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企业注册、财务代理、税务筹划等服务的公司。无论是创业初期的企业还是已经运营多年的企业,都可以在禅城注册集团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具体情况。

公司介绍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的企业服务公司。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企业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多家分支机构。

服务内容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服务内容包括企业注册、财务代理、税务筹划、知识产权等方面。无论是企业的注册、变更、注销,还是财务代理、税务筹划等服务,禅城注册集团公司都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让客户在企业运营中更加顺畅。

服务优势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服务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化: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高效性:公司的服务流程简单、高效,能够为客户节省时间和精力。 个性化: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 价格优惠:公司的服务价格相对于同行业来说较为优惠,能够为客户节省成本。成功案例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已经为众多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成功案例:

某公司注册:禅城注册集团公司为某公司提供了注册服务,帮助该公司顺利完成了注册流程。 某公司税务筹划:禅城注册集团公司为某公司提供了税务筹划服务,帮助该公司合理规避税收风险。 某公司知识产权:禅城注册集团公司为某公司提供了知识产权服务,帮助该公司保护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客户评价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客户评价较高,以下是一些客户的评价: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服务非常专业,让我们在企业运营中更加顺畅。”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服务价格相对于同行业来说较为优惠,能够为我们节省成本。”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的服务流程简单、高效,能够为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未来展望

禅城注册集团公司将继续秉承“专业、高效、个性化、价格优惠”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公司将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企业服务。

联系方式

如果您需要企业注册、财务代理、税务筹划等服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禅城注册集团公司:

电话:400-888-8888 邮箱:info@cczcg.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XXX路XXX号
阅读全文>>

本文将深入探讨代理记账公司的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运营难易程度等问题。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你理解代理记账业务是否适合你的商业目标。

理解代理记账的商业模式

代理记账公司提供财务管理和税务处理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复杂的财务问题并满足法规要求。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记账,出具财务报表,税务申报等。通过委托记账,企业可以减轻内部负担,更专注于主营业务。

探究市场需求

代理记账服务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法规要求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代理记账服务。此外,很多小型企业或创业公司在初创阶段往往没有专业的财务团队,这也为代理记账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分析运营难度

运营一个代理记账公司并非易事。首先,你需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资质,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你需要有足够的业务能力,以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最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你需要有独特的服务特色或优势,才能在众多的代理记账公司中脱颖而出。

挖掘创业机会

尽管运营一个代理记账公司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你能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那么它可以为你提供很好的创业机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你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和平台,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你也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财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全方位问题。

总的来说,代理记账公司是一个具有挑战但也充满机会的商业选择。如果你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善于运营业务,并愿意面对市场竞争,那么它可能会是一个适合你的商业模式。

阅读全文>>

闲鱼也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了?

据闲鱼官方通知,10月8日起,闲鱼规范要求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性卖家应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买家退回商品应当保持完好。具体而言,完成亮证亮照或个人声明,闲鱼个人主页展示“商”标识的卖家须执行上述服务。

认证为“商”标识,需要闲鱼平台发起邀请,并由卖家提供相关证明,双方达成一致之后,再展示在平台上。然而,闲鱼上还有一些卖家,尽管没有“商”标识,但挂上了 “鱼小铺”的牌子,可以上架500件商品并设置库存,也基本等同于经营性卖家。新规发布后,这类卖家开始担心,未来自己也可能成为被约束的那一个。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二手闲置交易平台,于2014年6月上线,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长尾商品C2C社区和交易市场,在线卖家超过3000万。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闲鱼月活量为1.15亿,在闲置交易行业APP月活榜单中高居首位。转转和找靓机位居二三名,二者同期月活分别为2828万和537万,很难与闲鱼抗衡。

本是以买卖闲置物品而生的二手交易平台,但闲鱼也因为其相对自由的交易环境,吸引了不少想要发展副业、节省开店成本的职业卖家。如今,职业卖家逐渐成熟,二手市场也需要更多规范管理。抱怨“闲鱼变味了”的职业卖家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七天无理由退货,谁慌了?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新政,并不是针对所有商家。根据《关于新增的公示通知》,我们可以看到两点重要信息。

第一,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服务针对的是经营性卖家,也就是带有“商”标识的卖家。

来源 / 闲鱼APP

一个蓝色的“商”,附上“经营资质”四个字,代表什么?

闲鱼客服告诉深燃,带有“商”标识的经营性卖家,是平台向具有电商交易行为的卖家发出认证邀请,卖家提交经营资质后方可认证的。

也就是说,实行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闲鱼商家,此前已经被平台划定为职业卖家,而且自己也上传了相关证明,以职业卖家的身份生存,这是平台和“商”标识卖家之间形成的共识。现在这个条款,属于平台对于这类商家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第二,七天无理由针对哪些商品?公示文件中说,全新商品或非全新商品都可以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服装、数码产品、图书、家具、家电等非特殊的全新商品必须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而一些非全新商品则可以由商家自行决定是否支持。

对于仅仅是在闲鱼上出个闲置的个人卖家,以及未认证的职业卖家,目前不受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影响。

公约中显示,该规定从8日开始实行。不过,深燃询问几位卖家,得到的回应大多是“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他们的售后规则仍是以前的“非质量和真假问题不退换”。据深燃观察,带有“商”标识并实行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卖家,大多以销售数码产品为主。

有卖家告诉深燃,只要在商品详情页写明白退换货的条件就行,新规并非“强制”。还有收到新规的卖家表示“不用管。”也有卖家设置了“几乎全新”,这样便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给予七天无理由退货。闲鱼客服给深燃的答复是,若商品详情页显示7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图标,则代表支持,“根据订单页面显示的为准。”

对于“钻空子”的行为,平台会如何更全面地核实并监督此类卖家履行新规?深燃就此向闲鱼方面求证,对方表示目前不方便回应。

2020年左右,大批职业卖家开始涌进闲鱼。2021年,“闲鱼优品”上线,为一些商品提供验货服务。

如今,闲鱼早就不是单纯出闲置的平台了,就其当下所处的阶段来看,提高交易的规范性确实是必不可少的。零售电商专家庄帅认为,闲鱼此举还是和当下对急剧增长的二手交易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二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关。“二手交易越来越活跃,增长速度很快。闲鱼这样做一方面能保障买家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交易门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卖家在焦虑什么?


