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司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歌手赵雷一曲《成都》,让许多人第一次患上“小酒馆情结”。

但如今故事和酒,作为“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恐怕没心情去品了。

2月28日晚间,海伦司发布了2022年盈利预警,预计截至12月底,全年营业收入为15.49亿元至15.89亿元,同比下跌13.45%至15.63%;净亏损为13.13亿元至16.7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71倍至6.27倍。

海伦司曾为自己定下2023年底,开出2200家店的“豪言壮志”,可如今现存的店铺堪堪超过目标的三分之一。

去年5月,海伦司突然跨界入局大排档,给小镇青年带来了啤酒烧烤小龙虾的精彩夜生活。但走出利川等县城来到大本营武汉,海伦司的“价格战”还好使吗?

为了一探究竟,奇偶派探访了一家海伦司小酒馆。看看从小酒馆开到大排档,海伦司这种新发展模式的现状,当前海伦司小酒馆赚钱能力如何,未来海伦司的市场空间在哪儿。

看起来美味的大排档不好做

对于打工人的夜生活,啤酒配烧烤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相比于酒类产品,烧烤的低价引流效果更强。

一切看起来很美,但是对于海伦司小酒馆来说真的如此吗?

我们来到这家位于武汉闹市区的海伦司小酒馆。进店的第一感觉是“大”,不仅入口宽敞、招牌醒目,内部装饰透露一股罗马风味,这个商场的二楼基本一半被海伦司占据。

闹市区的海伦司小酒馆与大排档,图源:奇偶派拍摄

但是,整个店内却显得有些冷清。我们扫码点单时发现,菜单上并没有烧烤选项。来到这家海伦司的后厨,这里并没有开工迹象。

工作人员给出的回复是,“由于近期顾客较少,暂不开放大排档”。

等到我们周六晚再来这家海伦司时,厨房仍然没有人,烧烤大排档仍然无法下单。仅仅开店3个月,这家海伦司的大排档就不再营业,不得不让人对海伦司开拓大排档业务有些忧心。

海伦司的后厨,图源:奇偶派拍摄

从小酒馆逐渐开拓大排档,在海伦司的新模式下,虽然通过加盟的形式,更好地整合当地社会资源,有效降低房租成本,但是人工和原材料的扩增,却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营收方面,以当前海伦司在湖北运营较好的利川店为例,暑期旺季的日均营业额在3-4万元,日常在1-2万元,放眼全国都是名列前茅。其中,大排档的烧烤与小吃分别只占总销售额近10%与20%,主要靠酒水消费拉动营收。

成本方面,由于海伦司店面大,店面主要位于闹市区租金高,人力众多,总体单店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我们探访的这家「海伦司·越」的门店因为有大排档业务,比普店平均建筑面积多100平米。如此庞大的面积,在新一线城市的商圈里,租金压力可想而知。

根据同城网站店铺租赁信息,如果按450平米来计算,武汉新天地的「海伦司·越」每月的租金在5万元左右,加上人力和物料,一个月总成本大概要20万元。

根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海伦司·越」的单店净利润在20%左右,人均单价为75元,海伦司翻台率一直保持在2+次/天,低于主流餐饮行业上市公司的3-5次水平。

也就是说武汉店想要盈利,每月平均客流量要达到2700人左右,每日客流量要有90人。从实地考察的这家武汉闹市区的海伦司小酒馆情况看,目前只能算活在温饱线上。

具体到大排档菜品利润方面,大排档并不如想象的美味,表现得更为明显。

图源:「海伦司·越」小程序菜单

原材料以素菜为例,店内烤韭菜大约3元一份,算上食材食材加上炭火、烧烤料等,最终毛利率可以达到70%左右。

肉类的平均利润要更低大约在40%,其中最不赚钱的肉类产品是牛羊肉,因为这两者的价格一般都偏高,只能以量取胜。

据公司招股书数据,2018-2020年,第三方酒饮毛利率分别为39.2%、52.8%、51.5%;另外,自主品牌的利润率更是高达71.4%、75.3%、78.4%。2022年海伦司第三方品牌酒饮毛利率达48.5%,自有酒饮毛利率降至78.7%。

