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

豆瓣、知乎、B站,被不少网友戏称为异父异母亲兄弟。实际上,它们和豆瓣并不是出生在同一个年代,如果真要给豆瓣找一个同年好友,那大概就只有贴吧了。

贴吧创立于2003年,豆瓣创立于2005年,两个以“兴趣”为切入点的互联网社区,一度映射着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一群陌生人因为同一个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帖子里或许是嬉笑怒骂,或许是字字珠玑,或许是自身经历。总之,一字一句都在表达着各自内心最真实的看法,这确实是最好的时代。

相比较早已没落的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产品,豆瓣和贴吧作为存活不多的PC产品一起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的整个过程。如今虽然它们还活着,但是似乎都活得并不好。


同病相怜

根据易观千帆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贴吧月活用户超过3亿,但到2021年,月活用户就只剩下3743万,同时期豆瓣也只有1000万的月活用户。不难看出二者都存在用户流失的问题,而且它们用户流失的原因也极其相似。

其一,在移动时代,它们频频失误。移动时代对不少PC产品来说是一道天堑,不少优秀产品折戟于此,纵使强悍如QQ也在移动时代吃了亏,贴吧和豆瓣自然也难逃时代的洗礼。

拿贴吧来说,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迷失直接影响了贴吧的发展。早在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就出现了,彼时腾讯做了微信,阿里巴巴推出了手机淘宝,三巨头里只有百度的转型最慢,百度的缓慢转型给旗下的一系列产品都贴上了“慢”标签,贴吧也不例外。

豆瓣则是将原有的超级网站拆分为14个独立的APP,每个APP内的信息相互独立,像一座座孤岛让用户四散开来,无法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加速了用户的流失。2014年8月,豆瓣重新整合上线,但此时微博、陌陌等社交产品已经占据用户心智,豆瓣无力回天。

其二,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和轻运营的管理,让平台内容不受约束,灰黑产业链由此形成。去中心化的机制让用户进行自我管理,吧主、组长拥有极大的自治权。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机制让内容有了更多的可读性,但平台轻运营的管理也产生了诸多负面信息。

其三,在问题解决上,它们都比较简单粗暴。豆瓣和贴吧在内容上都有很多的潜在风险,而对于这些内容上的风险,豆瓣的解决方式是雪藏小组,贴吧则是通过大量删帖、封吧,压抑流量来阻止事件传播。这种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仅无法解决根源问题,还会激起用户的不满,结果也不尽人意:鹅组多次被雪藏仍屡屡犯禁、继续扰乱平台生态,导致贴吧的用户大规模出走。总之,豆瓣和贴吧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


豆瓣囿于风骨

在一众纷杂的互联网产品里,处处透露着文人气的豆瓣无疑是优雅的,显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如在豆瓣社区内有风花雪月,有柴米油盐,有纵歌快马,有鸡零狗碎,每个人都能在豆瓣找到灵魂上的共鸣,渐渐地大家给豆瓣贴上了文青、小众的标签,但这种遗世而独立的优雅也禁锢了豆瓣的发展,这集中表现为其在商业化选择上的“极度挑剔”。

一是豆瓣对广告的态度非常挑剔。广告是互联网公司最快的变现渠道,但也是被用户诟病最多的商业方式,但豆瓣在广告业务上的画风却格外清奇,其广告类型多为教育、民宿、旅行等契合平台调性的内容,这与其制定的严苛的广告标准分不开。

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豆瓣的广告规则是:每天的开屏只开放1/4的流量给广告,同时如果用户一天之内已经看过一次产品广告,无论再打开多少次,都不会再给他看这条广告。

二是豆瓣对业务线的开拓非常挑剔。豆瓣在阅读、音乐、电影、电商、知识付费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但反响都不强烈,更多地是作为评分工具活跃在大众的眼中;豆瓣的小组模式有着天然的商业雏形,但豆瓣却并未利用起自身的优势,挖掘平台内的商业形态。比如“我爱化妆品”等种草和分享小组,就像是简易版的小红书;豆瓣上的找房小组像是另一个区域的安居客,且更受年轻人欢迎,但豆瓣在这些领域却并没有太多作为。


贴吧限于商业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攫取利益是互联网公司的立身之本。作为互联网公司初代巨头之一,百度自然具备强悍的商业化能力,然而凭借“竞价排名”业务躺着赚钱的百度却屡遭网民诟病。

不幸的是,贴吧也因继承了百度的商业模式,而逼走了平台内的众多用户,而贴吧商业化所产生的苦果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容下滑,二是失去口碑。

首先,贴吧通过大量植入广告、取消会员发贴门槛等举措来增强其变现能力,却导致了水贴、广告满天飞的现象,精品贴反而被埋没。毫无疑问,贴吧内容让步于商业化的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乃至整个内容生态。

其次,“贴吧合伙人”制度,加剧了贴吧口碑恶化。这一制度将商家引入贴吧运营,商家享有吧主的删帖、舆情监控、发起吧内活动等权限。众所周知,吧主本就享有贴吧的运营权,而贴吧将这一权力当作一门生意来进行买卖,以期望增强平台的变现能力,恶果也就此埋下。


