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印发】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消息,为贯彻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升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根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制定《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

阅读全文>>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他的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被迫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船队在无意间发现了在断石硝壁上的燕窝,部下将其采摘下,洗净后以清水炖煮,解了当时食物紧缺之困。

更让人意外的是,数日后,船员气色红润,中气颇足。回朝时,郑和便带了一些燕窝献给皇帝,燕窝也成了朝拜皇帝和重臣的贡品,郑和到过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海岸,均是燕窝的主产地。

这是史料记载的食用燕窝第一人。也有记载称燕窝入席,不迟于唐代。

燕窝以滋补圣品的定位常常与贵族、贵气挂钩,居高不下的价格和可观的利润空间,养出了像燕之屋、小仙炖、同仁堂等品牌。产品形态上,除了干燕窝,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食用方式成为补充。燕窝饮品、燕窝月饼,也是近些年的创新方式。

像罐头一样的即食燕窝的开创者正是燕之屋,刘嘉玲的“吃燕窝,我只选燕之屋碗燕”帮燕之屋一步一步打开了知名度。成立24年的老牌玩家,成为了国内进口燕窝最多的企业。

近期,燕之屋提交了招股书,如果成功过会,将成为燕窝产业链相关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燕窝本身的营养价值存在争议,导致受众规模较小,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意味着要接受来自学术、投资者、媒体、监管等多方面更严格的审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燕窝和保健品一样,属于暴利行业。所以维护好客户,保证复购率,低调发大财可能是比上市然后与公众股东共享利润更合适的做法。

那么,燕之屋为什么选择上市?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是行业问题还是自身问题?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01 突围与被困

燕窝,是有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分泌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如海藻、植物纤维及羽毛筑成的巢穴,唾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是营养的来源,其主产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等地。

2011年之前,燕窝产品以传统干燕窝为主,受众基本集中在高端人群,具有奢侈品的属性,包装上也多以礼品形式,吃燕窝时,需要经历挑选、泡发、挑毛、文火炖煮等复杂的制作流程。

燕窝起源较早,但因为没有统一标准,监管难以同步,利益驱使之下,浑水摸鱼者众多,燕窝市场安全问题频发。

最著名的丑闻,也是行业的转折点,是毒血燕事件。

2011年,浙江工商局对血燕大规模抽检,结果是市面上的血燕均不合格,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这源于无良商家以粪便熏染或使用色素的方式将普通白燕冒充产量更低价格更高的血燕,实际上血燕只是一种销售噱头,是否可以作为营养品存在都还是未知数。

昂贵的补品竟然是毒物,消费者对燕窝的信任跌到了冰点,随后两年燕窝被限制进口,行业质量监管开始起步。

2012年,燕之屋推出碗装即食燕窝,主打0防腐剂和0亚硝酸盐,不需要自己浸泡和炖煮,凭借在安全和便捷上做的文章,燕之屋在风高浪急的行业里站稳了脚跟,按照CAIQ溯源燕窝进口数量排名,2019年和2020年燕之屋均位居国内燕窝进口商首位。

到目前,燕之屋的产品分为四种,干燕窝、鲜炖燕窝、即食燕窝(碗装或者瓶装)和其他诸如燕窝粽子、燕窝月饼、燕窝糕点等产品。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收入的增加,燕之屋整体收入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其中,碗燕+冰糖燕窝,也就是常温即食燕窝,是燕之屋的主打款。也可以看出,从2018年—2020年,碗燕的收入增速较慢,收入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是鲜炖燕窝。

鲜炖燕窝的开创者是小仙炖。这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相对碗燕18个月的保质期,小仙炖的产品保质期一般只有15天。

小仙炖采取手工炖煮、冷链配送,让消费者像订牛奶一样,享受最便捷的服务,最鲜的产品,采取月套餐、年套餐等方式刺激消费。

中国人,在吃上,讲究一个“鲜”字。凭借产品+模式的创新,小仙炖势头迅猛,2020年双十一,小仙炖的全网销售额是燕之屋的两倍多,终结了燕之屋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蝉联天猫双十一燕窝品类冠军的历史。

小仙炖是燕之屋强有力的对手。在对垒的过程中,降价、同样推出鲜炖品牌、在广告语上烹饪方式上明争暗斗等等竞争武艺齐上阵。

燕之屋凭借便捷等食用方式突围,又陷入了与更便捷的方式、更能俘获消费者的产品力搏斗之中。


02 燕窝下凡:暴利不暴利?

新势力的崛起,是燕之屋面临的威胁之一,产业链的变化同样是燕之屋需要适应的新环境。

在公众的印象中,燕窝属于暴利行业,这一印象来自于几个因素:

1、燕窝的功效或者说其宣传的功效,和保健品差不多,而保健品一般是暴利的;

2、自古以来,燕窝都是针对收入高的群体,这类人群价格不敏感,产品价格高;

3、走私的燕窝,成本极低;

4、奢侈品的定价逻辑,燕窝作为一种养生保健品,采用的不是成本定价法,而是市场定价法,其参照的核心要素是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和价位接受度。

整个产业链,的确是暴利。

燕窝的上游包括燕窝采摘、燕屋管理以及粗加工,国内的小仙炖、燕之屋等拥有自己生产加工条件的企业属于中游,下游则是销售渠道和终端客户。

以燕之屋为例,在传统的线下经销商渠道上,零售价是出厂价的2倍,再加上生产厂家赚取的部分,零售价几乎是成本3—4倍。

燕之屋作为中游,整体的毛利率在50%左右,并没有那么暴利,比不上农夫山泉的矿泉水,也比不上可口可乐,且在行业的变化和竞争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和2020年,毛利率明显低于2018年。具体拆分下去,碗燕基本保持高端,鲜炖燕窝和冰糖燕窝竞争压力较大。

从2018年到2020年,全线产品价格都在下调,鲜炖燕窝的下调幅度最大,牺牲利润换取收入规模的策略非常明显。

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的回升,主要原因是采购燕窝的均价下降。燕窝是最重要的成本,暂且不考虑燕之屋执行的将履约成本纳入营业成本,采购燕窝占到了营业成本的85%—90%。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的采购均价分别为13.42元/克、12.54元/克、11.90元/克、11.27元/克,不管有没有疫情的影响,价格都在下降,这一原因可以概括为被中国人吃便宜了。

由于国内的燕窝市场增速较快,2016年到2020年,市场规模从70亿元扩大到了400亿元,毛燕窝收益可观,所以上游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国内燕屋产业发展也较快。

2019年和截止2021年11月,印尼+马来的出口中国的合格厂商数量从增长54家增长到了70家,燕窝的进口价格也稳中有降。

燕之屋,2021年上半年的采购均价比2018年低约16%,以其占营业成本87%,且营业成本其他项目价格不变计算,营业成本下降近14%,而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还略低于2018年。

这意味着:

1、燕之屋饱受竞争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无法转化为利润;

