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非生鲜)线下零售

这个假期,我发现了一款“清明”咖啡。

它像是“咖啡馅的液体青团”,来自一家以24节气咖啡为主的创意咖啡馆,小满、春分、惊蛰,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咖啡。

了解发现,“24节气+咖啡”最近悄然走红,星巴克也推出了3款节气咖啡,别有新意。

这会成为“中国味咖啡”的新玩法吗?


“24节气咖啡”,星巴克也在做

这个假期,我在小红书上发现一款“清明”咖啡。

从外观上看,这杯咖啡外面裹着一层绿色的外衣,中间夹着咖啡色的“馅”,俨然一杯“咖啡馅的液体青团”。

我联系到做出这杯咖啡的ROASTER Q,主理人老邱告诉我,这杯“清明”咖啡从外到里分为三层,第一层的淡绿色由麦青汁和酸奶混合而成,中间一层为咖啡与酸奶的拼配,最中心部分融合了酸奶与豆沙。

整体用蛋糕分层器做成柱体分层,视觉上十分有趣,像青团的切面,整体口感丰富、清冽与浓厚交织。

我发现,在ROASTER Q,24节气咖啡是一个系列,每个节气对应一杯咖啡。

比如“惊蛰”,梨汁+咖啡+桂花,喝起来有桂花雪梨糕香气。老邱解释,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早春气候干燥,梨能滋阴清热。

还有“谷雨”,是创意奶咖,咖啡拼配葡萄汁,加入牛奶和麦芽糖浆,口感浓厚;咖啡上还漂浮着一层可可脆谷乐,代表土壤,中间点缀上一棵麦苗,老邱希望借此表达万物发生。

这也是咖啡馆的核心系列。而ROASTER Q也在苏州手冲咖啡榜上排到了第5。

翻看大众点评,也有不少网友留言,“这是一家值得一刷、二刷、三刷,一直刷的宝藏咖啡店”,“太有创意了,还要再来喝”。

从24节气找咖啡灵感,星巴克也在做。

星巴克最近推出了龙井茶酥漾拿铁、山茶花漾拿铁和樱花初绽拿铁,分别对应清明、春分和惊蛰。

和节气做结合,是不是一个咖啡入乡随俗、走进中国人日常的好思路?


节气+咖啡,“中式咖啡”的新思路?

上网一搜我发现,除了ROASTER Q和星巴克之外,还有许多咖啡馆也在做节气咖啡。

比如武汉山海咖啡馆推出的“雨水”蜜山楂拿铁、酸梅汤美式;宁波有月咖啡馆推出的“小暑”莫西多美式、“秋分”桂花酒酿咖啡、“寒露”南瓜燕麦拿铁等等。

研究了这么多节气咖啡,我发现“节气+咖啡”是一种颇为巧妙的玩法。

1、24节气国民度高,民俗、吃食结合点多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人们习惯吃的水果就有很多种,还有零食点心、蔬菜等等,可以拿来做咖啡研发的食材十分丰富。

观察正在做节气咖啡的咖啡馆,我发现每家店针对同一个节气推出咖啡的思路都不同。

比如山海咖啡馆针对“惊蛰”推出了咖啡:NFC橙汁美式咖啡。以100%鲜橙汁搭配柑橘风味咖啡豆,甜度时宜,口感清爽。

这杯咖啡创意灵感很简单,山海咖啡馆认为,春季是补充维生素的好时节。

而ROASTER Q的惊蛰咖啡,灵感来源于“惊蛰吃梨”的习俗;星巴克的樱花初绽拿铁,则是以“惊蛰节律,樱花初绽”为灵感。

24节气所对应的习俗、食材、意境,都能成为与咖啡相结合的地方,有很大的创意空间。

2、有助于打造“咖啡养生”的概念

山海咖啡馆中与节气相关的咖啡单品,都十分侧重“养生”。

比如雨水节气这段时间,在中医上是养脾的黄金时期,所以针对节气“雨水”,山海咖啡馆推出了两款咖啡,分别是蜜山楂拿铁和酸梅汤美式。

用大众熟知的味道做创新,带来不同的价值点,舶来品的咖啡与本土化的养生习俗结合,恰到好处。

3、自带仪式感、意境感,满足情绪价值

近两年,众多饮品店都在使用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的食物做创新,打造区域文化的“集体记忆”。

