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2023年4月,2023年度索尼世界摄影大赛(SWPA)落幕,德国艺术家Boris Eldagsen(鲍里斯·埃尔达格)凭借《PSEUDOMNESIA|The Electrician》获得了公开创意组别头奖。作为唯一由WPO(World Photography Organisation,世界摄影组织)举办的全球性摄影大赛,这个从2008年开始举办的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摄影行业的发展和进化。

不过在确认获奖后,鲍里斯却在多个平台上公开表示自己拒绝领奖,原因非常简单:这张《PSEUDOMNESIA|The Electrician》(下文简称《电工》),甚至是《PSEUDOMNESIA》整组「照片」,都是由AI生成的。

图片来源:eldagsen.com

「AI生成」再加上「拒绝领奖」,这个话题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艺术家用AI引擎生成的图片在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此次AI「摄影」获得头奖,很难不让人联想到AI从此在另一个维度上超越了人类,更有人开始用「碰瓷」一词来形容鲍里斯的做法。

但作为一个对「摄影」算是有些许理解的编辑,在完成看完鲍里斯对此事所有的采访稿件后,我认为简简单单的「碰瓷」一词不足以概括此次事件。

首先,关于「SWPA组委是否知道图片由AI生成」这件事,SWPA和鲍里斯的观点ing不一致。根据SWPA的说法,SWPA知道这组图片由AI生成,但因为认为AI只不过是「创作的工具」,对「AI摄影」表示认可,因此将公开创意组别头奖颁给了这张照片。

但根据鲍里斯在个人网站中的说法,「SWPA在评出头奖之前,并不知道这张图片由AI生成」:SWPA允许参赛者使用「任何设备」,因此2022年12月刚参赛的鲍里斯并没有公布自己所使用的「相机」型号。2023年1月,鲍里斯被通知自己的参赛作品入围了,同时和所有摄影大赛一样,SWPA向鲍里斯索要了高分辨率文件和相关创作信息。但直到鲍里斯知道自己获奖之前,他都没有在公开场合公布过自己的图片由AI生成。

图片来源:eldagsen.com

根据鲍里斯的介绍,此次获奖的《电工》是利用他丰富的摄影知识,在提示工程、图形修复和图像外绘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鲍里斯也表示他是德国第一个在开放的在线研讨会上教授这门手艺的人。

对我来说,与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合作是一种共同创造,我是其中的导演。这不是按下一个按钮的问题——而且已经做到了。它是关于探索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从精练文本提示开始,然后开发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并混合各种平台和技术。您创建的工作流程和定义的参数越多,您的创意部分就会变得越多。」

很显然,鲍里斯对SWPA决定将头奖颁给AI图片,并假装「自己早就知道」的行为表示不满,并在多个公开场合痛批SWPA的行为。在鲍里斯看来,这种用AI工具生成的图片并不能、也不应被称作「照片」。

「我称我的作品为图像。它们是合成的,使用摄影作为视觉语言。它们不是照片。」

而鲍里斯此次参加SWPA的目的,也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要求WPO对「AI图像」和「照片」的区别作出回应。在社交媒体上,鲍里斯甚至已经为WPO和SWPA组委会给出了「参考答案」:

「这是Promptography」

这个Promptography是一个原创词,小雷暂且将其译作「提示摄影」,由人工智能术语Prompt(提示)和Photography(摄影)组成。

「AI摄影」不是摄影

在自己的网站中,鲍里斯多次强调「AI is not photography」(AI不是摄影),因此它也反对用所谓「AI照片」之类的说法来混淆AI和摄影的概念,这也是鲍里斯拒绝领奖的主要原因。

从个人的角度,小雷其实非常认可鲍里斯的当前摄影行业运用AI工具的看法:你可以将得到的作品称之为别的名字,甚至可以重新创造一个字(词)来称呼这些作品,我也非常认可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但请不要将其称作照片或者「AI照片」。就像所谓「植物肉」一样,你随便造一个字去形容他我没意见,但不应将它叫做「肉」。

至于为什么小雷会对「AI照片」「AI摄影」有如此强烈的抗拒情绪,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摄影」的本质开始谈起。

谈到「摄影的本质」,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那个「用光的艺术」的段子。确实,摄影的本质跟「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定义来看,「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而「光」就是我们摄影师所记录的东西。从形式来看,摄影需要专门的工具,因此和文字、绘画产生了区别。

图片来源:Veer

需要注意的是,从定义上看,我们并没有将「后期处理」排除在摄影之外,毕竟在胶卷底片甚至是湿版摄影时代,「后期」就是「暗房操作」的一部分了。至于利用双重曝光技术叠加原始场景中不存在的元素,或像著名摄影师何藩在名作《靠近阴影》的创作技巧,早已被业界认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潮流。

可能有人好奇,「直接在底片上无中生有那不是造假吗?」从纪实摄影的角度看这确实是造假,毕竟那面墙上并没有那道阴影。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这只不过是冲洗照片时采用的一种手法,如果阴影算造假,那长时间曝光拍出来的车流、星轨又算不算造假呢?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出来的白色树叶又算不算造假呢?