我们可以简单把闲鱼上的卖家分为三种。

一是个人闲置卖家。这些卖家大多比较佛系,来去自如,交易只是为了把手里的闲置物品卖掉,不具有长期经营的可持续性。

二是有固定货源的职业卖家。这些卖家往往把闲鱼作为主业或副业,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有多年电商经历的小容告诉深燃,在闲鱼上走一件代发或利用“信息差”赚钱的职业卖家也比较多。

2020年,闲鱼推出了闲鱼Pro账号,与普通账号的区别是可以添加库存。设置库存,本意就是鼓励有一定规模和渠道能力的职业卖家进驻。今年6月,闲鱼Pro升级为鱼小铺,可以上架500个商品并设置库存,每个鱼小铺卖家还可以选择一个垂直品类,显示为标签挂在主页。从鱼小铺的升级动作来看,闲鱼或许想对职业卖家做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第三种就是“商”标识卖家。这类卖家是明确以商家身份生存的,要缴纳保证金,也要接受更多规则。

卖家类型多元,但这三种卖家都看中了闲鱼的同一个优点:几乎零门槛的交易。闲鱼卖家欢欢向深燃表示,微店、淘宝、抖音小店等等平台本质上还是“开店”,而闲鱼则是“交易”。

虽然此次新规只会影响到第三种卖家,但第二类卖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焦虑。欢欢认为,大家对于闲鱼的心理预期还是一个自由的交易市场,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新规,似乎将这个自由的契约打破了,并且也传递出一种“闲鱼已经不只是个二手交易平台”的信号。

她在闲鱼做了三四年生意,即便是选择了圈子比较窄的手作赛道,她也已经在闲鱼赚了四万多块钱。现在,她隐隐约约嗅到了闲鱼正在变味,“把有条件实行七天无理由的职业卖家和我们这种卖家混在一个平台上,会给买家带来混淆,也会增加我的沟通成本。”

在一些卖家看来,闲鱼一开始以二手物品交易为主,买家的消费习惯不如其他电商平台那样从一开始就受到约束,平台制定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想更好的保障买家权益,但不可否认,也给一些想钻空子的买家提供了便利。

对于那些本就是看准了闲鱼生意低门槛特点的职业卖家来说,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一位闲鱼卖家告诉深燃,早在10月初,他们就听说了闲鱼要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我当时想马上退出鱼小铺,担心鱼小铺也被算在经营性卖家的范围里,还好后来公布的政策是带‘商’标识的才算。”

然而,这个新规还是劝退了一些想申请,或已经申请了鱼小铺的卖家。他们的理由是,鱼小铺本身就是区别于个人卖家的“升级款”,“只要留在鱼小铺,就有可能做大,就有可能受到新政的约束。”对此,闲鱼客服表示,目前不会强制鱼小铺卖家开通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但在鱼小铺发布全新商品、非特殊类商品时,发布页面提示必须开通(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话,就要开通。

三种卖家里,第一种个人卖家基本不受影响,但第二类卖家的尴尬在于,向上,正式成为职业卖家,要承担更多责任和成本,向下,又很难与个人卖家区分开,拥有更多流量和曝光。


闲鱼还是赚钱宝地吗?


不可否认,闲鱼一直是普通人发展副业的较优选择。对于专心想吃闲鱼这碗饭的卖家来说,小富即安的故事是存在的,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充斥着“教你如何用闲鱼日进斗金”的方法论。但卖家们的实际感受是,闲鱼的钱好赚,是在于门槛低,不一定是增长快。

作为卖家,欢欢的感受是,闲鱼上还是买家更有话语权。她解释,从闲鱼最开始的闲置交易属性来说,买家本身就是粘性不高的一个群体。后来,像她所在的手作圈,还有潮玩圈等等和闲鱼磨合出了默契,交易量上来了,但毕竟是小众。“买二手的人本来就不多,消费频次也没那么高。我也在闲鱼买过全新品,确实是便宜,但比起拼多多那些,价格优势也不算明显。”

本就“僧多粥少”,一些闲鱼卖家还对流量和曝光感到迷茫。

教大家用闲鱼致富的KOL们常常会说“要重视擦亮、养号,提高权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卖家即便是信用良好、频频擦亮、无任何违规记录,却也只能对着个位数的曝光量叹气。

在社交平台上,卖家们对于鱼小铺的反馈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开通之后获得了更高的曝光,有人曝光量不如从前,还有人退出了之后反倒马上成交两单。这种“迷之曝光”,好处是,对于每个卖家来说都相对公平,不好的是,对于就是要靠曝光赚钱的职业卖家来说,流量不稳定,赚钱也不稳定。

一些摸不清规则的卖家们选择不提交资料成为“商”标识的卖家,继续以鱼小铺的身份经营,这样既可以保留批量上架的功能,又避免承担更多退换责任。另一些卖家选择退出鱼小铺,继续做普通的闲鱼卖家,虽然又退回到反复手动上架的“野蛮时代”,但这样似乎更能把闲鱼平台本身的优势最大化。

以后,还有人愿意在闲鱼开辟致富之路吗?小容研究了多个平台之后得出结论,闲鱼对于完全没有经营渠道的小白卖家来说,多少有点帮助,但对于渠道相对成熟,比如有自己的社群或小店的商家来说,“闲鱼的存在就很鸡肋了,因为它的曝光实在太难把控了,如果我每天老老实实去做任务、擦亮等等,这种时间成本又很昂贵,而且还不一定能获得有效曝光。”

欢欢也表示,目前她更多将闲鱼作为一个交易工具,不依靠它的自然流量获得多高的收益。如果有一天闲鱼也像隔壁淘宝一样对职业卖家设置更多条条框框,那也许就是退出的时机。

而对于留在闲鱼的职业卖家们来说,要么挂上鱼小铺的牌子,向各自的细分品类集聚,要么就是“小富即安”,避开职业性头衔的限制,靠着自然流量能赚一笔是一笔。

闲鱼早已不是淘宝的“后悔药”和“接盘侠”。职业卖家瞄准红利蜂拥而至也好,闲鱼主动培养职业卖家也罢,不可逆转的是,闲鱼是一个集个人闲置卖家和职业卖家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也是一个既卖二手也卖新品的平台。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卖家买家越来越复杂,自然要求闲鱼负起更多责任,构建更良性的交易环境。不过,闲鱼或许也要考虑,职业卖家在面对约束的同时,是否还能有更积极、更具成长性的生存环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容、欢欢为化名。

*深燃(shenran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继视频平台会员轮番涨价后,涨价之风弥漫到共享单车领域。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相继宣布对推出的骑行卡进行价格调整。迎来“涨”声后的共享单车,不限次骑行卡的定价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单次骑行的价格也从最低的0.5元涨至1.5元、甚至2元。面对翻了3、4倍价格的共享单车,有网友调侃道,“现在骑共享单车比坐公交车还贵”。

有行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行业野蛮生长之际,各家为了在前期占到先机,纷纷砸钱补贴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大浪淘沙之后,不少选手被踢出场外,行业只剩几家寡头的格局大致确定,这便意味着低价补贴的时代将慢慢结束。

然而,目前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三家共享单车服务商巨头的盈利问题在短时间内仍难以解决,共享单车行业未来的路在何方?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共享单车服务商不仅仅将业务局限在共享单车这一条路上,而是将打车、外卖、景点门票等诸多服务与共享单车嵌在一起,彼此导流。


共享单车迎涨价潮


8月5日,美团单车发布公告,从2022年8月10日23时起,将对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进行调整,美团单车7天卡、月卡、季卡的无折扣价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涨价5元、10元、30元。对于此番涨价,美团单车解释称是由于硬件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此次美团单车宣布涨价并非共享单车行业首次出现价格调整。据了解,共享单车模式在刚刚打开市场之时,曾推出过大量的补贴活动,用户通过参加活动,可以领取到免费的骑行券或骑行月卡。即便不办理月卡,彼时共享单车的价格最低只需要0.5元/半小时。

