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

11月29日凌晨2:20,Off-White创始人,LV男装艺术总监Virgil Abloh因癌症去世…

而就在这位天才设计师逝去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里,二手鞋市场直接“杀疯了”!

“OW X AJ2”的价格直接暴涨100%,热销的“白红”部分女款价格突破8000,男款更是全部破万。而作为OW与NIKE的联名款,“Nike Air Force 1 Low 07”高达27万港元(约合22.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更是让人唏嘘。

“炒鞋”,已经这么丧心病狂了吗?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开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普通散客玩“炒鞋”,一双至少可以赚两三百块,而做庄的话,一双至少四百甚至上千,一个月流水可以破百万,如此大的暴利面前,“丧心病狂”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炒鞋”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炒鞋”暴利的背后到底是金光大道还是竹篮打水?《螳螂观察》恰好知道三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鞋客”,他们沉浸其中,但又或多或少对“炒鞋”的未来有所怀疑,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孙平,21岁,大学生,2017年11月入坑

没想到激起我“炒鞋”想法的不是NBA,而是一款综艺。

没错,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爆了,本就对嘻哈感兴趣的我,那会儿除了关注节目选手和音乐,同时也在网上各种搜厂牌,包括他们的风格、文化乃至恩怨。

节目还没过半,我的“嘻哈文化”知识储备已经非常丰厚,于是开始混迹微博贴吧,有交流也有“摩擦”,无意中被一条帖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潘帅第二期里穿的鞋是什么款式,想买!”

这不就是全黑色Yeezy Boost 750?有趣的是,我刚好有一双。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几经拉扯,最后在“加800”的价格下愉快完成交易,这也是我“炒鞋”生涯的第一桶金。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对方没过几天就再次转手,据说价格直接加到了一千二往上…

有了第一桶金后,我开始摸索“炒鞋”这条商机,我懂鞋,至少比小白懂的要多很多,偶尔自己也会在网上抢购,但线下几乎不会去排队。于是我开始留意网上的“单子”,帮人找明星同款鞋,然后通过一些渠道弄到手,最后加价卖,一单挣个三四百是常事,能挣点零花钱。

做得最大的一次,叫上了好几个室友去熬夜排队,赌了手Yeezy的新款,可三天过去,鞋盒还堆在宿舍里吃土,就当我以为这次亏了的时候,一场晚会里,某位流量明星穿着这款新鞋领奖了。

麻了!赚麻了!

很快,宿舍里的鞋盒全部出货,最低的挣了小三千,最高的差价直接破五,室友们恨不得把我当财神爷一样供着,每个人走路几乎都是飘着的。

然而那之后,我也不怎么赌新款了,我那会儿觉得,还是接单子靠谱。

于是我开始找货源,认识了一位上家,他有美国和东南亚的渠道,能打个时间差弄到货,但毕竟不是自己弄的货,就让他走平台鉴定之后再发,试了几次,效果还不错,之后合作得越来越多,赚得也越来越多。

可没想到最后一次翻了车。有人投诉我的鞋是“假货”,我懵了,就算我看走了眼,平台鉴定也能翻车?于是回给平台,二次鉴定之后确定是假货,还真翻车了!然后我去翻最近的一批单子,果然无一例外,全是莆田货。

然后这位上家也“理所当然”的消失了,去报案也于事无补,对方的资料不足,查无可查。

还是太年轻了!就这一单,我直接回到了“解放前”。

对于Virgil Abloh我是有了解的,现在家里都还有一双联名款的AJ,但是没打算出手了,“炒鞋圈”水深,本以为自己还算半个专家,没想到玩着玩着就成了韭菜。


马小五,27岁,国企员工,2020年1月入坑

2020年1月是个挺特殊的时间,科比去世,疫情爆发。

就是那段全国闭门不出的时间里我入了“炒鞋”的坑,理由很简单,利润太大,大到我这个15年老科密都坐不住了。什么概念,一款2000买到的科比4,居然炒到了20000!

老大,对不起,利润面前,信仰得放一放!