从摄影创作的角度看,这些其实都可以列入「摄影」当中。摄影的核心是影像记录,方法是利用专门的工具。对底片的处理只是「表达」底片的方式,冲洗出来的照片则是呈现出来的结果,至于照片的核心,则是摄影师的情绪与他想通过照片表达的故事。

但对于所谓的「AI摄影」来说,刚刚提到的一切都不存在。

从构成来看,「AI摄影」其实有些「照箭画靶」的意味:摄影师不再需要用照片讲述一个故事,你只需要对AI给出你想要的故事,AI就能给「画」一张图片出来。此外「AI照片」也违背了摄影「记录」的核心:你甚至不需要担心那道阴影是不是无中生有,因为整张图片都是从全黑开始无中生有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AI摄影」得到的图片既不能透露你的审美,也不能表达你的情绪。在整个「AI摄影」中「摄影师」唯一的贡献就是为AI提供了一个「点子」,要说贡献甚至比不过提供AI训练物料的素材摄影师。

在「AI摄影」中,人的角色就像导演,负责向摄影指导传达自己想要的「感觉」,再由充当摄影指导的AI将「导演」的想法化成现实。

而一个一格胶卷都没拍过的导演,没资格拿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AI是工具还是摄影师?

在「AI摄影」当中,AI承担的角色已经不再是「工具」,而是「创作者」。因此即使SWPA继续嘴硬认为「AI摄影属于摄影」,在我看来《电工》的创作者也不应该是鲍里斯,而应该是创作这幅作品的AI工具DALL-2。更何况「AI摄影」根本就不应该被称之为「摄影」。

不知道SWPA是迫于外界压力、拉不下脸还是单纯因为鲍里斯拒绝领奖的原因,在2023 SWPA的获奖名单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电工》的身影,该组别的头奖也就这样空缺了下来。没有时光机的我们不知道如果鲍里斯在一开始就表示作品由DALL-2创作的话,《电工》还能否获奖。不过根据小雷的猜测,即使SWPA判定「AI摄影属于摄影」,《电工》也应该因为「剽窃AI的创作成果」而被取消资格。

从长远来看,AI技术在未来将会在各行各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AI参与工作的方式也将从原本的「辅助」转变为「创作」。而当作品中「AI浓度」越来越高时,我们也应该反过来考虑AI是否拥有著作权的问题,以及其背后更冷酷的「AI能否享有人权」的问题。

图片来源:Veer

当然了,现在就讨论《底特律:变成人类》中AI崛起的问题为时过早,毕竟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如果AI不听话,重启浏览器就可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2022年的相机市场有些魔幻,几乎所有的相机和镜头都长期处于缺货/溢价状态,甚至出现不少热销产品的二手价格比产品发售价还要贵上千把块。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相机市场的表现不但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惨淡,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

根据CIP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数码相机的全球出货额比2021年增长39%,增至6812亿日元,连续两年同比增长。

图源尼康官方

作为相机御三家之一的尼康也在此次浪潮中获得了不错的出货量和利润,根据尼康官方的数据显示,尼康集团第三季度(2022年10月-12月)的销售收入达1677亿日元(折合人民币86.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上涨25.8%,营业利润高达262亿日元。

在最重要的影像业务方面,尼康销售收入突破699亿日元,同比增长49.4%;营业利润高达190亿日元,同比增长201.6%。也因此尼康将全财年主营业务收入预期调整至63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26亿元)。

不少专业人士表示尼康Z9和多款尼克尔Z镜头的面世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在专业路线上的表现越来越强势,因此能在2022年取得相当不错的表现。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2022年的尼康可谓是“罪大滔天”。

尼康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

如果你是尼康老粉,或者在2022年对尼康的操作有一定了解的话,你一定会跟我一样有着同一个疑问:“尼康在2022年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首先在2022年上半年,尼康几乎全年都处于缺货的状态,缺货到天猫官方旗舰店直接把所有产品都下架了,直到6月份开始才陆陆续续供货,但也基本都是限量供货,消费者最后还得加钱去第三方店铺购买。