2019年,小蓝单车、摩拜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全面进入单价1.5元/半小时的骑行时代。

去年3月,哈啰单车在上海涨价一度引发热议;今年年初,哈啰单车又再次涨价,将7天卡、月卡的价格分别提高到15元和35元的门槛;近日有媒体报道,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等地共享单车单次骑行的起步价已经涨至2元/半小时。

雷达财经通过实际测试发现,美团单车的定价最为便宜,其7天卡、月卡、季卡的无折扣价分别为10元、25元、60元,但此番涨价后美团单车的价格优势不再;青桔单车的7天卡、月卡价格与美团单车一致,分别为10元、25元,但季卡的无折扣价略高,为75元;哈啰单车的价格相比则更贵一些,7天卡、月卡、季卡的无折扣价分别为15元、35元、90元,美团单车涨价后与其价格持平。

有行业人士指出,自行车作为共享单车的重要载体硬件,其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共享单车的成本随之上涨。此外,共享单车的成本并非是一次性的,共享单车投放后还会在调度、维修等方面持续产生开支。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等难题。据悉,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共享单车成本在200元/辆至3000元/辆之间。

“正如外卖、网约车等领域一样,许多新兴行业的选手在起步阶段通常都会打价格战,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让用户养成相应的消费习惯,共享单车行业也不例外。在把对手‘卷死’以后,赛道内为数不多的选手便会想办法将之前补贴亏损的钱挣回来,涨价便是其中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前述行业人士补充称。

此前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着共享单车的涨价,部分用户会考虑使用共享单车和乘坐公交、地铁的性价比,这便会进一步影响到用户是否使用共享单车的决定及共享单车的使用率等情况。


行业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2014年,北京大学的几名硕士研究生创立了ofo小黄车。第二年6月,2000辆ofo共享单车进入北大校园,此后ofo小黄车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进军。紧接着2016年,共享单车大战正式拉开序幕,彼时声势最大的当属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此后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这场血战。

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天眼查显示,风口之下的ofo小黄车曾累计获得11轮融资,其中多笔融资的规模超过4亿美元,其幕后投资阵容不乏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等巨头;摩拜单车同样先后获得过11轮融资,其中可以看到腾讯投资、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的身影。

处于靠后梯队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等对手陆续掉队后,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开始发生巨变。2018年,ofo小黄车被曝资金链出现问题,大批用户押金提现出现问题。

同年4月,业绩亏损的摩拜单车被美团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入麾下。次年1月,摩拜单车正式冠夫姓改名“美团单车”。

共享单车早期玩家中,嫁给美团的摩拜最终还算落得个比较体面的结局。此番共享单车涨价消息传出的同期,美团单车还因“摩拜可以退押金了”的话题登上热搜。

据美团单车服务号提示显示,原摩拜账号中的余额、骑行卡套餐等相关权益,仍可在美团App内继续使用;若账号存有押金,可按照美团App相关指引申请退还。有声音认为,随着摩拜单车的押金退还,美团单车有关摩拜单车的印记将被彻底抹去。

但ofo小黄车的用户却没那么“好命”,直到现在,仍有大批ofo小黄车的用户没能拿到属于自己的押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团客服在退押金时还特别提到,ofo小黄车并非美团所属业务,因此无法通过这一渠道退还押金。

雷达财经注意到,ofo小黄车官网目前仍可正常访问,官网首页赫然写着“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 我们已服务于全球21个国家,超过250座城市,2亿用户”的宣传语,但ofo小黄车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当下被执行总金额已高达12.53亿元,创始人兼CEO戴威也成为了“老赖”。

时至今日,乱战之后的共享单车行业进入寡头时代,逐渐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在该地区投放的共享单车主要有三家,分别为美团单车、哈啰单车以及青桔单车,前述三家共享单车背后分别有美团、阿里和滴滴为其撑腰。

虽然眼下共享单车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基本成形,但各家之间的竞争却从未停止,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今年5月16日凌晨,哈啰电单车昆明城市的负责人与同事使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对沿路的美团电单车进行破坏,后续警方对该负责人处行政拘留10日,并收缴作案工具。


玩家将共享单车用作导流入口


共享单车赛道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大战后,不少选手已早早被淘汰,但行业内坚持到现在的三家寡头情况却并不乐观,共享单车盈利的难题迟迟没能解决。

雷达财经了解到,2018年到2020年被美团收购的摩拜单车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哈啰出行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哈啰的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和11.34亿元;滴滴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则将青桔单车划分到亏损300亿元的“其他业务”中。

盈利难题迟迟难以解决的同时,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的体验上也有不满。虽然共享单车服务商会雇佣运维人员在各个站点转运共享单车,但高峰期共享单车难找的情况仍未得到完美的解决。

有用户调侃,自己买哪家共享单车的骑行月卡,自己平日就越难找到哪家的共享单车。

还有用户称,上下班高峰期间,自己很难在单位和地铁口附近找到共享单车,于是只能一路走、一路找,有时候走到目的地甚至都没能找到可以骑的共享单车,或者为数不多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扫码之后才发现是故障车。

雷达财经注意到,除了“车难找”的难题外,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有大量关于共享单车服务商的投诉。截至发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ofo小黄车”,分别可以获取到2104条、2455条、8111条、57632条结果,用户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注册手机号存在未支付订单、乱扣费、买错套餐无法退款、还车难、无法联系客服等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用户面临的选择少了之后,共享单车服务商在多个方面的主动权相应变大。当竞争从增量转变为存量,一味的低价策略已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共享单车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将在骑行的实际使用体验、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更多较量。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共享单车服务商不仅仅将业务局限在共享单车这一条路上,如美团单车被嵌入美团App,用户在使用美团单车功能的同时,会增加进入外卖、酒店、买菜、买药等其他入口的概率,美团提供的多个服务之间会相互导流;哈啰App上也将火车票、打车、酒店、送货、换电、景点门票等功能进行了整合,提供除共享单车以外的多种服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冬天里最受欢迎的美食是什么?

相信许多人的答案会是两个字:火锅。

如果一顿火锅无法抚慰你受伤的心灵,那就来两顿。火锅,是冬日里温暖和美味的代名词之一。

不仅需求端的火热,从商业模式来看,相比于其他餐饮类别,火锅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火锅行业能吸引大量资本和新晋品牌纷至沓来的原因。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旬,火锅企业注册量达50762家,处于密集开店状态。然而,不断涌现的新火锅店背后同样伴随着大批旧火锅店的消逝。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我国有50%左右的火锅餐饮企业活不过5年,约3成的火锅餐饮企业在2年内倒闭。

黄金赛道是真黄金,红海行业也是真红海。

火锅行业当下竞争格局如何?各家火锅品牌将如何守正出奇?火锅赛道未来将演绎出怎样的新趋势呢?