小仙炖的情况也不算太好,尽管看起来气势如虹,但由于冷链配送履约成本较高,再加上为了打开知名度,高价请代言人、到处营销打广告,2019年仍处于亏损的状态。

成本费用过高,为了利润,小仙炖还违规以价格较低的燕条部分代替燕盏,从而遭受处罚。

2、燕窝的受众正在平民化,原本的定价逻辑正在消失。

这一点,其实从冰糖燕窝贡献增量也可以看出。除了产品不同,冰糖燕窝和碗燕相比,包装规格小,价格低,在拉新用户尝鲜上更具有优势。

从奢侈品转变为普通人接受的快消品,从主要从品牌溢价中获益到偏向销量驱动增长,两种不同模式间的跨越,也是一重考验。


03 上市前突击分红5000万

外有小仙炖亏损换规模的凶猛打法,内有不得不转变运营模式的行业变化,这一次,燕之屋选择的突围方式是上市。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燕之屋计划募集资金10.19亿元,将用于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燕之屋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0.19亿元的募集金额,远超其6.79亿元的总资产和2.86亿元的净资产,一伸手,就是从资本市场索取1.5倍的自身体量,这样的金额少不了引来证监会关于“募集资金与发行人规模的匹配性,是否具备有效使用募集资金的能力”的问询。

燕之屋,一方面有大额的资本性支出计划和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大手笔分红。

关于上市前分红,有人认为这属于原股东的经营成果,分红也不应被诟病质疑,也有人认为,不缺钱上什么市,这种行为很不厚道。

燕之屋在招股书说的是,行业发展迅速,自身产销规模持续扩张,现有厂房中租赁占比较高,且生产经营场地已较为局促亟需扩展。燕之屋做的是,赚点钱就送到股东手上。

2019年到2021年10月,不到三年的时间,燕之屋现金分红5次,合计含税额为2.5亿元。按照一般企业的发展路径,成长中的企业倾向于留存收益以待扩大规模,成熟期的企业则更倾向于现金分红回报股东。

截至2021年6月30日,燕之屋的未分配利润只有0.27亿元,又经营了两个月,攒够5000万之后,9月3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定派发现金股利5000万元。

虽然吃相难看,但不管怎么说,突击式分红不违规不违法,资本市场上还是要业绩说话。

燕之屋能不能走出贵妇圈,把目标群体扩大到大众,至少要看主动因素较强的产能、营销两方面因素。

第一,如果成功上市,产能不需担心。

如果成功募资,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将在五年后达产,产能达到年产4000万碗/瓶燕窝产品及1660万克干燕窝产能。

2020年全年,燕之屋的燕窝销量为1526.52万碗/瓶,干燕窝销售了6068.9千克,新增的产能如果全销,燕窝将会增加262%,干燕窝将增加274%。

这是一个模糊的数据,因为燕之屋的产品,碗装有不同的规格,瓶装也有,不利于投资者清楚地了解到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信息质量还有待提高。

如果没有成功上市,就另当别论了,或许我们能看到燕之屋收益留存用于扩产。

第二、如果成功上市,营销就有了子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营养品不会看学术论文、评测其营养价值,消费决策更多的依靠的是产品的品牌力、看到广告的多少、营销活动带来的冲动消费等。

燕之屋的代言人刘嘉玲、林志玲、奥运冠军孙一文,不过终究比不过背后有周鸿祎、陈数等众多资本和明星股东的小仙炖“阔气”。

也有一些问题是上市也解决不了的。

比如,燕窝加工门槛不高,又因为燕窝的营养价值存在巨大的分歧和产品信息壁垒,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以更低的代价尝试,让价低质劣的小商家有可乘之机;过度宣传广告疗效,导致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利益驱动下,以次充好,作践口碑。

归根结底,这个行业,最怕的还是信任危机。

阅读全文>>

疫情影响之下,全球消费场景急速改变,宅经济势头上扬,在家时间延长让人们对睡衣需求大幅增长。

2020年年初,与睡衣相关的词条屡次登上热搜话题榜。拼多多2020年2月的数据显示,睡衣位列“宅家十大热销商品”榜单第五,销量增加了190%,国外市场也对睡衣的需求激增。

许多的睡衣卖家都在这场睡衣大潮中收获颇丰,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家乡-广东潮汕。

潮汕,古称潮州,主要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兄弟。潮汕素以非凡的美食著称,《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把其中的汕头,曾比喻为中国美食的孤岛。

殊不知,潮汕还是中国睡衣之乡。

这个王国里,睡衣业(又称家居服业)作为当地主要行业之一,盛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像。

据汕头潮南区工信局数据,目前潮南区家居服产量约占全国的80%,女性内衣产量约占全国的40%,每年,这里都有超过10亿件内衣家居服装被生产并销往全球各地。

凭借着这里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加工的全产业链,从汕头孵化而出的内衣家居服名牌数量居全国第一,名牌产品占全国75%以上,并有一大批龙头企业。中国传统睡衣业老大-芬腾,以及睡衣大牌-安之伴、兴雅婷,都坐落于此。

2021年12月,我们走访了这个睡衣王国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通过他们的视野,丈量这个疫情下的睡衣王国。


01 睡衣大牌-疫情期间销量意外增长,年营收足足11亿元

黄少第一次感受疫情的助推,还是在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当时我们厂临时接的芬腾的睡衣代加工急单,一天一千件,干了90天”

黄少是汕头一家时装工厂的少当家,家里财力雄厚,拥有销往多国的销售渠道。疫情来袭后,黄少家的海外核心时装市场销量陡然下滑,为了维持工厂的员工不流失,他们接下了睡衣大品牌芬腾的代加工单子,这让黄少感受到睡衣业蓬勃的发展势头。

睡衣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件睡衣的生产,牵涉到布行供货、工厂生产和网店销售等方面。工厂环节需要缝纫、包边、检测、搬运等环节的工人,网店环节则需要客服、运营、美工、模特、摄影师、主播等职业人员。

整条链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撑,而潮汕地区人口密集,尽管随着社会发展,潮汕的人工成本正在逐渐上涨,但仍有劳动力的优势。

我好奇地问黄少:“你们有人,又有技术,那时做代工应该很赚钱吧?”

“其实还好,大公司的员工有限,但对成本把控很严格,他们凭着品牌优势,把价格压得很低。他们还想找我们长期做代加工,因为我们加工出来的成品质量确实不错。”黄少回答说。

黄少还指出,现在睡衣市场上是大鱼吃小鱼的状态,大品牌爽赚,小商家的份额则被逐步吞噬。

由【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一栏可见,疫情期间公司盈利增长了4千万余,涨幅明显。

芬腾的时尚秋冬睡衣 月销1万+

潮汕睡衣的崛起,除了来源于地区的人口优势,疫情的助推,很大一部分还是要归功于潮汕稳固的纺织服装业根基。

历史上,潮汕纺织业就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明清时期,凭借潮汕平原雨热充足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潮汕人便已开始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出产夏布、黄麻布等手工纺织品。

上世纪初,侨胞将第一代缝纫机带回潮汕,机器织布兴起,民族资本纺织工业萌芽,潮汕开始了现代纺织服装的历程,在战乱与动荡中曲折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汕头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海外侨胞回乡投资纺织服装行业,早期企业拥有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产业工人,本地纺织服装业获得发展。

90年代,由于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的价格优势,西方国家的生产订单大量转移过来,纺织服装企业以集群发展为主要特征,大大增加并集聚。发展到近年,各类配套企业开始跨集群发展,服务机构更加细化和专业。

