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食汇

“过去三年,成就了锅圈。”一名锅圈加盟商如此评价。据他分析,卖火锅食材的锅圈之所以崛起,主要就是抓住了此前居家带来的线上红利。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过去三年不是扩张的好时机,尤其是火锅赛道,由于线下业态受阻,就连海底捞都在闭店瘦身,以减少经营压力。但是在此期间,锅圈食汇却开出了上万家门店,近期还在冲刺港交所IPO。

作为餐饮行业的新玩家,锅圈不仅门店规模增长惊人,而且还实现了全面盈利。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汇年收入从29.6亿元迅速增长至超过71亿元,并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2.41亿元。

对于锅圈,除了身边越开越多的门店,大众认知其实并不算高,在北京的很多门店,很少能看到人群聚集。那么,锅圈究竟是靠什么赚钱的?背后追随的加盟商赚钱了吗?

01 一年开店超2500家

锅圈是过去几年餐饮圈少见的凶猛扩张的连锁品牌。

据锅圈官网数据显示,从2017年成立至2023年3月27日,六年时间内锅圈在国内开出了9645家门店。其中,大部分是在2020年至2022年开业的,招股书显示,锅圈2020年初加盟店数量仅为1441家,截至2022年底达到了9216家,三年内开出了将近8000家门店。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锅圈食汇门店数目前在国内餐饮行业排名第八,超过了麦当劳、星巴克和瑞幸等知名品牌,排在锅圈前面的基本都是客单价较低的品牌,例如兰州拉面、沙县小吃、蜜雪冰城等,客单价基本都在20元以下,而锅圈的客单价达到了67.74元。

锅圈是杨明超创办的,他是一位餐饮老人,从事餐饮行业将近20年,早在2005年就开始做餐饮,最开始做露天烧烤,后来切入火锅赛道创业,做了火锅连锁品牌“小板凳”。据资料显示,小板凳高峰时在河南曾做到1000多家门店,但是后来由于商标问题导致山寨门店越来越多,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杨明超出生于河南鹿邑,这里也是锅圈食汇的大本营,现在拥有门店数超过1000家,是门店数最多的省份。锅圈前身是杨明超2015年成立的锅圈供应链公司,一开始做火锅食材生意,主要给B端火锅店供货,直到2017年才开出第一家门店,有了锅圈食汇这个品牌。

但是2020年之前,锅圈的扩张速度不算太快,前两年只开了500家店,直到2020年初其门店总数才突破1000家。进入2020年以后,锅圈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开店数量超过2500家,迅速成为国内连锁门店数量最多的餐饮企业之一。

锅圈大举扩张背后,是在家吃火锅这一需求的集中爆发。

一家北京地区的锅圈加盟商告诉「市界」,他们门店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去年10月、11月,“当时北京线下火锅店都关了,我们经常一天就能卖好几万块。”北京地区的锅圈招商经理也表示,前两年秋冬火锅旺季,北京不少门店两三个月能卖出上百万营业额。

▲(朝阳区的一家锅圈门店。图/市界)

火锅一直是中国餐饮业的大品类,诞生了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等知名品牌,过去三年由于线下火锅店经营受阻,很多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锅圈顺势崛起。

除了居家吃火锅的需求爆发,锅圈的迅速扩张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作为近几年餐饮行业的明星项目,锅圈食汇获得了三全食品、物美集团、茅台建信基金等多方资本加持,资本弹药充足。

与此同时,锅圈采用的加盟模式,前期开店成本主要由加盟商承担,极大节省了门店前期投入的开支,加快了扩张速度。据招股书显示,锅圈99.9%的门店为加盟,全国仅有5家直营店。

02 赚钱的秘密

短短六年时间实现门店破万,并且实现了全面盈利,冲刺港交所上市,很多人都在好奇,锅圈到底是如何挣钱的?

