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

  对于环境污染这方面的整治是有相关政策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还是比较重视的,对于一些生产企业来讲,如果需要排放污水就应该要申请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但是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在申请成功了对于排污染物许可证到期了怎么办?的情况,针对相关问题下面创业萤火网小编和大家做详解。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到期了怎么办

  排污许可证的开始使用有效期为三年,许可证到期后不需要重新申请和换领,但需要在到期前三十日,向环境保护机关申请延续。延续期为五年。

  需要提交的附件如下:

  (一)所有企业需要提交一份年度总结报告,对一年来各类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排放达标及总量控制情况(要有计算过程及对比表格)、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等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说明。

  (二)总结报告中涉及的数据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

  1、自行监测报告(包括水、气、噪声等,体现浓度是否达标);

  2、排污收费的相关材料(体现排污总量);

  3、接管企业与污水厂的协议(体现污水去向);

  4、企业实际排水量(直排入河或排入污水厂的水量);

  5、能源消耗量(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固体燃料单位为吨)

  6、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佐证材料。

  (三)排污许可证申领承诺书,企业自行在“附件上传”页面下载,填写完整并盖章之后扫描上传。

  排污许可证窗口办理流程

  1、申请人到市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资料,提出申请;

  2、受理机关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事或不预受理决定。经审查,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办理机关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予以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作退件处理。

  3、市环保局在正式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2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许可决定;

  4、将办理结果通过网上窗口、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可选择上门自取或邮寄办理结果。

  如果现在您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已经到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对于生产企业来讲每天都需要排放污水的,因此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是一定要有的,如果您不了解相关许可的一个政策以及条件,创业萤火网小编为大家做的以上整理,希望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到期了的问题大家可以有所了解,具体的一个证件办理可以浏览创业萤火网。

阅读全文>>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对汽油征收消费税。本文将从促进节能减排、分析汽油消费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效果以及税收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方面,探讨汽油消费税对减少尾气排放的作用。

2. 促进节能减排:分析汽油消费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效果

汽油消费税的征收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汽油消费税的增加导致了汽车使用成本的上升,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会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能,倾向于选择节能环保的车型。这种需求的改变促使汽车制造商加大对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车型的投入,从而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其次,汽油消费税的征收也鼓励了消费者减少汽车使用,转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环保出行方式。这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也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同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也更加倾向于购买电动汽车,进一步降低了尾气排放。

然而,汽油消费税的增加也可能对汽车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减少,可能导致汽车销量下降,从而影响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消费者来说,汽油消费税的增加可能会加重经济负担,限制了他们购买新车的能力。

3. 税收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论汽油消费税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税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制定汽油消费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汽油消费税的增加可以为***提供额外的税收收入,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例如,***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改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减少私车使用,从而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汽油消费税的征收也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税收政策的制定也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过高的汽油消费税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汽车交通的行业和居民来说。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确保税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汽油消费税对减少尾气排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促进节能减排和推动汽车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税收收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税收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阅读全文>>

【消化库存压力大 全联车商呼吁:适当延后国六B排放标准执行时间】从调研情况看,有98.89%的企业强烈建议将国六B排放标准的执行时间延后至2024年1月1日,为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留出相对充足的切换时间,消化现有不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库存新车。汽车经销商普遍反映,如7月1日全面执行国六B排放标准,将难以全面消化现有库存,主要原因包括现有库存基数大、消费者持币观望等。(中新经纬)

阅读全文>>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让新兴的朝阳职业——“碳排放管理师”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各类碳排放培训课纷纷涌现。在巨量的需求面前,目前碳排放管理人才缺口巨大,碳排放管理人员的就业前景被众人看好。

在这场事关未来“减碳大业”的洪流中,各路教育机构正摩拳擦掌跑步布局,以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诱惑,吸引人们参加考证培训,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商业变现。

碳排放管理师主要做哪些工作?工资待遇和市场前景如何?碳排放管理师证书的含金量怎样?目前市面上的相关培训是否靠谱?在实用性与智商税之间,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韭菜”?