如果没有这样的天然集群优势,大品牌就无法及时找到专业的代工厂完成订单。起步早、产能大、产业链完整,深厚的纺织服装业根基,毫无疑问是潮汕睡衣的肌肉所在。

截至2020年底,光以家居服内衣为其中支柱的汕头潮南,就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261家,从业人员9.19万人,生产总值650亿元;而揭阳普宁,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拥有从事内衣家居服生产加工的企业约1500家,从业人员超15万人。

如此庞大的产业链,除了头部代工厂,还有各路中小玩家混迹其中。


02 小睡衣店-乘风电商年盈利100万,入场直播九死一生

林店长30多岁,出生于潮汕一个流水之畔,钟灵毓秀的古村落,并于浓厚的经商氛围中成长起来,毕业后就加入父母,一起经营睡衣批发。

他回忆儿时道:“那几年,父母在镇上开了一间睡衣档口,地方虽小,但每到夜晚,一起做生意的厂家叔叔和经销商伯伯们都会聚在这里和爸爸喝茶聊天,探讨生意,热情非凡。”

从小到大,对于潮汕文化的论道他听过很多,其中脑海里最深刻的“东方犹太人”形象和“胶己人,爱拼才会赢”的团结拼搏精神,他在这段记忆中找到了切实的起点。

“睡衣实体店过去很繁荣,但现在已经快走不下去了,做电商才能找到出路”,林店长说。

2016年初,睡衣市场里的实体店经济整体下滑,陷入困局。林店长的雇工反映:“近年实体店出货量少了很多,客户变得很挑剔,一有不满就退货,看到网上价格便宜,就直接在网上买,越来越少人会来逛市场。”

依托父母经营十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销渠道,林家的收入固然还算可观,但在电商的四面楚歌之下,林店长渐渐看不见实体经济的未来,他意识到只有做电商才能生存下去。

危机感促使他果断转战电商平台,柳暗花明,2016年末林店长在结清整年款项后,惊觉在电商平台赚了100多万,确认做了一个正确选择的他,关上电脑,踏实地结束了一年的忙碌。

谈着谈着,林店长给我发了他今年五月份注册的“xx猪”商标,做经销这么久,他也希望有自己的品牌,不能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

为了商标上的小猪头logo,他找了一个出价五千的设计师,来回调整了三个星期,注册成功后,他满意地为自家的衣服挂上了这个专属牌子。

经过多年稳定发展,家居服行业已经逐渐成熟,传统小型加工企业将面临淘汰或转型,品牌化竞争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之一。家居服领域的电商品牌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整体的竞争激烈。

“说回疫情吧,疫情出来那年,上半年卖爆了好几个链接,下半年又卖爆了好几个链接,开年时账上有80万,年尾和厂家把账结清后,剩下200多万,算下来,疫情那年赚了150多万,像芬腾那些大牌肯定赚更多。”林店长说到。

疫情推了睡衣业一把,但谁也没料到,这样的好形势对于睡衣市场里的小商家们来说没有持续多久。

林店长告诉我,今年行情不像去年那么好,上半年他只赚了30万,下半年更少,尤其是双十一结束之后那几天,大家的消费热情一下子就降了很多。

直播电商的新风口他也了解过,专业门槛很高,将外行人拒之门外。现在的人买睡衣,都是直接在网上买,直播只是走马观花看一下,想要更多的流量,就必须得有好内容吸引顾客。

但在潮汕,想要把睡衣直播做出彩,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更让人担忧的是,在这条路上,林店长还未看见任何潮汕商家成功。

“现在电商直播看起来很火,好像人人大赚。但实际上九死一生,打个比方,如果有10家做睡衣直播,一般只有1家会成功,剩下有5家不赚不亏,半死不活,其余4家则会把钱亏光离场。”

据了解,要建设一支给力的抖音睡衣直播团队,需要以下人员:

1、对直播事务了如指掌的抖音运营x1,团队核心,工资2万起步

2、有水平的主播x2,两人轮流担任主讲与模特,工资6k起步

3、剪辑摄影师x1

4、配合所有人的外勤x1

懂抖音运营的人才,在潮汕地区非常稀缺,可遇不可求。一方面,是潮汕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高素质人才少,跨不过做内容的专业门槛;一方面,懂抖音运营的人才,通常倾向于独立组队赚钱。

“我听说一个主播说,她上家的抖音运营员,一上来就烧钱买流量,降价促销,把衣服两元一套卖出去,最后销量和关注量都挺好看,让老板很开心,实际上却是赔本赚吆喝。我不可能雇这样的人”在林店长眼里,忠诚永远比赚钱重要。

他宁愿用一个能力不强的自家人,也不愿把钱交给外人。无独有偶,芬腾品牌母公司-洪兴实业,也是家族成员控股超9成。不同于外企的经理人文化,潮汕流行的还是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我问林店长:“你可以试着评价一下潮汕睡衣吗?”

“做潮汕睡衣的这批人,整体还是很草根,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才会越走越好”

不久后,林店长花钱购买了灯光设备,搭建了直播间,并招聘了两位颜值在线的主播,每天按时营业。

纵然知道很难,该赶的趋势,还是得赶。


03 软件公司-月营业额逾百万

“我们的软件一个月销量在30-40套左右,单价2千-15万不等,月营业额通常一百万上下”某软件公司雇工小李说。

一般来说,影响睡衣行情的常见因素包括原料价格、人工成本、供应链管理能力及品牌溢价等因素。虽然原料价格占主要因素,但供应链管理是商家最需要花心思的地方。

小李所在的软件公司,正是为提升商家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生。

小李说:“一般客户我分两类。经销商和生产商,经销商通常只要八九千的软件,因为他们需要用到的功能不多;生产商生意体量大,需要做生产规划,同时又很多人用,所以软件功能更加复杂强大,售价可以到十几万。”

为当地人所熟知的管理软件,有金蝶、领域、932、爱讯等,这些软件位于全国排名前列,各有所长,用料损耗,自动化生产、订单管理等等皆能实现。

小李接着娓娓道来,其实这些伴随着睡衣商家们经营的管理软件由来已久,早在10年前,它们就已出现在潮汕睡衣批发市场里,其专业、实用、方便的优点,帮助商家们高效解决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带动了一代潮汕服装业的发展。

当然,这些软件面向的,除了强势的睡衣与内衣产业,还有潮汕实力不容小觑的布料产业、玩具产业、文具产业等等。

而今这些管理软件已经壮大,不断创新着产品服务。2020年,管理软件巨头公司金蝶全年实现收入33.56亿元,这正是建立在多年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关注之上。目前,金蝶正全面加速云转型,过去几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总营收的15%,2019年达到了18%。

小李公司的内部照

我最后问道:那你觉得你们软件行业的前景如何?

小李憨憨一笑:“如今这里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不依靠科技软件的话要怎么整合?兄弟,我们软件行业是刚需,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04 结语

作为根基产业的睡衣,已为广东潮汕打上时代的烙印。在这涌动的睡衣大潮里,上有大牌的风云叱咤,中有商家的鲜活精彩,下有雇工的烟火故事。

虽然面临着人才缺失的困境和原料涨价的影响,但对一个被疫情助推的产业群来说,能有更多的订单,仍然是生意持续下去的信心保障。

未来,且看潮汕睡衣能否在历史浮沉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繁荣发展之路。

阅读全文>>

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口腔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揭示了民营医疗机构的财富密码。

的确,到牙科医院,拔个牙几百,补个牙上千,种植和矫正,更是高达数万。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大家对牙齿越来越重视,牙科市场稳步增长。

谁又能想到,民营牙科医院遍布各大城市的商圈和住宅区,却几乎不怎么挣钱?

