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

海淘电商赛道里曾炙手可热的玩家,正在经历收缩、亏损、退市等一系列的阵痛。

这两天,有着“美股跨境电商第一股”之称的洋葱集团,被纽交所启动了退市程序,或面临摘牌。

三个月前,洋码头资金危机的传闻四起,不少商家曝料自己的货款遭到平台长期拖欠,洋码头的总部办公场所也人去楼空。随后,创始人留一句“就算将自己的股权全部卖掉,也会偿付这笔欠款”让洋码头体面的收场。

在整个跨境电商赛道,算不上无名小卒的洋码头都落到此番田地,更何况其他参与者?

去年年中,据媒体报道,截至2022年7月,考拉海淘业务团队已从高峰期400余人收缩至不足20人;上个月,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丰趣被负责人透露早已申请破产,等等。

这些曾被互联网巨头挤破脑袋进入的风口,如今时过境迁,正因资本的冷静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陷入经营困境。

01 海淘电商市值集体缩水

纽交所监管部门决定让洋葱集团退市,是因为洋葱集团已低于纽交所的持续上市标准。截止到目前,洋葱集团股票已停牌,股票停留在0.24美元/股,总市值2523万美元。部分网友推测,美股退市,可能在港股重新上市。

无论如何,洋葱集团两年的美股生涯即将告终。

2021年5月7日,洋葱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7.5美元/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到11.71美元/股,总市值为6.47亿美元。然而,好景不长,在随后的日子里,市值严重缩水,直至如今仅剩零头。

也许,不被资本市场认可,是洋葱走向退市之路的直接原因,对于退市更是市场意料之中的事情,究其根本则是业绩不理想。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洋葱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9475万元、1.03亿元和2.08亿元,2021年净利润为-3.56亿元,同比变动269.90%,由盈转亏。洋葱集团的市值目前仅为2501.8万美元,进入2021上市公司GMV增速更是进入颓势。

纵观洋葱从诞生到现如今深陷生死边缘窘境的背后,也映衬着行业的兴衰变幻。

海淘平台这些年生生死死、起起伏伏,有个明显的标志性事件,将行业推向新的高潮。

2019年,网易考拉以27.7%的市场占有率登顶行业第一,超过当时所有新兴的电商平台。这一年,阿里还以20亿美元将其收于麾下,更名为考拉海淘。

然而,三年半之后的今天,包括考拉海淘在内的多家海淘平台,在受到经济大趋势的影响后,陷入困境。

除了前面提及的“洋码头欠薪”事件,还有曾经被视为淘宝最大对手的易趣网,也在去年8月宣布关停网站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停止运营;再往前一个月,跨境母婴电商平台蜜芽也宣称,停止App服务。

而早在一年前就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的寺库,本以为退市在即,但上个月,寺库又宣布其已重新符合纳斯达克的最低股价(1美元)要求,暂时解除退市危机。随着今年公司股价再度向1美元迫近,寺库还能在美股市场“苟活”多久似乎成了一个未知数。

网易考拉也是在公司仅剩下20人员工后,消失在阿里最新的财报中。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考拉海淘App的交易额已不足30亿元。

据网经社统计,从2018年至2022年,跨境进口电商领域共18家企业消失,包括走秀网、HIGO、买个便宜货、银河进口车、海天下、佰优购、泰货优品、海草公社、洋货多、象米国际等——大多数还不为人熟知。

几年时间过去,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海淘电商平台,在近半年里纷纷面临困境,而曾活跃在这些平台上,以此为生的买手和代购们也因平台欠薪正等待一个“解释”。从种种迹象不难看出,估值上百亿的几大海外购平台正集体衰落。

02 洋葱模式饱受质疑

洋葱的溃败更是在很多人意料之中。

“当身边的朋友圈一天发几十条洋葱卖货信息时,就开始屏蔽了这个朋友,对洋葱的自嗨模式无感。”这个评价不仅明示洋葱模式的社交属性,也暗示着模式的弊端。

成立于2015年的洋葱,商业模式本质是社交电商,不过和拼多多不一样,洋葱平台上消费订单的默认核心来源是KOC,也就是关键意见消费者。在用烧钱的模式换取大量的用户后,又将重心转移到自有品牌,总体来说,模式是微商加网易严选。