1、被看好的新兴职业

碳排放管理师,这个因“碳中和、碳达峰”新风口而孕育的新兴职业,虽然契合当下的顶层设计,但要真正转换成职业的需求甚至刚需,还有不少路要走。目前,“碳排放管理师”证书的培训市场刚兴起,其正规性和专业性有待加强。

不过,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未来碳排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2021年3月18日,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

根据其定义,“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具体而言,碳排放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监测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现状;统计核算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数据;核查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情况;购买、出售、抵押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权;提供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咨询服务。

根据公开资料,碳排放管理师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电力、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石化、有色金属、航空等八大控制排放行业。全国范围的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大约是8000多家,目前碳排放管理人才缺口巨大,作为新兴高级综合型职业,碳排放管理师市场需求庞大。

自人社部公布碳排放管理员职业以来,2021年7月,中科院率先启动了碳排放管理师培训考试,其余各大培训单位紧随其后,相继也开展了碳排放管理师和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考试,目前市面上,被认为含金量较高的碳排放管理师培训考试及其发证部门分别是属中科院和国培网颁发的碳排放管理师。

由于职业前景持续向好,有业内专业人士甚至把碳排放管理称为继房地产、IT行业后的第三波经济增长点。

目前,碳排放管理师考试采取线上机考形式,考试内容包含《碳排放理论》和《碳排放管理实务》两部分。综合为一张试卷进行考试,由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组成,满分150分,90分以上视为考试合格,最终成绩换算为百分制。

“双碳政策下,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位招生负责人对「探客Tanker」说。不过,如同众多行业的发展规律一样,在行业兴起的初期,难免有人匆匆进场试图收割第一波红利,行业乱象由此而生,碳排放管理师的培训行业也一样。


2、刷够课时即可“包过”?

“首考”,是「探客Tanker」在咨询有关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相关情况时,各个培训教育机构给出的一致用词,不过在考试时间上各家的说法不一。

“新兴行业的首考会相对宽松点,只要满足20周岁以上,大专学历就可以报考高级证书。但未来的考核就会很严格,需要从初级到中级、中级再到高级。”一家来自廊坊的职业教育机构碳排放管理中心招生老师向「探客Tanker」表示,只要刷够36个课时,即可以参加考试——考试是在线上举行,有电脑、有摄像头即可。而且,还可以保证包过,甚至还有免学免考名额。

“如果你打算参加考试,就可以帮你争取个名额。我们会在考试的前一天给你押题的资料,你第二天按照资料做,就可以通过考试。”这位招生老师表示,参加“首考”的人,无论是在考试还是找工作方面,肯定都会相对容易,原因是这些“吃螃蟹”的人将具有示范效应。

“如果各方面都不错,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考证。”根据她的介绍,考试之后的证件是由中国人事人才网颁发,在取得证件之后,培训机构方面还会给考生提供兼职和全职的信息,甚至推荐工作岗位。

(图 /碳排放管理师实物证书)

与这家位于廊坊的教育机构类似的是,在回答「探客Tanker」有关碳排放管理师报名考试相关情况时,北京一家做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的教育机构与一家来自承德的机构给出了几乎一样的回复。

这位承德的教育机构招生负责人表示,鉴于碳达峰、碳中和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碳排放管理师将越来越被企业,尤其是重点排放单位所重视。至少未来10年这个证书都会被国家列为重点行业证书,而且随着这个证书所涉及到的行业越来越多,其含金量会也会越来越高。

他认为,目前这个证书的应用还属于“真空期”,所以现在拿到这个证书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收入都会“特别可观”。

据相关机构介绍,持有碳排放管理师证书的人可以从事多种相关工作,如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咨询师、碳排放交易员、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等,基本都是进事业单位,做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检测和统计核算、核查、交易等工作。

在收入方面,这些招生机构的人员都给出了“很理想”的数字。“月薪基本都在1万左右,年薪至少在10万以上,目前平均年薪在16万—32万左右。而且越往后面发展,薪资肯定也会不断增长。有碳排放指标的公司企业都需要这个碳排放管理师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上述机构人员说。

