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拥有一家成功注册的公司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今,我们有幸见证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这个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6万次注册。这是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着无数企业家的努力和勇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注册公司的重要性,了解注册公司的过程和步骤,以及这个6万注册公司背后的故事。

注册公司的重要性

为什么注册公司如此重要?注册公司是将一个商业实体正式提升为合法的经营实体,享受法律和商业保护的第一步。一家注册公司将获得法律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具备了拥有财产、签订合同、诉讼等权利和义务。这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和有责任感的经营环境。

此外,注册公司还具有以下好处:

首先,注册公司可以明确企业所有权和责任,使得所有者可以从个人财产中分离出企业财产,降低了个人风险。这意味着即使出现经营亏损和债务问题,也不会对个人资产造成太大的影响。

其次,注册公司能够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声誉。注册公司向客户、供应商和投资者传达了一个专业、可靠和可信赖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业务合作和投资机会。

最后,注册公司也为企业扩大业务提供了更多机会。一家注册公司可以便利地获取贷款、额外资金和投资,以支持扩大规模、延伸产品线和进一步拓展市场。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注册公司的过程和步骤

注册公司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和步骤。以下是一般的注册公司流程: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适合的公司名称。公司名称应该简单、易记、有吸引力,同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选择一个好的公司名称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第二步是准备必要的文件和资料。这通常包括准备公司章程、注册申请表格、股东和董事的相关身份证明等。这些文件和资料是注册公司的基础,必须准备齐全和符合法律要求。

第三步是递交注册申请。将准备好的文件和资料提交给相关的政府机构,例如工商局或商务部。申请的处理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而定。

最后一步是缴纳注册费用和领取营业执照。注册公司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金额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而定。一旦注册成功,企业将获得一张合法的营业执照。

6万注册公司背后的故事

这个6万注册公司的壮举背后是无数企业家的勇气和决心。每家注册公司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梦想和追求。这些企业家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背景,他们有的是刚刚起步的初创企业,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字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

这6万家注册公司所代表的是企业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景。他们为社会带来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每一家注册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代表着企业家们的奋斗和坚持。无论是克服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还是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这些企业家们都选择了不放弃,不妥协。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梦想,努力将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注册公司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企业家们将继续追求创新和进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庆祝这个6万注册公司的里程碑,同时也要向这些企业家们致敬,因为他们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之,注册公司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和机会。这个6万注册公司的壮举代表着企业家们的努力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向这些勇敢的企业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期待着更多成功的注册公司的出现。

阅读全文>>

在过去的短短三个交易日中,已经有2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披露了减持计划,减持之密集已经超过了2017年五六月份的那次高潮。22家股东中有10家是在一级市场取得筹码的投资机构,包括达晨创投、九鼎投资、招商局资本、广发信德等。

一切才刚刚开始。考虑到2017年的IPO大放水,A股史上最大的一波减持潮可能即将出现。对投资机构的GP和LP来说,也可以称之为史上最大的一波退出潮。

但是,丰收的喜悦之中,也有回报率下降的隐忧。

IPO潮变身减持潮

这一轮减持潮的形成,首要原因当然是2017年上半年的IPO潮。22家遭遇减持的上市公司,有14家是在2017年初上市的,刚过一年的锁定期。

众所周知,2016年下半年之后A股开启了一轮IPO大放水,而这一轮大放水的高潮正是一年之前的2017年第一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A股沪深两市一共有134只新股发行,创下了A股历史上单季度新股发行数的最高纪录。

2011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数(来源:德勤)

由于创投机构本身的运作特点,除非出现亏损,锁定期结束基本上就意味着减持。这导致了IPO数与减持数几乎是两条同步波动曲线,只不过时间上相差了一年。

2017年全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均处于高位,全年有421只新股发行,同样是历史之最。

目前,创投机构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渗透率约为一半,也就是说2018年将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百分之百会寻求全额减持。2017年开始市场就有大量声音抱怨IPO放水导致股市低迷,但真正的噩梦这才刚刚开始。

在2018年接下来的时间,这一史上最大的减持潮恐怕会继续下去,给A股走势造成持续性的压力。而换个角度看,人民币基金的LP们在2018年无疑会笑开了花——这样的退出规模也是过去从未见过的。

减持潮叠加破发潮,回报现隐忧

但是,对投资机构来说也不全是好消息。

过去三个交易日中涉及投资机构的10余个减持案例中,虽然没有出现“上市即亏损”的极端情况,但不少投资机构的收益率并不算理想。部分机构回报倍数还不到1倍,而投资期却长达五六年。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在10只遭遇投资机构减持的股票中,还有一只处于破发状态的次新股。

2018年4月10日,博迈科发布公告,其股东光大金控拟减持不超过3%的股票。博迈科2018年以来的股价走势非常糟糕,一度下探至17元的低位。目前股价为19元左右,仍然低于20.81元的发行价。

博迈科并不是孤例,不久前赛托生物是也在破发的状态下遭遇投资机构减持。

2018年以来不断出现的投资机构减持与新股破发重叠的现象,让这场好端端的大丰收,显得有点像一场大出逃。

光大金控于2012年向博迈科投资了1亿元,手中的股票目前市值约2.2亿元。也就是说,得益于入场时的低价,光大金控依然可以获得超过1倍的投资回报,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大约为15%。

这样的成绩只能称之为全身而退,还有些投资机构则有些不好向LP交待了。例如投中网早前报道中提到的步长制药,一大批投资机构在经历了7年的漫长等待之后,收获的是0.13倍的可怜回报,这还是没扣管理费的情况下。

2017年5月的那次减持潮来临之时,证监会发布了减持新规,IPO前发行的股份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这一规定大大拉长了退出操作的时间,持股比例较高的投资机构,减持操作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方面是被压缩的回报倍数,另一方面是拉长的周期,投资机构也是有苦难言。

减持操作不上心是不行的

IPO数量上去了,回报率却下来了,这对中国的创投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新情况。

虽然只有把股票减持完毕了才是真正的退出,但中国创投机构们一般把IPO视为退出的终点,IPO之后的事情并不重要。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简单粗暴地一卖了之,至于二级市场的波动,那不是创投机构该考虑的事情。

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向投中网表示,过去中国的PE机构在退出上考虑的相对较少,不太在乎市场上一两块钱的波动,所以往往机构减持的时候股价的压力会非常大。

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因为过去国内的一二级市场存在着可观的差价,股市的涨涨跌跌对创投机构的回报率影响并不大,尽快把资金回笼分给LP才是王道。因此配置人力去研究二级市场,对创投机构来说并不划算。

反观国外同行,在退出操作上则更加精细。不少投资机构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减持操作,也有的投资机构选择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代劳。张向阳也认为这会是中国的投资机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faq@szgobest.com。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