01 老大翻了车 

在中国,火锅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而作为现代餐饮业中的一员,火锅也早已成为一条非常成熟甚至拥挤的赛道。

虽然火锅广受欢迎,但渗透率已经极高,市场饱和度接近天花板,顾客数量难以有大的突破。目前火锅行业的领军企业是海底捞,从业务收入、门店数等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然而即便是龙头海底捞,依然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

想要成为行业老大,跑马圈地总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资本的加持下,扩张似乎成为了拿到融资后的“规范化操作”。

2020~2021上半年,恰恰是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但“上头”的海底捞根本不怕,一年半的时间里合计新开门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00多家。

一顿操作猛如虎,存在感确实是刷满了。然而,海底捞没能在扩张中成为食客心目中的经典,反倒是食客喜新厌旧的情绪愈演愈烈。

卤味火锅、台式火锅、泰式火锅……各种新式火锅层出不穷,大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意味。

尽管火锅店的消费频次在餐饮行业里不算低,却远不如便利店、咖啡店等,同时门店面积大,且人力等相关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高密集地开店对于单一火锅品牌而言,往往难以带来同比例的客流,市占率自然也就无法伴随开店规模而线性提升。

于是,龙头老大翻车了。

在2021年的业绩报告中,海底捞的翻台率已经从2018年的5次/天下滑至3次/天。同时,部分门店生意冷清、业绩不达标,高昂的物料损耗和人力成本令其不堪重负。

日前,海底捞宣布将于年内关闭300家门店。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坦言:“我们决定先停一下脚步,就像跑步跑得太快,鞋带松了,就先把鞋带系紧一点。”

可以看出,在火锅赛道上,马太效应并未能显现。海底捞的故事告诉同行们:跑得太快,步子不稳,反而更容易摔跤。

诞生于2001年的巴奴火锅,其口号为“样样都讲究、服务不过度”,很明显是公开叫板以“最全服务”起家的老大哥海底捞。

单从门店数量来比,两者显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截至2021年3月,海底捞的门店数量是巴奴的17倍。无法从规模上硬刚,巴奴选择了“智取”。

巴奴的开店更专注于少而精,通常只入驻各地商圈内的重点购物中心。今年6月,巴奴的创始人杜中兵曾明确表示,即使巴奴接触了资本也不会快速扩张,三年内会依旧聚焦一二线城市。

如果我们再看一组数据,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巴奴的发展思维。尽管大打规模牌,然而2020年海底捞的市占率仍然只有6%左右。

这也映射出了中国餐饮业的普遍格局:头部可能集中,但终究难以一家独大,百家争鸣将会长期存在。

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实在不算明智之举。

慢慢来,反倒比较快。


02 哑铃型赛道 

火锅行业发展至今,早就是过去人民印象中的平民美食了。它既保留了平民部分,又衍生出了高端部分。

火锅赛道,越来越像一个哑铃,两头重,中间轻。未来,高端和低价将成为火锅界的主流,中间层反而会越来越少。

根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报告显示,当下在全国火锅店中,客单价120元及以上的门店数量虽然占比较小,但增长迅猛。

作为呷哺呷哺集团的高端火锅品牌,过去5年来,湊湊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0%。2020年,湊湊的营收占呷哺呷哺集团总收入的31%;而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攀升至近40%。

高端火锅主打的是产品的竞争力。

按照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的话来说:“巴奴要做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火锅,一个更高级、更有品质的火锅。”

巴奴对食材有多讲究呢?定制冰天雪地里生长的笨菠菜、去海拔2500多米的青藏高原收鲜花椒、深入内蒙原始牧区采购草原羔羊肉,还有每天大火现熬,4个小时用不完就倒掉的野山菌汤……这些都是巴奴一点一滴建成的产品壁垒,也是店铺的招牌。

图源巴奴火锅官网 

不过,需要直视的是,餐饮界的壁垒从来都不坚牢,火锅界更是如此。从服务到产品,研发创新的速度很有可能赶不上被同行效仿的速度。

供应链的建设将是高端火锅未来投入的重点,也是产品竞争力的灵魂所在。

除了高端线,低价线也是各火锅品牌的主战场。

面对经营业绩的滑坡,海底捞选择在产品线上开枝散叶,先后开创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等新派快餐品牌,全都属于超低价的打法。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下沉市场和低价战术将成为海底捞下一步的经营重心之一,或许很快,我们就将看到低价版海底捞火锅子品牌的诞生了。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49.3%的消费者偏好在家里吃火锅,其中四线城市及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偏好在家吃火锅的比例达到了59.6%。可见,半数以上的消费诉求是既要吃得经济实惠,又要吃得安全安心。

在宅家吃火锅的需求促使下,火锅食材超市孕育而生。

谈到火锅食材超市的本质,其实并不新鲜。从大型商超中划出来一块地方,专门提供火锅相关食材、设备的供应服务,就等同于火锅食材超市。

也就是说,尽管火锅是个大赛道,但火锅食材超市最多只能算作一门小生意。

更要命的是,这门小生意,谁都能做。线下火锅店能做半成品外卖,普通商场同样也会来分一杯羹。

目前,海底捞、麻辣诱惑等火锅品牌,也从火锅底料、调味料等领域进军食材市场;三全食品推出了涮烤汇,生鲜商超巨头盒马则于去年推出“盒马火锅”。

客观来看,火锅食材超市更适合作为一种业态的拓展,而非品牌的主营业务,否则护城河未免太不堪一击。

锅圈食汇曾经是最先嗅到火锅食材超市商机的品牌之一,但成立仅4年,品牌就感受到了危机。

于是,今年9月起,锅圈食汇开始试水卤味市场,锅圈App中“锅圈卤味”成为首页单独的品类入口,并上新了包括鸭锁骨、鸭脖在内的9款“锅圈卤拉拉”品牌产品。

锅圈App首页

从这一点看,未来SKU的拓展将是火锅食材超市的发展思路。只是,单靠品类数量的堆积是否真的能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还是沦为一个纯粹的大杂烩?如果是后者,那对于品牌来说,只能是一个得过且过的状态。


03 吃着火锅唱着歌 

除了拼服务和产品,火锅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品牌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业态的融合。

火锅,将不再只是吃火锅而已,“火锅+”逐渐成为行业的新业态。

1. 火锅+烧烤+喝酒

今年,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离开了湊湊,创立了新火锅品牌“谢谢锅”。

根据张振纬的规划,谢谢锅是专门针对年轻人设计的火锅品牌,消费场景和特色都需要站在潮流前线。

因此,店内风格走潮酷工业风,主色调是具有未来感的银灰金属色,铁桶造型的座位,月球造型的吊灯,墙壁上搞怪的人脸雕塑,非常适合食客拍照。

另外,谢谢锅还打造了“涮+烤+酒饮”的多业态融合模式。白天涮火锅、吃烤肉,晚上则变身mini酒吧。深圳、上海的两家门店几乎是全天候营业,广州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1点到夜里2点。

不只是火锅店,味千拉面卖起了烧烤,老乡鸡搞起了酒吧……在一家餐饮店内达成多元素的融合已经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2. 火锅+K歌

除了餐饮业内的元素融合,跨界交融也在发酵中。

近日,百度旗下的智能硬件品牌小度和湊湊展开了一场跨界合作。

小度旗下产品添添旋转智能屏进入了湊湊位于上海五角场的一家门店,消费者可以体验边吃火锅边K歌、刷抖音、喝奶茶的服务。

店内,添添旋转智能屏自带两只高品质无线麦克风,内置“全民K歌”App,顾客只需要喊出“小度小度,我想唱xxx”,就能够实现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双重嗨感。