具体解释就是,KOC通过在朋友圈发布产品信息,分享个人使用感受或消费者的体验进行宣传,一边营销产品,一边收加盟、代理商,赚取“下线”的加盟费,获取更多利益。

所以,在养KOC的商业模式里,势必要烧掉大量的钱获客。这与互联网烧钱获客的本质如出一辙,但多了一层收入契约关系。

而这种模式在初期时,规模会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在洋葱的财报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财报显示,2020年KOC规模数量达到69.14万,比2018年翻了一倍多,而在消费用户规模上,2020年活跃消费者是223.95万,同比2018年增长203.7%。

根据洋葱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19年就摆脱了亏损,开始盈利。在电商的赛道里,数据上做到盈利很正常,也很容易,关键的数据是变现能力,也就是GMV和营收规模等相关数据,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

财报显示,洋葱集团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8亿元、28.5亿元、38.1亿元、25.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3%、33.7%、-32.9%;净利润分别为-9475万元、1.03亿元、2.08亿、-3.529亿元。

由此可见,前三年中,洋葱的营收规模迎来较为稳定的增长,但增速成绩仅仅是平均水平,到了2021年,迎来了滑铁卢,增速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疫情,因为洋葱是跨境电商,疫情对物流、消费力的负面作用,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经营数据下滑的同时,洋葱的模式也饱受争议。

在某些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不少曾经的加盟商也投诉洋葱集团“所谓的跨境电商,实则变相传销;卖货不是第一位,靠拉人头赚钱才是真。”这也与曾经的微商模式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洋葱电商还存在被大量投诉的问题。据黑猫投诉 显 示,截至1月10日,关于“洋葱OMALL”的投诉达到接近700条,投诉理由包括违规销售、商品丢失不赔偿、没有保价事项、长期不发货等。

综上来看,洋葱目前已无法自负盈亏,2022年的财报数据,比2021年亏损的3亿多会有过之无不及,未来的成长性非常疲乏,退市也是无奈的选择。

03 跨境电商怎么了?

海淘电商平台集体“没落”的原因,也是集结了各类电商的多重难题。

尤其是疫情这几年,物流就受到不小的重创,拿洋码头举例,创始人在公开信中提到,因为用户等待时间拉长而导致订单下滑以及取消订单,是导致平台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较于国内电商平台,海淘物流的时效性本就受限,再加全球疫情的冲击,物流的稳定性都充满不确定性,而物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消费频率和消费意愿,购买的商品长时间收不到货,消费者下单后流失,自然对平台是一种损失。

除了末端物流,供应链问题也在疫情下愈演愈烈。

以采购为例,海淘平台们的渠道能力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供应链商家面前的议价能力、供货稳定性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导致平台的采购成本会高,再将链条传导至消费者,售卖的价格也会抬高,有的商品甚至自己找海淘比平台要便宜很多。

购物体验不好、价格没有优势,再加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造成平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严重下降,核心需求无法被满足。

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在疫情间才凸显,海淘电商竞争到如今的程度,疫情只是将劣势放大出来。

因此,平台们集体在2022年大收缩,导火索就是物流供应链出现了问题,直至资金链出现难题,归根结底,背后的原因还是平台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以及在供应链和商品等核心因素上壁垒不强所致。

尽管这些平台们尝试解决、转型,俨然被电商巨头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

背靠阿里的考拉海淘专注自营产品的模式,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掌控力,在物流、售后等多方面得到补充。

洋码头更是直接入局物流行业。据其官网介绍,洋码头是跨境行业中率先自建国际物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借助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与海关全面对接入境包裹信息,大大提高了清关效率。

洋葱集团甚至也在大陆和香港共租赁67000平方米、国外租赁超过41000平方米的仓库,为了给予消费者较好的物流体验。

但这些都无法阻止一个电商时代的终结,整个跨境电商赛道都进入了大变局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海淘电商平台们的衰落,并不代表跨境电商行业衰落。相反,跨境电商行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只是未来,海淘电商的竞争将不在中小玩家的手中,而是综合实力更强的电商互联网巨头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因为一件冲锋衣,小红书和北京SKP产生了「同时空」交集。在这两个地方,你能看到画风极其相似的场景:前两年的「三步一大鹅」,今年已经快速切换成了「十步之内,五人皆鸟」。

