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

上市至今11年,永辉超市第一次交出如此差劲的成绩单。

11月28日,永辉超市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698.35亿元,同比下降3.9%;亏损21.78亿元,同比大降207.37%。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亏损11.06亿元和10.95亿元。受业绩下降拖累,年初至今,永辉超市的股价下跌了45.53%,市值蒸发约300亿。

关于业绩,公司给出三个官方原因,可以概括为内因和外因。

上半年,永辉内部主动调结构降库存,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减少无效的库存占用,提高了库存周转率与资金使用效率。

外因方面,则主要受到了疫情及社区团购的冲击。

其实早在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永辉超市的业绩增速已经开始明显下滑,这与互联网巨头发力社区团购的时间几乎重合。



01 社区团购,炮火“凶猛”

所谓“社区团购”,是这两年零售行业最火的业态。它指的是社区范围内的一种区域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用户在平台下单,第二天去自提点自取。 

2020年下半年,互联网巨头美团、滴滴、拼多多、阿里巴巴等开始涌入社区团购行业,它们资本实力雄厚,挖人、搞补贴,用价格优势抢夺地盘,给线下商超带来不小冲击。

其实,永辉自出道至今遇到对手无数,从地方品牌商超对手到生鲜电商再到盒马等新型商超,永辉经历过太多次市场厮杀了,唯独这次,将社区团购的冲击明明白白写出来。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前置仓模式市场规模达337亿元,同比增长84.2%,社区团购模式达890亿元左右。同年, 永辉超市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扣非归母净利润却惨不忍睹,同比下滑45.35个百分点。 

跟这些对手相比,为什么社区团购给永辉超市带来的“杀伤力”更大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社区团购价格更低。数据显示,社区团购整体上比线下商超便宜20%-25%;而生鲜电商整体上则比线下商超贵20%-25%。 

社区团购能做到价格便宜,不外乎两个原因:1、平台输血补贴;2、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商业模式升级。补贴之惨烈一言难尽,我们在此不多赘述,重点来看商业模式的改变。

跟生鲜电商相比,社区团购最明显的改变是供应方式的创新:预售、自提和次日达。

预售,顾客有了采购需求后下单,公司根据订单备货发货;自提,社区团购企业会将货品统一发往每个小区的集中自提点,下单次日由顾客自己到自提点提取货品。

这样做,首先是省去配送费。不管是叮咚买菜还是盒马,目前都是30分钟配送到家且免配送费,这部分成本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单量支撑,很容易亏损。到店自提让用户上门,完全能省去大量配送费和包材成本。

要知道,配送到家对企业来说,可是一项大支出。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最重的成本都是履约成本,2020年,这两家企业履约成本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9%和32%。 

其次是降低库存损耗。今天下单,次日到店自提,商家就有时间按需采购,从而降低门店的库存积压和生鲜损耗。众所周知,即时配送到家的前置仓模式,需要提前备货,如何精准备货就成为一大考验:备少了缺货,影响用户体验,备多了就成为损耗。到店自提则不需要预估备货,对于商家来说,经济、效率优势并存。

这样一来,价格自然更低。永辉如何应对?

永辉有个特点,喜欢“见招拆招”:你出了新花样,我也学习学习,实践实践。 

2018年底,对标谊品生鲜、钱大妈等社区生鲜品牌,永辉超市推出永辉mini,并喊出“家门口的永辉、新鲜的永辉”的口号,但实际发展并不如意,掀起关店潮,这是后话;

2021年,参考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永辉推出了“民生仓储会员”,截至 6 月底,全国开业的仓储店已达 20 家,销售额 1.5 亿元,同比增长139%, 店均日均客流达6181人次,同比增长136%。

从“超级物种”到“永辉mini”,再到不收取会员费的“仓储会员店”,永辉超市亦步亦趋,看什么火就学习跟随,明面上是“与时俱进”,实则并未沉下心来,结合自身情况推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02 还有谁逛永辉?