在教育机构描述的碳排放管理师职业前景中,碳中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碳排放管理师的高含金量也注定了它广泛的从业范围。拿到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也可以兼职,比如一些企业单位想申请项目和资质,需要招投标时,就必须要有碳排放管理师。

「探客Tanker」注意到,几乎每个机构的收费和学时都不太一样,有36学时、32学时、28学时不等,费用也有2500元、2980元甚至4980元等,其招生老师对其营销的套路,也丝毫不亚于机构之于“鸡娃”族群。


3、市面上的培训靠谱吗?

碳排放管理师作为一项新兴职业,前景虽被看好,但目前有关的考试培训是否靠谱?

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向「探客Tanker」表示,有关碳排放管理师的考试报名目前已暂停,因为系统升级维护,官网上暂时报不了名,“从2021年11月2号开始,只报了一期,之后就在进行系统维护,具体维护到什么时间还不知道。”

他还不忘善意地提醒,现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声称自己受到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授权还可以继续报名考试的都是假的。“我们的项目还没有恢复,恢复之后在官网上会公布,大家从官网上报名就可以了。”

在有关证件方面,这位负责人表示,大家交钱考试之后拿到的也是培训结业证书,而不是职业技能证书。这种线上课程培训,考试也是在线上进行,即通过线上课程链接学习,学完之后参加考试,考试完之后拿结业证书,并没有推荐工作机会之类的事情。

“我们只是一个培训结业证书,没有专业的技能效应。如果有人说这些,那就是骗人的话。”上述负责人说。

对于有机构说的“不限专业,直接拿高级证书”的说法,他表示:“如果那些机构说的是由我们中心举办的,那就是假的,如果是其他地方举办的,建议好好去他们官网看看。”

而「探客Tanker」发现,很多碳排放管理师招生机构,其实并没有官网,甚至连公众号都没有。

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负责培训的唯一指定合作单位——中科国鉴的相关负责人对「探客Tanker」表示,最近有不少机构可能在打着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或中科国鉴的旗号表示“包过保过”,希望大家不要相信,目前有关碳排放管理师的报名已经暂停招生。

在中科国鉴的官网上,有着多条公告辟谣,否认与多个教育机构有“合作”。

(图 / 中科国鉴在其官网痛斥违规宣传)

“我们已经暂停招生,如果是我们的合作单位,到时候我们会给他们发授权书,如果我们官网上可以查到它的授权,就是我们的合作单位,如果不是的话,大家就要小心被骗。”上述负责人说。

此外,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由于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是不能兼职挂靠,也没有“包过保过”的事情,不要轻信招生老师的说辞,以及推荐企业之类。

总的来说,碳排放管理师这个证书的含金量还有待时间去检验,而围绕这个证书衍生出的培训行业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鱼龙混杂是其明显特征,因此人们需要谨慎报名,切勿成为新风口上的第一波“韭菜”。

阅读全文>>

用爱发电”要成为现实了。

Coldplay(酷玩乐队)早前公布了2022年的巡演计划,这次巡演的最大卖点是,减碳

Coldplay承诺本轮巡演的碳排放量要比上一次巡演(2016-2017)减少50%。

为此,乐队现场不但使用太阳能发电,还配有可发电的动力地板和动感单车,现场观众可以一边看演出一边“用爱发电”。

而这只是官网发布的十项具体措施之一。为了减碳,Coldplay这次的“球体音乐“(Music of the SPHERES)全球巡演下足了功夫,事无巨细的强调环保。

Coldplay这一做法,跟当下全球社会经济的“碳中和”趋势息息相关。

近年来,由于意识到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减少碳排放,音乐产业当然也得与时俱进。

而且,“碳中和”也确实在改变着音乐产业。


为什么要讲“碳中和”?