图源京东截图

其次是新机阵容,尼康全年就发布了一款定位专业人群的尼康Z9、一款入门vlog无反尼康Z30以及Zfc的炫彩换皮版,可以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承认尼康Z9在各方面的硬件配置和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水平,甚至能压索尼旗舰α1一头,但36999元的单机价格就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大部分消费者(以至于第三方店铺的价格甚至要比官方店铺还便宜千把块),一款大家买不起的相机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

图源尼康官方

而尼康Z30的定位和性能更加尴尬,从产品命名来看,它应该是尼康Z50的阉割版(实际上整体硬件确实不如Z50),但尼康为其配备了最新的对焦固件,因此在拍摄体验上它的体验反而是要比Z50更强,这让那些花了更多钱买了Z50的消费者作何感想?更别说那些嫌Z30太丐想加钱升级到Z50的潜在消费者。

图源尼康京东官方自营店

后续发布的几款Z卡口镜头更是狠狠地甩了尼康用户两个耳光,先抛开400mm 2.8TC、600mm F4TC那些定价两三万的长焦镜头不谈,尼康在10月推出的尼克尔Z 17-28mm f/2.8镜头其实就是腾龙FE卡口的换口版,甚至在MTF曲线和镜片结构上都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尼康的17-28mm镜头售价7999元,而腾龙只要6000元不到,二手只要4500元就能拿下。至于后面的腾龙Z70-300、40mm F2 SE版也基本都是一样的操作,明明镜头素质就算不上特别出色,但却要多收消费者1000多块钱的卡口税,试问谁能接受这种落差呢?

图源尼康/腾龙京东官方自营店

最后就是之前一直在传8月份左右会发布尼康Z6III,9月发布尼康Z9的青春版尼康Z8,但如今已经是2023年2月,这两款机子连影子都没见着。当然也不是说尼康的Z6和Z7系列不能打,只是在佳能、索尼、富士甚至松下都先后推出旗舰相机的当下,尼康的市场影响力确实越来越低了。

说了这么多“坏话”,尼康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呢?很简单,仅需一招——降价。在2022年618和双11期间,尼康Z5套机(24-50mm变焦镜头)只要7999元就能拿下,这意味着消费者只花了7000元就买到了一台全画幅相机,要知道友商们最便宜的全画幅相机都是五位数起步,一对比更凸显出尼康Z5的价格优势。

而定位更高的尼康Z6优惠力度更是离谱,机身加转接环只要8799元,相当于8000块就能买到一台性能全方位超越Z5的全画幅神机。在人均缺货溢价的2022年,能原价买到相机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像尼康这种不升反降的情况更是业界罕见。

再加上原本销量就非常不错的Zfc推出多种炫彩版本,吸引了更多女性用户的关注,种种原因加持下,让尼康的相机业务在2022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尼康如何应对佳能索尼的猛攻?

但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尼康未来的局势并不乐观,尤其是在竞争更为激烈的2023年。在我看来,尼康在国内的热度不及佳能索尼,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过度重视高端市场专业用户,忽视了一大群入门用户,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尼康,不但在入门级和中端市场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尼康的公关貌似也不在意宣传和营销,导致尼康在网络上的热度是远不及佳能尼康的。

第二则是镜头群问题,原厂Z卡口镜头数量不多,副厂镜头更是少得可怜,导致新用户入坑后发现选择特别少。虽说尼康Z卡口镜头的素质都不差,但它的价格并不亲民,换句话说就是尼康也缺少z卡口的dx镜头和廉价的z卡口镜头,并且没有多少z卡口的副厂镜头,对于刚入门的新手和中端用户来说,尼康的门槛可能要高一些。

所以我认为Z卡口剩下要做的就是慢慢完善廉价的入门级镜头和副厂镜头,吸引更多入门级别的用户,而不是在这里乱定价,让人觉得尼康Z用户都是人傻钱多。

最后则是尼康本身机器性能的问题,对焦性能还是达不到第一梯队,虽然日常够用,但是对高要求拍摄,还是不够用,期待尼康加强对焦性能;视频性能还是要进一步释放,什么10bit 422 nlog hlg都可以慢慢下放到Z7、Z6这些“平民机”上来,开增强视频性能,而不是各种限制不开放,毕竟其他家都能做到,尼康为什么做不到。

总的来说,相机市场整体上还是呈现涨价趋势的,尤其是新机的定价持续上浮,一些价格区间的市场争夺愈加激烈,也促进了厂商竞争降价,这点我们肯定是喜闻乐见的。不过对于尼康来说,或者对于整个相机市场来说,产品的研发和迭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佳能和索尼也面临不太好的处境,并且两个品牌的新品现在也都在被吐槽,但至少马上就能拿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显然尼康处境就比前两者更不利,如果在2023年还不能拿出更多在中端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御三家的阵容或许真的要改变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