始祖鸟(Arcteryx)火到什么程度呢?火到一名老用户被迫「弃鸟」。他说,几年前因为上下班要骑电动车,买了个「真鸟」,「现在火了,反倒不敢穿鸟骑电动车了,怕人家觉得我穿的是假鸟。」

现在还有时尚KOL帮着煽风点火。比如他们会告诉你,Lululemon创始人Chip Wilson在参加保护地球的公益活动时,穿的都是软壳始祖鸟。

当然他们不会告诉你,Chip Wilson同时也是始祖鸟品牌的利益相关人。

要说始祖鸟走红背后的赢家,安踏自然是最大一个。2022年三季度,在安踏品牌矩阵当中,始祖鸟所在的「其他品牌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45%,而王牌FILA同期只录得10%-20%的低段增长。这也难怪安踏高管飘了,敢于喊出对标爱马仕、经典款搞配货模式的口号。

紧随安踏之后的赢家,就是Chip Wilson。2018年,安踏联合方源资本、Chip Wilson和腾讯,组团收购始祖鸟母公司Amer时,Chip Wilson出资20.65%,随后他又认购了0.59%的安踏体育。

上述公司和个人共同撷取了始祖鸟品牌走红后的最大利益,不过在安踏打造运动奢侈品的路上,还嫁接出了新的获利者——「贩鸟人」。

他们中很多都是资深「鸟人」,从「鸟」界KOL、KOC转型。始祖鸟爆火这一年,有人月入4万,有人好心劝买家不必跟风反遭嫌弃,还有人把自己穿了4年的「二手鸟」转卖后,竟然倒赚300元。

没办法,在商业世界里,跟风也是一种生产力。

这群人见证了追鸟群体的种种狂热和离谱,他们受益于此,但也囿于圈层的变味儿,从而失去纯粹的只为悦己的净土。

01 穿了八年的「二手鸟」,400元买,700元卖

入行一年,谢宇算是见识到了「追鸟」人的疯狂和离谱。

去年年底,一个南京女买家一眼相中黑色Macai——一款号称户外羽绒衣天花板的始祖鸟,当时国内门店售价12000元。

「Macai是极寒天气比如滑雪时穿的,你在南方城市根本不需要,不能说因为跟风穿那么厚的羽绒衣。买个棉衣就够了。」两人之前在车友群相识,后来谢宇经常帮她海淘,知道「她什么都不是很懂」,所以这次耿直地给出最务实的建议。

但对方根本不听劝,坚持要Macai。

没办法,谢宇最终卖了。那件Macai,海淘价格5000多元,卖给对方7000元,从中小赚了1000多元。

谢宇本职是公务员,2013年大学毕业旅行买了第一件始祖鸟,去年冬天加入卖货行列。「当时始祖鸟疯狂涨价,像Macai,前两年海淘回来只能卖5000元左右,去年一路涨到9000元。」

据他了解,始祖鸟国内外定价不同,国内定价12000元的Macai,在国外只需要999美元,如果运气好碰到5折的话,可以3500元拿下。2020年以前,部分型号甚至经常可以三折买到。而且始祖鸟很多款式、颜色,只有国外渠道有售,这也催热了国内海淘。比如「军鸟」系列。

资深户外人士多少都了解,始祖鸟分三个支线:普通鸟、商鸟和军鸟。普通鸟在专柜较为常见;商鸟是高端商务款,全身没有logo;军鸟常为国外军警配备,应对各种复杂的作战环境,从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比较热门的迷彩军鸟leaf alpha jacket gen2,国内贩卖价格已上涨到了10000元。

这种狂热制造了一种奇特的商业景观:普通代购就是赚个国内外专柜差价,但始祖鸟代购关键时刻还能赚到溢价。

资深「鸟人」梁博遇到过特别离谱的事:他在得物上卖过一条始祖鸟短裤,国内定价1200元,他随手标了1499元,没一会儿,短裤就被买走。梁博朋友卖过一条始祖鸟Beta Lt冲锋裤,国内定价1200元,朋友挂的2400元,竟然也被人卖走了,「那条裤子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没有口袋、材料比较硬,但是外观好,拍照好看。」