我们再以捞王为例,公司将主要营销目标瞄准新生代,推出了品牌IP形象“捞小匠”和“捞小爱”,利用社交平台营销造势,力图抓住年轻一代的味蕾。

捞王和日本屁桃君IP联手,推出了特别款“屁桃君火锅”。品牌其他的跨界合作对象包括思念汤圆、高大师啤酒、开心麻花、悦木之源等,从食品饮料、舞台剧,再到卡通形象护肤品,全都迎合着Z世代喜欢的生活和物件。

3. 火锅+旅游

业态的融合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玩法,那就是融入城市。

在四川,火锅作为当地最大的特色早已渗透进了犄角旮旯,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国内唯一的火锅主题街区项目就将于年底竣工。这是一个集生态观光、火锅美食、熊猫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天府沸腾小镇,其中心正是天府沸腾小镇唯一的商业街区——沸腾里。

从火锅而生发灵感的九宫格建筑、功夫熊猫阿宝主题的火锅、火锅实验室、火锅民宿……火锅元素遍布在沸腾里的各个角落,由青山周平等一众知名设计师打造,独具特色。

沸腾里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嵌入功夫熊猫场景的商业街。项目建成投用后,饿了么将在沸腾里权威首发沸腾火锅指数。

毫无疑问,既能看功夫熊猫,又能吃火锅的沸腾里将成为成都旅游的新网红地标。

火锅业态的拓展是一种行业跨界的共生,也是一种融合的艺术,更是餐饮界未来的大势所趋。


结语

火锅行业的内卷还在继续。

如今想要经营一家餐厅,必须得十项全能。从现阶段来看,每一家都在努力奔跑,然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摔跤,步子迈得太小又容易掉队。至于往哪一个方向奔跑,又是另一门艺术了。

火锅行业的马拉松之战还将持续数年,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考拉是只鹿,36氪经授权发布。微信公众号 “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作者:考拉是只鹿,36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全文>>

整个12月,相亲网站风波不断。

如果一个社交平台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到你单方面发出的聊天记录,并且根据你浏览过的信息向你精准电销某款产品,你将作何感想?

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在媒体对世纪佳缘的调查报道中。

12月初,澎湃新闻发文披露,世纪佳缘普遍存在电话销售员在管理后台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其中,较恶劣行为有,销售可在后台查看用户单向发出的聊天内容,以及,通过查看用户浏览的异性资料,投其所好,对该用户进行精准电话营销。

该报道刊发后,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跟进。

12月10日,江苏省消保委对百合佳缘、我主良缘、珍爱网三家机构进行线上“云约谈”;12月15日,针对个别婚恋机构侵犯个人隐私、欺骗套路消费等问题,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约谈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壹嘉缘等四家婚介机构。

相比知乎、豆瓣等受罚,网络关注度颇高,年轻用户往往又会在社交平台掀起一波讨论热浪不同,大众对相亲网站在12月集中出现的负面新闻反应却是较为平淡,关切和骂声都少了许多。

针对媒体报道,世纪佳缘于12月7日在微博发出了一则致歉声明,海克财经注意到,致歉声明下评论并不多,截至12月26日本文发稿,共有45位用户发表看法。这不反常。有着224.6万粉丝的世纪佳缘,微博零回复早已是常态。珍爱网面临相同窘境,如果哪天的微博有5人回复已算不错。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1上半年度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上半年,百合佳缘(世纪佳缘与百合网月活数据合并)、珍爱网月活用户分别为687.5万、538.7万,排名行业前两位。排第三名的伊对月活为252.3万,与前两名已有较大差距。

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在微博上热度不足,足以代表整个行业严重缺乏关注。

根据微博于2021年3月发布的《2020年用户发展报告》,2020年9月,微博日活用户达到了2.24亿,90后和00后占比相加接近80%。

相亲网站(海克财经这里将其旗下APP亦归于该概念下)被爆出如此侵犯用户隐私的操作,且监管频频加大告诫力度,通常对此类违规行为义愤填膺的年轻用户此时却少了批评、吐槽的热情。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年轻人已经不care相亲网站了。


01、商业模式崩塌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亲网站本身早已令用户失去了信任感。

以曾经的“中国相亲第一股”世纪佳缘为例,从创办到现在,很难说它走出了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盈利道路。

在纳斯达克短暂的5年上市生涯中,世纪佳缘201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得极为关键。财报披露,这一季度,归属于世纪佳缘的净亏损为120万元。财报发出后,股价大跌。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吴琳光加盟世纪佳缘,出任联席CEO,掌管销售、运营等大权。

2012年,世纪佳缘开始大力发展一项当时还名为“高端猎婚”的服务,这也就是行业现在极为普遍的人工红娘服务。此后,这一服务成为世纪佳缘重要商业模式,营收占比不断加大。

在2011年第四季度那份亏损的财报中,线下活动和高端猎婚营收加起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14.3%。而在2013、2014、2015财年,一对一红娘服务单独列出,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分别为10.6%、26.8%、36.6%。

人工红娘成为世纪佳缘被收购前找到的财富密码,而靠着“网络征选+人工红娘”出道的珍爱网,更是将这一模式做出了成果,做成了营收的大头。

2017年2月,A股上市公司德奥通航发公告披露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基本情况,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珍爱网100%的股权。据德奥通航披露的珍爱网未经审计的财报数据,2015、2016、2017年1-5月,珍爱网一对一红娘服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4.33%、73.61%和78.95%,为主要收入来源。

百合网也不例外。百合网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其在全国76城市有百余家线下实体店,主要经营的正是红娘服务。

这也就是说,主流征婚网站中,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不管是曾经打着“严肃婚恋”旗号的世纪佳缘,还是后起之秀百合网、珍爱网,都将线下红娘模式当作了主要发力方向,且已成营收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其他社交软件,用户使用相亲类软件主要以约见为目的,随着相亲平台注册用户数量达亿级,在完全陌生的两个用户之间,大量欺骗、做局的行为事件都有可能出现。

但比起这类用户在自助式恋爱中出现问题,相亲网站自主销售、承诺核实的VIP高价红娘服务出现问题,才是其饱受诟病、不断引发公众强烈质疑的最大原因。

自该模式确立以来,VIP高价红娘服务的“翻车事故”就屡见报端。

2017年9月发生的苏享茂翟欣欣事件,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起涉嫌欺诈骗婚事件。在苏享茂生前书写的“事件经过”一文中,他明确提到,自己和翟欣欣都是世纪佳缘VIP会员,未婚,在红娘撮合下第一次见面。而实际翟欣欣有过一次短暂婚史,世纪佳缘未有显示。这是整个悲剧的源头。

受这一事件影响,2017年9月13日,世纪佳缘母公司百合网市值跌去16.3亿元。

这样的事件并没有因为被曝光而减少。关小黑屋诱导消费、服务环节涉嫌欺诈、用各种说辞糊弄已交钱会员,以任何一家相亲网站+红娘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都可得到一长串的维权故事,2017年之后,依旧每年都有。