在演唱会市场里,“减碳”的说法由来已久。十几年前,Radiohead和张靓颖的演唱会都先后号召过“减碳”。

只不过,发展到今天,“碳中和”已经不得不提了。

“减碳”和“碳中和”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碳”都指二氧化碳),“中和”的意思是正负相抵,“碳中和”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相抵消。

之所以要讲“碳中和”,是因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人类社会工业化前提高了1.2度,气温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1.2度吗?能有多大影响?其实,气温每上升1度,海平面就会上升2米,足以让巴厘岛和马尔代夫面临生存危机;气温上升2度,就能让全球99%的珊瑚礁都消失;气温上升5度,地球的整体环境可能会完全被破坏。

所以,世界各国才会行动起来,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度以内,并进一步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度以内。

那么,演唱会和“碳中和”有什么关系?二氧化碳排放无处不在,演唱会门票生产、交通工具的使用、观众的呼吸、现场所使用的电力能源等等,都涉及碳排放。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场2小时的万人演唱会的碳排放大约600千克,需要一亩阿拉善梭梭树用10年的时间去中和。

巡演的碳排放更是惊人。据报道,爱尔兰乐队U2在2009至2011年举办的110场世界巡回演出,碳排放多达6.5万吨,要种2.1万棵树才能抵消。

乐队Animal Collective说,他们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谈减碳,直到他们2020年巡演使用了碳排放计算器:“好家伙,我们10天巡演排放的二氧化碳,居然等于8辆小车开一整年。”


当音乐圈开始追求“减碳”

21世纪伊始,随着“生态危机”一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演唱会减碳也开始受到关注。

Radiohead是较早开始科学减碳的乐队。2003年和2006年的两次巡演期间,Radiohead对巡演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在后来的巡演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碳排放。比如演出现场使用更环保的LED灯,乐队也尽量乘坐火车出行。

2009年,Radiohead的巡演采用环保LED灯

2008年,摩登天空音乐节称将购买外地来京参演乐队的碳排放,同时也号召所有观众主动购买自己的碳排放。

2010年代起,“低碳”成为不少演唱会的主题,越来越多的演唱会提出了“减碳”的号召。近年来,随着“碳中和”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减碳”也成为了演唱会的大势所趋。

2019年,Massive Attack乐队基于巡演数据,为行业提供一套“超级低碳实行路线图”,建议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主办方提供火车专列,表演场地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就近租用音响器材,停止乘搭私人飞机等(私人飞机的碳排放是普通航班的40倍)。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从2019年开始禁止一次性塑料杯,英国的60个音乐节承诺2021年内全部实现“零塑料”,推广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因为生产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

不久前,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和肖恩·门德斯(Shawn Mendes)等知名歌手宣布未来的巡演将会环保优先,乐队Dead & Company更承诺他们的巡演将会实现500%减碳。

一些歌手的演唱会减碳初见成效,2019年,音乐人耶利米·弗雷特斯(Jeremiah Fraites)宣布个人巡演实现150%的减碳,他的乐队The Lumineers的世界巡演也将会以此为目标。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Coldplay的巡演以减碳为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2019年,Coldplay发行专辑《Everyday Life》的时候,曾宣布暂停巡演,直到找到更好的方法减碳为止。如今,新专辑《Music of the SPHERES》全球巡演启动,他们也拿出了自己的办法。

《Music of the SPHERES》全球巡演的三大规则:

REDUCE(减少):减少能源消耗、强化回收利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

REINVENT(再造):支持新的绿色科技,摸索可持续性的超低碳排放巡演模式。

RESTORE(恢复):通过资助自然和科技项目,让巡演公益化,有效降低巡演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中和”对音乐产业有何影响?