中国民营牙科医院中排名第三的瑞尔集团,最近3个会计年度持续亏损,合计亏掉了12.18亿元;拜博医疗此前长期亏损,可恩口腔去年也是由盈转亏,华美口腔和大众口腔连续几年业绩表现不佳,已经从新三板退市……

A股牙科医院唯一独苗通策医疗(600763.SH),虽然业绩稳定、盈利丰厚,但有其特殊性。公司医疗业务由杭州口腔医院等改制而来,成立已近70年,其市场地位是其他所有民营牙科医院无法比拟的。

那么问题来了,牙科消费高,医院却大多难挣钱,利润都被谁赚走了?答案是:上游,做义齿(假牙)的,做矫治器的,等等。

当你去牙科医院咨询,经常会听到医生推荐时代天使(06699.HK)这一品牌。该公司今年6月登陆港股市场,最高市值超过800亿港元,就是因为该公司盈利能力超群,上半年营业收入5.71亿元,业绩接近1个亿。

隔壁假牙板块,巨头林立。就连行业中规模并不出众的小弟深圳市家鸿口腔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家鸿口腔”),盈利能力也较为可观。本周,该公司即将首发上会,上市之路迎来关键一步。

家鸿口腔成立于2001年,引进德国技术生产假牙,又将产品卖到欧美市场;后来,收购台湾林德志家族的假牙生产及销售体系,发展壮大;近年一边在国内市场扎稳脚跟,一边通过代理登士柏进入种植牙市场。

2020年,公司在境内假牙市场的市占率为0.97%,排在现代牙科(03600.HK)和佳兆业健康(原名美加医学00876.HK)之后。

2018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0亿元、3.10亿元、2.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0.19万元、4419.60万元、3249.55万元。

公司在最近披露的IPO招股书中预测,2021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95-4.10亿元,归母净利润5200-5500万元,业绩增幅近七成。

尽管公司体量并不突出,但盈利能力相当强。去年,公司净利率为10.95%,而行业老大现代牙科为4.92%。而在今年,公司净利率将达到12.68%-13.92%。

家鸿口腔是一家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假牙生产商,报告期内公司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0亿元、1.89亿元、1.66亿元、9826.70万元,占比分别为68.20%、61.82%、57.09%和53.03%。

境外市场帮公司获得了更高的盈利能力。毕竟,无论是哪个产品系列,外销的毛利率总要比内销高几个百分点。

近年,可能是为了在上市前拉动业绩增长,公司核心产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例如,销量最大的固定义齿,全瓷类单价从2018年的314.70元下降至304.83元。降价的范围和幅度在今年上半年尤为明显,于是,对销量的拉动也立竿见影。

价格战让公司在今年实现了规模大突破,但长期来看却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74%、47.58%、43.21%和44.52%。

在毛利率下降的背景下,为了保持业绩稳定,公司不得不极力压缩各项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1.96%、30.55%、29.55%和25.28%,不仅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降低,连研发投入也受到了影响。

营收净利双增背后,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出现明显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4490.05万元、7521.98万元、9048.13万元和1.1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50%、14.73%、16.51%和19.27%。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坏账损失分别为248.19万元、207.43万元、278.88万元。

一个值得一提的插曲是,2019年7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超尔的财务人员遭遇电信诈骗,违反内部资金管理规定对外支付98.3万元。后来,该款项计提为营业外支出。

尽管家鸿口腔努力维持的基本面优于下游牙科医院,但是,这个行业最赚钱的圈子,还是那些上游中的外资品牌,如矫治界的隐适美,种植类的登士柏等。

公司从2018年10月开始代理登士柏的种植类产品,让人吃惊的是,经销毛利率居然可以达到35%,种植类业务为公司的业绩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对于家鸿口腔而言,这项业务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公司与登士柏的代理合同每年续签一次,该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多家代理商。

阅读全文>>

今年毫无疑问是锂电产业链从上游矿端到终端新能源汽车全面爆发的一年,亦有可能是开启未来持续5年高景气度到2025年的首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逆势大增,同时也再创历史新高,在汽车产销同比下滑超9%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分别达到45.7万辆和45.0万辆,同比增长1.3倍和1.2倍。而累计数据看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

终端的火热销量自然带动了国内锂电池的高速发展,我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AESC和蜂巢能源,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7.1%,并且这个市占率还在不断增加,明年或有望突破50%的大关。我国电池厂商取得的成绩的确优秀,但是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的专利逐步到期,全球市场或将面临后专利时代的竞争格局的变化。


专利是国内电池出海的最大瓶颈

我国电池厂商在全球总体市场中具备领先地位固然让人欣喜,但需要明晰的是,我国电池厂商市占率极高的背后原因更多是因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所以相应的国内的电池厂商也因此受益,毕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除了在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使得全球销量占比跌至41%,其他年份中占比都是全球第一,今年1-11月累计销量占比再超50%。而从国际市场来看,如果排除国内的情况,仅看海外市场,韩国企业LG化学和松下以及三星SDI等电池厂商占据了大的市场份额。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我国电池厂商发力一直较慢,主要原因之一或在于专利。

锂电行业各大公司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专利都是相当看重的,国外来看动力电池两大巨头LG新能源和SKI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专利上的诉讼就维持了几年之久,国内宁德时代也因为电池专利权起诉过塔菲尔,Long Hua Technology在美起诉A123 System专利侵权等案件,而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其实都是有着专利限制。

早在2011年5月,我国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对于海外公司就磷酸铁锂电池的专利的纠纷作出无效决定,判决结果打消了我国电池厂商需要付高额专利费的顾虑,为国内磷酸铁锂行业的壮大发展奠立了基础,也使得我国锂电产业能够在接下里的10年中能够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市场由于被我国判定无效而目前影响较小,但一旦国内企业的磷酸铁锂要出口,就将面对专利诉讼纠纷。


明后年大部分专利将到期

细分来看,磷酸铁锂的核心专利包括基础结构、碳包覆和碳还原这三项,三项都掌握在海外公司和机构的手上,其中基础结构于1997年被美国德州大学申请成功,碳包覆在2000年被加拿大魁北克水力公司申请成功,而碳还原在2000年被英国企业Valence公司申请成功。而三元材料核心技术专利主要由3M和ANL(美国阿贡实验室)掌控,两家公司都是在2001 年申请了三元材料的相关专利。

在专利保护期限内任何一家想从事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产品生产并进行销售的企业,都需要向他们缴纳昂贵的专利费,如果不想缴纳费用则只能等到其专利期限到期。

其实按照时间来看,发明专利的法定保护期从申请日起计算一共只有20年,超过期限后专利就将被公开,可以无偿使用,所以这么看来其实大部分项专利基本上都会在明年和后年到期,这也是今年全球主要的电池厂商基本上都开始宣布进军磷酸铁锂电池的原因之一,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五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I,也仅仅只有松下还未宣布研发磷酸铁锂电池(专注于4680电池),但是据悉魁北克已经将其碳包覆专利延期至2025年,所以部分专利影响依然在。


后专利时代,我国电池厂商依然具备领先地位

但是一旦专利完全放开后,我国电池厂商除了需要维持国内市场优势,毕竟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海外市场将成为我国电池厂商发力主要方向,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我国电池厂商依旧会具备较大优势。

