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

应该没有哪一家老字号,比张小泉的烦恼更多。“砍刀门”事件刚平息,2022年业绩近乎腰斩,又让公司蒙上一层阴影。

这一年多来,公司深陷断刀事件,数次被架在火上烤,400年积攒的口碑一夜坍塌。

业绩腰斩

刚刚平息了“砍刀门”事件,张小泉(301055.SZ)随即披露了近乎腰斩的2022年度业绩。过去一年,这家老字号过得实在太难了。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4149万元,同比大降47.30%。

按说,公司去年生活五金制品销售量达到8109.88万把,较上年增长45.69%,为何在销量大增之下,净利润却被斩?

公司解释,全年单价较低的纱剪销量同比增加519万把,中低端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营销力度加大,以及上海门店停业时间长、阳江基地产能爬坡期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均影响了业绩水平。

刀剪具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贡献接近70%,已显疲惫。2022年实现收入5.64亿元,较上年增长7.25%,而上一年的增速为20%。与此同时,毛利率较上年减少2.04个百分点,为35.63%。

一把小小剪刀蕴藏着商机,但刀剪产品的耐用消费品属性,更换周期长,决定了这样的生意不太性感。

上市前,公司就已认识到特殊性,所以,业务逐渐向厨房、家居五金领域延伸。去年,厨房五金、家居五金收入分别占比22.12%和8.52%,还不足以挑起大梁。相比刀剪具传统业务,还处于发展阶段。

4月18日收盘,张小泉收报14.33元,涨0.92%,总市值22.35亿元。

热搜常客

2021年9月,张小泉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刀剪第一股。没过多久爆发拍蒜门事件,公司的颜面尽失。

去年7月,用户使用张小泉的龙雀斩两用刀拍蒜,菜刀断裂,公司客服不建议拍蒜的建议被曝光后,立即被推上微博热搜。

随着拍蒜门愈演愈烈,公司先后回应使用刀的方法不专业、使用刀的力度角度不对,一次次烈火烹油。

公司总经理夏乾良于2011年视频受访内容广泛流传,“中国人切菜方法是不对的”、“中国刀工不及米其林厨师”等看法,更是引发公众吐槽。

张小泉忙着灭火,友商趁机营销,王麻子直播菜刀拍蒜、阳江十八子直接在直播间里刀拍鹅卵石。

面对接踵而来的舆情,张小泉最后不得不发布断刀召集令,对5年内发生断刀事故的用户,无偿补发新刀。

拍蒜门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并入选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这一事件重挫公司声誉,断刀事件再也停不下来。

今年2月,徐州一用户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刀断成两截;

今年3月30日,一消费者在用张小泉斩骨刀斩骨头时,刀把断裂,险些酿成“血案”。公司客服回应,斩骨刀只能砍切鸡鸭鱼及小排骨,而且要直起直落,不要左右摇晃。

斩骨刀斩不了骨头?这一不合时宜的回应,公司又被推上热搜。

每次在断刀事件中,张小泉嘴都比刀硬,侧面显示出公司在刀具质量上的短板。

事实上,张小泉的刀大多依赖代工。据招股书,2020年,公司自产刀具146.30万把,OEM代工产量高达513.50万把。

据年报,2022年是张小泉摸索刀剪领域供应链建设的首个完整年度。公司称,已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提升工作,努力提升OEM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把控水平。

从刀剪到厨电

张小泉刀剪产品低频消费特征,已越来越难提起资本的兴趣,业务缺乏更大的想象空间。

公司积极求变,产品使用场景从刀剪、厨房延伸至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与德国双立人品牌的业务拓展较为相似。

创立1731年的德国双立人,不仅在高端刀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推出了锅具、厨房小家电、炊具及个人护理用品等多个产品线。

2021年9月,张小泉成立小家电事业部,随后电煮锅、刀架、料理粉碎机、空气炸锅等,在线上线下销售;2022年10月,公司设立张小泉炊具,准备卖炒锅。目前,已经完成6大锅具系列开发定型,将在今年陆续上市。

过去几年里,公司厨房小家电产品,主要是授权给第三方生产,之后是否自行生产,还没有明确的信息。

在公司设想中,今后张小泉品牌旗下,除了刀剪具,还有小家电、炊具等产品。这不是侵入美的、苏泊尔等小家电品牌的领地了吗?