而24节气因其本身自带仪式感与意境感,也拥有出圈的底层基因。

比如清明的意境感在于“喝茶赏雨”。

这让我想起星巴克今年清明的新品“龙井茶酥漾拿铁”,文案是这样写的:“清明时分,春雨润龙井,在叶片的翩翩起舞上,赏江南十里春风,才不枉过这一春。”

几句文案,提升了一杯饮品的情绪价值。

老邱为每款节气咖啡设计的手绘卡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每杯咖啡配上一张手绘节气卡片,加深了消费者的印象。

看见“清明手绘”,想起“春雨龙井”就会回味起那杯咖啡,节气氛围感一下提升了好几个度。

4、风味没有“定论”,饮品创意空间大

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而24节气,全国统一、固定的食物并不多。

人们对于节气的“味型认知”没有定论,这也给了节气咖啡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设计“立春”咖啡时,山海咖啡馆侧重于养生概念,用乌梅、红枣、山楂、甘草、陈皮和玫瑰茄中和咖啡寒性,开胃提神;而老邱的“立春”则是一款创意酒咖,同时在咖啡里融合了初春草莓风味,和黑森林蛋糕香气。

在节气上,每家咖啡馆都可以根据节气食材、习俗甚至个人感受做咖啡研发,而且食材可控性高,能在不破坏咖啡原有风味的基础上使咖啡层次更加丰富。


中式咖啡需要更大胆,但要考虑消费者接受度

目前,本土咖啡品牌和本土“喝法”,都在不断涌现新创意。

产品上,有鸡头米咖啡、油柑美式、榴莲拿铁;萃取方法上,也有人不断尝试炖煮咖啡。

咖啡已经具备了本土化的底层要素,但关于新中式咖啡的看法,圈内观点仍表现得两极分化。

而节气咖啡的创新,也给我一个感受:创新中式咖啡,需先做好咖啡本身。

老邱也提到,稳定的咖啡口感,是做出一杯好咖啡的基础。

在节气咖啡研发之初,老邱对大部分顾客的口感偏好做了调查;根据反馈结果,把咖啡浓度做了6个层次的划分,不同豆子适配不同程度的层次,达到口感最佳。

同时在主元素之上,叠加合适的其他元素,用来丰富咖啡的层次感。“惊蛰”咖啡便以中度偏浅的咖啡做基础,在梨的基础上搭配了苏州市花——桂花。

目前,中式咖啡在口感和喝法的创新仍需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习惯是一步步培养的,喜好也是一点点积累的。

从业者需要大胆创新,也需要拿捏好消费者心中的“度”。

阅读全文>>

伴随餐饮文化升级、主力客群调整以及消费场景等方面的变化,眼下的烤肉行业已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与重塑。烤肉行业是否会迎来第二春?未来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众所周知,烤肉常常被当成火锅的餐饮CP,不仅饮食文化悠久,而且同属于社交感强、供应链稳的成熟品类,本该有着比肩火锅赛道的巨大潜力。但就市场体量来看,烤肉对比隔壁的火锅始终望尘莫及。

不曾料想,2021年,称霸一时的火锅行业竟遭遇一场“黑天鹅”之变,巨头玩家纷纷断臂止损,明星品牌落寞关店,市场风向面临迅速转弯。

此消彼长之间,烤肉赛道大有“趁机”崛起的势头。在新玩家的“搅局”带动下,烤肉行业的格局变化和市场扩容已悄然进行……


日韩文化式微,烤肉赛道走向融合趋势

要展望国内烤肉赛道的前景,首先还是要回溯一下它的成长轨迹。我们姑且把时间倒推30年,从风靡一时的韩式烤肉热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凭借韩国文化的强势输入,一众韩式烤肉品牌接连诞生,迅速打开了中国餐饮业烤肉消费的新局面。