首先,我国的电池产业链较为完整,全球70%的电池产能和超过一半以上的四大材料的产能都在我国,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短期之内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难以被轻易撼动;

其次,在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磷酸铁锂方面,由于海外市场包括欧洲,美国,韩国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此前基本上都使用三元锂电池,甚至韩国的储能都是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而非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使得终端车企和用户端都对磷酸铁锂重视度不够;

最后,LG新能源,SKI这些海外龙头电池厂商虽然各自都有着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基础,今年也都开始研究磷酸铁锂电池,但是总体来说,这些电池厂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和规划的时间尚短,而且受限于磷酸铁锂的专利问题,短时间内产能是无法迅速出来,未来海外迅速落地磷酸铁锂电池产线的概率偏低,所以我国电池厂商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一定时间内,依旧还是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

阅读全文>>

2021年寒潮来袭,羽绒服销量与价格齐齐暴增。价格昂贵的高端羽绒服变成畅销款,明星同款尤其受欢迎。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羽绒服甚至卖断货。

近来,标榜“高端”的加拿大鹅等羽绒服厂商出现质量和售后问题,声名狼藉。一众国产服装品牌还在高端羽绒服市场蓄势待发。是什么助推了羽绒服价格暴涨?当下高端羽绒服受追捧的背后,是怎样的市场现状?


部分品牌销量大增300%,价格普涨30%

随着寒冬来临,羽绒服销量大增。此前,加拿大鹅门店前被消费者大排长龙,万元羽绒服遭到疯抢。尽管加拿大鹅一度遭遇信誉危机,高端羽绒服还是成为紧俏“物资”。近日,有消息称,以波司登为首的羽绒服生产企业,订单异常火爆,部分产品销量大增300%。

在位于北京西单的波司登旗舰店,相关销售人员对记者称:“目前,很多系列的羽绒服需要调货,部分畅销款出现断码,明星同款非常受欢迎。高端户外系列的两款羽绒服卖得最好,价格分别为3999元、4599元。”

她透露,“目前波司登最贵的羽绒服为融入航空科技创新技术和北斗定位系统的登峰系列产品,售价为14900元,但是目前店里没有展示。”记者在波司登线上旗舰店看到,此款羽绒服月销量为93件。

受市场火爆、成本趋高等影响,今年市面上的羽绒服价格出现普涨。

一位波司登产业链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羽绒服价格普遍上涨,仅就波司登来看,价格较去年普涨30%。而明星同款价格较普通款高出50%以上。”他还透露,“波司登是老牌羽绒服,但是此前销量平平,近年转变了营销风格,引入代言释放明星效应。明星款羽绒服比较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虽然价格高,但是销量却很不错。”一位波司登内部人员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极寒系列羽绒服价格较去年每件涨了三四百元。”对于价格上涨原因,他说是因为“面料升级、材质升级”。


成本上涨传递产业链,价格水涨船高

寒潮袭来,羽绒服卖得火也在情理之中。但羽绒服价格为何一涨再涨?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羽绒服,真的物有所值吗?

据了解,目前我国羽绒服行业以制造商品牌模式为主。

羽绒服产业链上游是羽绒、服装面料和各种辅料等原材料企业,中游则是生产企业,行业下游为专卖店、商超、电商等各类销售渠道,羽绒服厂商以直营和经销的方式触达消费者。

一般来说,羽绒的成本要占到一件羽绒服的三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有着丰富的羽绒原料资源及先进的加工能力。但羽绒行业为高污染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养殖场的关停,致使羽绒供应减少,加之疫情影响,羽绒价格持续上涨。

记者在淘宝看到,目前羽绒种类很多,价格也千差万别,一斤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

一家羽绒服制衣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羽绒主要差别在选材和加工工艺上。今年充绒量90%白鸭绒的价格从一斤100元涨到了230元以上,主要因为进入寒冬,养殖场减少,另外受疫情影响,关闭的较多。”

“羽绒水涨船高是一部分因素,在行业整体销售成本中,销售费用占40%。近几年门店、雇佣人员的开销也在上涨,渠道成本层层叠加,也致使羽绒服价格上涨。”一位羽绒服门店经营者称。


高端市场成香饽饽,是战略还是炒作?

不过,给羽绒服注入防水防风、定位系统等科技属性,就把价格吹上天,甚至翻上数倍,在很多行内人看来还是不理解。

“服装产品本身成本相对较低,大品牌羽绒服本身溢价就高,羽绒服价格上万元确实太邪乎。”位于浙江的一家羽绒服制造企业相关人士直言。

上述制衣厂人士称:“对于品牌大厂而言,即使选较好的羽绒,成本也是可控的,不会突然大幅度上调价格。它们还是在向市场主推标榜‘高端’的高价产品。”

据了解,目前部分羽绒服出现断货,除了成本、需求上涨抬高价格外,厂商也在原料紧缺的情况下,调整结构,优先保证高端产品的供货。

目前,羽绒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大品牌高端产品受追捧,但中小品牌却普遍库存严重、营收下滑、生存艰难,作为羽绒服产业链上的成员,红豆股份和七匹狼去年营收分别降低6.14%、8.08%。

近年来,羽绒服大品牌厂商在产品线和战略上的调整,助推了高端产品的火爆。波司登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此前表示,去年波司登羽绒服的主力价位在1600元左右,今年180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或达到40%以上。未来三年公司主力产品价格会提高到2000元以上。他称,“价格的上涨不存在泡沫。只要能做出好的产品,产品即便涨价,也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近日,红豆股份等多家公司也对外宣称发力高端羽绒服市场,推出联名羽绒服。

“我国羽绒服行业小规模企业难以立足,羽绒服企业将向品牌化方向发展,行业龙头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国货羽绒服品牌的崛起是科技化、服务化国际产业分工和升级消费产业转移的结果。欧美大牌、日韩品牌的市场份额向国产品牌转移也是一种必然。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国产品牌应做好占领这些市场份额的准备。但品牌企业切不可为进入高端而盲目涨价、炒概念,应更落地真正注重研发。”王赤坤认为。

“随着成本上涨和消费水平提升,企业适度调价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国产羽绒服品牌发力中高档品类,可以提高本土品牌的存在感与竞争力,从而正面迎接国际品牌的竞争。不过,高端价格策略不能演变为一种手段,企业更多还要更关注产品研发、运营能力的提升,借助‘国潮风’带来的发展契机,走向全球市场。”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阅读全文>>

随着全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香氛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存在感愈发强烈。走进酒店或是商场,沁人心脾的香味在帮助消费者进入沉浸式消费体验,对年轻的“生活家”而言,香薰已经成为了生活品质的象征,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和身上味道的追求不再是简陋的“不难闻”,而是好闻而且有品位。

从1980年代第一个香水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这个小众的品类似乎终于迎来了走向大众的机会,一边是需求逐渐觉醒的消费者,另一边是国内完备的产业结构,加上近年来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偏爱,供需两端匹配下国产香水品牌迎来盛世华年。


 口红“失效”,香水当道

雅诗兰黛集团前总裁李奥纳多·兰黛曾提出“口红指数”的理论,他在集团经营的过程中发现,口红的销量在经济衰退期间反而是处于逆势热销的情况,究其原因发现是人们的消费欲在作祟。