就几家头部相亲网站来说,它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建有直营门店,线下运营费用高昂,相对于那些还在摸索中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红娘一对一客单价高,套路已跑通。德奥通航披露的珍爱网未经审计的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6、2017年1-5月,珍爱网的一对一红娘服务的付费客户人均付费金额分别为15915元、15725元、16099元,就回报来讲,这一业务的进账效率远高于想方设法让习惯了免费的互联网用户掏出几百块会员费。

尽管这一模式可能伴随着消费者极大的不满与愤怒。


02、婚姻观渐变

传统相亲网站频繁出现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年轻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年轻人婚恋观的改变,也使得他们对传统式相亲的热度冷却下来。

2010年,江苏台一档新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开播。节目中,12位女性站成一排,等着挑选有胆前来挑战自我的男士们,同时也等待着被挑选。节目的整个设计方式如同将“婚姻市场”这一虚拟空间进行了现实化呈现,相亲流程直白又残酷。

《非诚勿扰》是当年最流行的相亲节目。它的主要收视对象是80后单身青年,以及他们的父母。2010年,80后中最大的正30岁。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婚姻观念影响下,世纪佳缘这类相亲网站,以及《非诚勿扰》这类相亲节目有极大的市场,当年还流行一个词叫“剩女”,寓意适龄还未结婚的女性是被挑剩下了的。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特别是年轻人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这类传统观念开始遭受冲击。与其因适龄找人相亲结婚,关注自我内心感受、生活幸福感的价值观,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更为追求的。同时,不断推高的结婚生活成本,也成为追求婚姻道路上的一大阻碍。近年来,佛系、丧、躺平文化流行,是这些变化的最佳注脚。

这导致的第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结婚意愿减弱,结婚年龄在不断推迟。

据民政部历年公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20-24岁人群占结婚登记人数比重为47%,此后15年,这一数字不断下滑,到2020年变成了18.6%。25-29岁人群成为结婚主力,在2020年占结婚登记人数比重为34.9%,晚婚成趋势。

结婚人数也在减少。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国内婚姻登记人数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2020年婚姻登记人数已滑落至814.33万对,创下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结婚的人少了,“适龄”也变得没有标准。另一个变化是,在很多人看来,结婚并非人生唯一选择,也有年轻人选择不结婚。在豆瓣社区,甚至由此诞生出两个标签,“婚女”和“单女”。

马洁(化名),女,95年生,居住上海,单身。她告诉海克财经,自己日常也会被老家父母亲戚催婚,如有人介绍她相亲也会看心情赴约,2020年春节期间曾因无聊玩过Soul,但终因觉得其中的“恋爱铃”功能经常引起内心极度恐慌而卸载了。在她看来结婚是件顺其自然的事,没什么好着急的。“平时上班、养猫已经很累了,恋爱结婚这种事就别操心了,自己舒服最重要吧。”她对海克财经说。在被问到是否会考虑世纪佳缘、珍爱网这类相亲网站时,马洁回答:“那不是我这个年龄了解的(网站)。”

女性平权意识的普及,也启迪更多女性开始思考婚姻的价值。相对以前更多以男性视角出发诞生了流行词“恐龙”(丑女)、“剩女”,如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就自称小龙女,其中有个原因是被称为恐龙,互联网公共话题讨论中,一些评价男性的词语开始被创造并流行起来,例如微博上十分流行的“普信男”一词。打标签固然意味刻板印象,但多少说明,一直以来,由男性主导的话语评价体系开始出现裂痕。

女性用户对诸多相关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评议,也能体现出这种婚恋观的变化。

近日王力宏李靓蕾的离婚大战吸引了众多吃瓜群众的目光,从社交媒体用户评论来看,不少年轻女性借由此话题发表着对“丧偶式育儿”“全职妈妈家务补偿”等问题的看法。海克财经联系到一位全程围观了该事件的96年女生Coco,在询问她对这整件事最深的感受时,她表示,并不会因此而恐婚,“但一定要保持婚姻中的自我,而不是一味牺牲” 。

热播几年之后,《非诚勿扰》《谁能百里挑一》这类电视相亲节目也逐渐离开舞台中心。

将4对单身男女放在一间别墅同住10天,他们会产生什么感情火花,不同的性格会如何影响异性对自己的喜好度,男女之间的暧昧感究竟是如何激发出来的。这类观察类恋爱综艺,成为90后、95后新宠。

从男女双方单纯给彼此相貌、职业、收入打分,到着力体现男女嘉宾的性格、吸引力、交流能力、兴趣爱好,电视相亲节目卖点的变化,无非因为受众关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03、从相亲到社交

正值所谓传统适婚年龄,95后瞧不上相亲网站,也不急于结婚,如何缓解内心孤独感?

答案是陌生人社交软件,以及各类新型交友平台。比起令人压力倍增的相亲软件,这类软件更强调从轻度社交切入。

尽管微信稳坐熟人社交第一把交椅,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特别是针对95后、00后开发的交友软件,一直以来未曾断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2021年9月,陌生人社交赛道共计融资239起,涉及投融资金额为88.36亿元。

这些软件切入领域多有创新,有从声音、图片、视频、直播等各角度切入的社交模式。2021年,陌生人社交赛道又出现主打算法匹配的新玩家,此外,将受众定位为低线城市用户群的社交软件也开始出现。

其中增长较快的软件有探探、Soul。

2021年5月,Soul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招股书显示,Soul的日活数近三年不断增长,2021年3月,Soul平均日活数为910万,较上一年净增320万,同比增长94.4%。

传统交友平台,用户相亲交友成功后一般会离开平台,且不再回来,Soul区别于此的地方是,除了算法匹配对象功能,另有广场功能,这类似微信朋友圈,只不过内容全由陌生人发的信息构成。用户可在广场show自己的照片、声音,用视频展现才艺,抑或编个段子试图引起关注,这增强了产品的使用粘性。

从广场上用户大量发布的面基故事以及微信对话截图来看,在Soul上交流,线下约见,已成不少用户的使用日常。海克财经注意到,详细讲述自己和Souler(Soul用户的昵称)约见过程,并询问大众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以至对方约见后不再回复自己了,是广场有关见面话题的重要讨论内容。

内容越来越繁杂的广场,可以讨论古典文学、流行音乐的群聊派对,也正在把Soul变成一个更偏向社交平台,而非交友平台的产品。定位变得模糊不清。但Soul似乎并不介意,元宇宙概念盛行之下,Soul于2021年年初提出打造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概念,在近一年时间里,它更是将此概念不断强化。

这可以理解为,比起做一个单纯的交友平台,Soul更想做的是捕获所有年轻用户的心,恋爱交友只是这里一部分的故事。

同样着意于元宇宙概念的还有陌陌。

早于2018年初收购探探时,陌陌创始人唐岩就曾表示,点对点的、异性社交从两三年前就已经不是陌陌发展重点了,泛社交和泛娱乐才是方向。也是自2018年开始,陌陌就加大了对新型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探索,瞧瞧、对对、咔咔,从名字上来看,这些新应用都显得挺陌陌。

2021年6月,有雪球用户发现,陌陌在APP界面中新增加了小宇宙功能,类似匿名社交。

海克财经体验发现,陌陌小宇宙主页面类似Soul广场,为陌生人朋友圈式样,除了发布和聊天功能外,另有连麦和随机回答网友问题的“引力”功能。目前,小宇宙还处于内测阶段。

腾讯、字节、百度等也都纷纷开始了在元宇宙概念落地上的尝试。年轻人的社交世界,正等待一个新突破。

回过头再看还沉溺在人工红娘模式中的传统相亲网站,此时更像一些过于古早的传说和往事了。

阅读全文>>

激荡的咖啡市场,又有一股新势力。

成立于2019年的NOWWA挪瓦咖啡(下文简称挪瓦咖啡),2年时间开店1500+家,融资累计数亿。无论商业模式,还是品牌策略,挪瓦咖啡到底是怎么做的?