据梁博的经验,卖家在得物上,可以卖出比闲鱼上更高的价格,但得物「抽佣」不低,所以卖家的利润空间也被压缩了一截。得物12月8日公开数据显示,售价3159-5949元的始祖鸟Beta Lt硬壳在18小时内卖掉一百单。

潮流嘛,总有年轻的消费主义拥趸对此趋之若鹜。自从两年前看到LV设计总监Virgil Abloh在谢幕秀场上穿了一件蓝色始祖鸟Alpha SV冲锋衣,梁博就预料到了,「户外爱马仕」会「破圈」。所以每次自己海淘时,他都会顺手多买几件,自己穿一件,其他都卖掉。

资金预算不足的跟风者,不惜高价购买二手:谢宇2014年在闲鱼上花400元买了件二手羽绒衣,前两天挂出去,卖了700元。一件衣服穿8年,还能倒赚300元。

不过他今年「贩鸟」最大一单,是一口气出了10件冲锋衣,赚了16500元。上个月,他靠「贩鸟」赚了4万多元,这还只是兼职战绩,「跟专职比,算不上什么。」

在很多报道中,始祖鸟都是与中产阶级、中年男性构成一组消费符号,但梁博和谢宇所接触到的买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甚至有大学生,且一二线城市居多。这或许因为中产更习惯专柜渠道购买。

「一线城市、南方地区消费群体要厉害一些」,谢宇最近半年卖出5件「军鸟」系列冲锋衣,每件五六千元,其中四件卖到了上海。北方地区,销量则集中在东北和北京,「感觉东北人特别喜欢始祖鸟,跟唐山人喜欢ECCO是一个道理,可能就是那种氛围,大家都穿。抖音上不是有东北主播编的词吗:不是爱情不好找,是你没穿始祖鸟。」

梁博也发现,一些买家只是单纯跟风,「因为他不懂嘛,说什么型号他不懂,尺码他也不懂。他们只知道有这个标志就是好。」

02 变味儿的「鸟圈」

谢宇第一次接触始祖鸟是在2013年,当时他正准备毕业去西藏旅行,无意间在淘宝上刷到一件始祖鸟Gamma MX软壳。

当时始祖鸟还没有出圈,热爱小众品牌的他一下就被始祖鸟的logo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始祖鸟的骨架,灵感源自柏林自然博物馆展示的始祖鸟标本。

之后他在闲鱼上入了一件二手羽绒衣,正式开始了「淘鸟」之路。

因为刚毕业没有太多钱,他就经常去蹲国外打折款。2014年到2016年,国外海淘折扣力度很大,一件普通羽绒衣折后只需要700元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段海淘经历,他了解了很多海淘的网站和转运公司。

梁博2016年入坑的时候,国内还是阿迪耐克盛行的年代。他记得,阿迪耐克一件外套六七百元,当时始祖鸟冲锋衣折后只要1200元,价差并不大。

去年冬天开始,始祖鸟涨势凶猛,但凡有渠道的「鸟人」,很多都开始转卖。谢宇注意到「鸟人」交流群里有很多人都靠「贩鸟」赚到了第一桶金,他手上正好也积累了不少海淘网站和转运公司的资源,很自然地从「淘鸟」走上「贩鸟」的道路。

虽然赚了一些钱,但包括谢宇、梁博在内的很多始祖鸟拥趸同时也感慨,各种「鸟人」交流群的氛围都变味了。最近有很多跟风加群的人,性能、型号之类的都不懂,只知道热门款。大家交流的话题,都是值不值得买、有没有利润。

梁博所在的一个有300多人的交流群中,他估计专门「贩鸟」的人达到30人以上,兼职的有70到100人。

他们开始怀念社群最初的纯粹感:当初大家就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喜欢玩户外走到一起,人们在群里面聊得都是衣服的性能,哪个型号特别好穿、哪个型号特别难买。很多人买的越来越多,像「上瘾」一样,比如有个群友四处搜罗,集齐某款冲锋衣的四个颜色。