经济状况不景气时,人们的消费欲望并未消减,在钱包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会将消费转移到价格较为低廉的奢侈品上,方便存储而且可以为颜值加分的口红,成为了经济低迷时期的畅销商品。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在上年7月7日刊载了一篇题为《口罩可能让“口红指数”消亡》的报道,报道内容提到疫情之下“口红指数”可能有了新的替代选择。

从口红的销量数据上来看,口罩确实对口红的销量造成了影响。据麦肯锡在去年3-4月份对亚马逊网站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调查显示,截至4月11日的4周里,“唇部护理与唇彩”板块的零售额下降了15%,价格下跌了28%。

销量与价格双双下降,“口红指数”似乎失效,在消费者需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代表消费指数的商品从口红向其他替代商品转移。

美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香水香氛概念产品销售额达62.7亿元,同比大涨21.07%。在口红“失效”但消费者需求并未降温的情况下,香水成为市场新宠,一边是消费者的追捧,一边是商家的热忱,香水从之前的小众商品走进了大众视野。

中国香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品牌管理公司“颖通集团(Eternal)”,时任集团高级副总裁的林荆在《2021中国香水行业研究白皮书》发布会上提到,从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的香水市场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980年代,香水对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商品,那时的人们对使用香水也没有什么概念,需求尚未在普罗大众间觉醒。

1990年代,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博柏利(Burberry)等国际一线品牌香水进入中国市场,但其高昂的售价和有限的渠道注定了香水仍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奢侈品。

2000年代,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升,消费能力足以覆盖香水价格,渠道方面又有全球著名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SEPHORA)进入中国市场,香水消费者日益增多。

2010年左右,电商渠道的出现,香水触达到更多消费者,这一阶段的香水市场份额主要被国外品牌占领,是香奈儿、迪奥等洋品牌的天下。

近年来,随着Z世代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在追求个性消费、悦己需求的新生代香水消费者面前,洋品牌变得不再一定吃香,更具性价比的优质国货香水也深受消费者喜爱,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香水品牌开始引入资本的力量。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1月19日,RE调香室获得中信资本领投的战略融资;2021年4月22日,Scentooze香水获得高浪融资,这也是Scentooze香水近两年来获得的第三笔融资;同年9月14日,气味图书馆获得西班牙美妆集团PUIG的B轮投资,如今市场估值已超3亿元。

频频收获融资的国货香水品牌为何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


觉醒的“嗅觉市场”

5块钱的饮料和500块的香水一样,都只是消费品罢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条件的提升使人们越来越在意自身形象,艾瑞网《中国香水行业研究白皮书1.0》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香水消费者平均客单消费金额已达500-800元,领先于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地区。

当下国内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口红指数”失效之下香水市场的规模处于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香水消费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至3906亿元人民币,增速达12.5%。而国内香水消费市场规模增速更为迅速,2020年我国香水市场规模达125.7亿元,同比增长了26.7%。

国内香水市场规模的增速较全球市场相比更快,中国香水市场增速较快与原本规模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2019年中国香水消费市场仅占全球份额的2.5%,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香水市场起点较为落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中国香水市场尚处于蓝海阶段,消费需求并未完全发掘。

国内香水市场发展迅速的另一原因,是供给端产业链的完备程度。

上游原料制造方面,四大香精公司在中国均有投资,业务涵盖到香水的研发、制作、规模投产;

中游品牌方面,由于完备的产业链支撑,产品的生产问题得到解决,创立品牌的门槛降低,加上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大型化妆品集团提供代工业务,中游的生产方面问题也得到解决;

下游销售方面,首先是线下渠道,近年来美妆集合店的发展势头正盛,同属于美妆产品种类的香水可以借助美妆集合店渠道覆盖市场,加上商场专柜数量的增加,线下渠道覆盖率处于提升状态,其次是线上渠道,网络和电商为品牌创立贡献了成本更低的营销和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组合,香水的产品分发渠道趋于完整。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下,加上扎实的“基建”供应链,成立一个新品牌的基本要素已经得到满足,剩下的就是能不能做好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只能说香水这方面,还是“中国人更懂中国人”。

为什么说国货品牌更了解国人的需求呢。香水的香调片面来看可以分为东西两派,西方香调的香水调香较为浓重,东方香调较为淡雅,近年来在国内销量较好的西方香调作品基本都是较为淡雅的海洋香调和柑橘香调。

在国内香水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平台“香水时代”上,根据消费者评分出具的商业香排行TOP5分别是大地、灰色香根草、尼罗河花园、大地香精版、香根魅力,这五款香水的香调都属于较为淡雅的柑橘、花香、果香、木质,其中三款香水出自同一个传奇调香师“JCE”之手,但这个作出三款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作品的调香师,到了真正的东方香调作品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JCE有款香水作品名为“云南丹桂”,关于这款名字充满了中国风的香水,香友对它的评价是“厨房发臭的臭抹布味”、“柑橘、皮革、茶为什么要加皮革”。当然关于香味的评价较为主观,但香料表中的皮革元素确实令人费解,香水评论下多数网友表示“闻不到桂花香味”。JCE的调香能力母庸质疑,至于这款作品的“翻车”,或许可以归罪与中西方嗅觉文化的差异。


除桂花外,国外香水在别的东方元素上的表现力也有些差强人意,如竹、梅等中国传统元素。

售价对标奢侈品,国产香水“德不配位”?

当下的国产香水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品牌都在用提高售价的方式标榜高端。

如成立于2019年的国产品牌“观夏”,该品牌热门的香氛产品售价为398元,包含20ml香薰油、扩香石、玻璃容器,而配置接近相同的代字行扩香石套装售价仅为129.9元,观夏的价格究竟贵在哪里?

笔者来到观夏的品牌公众号发现,其扩香石产品显示“已售罄”,仔细了解后发现,观夏的官方购买渠道有限,主要都在微信小程序发售,并且采取每周四限定抢购的形势。考虑到供应链原料和产能充足的情况,暂且不评论观夏的产品质量如何,如此熟练的饥饿营销套路已经令人人对品牌好感大打折扣。

除香氛产品外,其香水产品的售价也令人望而却步,观夏香水30ml售价为498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处于奢侈品鄙视链顶级的爱马仕香水,30ml售价为545元,加上关税、营销、渠道等费用之后,奢侈品爱马仕仅比观夏产品贵出47元,如果从海淘等特殊渠道购入,爱马仕的售价甚至低于观夏。

这不禁让人疑惑,作为一个成立还不足4年的新晋品牌,观夏的香水品质和调香水平真的已经达到奢侈品级别了吗?

诚然,观夏的外观设计和品牌理念确实很吸引眼球,但用饥饿营销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手段抬高自己的身价,消费国内消费者对国货的热爱壮大自身,这种国货品牌能走多远呢?

