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趣头条不再是“体验最友好的平台”了。

在大众视野中“下沉”许久的趣头条,最近因为一则关停消息重新“回归”。4月21日,趣头条发布通知称,将调整业务,会在6月30日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的服务和维护。并在当天下线上传内容入口。


已下线注册功能,图源趣头条官网


针对此事,趣头条相关负责人回应,基于内容调整测试的数据结果,决定近期关停自媒体创作平台。

众所周知,创作者是内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头条系、知乎、B站等为了争夺创作者资源,都曾有过激烈竞争。

趣头条在2016年初上线时,更是将自己定位为“倚靠差异化定位、独特的获客机制、快速发展的自媒体内容平台”。此次关闭了自媒体平台业务,意味着以第三方创作者内容为核心的内容聚合平台趣头条,要对第三方创作者“停服了”。

对此,不少入驻趣头条的自媒体创作者发文,对趣头条关闭自媒体业务表示“不意外”但有些遗憾。

根据趣头条官方回应,之后的趣头条将通过推荐技术,结合百度等第三方平台的内容继续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

随着近几年快手、抖音等平台崛起,用户获取消息的习惯已经从图文转换到了短视频,自媒体平台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早在去年10月,搜狗旗下的自媒体平台搜狗号就停止了运营,半年后,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趣头条也步了后尘。

业务收缩的背后是趣头条持续亏损。连线Insight注意到,趣头条上市后的每年3月,一般会公布上一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未审计财报,但至今,趣头条尚未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原因或许从趣头条去年业务数据可以窥探一二。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曾在2021年1月的内部信中定下2021年目标,希望在2021年实现7亿元的全年经营性利润。但财报显示,趣头条在2021年前三季度连续亏损。

并且,作为曾经与拼多多、快手齐名的“下沉三巨头”之一,与2018年上市首日最高峰时期的45.88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如今趣头条的市值,已经降至4120万美元,缩水超九成。

以“看新闻赚钱”模式杀入下沉市场的趣头条,如今持续扩大的亏损和内容平台停运等实际表现,显然与原本定下的“减少烧钱投入、补足内容短板”战略背道而驰。

抛弃原创作者的趣头条,之后还能依靠什么,留住平台用户呢?曾创造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最快上市纪录的趣头条,离高光时刻越来越远了。


1、趣头条做不好内容

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对几十万内容创作者“失约”了。

或许还有人记得,2018年,趣头条上市几个月后,在北京举办了首届“趣生态大会”。当时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在发布会现场慷慨激昂,声称趣头条接下来要在内容创业快车道上下慢功夫,重点做几件事情——一是提高创作者收益,优化优质作者分布;二是做对内容创作者体验最友好的平台。

但四年后,趣头条毫不留情地用“避免不必要纠纷”“视为自动放弃”等词眼,对自家内容创作者下了“最后通牒”——通知一众自媒体人,趣头条将在2022年6月30日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的服务和维护,所以自媒体作者需要尽快提现收益和注销账号。

其实,若不是自媒体创作平台关停,不少用户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打开下沉三宝“PKQ”(拼多多、快手、趣头条)之一的趣头条了。

与如今已经成为各领域“领头羊”的其他两大下沉巨头——拼多多、快手相反,趣头条如今面临着“触底”危机。

熟悉趣头条的用户都知道,趣头条当年借助“看新闻赚钱”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俘获大量下沉市场用户。

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已经从图文变为短视频形式。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10.32亿网民,其中短视频用户有9.34亿。


短视频用户占网名比例,图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趣头条的衰败,一部分源于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内容生态。

资讯聚合平台想要留住用户,内容质量很重要,这一点,各大视频平台深谙其道。因此,曾一度出现多家平台高价争夺敖厂长、巫师财经、半佛仙人等头部创作者的混战局面。几乎每个内容平台都有一批独居特色的创作者,但趣头条没有。