融入视频时代

用户变老、用户流失似乎是互联网产品避不开的话题,豆瓣和贴吧也有这些困扰。豆瓣和贴吧都在移动时代纷纷失速,不仅用户体量下滑还多次受到处罚,一度挣扎在死亡线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老用户虽然在离去,但是新用户也在不断涌入豆瓣和贴吧这些老牌社区,它们并非毫无想象空间。

据《2021年Z世代兴趣调查报告》显示,在年轻人结交同好的方式里,豆瓣、贴吧等线上渠道排在第三位,占比在50%左右。这意味着豆瓣和贴吧并没有被年轻用户抛弃,反而在年轻人的兴趣社交里仍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为了获得更多用户,它们也在不断尝试融入视频时代。

豆瓣借助直播切入视频时代。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的“豆瓣在线直播Android版应用系统”获登记批准。直播是豆瓣融入年轻人的重要举措,如果豆瓣能够做一些与书影音相关的直播,契合平台调性,既不伤害用户体验,又能成功引流,或许能够再次切中用户心理。

贴吧推出“视频号”紧跟视频时代。此前,贴吧内的“直播买房”曾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虽然并未激起更大的声量,但内容视频化不失为迎合用户的好方法。随着微信推出“视频号”后,微博、小红书相继上线各自的“视频号”,百度贴吧也紧跟“视频号”IP,推出了视频号。

纵观豆瓣和贴吧的发展历程,豆瓣纯粹且优雅,贴吧急促且莽撞,前者商业化过慢,至今仍在摸索前进,后者商业化过快,至今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化道路,如今又都不约而同地踏入了视频领域。它们能否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化道路仍是个未知数,但在新起点上如何平衡内容管理与商业化进程,依旧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考题。

阅读全文>>

近日,“百度贴吧5年内流失近九成的用户”再次引发热议。

2003年11月25日,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基于关键词的主题在线交流社区上线,截止至2020年9月,百度贴吧已有2267万个贴吧。然而自从2014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论坛平台开始败退。

2015 年,根据贴吧给出的数据,百度贴吧的注册用户总量突破 10 亿,而到了2020年,用户总数变成了3743万,短短5年时间,贴吧有近九成用户流失。

这个一度被称为“互联网文化发源地”的社区论坛,为什么正走向衰亡?

平台管理的混乱是贴吧一直被提及的问题。

内容上,百度贴吧的广告植入一直没有明确的治理机制。2012年9月,贴吧推出一项名为“贴吧推广”的业务,将广告分别为版头广告,贴吧主题列表页广告和帖子详情页的广告,在贴吧中交流或浏览,平均每10条帖子就会覆盖3条广告,2016年,百度贴吧被曝出转让旗下疾病类贴吧,已有十年“历史”的“血友病吧”事件被揭露,贴吧迎来了上线以来的最大公关危机,“卖吧”行为引发巨大争议。




百度贴吧“血友病吧”事件

过度商业化运营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贴吧在观感上专业性降低、无效信息增多,也造成了用户的使用疲惫,同时,贴吧内容容易遗失,吞贴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优化,社区环境也无法保证,骚扰、网络暴力现象比比皆是。随着更多互联网社交产品的出现,在寻贴和发帖中疲惫不堪的用户社群也迅速抛弃了贴吧。

在社群维系层面,贴吧的社交传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在百度贴吧中,每个贴吧都是相对独立的平台,用户凭兴趣和共同话题聚在一起、建立话语传播中的声誉和地位,然而当用户的自我需求得到实现,兴趣却有所转移、来到另一个贴吧时,每个贴吧的交流模式甚至特有用语都不同,给用户转移制造屏障的同时,也要求用户抛下原有社交,重新建立社交关系——这意味着,即使用户始终停留在一个贴吧内,熟悉的人还是会渐渐离开,作为一个社交产品,贴吧显然没有考虑到延续社交关系对于用户粘性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得到重视,更多替代品出现,互联网显然不需要一块陈旧的社交荒地。

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全面普及,移动社交型APP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自2003年上线至今,贴吧的“江湖”正在缓慢走向湮灭。

到今天,百度贴吧的页面上依然保留早期BBS的风格,作为社交产品,贴吧并没有结合用户属性建立用户模型,界面布局和功能设计也没有做出更符合当代用户需求的创新。用户的新鲜感消失之后,贴吧不再能留下什么。

百度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2021年1月开始,百度贴吧开始清理一些违规账号,绑定账号的要求得到提高,吧务的巡查机制也更改得更加严格……

然而,信息爆炸时代似乎已经随着贴吧、论坛的大热一起成为过去,靠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应该更清楚:膨胀过后,信息收缩的时代即将到来,机器学习、智能AI正提供更准确、精炼的信息提纯。对于提供单一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百度贴吧来说,或许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升级。

2003年冬天,刚刚成立的贴吧被定位为“志同道合者的互动平台,同好网友的交流社区”,十八年过去,在迭代频繁的互联网场景里,包括豆瓣、微博在内的更多社交类互联网产品正在抢占终端市场,今年刚“成年”的贴吧,似乎比以往更需要加速脚步。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