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未来会更着眼于精准多元化,哪条赛道机会更大,就会在哪条赛道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但公司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解决产品开发和自身产能、以及和品牌授权方的冲突,都将是不小的考验。

从研发能力来看,公司去年143项专利中,仅有2项发明专利,其余均为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研发费用率已显下行趋势,从2020年的3.51%降至2022年2.9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老字号企业重现辉煌,并不容易,全聚德、狗不理、广誉远等一众老字号,纵使十分努力,也没能走出增长乏力的怪圈。

张小泉也一样,张国标日前提前辞任,算是将公司推上资本市场后,体面地退居二线。对于接下帅印的张樟生来说,如何拯救式微的老字号?

提前换帅

时近年关,张小泉一则人事变动,再次让这家刀剪老字号映入大众视野。

12月23日午间,公司公告,张国标辞任董事长、董事等所有职务,且在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公司董事、副总兼董秘汪永建也决定辞职。

这并不是一次稀松平常的人事变动。从公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张、汪二人的任期一直到2024年5月才结束。

二人提前17个月同时离开,究竟何故?公司没有披露更多的信息,仅以“工作调整”一语带过。

截至公告披露日,张国标通过张小泉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8.97%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汪永建通过杭州荣泉及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张小泉参与创业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间接持有公司1.50%股权。

张小泉从完成股改,到收获刀剪第一股的殊荣,张国标在其中发挥了一系列关键性作用。

张国标早年从事砂石建材贸易,后来通过富春控股重组张小泉集团。对公司来说,他是个打下基础的关键人物,但没能将公司带上快车道。相反,公司上市之后业绩疲态尽显,尤其是今年7月曝出的拍蒜门事件,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他提前交出帅印,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接下张国标帅印的不是别人,而是其兄弟张樟生。从2018年5月起,张樟生就任公司董事,与张国标、张新程父子,同为公司实控人。

截至目前,张樟生通过张小泉集团及杭州荣泉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约9.84%股权。

救业绩

做剪刀、卖剪刀,近400年来,张小泉一直从事最锋利的生意。不过,置身现代资本市场,公司的高光时刻被定格在了上市当天,股价涨幅4倍多,其后就走进下行通道。同时,公司业绩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张国标时代,刀剪生意怎么做得长久、如何重塑老字号的荣光,他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张樟生接过帅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这几年来,公司收入高速增长、净利润却原地踏步,张国标难以高枕无忧。

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84亿元增至7.60亿元,年增速从18.03%增至32.81%,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从65.04%降至1.96%。今年前3个季度,归母净利润连续负增长的趋势未能遏住。

刀剪产品本属于耐用消费品,更换周期长,决定了这样的生意不太性感。

在上市前的招股书中,公司就已认识到行业的特殊性,认为老字号必须进行二次创业。

在刀剪传统业务之外,公司在厨房、家居领域动了心思,推出了降糖电饭煲、超声波餐具清洗器等产品。

张小泉突然跨界厨具厨电和家居五金业务,多少有点不伦不类。2021年,公司厨具厨电、家居五金收入分别为1.49亿元、0.79亿元,分别占公司收入的19.56%和10.35%,公司收入大头还得靠刀剪具产品业务,当年收入5.26亿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69.22%。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业务盈利水平逐年下行,毛利率从2019年的41.21%降至2021年的38.60%,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36.12%。

何去何从?

张小泉跨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厨具厨电、家居五金,还涉及化妆品批发零售,今年4月公司经营范围新增食品销售。

长期以来,国产刀剪具产品活跃在中低端市场,无论是张小泉,还是王麻子、阳江十八子,销售价位普遍在百元区间,相较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双立人产品,相形见绌。

相比在研发上的吝啬投入,公司在销售费用上支出相当豪爽,2019年-2021年,销售费用支出分别为 0.64亿元、0.83亿元、1.17亿元,占公司收入的13.28%、14.50%和15.39%。今年前三季度,因为直销模式占比提升、电商渠道获客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销售费用支出1.17亿元,同比增长61.61%。

巨额销售费用砸出去,业绩也没能得到大幅改善,中小投资者纷纷选择出逃。截至今年9月30日,股东人数仅剩1.086万户。去年上市当日,股东户数为4.043万户。1年时间,有近3万户股东离场。

和众多老字号一样,张小泉同样陷入了一个怪圈。老字号发展的弊端,基本在这家企业上都可以找见,创新包袱重、开拓市场缺乏雄心、胡乱跨界等等,主业搞不好,副业难以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