“科比4”最终以16000成交,紧接着,我开始翻我的“库存”,虽然不是运动员,但也是靠着体育特长进的国企,家里的库存还真不少,清点完库存,但凡带“科比”的,直接拍图拿到虎扑系的平台上挂,直接起飞。

我还记得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我都还在拿着手机傻笑,闹得家里人还以为我彩票中了五百万了。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炒鞋”了,入手的鞋更多,刷虎扑和球鞋类平台的时间也更多,当然我心态很好,只买自己看得上的,如果“炒”不出价格就自己穿或者收藏,想着凭爱好“炒鞋”。

也遇到过坑的时候,比如今年国产鞋开始暴涨,而我手里的耐克阿迪就无人问津了,没办法,自己扛着呗…

但是“炒鞋”久了也有点迷茫:喜欢的鞋利润很高留不住,最后留下的虽说也不差,但穿出去总觉得少了点感觉。

一个自称15年老科密的球队主力,一双科比的鞋都找不到了。

但也没办法,成年人嘛,搞钱比情怀重要,不搞钱怎么继续买鞋…

就像这次Virgil Abloh的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更多的焦点还是放在了鞋价,手头刚好存了两双OW和NIKE的联名款,还好之前没急着出,这下有的谈了。


范正恺,35岁,资深“鞋头”,2007年入坑

我之前是做实体的,那年实体的生意不景气,就有个国外的朋友说起了“炒鞋”,说国外“炒鞋”多火多火。

而07年国内“炒鞋”的非常少,能“炒鞋”的都是土豪。

于是我和朋友合伙,我负责“看”,他负责“买”,我有实体店的经验,对球鞋研究也多,新款一出,就能给个评估,估价好的,他就相办法进一批给我寄过来。

我会在店里摆几双,但一般卖不出去,于是就挂网上,那会儿先是贴吧,再到“鞋友QQ群”,效果很好,才试了两三个月,我店里的亏损就清了。

15年左右,算是国内的“炒鞋”黄金期,那会儿有了微信群,也逐渐诞生了像NICE、有货等垂类的平台,提高了入坑的安全感,交易更加方便。那几年也认识了很多人,有“炒鞋”的散客,也有一些品牌的内部工作人员,“炒鞋”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但“炒鞋”久了,眼光却看不准了。

比如有些看上去很一般的款式,人家大明星一穿就可以翻个几倍乃至十几倍,而那些我自以为还不错的,有时几个月之后仍旧是那个价。

最惨的一次,一双著名香港明星的联名限量款。又是限量又是联名又是潮款明星,怎么估都应该是涨的,甚至暴涨。于是,我绞尽脑汁到处找人想办法,花了十几万囤下这款鞋,信誓旦旦跟朋友们吹着牛皮…

结果牛皮吹破了,一来是鞋子发售增多,价格涨不起来,二来是鞋子后续居然有质量问题,穿上之后会起雾……

结果就是,血本无归。

不过从那之后我也算是看懂了“炒鞋”这场游戏,击鼓传花嘛,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之后还是会“炒”,毕竟利润还是摆在这的,像Virgil Abloh这次,不出意外这一单十万以上了,不过也只是把今年的亏损填平一些,“炒”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至于未来,我甚至有些不看好。

这玩意儿太虚,太容易翻车,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炒鞋”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教培”,而其他几家平台也在打价格战,市场没做大,鱼肯定不够分的。

再这么乱下去,迟早要坏的,如果可能,见好就收吧!

阅读全文>>

莆田爱死炒鞋了。

无论限量版们在鞋圈如何呼风唤雨,在莆田,它们的命运只有在切割、开模、买料、打样后,变成一个小于 200 块的成本数字。

那些年,只在夜间开门的 " 鬼市 " 街巷间,流传着无数的暴富神话:有人一夜赚了 400 万、有人一年盖起豪宅别墅,外界更有 " 卖楼的干不过卖鞋 " 的说法。在莆田做了近 20 年假鞋生意的马求真说:" 数十倍的收益,炒房炒币都做不到。"

暴富的神话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莆田淘金,工厂遍地开花,操着各路方言的阿冒(莆田方言中,假鞋贩子的代称)汇集在快递站点。