烧烤大排档的加入,不仅没能有效提升议价能力,反而导致海伦司过往高毛利的自有酒饮产品毛利出现滑落。

由于海伦司客户群体以大学生和白领为主,这意味着用户在酒馆里社交的时间较长,现在加上烧烤,甚至会出现畅聊一整晚的情形。翻台率不增返降,毛利持续下跌。

从小酒馆做到大排档,海伦司的业务拓展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蛋糕不大,抢食者众多

除了自身业务边界拓展并不顺利,海伦司在面对如雨后春笋样出现的竞争对手时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和壁垒。

当前海伦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除了贰麻,胡桃里,海雾里等传统酒馆,还有连锁烧烤品牌和其他夜市大排档。而在酒水和菜品定价上,海伦司与其他小酒馆相差不大,甚至烧烤比其他酒馆菜品更便宜。

在加入大排档之后,海伦司的客单价提高,消费强度升级,不过自身定位也变得模糊起来。不同的客户群体在同一空间之后,产生的氛围感自然大不如从前。不少人对我们表示,加入大排档之后的海伦司显得有点不伦不类,自己去过一次就不再去了。

我们所探访的位于武汉江汉路的这家海伦司周围,与海伦司类似的酒水消费选择良多。我们数了数这家海伦司500米内,就有十几家酒吧。附近烧烤小吃更是数不胜数。走出20米外的一家大排档,同样的时间在海伦司冷冷清清的同时,门外已经排起长队。

海伦司周围酒馆大排档汇集 图源:奇偶派拍摄

事实上随着近两年微醺经济越来越旺,知名餐饮企业为了网罗年轻群体,为避免同质化单点竞争,纷纷盯上了酒馆生意。

去年8月海底捞开设“Hi捞小酒馆”,在火锅经营场景下新增饮酒区,连锁火锅店凑凑,呷哺呷哺,豆捞坊都在火锅店的基础上融入酒馆元素,甚至老乡鸡也开设了清吧,从快餐切换到酒吧频道。

而随着疫情放开和夜经济的崛起,餐饮行业迎来一波小高潮,为了助力餐饮行业复苏,政府也在持续出台提振措施。

线下店成为了酒企争夺的焦点,无论是选择开体验店还是小酒馆,各大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加速渠道下沉。

不论是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还是泸州老窖、江小白、洋河股份等白酒企业,大佬纷纷跨界小酒馆。

像这样跨赛道经营,利用品牌优势来抢占市场的行为,很容易对品牌定位产生混淆,短期来看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不过对于传统的酒吧仍是不小的威胁。

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数据,海伦司在餐饮体系中盈亏平衡期和投资回报率与餐饮龙头相当,主要依靠店面小、投入少、回本周期快的逻辑,用规模带动盈利增长。

餐饮行业主要赛道投资回报情况对比,图源:国泰君安研报

一线城市商圈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客群消费能力较强,愿意为酒饮质量、门店地段环境支付溢价。对于走性价比路线的海伦司,如果不能在选址上大量吸纳核心学生群体,没有支撑其发展的土壤。

每周都有酒局的同事小李告诉我:“没有人是为了喝哪一款产品专门去海伦司的,许多人只是去享受放松的社交氛围。”

小酒馆与其说卖的是酒,不如说是销售低门槛的社交空间。

海伦司未形成品牌忠诚度,产品单一无竞争力,没有差异化服务的壁垒,极易让用户失去新鲜感。我们所探访的这家海伦司店在大众点评上只有不到10条评价,已很能说明问题。

并不成功的向上生长,只能探底

依靠自身的业务边界进行拓展并不容易,护城河不够深的海伦司,将市场扩张的步伐迈向了不同代际的城市。

对于向下沉市场延展,早在2022年3月海伦司业绩发布会上公司高管就曾表示,2022年开店计划将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