对于这个问题,一名前锅圈加盟商向「市界」表示,锅圈最大的消费群体,其实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他们这些加盟商,锅圈主要是靠挣加盟商的钱盈利。锅圈在招股书中也表示,“我们绝大部分客户基本上是我们的加盟商。”

一直对外强调不收取加盟费的锅圈,主要是靠卖食材和设备挣钱。据一名北京地区的锅圈招商经理透露,锅圈加盟前期大概需要投入约23万元到24万元左右,其中保证金2万元、年交物流运输费2万元、装修费用四五万元、首批货8万元左右、店内设备七八万元。

“这二十多万基本上就是门店还没开张就需要投进去的,后面店铺运营起来之后,还需要持续购买食材,这些都是锅圈公司的收入。”一名锅圈加盟商表示。

除了扩张速度更快,加盟体系的另一大优点,就是能快速盈利,只要加盟商愿意买单就行,而且分散的加盟商议价能力也比较低。招股书显示,锅圈收入不依赖于任何单一客户,2022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仅占锅圈整体收入的4%。

但是过度依赖加盟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招商过程中向加盟商夸大投资回报。据一名锅圈北京地区的招商经理表示,锅圈官方宣传的两年回本,其实已经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说法。

“两年才回本的基本就是整个国内市场最差的门店,你要是在北京、天津,一年半回本都是最差的一批了,我们京津两地正常的门店基本都是一年左右回本。”该招商经理表示。

这名招商经理透露,去年锅圈在北京做得最好的门店,年销售额达到了706万元,是位于昌平区回龙观的一个小区门店,这家店的老板在北京已经开了16家分店。

▲(图/受访者)

对于加盟锅圈的盈利情况,这名招商经理给「市界」算了一笔账,锅圈在北上广深的毛利率可以做到45%,在下沉市场也能做到35%,扣除房租水电和人力就是净利润。

“像北京地区,一个门店一年基本上能做到两百来万的营业额,排除一些打折促销的商品,按40%的毛利计算,一年也有80万毛利,扣除成本挣四五十万很轻松。”该招商经理表示。

但是从招股书和线上订单量来看,锅圈大部分门店的赚钱效应并没有这名招商经理说的那么强,锅圈食汇单店营收约在77.8万,门店经营效率并不算高,不及海底捞门店的外送“副业”。

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截至2022年底在中国有1371家线下门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1400个外送网点,外卖业务带来的营收为12.8亿元,换算下来,海底捞外送业务单店营收91.43万元,要显著高于锅圈。

从北京地区的外卖平台上查询,锅圈在美团外卖出货普遍大于饿了么,其中大部分门店的月售在200单左右,部分销售较好的门店月售能达到500单以上,但也有部分门店月售不足100单。

「市界」在美团外卖上找了部分销售数据较好的门店进行电话调研,其中一家门店的店员表示,他们老板在北京开了十几家锅圈门店,现在部分门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万多元,秋冬旺季能到两三万元,但大部分时候只能卖几千元。

对于锅圈而言,随着门店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门店经营效率,增强加盟商的挣钱能力,将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03 加盟商的喜与忧

靠加盟商挣钱,对于锅圈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虽然帮助锅圈实现了全面盈利,但也增加了后期风险,在前期招商过程中画下的“大饼”如果不能兑现,不挣钱的加盟商可能会放弃续约。

在招股书中,锅圈表示,尽管过去其仅关闭了少量加盟店,但由于各种因素,未来可能无法维持与加盟商的关系,“例如,如果我们的现有产品或新产品未能如预期般受消费者欢迎,我们的加盟店可能会出现销售下滑,这可能使加盟商无法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因此,我们的加盟商可能会终止与我们的协议或选择不与我们续签有关协议,从而导致加盟店关闭。”

招股书中所提到的风险,在线下确实客观存在,实际经营中并不是所有的门店都能实现快速回本和盈利。

锅圈门店的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除了前文提到的23万食材、设备等费用,房租和人力是成本的另一个大头。