始祖鸟在国内火起来以后,海外渠道管控变得越来越严,甚至出现砍单情况。以前海淘买家可以一次性购买多件同款产品,现在下单时超过两件,部分平台就会提示超过自用,「为公平起见」,订单被直接取消。

「现在就是全世界的找鸟,挺费劲的。运气好的话能够找到一两家下单,运气不好的话一天白看。」谢宇说,「贩鸟」人的网站资源与转运方式都是保密的,不会互相说。他发现,部分转运公司已经直接将始祖鸟列为「奢侈品」,为了规避入关法律风险,不再接受转运。

始祖鸟走红让资深「鸟人」们喜忧参半。一名企业管理层说,他之前的心理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我穿的是始祖鸟,你们都不认识。现在小众的神秘感被打破了。

为了维持低调,梁博自己尽量穿商鸟系列,没有很大的标识,「穿衣服还是为了自己舒服,而且在我们河南的三线小城市,你根本没必要穿那么好,你穿了别人也可能不知道。」

03 下一个大鹅?

当我们把消费趋势与「潮流」这种自然现象相关联,这同时意味着趋势是有生命周期的。

同为安踏旗下并购品牌,主打潮流运动的FILA,曾有五六年处于高速增长期,但随着消费者热情转移,高线城市潜力挖掘殆尽、品牌又很难下沉,2021年FILA增速放缓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与始祖鸟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加拿大鹅,前两年同样在中国爆火,如今则正在面临人气下滑的尴尬。

始祖鸟是否有可能会步其后尘呢?目前很难下个论断,但部分户外爱好者的态度已经悄悄转变。

户外运动爱好者邓波说,圈子里有很多人,开始从始祖鸟转穿国产品牌龙牙——一个之前他们几乎不太可能看上眼的品牌。「现在始祖鸟有点跑偏了,品牌以前是讲究功能性的,分了几个系列、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设计成那种潮人必备款,逐渐变味了。」

邓波从2014年开始爱上始祖鸟这个品牌,基本上每一个系列都会入手两件,「始祖鸟的性能没得说,保暖、轻薄,衣服剪裁样式也很好。」

关于始祖鸟是否有独特的过人之处,每个人看法不一。如果拆解看得见的工艺、面料,那始祖鸟冲锋衣的面料大部分采用科技面料GORE-TEX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防风、透气性能。但该科技面料并非始祖鸟一家独有,凯乐石、萨洛蒙、BURTON等品牌都有GORE-TEX的授权。

始祖鸟收获大量粉丝的还有剪裁和做工,尤其压胶和缝线堪称典范,但其他高端户外品牌的材质和做工也并非比始祖鸟差。

本质上,始祖鸟并没有比其他高端户外产品更加优质,但因其增加了时尚属性,价格在近两年水涨船高。

在始祖鸟走红社交网络前,玩鸟圈像其他户外品牌爱好者圈子一样平静。

2021年5月20日,一位TikTok用户的「防水测评」视频让始祖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关注。这波浪潮也影响到了国内的网友,始祖鸟变成了一只「潮牌鸟」,小红书上年轻人不时晒出始祖鸟穿搭,称自己为「鸟人」「始祖鸟女孩」,甚至有网友调侃「现在不穿始祖鸟,潮流之路不好走」。

像邓波,之前出「二手鸟」都是赔钱卖,品牌火了之后才有了价格倒挂。他自己也会买二手穿,穿一段时间,如果涨价,就出掉;如果没涨,就接着穿。

始祖鸟飞出了户外圈,让邓波想起前两年爆火的加拿大鹅。一开始3000、4000元一件,转手后价格能翻一倍。「和现在很像,从哪方面讲大鹅都不值那个价格,但它就是火了。也就火了一两年吧,现在很少有人高价收大鹅了。」

至于该如何看待始祖鸟涨价的现象,邓波直言太贵了,「如果不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除去装*的成分,真的是没有必要买。」

他自己就曾经买过一件抵御极寒天气的冲锋衣,后来发现在城市里根本穿不上,只能赔钱转卖掉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