电影《香水》中有一句台词:人们可以在伟大、恐怖和美丽之前闭起眼睛,对于优美旋律或迷惑人的话可以充耳不闻,但是他们不能摆脱气味。因为气味是呼吸的兄弟,它随着呼吸进入人们的体内,如果他们想要生存,就无法抵御它。

香氛市场的制胜法宝是“好味道”,不是“好营销”。

阅读全文>>

疫情之下,自行车在全球迎来 " 大流行 "。今年以来,自行车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导致车架车把、变速器等自行车零部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受此影响,部分自行车厂商纷纷上调产品价格。

原材料出现明显上涨 自行车厂商调整产品价格

在深圳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记者遇到了正在给整车厂送货的自行车零部件供应商邹日。邹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工厂主要将铝合金、镁合金、钢材等原材料做成零部件避震前叉,供给自行车整车厂。今年因为原材料涨幅太高,他只好被动调整供货价格。


据了解,往年自行车行业的原材料价格非常稳定,很少出现明显的波动。但从去年开始,不少用于自行车的原材料出现上涨,今年价格不仅持续上涨,而且涨幅也更高。深圳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从业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原材料涨价潮。



原材料持续上涨导致自行车车企制造成本明显上升,为降低成本压力,部分自行车生产企业不得不上调整车出厂价格。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行车企业无法将所有成本上涨的压力全部转移到下游终端销售市场,因此不少企业依然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深圳某自行车企业总经理 肖绪国我们今年 5 月份调了一次,大概 5%;11 月份又调了一次,也是 5% 以上。从来没有一年两次的调整。



深圳某自行车专卖店负责人 易召:我们自行车专卖店大约是从 11 月 13 日开始调价,全线产品大约上涨了 15% 以上。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 自行车企重点布局中高端车型

眼下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出口海运运费上涨等各种不利因素,让自行车行业竞争格外激烈,也格外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不少企业抓住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布局中高端自行车市场,消化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赵金华所在的企业以生产中高端自行车为主,由于利润相对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和运费上涨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像其它大部分自行车生产企业那么大。


深圳某自行车企业总经理 赵金华:我们主要是做以碳纤维为主的中高端自行车,出货价大约 500 美元左右,也就是 3500 元人民币左右。


在深圳一家自行车专卖店,记者遇到了前来购买自行车的曹女士。曹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身边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开始喜欢骑自行车健身。

据了解,在消费者对自行车产品功能和外形等要求逐步提高的同时,不少自行车生产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开始重点布局利润相对高、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自行车上。


随着人们对自行车功能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代步,具备运动、健身、休闲功能的山地车、公路车等中高端自行车市场逐步扩大,消费者在美观、骑行舒适感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更加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利用国内积累多年的完备自行车产业链优势,加快产品结构提升,逐步改变以往国内自行车产业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局面,正成为国内众多自行车企业的发展共识。


深圳某自行车企业董事长 符文周:消化掉运费各方面一些上涨的成本,今年我们中高端自行车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

深圳某自行车企业董秘 李向荣:整个中高端自行车占我们公司的比例大概是占到 70% 以上,中高端的一些自行车的毛利润会比普通的自行车毛利润增加 5% 到 10% 不等的比例。

阅读全文>>

当前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 " 深水区 ",一方面要重构业务体系,建立产业全链路各环节的数字化通路,另一方面要搭建用户驱动的服务运营模式,探索新的商业价值。在这背后,需要数字化技术融入、打穿各环节,创造出行产业链新价值。


11 月 4 日,在 2021 腾讯数字生态大会 · 智慧出行论坛上,腾讯公布了全新升级的智慧出行业务版图,发布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营销、出行服务、汽车云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汽车出行产业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为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 " 以人为中心 " 的数字化转型。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 在汽车产业链价值重构背景下,腾讯明确自身定位,将专注所长三件事:" 第一,提供云、图为核心的‘数字基建’能力;第二,发挥‘以人为中心’的连接价值;第三,促进产业生态共创。"

在云的方面,腾讯推出 " 云 +SaaS" 汽车产业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 面向研发与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营销与服务、企业管理、一体化安全防护、基础云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数字化助力,帮助车企打通数字化的 " 任督二脉 ",并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在图的方面,腾讯发布了 " 为智能驾驶而生 " 的新一代地图——腾讯智驾地图,针对人车共驾的场景需求,实现驾驶域与座舱域的跨域融合,做到了高精地图、ADAS 地图、SD 地图的数据同源 " 一张图 "。

此次大会上,腾讯还发布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TAI4.0,将智驾地图与微信的连接能力、沉浸式车载娱乐、丰富的服务生态等充分联动,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体验。面向自动驾驶领域,腾讯自动驾驶云平台正式发布,将联合产业优秀合作伙伴共同加速自动驾驶全链路的开发和运营。

腾讯智慧出行业务版图升级

今年以来,腾讯在智慧出行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在智能座舱领域,腾讯生态车联网 TAI 与 35 家车企合作,累计搭载超过 700 万辆汽车,最快可 2 个月实现生态上车。腾讯车载高精地图,将在年内覆盖全国 35 万公里高速和城市快速路。

在云解决方案方面,腾讯与 40 多家车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打造了企业微信汽车行业 SaaS 版营销服务、C2M 智能制造创新平台、云管端一体化安全体系等多个数字化业务标杆。在微信支付页里的 " 出行服务 " 入口,累计访问用户达 3.8 亿,月活超过 6000 万。

此次大会上,腾讯公布了全新升级的智慧出行业务版图,基于以 " 云、图、ID" 为核心的数字底座能力,向汽车产业提供 " 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及企业管理 " 四大场景的解决方案,助力汽车产业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为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数字化服务。


据腾讯智慧出行战略总经理沈沛介绍,腾讯将做好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助手和生态共建者,从三个维度助力合作伙伴打造数字化 " 新实力 ": 第一,基于云 +SaaS 能力,助力产业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第二,助力产业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用户运营体系;第三,助力产业打造人车共驾时代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体验。

为智能驾驶而生,腾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TAI4.0 及智驾地图发布

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和座舱服务领域不断融合,汽车已成为具备沉浸式体验的移动新空间。此次发布会上,腾讯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TAI4.0,带来以 " 新驾驶、新连接、新空间 " 为核心的下一代座舱体验。

在驾驶方面,腾讯推出了专为人车共驾设计的新一代地图——腾讯智驾地图,实现高精地图、ADAS 地图、SD 地图的数据同源 " 一张图 ",可支持车道级的精准导航。 腾讯智驾地图针对人工驾驶、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等不同驾驶模式,可自动切换符合场景需求的地图形态,从车道级到路径级地图,多种比例尺无极切换。同时,以高精地图数据打底,结合超视距智能车驾及人驾导航引擎、AR 导航渲染能力,可实现车道级、AR 沉浸式的精准导航,并为用户打开超视距的上帝视角,即使在最复杂的城市路口,也可以对路线一目了然。据腾讯车联总经理王万新介绍,腾讯智驾地图将于明年第二季度正式量产。

同时,TAI4.0 的连接能力全面升级,通过微信车载版,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将车辆位置分享给好友。好友发来的餐厅小程序,也可以过微信车载版直接在车机上发起导航。此外,TAI4.0 新增全民 K 歌车载版, 结合智能座舱系统进行特殊定制,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车内娱乐互动空间。新增腾讯会议车载版,让汽车成为一个停留的云聚会空间,方便满足家庭视频聚会、会议等场景需求。

据腾讯车联总经理王万新介绍,腾讯实现了地理信息和腾讯丰富生态服务进行结合,基于实时精准导航 , 结合场景引擎的能力,进行用户需求感知和预判,为用户提供 " 主动式场景化服务 ",让用户经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条路线、每一片区域都能涌现 " 与我有关 " 的鲜活服务。