“碳中和”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将会因此获得长足的发展,音乐产业也不例外。

不只是演唱会,整个音乐圈都在追求“减碳”。

2017年,环球音乐方面称,旗下传奇录音室阿比路录音室(Abbey Road studios)已经改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

2019年,U2在日本的演唱会采用氢能发电,幕后推手是长期致力于推广清洁能源的X Japan乐队成员SUGIZO

不久前发布的巡演规则里,Coldplay称为了让巡演更环保,他们跟BMW合作研发了首款可充电的演出用移动电池。

Coldplay巡演现场计划使用的二氧化碳采集和存储设备

知名摇滚歌手杰克·坏特(Jack White)的黑胶工厂,2017年创办以来,为了让生产环境更环保,已经多次进行技术升级,并考虑采用清洁电能来生产黑胶。

今年4月,贝阁音乐Ninja Tune两家音乐公司发布了各自的减碳承诺,两家公司都表示,在音乐产品的生产上将采用更环保的技术。

“碳中和”不意味着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强调排放和吸收“中和”,排出1克二氧化碳,如果能用其他方式抵消掉这1克,就是“中和”。

唱片生产的碳排放相对固定,Ninja Tune在包装上选择更环保的材料,来抵消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他们称之为“碳中和包装”。

黑胶唱片使用的原材料是PVC,不易降解,于是近年来改良黑胶唱片材质的呼声越来越高。

上图是歌手尼克·马尔维(Nick Mulvey)于2019年发行的世界上第一张“海洋黑胶”唱片,用海洋中打捞的废弃塑料制成,强调的是通过废物利用减少再生产。

尽管这只是个例,但一些业内人士透露,黑胶唱片新材料的探索已经开始了。比如荷兰公司开发了一种“绿色环保黑胶”,据说能减少60%的能源消耗,而且可回收利用。

另外,“碳中和”也在一些细节上改变着音乐现场的体验。

比如电子票证正在取代实体门票。据报道,过去三年,大麦推出无纸票2300万张,实现碳减排约1400吨。

又比如,Coldplay在巡演现场配置可动态发电的动力地板和动感单车,也会为现场观众提供新鲜好玩的现场体验。

除了传统市场,互联网音乐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近年来也受到到了关注。专家分析称,在线播放流媒体专辑超过27次时,可能比生产一张光盘的能耗还要大。所以,如果需要长时间播放,专家建议最好听实体唱片

一张专辑用流媒体播放5个小时候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CD,播放17小时候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黑胶

今年早些时候,音乐家塞西莉亚·达姆(Cecilia Damström)创作了一支叫《ICE》的曲子,由世界上的第一支碳中和交响乐团拉赫蒂交响乐团演奏。

这支曲子放在网上供网友播放,但是,网页会判断用户IP所在位置,只有IP处于最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100个城市之一时,人们才能听到这段旋律,这些城市包括上海、伦敦、悉尼、阿姆斯特丹、迈阿密等等。

对于巡演的“环保概念”,Coldplay主唱克里斯·马丁坦言:“音乐人其实很难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先表个态。” 改变需要全人类的努力,而音乐家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气候变暖正在威胁着美丽的地球和我们的家园,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改变未来。克里斯·马丁坦言:“音乐人其实很难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先表个态。” 改变需要全人类的努力,而音乐家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醒大家,气候变暖正在威胁着美丽的地球和我们的家园,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改变未来。

阅读全文>>

十年前,上好几个闹钟在 QQ 空间熬夜偷菜的那群人,十年后,又重新在蚂蚁森林相遇。对重度蚂蚁森林用户来说,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梦想,是收能量。

数学课代表为大家做好笔记:行走能量每日上线 296g,支付宝线下支付每笔 5g,买电影票每笔 180g……

这样算下来,要攒好久能量,才能兑换一棵最普通的梭梭树。等待能量变成树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有人发现这是一个大好商机,做起了绿色能量球生意,闷声发了笔大财。


无奇不有的中文互联网上,蚂蚁森林能量也能做成生意。



某个和平常一样的工作日早上,我看着又被偷走的能量发呆,忽然厌烦了这样的社畜行为:每天含辛茹苦地攒能量,最后拥有小树的却是我的支付宝好友。


我心生一计,决定花点小钱成为氪金玩家,将好友的排名远远甩在身后,高高在上,傲视群雄。随即我点开闲鱼搜索 " 蚂蚁森林 ",但反常的是,万能的闲鱼上竟没跳出一件商品。

