔬菜市场规模为36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3亿元。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预计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国盆栽蔬菜农产品将会加速普及,盆栽蔬菜市场未来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盆栽蔬菜农产品的销量可能于2024年达到3.99亿盆,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3.0%。预计销售收益将于2024年增至78.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8.5%。

C端消费者只消费了盆栽蔬菜的一小部分,盆栽蔬菜更大的前景和需求是农业现代产业化及面向B端客户。

但无论何种形式,小小的盆栽蔬菜,正在撑起了一个几十亿的大市场。

你愿意在家里的阳台上种盆栽蔬菜吗?

阅读全文>>

2021年11月,主打粤式米线的“肥汁米蘭”拿下过亿元A轮融资;同年10月,香港谭仔国际上市,成为“中国米线第一股”……融资、上市,让米线这一原本有些不温不火的品类,顿时又变得瞩目了起来。

热闹背后,红餐网注意到,一些曾经主打云南米线的品牌开始有意无意地弱化“云南米线”这一标签,粤式米线、港式米线等新概念也开始分化着大众消费者对米线的认知。

“云南”和“米线”这一对官方认定的最佳CP不香了? 云南米线近年来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从云南走向全国,云南米线的风光历程

虽然如今我们谈到的米线已经带有浓厚的云南特色,但米线并非云南本地产物。据相关史料记载,米线最早源自北方中原地区一种叫做“粉饼”的食物,后来南下江南,经由民族迁徙而传入云南。

之后, 米线便发展出两个分支,一个是以云南为大本营的云南米线 ,我们常说的米线一般也特指云南米线,另外一个就是遍布在南方各省的米粉,如广西米粉、湖南米粉、江西米粉等。

值得一提的是,米线和米粉的原料虽然都为大米,但在口感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米粉吃起来更棉柔黏糯(原料中红薯粉和土豆粉的配比较高),而米线则更水灵滑爽。

今天的云南米线,尽管从外表上看和江西、湖南等地的米粉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其制作工艺早已经完全本地化,由传统的干浆米线演变成云南独有的酸浆米线,真正沾染上了云南的风土物候,成了地道的云南味。过桥米线,大锅米线、小锅米线、豆花米线、杂酱米线......每一种米线都是云南人独有的饮食记忆。

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李晓林告诉红餐网 , 在云南吃米线,就算不重样地吃,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遍所有的米线样式。

而在样式众多的云南米线中,最响亮的招牌当属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美丽传说广为人知,很多人对云南米线的认知也都来自于过桥米线。

近几十年来,得益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加上云南风情在全国的风靡,过桥米线逐渐走出云南,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各地主打过桥米线的门店也随之遍地开花。

而 依靠云南风味和云南故事,业内一批主打云南米线的品牌们也迎来了长达十年以上的繁荣期。

比如,彼时在云南当地就诞生了桥香园、建新园、青和小锅米线等一批米线品牌,它们扎根本地市场,主打地道的云南风味,享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图片来源 :桥香园官方微博

其中,现已被商务部确定为“中华老字号”的建新园,1995年在金碧路开设第一家分店时,把昆明饮食公司只卖3元一套的过桥米线首次卖到了5元一套,即便提高了价格,生意依旧火爆,1996年开二分店时,门店更是大排长龙。

1997年,建新园米线“四喜凉食”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 小吃 ”,2000年,建新园扩大营业网点,开始连锁化发展,门店也是开一家红火一家,被誉为宝善街“第一金字店”。

桥香园更是在2007年就铸就了云南的“米线王朝”,门店遍及全国,数量最多时突破100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曾走出云南向外拓展的桥香园,后来由于内部原因退守云南市场。

青和小锅米线则是云南本土米线品牌的后起之秀,其曾向北上广深发起进攻,现在以经营云南本地市场为主。

这些米线品牌扎根在云南本地市场,主打地道的云南风味,在云南当地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而 在云南之外,一批米线品牌更是趁势崛起 ,如蒙自源过桥米线、阿香米线、大鼓米线、云味馆、十秒到过桥米线等。