在B轮和B+轮融资之际,我和挪瓦团队聊了聊。


开出1500+店,营收同比增长超600%

近日,挪瓦咖啡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B+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2亿人民币。

据官方介绍,挪瓦咖啡于2019年成立于上海,早期主打外卖场景,入驻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等各大平台,如今不仅在线下高效广泛布局,同时还有天猫零售商品。

挪瓦咖啡定位刚需高频品牌,瞄准22~29岁职场人,提供售价在15元左右的现磨咖啡、茶饮、周边、烘焙等产品。

3年时间,挪瓦咖啡开出超过1500家店,拥有街边店、商场店、写字楼店、大学店等四种基本店型,门店多为小店型,多属于“即买即走”的场景。

近一两年,咖啡行业整体进入加速期,挪瓦咖啡也伴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咖啡消费觉醒,找到了时代红利。

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透露,挪瓦咖啡目前在全国已拥有超过1500家店,服务覆盖20座城市。

2021 年前3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 600 %,已成长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与美团点评 TOP3 新锐咖啡品牌。

今年,挪瓦咖啡的市场动作格外频繁。


单店最高日销约1000杯,挪瓦咖啡做对了3件事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丰富,从线上走向线下:

据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介绍,挪瓦咖啡今年继固有的模式后,又走向线下落地数十家2.0版直营门店,门店多为小店型,外带为主,现阶段的目标是“在新一线城市落地数百家,会有部分加盟。”

线下店的成绩,也颇为亮眼。

“我们在上海的静安大融城店,现在日均峰值已经接近1000杯,新天地门店在开业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成为了大众点评咖啡店热门榜上海前三名,新天地第一名。”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次是官宣代言人,做咖啡品牌的破圈传播。

11月29日,挪瓦咖啡在官方公众号中公布,已成功签约艺人彭昱畅作为其“甄选代言人”。当天,挪瓦咖啡微信小程序同步上线“全渠道全门店限时两周买一送一”、限时赠送彭昱畅周边产品等活动。

第三,推出“小马果咖”,打造爆品矩阵。

在小红书上,挪瓦咖啡出镜最高的产品是“草莓出马拿铁”,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挪瓦第一个爆品,延续水果+咖啡的思路,他们持续探索出了“小马果咖”系列,打造出品牌的爆品矩阵。

从线上转战线下,用代言人提升品牌势能,积极打造爆品矩阵,在未来的咖啡市场,挪瓦咖啡的最大机会点在什么地方?


发力15元咖啡赛道,用新茶饮的方式卖咖啡

1.发力15元价格带,切中咖啡价格缝隙

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分析,“现在的咖啡市场增速仍然非常快,从全国来看,还远没有到竞争阶段,每个细分赛道都有机会出现国民级的咖啡品牌。”

“就咖啡领域而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大致分为三类:

以星巴克、Peet's Coffee(皮爷咖啡)、COSTA 咖啡等连锁咖啡品牌为代表,通过第三空间凸显社交和商务属性,在城市中产群体间培养起了较高的忠诚度;

以 %Arabica、M Stand、Seesaw 为代表,更多是通过门店构建品牌认知,重视美学氛围的营造”。

以 Manner、NOWWA为代表,满足把咖啡当作日常的“刚需人群”的功能性需求,价格适中,每天一杯无负担,这也是全球咖啡的主要形态。

最后一种,是挪瓦咖啡主打的‘咖啡因刚需’场景,也我认为中国当下成长最快的咖啡场景。”

在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的分析中,挪瓦咖啡的产品均价约15元上下。在这一价格带上,如果能做出品牌调性、产品品质,对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决策成本的。

这一价格带上,也有望诞生规模品牌。

2.做没有“距离感”的产品,用茶饮的思维做咖啡

尽管前有瑞幸的市场普及,后有幸运咖来做下沉市场唤醒,但中国市场太大了,仍然有大量的消费者,被第一口苦咖啡劝退。

“想将咖啡推向更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就需要从口感入手,让用户不再觉得有‘距离感’。”

“用新茶饮的调制手法去做咖啡,更易培养起消费者的口味偏向,从而扩大受众基数,小马果咖受欢迎就是很好的案例。”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新茶饮的调制手法去做咖啡

从挪瓦咖啡的菜单是不难看出,其小马果咖系列主要是为咖啡初步尝试者准备的,这样的顾客,对咖啡的口感陌生,但对水果的味道熟悉,用茶饮的方法先建立起顾客好感,有助于挖掘增量市场。

3.严选咖啡豆,从供应端保障产品标准化

除此之外,挪瓦咖啡的产品,也同步照顾到了咖啡刚需消费者,使用在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上,连获三项金奖的豆子出品。

据了解,挪瓦咖啡严选南北回归线以内的耶加雪菲、危地马拉高海拔阿拉比卡豆种,并在布局云南庄园直供基地。从种植、采摘、烘焙、研磨、拼配到萃取,全流程确保标准化呈现。


统一外卖运营,从线上挖掘增量

产品之外,挪瓦咖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渠道,和传统咖啡馆以线下为主要渠道,挪瓦咖啡最初被称为“外卖咖啡”,凭借创始团队在外卖平台的经验,比较早的探索了咖啡外卖的新模式。

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其做好外卖的“精细化运营方法论”。

1.做好品牌势能,品牌强则外卖强

品牌强则外卖强,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品牌势能高才能为外卖持续引流,否则只靠满减打折的外卖运营,注定很难长久。

上个月,挪瓦咖啡刚刚与社交平台Soul,在新天地联合打造了“灵魂宇宙咖啡馆”主题的快闪店,吸引年轻人打卡互动。

从挪瓦咖啡公众号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他们先后和乐事、认养一头牛、旺旺、汉口二厂等一线品牌联名,推出丰富的产品、周边、快闪店等形式。

2.从用户出发设计菜单,争取“进店15秒”下单

在外卖平台上,挪瓦咖啡的菜单和常规饮品店有些不同。

他们更多的是根据顾客的场景需求做设计,比如单人咖啡+烘焙套餐、双人及多人咖啡组合,分别满足单人早餐场景、多人下午茶会议场景。

同时菜单上的“人气必喝榜”和“当季限定款”,分别满足新客和老客需求,让其进店能15秒“对号入座”,减少决策时间,降低流失率。

3.做外卖“营销日历”,用品牌语言和用户沟通

我发现,挪瓦咖啡外卖平台的活动,不是跟着平台走,也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有自己的节奏,比如根据资源节点,形成周期性营销主线,从用户记忆和下单兴趣点角度提升转化。