人多了,利润被无限摊薄。

" 十年前,一双鞋从工厂拿出来,没有 100 块钱的差价,根本没人做。现在一手二手三手四手流通得太多,价格战打起来,一双鞋获利 10 块钱甚至更低。" 一位从业 15 年的档口老板告诉表示。

安福成了一座围城,转型的困惑萦绕在每个阿冒心头。曾经有阿冒响应政府号召,抛弃高仿主打自主品牌,但同一条生产线做出来的鞋,挂名牌能卖 500 元,挂自己的牌只卖 150 元,还卖不出去。" 假鞋离开名牌,我们啥都不是。" 马求真说。

在莆田,不卖假冒名牌鞋的阿冒会被视为蠢蛋。很少阿冒会理解,放着钱不赚是为了什么。

不想当蠢蛋的阿冒们心中,只有一个圣地:工厂。找到工厂,不用当二手三手四手鞋贩,阿冒才能真正成为营销话术中的自己:工厂直发。

心脏

莆田 " 鬼市 " 的核心——安福电商城很早就被曝光在聚光灯下。

曾经为了回避 " 假 " 字," 真标 "" 高仿 " "1︰1" 等从 " 鬼市 " 诞生的话语体系早已被外人熟知;" 工厂直发 "" 代工厂流出 " 等营销套路也不再是秘密。

行业内的规则随曝光被改变。

据了解,一双莆田鞋从工厂生产出来,到卖给最终端的消费者,至少要经过 4 个以上环节:工厂、放货人、档口,以及工作室 / 代理商,每个环节都有 10 — 30 元不等的加价。在这中间,还会出现档口 A 把鞋子批发档口 B,工作室 A 批发给工作室 B 的情况,加价进一步升高。

" 你永远不知道拿到手的鞋子经过了多少环节,甚至连卖鞋给你的老板也不知道。" 马求真说。

赚钱的秘诀只剩一个:无限靠近工厂。

" 只有直接找到愿意合作的工厂,才能将成本压缩到最小。" 从东北专程前来莆田采购的代理商老陈想得很清楚,虽然他接触到的本地档口都宣称自己的货品是 " 工厂直销 ", 但真正能接触到高质量的仿鞋工厂的没几个人。" 有这等好事怎会轮得到产业链上的末环?" 这个 11 月旺季,老陈决定亲自南下寻找货源。

狗和监控是标配

假冒往往伴随伪劣。而莆田鞋是否伪劣,全在工厂一念之间。

莆田远郊的七步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皮革味,走近了能直接听到屋内机器轰隆作响。周遭不少民房都建起了 2 米高的外墙,大门紧闭。家庭式经营的莆田鞋小作坊在一个个围墙中昼夜不停。

6-9 月天气炎热,工厂为降低耗能会顺带降低产能。进入 11 月,莆田的旺季就开始了,加之此前莆田疫情,有不少订单堆积,如今工厂都在加班加点。也正因此,工厂主们极为小心。

" 我们这儿,狗和监控是标配。" 一位莆田工厂老板说," 如果一不小心被举报,挨着几十万罚款,一到两年就白干了;被抓现行,还要吃上牢饭 "。

狭窄的村道两侧,早早停放着几辆小面包车。每批假鞋出厂,都会被迅速转移,囤放至更为隐秘的分散仓库。车箱上,数十个纺织袋堆放在一起。

被造富神话吸引来的各方老板将工厂建得遍地开花。在莆田,据说光是做耐克 AJ 系列的高仿工厂就有几千家。每年生产数亿双鞋,年产值 2000 万以上的工厂才算 " 有规模 "。

七步村的一名房东表示,500 元一个月的单间早已被工厂租满,供员工使用。

马求真并不觉得繁荣是一件好事。" 人多了,水混了。" 在他看来,后来的外地厂家为压低成本而偷工减料,或者使用更劣质的胶水与面料,败坏了最初莆田鞋的名声。

23 岁的东北人雷龄就是马求真眼中的闯入者。

2016 年,雷龄只身一人来到莆田,一呆就是 5 年,从一个炒鞋客做起,靠着倒卖球鞋实现财务自由。但 2017 年后,莆田鞋遭遇了大力整顿。雷龄的淘宝店被封、档口被关停。走投无路之下,雷龄心一横,投了几十万开始自建工厂。

假鞋工厂的最高生产标准只有一个:正品真鞋。" 制鞋过程复杂,稍有一个环节不严谨都有可能影响到鞋子的品质。" 雷龄说,要想做的跟正品鞋一样,首先得购买正品鞋做切割,分析材料后,开始对各部件开模,这就涉及鞋面、飞线、后跟条等 50 多项数据的分析;紧接着订购样料后打版,再反复对比样品,修改细节 ......