这样的向下生长与扩张战略选择,主要是由于海伦司在一二线城市市场的表现持续不振。

据其业绩公告,2021年,海伦司在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经营利润率高达16.92%和23.25%,但受高额的人力和租金成本拖累,其在一线城市只有0.01%。

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5月起,海伦司重点关停了一、二线城市酒馆,但三、四、五线和县城等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则相对稳定,部分市场有所增加。

海伦司门店数量,图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在不断关店的同时,海伦司也面临着营收压力。根据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海伦司上半年净利损达到3.04亿元,相较于2021年上半年盈利8060万元,由赢转亏。

在整体业绩下滑之下,海伦司线下小酒馆也负重前行。2022上半年海伦司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33%、同店日销同比下降27%。

海伦司在财报中解释道:“疫情期间,基于门店优化迭代的战略考虑,对百余家门店进行调整,由此产生1个亿的一次性损失,包括关停产生的处置资产损失、预计关停产生减值损失等。”

然而无论怎么修饰,海伦司在上市后大规模的亏损是不争的事实。扩店脚步停滞,市场需要新故事,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成为海伦司的必经之路。

以目前出售的产品价格以及产品定位来看,利用“酒水低价”策略,促进客流增加,通过快速摊销租金、人员等固定成本,拉高酒水销量形成对产品的议价能力,从而实现其快速扩张和稳定收益,三四线城市反倒拥有更多的市场空间。

如果想提高收入,就需要不断开新店。而大面积开新店,会导致利润摊薄,资产折旧,销售收入难以覆盖人员薪资及原材料等成本,提价增收已箭在弦上。

2021年10月,面对线下消费的低迷状态,海伦司曾进行过一次试探。

由于原材料、包装、物流等成本的上涨,自产精酿、果啤、奶啤涨价4毛,百威、科罗娜、1644等第三方品牌涨价1毛9分,预计会给用户每人次的消费带来1元左右的负担。

图源:海伦司官方公众号

为了这一块钱的生意,海伦司为此专门发布了一封致歉信,连续三个“对不起”,足以见得其对提价的“诚惶诚恐”。

当性价比,成为海伦司最大也是几乎唯一的优势,不论为了增收,还是为了抢占市场,海伦司只能继续下沉扩张下去。

写在最后

我们的走访看到,海伦司并未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热闹非凡,闹市区的门店仍然有些门前冷落。

这背后,海伦司并不是没有努力。

在横向的同行市场竞争上,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冲击的海伦司小酒馆,在自身业务拓展上选择了与自身酒水业务接近的大排档业务。但是大排档业务的低毛利、高成本以及氛围破坏效果,让海伦司小酒馆的大排档业务似乎并不成功。

而在纵向的市场扩展层面,海伦司在并不太赚钱的一二线城市起家后,将市场触角从到三四线下沉市场。尝到下沉市场的甜头,不断向下生长成为其业务发展的品牌标签路径依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下沉与低价成为其标签后,海伦司的每一次涨价与向上都将极为艰难。

阅读全文>>

公众号“我和这个世界不熟”曾发布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海伦司小酒馆不相信爱情》。作者当时还是一名穷学生,“支付宝余额最多四位数的那种”。

大城市的声色场有门槛,学生或者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包不起卡座,开不起好酒,海伦司成为了他们无数个夜晚的归属。他们在这里与人搭讪,和暧昧对象饮酒,一晃眼步入社会,毕业后各自散去。

“海伦司的目标消费者就是我们这种口袋空空的人,定价都照我们的水平来,不然挂科、被绿、表白失败、外卖被偷、错过四级报名、体测忘打卡的大学生们真的无处可去。所以海伦司经常被我翻牌子,我在那里见证了很多人爱情的开始和结束,包括我自己。”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也正是这群年轻人,让海伦司从12年前的无名小酒馆成长到如今的体量。2021年3月,海伦司(Helen’s)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

