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VIP

进入2023年后,各大视频网站又开始“整活了”,就在爱奇艺刚来了一出“480P投屏事件”后,优酷近日被爆出弄了个“首月1元”充会员、取消续费却要被扣24元的操作,再次登上了热搜榜。据悉,此事源自优酷方面推出的“会员限时特惠”活动,消费者只需1元就可以获得一个月的优酷VIP会员,对比12元/月的常规会员包月价格,这个活动的性价比简直不能更高。 

只不过在完成了第一个月费用的支付后,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消费者在完成支付后才发现,支付宝相应页面中弹出的其实是“优酷月月省”活动,支付后会默认签约1年,除首月外、每月将自动扣费12元。简而言之,消费者其实是以首月1元、后续11个月每月12元的价格,与优酷签订了一个年度合同,而不是部分消费者主观认为的包月。 

既然是“包年”,优酷为避免用户中途退出,也设计了“惩罚条款”,那就是一旦用户提前终止,则需返还首月优惠的24元。其实这种做法在商业层面是极为常见的,比如微软宣布将以数百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时,就在合同中规定了如果在2023年4月18日之后无法完成交易,就需要赔偿动视暴雪30亿美元。 

用惩罚性条款来保护合同的正常履行天经地义,为此优酷方面就此事给相关媒体的回应也是,“1元会员”指的是优酷VIP月月省活动,这是优酷推出的会员优惠产品,相关页面已对活动规则进行明确告知,首月1元、后11个月12元/月,若提前退出需按会员费25元/月退回已享优惠。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优酷在这一活动中到底有没有将该惩罚性条款摆在明处。 

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有消费者就这一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从APP跳出来的弹窗进入支付,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参与了‘月月省’活动”,并且类似的描述在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者中也都有出现。 

当然,优酷其实是进行了相关提示的,但消费者可能并未发现。在优酷弹出的“首月1元”弹窗上,的确有“开通未达12个月,按25元/月缴补差价”的字样。只是相比于用大号字体、高对比度的颜色和醒目图样突出的“首月1元”,开通不满12个月要补差价的提示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两者在视觉上的对比更是“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优酷身上,此前在2021年就曾有报道显示,部分APP“自动续费”套路深、引导消费者入“坑”。而套路就是着重突出“首充会员”价格低廉,但刻意用灰色的小号字体将自动续费的条款体“藏”在相关页面中。 

如果单纯从合法合规上,优酷乃至其他这类被吐槽的APP是合理的,但消费者却并不满意,原因就是类似的做法“不地道”,在道德层面有瑕疵。如果将“首月1元”和“中止续费需补差价”放在同等地位,相信争议势必就不会像如今这般大了。这个道理相信优酷不是不知道,但为什么又会坚持这种小伎俩呢? 

有观点认为,这当然是因为会员规模是如今视频网站的“命根子”,几乎凡是能够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任何一家都不会放过。事实上,视频网站如今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性感”,其爆发式增长往往与爆款内容的出现有直接关系,远有Netflix的《鱿鱼游戏》、近有正在热映的《狂飙》之于爱奇艺,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往往是遇到有特别想看的内容才会选择开通会员。 

所以视频网站这一商业模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想要实现收入持续增长的代价过于高昂,需要持续不断的向用户提供新的、优质内容,这显然极为考验其采购或自制内容的眼光。再加上国内影视内容制作水平要低于欧美,因此爱优腾面临的困难要远胜于Netflix,结果就是过去几年爱优腾的钱没少花,市场表现却不那么尽如人意。 

并且如今视频网站的单个用户付费深度极浅,毕竟一部影视剧再怎么好看,视频网站也不可能卖得比电影票更高,如今爱优腾上的付费内容也不过是一部电影向用户直接收取数元。而在其他赛道、比如说游戏,付费能力强的“鲸鱼玩家”,几乎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服务器。 

说到底,Netflix开辟的视频流媒体赛道其实有着明显的天花板,不然Netflix自己也不会选择在2022年大手笔投资游戏业务,所以自身造血能力相对更弱的爱优腾也就需要用“邪招”了。无论是此前的限制用户投屏,还是如今在营销上用花招,归根结底可能都是用户订阅叠加不稳定的内容产出,逼得他们出此下策。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1月4日,优酷VIP会员官方微博发布声明,“为保护用户账号安全,打击黑灰产,并且考虑到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优酷VIP协议规定,用户账号最多可同时登录3台设备。”这意味着在开年之际,视频行业再次向灰产“宣战”。