彼时风光无两的烤肉餐厅,大多以韩国本土地点命名,韩式装修风格下,身着华丽韩服的迎宾礼仪也是标配。餐厅内部,要么放映着热门的浪漫韩剧,要么循环播放韩国偶像组合的最新单曲。

食客顺手拿起一份中韩双语餐单,点上几份滋滋作响的招牌牛肉,佐以冷面、泡菜等异域小食,在当时的消费环境下,好不“洋气”“新潮”。

在韩流文化高涨的二十年间,韩式烤肉的流行未曾终止,其统领地位始终稳固。改变发生在2016年前后,伴随国内娱乐市场风向生变,若干品牌连续被曝出食安问题,韩国烤肉热就此偃旗息鼓,并开始滑向下坡。

与此对应,聚焦高端食材和日本餐饮体验的日式烤肉逐渐登上舞台,期间,不仅各类烧肉餐厅遍地开花,结合了日料特色的放题、自助、居酒屋等也扎堆诞生。

不过,由于日式烤肉客单价较高、消费圈层小众,其市场下沉和扩张遭遇瓶颈,难以引领烤肉赛道的再次爆发。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日韩烤肉等人均消费高,利润空间大,是品类发展初期巨头玩家入局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本世纪初,餐饮连锁化经营在国内并不发达,一些海外连锁品牌便占据先发优势加速扩张。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品牌老化等现象的出现,其对烤肉赛道的垄断现象也就不能为继。

从饮食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异域餐饮品类所笼罩的烤肉赛道,虽在市场教育上功不可没,但其终非植根于国人的饮食习惯,水土不服、后劲不足也就成为必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品牌为了迎合国内烤肉市场发展,纷纷作出本土化、融合化的市场改良,竟也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以九田家品牌为例,其诞生之初虽打着日式烧肉的旗号,但如今,食客们不仅可以在九田家吃到日料中的烧肉、小食,也可以尝到地道的韩料芝士年糕,甚至还能享用到内蒙羊排、东北羊腰等十分本土化的烤肉食材。

此外,诸如百度纸上烤肉等品牌,也是在日韩烤肉的基础上,做出了垫纸炙烤的模式创新,并在食材中融入了酸菜、血肠等接地气的餐饮食材。

尽管这类品牌定位“不伦不类”,但从行业发展来看,却也开创了融合烤肉的先河。如今,餐饮文化的升级和“回归”成为大势,“崇洋媚外”的心态不再流行,在此背景下,有着中餐特色或融合特色的烤肉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烤肉文化回归中餐体系,新派融合烤肉异军突起

如上所述,日韩烤肉虽对烤肉赛道的诞生、崛起功不可没,但在悠久的中华餐饮史中,各地域的烤肉文化也十分精彩。

穿梭于北京的胡同之间,炙子烤肉的招牌十分常见。所谓炙子,指的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炙子下方,柴火被烧得噼啪作响;炙子上方,牛羊肉类汁水直流。

虽然炙子烤肉的模式并不十分特殊,但在口味上却体现了浓厚的老北京特色,例如肉类腌制要佐以酱油、香油、料酒和大量的香菜,其蘸料也包括北京人最爱的芝麻酱……

更加粗旷的还有来自西北的内蒙和新疆烤肉,例如烤羊排、烤羊腿,馕坑烤肉等,民族风情十分浓烈。

但放眼行业,无论是北京的炙子烤肉,还是内蒙、新疆的西北风情烤肉,目前均处于有品类无强势品牌的发展阶段,地域上也未有明显的外延趋势。

对比而言,饶有特色的东北烤肉,品类发展则更胜一筹。据红餐网走访了解,东北烤肉通常以泥炉等为器具,炭烤为特色。因东三省地理位置与韩国接近,其菜品也多以韩式烤肉中的牛羊肉为主。受东北独特的“烤串”文化感染,东北烤肉中还包括了鸽子、鹌鹑、猪心管、羊腰甚至蝉蛹等特色食材。