8月31日,海伦司通过聆讯,并宣布于9月10日赴港交所挂牌。其预计发售1.34亿股票,招股价格区间为18.82-20.72港元,认购截止日期为9月3日。

这家公司的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至2020年,海伦司的酒馆总数分别为162家、252家和351家,并进一步增加至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的372家,目前全部为直营。在营收方面,从2018年的1.15亿元,到2019年的5.65亿元,再到2020年的8.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9%。

从规模上看,海伦司已然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小酒馆。

海伦司小酒馆

不设最低消费、大部分瓶装啤酒都不超过10元,海伦司以低价走量的方式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向资本市场讲起了时髦的新消费故事。3月,海伦司获得了黑蚁资本、中金公司3300万美金的首轮融资。如果此番能成功上市,它也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上市的连锁酒馆公司。

资本市场之外,海伦司是年轻人的记忆载体。随着他们走入社会,收入渐长,也许不会再踏入海伦司。那篇文章的作者在最后写道,“其实酒在哪儿都能喝,不是非海伦司不可,但没有正当好时候的我了。”

低价引来流量

海伦司或许没有爱情,但却从不缺少流量。一批大学生走了,新的年轻人等待上线。号称“夜间星巴克”的它,捕获了这些无处归去的年轻人和他们正当好的悸动。

2009年,海伦司的创始人徐炳忠把第一家小酒馆开在了北京五道口——一个江湖人称“宇宙中心”的地方。因为周边汇集了众多高校,还有大批外国人扎堆,这里也以各种酒吧而知名。酒吧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很自然地,徐炳忠最初瞄准的顾客群就是外国留学生。

虽然地处繁华商圈,但第一家海伦司的位置并不显眼,当时年租金20万,距离该处500米的地方,年租金就到了200万。

用徐炳忠的话来说,海伦司擅长选“最差”的位置,把生意做爆。比如用价格战的方式吸引一波消费者,再在万圣节、感恩节推出各种主题活动拉拢人气。门店没有飞镖、桌球这些活动,也没有当时流行的驻场歌手,顾客进店就是安静地坐坐,跟朋友聊聊天,氛围比较自在。

很快,海伦司在留学生圈子里走红,而最初一批消费者作为种子用户,吸引来了更多国内年轻人。这让徐炳忠开始意识到,从留学生的圈子里走出来,面向更多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做他们的线下社交空间,或许是个不错的生意。

整体上看,国内的酒馆行业还处于高度分散化的状态。根据市场调查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0年末,中国约有3.5万家酒馆,其中95%为独立酒馆。以2020年的收入计,中国酒馆行业前五大经营者的合并市场份额仅占2.2%。

几年时间过去,最早的那家五道口小酒馆早已不复存在,但海伦司向更多年轻人打开大门。它在上海、天津、厦门、武汉等地开出了多家酒馆,并开始下沉。

从其开店逻辑上看,相较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是海伦司更主要的市场。在2018到2020年期间,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从82家增长到了2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从53家扩张到了94家。同时,截止2020年12月31日,一线城市的酒馆只有56家。

海伦司门店数量

从单店日均销售额看,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比一线城市更高。以2020年为例,一线城市海伦司门店为8500元,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则分别达到了11400元、10900元。

海伦司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单个直营酒馆日均销售额、用户数量与下单用户日均消费金额对比

这也意味着,从开店和选址逻辑上看,海伦司更倾向于下沉市场——在相对更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之下,创造更多的利润。

其招股书显示,海伦司每家直营酒馆的建筑面积一般在300-500平米之间,能同时容纳150到200名顾客。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每家海伦司直营酒馆分别平均有36、41、45桌,每桌平均可容纳4至6人。

新店从选址签约到具备开业条件仅需约2-3个月,盈亏平衡期也在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6个月,到2019的5个月,再到2020年下降至3个月。