趣头条自上线,便直接绕开内容壁垒。通过爬虫抓取各大媒体网站内容起家,把获客直接当做一种商业模式。成立三年后,才大力引入原创作者、机构媒体等内容创作者。

另外,趣头条把大部分“钱”补贴给了用户,内容和用户体验,在趣头条这个“移动资讯平台”上得不到足够重视。

谭思亮接受“雷帝触网”采访时,被问及为何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都在补贴创作者,趣头条选择了补贴用户时,他的回答是,即使给作者补贴,也很难买断内容,不如先抓住读者。

即便趣头条后期曾推出“云耕计划”“快车道计划”等策略,来激发、扶持创作者生产内容,但也比不过百家号、头条号。趣头条也未在财报中公开透露过,其在内容方面的具体投入金额。不少趣头条作者后来陆续“逃离”趣头条,似乎也不难理解。

而且,随着用户获取成本及互动成本不断上升,趣头条花钱把用户变成自己的流量,再把流量卖给其他广告主的单一营收模式,已经难以支撑趣头条的发展。

因此,放弃烧钱换取用户规模增长,趣头条希望用免费阅读模式吸引用户。网文平台米读,被寄予了厚望。

趣头条希望通过米读来弥补其内容短板的同时,还能成为新业务增长曲线,“复兴”趣头条。


米读推出“平民英雄计划”建设内容生态,图源米读官方微博


当阅文、阿里文学等老网文平台大力推行付费模式时,米读以“免费+广告”的模式切入网文阅读细分市场,当时对网文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

米读的前期发展迅猛。调研机构QuestMobile数据,米读上线一年后,也就是2019年,它成为国内免费小说APP中排名第一。并且在这一年,米读连续完成A轮、B轮两轮融资。

除了广告变现之外,IP短剧化也是米读重要探索方向。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米读累计出品短剧已近50部,在快手平台上线的多部米读短剧,播放量过亿。

遗憾的是,在整个网文江湖里,米读的“护城河”似乎也不坚固,它取得用户规模的方式似乎都可以被行业“老大哥”们复制。并且米读给网文作者们提供的报酬,也没有太大吸引力。

优胜劣汰下,米读因为内容不佳、整顿等原因,渐渐和趣头条一样偃旗息鼓。

今年3月底,米读发布公告宣布,4月1日起米读的签约作品将陆续转签至阅文集团,后续也将由阅文进行运营维护。

关闭了创作者平台、米读“转嫁”阅文,如今的趣头条还剩下什么呢?上市即高光,趣头条的故事快讲不下去了。


2、核心“网赚”模式失灵

自趣头条成立后,围绕网赚模式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所谓“网赚模式”,就是用现金奖励鼓励用户登录、拉新、增加停留时长,然后再把用户的点击或者注意力贩卖给广告商。用一句风靡一时的“网赚模式”话术概括,就是“看新闻、刷视频、看广告、走路、睡觉……轻松直接赚钱!”

在网赚圈,最有代表性就是“读新闻赚钱”的趣头条。当新浪、网易等传统内容平台还在重点培养内容创作者时,趣头条创新性地把主要精力和财力给了用户,内容反倒成为一种交换中介。

具体操作是,趣头条用户签到、看新闻可以领金币,拉新“收徒”来发展“下线”用户后,“师傅”也可以收益金币,只要有助于增长和活跃用户的一切行为,都能得到相应激励。

一边让用户看广告赚钱,一边向广告主贩卖用户注意力。用谭思亮总结的一个财务模型概括:只要“M(用户点击带来的广告收益)>N(对用户发放的激励)”,公司就能赚到钱。

趣头条的网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消逝的时代,的确吸引了无数广告主。更引起了行业的跟风模仿。

“网赚模式”这套玩法最初很成功。趣头条上线一年,日活用户超千万,在OPPO、VIVO应用商店排行榜冲进了前五;上线两年半后,也就是2019年第一季度,趣头条日活达到了3750万,进入了与新浪新闻、网易新闻比肩的第二梯队。