一名北京朝阳区的加盟商表示,他所在的门店一年房租约19万元,这家门店属于面积比较小的,约30平方米左右。另一家面积较大,约60平方米到70平方米的门店表示,他们一年的房租接近40万元。人力成本方面,一般一家锅圈门店至少要配备两名员工,北京地区多家锅圈门店的店员表示,他们每个月的薪资约五六千元,每年至少要12万元以上。

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如果门店订单量达不到要求,很多门店是很难赚到钱的。

一名贵州的加盟商向「市界」表示,自己2021年加盟锅圈,前后投入了约52万元,但开店后一直处于亏钱状况。据这名加盟商计算,店里平均每天开支500元,营业额平均只有一千元左右,到手的毛利不算损耗也只有35%,“平均一天赚350,去掉人力和房租,每天都是亏的。”这名加盟商在干了一年后选择了关店止损。

三四月属于火锅、烧烤食材的淡季,在北京一般门店每天普遍只能做到几千元的销售,一家开店两年多,占地面积较大,线上出单量比较大的锅圈加盟店表示,这个生意淡季很难做,她所在门店已经是周围生意最好的一家了,但是淡季也很难维持收支平衡。

“最近这段时间一天一般也就能卖两三千块,毛利就算一千块也挣不了钱,一年光房租就三四十万,每天一千块的毛利都覆盖不了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开支。”这家门店只有假期日营业额才能上万。

▲(图/锅圈招股书)

低线城市房租压力较小,但是据上述贵州加盟商透露,每天卖三千元也赚不到什么钱,“去掉损耗的话其实只有30%的毛利,卖三千块只有900元,每天店里人力房租等开支就500元,投资五十多万一个月挣万把块钱,还不如找个班上。”

而且随着锅圈门店不断扩张,门店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一名北京的锅圈加盟商表示,以前锅圈给他们规定的距离保护是三公里,后来一步步降到一公里,现在他所在的位置3公里范围内开了5家锅圈。

“这么密集的门店,基本就是相互抢订单,如果老板自己不出去跑跑公司团建啥的,只靠零售的话很难挣钱。”该加盟商表示。

据该加盟商透露,北京他了解到的锅圈加盟商很多都没挣到钱,平时店里基本没啥人,主要还是靠线上出货,但是量也提不起来。“赚不赚钱你就上美团饿了么看看单量就知道了。”

不过,与加盟商们的抱怨不同,据北京地区的锅圈招商经理表示,北京260多家锅圈门店,最低的年营收也能做到110万,全北京收入最高的门店营收可以达到700多万,“基本上都能挣钱。”

对于加盟商的赚钱情况,「市界」向锅圈求证,对方婉言谢绝了。

04 线上红利消退后

在「市界」获得的一份锅圈最新招商手册中,锅圈目前的签约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家。就在近期,锅圈创始人杨明超表示,未来会在三年时间里将锅圈门店数量做到2万家,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中央厨房连锁”。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随着线下火锅回暖,锅圈继续扩张的难度也在加大,甚至已经开业的门店也有闭店率逐步走高的趋势。

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锅圈门店数3年内分别净增2855家、2568家、2352家,数量在逐步下降。招股书还显示,过去三年锅圈闭店数量分别为28家、194家、279家,分别占当年加盟店总数的0.7%、2.8%和3.0%,闭店率在逐年走高。

锅圈官方或许也意识到了门店密度过大可能带来的问题,所以在部分地区已经不再继续扩张,据北京地区招商经理表示,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开店名额,像北京的昌平、怀柔、密云、石景山等。据锅圈官方信息,截至2022年底锅圈北京拥有243家门店,上述招商经理表示,目前北京最新门店数已经达到260多家。

虽然加盟制度下,门店前期投入的风险主要由加盟商承担,但如果加盟商挣不到钱,最终也容易对品牌造成反噬。在招股书中,锅圈也提到,表现欠佳的门店数量如果扩大,将会对锅圈的收入和盈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为加盟制度下,锅圈的门店实际上是由加盟商独立管理和独立运营,锅圈依赖于加盟商实施其战略举措和营销计划。

