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噪声污染防治法。法律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法律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还静于民,守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4日表决通过了噪声污染防治法。法律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同时依法享有获取声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噪声污染防治的权利。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法律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还静于民,守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今年双11期间,浙江省消保委对五个知名平台双11直播带货进行了消费体察。
省消保委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购买了80个批次样品,发现双11期间直播带货存在较多三无产品,共检测出10个批次,占购样总数的8%。例如,在米卓蔓(粉丝数量246w)直播间购入的某内衣、某内裤,在知了严选(粉丝数量117w)直播间购入的某外套、某背心均未标注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和规格、纤维成分和含量、维护方法、产品标准、安全类别,不符合GB/T 5296.4-2012相关规定。在融威七号(小轩哥)(粉丝数量84.7W)直播间购入的某吸盘音响铭牌无制造厂或责任经销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记、无机型代号或型号、无电源性质符号、无额定消耗电流或额定消耗功率、无标准要求的相关说明,不符合GB8898-2011相关规定。在鹤采儿(粉丝数量118.5w)直播间内购入的某暖手宝,检测后发现在商品本体上无制造商或责任承销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识,无器具型号或系列号,不符合GB 4706.1-2005相关规定。
此外,商品质量、材质成分不符合国家标准共检测出16个批次,占购样总数的20%。例如,在烈儿宝贝(粉丝数量1554.3万)直播间内购入的某豆豆鞋鞋帮拉出强度检测为17 N/cm,而标准值为≥70 N/cm(若材料撕裂而结合处未开时,鞋帮拉出强度≥30 N/cm)。在五季家大码女装(粉丝数量574.2w )直播间内购入的某裙子称“聚酯纤维:70,羊毛:30”,而检测结果为“聚酯纤维:100”,并无羊毛材质。在杨夏天CC(粉丝数量51.1w)直播间内购入的某筋膜枪,检测后发现电源适配器保护阻抗由单一元件组成,不符合GB 4706.1-2005,GB 4706.10-2008相关规定。
同时,在李佳琦(粉丝数:5645.2w)、呗呗兔(粉丝数量1053.4w)直播间内,分别发现1批次和2批次商品标签不规范问题。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跨周期调节措施,推动外贸稳定发展;部署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实施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我国进出口快速增长,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当前外贸面临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扩大开放,针对困难挑战推出应对举措,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一是加强对进出口的政策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把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引导银行结合外贸企业需求创新保单融资等产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鼓励银行有针对性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等的保障力度。深化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合作共建,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承接。做好大宗商品进口。二是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增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建设使用海外仓的支持。优化跨境电商零售商品进口清单、扩大进口类别。三是加强对企业的配套服务,推动解决企业在发展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拓展贸易渠道、完善供应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2022年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暂免征收缓税利息。四是缓解国际物流压力。鼓励外贸企业和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依法依规打击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五是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制度,积极开展贸易调整援助工作,助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
会议指出,经过国际国内相关方共同努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要支持企业抓住协定实施的契机,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发展水平,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疫情以来,受益于我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我国产业链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填补了海外供应链的缺口,支撑出口增速持续超预期,也对疫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现阶段,海外疫情发展尚不明朗,欧美宏观刺激政策正在不断退出,我国未来出口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常会强调从多个方面稳定外贸,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稳定外贸增速,进而稳定总需求,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环境。”
“应对疫情等外部不确定性影响,有效稳定经济发展预期,需要制定更加积极的稳外贸稳出口和稳订单政策,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种种堵点,包括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采取稳定外汇波动和增强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能力,同时畅通国际物流渠道堵点,采取供需对接等多种举措帮助外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同时积极利用跨境电商等渠道拓展市场渠道,有效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借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的契机,可以帮助企业寻找更多市场机遇,用好贸易协定规则,加大规则培训介绍,提升外贸企业利用规则的能力。
非法传销迷惑人心智、诈骗钱财、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早已是各界共识。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销也不断花样翻新,仍给不少人带来了麻烦。
近来,传销又穿上新“马甲”。有人宣称在购物商城App上购物,成为会员拉人头,就能参与利润分红,未来公司上市后还能获取股权。在此前浙江省公布的一起案例中,一个名为“某亿入口”的购物商城App平台会员遍布全国32个省份,注册会员账号90余万个,实际付费会员人数70余万人,涉案资金7000余万元。
“电商拉人分红”,和之前的线下拉人头、“消费全返”、“走路赚钱”等套路是同样的“配方”。但网络传销既不需要上下线,也没有固定窝点,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行骗范围不受限制,“杀熟”“杀生”灵活自由,极具迷惑性。面对生活中的“十面埋伏”,仅靠警方发现一起惩处一起,民众上当一次醒悟一次,显然是不够的。
传销“触网”倒逼监管“清网”。传销由“地下”转入“网上”,利用网络传销交易隐蔽性、人员分散性等新特点,与法律和监管“躲猫猫”,提醒我们,打击网络传销要有互联网思维,关键要从源头抓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商、网店等网络交易行为的管理,重点把握网购、快递两个主要环节。对网购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异常交易”情况及时查处,严防网络成为传销的又一个“窝点”。
另一方面,打击传销要下好“全国一盘棋”。持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出动大量警力、扩大摸排范围……一直以来,各地全面对传销开战捷报频传。但考虑到网络传销是流动性大、涉及区域广的犯罪活动,各部门、地区之间更要强化联动治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只有采取专群结合、综合治理的方式推进整治活动,加强与周边省市沟通协作,发挥跨区域执法联动优势,最大限度地挤压传销活动生存空间,才能避免传销组织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监管“洼地”,又死灰复燃。
对民众来说,远离传销,唯一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任你“七十二变”,我相信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一旦人人自觉摒弃“躺赚”思想,远离“投入少回报大”等诱惑,则传销上“网”一样没有出路,行骗者将赤裸裸暴露于阳光之下。
传销之害,尽人皆知。打击传销,需要你我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