趣头条的上市,更是把网赚模式推上高潮。趣头条以2年零3个月,成为上市最快的中概股,挂牌当天,盘中因涨跌幅过快先后5次触发熔断而暂停交易。甚至上市后,趣头条还获得阿里巴巴1.71亿美元投资。

然而,相比其他投入更高的商业模式,网赚模式护城河并不高,太容易被模仿。

趣头条火了以后,似乎一夜之间,出现各种类型的网赚平台——连走路、睡觉、喝水都能够赚钱。同时,腾讯、百度、搜狐等互联网老巨头也抄起了作业,纷纷推出极速版APP,跟着趣头条玩起“网赚”模式。

腾讯安全发布的《网赚APP产业链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网赚App及平台数量超过500个,影响用户高达2.5亿。

一方面是各种网赚平台大量出现,直接导致用户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贵,获客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是,趣头条的内容短板也开始暴露。众多竞品之下,用户已经不满足于赚金币,网赚模式对用户的吸引力在下降。

加之有一部分羊毛党用户留在趣头条,主要为了赚积分,而非真正阅读内容。

因此,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趣头条改变了发展策略,谭思亮称,将对成本和费用进行约束,开启长达一年多的减亏计划。

随着平台补贴收紧,趣头条的用户逐利性逃离,日活、月活和单用户时长出现了严重下滑。

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趣头条日活数据连续六季度环比下滑,已经跌落到2年前的2018年第四季度水平;月活数据跌回2019年第三季度的水平。

用户在趣头条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财报显示,截止到第三季度,用户每天使用趣头条的平均使用时间长为51.9分钟,去年同期是55.3分钟,虽然有小幅增长,但依旧难挡下滑的大趋势。实际上,趣头条用户在平台上使用时长早在2019年Q4就呈现了下滑的趋势。

用户在平台停留时间不断减少,趣头条对广告主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成也“网赚”,困也“网赚”。网赚这个商业模式,让趣头条彻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阶段。


3、趣头条还能亏多久?

失去创业者平台和米读的趣头条,还有多少机会翻身?

资本市场已经用脚给出答案。趣头条上市后,股价曾在短时间内飙升至18美元/股,但是如今已经跌至1.36美元/股,跌幅超过90%。

即便趣头条通过降本增效,在2020年四季度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盈利,但也未能重唤资本信心。从2020年全年业绩来看,趣头条依旧亏损,净亏损数额达11.05亿元,只不过相比前一年同期的26.89亿元收窄了58.9%。

并且,短暂盈利后,趣头条又陷入了亏损泥潭,单一营收结构的弊端更加凸显。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趣头条净亏损分别为1.75亿元、2.095亿元和5.836亿元。


趣头条2020年四季度盈利,图源富途牛牛


更重要的是,趣头条的资金流也越发紧张了。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趣头条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共约8.623亿元,而在同年3月31日,还有11.058亿元。

亏损之下,趣头条还承受着巨额“还债”压力。

趣头条发行的本金为1.711亿美元的可转债,在公布2021年一季度盈利公告日后的一年后到期。

何为可转债?按照《管理学大辞典》中的解释,可转债的意思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如果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时间回到三年前,阿里巴巴向趣头条提供价值1.71亿美元的3年期“贷款”,年化利率3%。当时签订协议后,趣头条盘前大涨。不少分析师认为阿里当时看中了趣头条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趣头条当时也被称为继B站、小红书之后,又一个同时拥有阿里与腾讯加持的互联网公司。

按照协议,阿里巴巴在可转债到期日,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债转股。如果转股,阿里占趣头条的股本比例约为4%。这意味着趣头条在阿里转股后的市值将高达约43亿美元(1.71亿美元/4%=42.75亿美元)。

