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

每年的3.15,对于很多商家来说都是一场大考。

“天呐,正准备打个美容针去一下法令纹呢,刚看完3.15的曝光顿时就想取消预约了。”编辑部的Lynn痛心疾首地说。

“现在刷各种社交平台,漂亮的女孩儿太多了,我觉得我再不保养起来,就落后于同龄人了。既然医美这条路走不通,我打算试试日常养生滋补了,这个循序渐进地来,总该安全吧。”很明显,Lynn已经深深陷入了容貌焦虑的漩涡。

如今,随着短视频、微博、种草等社交平台的兴起,这届年轻人开始在容貌上较起了劲,同Lynn一样,医美和日常滋补成了她们治病的“良药”。在这之中,除了医美之外,燕窝也成了她们的心头好。有数据表明,自2019年开始,燕窝开始成为最受90后欢迎的滋补产品。而随着年龄层更低的00后群体的进入,燕窝消费群体中年轻一代的消费份额占比已经超过了50%。

一方面是容貌焦虑横行、颜值经济崛起等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燕窝消费正向年轻化蔓延。另一方面,燕窝企业们也找准了年轻人爱图省事的消费特点,推出即食碗燕、即炖燕窝、鲜泡燕窝等食用方法更加简易便捷的燕窝产品来直击受众的消费痛点。

就如Lynn分享的那样,“如果让我一个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但让我一天喝一瓶鲜炖燕窝,我太容易坚持了。”

当代年轻人想要美丽容颜,医美和燕窝等滋补消费品企业用颇具“迷惑性”的产品轻松俘获一干年轻人,这看似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过程,但结果很可能也是一场“美丽的骗局”。

1 从名贵珍品到大众化,燕窝“争议”从未止息

在中国,燕窝被列为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燕、鲍、翅、参)之首,被奉为食补极品和名贵药材。直至新中国成立,燕窝都还只是小规模的进口。

近些年,随着燕窝产业链的完善,进出口贸易往来的通畅,燕窝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再罕见,而价格也逐渐变得更加“亲民”,让越来越多地人可以消费得起。

据埃森哲近期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近4亿年龄在20岁至60岁的女性消费者每年掌握的消费支出高达10万亿元,随着近几年容貌焦虑、年龄焦虑、养生焦虑等话题的盛行,为美丽“氪金”成了一众女性消费者的共识。

除了日常的营养保健品外,中式滋补也成了她们保持美丽的重要渠道。而在中式滋补的众多产品中,燕窝无疑成了头牌选手。

据京东消费《2022年中国女性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京东平台女性消费者在传统滋补类商品的消费增速上排名第五,而在各种养生养颜的滋补商品中,燕窝消费同比增长3倍,成交额增幅排名第一。

一面是需求激增带来的整体行业向好,但硬币的另一面有关燕窝“智商税”的争议却从未停息。

燕窝主要成分有水溶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钠、钾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100g的干燕窝,大约有50g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大约是同重量下鸡蛋的5倍,看似是很高的,但实际上一般人每天燕窝的食用量也就几克,蛋白质含量可以说被稀释得微乎其微。

而被商家推荐的神乎其神的“燕窝酸”也并非燕窝的专属,具备唾液酸的食品替代品也有很多,日常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都含有唾液酸成分,不少文献报告表明,人类肝脏能自主合成足够的唾液酸。

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市面上的燕窝品牌,以小仙炖在某电商平台销量较高的45g“鲜炖燕窝青春款”为例,据小仙炖该款产品参数显示,每瓶干燕窝的添加量为2.2g。如若将其中的营养含量进行简单换算,我们可得到的滋补成份又有多少呢?同样,公开产品信息显示,燕之屋45g“115℃鲜鲜炖燕窝”,其每瓶燕窝含量仅为2.0g。

与此同时,小仙炖、燕之屋们的质疑声也是此起彼伏,消费者雾里看花,一些燕窝品牌“智商税”的标签正逐渐被坐实。

2021年,网红燕窝品牌“小仙炖”因使用原材料、生产产地与宣传不符、生产资质虚假、“零添加”缺乏证据等行为,被北京市朝阳区市监局认定虚假宣传,罚款20万元。

对市监局的罚款,小仙炖回应称,这次行政处罚主要是针对小仙炖此前在电商平台中的宣传不严谨,目前已对相关公开信息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事实上,不止小仙炖,公众对另一燕窝品牌燕之屋质疑声也从未间断。2021年,燕之屋打出广告:“听说怀孕吃燕窝比较好”。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显示,燕之屋即食燕窝并未取得药品、保健食品的批号,其经营类别仅为罐头、饮料。