“我们的供应商、加盟商如果不能维持有效的产品质量监控制度,将可能会对我们的品牌声誉、业务和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锅圈在招股书中写道。

对于未来的扩张速度,锅圈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过去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依赖门店的快速扩张。我们无法保证,我们将在未来维持门店网络或成功施行扩张计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4月3日,锅圈食品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华泰国际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锅圈食品创立于2015年,旗下有消费者熟知的“锅圈食汇”,因由相声演员岳云鹏代言而频频出圈。

近年来“锅圈食汇”的门店在全国各地开花,截止2022年底,锅圈食品在全国拥有9221家零售店,2022年积累了超过1亿份订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按零售销售额计,锅圈食品为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招股书称,锅圈食品汇聚全球好食材,提供一站式老百姓在家吃饭的解决方案, 让偏远乡村的老百姓也能吃到锅圈好吃方便还不贵的好食材。

作为一家火锅烧烤食材供应商,锅圈食品既为广大中小型餐饮企业提供B端食材供应,也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产品。

官网显示:锅圈的门店已经覆盖了全国 21 个省、4 个直辖市、200+ 个地级市、1000+ 个县城,门店数量超 10000 家,服务客户累计达 3.6 亿人次。

从收入结构上,火锅产品的收入占比八成左右,烧烤类产品的收入不到10%。2022年,火锅产品实现收入53.52亿元,烧烤产品实现收入7.14亿元,其他产品实现收入9.92亿元。

财务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其中2022年营收增长率达81.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329.2万元、-4.6亿元、2.4亿。

过去3年,锅圈食品累计销售达到141亿,合计亏损了2.6亿,不过,2022年锅圈食品实现了盈利。公司称,业务上显著的增长存在规模经济的优势,这是通过快速扩张、专注于成本优化、品牌知名度上升,以及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计划等方面的努力而实现的。

在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1.1%、9.0%及17.4%。毛利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锅圈食品将毛利率归于销售成本、采购价格水平的控制,以及推出相对较高毛利率的新产品,另外还包括透过主要产品的自产及维持稳定采购价格以控制成本的能力。

招股书显示:目前锅圈食品了控股一些食材加工企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品旗下控股3家食品原料生产工厂,分别是生产牛肉产品的和一肉业、生产肉丸的丸来丸去、生产火锅汤底产品的澄明食品,并已经参股投资了为锅圈食品生产虾滑的供应商逮虾记。

截止目前,锅圈食品的门店大部分为加盟店,仅5家自营店,其他为9216间加盟店。近三年锅圈食品的加盟店快速增长,2020年增加2883家,2021年增加2762家,2022年增加2631家。公司的门店总数由2020年初的1441家增至2022年底的9221家,相当于三年开了近8000家门店。

锅圈食品的大部分收入也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自有品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向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别为29亿、37亿、64亿,占同期收入的90%以上。

报告期内,锅圈食品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人民币2.2亿、6.29亿、6.24亿,分别占收入的7.4%、15.9%及8.7%。销售费用主要为员工成本、食储费用以及广告支出。报告期内,锅圈食品累计投放广告3.6亿。

茅台、物美等押注

招股书显示,锅圈食汇始于2015年,当时集团由杨明超、孟先进及李欣华在中国创立。2019年,公司前身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公司总部。2023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自成立以来,锅圈食品已获得不惑创投、IDG资本、招银国际、三全食品、启承资本、天图投资、茅台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其中融资比较密集的是2020-2022年,锅圈食汇共计完成5轮融资,总金额高达近26亿元。投资者中包括IDG资本、天图投资、招银国际资本、茅台与建信信托合资成立的茅台建信基金以及连锁超市物美旗下的物美联合资本等。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杨明超、孟先进及李欣华根据其之间的一致行动人士协议,通过锅圈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于已发行股本总额中拥有约33.01%权益。

锅圈食品表示,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来提高产能、升级现有生产厂房及产线、投资建设食材产品预制中心及产品研发、提升数字化能力等。