想必是官方不允许买卖绿色能量,因此屏蔽了部分明显的关键词。


一个合格的种树人当然不会就此放弃,我又尝试分别搜索 " 种树 "" 浇水 " 等关键词,果不其然,一排排挂满绿色能量的小树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能量球。

卖家的介绍也很诱人,一棵梭梭树需要 17900g 能量,靠自己慢慢攒,至少也得半个月,还得时刻提防着邻居来偷。

但如果在闲鱼下单,卖家自称有千人团队,可以在 1 小时内去你的蚂蚁森林里,浇够一棵梭梭树所需的能量,而完成这一切只需要五块钱。



也有人选择单打独斗,为客户提供单人包月服务。每个月只要 15 块,就会有人天天去你的蚂蚁森林里为小树浇水。


除此之外,卖家还出售各式各样的蚂蚁森林道具,能保护能量不被偷走的钻石罩五块一个,能加速能量成熟的加速卡五毛一张,能多收一次能量的双击卡 100 张 18 块。

聪明的商人把公益做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而且卖得很不错。


譬如上图这位老哥,半年就卖出了 1045 件宝贝,而卖家的成交记录中显示,这 1000 多件商品基本是蚂蚁能量球。即使按较低的客单价 10 元计算,卖家也已经妥妥地依靠卖能量赚了上万元了。


有人还在天天为蚂蚁森林被偷走的能量生气,有人已经靠卖能量狠狠赚了一笔,世界的参差大抵就是如此。

不过,这样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倒也降低了不少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的风险。微博上一度有许多人说过,因为朋友每天蹲点来偷能量,现在已经绝交了。

许多用户为了更快获得证书,会选择多人合种一棵树,更容易攒齐种树所需的能量。

合种队伍里浇水最多的人可以决定种什么树,通常情况下,多人决定合种一棵树时,会给大家分配好每天浇同样多的水,这样最公平。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有人发帖吐槽说,队友不讲武德,在凌晨五点半伸出黑手,自己多浇水拿到合种权,把队伍的能量花光换成了其他树种。


相比偷能量与合种的诸多麻烦,上闲鱼买个现成的,显然省时省心了许多。

八本包含各类树苗的证书打包 50 块,如果下决心当个 RMB 玩家,花 66 块血本便可以获得一份珍贵的山桃证书。



摇身一变,瞬间成为朋友圈最耀眼的环保达人。



尽管官方明文禁止,但卖能量球的商家仍不在少数,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作室。


贴吧、知乎、小红书、豆瓣等社区都是他们的宣传阵地,商家会在里面发许多硬广软文,把用户引流到微信或闲鱼等平台下单。



在拼多多上,能量球月销售量最高的商家,过去三十天已经成交了 1.9 万件。商品下方好评很多,多次回购的买家不在少数,可见用户需求旺盛。


但问题是,商家从哪儿搞来那么多能量球和种树道具?

当下,市面上卖得最好的能量产品,是 9.7kg 的巨型球。要知道,一次线下支付才 5g,而一个球就是 9.7kg,相当于线下支付 1940 次,如果算每天走一万步,连续两个月才能攒到这么多能量。


能量球大而稀有,需要靠回收旧家电获得,把家里不用的冰箱电视洗衣机啥的,卖给闲鱼回收,交易完成后就能获得一个 9.7kg 能量球。


一般人家里没那么多神奇宝贝可供回收,只能望洋兴叹,继续闷头偷能量。

但这难不倒神奇的能量商贩,他们会花时间找到回收点的联系方式,和家电回收站谈好合作。


之后每次有用户下单 9.7kg 大能量球,他们便让用户在平台下一个回收家电的订单,留的是商家的地址,通过发空单的形式完成交易,得到大能量球。


一个 9.7kg 的能量球卖价在 8~15 元之间,几乎没有成本。卖家还能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刷能量,然后把这些能量通过浇水或证书的方式再售卖出去,堪称无本万利。