无论是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齐齐哈尔BBQ,还是纪录片《人生一串》在延吉、锦州等地的探店走访,在东北老铁们的振臂高呼下,东北烤肉也于近来成为另类“网红”,并在全国多地扩张开店。

据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目前已将烤肉视为“富民强市”大产业,成立烤肉协会,申请了市级齐齐哈尔烤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筹备齐齐哈尔烤肉领导小组。

此外,东北烤肉品类中也已跑出了若干佼佼者。例如起源于辽宁沈阳的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定位于朝鲜族风情,已有二十多年品牌历史。虽生于市井,但近来开启的扩张却直接瞄准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客单价在外省超过150元。

另外一家以“核桃炭”为记忆点的东北烤肉小核桃,同样诞生于沈阳,定位中高端。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小核桃的客单价在150元-200元之间,内部装潢中式典雅,食材中除了东北烤肉的主打SKU,还囊括了和牛、鳗鱼等高级原料。

从老太太和小核桃的案例可以看出,东北派系的品牌目前在中高端烤肉市场跑出了小成绩,打破了日韩系品牌在这一领域垄断的局面。

接着说说在下沉市场十分红火的湘派烤肉。借力湘菜本身的鲜辣香特色,以及湖南商家对新潮商业的敏感度,以柒酒烤肉、酒拾烤肉为代表的湘派烤肉品牌,则把融合思维体现得更加彻底。

在产品方面,湘派烤肉品牌瞄准香辣味型,具备一定的上瘾性,而现拌的形式也和日韩的烤肉形成差异化。风格设计上,酒拾烤肉和柒酒烤肉都主打国潮特色,营造出一种在古代小酒馆围炉而坐的氛围。

据悉,上述两家烤肉品牌客单价均在60-80元之间,除了湖南主战场外,品牌主攻二三线市场。


百花齐放后,烤肉赛道未来怎么玩?

上文中,红餐网(ID:hongcan18)仅列举了东北派系烤肉、湘派烤肉、北京炙子烤肉等中式烤肉细分品类。其实在此之外,川式烤肉、汴梁烤肉等细分品类同样表现不凡。

不难看出,在韩式、日式等烤肉文化式微后,主打中华地方特色的烤肉品类正百花齐放,有望引领烤肉赛道再次高光。

从市场格局来看,中式新品牌杀出重围已有苗头,行业洗牌箭在弦上。据红餐网梳理,尽管深耕行业多年的九田家、汉拿山等老牌玩家,在门店数目和消费者心智上仍占据优势,但柒酒、酒拾等新玩家,仅仅几年的时间便已扩张至数百家规模,成长潜力不容小觑。

据统计,诞生于2015年后的酒拾在全国门店突破600家,柒酒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则超过了400家。小核桃此前也曾披露称,预计2021年底门店数量拓展到50家,3年内开出200家直营门店。

对于烤肉行业的变化趋势,柒酒烤肉的创始人熊铭文曾表示,一方面,当前餐饮行业的标准化和连锁化不断增强,专业度持续发展,侧面推动了烤肉大品类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对国货,国潮非常亲近,中式烤肉便顺势俘获越来越多的忠实食客。

那么,从具体打法来看,这批中式烤肉品牌又给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启发?红餐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中式之名、融合之实,新玩家践行“拿来主义”