而从第1家到第372家,低价策略一直贯穿其中。如果要问年轻人为什么要去海伦司喝酒,“便宜”一定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临近大学毕业那段时间,频率最高的时候能一周去3次,4、5个人一起,人均只花60-70块。”毕业于武汉一所大学的石宛告诉界面新闻,长期消费海伦司主要是平价的原因,“一般同类型酒吧都比它贵,那些地方一瓶酒的价格在海伦司能喝到吐,所以一到周末都满座。”

没有高级酒吧的最低消费门槛,这也多少减轻了那些第一次踏入酒馆大门、兜里又没什么钱的年轻学生的局促感。走进店内扫码下单,如果是第一次来的新顾客,店员还会送上免费的啤酒。

目前海伦司的瓶装啤酒,包括百威、科罗娜以及自有品牌都不超过10块钱。譬如275ml的瓶装百威啤酒售价9.8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同行业对该款百威啤酒的平均售价为15至30元/瓶。

很明显,海伦司是通过低价来吸引流量,并进一步通过门店快速扩张和产品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来累积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和固定费用摊销。

这也是区别于其他酒吧商业模式的一点。一般的酒吧由于选址在高租金的地方,如果想要赚钱,消费价格就定得很高,那么就限制了消费者数量,导致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而这也是这个行业之所以集中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自有饮品提升利润

以扎啤、精酿、果啤、奶啤为主的自有产品,由于减少了中间商环节,成为海伦司提高毛利率水平和树立品牌的一大秘诀。

海伦司自有品牌产品

2018至2020年,海伦司自有酒饮销售收益占酒饮收益的比例分别为68.4%、64.2%和69.8%。而自有品牌酒饮比第三方采购的酒饮毛利率还要高,2018年至2020年,前者的毛利率分别为71.4%、75.3%和78.4%,高于后者在对应期间内39.2%、52.8%和51.5%的毛利率。

海伦司自有产品与第三方品牌酒饮收入

海伦司的定位总是在强调“社交”,社交氛围的形成难以量化,但海伦司抓住一点,即不断将客单价降到极致,淡化消费者的其他社会属性,让他们能感到放松和自在。

“一家酒吧最关键的是定位,它最大的体验就是地段、产品、环境、价格、服务综合起来的性价比。”何奕恒是北京一名酒吧的多年从业者。

在他看来,海伦司做得聪明的一点,是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了没什么太高消费能力但又想来玩的年轻人,那么只需要提供基础的服务、中低价的产品、热闹的现场氛围即可。不同于高级酒吧,海伦司的菜单上鸡尾酒很少,门店也没有专门的调酒师,还可以进一步压缩人力成本。

“果啤的度数很低,奶啤说白了其实就是饮料,女生一般都喜欢点这个,没什么心理负担。”方嘉慧今年大三,她是北京房山良乡大学城附近海伦司门店的常客,她周围的很多人来酒馆玩的目的不一定是冲着“买醉”来的,而是喜欢聚会的热闹气氛。

《2020低度酒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显示,2019年,国内果酒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315亿元,较2018年已经上涨了6.24%。其中95后酒类消费者的人均消费增速最快,更喜欢啤酒、洋酒、果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品类。

针对眼下消费者喜好低酒精度、多元化口味的需求,海伦司开发出了白桃味、草莓味、葡萄味的自有品牌啤酒。

小吃越少越好,故事越多越好

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抱怨海伦司“小食太少”的人有很多。但目前海伦司的做法,是鼓励消费者自带或者点外卖。它将小食菜单做到非常精简,基本上都是出餐很快的水果拼盘、豆皮、黄瓜、花生等等,既可以营造轻松随意的消费环境,还能减轻后厨负担和管理成本。

海伦司之所以有不错的用户粘性,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的品牌营销,以及对私域流量的长期运营。