△图片来源:阿香米线官方微博

其中,蒙自源成立于2001年,到了2017年12月,其已在全国80多座城市拥有500多家门店,足迹遍布广州、上海、北京、云南、江苏、重庆、厦门等地。如今,进入2022年,蒙自源的门店已经超过700多家。

同期崛起的还有阿香米线。2000年,阿香米线于山东淄博开出第一家店,2004年进入青岛市场,而后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到了2018年,阿香米线已经在全国26个省146座城市开出了500多家直营店,并打造出了番茄米线和麻辣米线两大爆款产品。如今,阿香米线的总门店数也超过700多家。

此外,还有过桥源·鸡汤米线、旗鼓村米线、 大鼓米线、 老妈米线和 十秒到过桥米线等米线品牌也先后在各区域崛起 。

这些米线品牌的快速发展不但推动了米线市场的大繁荣,也对云南米线的文化输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类融合成趋势,云南米线不香了?

和大部分爆火的品类一样,在经历过高光时刻后,云南米线在全国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而后也开始遭遇一些品类发展瓶颈。

红餐网(ID:hongcan18)观察发现,近年来,“云南”和“米线”这一对官方认定的最佳CP似乎不香了。

在内地, 米线头部品牌们都在反向行驶,“不再专注于一门生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这一点从头部品牌阿香米线身上便一览无余。

阿香米线创立于2000年,定位中高端,主打“米线+配菜”,客单价在35元左右,它的番茄米线、酸菜麻辣米线在当时一度成为小爆款。

近年来,随着品牌的发展,阿香米线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一边深耕米线品类,打造主打年轻市场的哚哚米线,一边不断尝试融入新品类,如增加米饭、刀削面、土豆粉、南昌拌粉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阿香米线此举是希望将阿香从聚焦米线的品牌变成更多元的快餐门店。

而尝试在门店中增加新品类的远不止阿香。

曾经带着浓厚云南元素的蒙自源,更是很早就在菜单上增加了米饭快餐类产品 , 比如腊味竹笋干饭、梅菜扣肉饭、风味小炒过桥饭等,除此之外,蒙自源还增加了糍粑、小酥肉、鸭血豆腐等常见小食,以及椒香鸡翅、藤椒鸡肉串等烧烤产品。

拥有300多家门店的大鼓米线,也早已在菜单上推出了各种“煲”,取名“全聚”系列 ,比如全聚牛杂煲、全聚牛腩煲、全聚鸡爪煲等,除此之外,还有牛骨类产品,当然也有汤粉和面类。

上海米线top10榜单上,经营了20年的社区老店云之桥,则从一开始就将过桥米线和上海馄饨相结合。

还有2021年上市的米线“第一股”谭仔国际,则是通过各式各样丰富的配料、汤底融合中国南部菜式,比如其招牌汤底就推出了麻辣汤底、煳辣汤底等,招牌菜式则推出了土匪鸡翼等,给顾客提供了“混搭”的美食体验。

与此同时,云南本土的品牌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有品牌开始尝试在传统的过桥米线中,应季加入云南野生食用菌种的黑松露、松茸、鸡枞、老人山头菌等山珍;还有的品牌结合云南“亚洲花都”的名头以及当地鲜花入宴的习俗,在过桥米线 中加入鲜花,打造了一种 创新吃法。

除此之外,许多云南当地的米线品牌,还以过桥米线为载体,加入云南汽锅鸡、宜良小刀鸭、老昆明糖醋鱼等10余道云南地方特色菜组成过桥米线宴,实现由单品到整席的拓展。

而 在品类融合之外,粤式米线、港式米线等一些新的米线细分概念也开始流行 。比如,2021年宣布完成2轮融资,估值约为10亿元的肥汁米蘭。

肥汁米蘭创立于2017年, 不同于市面上普遍主打云南风味的米线,肥汁米蘭主打粤式风味。

何为粤式风味?这其实是品牌方或者媒体对其融合口味的一个定义,准确地说,它其实是港式风味和云南小锅米线的结合体。

肥汁米蘭的主打产品是招牌炸酱小锅米线、浓汤鱼汁小锅米线等,店里的浇头小料有几十种,比如鱼皮、午餐肉等,这种单底多浇复合味型的吃法,在香港的米线餐厅颇为普遍,而小锅则是基于云南的小锅米线,“云南小锅米线+港式米线”就变成了粤式风味米线。