无论是以小核桃为代表的东北派系烤肉,还是柒酒等湘派烤肉,口味虽然主打地方特色,但产品食材早已包罗万象,“一切皆可烤”成为行业主要趋势。

例如烤肉中融入烧烤中常见的生蚝、扇贝等海鲜食材;亦可以融入火锅中常见的鸭血、毛肚、虾滑等;更加高端的烤肉品牌中,鳗鱼、和牛、松露等也不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烤肉这一形式还可以和火锅、酒吧、茶饮等餐饮品类作出碰撞,湊湊前CEO张振纬便在近来自创了一个主打“烤、涮”一体的餐饮品牌,其中还穿插了小酒馆中常见的乐队和表演秀,可谓将“融合”玩到了极致。

如今,烤肉店更像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大杂烩场景,依托着强社交的烤肉场景,餐馆可以叠加火锅、酒吧、甜点、奶茶等多重业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作出调整。

2.年轻化营销打法,突出国潮、创意化品牌卖点

产品的口味和品质固然是经营核心,但对于这批新诞生的中式或融合烤肉而言,将文化传承、时尚风向、创意营销等多元要素融会贯通,打造品牌发展的独特印记,也是不可或缺的发力点。

例如在小核桃,无论是餐厅国画装潢还是食材烤法,消费者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禅意。柒酒烤肉则做了一些国潮化IP的输出,并主动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元素,体现了其作为国潮品牌的辨识度。

来自山东的梁山烤肉,则以四大名著IP中的《水浒传》为依托,店内还原了小说中的大王椅、结拜亭、景阳冈等场景,以传统文化为增加餐厅记忆点。

据红餐网了解,一些烤肉品牌还重金扶持了自己的设计及外宣团队,会根据时节及当下流行元素进行创意周边制作,强化了品牌同时,增加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链接。

在营销渠道上,新玩家们也不拘泥于常规的促销打折等营销方式,通过各大社交媒体推广、短视频传播、直播推广等新营销方式,构建起品牌全渠道推广的矩阵,更精准地触达消费者。

3.扎堆百元以下价格带,高端市场空间大

据红餐网统计,过去一年里,烤肉品类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发展得最为火热,门店数占比总和达到了48.8%,三线城市的占比为19.68%,一线和四线占比各约12%。

可以看出,攻占二三线市场、瞄准性价比是当前中式烤肉品牌的主要定位。就客单价来说,扎堆百元以下也是新玩家们的普遍玩法。有市场数据表明,60-70元是这批中式烤肉的普遍价格,目前扩张势头较好的柒酒烤肉、酒拾烤肉等品牌,均处于此价格带中。

竞争日趋激烈下,“向上”扩张或成为未来烤肉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此方面,小核桃以及试水“黑金店”的权金城则成为代表案例。

就高端化趋势而言,品牌一方面可以瞄准更加高级的食材,另一方面也可以注重用户体验感的升级,例如让专业烤肉师赋予产品价值感,或类似于一人食烤肉的模式,在消费场景中走向更加极致和特色的路线。

总而言之,作为历史悠久却被异域文化统领多年的餐饮品类,烤肉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格局重塑与市场扩张。在这一变革中,中餐文化体系已然处于强势地位,国潮、融合、创新的方向不可逆转。水大鱼大之下,新玩家们大有可为,烤肉行业的活力也将加速释放。

阅读全文>>

连锁餐饮品牌「甘食记·成都肥肠粉」近日已完成5000万A轮融资,由两家大中华区头部餐饮/食品集团联合投资、青岭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直营门店拓展、组织体系优化、数字体系建设、品牌营销强化方面。

作为成都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甘食记有着109年的历史。2008年,甘食记第三代传人甘乐将其注册为品牌,并担任公司董事长。甘食记一直坚持“手打鲜粉”,主打以肥肠粉为招牌的“成都粉”矩阵,同时搭配锅盔、冰粉、抄手、川味面等“成都小吃”矩阵。