2022年4月,证监会向燕之屋发起的问询中,燕窝营养价值、食品安全等问题都是重点,证监会要求燕之屋说明,公司广告等相关宣传材料的具体宣传口径,相关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公司是否因此受到行政处罚等问题。

然而燕之屋并未对此做出正面回应。

行业入门门槛低、消费者认知不全面、营养价值被严重夸大以及行业暴利等乱象,让消费者在购买燕窝时充满了诸多疑问。

但事实上,百亿市场规模的燕窝行业,真正被大众选择的燕窝品牌,并非燕之屋、小仙炖这类知名品牌,而是潜伏在水面之下那些我们鲜少听闻的,由个体商家、微商、自称厂家批发的一些不知名品牌。

而没有品牌声誉的支持,以次充好、化学漂白、刷胶粘碎等乱象在“水下市场”十分普遍,诸多行业乱象实际反映出的问题是行业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产品质量判定标准,质检缺失等。

而燕之屋招股书中也提到,燕窝行业门槛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小作坊众多、代加工模式盛行,各从业者依托自有零售渠道进行销售,市场十分分散。

这些“乱象”,也让消费者在进行燕窝消费时充满了犹豫。据魔镜市场情报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Q4,中国线上燕窝市场规模达到了超20亿元的峰值,此后就节节下探,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超20%。

2 卷入智商税“漩涡”的中式滋补行业

随着“颜值经济”、“悦己经济“、”养生经济“等因素的消费崛起,也让包括燕窝在内的,诸如:花胶、枸杞、灵芝等传统中式滋补类产品成为当代年轻人食补养生的第一选择。据CBNData《新食尚主义》报告,传统滋补品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近3年来,90后已成为线上购买传统滋补营养品的中坚力量。

但实际上,不论是燕窝,还是花胶,抑或是阿胶糕,频繁的“智商税”争议,也连带着把被高命中率的“中式滋补”卷入了智商税的“漩涡”。

例如即食花胶,近年来,即食花胶的热度持续攀升,增长势头强劲。商家们宣传花胶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能够补充胶原蛋白。官栈、厘盏等品牌以“原瓶鲜炖”即食花胶迅速攻入年轻人的“养生局”。但争议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作为核心原材料的鱼胶因其产地品质不同、含量不同,营养价值不同,定价也不同。于是,就有消费者表示一些花胶品牌用的原材料属于营养成分较低的花胶种类,并不能起到滋补作用,基本等于买了就是在交智商税。

而在电商平台上,即食花胶单价从每碗/瓶不到20元至每碗/瓶70多元不等,跨度较大。而这些定价不同、品牌不同的商品却可能出自同一个工厂。 我们从市面上几款即食花胶商品的产品介绍信息中发现,官栈、胶趣(部分产品)、驰记、以及胶气、陈氏滋补堂等均为同一家代工厂代工。

与此同时,同样身为中式滋补巨头的阿胶,营养价值的争议也从未停息过。

“智商税”的争议逐渐将中式滋补的功效淹没,但事实上,真的是产品本身就是智商税,还是经过那些无良商家为了商业利益无限放大产品本身效果导致的产品“被智商税”呢?

流传千年的中式滋补正被商业利益推向“智商税”的高台。而这些消失的信任,正在逐步瓦解单一品类的商业生存空间。

3 医美:一场美丽的“陷阱”

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文章开头的医美行业,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陷阱”也屡见不鲜。

正如本次3.15晚会曝光的暨钛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据企查查APP显示二者成立时间仅半年。

医美介于医疗和消费之间,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行业,但事实上,如今医美行业非法机构、无证医师、假冒产品等行业乱象相当猖獗,医美的微整形也是一场潜在的“危整形”。