对于锅圈食品IPO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幅员辽阔的中国,向来不缺风味迥异的特产美食,但偏偏只有火锅,能在统一大家的味蕾上做到游刃有余。

一项关于火锅消费的行业调研显示,消费者总能找到各种理由,约上好友亲朋“搓”上一顿火锅,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约会、节日庆祝、天气冷了……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从火锅食材超市起家的锅圈食汇,就是瞄准了消费者对火锅“很难say no”的需求,在这几年迅速起飞。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锅圈食汇已成为仅次于海底捞的第二大食材釆购商,门店已突破9000家+。

对于锅圈食汇,创始人杨明超的初心离不开两点,一是重视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上,二是定位家庭餐饮,不再局限于火锅食材。

但随着锅圈规模的加速扩张,杨明超想守住初心,显然不那么容易了。

01.非刚性需求下,难守食安初心

在下沉市场成为香饽饽的今天,选择从地级市、县城切入的锅圈食汇,无疑是聪明的。

这一方面为其争取到了一定的错位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节省了高昂的门店租金、人力成本。

疫情期间,消费者居家吃饭的需求大幅上升,赶上风口的锅圈食汇得以迅速跑马圈地。

锅圈食汇当前的9000+门店里,超半数都是疫情期间新开的。据窄门餐眼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新增门店2145家,2021年新增门店3483家,占当前在营门店总数近7成。

即便在餐饮行业的堂食正逐步恢复的去年,锅圈食汇仍开辟出了新消费场景——户外露营。

去年,是公认的露营经济元年,借着周末和节假日露营的火爆氛围,锅圈食汇专门推出“假日露营,锅圈一下”的主题活动,为露营人群提供火锅、烧烤和预制菜食材等一站式露营野餐配套服务,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户外露营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22》指出,烧烤、预制菜等品类在露营新场景中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但使用场景的拓宽,还难以填补“在家吃火锅”这一非刚性需求。

纵使锅圈食汇在门店数上已远远超过同处火锅食材赛道的懒熊火锅和九品锅,甚至已获多轮融资,却仍未走出亏损困境。

据锅圈食汇股东三全食品所披露的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锅圈食汇主营业务收入约为39.99亿元,净亏损为4.39亿元。2020年同期的净利润为656.7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出为5.51亿元。

这亦说明,以锅圈食汇为代表的火锅食材超市,虽然借助供应链端的能力,在吃火锅的性价比上争取到了竞争优势,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火锅这一品类的消费频次问题。

《2022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近4成火锅消费者2-3周消费一次,20.8%消费者每周消费一次,每周消费2次及以上的消费者仅占5.9%。

纵使消费者做好了在家吃火锅的消费决策,锅圈食汇也需要和早已建立起完备外卖体系的火锅品牌再度竞争,才可能成为消费者的最终pick。

“智研咨询”的一项调研报告指出,火锅外卖已经成为火锅行业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21年尝试过火锅外卖的消费者占比为51.7%,而这一部分人群中经常点火锅外卖的占比为16.3%,偶尔点火锅外卖的占比为48.8%。在没有尝试过火锅外卖的人群中有意愿尝试火锅外卖的占比达到78.3%。

非刚性需求下,杨明超对于食安问题的初心,也因锅圈生产模式的“天然缺陷”,逐渐迷失。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杨明超深知食安问题对品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公开场合,他不止一次表示,面对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锅圈食汇尤其重视食品安全。

但锅圈为追求扩张速度而使用的ODM代工生产模式,又注定了其在食安问题上需要面临更大的市场考验。

根据天眼查信息,锅圈食汇的部分生产商曾因食品安全问题或食品经营许可问题不止一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例如毛肚生产商重庆市凯鸿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因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被处罚;2020年因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定量包装含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等被处罚;2021年因生产经营无标签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再次被有关部门处罚。