甘食记门店

肥肠粉是一种以红薯粉为主要食材,辅以菜籽油炸出的红油,配上肥肠作为浇料的快餐小吃。作为成都的特色美食之一,肥肠粉与火锅、串串齐名,备受当地人喜爱,甘乐告诉36氪,成都大概有3400家肥肠粉门店,但多以夫妻店和小型连锁店为主。

2008年,甘食记在开出“成都文殊院”首店后,便一直深耕成都本地市场11年。直到2020年,甘食记开始相继进入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等全国市场,以“翡翠绿”为主要视觉符号的商场主力门店模型,落地各大城市的主流商场。截至2021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数量超100家,覆盖42个城市,以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为主。此外,在天猫、京东、盒马⽣鲜、OLE、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等线上线下全渠道铺设了餐厅同款的成都粉预包装⾷品。

据甘乐透露,在2021年,甘食记招牌肥肠粉(包括麻辣肥肠粉、骨汤肥肠粉),卖出500万份,年服务人次大于1000万。而2022年销量预计会翻一番。


打造超级门店,线上线下并行

36氪了解到,2021年,甘食记新增门店60家。在甘乐的计划中,未来三年,甘食记门店会达到1000家。目前,甘食记以shopping mall店型为主,打造超级门店,面积60平上下。接下来,除了主流商场,甘食记主力门店模型型还将覆盖至写字楼为主的街边店、成熟社区,城市旅游商圈、交通枢纽店型。

甘食记肥肠粉

数据显示,甘食记全国店铺平均营业额40万/月,坪效6000元/月,人效4万/月,人均客单价30元左右,产品平均毛利率65%。每日单店平均来客数约300-600人,整体翻台率9次/天。

作为一家百年老字号,甘食记在传承的基础上将肥肠粉品类进行了升级重做。甘食记在门店装修设计上也比较符合年轻人审美,另外,还打造了甘爷爷IP形象,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沟通连接。截止2021年10月,甘食记会员中18岁—25岁人群占比19.23% ,26岁—35岁为44.85% ,36岁—45岁25.69%。

在甘乐看来,相比竞争对手,甘食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具备成都美味的产品矩阵和产品研发能力,满足顾客不同需求,提升满意度;第二,下午经营时段经营能力、获客能力会更强,营业额能占到20%-30%;第三,现打现卖鲜粉,口感更好;第四,成熟的供应链系统等,利于品牌扩张。

甘乐及团队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化营运体系,建造符合食品安全高标准的中央厨房,打造输出全国的物流供应链。他表示,在供应链标准输出方面,甘食记输出给门店的食材占比达到80%(除新鲜蔬菜外实现物料全配送),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全国门店在口味和质量上的统一性。

2021年,中式面馆赛道备受资本追捧,和府捞面、遇见小面、马记永等面馆扎堆完成融资。像霸蛮等米粉品牌也吸引了投资机构的关注。在甘乐看来,本身粉类的全国适配性极高,因此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据悉,为了适应全国各地口味,实现品牌地域穿透性,甘食记在进军其他城市时,会对产品进行辣度分级,同时还会为全国市场开发不辣的粉,比如三鲜粉,羊肉汤粉,菌汤粉,酸菜鱼粉等。但一切改变都以“保持正宗成都味”为基本准则,“这些食材、品类,它与川味也都是相关的,在川味24味当中都能够找到影子和逻辑。”


直营+加盟,加速门店扩张

大量的品牌曝光,也为甘食记走出成都提供了支撑。甘食记曾登上由海峡卫视、腾讯视频打造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  播放量高达5亿。甘食记还曾在芒果APP及湖南广电各电视台报道露出约8亿次,并获得接待量第一及必吃商家殊荣。

对于连锁餐饮品牌来说,首先需要实现的就是标准化问题,否则很难大规模扩张。通过十年的传承与创新,甘乐在器皿和工艺上 开创了可复制的标准化系统:首先,在打粉器皿上,将祖辈的27子铝粉瓢改良为21孔紫铜粉瓢;其次, 在手打红薯鲜粉技术上,将曾经只能言传身教的传统技艺流程梳理为《手打红薯鲜粉八步集》,便于以标准可量化的科学方式,使这门传统手工艺教给更多的打粉师傅,现在,手工制粉师傅经过一周培训就能进行独立操作。