在其经营成本类目中,海伦司的宣传推广费用在2018年时仅为520万元,到了2020年已经上涨至1540万元。

“我有酒你有故事”的鸡汤段子虽然老套,但对于面向年轻人群体的小酒馆来说,仍然是符合消费场景的营销。不难看出,海伦司在各类面向年轻人的活动甚至校园营销上发力,来凸显其品牌的社交属性。

图片来源:@Helens海伦司小酒馆

目前,以“Helens海伦司小酒馆”为传播ID,海伦司搭建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已经累积了超过570万粉丝,还有淘宝、官方京东商城、微信官方商城可以累积大量用户数据。

2020年,一个名为“海伦司可乐桶全国统一姿势”的挑战在抖音上走红,累计播放量达到了10亿次。

同时,每一家小酒馆的桌子上,还有该门店的微信群二维码可以扫描加入。负责活跃氛围的店员会在群里抛出第二天门店的歌单让用户投票。

在投资人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眼中,品牌最大的护城河是其为用户提供真正自由放松、毫无门槛的普世性社交空间。对标星巴克,不难看出海伦司和投资人的野心。在其招股书中,海伦司计划要在2023年将门店数量扩充至2200家。

但小酒馆的社交空间真的能形成品牌护城河吗?

餐饮分析师王冬明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小酒馆想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最大的挑战的仍然是消费习惯。因为相较于普通餐饮行业,与咖啡以及茶饮不同,目前酒吧对于国人大众消费来说,消费习惯及群体不够成熟,消费频次也很有限。

“以前常去海伦司是因为上学,现在长大了以后喝酒谁会去呢?想到那个地方就会觉得平平无奇,酒又便宜又上头。”在石宛看来,在有了更多消费选择之后,海伦司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年轻的消费者不断涌现,海伦司有一天也许不复存在,但年轻人的夜晚依旧欢腾。

阅读全文>>

        中华网财经9月6日讯 中国连锁酒馆海伦司国际(新上市编号:09869)将于9月10日(周五)上市。据外电报道指,公司计划以招股价区间中间的19.77元定价,合共集资约26.7亿元,中金为独家保荐人。


©图由 中华网财经 提供 中国最大连锁酒馆海伦司国际本周五上市 传招股价区间中间定价

海伦司国际早前合共录得逾40亿元孖展认购,以公开发售部分集资近2.8亿元计算,海伦司国际超额认购13倍。另据外电报道指,该股国际配售已经录得足额认购。

该公司计划集资3亿美元(折合约23.3亿港元)。此前,3月30日,海伦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海伦司2018年至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1.15亿元、5.65亿元、8.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7%。

若按2020年收入计算,海伦司国际在中国酒馆行业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为1.1%。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合共有528家酒馆,当中在一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目分别为66、296以及165家。

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海伦司自有酒饮收入占总酒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4%、64.2%、69.8%及74.8%。Helen’s自有酒饮主要包括海伦司扎啤、海伦司精酿、海伦司果啤以及海伦司奶啤等。同时,公司还提供年轻客户广泛认识的第三方品牌产品,包括百威、科罗娜、1664、野格等,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公司的酒馆主要提供以自有酒饮为主、第三方产品为辅的产品组合,目前所有瓶装啤酒产品的售价均低于每瓶10元(人民币,下同),较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有明显价格优势。其自有酒饮主要包括海伦司扎啤、海伦司精酿、海伦司果啤以及海伦司奶啤等。

公司去年全年收入达8.18亿元,按年增长44.8%,纯利达7007.2万元,按年减少11.5%。不过,今年首季度则录得亏损7633.2万元,主要由于原材料及消耗成本大增近四倍,以及雇员福利及人力成本按年增超过八倍。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海伦司创始人徐炳忠带着从老挝开小酒馆赚来的第一桶金,在五道口开了第一家海伦司小酒馆。彼时,海伦司的主要消费者为外国留学生。

定位于“夜间星巴克”的海伦司在今年3月宣布完成3300万美元首次融资,此轮融资是其在非公开市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融资,由新消费基金黑蚁资本领投,投资银行中金公司跟投。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