如人民网《共享视频账号的做法要不得》指出,“共享账号”已经形成了黑灰产业链,不仅威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扰乱平台经营规则与内容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网络治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长视频付费市场早已进入亿级会员时代,这一庞大的市场,也被无孔不入的黑灰产业链盯上。很多有组织的个人、团伙通过群控手机等手段注册账号,批量购买会员。在互联网平台,搜索“视频会员”,即可看到爱优腾芒B的会员倒卖信息,从日租到年卡,从整租到拆卖一应俱全,不法团队也因此牟取了高额利益。

某平台低价兜售各大内容平台会员的视频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企查查APP显示一家公司因以“三级返佣”模式非法销售视频会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5万元。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8月17日,在该公司公众号平台获得佣金者就多达7342人,佣金超114万元。这次罚款也揭开了视频账号灰产链条触目惊心的冰山一角。

这些“灰色账号”对于购买用户的潜在风险不言而喻。首先,个人信息安全因此将受到严重威胁,一旦将隐私信息提供给灰产业者,有很大概率会被二次、三次倒卖,自己的浏览记录、设备信息也将会被一览无遗。其次,当灰产账号被平台识别并查处,不仅意味着这些用户遭受财产损失且维权困难,也将影响其后续的登录使用,最后,使用灰产账号也会使用户的内容消费体验大打折扣。

平台中存在大量所谓“低价代充”的账号

因此,为保护会员用户合法权益,避开消费陷阱,视频平台一直都有打击账号黑产的决心。从产业发展角度,杜绝黑产,也是维护影视行业可持续发展。十年来,正是因为建立起了健康运转的会员生态,几大视频平台竞相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才形成了精品内容驱动用户付费的良性竞争机制,优质用户与高质量内容创作者实现了“双向奔赴”。

在文娱价值官看来,视频平台的会员规范,也照顾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以单个家庭为例,现有的优酷账号,可以同时实现老人用大屏、儿童用Pad、家长用手机,“管饱”又符合人群习惯。如果是多电视家庭,优酷VIP还支持同时在三个大屏终端行使会员权益,一张会员卡,连接着家庭的温情与快乐。

然而,灰色产业的蔓延却为上述美好图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件显示,视频网站因为共享会员灰色产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

对于视频平台及影视行业而言,这不仅仅意味着营收的减少,更意味着商业模式“护城河”出现了缺口。视频平台的持续“失血”也终将影响到影视行业的源头活水,共享账号的存在,将危及渐趋成熟的中国精神消费市场,从而动摇整个行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在打击账号灰产方面,此前,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就已经对登录规则做出了调整。近年来,加强账号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视频平台的共识。去年11月,Netflix推出了控制账号共享的全新功能“管理访问和设备”,允许用户远程注销他们不认识或者不想再登陆的设备,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堵上了非法账号共享的漏洞。

用户分享购买共享会员差点被骗的经历

规范会员体系,也是商业领域的大势所趋。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新经济领域,对于会员账户的严格规范都是在扎紧“篱笆”,保护会员合法的权益与商业生态的健康循环。

比如,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卡仅支持赠送给一位亲友。身为沃尔玛头号竞争对手的亚马逊对于Prime会员共享也有严格的“连坐”机制——一旦账号发生问题被封号,可能会连带所有共享账号一起被禁止登陆。对于中国文娱行业,QQ或微信登录几乎等同于账号只能单人使用。不仅如此,QQ音乐还进一步规定不能同时两台设备登录,杜绝了灰产的可乘之机。

近日国家大力提及平台经济,并对其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视频平台作为提升内容产业效率,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规范运营加强实力,视频平台此次向灰色产业重拳出击,也恰好顺应了平台经济发展的方向。

文娱价值官相信,随着视频平台进一步提升用户账号安全管理水平,随着打击共享视频账号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视频会员内容、权益的进一步增强,视频灰产的势头将会得到有效遏制,视频行业及影视内容产业也会在良性发展轨道上越走越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