但目前趣头条的市值仅4120万美元,显然与目标市值相差甚远。因此,阿里巴巴在可转债到期日选择不转股,可能性较大。那么,趣头条将需要偿还3年期1.71亿美元可转债本息。

以目前趣头条目前的全部资金储备来计算,总金额似乎不够偿还此笔可转债,也就是说趣头条的资金非常紧张。

在快速更迭的商业世界里,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再留给趣头条。趣头条曾经发展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试水了包括资讯、游戏、短视频、小说在内的多元产品,最终只有网文产品米读幸存。但如今,米读也已经“转嫁”阅文。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已经不是当初遍地黄金、蒙眼狂奔的年代,缺钱的趣头条,还能靠什么继续前行?

阅读全文>>

4月21日,趣头条自媒体平台发布站内信,称“趣头条基于长远的内容规划,将于2022年6月30日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的服务和维护。”



目前,趣头条已经下线上传内容入口,自媒体作者已经无法再在趣头条平台更新文章和视频。

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在失去了自媒体作者之后,趣头条如何保障平台内容的稳定供应,据趣头条相关负责人表示,趣头条已与百度等多家第三方内容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或将在后续通过公司的推荐技术,结合第三方平台内容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昔日赴美上市的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如今却选择和内容创作者告别,趣头条躺平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内容资讯平台近两年来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


“下沉市场四大天王”

趣头条最初闯入大众视野,是凭借着凶猛的用户增长,2016年6月才正式上线的趣头条,在两年时间内就实现了APP累计装机量1.81亿,月活用户6220万,用户登录率更是高达95%。

当时的趣头条,在三五线城市成为了最火热的APP之一,也和彼时的快手、拼多多、水滴筹一起,被媒体冠以“下沉市场四大天王”的头衔。

趣头条为什么能火得这么快,这就不得不提其自身病毒式裂变的发展模式,当时甚至有人将趣头条的用户增长模型比喻成“拼多多+今日头条”。

平台通过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内容,而用户又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或观看视频来获得收益,这使得趣头条的用户黏性要远高于其他内容平台。

这一点极为精准地抓准了下沉市场用户爱薅羊毛的特性,使得趣头条避开了和其他内容平台的直接竞争,在大城市之外完成了跑马圈地。

而由于用户群体庞大且精准,趣头条的变现通道也随之打开,二类电商、网贷等广告主纷纷上门,让趣头条的广告收入也不断攀升。

对比当时市场上其他还在艰难摸索盈利模式的内容平台,趣头条的高速增长成为了行业为数不多的亮色,这一点在其营收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2016年,趣头条营收还不过是5800万元人民币,2017年便飙升至5.17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趣头条在前六个月就已经斩获7.178亿元人民币营收。



高速的发展态势也迅速催熟了的资本化道路,趣头条于2018年9月便昂首赴美上市,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上市的最快纪录。

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投资者也展现出了对于趣头条的极大热情,上市首日便经历了罕见的五次熔断,在发行价为7美元的情况下,首日收盘时,趣头条的股价已经暴涨128.14%,来到了15.97美元,市值高达45.9亿美元。


上市即巅峰

尽管凶猛的增长让趣头条成为了那两年国内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是对于趣头条来说,却颇有些“上市即巅峰”的味道。

从股价上来看,截至4月22日美股收盘,趣头条的股价为1.36美元,总市值更是只有可怜的4120万美元。



对比上市首日收盘,如今趣头条的市值只有那个时候的百分之一。

趣头条为何跌落地如此之快,其实可以从发展模式单一、短视频冲击、内容生态落后三个维度来解读。

首先是趣头条的用户增长模式,虽然其开创了“看资讯赚钱”的行业先河,但这套玩法的可复制性太强,几乎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

近几年来,包括今日头条、手机百度等内容服务平台都推出了极速版应用,同样设置了“看资讯赚钱”的玩法,相比较趣头条,这些大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品牌背书也更强,对趣头条几乎形成了降维打击。