此外,在闲鱼上发布闲置相机,卖家用另一个号假装拍下,确认收货后,两个账号里都能获得一个 2.2kg 的大能量球。


卖合种证书则更加简单粗暴,卖家手里通常有许多个蚂蚁森林账号,只要加上卖家支付宝好友,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能量,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树浇够水,然后用能量去兑换你想要的证书。


并且,许多人购买 9.7kg 大能量球时,会搭配一些保护罩一块购买,以免重金买来的能量被顺手牵羊。

卖家会专门去收集保护罩、双击卡等道具,因为卖家账号多,自然会有更大基数的道具,除了靠自己养号,一些卖家也会去市面上收购,低买高卖。


甚至可以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用浇水换来道具。如果不嫌麻烦,完全可以做到 0 成本。


卖家刷能量的方式五花八门,还有用脚本偷能量、刷步数、候补火车票等等。他们专门盯着蚂蚁森林的规则研究,一有新出的路子,立刻研究出对应的刷能量方案。

总之,为了碳减排,他们真是操碎了心。

用户购买的理由也五花八门。有人是为了超过总是排在他前面的好友,有人单纯想要一个好看的证书,有人希望在朋友圈里拥有一个环保达人的人设。


各种奇奇怪怪的原因,让十年前粗糙的种菜偷菜行为,硬生生变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买的人和卖的人,全都乐在其中。



卖家赚到了钱,买家拥有了树,但最大的赢家还是阿里巴巴。


五年前,支付宝在 App 里上线蚂蚁森林功能,和十几年前的种菜游戏如出一辙,但更加写实,毕竟人家真的去种树了。


这个设定一下点燃了用户的热情,五年过去了,许多人的支付方式已经转移到微信,却依然每天按时去蚂蚁森林打卡。有人评价说:" 如果不是要种树,早就卸载支付宝了。"


支付宝将蚂蚁森林的能量获取,绑定在其生态下的系列产品里,用户只有完成某项任务,才能获得更多种树的能量,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黏性。

另一方面,蚂蚁森林通过设置偷取能量、排行榜等互动功能,让用户间的关系连接得更加紧密,基于蚂蚁森林,支付宝才能离它一直想做的社交美梦更进一步(虽然依旧没有很近)。

从产品层面看,蚂蚁森林让用户每天主动打开支付宝,增加了停留时间,同时借能量之名,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用支付宝买电影票、充话费和线下支付等。


而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以蚂蚁森林为切口,进入了一个超万亿规模的市场:碳交易。


这事儿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997 年,联合国通过了《京都协定书》,协定书是为了解决碳排放问题,它给每个国家设定了排碳份额,大家都不能超。

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发达国家碳排放量高,而工业落后的国家没那么多碳排放需求,配额用不完。因此,协议书中规定,碳排放的配额可以自由交易,碳交易市场因此形成。

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其实相当于在每个人的支付宝上,设立了一个碳账户,用户自愿低碳减排,蚂蚁在线下种树。


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官方数据显示,已有 5.5 亿用户参与了蚂蚁森林活动,共有 2 亿多棵树被种下,在这个过程中,累计碳减排超过 1200 万吨。


蚂蚁金服负责人曾说过,蚂蚁森林未来将参照国际上一直通行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开展减排项目交易。

这个逻辑是,先让大家行动起来,参与到碳减排当中,让世界看到个人用户对于碳减排也有着极大的贡献,进而推动碳交易市场面向消费者开放。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做蚂蚁森林的野心,不光只是让大家种几棵树,搞搞公益,还有借此提升用户黏性,以及切入碳交易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万亿级市场的目的。


尽管,蚂蚁森林后来有发公告,说如果因蚂蚁森林种的树产生碳汇,将全部用于公益。

不过,这和普通用户也没啥关系。

对他们来说,最要紧的是今天的能量不可以被偷,再攒几天就可以换到新树苗了,也许有机会还能去沙漠看上一眼。


而且蚂蚁森林也有温柔的一面,小树会偶尔对你说情话。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