云 +SaaS 全链路方案发布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可见成果,绝大多数汽车企业部署了数字化基础能力,但由于数字化程度不同,数字化基建和数字化业务之间不易连通。 面对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新阶段的需求,腾讯于当日发布了基于 " 云 +SaaS" 的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汽车产业合作伙伴真正做到 " 以人为中心 " 的数字化升级。

腾讯汽车云总经理李博介绍," 以人为中心 " 的数字化转型,意味着由用户来定义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供应等全链条,由此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腾讯基于云的能力,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应用体系,覆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的全链路,打通车企、经销商、用户之间的边界,提供全域触达、服务闭环的数字化服务。

此次大会上,腾讯也重点分享了汽车云数字营销 SaaS 解决方案,该方案以企业微信为基础连接底座,由三大组件构成,分别是营销运营服务组件、营销 SaaS 产品组件、营销数据服务组件,通过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运营,助力车企精准获客、高效转化,实现高质量增长。


在微信支付页 " 出行服务 " 入口中的 " 腾讯出行服务 " 小程序,是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 MaaS 平台。此次大会上,腾讯出行服务发布了面向出行业主的开放平台及三大 MaaS 工具。其中," 出行服务车卡 " 采用新运营模式,助力车企在微信生态下的品牌传播和车主关怀;" 车主云 SaaS" 致力成为车主服务门店在微信里的店铺和客服管家;" 出行服务 FM" 基于微信生态,助力电台全媒体建设及经营升级。腾讯出行服务总经理郑东阳介绍,腾讯出行服务也将借用微信最新推出的小程序之间的无缝内嵌互跳能力,在微信出行场景内,融入更多生态伙伴的优质服务。

在助力自动驾驶研发方面,腾讯发布了自动驾驶云平台,专注于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提供全链路服务,以支持行业更高效地开展自动驾驶研发和运营。腾讯自动驾驶云平台聚合行业内优秀的解决方案,面向研发场景提供全套工具链服务,实现开箱即用 Pipeline、自动化 DevOps 体系、大规模并行仿真调度、高弹性且低成本存储方案的应用。


此次大会上,腾讯还联合西门子工业软件、海克斯康、IPG 中国、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卓宇、Cognata、云测数据、浙江天行健等多家首批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自动驾驶云生态开放平台,旨在汇集行业智慧,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腾讯自动驾驶云产品总监王志鹏在会上宣布,腾讯自动驾驶云即日起将开放全功能免费试用。

基于以上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的实践和思考,腾讯智慧出行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了《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针对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攻坚期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性参考。

TIME 生态计划升级

在助力产业生态创新方面,腾讯智慧出行于去年发布了 TIME 生态合作伙伴计划,计划三年与车企、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孵化超过 500 亿的新价值。目前,经过对出行生态的持续挖掘、孵化和运营管理,目前腾讯智慧出行已构筑起完整稳定且丰富多样的生态体系,可以满足汽车企业在研产供销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本次大会上,TIME 计划也迎来全新升级,面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营销、出行服务四大核心赛道,为合作伙伴提供从专业团队、技术赋能、营销支持和生态互助等方面支持,全方位助力伙伴成长与发展。

上海银基、中科创达、圣承方略、贸腾科技、车主云、广州交通台和能链集团等成为 "TIME 计划 2021 年度优秀合作伙伴 "。同时,车载轻应用腾讯小场景平台颁发了优秀小场景合作伙伴及优秀开发者奖项,包括:哔哩哔哩、樊登读书、虎牙直播、小红书、喜马拉雅、阿基米德、宝宝巴士、凯叔讲故事、汽车大师、团油加油、凤凰 FM、芒果 TV、听听 FM、深爱听、私人定律、顺丰速运、中国天气、PP 停车等。

钟翔平表示,行业也许不缺一个造车 " 新势力 ",但是缺一张数字化的 " 网 "。腾讯一直致力于帮助汽车产业构建一张数字化的 " 网 ",连接出行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通产业全链路的数字通路,构建连接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运营模式。

阅读全文>>

  受益于强劲下游需求和顺周期行情,有色金属行业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记者发稿时,申万有色金属行业已披露上半年业绩的119家公司中,104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约8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3.71亿元,去年同期的125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5.61亿元;加权平均归母净利润为去年同期的3.67倍。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货”,锂钴镍金属板块公司业绩格外亮眼。展望下半年,不少上市公司和机构保持乐观预期。


  受益涨价


  Wind统计数据显示,基本金属板块已披露半年报的53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6.26亿元,去年同期的58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为83.49亿元,加权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52亿元、8.06亿元。

  紫金矿业成“盈利王”,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6.49亿元,同比增长174.6%。产品量价齐升是主因。紫金矿业称,上半年公司抢抓基本金属市场强势上涨机遇,主营矿产品量价齐升,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8月30日,电解铝均价报21030元/吨,年内涨幅达到34%。电解铜均价近日再次冲上70000元/吨大关,年内涨幅达21%。


  产业链“带货”


  稀有金属板块公司业绩同样喜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小金属、锂钴镍金属板块合计有32家公司披露半年报。

  锂钴镍金属板块的6家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57亿元,去年同期7家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加权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1.53亿元。6家公司中3家公司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且全部是锂概念公司,为盛新锂能、天齐锂业、西藏矿业。其中,盛新锂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居首,为2.9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67亿元。

  26家小金属板块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5.32亿元,去年同期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加权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5亿元、4.2亿元。洛阳钼业、北方稀土、锡业股份排名前三。

  稀土龙头北方稀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500.52%。公司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5.19%,二季度业绩加速增长。

  相关产业链公司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带货”,产品价格大幅走高“带飞”业绩。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147.8万辆,同比增长两倍,超过2020年的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年内涨幅达125%、电池级氢氧化锂报价年内涨幅达145%。8月30日,镨钕氧化物均价报604000元/吨,经历前期回调后于6月底爬升,7月以来涨幅达到27.3%。


  延续强劲势头


  产品涨价势头难挡。百川盈孚行情数据显示,8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115430元/吨,单日上涨达11000元/吨,涨幅10.53%,为年内单日最高涨幅。

  产业链上,宁德时代抛出582亿元的募资引起行业“震动”,投资7个项目共计137GWh动力锂电池及30GWh储能电柜建设。

  天风证券指出,近期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连续上涨,主要是由于海外高镍三元电池车型逐渐放量,氢氧化锂出口订单增加,而国内高镍三元比例也在持续增长。全球高镍化趋势加速,氢氧化锂价格有望在碳酸锂、锂精矿之后接棒,成为第三阶段领涨品种,进一步超越碳酸锂价格。同时,磷酸铁锂扩产需求持续向好,也对碳酸锂价格形成支撑。随着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排产进一步增加,锂盐价格有望进一步抬升。

  中信证券研报称,稀土供给端整体缺乏弹性,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绿色经济带动下,2020年-2022年氧化镨钕趋势性供不应求,价格上行方向不改。

  电解铝逐步逼近产能“天花板”。百川盈孚报告称,自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已由2016年底的85%提升至93%左右,从而奠定了高铝价中枢大局。长期看,供给侧改革和碳中和正在深刻重塑行业的产能和成本结构,电解铝行业将迎来新阶段。

  紫金矿业认为,全球制造业PMI超预期恢复,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储能电池行业蓬勃发展,传统与新兴用铜需求领域向好,供需两旺,预期价格高位震荡上扬。(张军)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