根据易观千帆发布的2021年2月信息流APP数据,百度极速版月活已经超过了5100万,今日头条极速版也超过了4600万,而趣头条则仅为789万。

其次则是近两年短视频的崛起,抖音、快手的火爆分走了绝大多数的移动端流量,而且也同样有极速版的“刷视频赚钱”玩法,进一步挤压了趣头条的生长空间。

事实上,趣头条本身也意识到了短视频将会对主打文字内容的资讯平台产生巨大冲击,于是在前两年推出了“趣多拍”和“老铁视频”两款产品,试图切入短视频战场。

但趣头条和投资自己的腾讯一样,似乎在短视频产品上并不擅长,这两款短视频APP最终都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最后则是在平台内容生态上,早期的趣头条APP上,由于平台内容多为自媒体作者自主上传,为了博取更高的流量,便充斥着较多的低俗及擦边球内容,而趣头条因为这一点,也屡次遭到了主流媒体的点名及批评。

而一些优质的内容创作者,目前也大多以独家或首发形式与其他内容平台签约,这也使得趣头条自身的平台内容变得更加匮乏,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不断降低。

其实不止趣头条,一些模仿趣头条模式的资讯平台,也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惠头条、东方头条等,虽也曾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但现在也已难觅踪影。


其他平台或效仿

国内的泛资讯平台内容大战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在那几年,平台一边砸钱打广告拉新用户,一边给补贴和流量分成吸引创作者,BAT三巨头全部参战,打造出了数个平台级的创新产品,并一直运行至今。

在这阵浪潮中诞生的趣头条,其实也曾对创作者格外看重,2018年,趣头条对外喊出了“内容创业者最初的快车道”的口号,宣布对创作者提高分成比例,并决定陆续签约近千名内容生产者,为他们提供高至每月3万元的保底收入。



螺旋君从一位资深自媒体创作者处了解到,当时的趣头条给予的创作者收益确实很诱人,甚至一度要高过头条和百度两大头部平台,除了基础的广告分成外,每周和每月都还有内容榜单奖励,其在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个月都能在趣头条平台获得近万元的收益。

但这样属于内容创作者的好光景并不长,这位作者如今在趣头条,近一年的收入也只有几百元。

对于趣头条这次停止自媒体创作平台的服务和维护,螺旋君采访了数位自媒体作者,大多数人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整个资讯平台目前的流量都较为集中,马太效应明显,尾部的自媒体平台处境本身就比较艰难。

在趣头条之前,搜狗旗下的内容开放平台搜狗号也已经在去年9月停止运营和服务。



其他的如一点号(一点资讯)、快传号(360浏览器)、大风号(凤凰网)等平台,尽管还在正常运营,但大多已经无法给创作者太多的收益分成,平台内容也并不丰富。

停止自媒体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对于资讯平台而言,主要能够节省两部分的精力,其一是对于创作者的维护,包括内容活动运营和流量分成,其二则是审核的压力,不需要再单独搭建内容审核团队。

而趣头条这次选择接入第三方内容平台,实际上也算是在行业内开了先河,直接采买第三方的内容,既能够支撑APP的正常运营,又减少了其他方面的人力成本投入。

至于效果如何,后续还需要时间检验,如果能够继续留住用户,那么也不排除有其他平台效仿的可能。

阅读全文>>

近日,B站在花费1.18亿元获得支付牌照后又上线发布了小黄车功能,让用户能够边看直播边下单购物,电商和直播带货的两个重要功能终于连上了线,这两个动作也释放出B站进军直播带货之路的野心。

哔哩哔哩弹幕网,图/哔哩哔哩弹幕网官方微博

万事俱备,可B站推进直播带货的架势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9月的会员购四周年庆典“本命好物节”上,B站已经在凉风Kaze、谢安然等几个不同领域的UP主和主播上进行了直播带货测试,试图以一种自带二次元属性的带货风格与其它平台的直播带货一较高下。