除了肥汁米蘭外,红餐网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出现不少主打港式米线或是粤式米线的品牌,尤其以上海居多,比如香港九咔米澜、香港肥锅米线(又名肥锅港式炸酱米线)、琬记米线、幸运·香港仔米线、港吃港喝等。

而随着肥汁米蘭被资本关注,粤式米线、港式米线或将迎来更多入局者。


未来,云南米线何去何从?

主力玩家积极谋变,新兴概念不断崛起,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个疑惑:未来,云南米线这个品类到底会怎么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红餐网也采访了一批资深业内人士。

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李晓林表示,餐饮品牌要发展往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产品线,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留存客户,从这点来看, 头 部品牌的一些品类融合举动也是情理之中,但同时,这确实也反映出云南米线在文化塑造上的不足。

“纯正的日本拉面馆只有拉面一个品类,就能够支撑起整个店的发展,因为拉面的文化让顾客感觉它有这个价值,靠云南米线无法撑起一家门店,也说明它在文化塑造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李晓林向红餐网强调,如今云南米线发展遇到的瓶颈,不是技术瓶颈,不是产品瓶颈,而是文化传播瓶颈,因为没有文化情怀的美食是走不进人心的。

“过桥米线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如果米线老板无法演绎出过桥米线的文化,讲不好云南故事,那么门店的市场生命力必然会慢慢丧失。过桥米线这种符号性特别强的东西,为什么在市场上没有找到更好的载体?因为创新不够,强调传统太多,没办法迎合市场的发展。创新并不是说一定要颠覆原有的米线文化,而是要在体验感、产品的配方等环节进行新演绎。”

目前已经开出了80多家直营门店的云味馆创始人迟焕涛则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定位,有的品牌想要在别的品类上发力,有的品牌想聚焦某一单品,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也不能说明云南米线这个品类就不行了。

迟焕涛认为, 米线虽然不属于强势品类,但广普性高,市场潜力不可小 觑。 在他看来,未来这一品类会朝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坚持做高端品质,人均消费在30块钱以上,把单店品质做高,把流量做起来,但可能发展速度没那么快;第二类是走大众化路线,做规模做数量,虽然这样一来,品牌势能不会太高,营收也不会太高,但可以开两三千家店,速度会很快。

“但无论怎么做,首先要保持性价比,保持一致的产品跟服务、保证组织的创新和组织的活力,另一方面,保持产品模式的先进性,以及顾客粘性和产品效率。”迟焕涛说道。

何勇集团美哚加盟总经理刘鹏某种程度上也认可迟焕涛的观点,她表示,米线作为小吃快餐品类之一,仍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基于这一点,近年来何勇集团也持续重视产品模式升级及场景打造,实现品牌突围,而不是一味地讲好云南故事”。


小结

云南故事,曾为米线这一品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许多的局限性。

如今,一批米线品牌打破了这一局限,塑造出了新品类、新模式,为品类注入了新的血液,让“米线”与“云南”这一原本深度捆绑的元素出现了更多新的可能,或将再次盘活整个品类。

未来,云南米线将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全文>>

百年老字号,“粽子大王”五芳斋要上市了。

日前证监会发审委公告,浙江五芳斋实业将于1月13日首发上会,意味着这家百年老店离上市更进一步,A股中老字号家族将再添新成员。

当前A股老字号数量并不少。

据统计,老字号上市公司近60家,主要集中在白酒、中药、餐饮、调味品等领域。如贵州茅台(600519.SH)、片仔癀(600436.SH)、同仁堂(600085.SH)、全聚德(002186.SZ)、海天味业(603288.SH)等。近年来老字号上市也有“扎推”上市趋势。

2020年7月,餐饮类徽菜老字号同庆楼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2021年9月,400年的剪刀“张小泉”在创业板成功挂牌;300岁的德州扒鸡也在2020年6月与国泰君安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正筹备上市。

而2021年,正值五芳斋成立100周年,此刻上市,将又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五芳斋拟募资10.56亿元,投向三期智能车间、数字产业智慧园、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作为家喻户晓的粽子品牌,老字号上市能否焕发新春?