雷龄的工厂生产的 AJ 系列做工和细致程度已经达到了正品 95% 的还原度,且价格只需要 260 元,是原价的五分之一。但在莆田的销售业绩却相对惨淡,一个月只卖出去不到 40 双。不想亏本,就必须再降低价格、压缩成本。只需要在产线上替换一个胶水,就可以完美实现这个诉求。

最终,雷龄成了那个败坏莆田鞋名声的闯入者。

暗处

漆黑夜色中,一辆荧光绿玛莎拉蒂急速驶过,停靠在某高档小区的角落,周遭除了发动机的轰鸣,一片寂静。库房门被打开,一个男子拖着黑色塑料袋,从中掏出两盒 Nike 椰子 350 球鞋递给车主,不留电话,不给收据,一手交钱,一手交鞋。

这是莆田鞋众多隐秘的分散仓库之一,每天凌晨,上百双高仿鞋从这里运出,经过无数放货人的手,送往链条上的下一环:档口。" 工厂对外的放货人只有 4-5 个人,连本地人都难以接触得到,全是家族产业。" 马求真介绍道。

位于工厂与放货人之下的档口主们,则负责对接莆田数千家工厂和全国数十万零售、代理商,每卖出一双鞋,利润在 20 元左右,赚的就是信息差价。最初,他们只是兴安社区学生街个体网店,经过 19 年发展,无数档口主汇聚在安福小区内,成为外人口中的 " 莆田鞋帮 "。

档口主王海斌在路灯下抽着烟,神情谨慎,打起十二分精神等着他今晚的货。如今,在工商的监管之下,严打就和呼吸一样稀疏平常。城中的阿冒们正在不断适应着新变化,伪造防伪码,更改物流信息,甚至安装监控,只为躲过执法人员一次次的突袭。

2018 年 5 月,陪伴莆田鞋贩十余年的安福电商城改名为安福电商小镇,地方政府也明令禁止莆田快递点寄送鞋类。但假鞋产业链并未消失,以安福电商小镇为中心,1 — 3km 里内的商业写字楼、居民楼成为了鞋贩子的新聚集地。

王海斌等几个档口老板也为了安全起见,从安福电商小镇中撤出,搬进了附近更为隐蔽的小区住宅。

为了带来客流,这些转入地下的档口老板每月会花上 3000 — 4000 元请来掮客——为档口主寻找潜在的客户。46 岁的林小娟就是这样一位掮客,每天游走在安福的大街小巷。

" 美国佬特地过来买我们的鞋子,看完都对我竖起大拇指。" 林小娟回忆道。

因为语言不通,林小娟自学起了英语,每晚穿着莆田高仿鞋揽客,碰见金发碧眼的生意人,便指着自己脚上的倒勾说道," 这个,这个 ",心领神会的外国人就会回应,"yes!yes!"

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 如果说以前做外贸还需要一点技术,现在的淘宝、微商门槛就实在太低了。" 王海滨感慨。近年来,莆田的淘金客越来越多,拉货时能听到全国各地的方言。竞争加剧,阿冒们的利润越来越薄。但卖得太过便宜,坏了行业规矩也不行。

王海斌曾因压价招来同行举报,被罚了十万块,他只能在朋友圈发文哀求:" 都是小本生意,总得留条活路吧。"

" 都很可笑 "

安福小吃街的空气中飘散着混杂了烧鸡和麻辣烫的味道。路边老旧小区的年代早已不可考,墙皮上爬满青苔,走廊灯光闪烁。夹杂周边 KTV 的喧杂声,莆田鞋工作室老板在此等候多时,他半掩着门往外探头,低声招呼着潜在客户 " 赶紧进来。"