在零售行业中,客源永远是最重要的,一切模式,都以“争夺客源”为根本目的。稳住客源对永辉来说是当务之急。 

关于永辉超市的用户画像,数据显示其用户群体比线上平台用户画像年龄更大,以喜欢图便宜、买新鲜菜的大爷大妈作为基础流量,同时以低频、高消费的中高端客户带动整个生意,面临的竞争必然激烈。

然而大爷大妈们是公认的摇摆群体,很容易就被“烧钱赚吆喝”的社区电商吸引走了。一个佐证是,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七大区均出现营收下滑,下滑明显的四区、六区,分别是兴盛优选、钱大妈等社区团购强势攻入的区域。 

永辉做出的尝试是推出“到店线下+到家线上”模式,瞄准了城市中购买力强的中高端消费者,可在线下体验、门店吸引力方面,和电商的盒马鲜生、会员店超市如COSTCO(好市多)、山姆会员店等等竞争都没有明显优势。 

因为永辉门店的分布比会员制超市广,更适合大众消费,但大众消费的主力是年轻人,年轻人到店体验明显在减少,消费以到家为主。

作为“中老年人的心中偶像”,永辉要突破,得抓住年轻人。 

80-90后的年轻人被996、效率文化绑架,做饭时间少得可怜,更别提每日亲自去超市采购。有娃的家庭则面临房、车、看病、上学的压力。时间上,不允许逛超市,经济上,谁家更划算便选谁家,但在消费口味上,又极易被精致、新鲜的小众商品吸引。

这考验着两方面能力:选品能力和供应链能力。

在品类上,永辉先输一着,远离了年轻人。

生鲜作为永辉的“看家本领”,向来是强势品类,但品类固定,解决的多是餐桌上的需求,满足年轻人需求的创新品类非常少,比如年轻人喜爱的向日葵。社区团购则完全不同。他们背后站着的电商巨头,手中有海量品类资源,有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供应链的效率稍微一提上去,整体的卖货效率就上涨不少。 

但在供应链方面,永辉有过人之处。多年的摸爬滚打,它培育出自己的供应链品牌——永辉金融、永辉物流、永辉食品工业等,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把握频控、降低采购成本。 

举个例子,在采购源头,永辉对生鲜采用“直营+直采”模式,形成“农超对接”,在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比如花菜,传统商超的损耗率在15%左右,而永辉通过集中标准化管理,能将把损耗率降至3%-4%。 

研究永辉的财报会发现,它在2015-2018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9.83%、20.19%、20.84%、22.15%,是逐年提升的。官方解释为对上游议价能力更强导致,说白了,就是供应链在集成优化后的正常效应。

而社区团购的平台们,这样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稍显逊色。比如在社区自提点,顾客A可能会把自己订单上350克的花菜错拿成顾客B的700克花菜,被错拿的B顾客只能申请“无货”退单或者重新补货,这种无谓的损耗每天都在大量上演。

03 结尾

永辉的供应链致力于在生鲜、食品领域精细化、标准化,但与社区团购相比,显得应变能力不足。社区团购的供应链讲究快节奏、品类多,这对于年轻用户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新零售冲击下,原有的线下商超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永辉也必须尝试通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改革,跟上时代的变化。永辉这个模式相对传统的企业,依然面临着持久、深重的转型压力。

8月5日新上任的CEO李松峰,是技术人员出身。他上任后给永辉超市的定位是:一个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这个改变是否能成功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全文>>

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菜价波动的背后,是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略升态势。总体看,既要考虑市民需求,实现调得进、供得上、不断档,又要关注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屯菜于田”“存肉于栏”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菜比肉贵”现象。在同一个超市,出现了一斤菠菜的钱可以买两斤猪肉或三斤鸡肉的情况,成为很多网友关注的一个热点。


据报道,本轮涨价最贵时每斤菠菜价格高达17.6元。而在今年4月,一则“农民夫妻一车千斤菠菜卖了15元”的短视频却在网络刷屏。彼时,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就事论事,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一方面,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


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菜比肉贵”之下,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不同蔬菜的涨幅不同、差距显著。以菠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价格能涨数倍,同时,也有很多蔬菜特别是耐储运类的价格几乎原地不动。二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同,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这启示我们,蔬菜保供稳价,要紧盯百姓生活最常见的当家菜,以北方大中城市的冷季时段为重点。


菜价波动的背后,是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曾几何时,北方城市冬季吃菜难、选择少。随着蔬菜大棚的兴起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多次转型,种类不断丰富,布局和流通逐步优化。总体看,我国蔬菜供应有充分保障,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相比别的国家,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更丰富的蔬菜。


虽然我国蔬菜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但近年来自身也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相比粮食,蔬菜生产机械化率依然较低,从种到收比较费工费时。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且薪资上升,土地流转费用上涨,这都是刚性成本。加之消费者需求日益高端化,新奇特优品种比例扩大。所以,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略升态势。


“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关乎千家万户,让每个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件必须做好的事。总体看,既要考虑市民需求,实现调得进、供得上、不断档,又要关注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囤菜于田”“存肉于栏”。