盒马数据显示,以肉类涮品为例,2022年火锅季以来,鲜品较去年、前年同期分别增长44%、60%,远超冻品的增幅(同比增长13%、35%)。

这意味着,锅圈主打的高性价冻品固然有价格优势,但却很难契合消费者对食材品质的高要求。当然,就更别说守住杨明超对食安问题的初心了。

不过,食安问题对任何一家食品企业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于杨明超和锅圈而言,摆脱“火锅食材”这一非刚性需求的桎梏,才是更紧要的问题。

02.预制菜,想吃但不易

实际上,针对前述问题,杨明超在此前的多次公开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他曾说过:锅圈的定位是家庭餐饮行业。

言下之意是,家庭一日三餐所需的食材,锅圈都能提供。

锅圈当前的官网宣传页亦是印证了杨明超的这句话。在火锅之外,烧烤、生鲜及预制菜都被纳入了品牌产品范畴。

不可否认,相较单纯的火锅食材超市,场景更多、前景更广的预制菜的确更具想象力。

如今的消费行业,与前两年的发展势头已难以匹敌。但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之下,预制菜却意外成为逆势上扬的那一个。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前11月,我国预制菜行业新增注册企业1690余家,增速高达42.7%。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6.4万余家,其中47.3%的企业都成立于五年内。

资本市场也为预制菜相关企业抛出不少橄榄枝。去年以来,以珍味小梅园、物满鲜、乐肴居、COOOK轻烹烹等为代表的预制菜品牌,均获得了资本青睐。其中,珍味小梅园、COOOK轻烹烹分别在一年、半年时间内,获得多轮融资。

作为消费行业的大热赛道,预制菜前景亦是可观。“艾媒咨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报告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0720亿元,预制菜行业将成为可以预见的下一个万亿市场。

只是,这并不意味着锅圈食汇能从中轻易分到一杯羹。

在预制菜这个逼近万亿的大市场里,想来分食蛋糕的玩家,不在少数。

除开前面提到的已获融资的专业预制菜企业,还有以海底捞、西贝等为代表的传统餐饮企业,以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以永辉、家乐福为代表的连锁商超,甚至农夫山泉、碧桂园等来自其他行业的玩家,也跨界闯入。对锅圈食汇而言,竞争压力不小。

而且,转型覆盖更广的预制菜,也意味着锅圈需要放弃在火锅食材上的细分优势。

从锅圈的官网介绍,其实不难发现,杨明超既想守住锅圈作为火锅食材超市的初心,亦想成为提供更全品类的预制菜头部玩家。

有野心并非坏事。作为同时兼顾C端家庭消费和B端企业供应的品牌,锅圈食汇的确能通过下游近万家门店向中游、上游的延伸,最大程度控制产品成本,以“规模优势”为品牌的盈利空间带去更多想象力。

但想吃下更大的蛋糕,就意味着需要承担起更大的潜在风险。

毕竟,随着门店数和品类数的增加,锅圈食汇旗下加盟商和供应商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将给品牌的食安控制带去更大难度。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锅圈相关的食安问题投诉并未减少。有的是消费者自己发现买到了过期食材,有的则是直接导致了“急性肠胃炎”。

除了食安问题,杨明超在扩张速度上的野心,也因门店数量的急剧增长得到反噬。最直接的表现是,锅圈旗下加盟商的日子不再好过了。

此前,为激励老加盟商开新店,锅圈食汇在北京推出了一项新政策——老加盟商如果再开两家门店,品牌方会给与“减免5年的配送费共计10万元和赠送价值10万元商品”的优惠。对新的加盟商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想要转手门店,价格只会被拉得更低。

在知乎与锅圈加盟相关的问答下,也有人表示,“锅圈具备品牌效益,但利润并不理想。”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处在观望中的潜在加盟商来说,锅圈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作为创始人,杨明超的初心固然美好,但对当前的锅圈食汇而言,在增加品类、拓宽消费场景的同时,亦需要在产品品控上下更多功夫,维持好现有的品牌口碑,才更可能在市场上走得长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