门后是另一个世界,炫目的射灯打在脸上。一排排透明的亚克力柜中,冰蓝 AJ15、子弹头、dunk sb 冰雪奇缘、椰子 350 整齐摆放——全是在鞋圈呼风唤雨的当红鞋款。

短短十分钟内,前来看货的人已经换了两批。工作室老板介绍,临近 " 双十一 ",电商平台、实体店都在搞活动,不少门店店家前来这里拿货。

" 专柜的鞋子也有莆田货,左边一只正品,右边一只顶配高仿,普通人根本看不出。" 前来拿货的实体店店家王小利细细端详着手上的鞋子说。

他端详了记者脚上从官网定制的 Nike 鞋好一会儿,说道 " 你这鞋子也是莆田货,头层皮,公司级货 "。在他看来,假鞋与真鞋并不重要。" 在莆田花大几百被忽悠买假鞋,和抢着买被炒翻好几倍的正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很可笑。"

常年接触球鞋,王小利早已练就了 " 火眼金睛 "。按照他的说法:莆田鞋圈中也有鄙视链,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的价格,逼真程度不同,实在难以凭借肉眼观察出当中的门道儿。没人知道眼前一口一句薄利多销的年轻阿冒,是昧着良心把假货当正品卖,还是在遇到有缘人后,掏出自己准备好的 " 镇店之宝 "。

王小利和老板说得天花乱坠,大学生李冉就像误入狼群的小绵羊,乖乖掏了口袋:花 550 元买下了老板口中的顶配椰子 350。

李冉满怀欣喜,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刚刚,老板拿给老陈的同一款球鞋,报价 480 元。如有需要,还有正品鉴定书、" 得物四件套 ",这些 " 正品承诺 " 明码标价,号称百分百通过得物验证。

马求真不喜欢欺骗,认为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真要查,100 双顶配鞋、各项指标全配齐,顶多也只有 2 双能过。"

是好次混搭着发货获得暴利,还是照单发货赚取微利,全在商家一念之间。两月前,马求真的店门前多了几辆警车,路边是成箱的 Nike 高仿球鞋,不知道又是哪个 " 倒霉蛋 " 被抓了现行。

马求真身在其中,也冷眼旁观。" 我同情他,但同时也知道:他违法了。"

阅读全文>>

  价格动辄被抬高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已脱离穿着属性

  “炒鞋”之风刹不住!谁在点火?


  某国际运动品牌的球鞋“闪电倒钩”在国内上市以来,热度一直不减。记者在某潮牌购物平台发现,发售价为1599元的球鞋,已经被炒到2万元左右,最高甚至达到69999元,溢价超过40倍!尽管鞋的价格被炒到令人咋舌,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显示有超过1100人付款。

  所谓“炒鞋”,就是把一些潮鞋购入后加以囤积,等到价格上涨时再卖出。一些产量少的爆款运动鞋,一转手就能卖高价。

  不仅是国际品牌,一些国内品牌的鞋也被热“炒”。记者浏览各购物平台发现,一款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的明星同款篮球鞋,价格已被“炒”到48889元。另一款原价899元的篮球鞋,目前的价格为5999~6999元,而且断码严重,大部分号码显示无货。

  而“炒鞋”之风背后则藏着商家的套路。某运动鞋品牌的一名王姓导购表示,许多品牌商都会在发售限量款明星联名高端球鞋时,采取预约排队、抽签购买的方式进行“饥饿营销”,通过增加球鞋稀缺性提升品牌价值。同样有购潮鞋经历的小彭说,有些限量的球鞋,官网上根本不会显示。

  “专业”的“炒鞋客”也是推高鞋价的帮手。记者了解到,“炒鞋客”通过专业的抢鞋软件,从官方发售的渠道以发售价抢买热门款。他们会在某款鞋处于低价时,在炒鞋平台集中入手大量同款鞋,一旦达到某种数量,便可以左右这款鞋在二级市场的定价。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认为,球鞋品牌方、“炒鞋客”以及各种二级市场交易APP平台,将所谓的潮鞋价格抬到了一个本不该有的天价。有些“炒鞋”行为可能涉嫌违法,要小心风险。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