甘爷爷IP形象及手打鲜粉8步骤

在经营模式上,2019年以前,甘食记一直采用的是直营策略,打磨可复制的门店盈利模型,产品、服务、卫生的SOP。2020年,为了加快扩张速度,甘食记启动加盟。甘乐表示,现在,甘食记直营店与加盟店的比例维持在2:8。到2022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将超过250家,直营店超过60家,加盟店超过190家店,形成以成都、武汉、郑州为直营基础的全国加盟合作体系。

本轮投资方表示,小吃快餐正迎来品牌发展新契机,预计未来3-5年会全面加速;从物业端来说,核心商场已经变成流量中心,在招租时,会更青睐坪效更高、排队更火爆的全国特色餐饮品牌;而在上游供应链端,仓储、物流、研发、采购、物资管理等标准化、系统化和持续精进化,将进一步驱动行业规模化提速发展。投资甘食记,是看到了品牌背后的“直营加盟并行”的管理能力,具备快速扩张和复制的组织能力,跨区域市场管理、品牌管理的能力,品牌背后创始人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全国格局、战略眼光和深耕品类的决心态度。

青岭资本合伙人吴霄认为,粉类是一个绝对被低估的赛道,中国是以米面为主食习惯的国家,其中超过1/3的地区在粉类的消耗量远超面类,从趋势上看,年轻消费者(尤其女性为主)饱腹和保持低碳水已经变得同样重要,尤其是甘食记主要采用的红薯粉,更有低热量、抗氧化的健康元素在,未来更容易被年轻消费者认可。健康元素在,未来更容易被年轻消费者认可。

阅读全文>>

12月初,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国内自主研发的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圣农发展研发的“圣泽901”便是其中之一。

这对于国内最大鸡肉供应商的圣农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

资料显示,圣农发展已实现100%自有供给种源,在行业内有着一定的优势。此次自研鸡种通过审核,或将助推圣农发展打破多年来国内白羽肉鸡市场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市场格局,但在此之前,眼下略显疲态的经营状况似乎更值得关注。


01、打破垄断后,再陷发展困境?

虽然同时与百胜、麦当劳、沃尔玛等多家企业合作,但圣农发展2020年的业绩其实并不是很理想。

受2020年黑天鹅事件和鸡肉价格下行影响,圣农发展几乎所有核心经营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年报显示,圣农发展2020年营收同比下滑5.39%、净利润下滑50.12%、扣非净利润下滑50.53%、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3.24%。

其中,圣农发展最为关键的业务鸡肉产品业绩也有所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9%,毛利率降幅更接近16%,且业绩不理想问题直至2021年三季度也仍未解决。

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圣农发展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16%和5.21%,但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0.23%和79.6%、扣非净利润则同比分别下降81.11%和80.56%。

考虑到市场环境,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意外。

一方面,鸡肉市场价格并不理想,即便今年三季度鸡肉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达到10636元/吨,但较上季度仍有些许下降;另一方面,便是日趋上涨的原料成本。

今年以来,主要饲料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保持高位。相关数据显示,圣农发展2021年Q1-Q3季度在原料采购的成本较去年同期已增加12个亿,相比于圣农发展今年前三季度3.68亿的净利润,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经营压力造成的巨大影响已不容忽视。

所幸受黑天鹅事件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健康食品赛道的热度与日俱增,各类健康食品越发受市场青睐,轻食浪潮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同时满足方便、低脂、高蛋白等优势的鸡肉正逐渐打开中国餐饮市场。

当下国内市场约3∶1的猪鸡消费比远低于全球市场1∶1的数据。行业数据显示,国内鸡肉消费占比已从2017年的15.6上涨至2020年的23%,同时伴随着国内餐饮连锁化的推进,更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鸡肉明显更符合未来市场的需要。