粽子营收占比超7成,季节性特征明显

粽子仍是五芳斋的主要营收构成,“老字号粽子”也是消费者对于五芳斋品牌的主要认知。基于此,多元化是五芳斋发力的重要方向。

招股书显示,当前五芳斋主营业务包括粽子系列、月饼系列、餐食系列和蛋制品、糕点及其他业务。

具体品类包括月饼、汤圆、八宝饭、糕点、蛋制品、其它米制品等。餐食系列主要包括各类米饭套餐、烧卖、汤面、馄饨等,以线下零售渠道为主。其它米制品包括小包装米、即食杯粥等。

图片来源:五芳斋招股书

从财务数据上看,公司业绩仍有进一步增长潜力。报告期内(2018—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23亿、25.07亿、24.21亿和21.36亿;归母净利分别为0.97亿、1.63亿、1.42亿和3.06亿。

2018—2020年营收并没有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却增长了46.4%,即便2020年净利润也出现了下降。

同时预计2021年五芳斋财务数据将较为靓丽。

由于招股说明书只给到了2018—2020年的年度数据,无法对半年度数据进行直观比对,但2021年上半年营收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88.23%,净利润较2020年全年增加了115.5%。

说明随着消费的复苏,五芳斋盈利能力也在释放。

需要注意的是,五芳斋对粽子的营收依赖依旧非常大,这也是管理层头疼的地方。

近年来粽子营收占比逐步提升,从2018年66.28%增加到2020年70.77%,2021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达84.06%(受月饼营收季节性因素影响,扣除粽子营收占比大致也在70%以上)。

2021年上半年业绩转好从主力粽子产品的产销量上也能看出来。上半年粽子产销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产能利用率也超出一倍(产销率低是因为尚有4227.47万只粽子没有确认收入,如计入则产销率约为98.59%)。

图片来源:五芳斋招股书

这里面就不得不提粽子月饼这类节日类食品的季节性特征了,一般情况下只有过节才会去吃。对于五芳斋,上半年粽子是全年的销售旺季。

产能利用率极高,尤其是第二季度。自身产能难以覆盖,甚至采用委外加工方式生产。

图片来源:五芳斋招股书

从招股书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委外加工产量占总产量比例由11.66%增加至25.49%,也就是说每4个粽子就有一个是外包的。

2021年前两个季度产能利用率高,第二季度达到峰值(2021年第一季度是按成品计算,半成品计入二季度,若按半成品计算,则为115.03%)。而第三四季度则与“闲置”无本质区别。2019—2020年产能利用率不足20%。

2018年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大幅增加也是2019年端午节有所提前,所以提前进行备货。

而自主生产量为何大幅超过产能?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原因也很简单,是五芳斋聘用临时工加班加点赶工所致。

招股书提到,公司会在端午节前招聘灵活就业人员,时长通常为六个月,端午节结束后离职。这部分人员不缴纳社保、公积金,确实非常的灵活。

从这点来看,目前五芳斋产能是远远无法满足市场旺季需求的,IPO募资扩产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月饼季节性特征也非常明显。2021年上半年营收仅31.59万,公司给出的解释同样是淡季因素。

“区域性”老字号,电商渠道高速发展

五芳斋虽然是全国性知名品牌,但从营收区域占比看区域性特点非常明显,地域营收分配极为不均衡。

华东江浙沪“大本营”收入占比最高。虽然报告期内有所下降,由63.23%降至54.67%,但仍在50%以上。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营收占比在5%左右,西北东北占比不足1%。当然这也是五芳斋未来需要着重发力的地方。

图片来源:五芳斋招股书

从渠道来看,主要包括直营和经销业务。直营业务分为零售(线下连锁门店)、电商、商超及包括团购在内的其它业务。经销业务则为经销商渠道,包括普通的线下经销、线上经销、高速经销、连锁加盟等。