在2022年央视3.15晚会就已经指出了医美培训乱象,曝光了医美从业者无门槛、速成、0基础等乱象丛生的问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医美市场中非手术美容的增长率达40%,远高于传统手术美容增长率。高速的增长,让更多地人看到了市场红利,一时间医美行业进入野蛮发展阶段,鱼龙混杂、毫无秩序。

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14%,合法医美医师比例仅有28%。相反,“黑机构”数量超8万家,是合规机构的6倍,非法执业者超过10万人,且市面流通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着至少2支非法针剂的流通。

央视网指出,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设备都是假货,每年非法黑医美致死致残10万人左右。

医美一直被称为“医疗消费领域的暴利行业”。近年来火热的轻医美项目更是让很多医疗美容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成了一门堪比“茅台”的好生意。但是,医美行业规模不断细分壮大,野蛮生长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行业乱象,制造容貌焦虑、哄抬项目费用、网贷合谋、合同欺诈等行业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医美行业,正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医美行业本该是为那些追求美丽的人“筑梦”的场所。但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肆意“挥霍”这份信任,或许某些机构一时“幸运”,赚取了高额的利益,但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这些“原罪”终将会整个行业带入“歧途”。

那些认真经营的医美企业也终将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而成为行业的牺牲品。

一年又一年,315晚会总会如约而至,从造假香米到医美乱象,无一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作为一个普通人,当然无法通过宏观视角感受商业的旖旎与趣味,但购买商品和消费的过程本身却能从精神到物理层面给予消费者最直接的满足感。

就像今年3.15晚会的主题那样: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无论商业如何发展,其本质仍就是价值的交付和流转,而背后的基石则是信任感。事实上,始终相信,无论经历多少争议,消费的力量总会一直向上。

“无论吃饭还是变美,都是我的人生大事啊。虽然最近可能不太会吃香米和做医美,但大米又不止香米,变美也不止医美一条路啊。”Lynn无奈地说。

你看,消费者多可爱,商业多迷人 。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再次将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消费事件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一个被曝光的是和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大米。

央视3·15晚会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面上有部分“泰国大米”不仅和泰国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加入了未知的“食品添加剂”

“泰香”只是商品名,实际装的是本地大米丨3·15晚会/CCTV

这些不良厂家使用安徽本地产的大米,生产时在提挂机上通过注射器加入一种未知的香精,出来的米就从没什么味道变成了满满米香。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香精都来自上海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没有食品添加剂许可证,生产出来的香精甚至都没有任何成分标识。厂家的人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这些香精到底是什么。

将普通大米宣传成泰国香米销售,商家的这种行为属于虚假宣传

往大米里添加的香精丨3·15晚会/CCTV

吃了这么多年米,大家也逐渐了解米的口感和香味和它的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泰国因其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大米的种植,从而产出了品质优异的大米。能称为“泰国茉莉香米”的大米更是达到了严格的检验标准。

而这种添加了香精的大米,不仅以次充好,其中的香精是否对人体有害也都是未知数。

为什么产地那么重要?

不同地区的大米真的有区别吗?当然有!不为别的,因为品种对地域的适应性是不同的。

粳稻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更适合北方的种植,所以我们买到的东北大米一般就是粳稻了;而籼稻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所以更适合南方的水土,包括泰国香米在内的各色南方大米多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了。

这样的解释可能有投机之嫌。不过,不同的产地气候和土壤对于稻米的品质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确实有

首先,富含钾、镁、硅、锌的土壤可以种出味道更好的大米。其中,氮肥的存在,可以提高稻米中大蛋白质含量,但这样的大米口感会稍差;而与之相反,镁可以降低蛋白质的含量,提升米粒的口感。

其次呢,光照对于米粒的饱满贡献也很大,毕竟这是米粒碳水化合物的根本来源,只有在稻米灌浆的时候有充足的光照,才会有饱满的米粒,同时会提高直链淀粉的含量,影响大米的口感。当然了,温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在稻米成熟期,温度保持的21-26℃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的米粒的完整性。

图片来源:Pixabay

相对于口感,大米香气显然是更高一层次的追求了。米饭味可不简单,包含有醇、醛、酸等各种化合物达100多种。不过,起主要作用的认为是2-乙酰-1-吡咯啉。而这种物质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可以提高。所以,很多人觉得东北大米好吃,并非只是出于乡土感情。