尽管在直播带货测试前都做过彩排,但几位UP主主播仍然不具备专业的直播技巧,时不时会低头去查看准备好的推荐词,甚至在直播过程中一度语塞,场面一度陷入死寂。

小试牛刀的试水,无论品类还是销售额,B站的直播带货第一枪并没有引发过多关注。

而在小黄车上线后的首场双十二直播带货内测中,没有广告、没有推荐,B站在营销宣传上就显得更加低调和收敛,就连站内用户都不知道直播带货的具体安排。

影视飓风、动动枪DongDongGun、吃货请闭眼等首批内测资格的UP主只能自制海报,自己预热直播宣传,B站只给予了运营上的一些指导。

两场直播带货的默默探索,B站也算是发掘了带有自身属性特色的直播形式,尽管相较于已然成熟的淘宝、抖音、快手直播远不是一个级别,但对于从0起步的B站直播带货业务来说,也算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从B站对直播带货之路的小心谨慎态度也可以看得出,B站“优雅恰饭”的同时,也害怕小黄车功能的上线会打破B站的平静,严重的商业化会使得用户纷纷逃离,而活跃用户是一个内容平台扎根生存的基础。

图/B站APP直播界面截图

而另一方面,B站目前的直播带货和原UP主的固有内容输出尚未形成闭环,大肆推进直播带货之后,产品质量、促销策略纠纷等其他平台为之头疼的问题也势必将席卷B站。

B站还没做好准备,但直播带货的蛋糕并不会等待它。

随着薇娅、雪梨等头部主播的纷纷“塌房”,直播带货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潮,B站也必须关注直播带货行业的变动。

而在B站的四大业务板块中,电商及其它的营收占比是最小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根据第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移动游戏业务的营收为13.9亿元,占总收入的26.7%,同比增长9%;而这已经是B站近三个季度里游戏业务表现最好的数字。增长最快的广告业务同比增速首次出现放缓,从Q1的234.0%、Q2的200.6%降至Q3的109.9%,广告增速大幅放缓,寻找新的增长点已迫在眉睫。

B站能回过头来看到高效转化的直播带货生意还不算太晚,只是直播电商三分天下格局已定,B站需要尽快主动出击,才能抢到下半场的蛋糕。


B站做直播带货,安静异常

直播带货的炮火早已炸透了抖快淘,而B站子弹上膛,打出的第一枪却安静异常。

继上个月通过收购获得支付牌照后,B站终于在双十二前夕正式上线了小黄车功能,枪已在手,直播带货一触即发,“影视飓风、动动枪DongDongGun、吃货请闭眼”等被B站选中成为首批内测的UP主。

作为B站小黄车上线后首批进行直播带货的KOL,这场双十二直播带货却悄无声息。

没有铺天盖地的预热,也没有海报,B站对内测直播表现出了一反常态的低调与克制。

和抖快淘等其它直播平台相比,B站对于直播带货的宣传几乎毫无水花,甚至在B站搜索“直播带货”“电商直播”等字眼,也无法搜出相关UP主的直播带货账号。

没有宣传流量的入口,这就意味着只有关注了UP主账号的用户,才会知道这天会有自己喜欢的UP主的直播带货,而其它未关注的用户却很难找到带货UP主们的账号与具体直播时间。

UP主直播宣传,图/B站UP主个人动态

官方没有流量扶持,UP主只能靠自己力量吸引更多用户到直播间里来。

动动枪DongDongGun作为首批内测直播带货的UP主,在官方缺少宣传预热加持的条件下,只能自己专门制作了一期视频预热双十二当天的直播,并将噱头聚焦在“计划赔十万块钱”,精心准备了iPhone、iPad、可乐等引流产品,以此来试图吸引更多的流量。

甚至于从月初开始,动动枪DongDongGun就一直在预告双十二直播时间与相关产品,用视频记录团队在探索直播带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小意外,以及提前预告了双十二当天售卖哪些产品与折扣力度,在宣传上大费脑筋。

