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医药加盟

12月18日,康恩贝发布关于公开挂牌转让珍视明公司42%股权事项进展暨珍视明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公告显示,珍视明公司42%股权事项的挂牌程序完成,成交金额为人民币16.8亿元。

出让完成后,康恩贝持股比例下降到38%,珍视明公司将不再成为康恩贝控股子公司,也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但康恩贝仍保持单一第一大股东地位。FortunateGemLimited、华盖信诚远航、安徽交控金石基金、海南悦目民晗、众生药业分别持股30%、4.75%、4%、2.5%和0.75%。

经康恩贝初步测算,本次转让珍视明42%股权,预计可“回血”约23亿元。

作为康恩贝旗下的明星品牌,珍视明也难逃被“卖身”的命运。

实际上,早在出售珍视明股权之前,康恩贝就已筹划了多次转让:

先是6月以不低于5337万元挂牌转让兰信小贷30%的股权;紧接着9月30日,康恩贝宣布以16.8亿元转让江西珍视明药业42%股权,以及以2.03亿元低价转让贵州拜特100%股权。11月29日,康恩贝再宣告以不低于3974.72万元的价格转让迪耳药业25%股权。

截至目前,珍视明和兰信小贷已完成转让、迪耳药业仍在公开挂牌、而贵州拜特因在挂牌期内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而撤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家公司均为康恩贝前期收购而来,且贵州拜特是是康恩贝曾经王牌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生产公司,彼时收购价为19.5亿元,如今转让价从2.03亿再下调至1.83亿却依旧无人问津。

图 | 贵州拜特转让公告

从剥离低效资产到割舍明星品牌珍视明,康恩贝为何如此急迫地收缩业务版图?频繁股权转让公告背后,康恩贝到底在谋划一盘怎样的棋局?


王牌产品退市、投资连续失利

公开资料显示,康恩贝是一家有着50余年发展历史的老牌企业,前身为兰溪云山制药厂,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主要从事药品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及批发与经销业务。

自200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登录资本市场以来,康恩贝发展也算是比较顺利。

2014年至2015年期间,康恩贝分2次合计斥资27.59亿收购贵州拜特。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旗下核心产品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据说该产品占贵州拜特营业收入的95%。

2014年到2018年,贵州拜特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5亿、6.86亿、6.40亿、10.50亿、17.83亿,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7亿、4.17亿、3.88亿、3.45亿、3.73亿,一度占康恩贝药业净利润比例超四成。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

2019年7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被国家卫健委列为重点监控用药目录,紧接着8月从国家医保目录中“剔除”后,销量大幅下滑,受此拖累,当年康恩贝出现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净利润同比下降57.27%。

2019年12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暂停生产。2020年底,由于几乎无销售市场,康恩贝停止生产参川芎嗪注射液,随后将其生产批号注销。

2020年7月,康恩贝宣告易主国资,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成为康恩贝的控股股东。

国资入主后,根据省国贸集团有关战略部署和要求,康恩贝加快了资产和业务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整合聚焦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核心业务。新的“一委三会一层”治理机制运转,康恩贝经营策略发生变化。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康恩贝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3.02亿元、60.20亿元、52.94亿元、67.87亿元、67.68亿元、59.09亿元和46.21亿元;同比增长48.03%、13.55%、-12.07%、28.20%、-3.56%、-12.70%和1.72%,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2.72亿元、5.49亿元和2.95亿元。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另外,轻研发而重营销,也是导致康恩贝业绩低迷的重要因素。

研发投入来看,2020年,康恩贝研发费用为1.85亿元,仅为销售收入的3.13%,今年前三季度,康恩贝研发费用约1.36亿元,同期销售费用约为18.68亿元,是研发费用13倍多。

图 | 康恩贝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长期低研发投入致使康恩贝产品固化、竞争力不足、盈利单一,盈利主要依靠肠炎宁、前列康、珍视明等几个品牌,“吃老本”,内生动力严重不足,难寻新的经济增长极。

内生不足,业绩低迷,康恩贝试图通过对外投资找回“场子”,却不想屡次投资失利。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5年以来,康恩贝在医药电商、眼镜电商、收购药厂、种工业大麻等多领域投资,大多以亏损而告终。

另外,在长期股权投资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其短期借款也同步激增:

2017年至2020年,康恩贝的长期股权投资为5.65亿、15.45亿、14.23亿和4,29亿,短期借款分别为4.86亿、12.81亿、21.52亿和17.48亿。

更为严峻的是,康恩贝目前还面临缺钱困境。

自2019年起,康恩贝筹资现金流持续为负。据三季度财报显示,目前康恩贝账面上的资金已不足10亿元,创下近6年来新低。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康恩贝主营收入46.21亿元,同比上升1.7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60.52%;扣非净利润3.72亿元,同比上升135.62%;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5.01亿元,同比上升11.4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091.02万元,同比下降151.2%;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上升161.13%;负债率36.82%,投资收益1763.46万元,财务费用4693.39万元,毛利率65.74%。


“老年”康恩贝求转型

对于几次转让资产所得资金的用途,康恩贝表示,资金将投入到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中药研发、推进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上。

因此,在一面清理低效资产的同时,康恩贝也没停止收购的步伐。目前,康恩贝已经做了多个项目的可行性调研。

9月15日,康恩贝公告称,同意子公司杭州康恩贝1亿元受让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口腔贴片相关技术及研究资料、临床试验批件及相关全部知识产权,并表示将进行二次加工,变成自己的新药产品。

而在研发方面,事实上,研发投入不高是当下整个中药行业的现状。一是中药的研发有一定的风险,二是新药申请很严格,导致中药企业研发积极性较低。据《中国新药杂志》文章显示,2015至2020年期间,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数量明显下降,2019年1至4类新药注册数量甚至为0。

康恩贝认为,挖掘一些地区性的老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大有文章可做。

此外,在2021年半年报中,康恩贝提到,今后将重点发展包括非处方药及健康消费品在内的自我保健类产品业务。

这表明,康恩贝也许要从中成药企业“转型”到保健品企业,但就其上半年的保健品销售业绩来看,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其半年报显示,保健品上半年营收仅4.6亿,占总营收中比重不足15%。且相对于药店为终端的中成药,作为非处方药的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大有不同,且主要依赖线上销售。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健品可能无法扛起康恩贝的营收大旗。

王牌产品丹参川芎嗪退市、核心产品珍视明不再并表、新品研发无门,并且伴随医药行业大环境变化和改革,类似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和医保支付体系改革等政策的实施,这家经历了50余年风霜的老牌药企的“转型”之路该如何走下去,现在也只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