然而,有些人在“改造产地”这件事上动了歪脑筋。为了让米带上特定的香味,大米的生产厂商盯上了各种各样的非法添加剂。

香精大米,早不是第一次

在今天的3·15晚会中,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徽本地产的大米中违规添加香精,厂家还提到有公司出售大米香精,来模仿不同香米的香味,比如“稻花香是2,泰国香米是1”。

有研究者曾分析过大米香精的主要成分或配料,包括二丙醇、2-乙酰基吡啶、2-乙酰基吡嗪、2-丙酰基吡啶、香草醛、乙基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等。其中,液体类大米香精的二丙醇主要为溶剂载体,其他成分为食用香精。

按国家标准规定,大米不得使用任何添加剂或化学物质。同时,食品中使用任何添加物质都必须明确标示。因此违规的厂家既违规在大米中添加了香精,同时也未标识使用了香精,更没有明确是哪一种成分。

目前,我国正式批注的食品用香料超过1000种,在食品行业中可以合法使用。对于现代食品行业来说,香料香精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合理使用也是安全的。但是在一些食品中,比如纯乳、大米等,国家都规定不得使用食品香料、香精,因为这些都属于没有必要添加香料香精的食品,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防止香料香精滥用。

不能以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丨3·15晚会/CCTV

这类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记者暗访西北地区最大粮油批发市场时就发现,当地很多所谓的五常特产“稻花香” 大米都是西安、 五常等地的米业公司用普通大米加香精熏出来的。

该“添香门”事件发生后,当时更是有文章直接指出“口齿生香的背后, 有可能是赤裸裸的利益和欺骗”。

时至今日,生产香精大米的厂商依然嚣张。3·15晚会再次曝光了这个与千万家庭餐桌息息相关的食物,也是再次给监管部门提了个醒。

作为消费者,我们很难去分辨大米中的添加剂,只有相关部门加强监督与管理,才能让我们的餐桌多一重安全保障。

最后想说,其实大家也不用过分迷恋泰国香米。所谓的香味,其实对大米的营养成分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国内很多其他的大米其实也很好吃,别有一番风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2023年的315晚会如约而至,作为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大会,315晚会总是能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比如脚踩的酸菜、盗取信息的WiFi万能钥匙等,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让许多网友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不过,往好处想,在315晚会上曝光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得到大力度的整治,比如被曝光的WiFi万能钥匙盗取个人信息问题,很快就被各大应用市场下架,虽然无法彻底解决类似APP的问题,但是至少让用户不会再轻易下载到这类APP。

不怕有问题,就怕问题不曝光。今年的315晚会主题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倡导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价值信念。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今年的315晚会都曝光了哪些与我们有关的问题。

直播苦情戏,骗老人不含糊

直播的火爆,已经让许多人都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闲置在家,无所事事的中老年人,直播成为他们日常的主要娱乐项目。不少网友都在网上吐槽,自己的父母迷上直播,经常一看手机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看到晚上两三点,要儿女反复提醒才愿意睡觉。

利用中老年人对直播的痴迷,不少主播都盯上了这个市场,利用中老年人爱听故事,富有同情心的特点,编造各种煽情故事,吸引流量,打着帮老百姓解决困难、调解矛盾的旗帜,主播与演员演绎出一个个故事,而在故事的最后都往往会突兀地开始推销药物,从可以治疗“小瘤瘤”的神药,到各种包治百病的“压片糖果”,成本价几元的产品往往要价数百元。

图源:315晚会

根据315记者的暗访,这些主播都有着一套完整的直播流程,从剧本的撰写到演员招募和培训,都有专人负责,主播与供应“神药”的企业直接合作,一套99元的“神药”生产成本仅1.2元,主播则拿走80元的利润。面对记者的询问,生产商直言:“少说卖出去一两千万盒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早前,就已经报道过类似的直播骗局,许多主播打着扶贫、献爱心的名号,编织各种“悲剧”,骗取网友的爱心捐款和捐赠品,同时还在直播间兜售各种产品牟取暴利,利用网友的爱心盈利,令人不齿。

如果你的家中有沉迷于直播、短视频的长辈,最好让他们看一遍315晚会的相关视频,提前打个预防针,降低受骗的可能。

千万水军,召之即来?