而更为致命的是,直播带货的关键路径——小黄车也存在功能宣传的缺失,连基本的操作及步骤流程介绍都没有,在双十二的直播期间,直播弹幕中就有不少用户吐槽没有更新软件,没法找到下单的小黄车,导致购买流程非常不顺畅。

目前,B站的电商入口有三个,分别是APP底部的会员购、UP主主页的“推广橱窗”以及B站与淘宝合作的悬赏计划,UP主可以选择相关商品,关联在视频下方,对于一些“手癌”用户极其不友好。

B站考虑到了“一步步教UP主直播带货”,但却忘了“广而告之教粉丝买东西”。

官方宣传的不给力,也让另一名知名UP主“影视飓风”头疼不已。

坐拥361.4万粉丝的影视类UP主“影视飓风”,也在双十二前夕自制了直播宣传海报,和动动枪不同的是,影视飓风的直播选品主要集中在摄影器材周边,缺乏引流产品,备货方面B站也没有给予更多的品牌扶持,这都和官方前期缺乏宣传有关,许多品牌压根不知道B站做直播带货的消息。

B站APP在新版迭代中加入了小黄车的功能,这本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宣传爆点,对B站一些原生品牌都帮助巨大,但就目前来看,UP主的直播带货动作大部分都由自身完成,B站只作为审核方与指导方参与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博话题“B站将上线直播间小黄车”中,尽管不少人都觉得B站带货是迟早的事,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户直接表示了反对,甚至剑指商业化的B站,不应该在以学校青年为主的平台上推广直播带货。

可以看到,B站对于直播带货极为克制的宣传手法,在“为爱发电”还是“流量变现”的选择题上,B站无法不顾及用户的体验,“明目张胆”的商业化路径很可能会适得其反,B站直接选择了“闭嘴”。


B站做直播带货,有什么不同?

从缺失的宣传营销上看得出B站似乎还没有想好怎么出手。

其实早从2017年起,B站就在电商赛道跃跃欲试,先后推出了“会员购”功能、火花平台、UP主商品橱窗功能,还发布“悬赏计划”形成了独特的广告电商模式。

而在今年双十二上线“小黄车”之前,B站官方还在“本命好物节”上,安排泛式、谢安然、凉风Kaze、韩小沐四个游戏UP主,首次尝试了一次长达4小时的带货直播,对直播带货可谓是谨慎推进、小幅试水。

B站UP主谢安然个人动态,图/谢安然主页

出于B站的二次元文化,商品SKU相较于其它平台竞争对手来说并不占上风,但B站同时也拥有着与其它平台不一样的直播特色。

作为直播带货的门面担当,头部主播方面B站表现了与其它平台截然不同的培育方式。

近年来,B站除了引入冯提莫外,早就停止了大主播的引入,依旧聚焦以UP主为主业、直播为副业的主播。

和其它平台全品类商业带货主播不同的是,B站以二次元风格的主播居多,比如音乐站内的墨韵、咬人猫以及入驻的YouTuber如Kurt、V叔、Sam,而在学习区也有教授学者,如刑法学教授罗翔、汉语言古代文学教授戴建业、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沈奕等,甚至涌现涌现了一批特色主播,如主打豪宅直播的小艾大叔等。

B站多元化包容的内容生态和平台特有的社区文化,让B站直播带货也充满了年轻独特的二次元文化。

在双十二内测直播带货期间,动动枪DongDongGun的直播间就有虚拟的UP主形象“雪鸡”出镜,平添了几分二次元的风采。另外,B站直播带货的直播间不同于其它平台直播间的商业氛围浓厚,B站的直播间是走萌系风格的,许多主播都会选择穿着JK或汉服等cosplay服装,比如谢安然在“本命好物节”的直播就被粉丝弹幕惊呼“Lo娘钱包一生之敌”,更贴合了B站用户的属性。

