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地方美食火上热搜,评价却是云泥之别。一个是淄博的烧烤,被特种兵大学生带火后,直接掀起一股“淄博热”。另一个是韩国的“满汉全席”,自称国宴却被中国网友笑上热搜。在韩国“满汉全席”的下面,网友的嘲讽技能拉到满格。这桌菜和满汉全席哪个字沾边。放小料区我都嫌寒碜,只能说是萝卜开会和前菜拼盘。但凡有只炸鸡,也不至于用一桌咸菜来碰瓷。更有各地网友晒出了自己的中式快餐扬言:这一大桌子,我飘了吗?其中乡村基的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盖饭被捧上C位。这个能吊打韩国国宴的快餐乡村基,在国内也是很豪横的存在。截至2022年底,乡村基已经开店1100多家,是中式快餐的大哥大。最关键的是,它顶着“乡村基”这个又土又山寨的名字,卖着十几块钱的盖饭,在疫情下还能营收74亿。在乡村基身上,能看到中式快餐从抄袭到逆袭的缩影。肯德基的小跟班,被打工仔养活上市1996年6月,肯德基第100 家店在北京开业,当天队伍排了400多米。在中国,肯德基堪比当时的初代网红餐厅,排队一两个小时都是常态。店里最多时,能卖出1300个鸡翅,一家店单日营业额就高达3万。同年,在重庆解放碑群鹰广场,一家名叫“乡村鸡”的川菜馆开业,老板是一对小夫妻。乡村鸡的老板娘李红,原来是加州牛肉拉面的大堂经理,因此给小店的定位,是中式快餐。“乡村鸡”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很土,但在重庆卖川菜,当地人还是很买单的。但李红夫妇很快就发现,同样是做快餐,刚开业的肯德基却异常火爆,顾客宁愿在肯德基排队,也不愿来吃米饭。于是,乡村鸡开始了 “肯德基跟班1.0版本”。他们调整了店里的菜品,把经典川菜换成了炸鸡、汉堡和薯条。只可惜,这次尝试十分失败,改变菜谱后,顾客还不如之前多。夫妻二人只好把菜谱改回了川菜,只不过这没影响他们继续做肯德基的跟班。2006年,他们把店名从“乡村鸡”改为“乡村基”,并放出狠话,有肯德基的地方,就有乡村基。改名后,乡村鸡在大家的印象里,从单纯的土,变成了山寨版肯德基。甚至有人说,乡村基之于肯德基就像《刘老根大舞台》之于《生活大爆炸》。别看它名字带着浓浓的山寨味,但乡村基却跑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做重庆打工人的公共食堂。“洗心革面”后的乡村基把自己定位为“川渝味”套饭,一份盖饭最低只要9.9,贵点的也不超过20。最得打工人心的是,乡村基的米饭、饮料、米线都能免费续,保证能吃到饱。凭借单价20元左右的优势,乡村基抓住了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没有收入的学生、外出打工的体力劳动者,乃至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都是乡村基的常客。靠着便宜好吃又大碗,乡村基很快就成了重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快餐品牌。曾创造单店客户周转率最高的记录,巅峰时段接待超过2800多人。2010年,乡村基被打工人们吃上市,坐上了“中式餐饮第一股”的宝座。现在,乡村基在重庆的门店是麦当劳、肯德基的4倍。高峰时段,人流量甚至能超过两个洋品牌,堪称最出息的跟班。曾经的吸金法宝,成了赚钱的枷锁25岁的乡村基已经摆脱跟班身份。2022年,有近52万家餐饮相关企业注销或吊销,但 乡村基活的还算不错。乡村基旗下共有直营门店1154家,包括551家乡村基、603家大米先生,其营收更是高达47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门店和收入规模,乡村基已是国内最大直营中式快餐企业。能和它争锋的,只有正在冲刺A股的老乡鸡。但谁也想不到,看似是爽文主角的乡村基,背地里其实很憋屈。抛开乡村基华丽的外衣,细究其盈利能力,就有点尴尬了,去年经调整净利润仅7300万元。苦到流血的乡村基,为什么不赚钱呢?归根结底,是乡村基的吸金利器,逐渐变成了赚钱的枷锁。乡村基能在川渝地区干翻肯德基的最强武器,就是四个字:“大众路线”。主打“好吃不贵”和“极致性价比”的乡村基,翻台率一直是其赚钱的法宝。