水军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在315晚会记者的暗访中,我们总算是见到水军团队是如何运作的。通过特别布设的网络环境,只需要一台终端就可以控制数百乃至数万台手机,同时利用物联卡等可以批量申请的号卡大量注册短视频、社交平台的账号。

通过对大量终端的控制,水军团队可以轻松在直播间中营造出高人气的假象,不仅可以让数千个“虚假观众”分批次进入直播间,而且可以依照一定的规律自动回复和点赞主播,诱导真实观众下单。

图源:315晚会

除了烘托直播间气氛,诱导下单等行为,水军还可以批量进入竞争对手的直播间,通过批量举报的方式让对手直播间下线或封禁,利用恶性竞争打击对手。

水军问题越发严重,也使得互联网的环境越发恶劣,批量带节奏或引导舆论的做法,势必会导致互联网的正常秩序遭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侵犯普通网友的利益。在短视频和直播火爆的当下,水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大力度整改的时候了。

警惕短信链接,短短几步人财两空

电信诈骗一直是近几年315的热门话题,今年不出意外也同样上场,利用短信伪装银行等官方发送虚假诈骗信息,诱导用户点击诈骗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你的银行卡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常见的短信诈骗通常都是利用ETC封禁、银行卡冻结等名号,让用户慌乱之下忽略了网页的正规性,进而套取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除了用链接伪造官方网站,不法分子还会诱导用户下载会议视频软件,实则是一个伪装过的手机屏幕共享APP,点击打开后,用户在手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步到不法分子的手机或电脑上。

图源:315晚会

利用各种手段,不法分子就可以轻松盗取用户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讯录、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之后再通过转账等方式,快速取出受害者的银行卡存款,让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

面对这些问题,建议就是不要点击任何短信链接,并且不要在非官方APP之外的任何网站输入你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遇到ETC冻结等短信时,最好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咨询。

破解版APP,到底有什么猫腻?

不少人都喜欢在网上追剧,当你要看的电视剧分布在不同的平台时,价格不菲的视频网站会员就让不少人感到肉疼。于是,破解版APP应运而生,这些APP声称可以让用户免费观看各个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只需要轻松点击即可安装使用。

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是个人信息窃取黑客,在315晚会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中可以看到,工程师安装的几个破解APP,除了正常的APP进程外,还会运行多个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指令,只要用户安装打开,包括设备串码、网络地址等敏感信息在内的数据就会被上传到远端服务器。

图源:315晚会

利用这些数据,即使用户后续更换了手机、手机号,依然可以被不法分子追踪并进行定点投送,如广告、诈骗短信、诈骗电话、骚扰电话等,都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追踪用户,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破解版APP的隐患十分严重,建议大家最好远离破解APP,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恢复出厂设置,数据就安全了?

你的闲置手机会如何处理?对此,不少人的回答或许都是:“卖掉吧,多少能回点血”。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二手手机的交易量一直很高,也是热门的二手产品之一,不少人在出售二手手机之前都会选择还原出厂设置,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但是还原出厂设置后的手机数据,又是否真的被清除了呢?

在315晚会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中,工程师做了一系列的测试,首先是简单的数据删除,在手机相册、回收站中被彻底删除的照片,其实只需要运行几个指令就可以轻松恢复。

同样的,U盘、移动硬盘等数据存储工具都有这个问题,简单的删除并不能完全抹去数据的痕迹,通过特定指令或特殊软件,第三方可以轻松恢复你的数据,窃取其中的个人隐私和数据。

图源:315晚会

从测试结果来看,想要完全删除数据并且让数据无法被轻松恢复,手机必须在还原出厂设置的时候将所有数据勾选上,让底层系统对存储硬盘进行彻底的数据抹除操作。而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工具,则需要将“快速格式化”关闭,完全格式化硬盘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最后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仅次于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于数据安全防护的了解十分有限,而层出不穷的骗局和非法手段,则会让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数据来损害我们的财产安全。

对于网络参与者而言,想要防范电信诈骗、数据窃取,首先要从个人做起,不点击可疑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安装非法来源的APP,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希望国家可以加大力度,打击非法产业,为我们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