阅读全文>>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生猪养殖企业了解到,由于猪价下跌、养殖场育肥空间有限等原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仔猪甩卖的现象。据介绍,目前我国北方市场二十多斤仔猪每头价格为100元,甚至出现新生仔猪白送的现象,而今年价格最高的时候每头一度达到了2000元。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仔猪市场供大于求,相关企业应积极寻求避险手段来缓解景气下行压力。


  仔猪市场现低价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王亚男近期也关注到了仔猪甩卖的现象。她说:“白送是极个别的现象,有点夸张,但市场上确实出现了超低价仔猪。”据她了解,目前主流仔猪价格为200元-300元/头,南北地区价格差异不大。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8月仔猪育肥盈利均值为-1166.64元/头,环比减少106.39元/头,同比减少2699.66元/头。

  李巍目前供职于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对目前企业的心理,他描述称,“企业不看好未来猪价行情,尤其是大企业外购猪苗热情开始消退。”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仔猪跌价原因的认识较为一致。一是生猪产能恢复较快,供应不断增加,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从而降低了对仔猪的需求;二是仔猪育肥成本较高,企业育肥面临亏损;三是前期大型养殖场投产母猪场较多,后期育肥能力有限,限制了仔猪采购。以上原因导致仔猪供应量明显大于市场采购需求量,价格不断走低。

  “又因前期种猪场销售进度没有跟上仔猪生产进度,导致出现仔猪积压的情况。而企业养殖围栏规模有限,通过甩卖仔猪可以缓解自身的养殖压力,从而出现了一些极端低价案例。”中信建投期货生猪分析师魏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内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后期随着市场整体效率的提升以及能繁母猪数量的调整将有所缓解。


  低效企业加速出局


  据了解,今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价格不断走低,出售仔猪、自繁自养、外购养殖、二次育肥等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情况。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8月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86.71元/头,环比减少163.16元/头,降幅为213.43%;同比较少3200.17元/头;1-8月均值为926.16元/头,同比降68.19%。

  “出售仔猪在6月出现部分亏损,7月、8月全面进入亏损;外购养殖仔猪在4月也开始陆续转为亏损,5月进入全面亏损。”王亚男说,目前生猪养殖企业虽然出现亏损情况,但处于“吃红利”阶段,因为有此前两年盈利兜底,不少养殖户即使在亏损时期仍未放弃养殖。

  从近期的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数据来看,现在并未出现显著减量变化,说明市场上没有出现集中淘汰现象。“现在大家比的是谁能撑得久。”据猪企人士介绍,不少养殖户存在前期仔猪采购或母猪成本较高的情况,但现在猪价在下跌,“越养越亏”。

  “归根结底还是生猪产能供应上来了,导致价格走低,行业进入亏损周期,去产能已拉开序幕。”李巍表示。

  另外,从成本看,目前饲料价格的变化空间有限,总体上生猪养殖成本处于高位区间。

  “生产效能低下的企业将面临现金流风险。”李巍说。

  农业生产面临着利润周期的波动,行业洗牌通常发生在行业亏损时期。魏鑫认为,这一轮洗牌,想要依靠行情赚取投机收益的养殖模式亏损最为严重,低效产能将率先被淘汰。“目前行业竞争已经从散户向集团的竞争转向了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脱困需自救外援相结合


  从今年猪价走势看,据卓创资讯监测,1-8月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2.26元/公斤,同比下降36.80%。王亚男结合当前供需数据判断,未来生猪价格会持续维持低位。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模型测算,2022年5月猪价才有望出现此轮价格的低点,即价格拐点。“若持续亏损,市场或加速淘汰进程,届时价格低点可能提前出现。”她说。

  困境当前,企业如何自救?

  李巍从经营角度建议,企业可以优化猪群结构,淘汰低性能母猪,适当缩减产能,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结合期货衍生品金融工具择机套保也是必要的选择。

  “生猪价格疲弱是产业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生猪期货的出现已经对一些参与得比较早的企业带来了好处。生猪企业是否选择在期货上进行套保可能导致企业业绩分化。”魏鑫说。

  农业农村部近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保障政策,继续加大对中小养殖户的帮扶。

  王亚男认为,对于中型养殖户来说,还面临资金方面压力。将此类养殖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帮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行业很大压力。毕竟目前中小养殖户占比高达65%-75%。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分析人士认为,8月猪肉价格下跌是CPI涨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以及政府猪肉收储工作的推进,猪肉价格有望回升,对CPI的影响也会有所减弱。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