不过,即便市场未来看似光明,赛道内的玩家亦“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只有解决好自身的问题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毕竟任何时代,都有企业因没能赶上所谓的“时代浪潮”而走向衰败。

目前,圣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1、对于大客户的较高依赖

财报数据显示,圣农发展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达48亿,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5.07%,其中第一名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3.22%,结合多方数据分析该客户大概率为百胜。

前五大客户提供35%以上业绩收入,尤其是百胜疑似提供20%以上营收的财报数据,间接反映出圣农发展对大客户依赖度较高的客观事实。且由于第一大客户提供20%以上营收,倘若未来圣农发展出现类似2014年的福喜事件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与该大客户合作破裂,将会对圣农发展的营业状况造成巨大影响。

2、畸形的地区收入

圣农曾表示“已经建立起以福建为核心,以华东、华南为区域中心,并向华北、西北拓展的市场区域布局体系”。但2020年年报显示,华东地区营收已占圣农发展全年营收一半以上(51.72%),排名第二的福建地区和排名第三的广东地区,占比分别仅有17.24%和10.34%,其所宣传的“福建为核心”似乎有些名不副实。

或是为了改变以上问题,圣农发展近两年也开始逐渐向C端市场发力,试图借助C端市场拓宽产品品类和销售区域,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从而削弱对大客户的依赖和改善较为畸形的地区收入问题。

只是长期专注B端市场的圣农发展在做起C端生意时,会一路顺风顺水吗?


02、当“鸡厂”做起C端生意

2010年以来,国内餐饮业零食总额持续提升,凭借着1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在2019年便达到了4.67万亿的餐饮收入。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也在2021年基本消失。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国内餐饮收入总额4.205万亿,同比增长21.6%,较2019年同期增长0.38%。

迅速恢复的市场以及消费者因疫情影响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关注,令企业对C端市场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开拓C端市场似乎也成为绝大多数B端食品企业的近两年开拓“第二曲线”的首选。

但今时不同往日,面对C端市场激烈的竞争,圣农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从行业角度看,圣农发展目前所发展的C端产品大都可归于预制菜大类。赛道内,同为肯德基产品供应商的千味央厨已选择借助“早饭师”品牌提高旗下油条在C端市场的知名度;西贝则选择推出料理包产品;盒马也推出了半成品菜包,至于圣农发展,虽然旗下的炸鸡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但似乎并未达预期。

圣农发展2020年财报显示,肉制品为圣农发展提供了3成以上的营收,其中C端商品收入仅8亿元,占比约16%。

同样,圣农发展2020年的20亿利润中,食品类产品仅贡献了10%左右。种种数据都与圣农发展致力打造的“世界级的食品企业”似乎尚有较大差距,C端市场为圣农发展的业绩贡献并不高。

这也正是不少主营B端业务企业的痛点——有品类无品牌。纵使这些企业品类全、且在业内具备一定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在C端市场却无人知晓,导致企业在布局C端市场时存在阻力。

相比之下,B端企业更看中高品质和高管理效率,从而为所服务的企业客户提供最大利益,进而为企业贡献稳定的订单和收入。但C端的消费者,往往更在意产品的形态、价格等因素。对于主营B端业务的圣农发展而言,能否在激烈的新消费浪潮之下,立稳自己的品牌口碑目前尚未可知。

如今的圣农发展选择布局C端市场,更像是为了扩大市场作出的努力。借助经多次加工的鸡肉产品,不仅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也提高产品了定价,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在销售渠道方面,圣农发展的C端布局仍需依靠线下商超以及线上社区团购电商平台。


03、写在最后

凭借“首批”白羽肉鸡新品种过审企业的优势,圣农发展借此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倘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种优势或将不复存在。

未来的圣农发展,能否将先发优势扩大,才是关键。至于其所发力的C端市场,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