图片来源:五芳斋招股书

其中报告期内直营收入占比虽有下降(从66.04%降至55.24%),但仍占大头,其中线下连锁门店受疫情影响占比逐渐下降,线上电商收入则不断提高。

2018—2020年两年复合增速达21.31%。而商超、团购等其它业务变化不大。

经销渠道中,所谓高速经销指的是五芳斋与高速管理方/经销商签订协议,在取得授权的高速服务区销售产品。

连锁加盟商顾名思义,五芳斋会选取一些优质项目如医院、高铁站等进行加盟。这两类渠道占比较低。

一般普通经销和线上经销占比不断提高是整体经销渠道占比提高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高速经销毛利率比其它经销渠道要低,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7.5%,低于整体经销渠道的41.32%,主要因为公司给予高速经销客户价格折扣导致的。

五芳斋对经销渠道管理中采取先款后货的经销模式,也说明在渠道中的强势地位。

另外,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流动负债。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资产负债率由43.55%提升至64.70%。虽然公司一再宣称季节因素,二三季度回款后流动性充裕。

但看流动负债,报告期内该项指标由2018年的5.51亿增加至2021年上半年的12.87亿,2021年上半年增长了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43.93%,而账上资金仅为7.77亿。

主要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增加。公司解释为供应商采购款、货款和工程设备款。笔者认为是大量委外加工导致的。但公司账面资金远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说明公司资金面状况仍然偏紧。


潮流化营销难掩多元化增长焦虑

五芳斋被称为“最会玩的老字号”,在营销上可谓不拘一格。为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改变消费群体对粽子和品牌的认知,五芳斋通过与当红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的形式,走起了“网红”路线。

当前五芳斋除了推出包括豆沙、肉粽、蜜枣、板栗鲜肉、蛋黄肉粽等多种风味的“镇店之宝”外,还与多个当红品牌推出了联名款。

如2020年端午节与盒马鲜生合作,推出了如五芳斋“传世臻粽”、FANG粽系列”、“五芳迎瑞礼盒粽”等联盟礼盒款。

图片来源:天猫超市

同时与乐事、钟薛高等跨界合作,推出了“咸蛋黄肉粽味的薯片”和“粽香味雪糕”等联名产品。

2021年FANG粽礼盒又有新变化。如FANG·植选礼礼盒将植物肉元素融入了粽子;FANG粽·满足礼礼盒实现了螺蛳粉、榴莲、臭豆腐等潮流食品与粽子完美结合的创意。

2021年5月,五芳斋还与王者荣耀合作,推出王者荣耀x五芳斋的联名粽子礼盒,包括5个不同的口味,每一颗粽子代表一个英雄,赚足了消费者眼球。

另外,广告短片也成了五芳斋吸粉的重要手段。如2018年,在重阳节推出的《相约1989》复古风广告;2019年端午节《招待所》的科幻风短片;同年中秋的国漫广告《过桥记》。

2020年的治愈系春节小短片《小心意》,对应疫情情况;端午节又推诙谐短片《朋友们蘸起来》。

如此大力度营销贴近潮流,贴近年轻消费者,一者是为改变消费者对品牌和粽子的品类认知;还有一点,是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一般认知中,粽子季节性非常强,消费者一般只在端午节前后吃,但日常没有消费习惯。这点尤其是在北方,在南方尤其是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粽子基本成为日常早餐及主食食品之一。

通过潮流化营销将粽子消费认知从节日礼仪性消费普及到大众食品类消费,扩大整体粽子市场规模,这才是五芳斋营销的根本目的。

粽子虽然广为人知,但市场仍然不大,甚至可以说接近饱和。招股书显示,2015年我国粽子市场规模为49.16亿,到2019年增长至73.37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0.53%。

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02.91亿,2020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

个位数的增长已经说明了问题,也表达了作为市场主导者的焦虑。

五芳斋董事长厉建平2018年曾表示,粽子圈子也就这么大,差不多到天花板。要突破天花板就一定要走出来,不能只做粽子。粽子的营收占比预计在3年内会降到50%以下。

而现实总是那样的骨感。对比当下粽子高达70%以上的营收占比,要想摆脱“粽子焦虑”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