B站直播的展现形式也和其它平台有所区分,B站直播间直播画面采用横屏,机位有远景、近景和产品特写,从B站带货商品来看,也大多为二次元属性强的商品,比如本命好物节上基本都是头部IP手办、B站周边、制服等泛二次元文化产品,双十二内测直播带货中的也有许多B站原生品牌。

B站UP主直播页面,图/UP主直播截图

而在主播话术上,相比较其它平台传统直播间里“321倒计时““最后1000个买到就是赚到”“Oh my god买它买它买它”等这类容易激发用户消费的口号,B站的直播间成为了一股清流,主播们在视频里算不上专业的直播话语还会不断提醒着观众们要“理性消费”。

就连直播间里的弹幕也满满都是B站的味儿,到处都是梗,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充满了圈内人才能懂的趣味。

在经历了双十二内测直播带货后,面对其中暴露的问题,B站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对于B站来说,扩大直播带货的声势,培育更多头部主播,完善供应链体系,做好品控、售后服务等基础设施,都是对它的挑战。

此外,B站还未上线自己的“bilibilipay”,小黄车也要跳转到淘宝完成交易,未来必然需要完善这一方面的布局。

至少在目前看来,B站对直播带货的力度,更像是一种防御手段,进攻出拳都显得有些犹豫。


B站为何不进攻?

流量的尽头是直播,价值的终点是私域。

B站对于直播带货的默默探索,并不是不想吃到直播电商市场的蛋糕,而是怕被反噬。

B站UP主数量虽多,但基本都只熟悉视频的剪辑和创作,对需要“主持控场”和“临场应对”能力的直播带货业务并不太精通,如果仅凭用户对UP主的喜爱去带货,可能会损害到用户粘性。

而对应的,用户和内容创作者才是影响B站能够健康发展的核心,如果用户觉得B站变得过于商业化,大家都在以带货赚钱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引起会员的反弹,就像之前用户反对充斥在B站的游戏、日漫等广告一样。

今年年初,B站就因对平台内容的监管和审核缺失导致了LEX事件,不当内容遭女性用户抵制,多家品牌与其终止合作,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相比其他内容平台,B站用户对“恰饭”视频就更加严苛了。据锦鲤财经报道的调查数据显示,B站用户有一个共同点:极其讨厌软广,能接受的人仅占被调查人数的9.22%。

此前,敖厂长、敬汉卿等B站顶流UP就因“恰饭”视频而遭到用户的抛弃。

敬汉卿在视频里硬性植入广告后,不但没有起到广告效果,15秒的视频还让他持续掉粉数万。而被誉为B站“镇站之宝”的敖厂长,甚至因为一款制作不尽如人意的游戏背书,引起很多老粉不满,一夜间掉粉2万多。

用户就是流量,层出不穷的广告抵制事件也让B站在入局直播电商赛道上不敢大刀阔斧。

然而直播带货行业瞬息万变,下半年以来,直播带货遭遇大规模查税,“带货女王”薇娅遭遇13.41亿元的罚单,雪梨、林珊珊也遭遇全网封杀,淘宝三大带货主播中,已经有两个失足落水,直播行业引发了巨变。

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直播带货行业格局有望重写,这对于入局尚早的B站来说,可以说是个弯道超车的机遇。

可就最近以来B站在直播带货赛道“佛系”的动作来看,恐怕吃不到下半场刚刚空出的市场份额了。

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市场份额,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当前,抖音、快手和淘宝已成为直播电商的主战场,B站还毫无地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市场份额》看到,淘宝直播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为32.52%,快手直播市场份额为30.99%,紧追淘宝不放,而抖音占据了8.13%的市场份额,其它小平台直播蚕食了剩余28.35%的市场份额。

B站拥有众多具备粉丝基础的UP主,并且与用户有良好的互动性,流量充足且用户粘性高的的情况下,B站加速发展,还有望争夺到更多蛋糕。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