它一般的店每天接待1000多人,有些店接待3000多人,每天的翻台率能达到16次。尤其是工作日中午的乡村基,哪怕是快餐也有很多人排队。但主打性价比路线,让乡村基的翻台率跟不上成本消耗。为了保证高翻台率,乡村基选择将门店开在商圈、美食区、办公园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其中一半店铺都在商业街。但人流量大的地方,就意味着租金高,成本大,且乡村基一直坚持直营,开店成本更是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外国快餐引以为傲的低人工成本,在乡村基这也不成立。因为需要现炒现卖,乡村基的厨师成本极高。1000多家门店,几万名员工,其中光厨师长和经理这样的核心人员,就有接近2400人。去年,乡村基仅员工成本就花费了10.91亿元。乡村基的第三个赚钱枷锁,来自外卖。表面看,外卖撑起了乡村基三分之一的收入。 可惜在超高佣金下,乡村基沦为外卖平台打工仔。乡村基的外卖抽成率高达24.81%,这意味着外卖收入的四分之一,都被平台收走了。这远高于美团外卖的整体抽佣率,也高于同行的支出。老娘舅平台服务费都是两三千万,即便加上促销推广费也不过五六千万,占比均不到10%。这些难题,让乡村基规模越大,赚钱越难。两次放弃捷径的老实人,还能更聪明点乡村基现在“赔钱”的点,其实都是“自找”的。在发展的25年里,乡村基曾有过两次走捷径的机会。十几年前,中式快餐流行起了去厨师化,很多人劝李红,放弃明火改用料理包,可以极大降低成本。但李红却坚持现炒,留住厨师,因为她觉得中餐必须要有烟火气。她分享过一个故事:乡村基在上海开店时,留了一个窗口准备做外卖。后来这个窗口总是挤满了人,伸着头看里面是怎么做的。发现这个点后,李红果断把这个窗口改成参观窗口。哪怕现在料理包的水平很高,和现做的基本没啥区别。她还是坚持: 顾客现在都懂,还是情愿把顾客想得复杂一点,好吃现做才是餐饮的核心。除了现炒现卖的点,乡村基还有过一次 走 捷径的机会。2015年,外婆家最火的时候,一年365天顾客疯狂排队,一天的翻台率可以高达十次。有人建议乡村基做正餐,李红看着外婆家赚钱也很眼红,不过最后她还是觉得“ 做什么事,一定要先看看自己的基因是什么。”乡村基活下来的底层逻辑是快和价格低廉,一旦打破这个逻辑,即便再怎么说品牌升级,消费者也不那么容易买单。乡村基营收不盈利,只是因为太老实吗?其实做性价比还赚钱的背后,是效率的比拼。为了把中餐标准化提高效率,乡村基把生的菜做成半成品,把做饭的时间、调料的多少都标准化,甚至建了厨师大学。但这些在西方快餐的效率面前,还是不够极致。虽然有自己的中央厨房,但乡村基并没有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主要是供应商采购模式,且物流服务也与第三方运输合作。如果乡村基再聪明的,当线下赚钱受阻时,可以在供应链端找钱。像杨国福、吉祥馄饨等等大型连锁,在供应链端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对于中式快餐企业来说,单纯的便宜很难赢,效率才是高性价比背后的杀招。结语:前段时间,打工人心中的中式快餐之神——沙县小吃,被吐槽了。因为它在北京开了一家旗沙县小吃旗舰店,占地十几个沙县小店,设有茶室等各种高端包厢。店面去土之后,沙县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其中包间低消每人300的新闻,更是让网友直呼“沙县都吃不起了”。虽然后续沙县小吃事后回应:还在试营业,后续可能会有低消服务费。其实,大家对于中式快餐的要求并不高,性价比+美味就够了。就像沙县小吃之前 有很多不足,产品单一,口味多变,服务粗糙,环境简陋。但能坚持这么多年不涨价这一点,就足够让更多的“打工人”走进他的店里。这次被吐槽,也是因为松动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锚。乡村基也是如此,这些年对性价比和烟火气的坚持,让不少打工人心甘情愿买单。中式快餐早已过了做洋品牌跟班的时刻,只要有消费者的支持,赚钱只是时间问题。对快餐而言,性价比是成本最低的宣传。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