比如店招、Banner图等,强化主推产品、品牌卖点、当期活动和新品营销,让用户随时随地看到挪瓦咖啡的产品新意和品牌语言,通过营销设计,提升转化率。

让用户随时随地看到挪瓦咖啡的产品新意和品牌语言

4.通过数据化,对1500家门店分级运营

挪瓦咖啡通过线上运营数据拆解和城市商圈特点,从增长角度将门店分为标杆店、高潜店、常规优质门店等,从场景角度又分为早餐门店、社区门店、CBD门店,并匹配以不同的运营动作、推广资源及菜单组合。

5.成立消费者客诉处理中心,安排专人及时响应用户反馈

针对外卖最棘手的客诉问题,挪瓦咖啡成立由运营、督导、营运、研发、品牌、客服团队组成的消费者客诉处理中心,做到“即时解决”。

此外,另有数据团队每月专项分析,从门店营运、产品出品、评价等拆解多个维度分析优化。


结语

挪瓦咖啡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挪瓦咖啡会在新一线城市如苏州、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福州、厦门等店面较多,在原有的20座城市持续渗透,“新一线城市仍将是布局重点。”

风起云涌的中国咖啡,品牌正在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去唤醒增量市场。

谁能找对中国人的咖啡口味密码,我们且走且看。

阅读全文>>

近日,年近90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与中国论文领域平台巨头知网产生了纠纷。

起因源于知网擅自收录他160余篇论文,后者不仅没有得到稿费,下载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愤怒的老先生将中国知网告上法庭,最终胜诉获赔70多万元。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

老先生的维权行动并不孤单。

12月12日,据《长江日报》消息,作家陈应松也表示,已准备起诉收录了自己300多篇文章的中国知网。

12月18日,被收录了100多篇文章的武汉80后青年学者梅杰也致电知网讨要说法,希望知网能积极主动联系提出解决方案。

有工作人员回应,知网有上万个作者,没精力这么做。这是个历史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需要慢慢整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微博上,不乏投诉知网霸道的言论,“天下苦知网久矣”的现象开始出现。官媒也直指要害:《人民日报》评论知网需要刷新经营,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央视网直指知网“借鸡生蛋”的生意要改改。

那么,知网为何傲娇?其市场地位涉嫌垄断么?除了知网,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替代呢?


“知网是什么东西”

2019年,学霸型明星翟天临博士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揭开了明星学术造假的乱象,也撕开了知网的口子。

那么,知网是什么东西?

回溯历史,知网的出现原本是为了学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刚刚普及,行业内开始尝试用光盘存储资源进行检索文献。

这些技术逐步发展,但未能解决一二次文献资源的关联问题,学者使用光盘检索后仍需通过纸本资源获取一次文献。

1995年初,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王明亮,通过分析《中国妇女》全文光盘的数据格式受到启发,提出“版面显示+全文检索技术,可形成供全文检索、原版浏览,并可长期保存电子文档数据库系统”,这就是知网的前身。

随着中国互联网开始向社会提供接入服务,网易、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加速普及与渗透,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与日俱增,知网也开始转型。

1999年6月18日,知网开通“中国期刊网”, 以全文形式开展网络期刊资源服务,初步实现了全文检索从光盘到网络的转变,文献检索进入全文网络检索时代。

2002年底,知网已整合4000多种重要学术期刊,建成国内首个高质量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2006年知网更是被确定为学术期刊的权威性文献检索工具。

不仅如此,中国知网不仅注重国内信息资源开发,也重视与国外大型出版商建立联系。根据国内用户需要筛选和统一引进海外文献资源,利用自身平台和服务体系在网上代理发行国外数据库。2010年,知网开始建设中国学术文献全球营销网络平台。

时至今日,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授权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也是众多核心学术期刊的电子出版方。

这不仅使其得到了众多科研院校的支持,成为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而且,学术用户非常依赖知网检索论文和传播论文。同时,它也是国际与国内交流学术平台。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知网是一个必经之地。

当然,知网也有着“企业化经营”的一面。

同方股份(6001000.SH)在财报中表示,同方知网是其孙公司,持股100%,主要从事互联网出版与服务业务,已形成“中国知网”(CNKI)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一系列产品。

2020年财报显示,同方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无论是技术还是运营模式,知网在清华同方运营下蒸蒸日上。近两年来,每年收费十多亿。知名科技新闻网站Sciencealert评价: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难以置信的、利润丰厚的商业模式”。


作者稿费最高400元,那么知网涉嫌垄断么?

首先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上,截至2019年,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独家与唯一授权期刊3964 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包含各学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194种,占前3名期刊总数的64%。

与维普咨询和万方数据几百种独家期刊相比,中国知网显然拥有显著的知识产权优势。其收录的独家期刊在数量、质量上都远高过同领域的其他经营者。

其次,并不生产知识的知网成了最大的知识垄断商,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获取巨额利益。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武汉大学刘春波的博士论文《舆论引导论》的下载量为22871次,下载费用为25元/本。理论上,该论文能为中国知网带来约57万元收入。但刘春波本人只能拿到400元知网充值卡与100元现金奖励。

目前,在知网下载一篇硕士论文要15元,博士论文要25元,而作者稿费最高只有400元知网充值卡+100元现金奖励。

再次,从2009年开始,我国高校普遍规定,大学生所有毕业论文均要经过知网查重,通不过查重不允许毕业。有学生反复修改并查重三四次也是正常的。而知网查重收费最新报价198元/篇。下载一篇论文的单价虽然不高,但写论文动辄需要借鉴的文献不止一篇,所以付费可观。

最后,技术让知识越来越便宜,而垄断则让价格越来越昂贵。知网不仅垄断了学术论文资源,更借机垄断了学术评价资源。

论文是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有比较严格的学校,规定在普刊(普通期刊,没有被列入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可以称之为“普刊”)发一篇论文计0.1分。在C刊发一篇论文计0.5分,4年一考核,总分须达到2.5分以上。还有学校将论文的引用量等数据作为考评项目,知网收录几乎是高引用量的前提。

对高校来说,知网也是经常打交道的对象。2013年底,云南省10所省属重点高校曾停用中国知网。但基于师生需求,云南多所高校不得不和中国知网交涉。云南民族大学第一轮报价是45万元,而中国知网提出65万元,最终云南民族大学以48万元价格妥协。

学术文献数据库从最初服务学术研究到中国知网提高收费,不仅是个人用户,连大学团体用户也受到影响。随着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依赖程度提高,一些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垄断了作者、纸版学术刊物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

高度依赖数据库的高校,在与占据核心期刊资源的数据库交锋中处于弱势。妥协是高校在这场资源共享博弈中的唯一选择。


谁来替代知网

人类的知识应该被分享,而不是被垄断。知网垄断,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有竞争者加入。

首先,学术资源是公共产品,因此,学术资源的赢利不能为某个开发机构专有。

高校间可以建立学术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查阅和下载,回归学术本质,同时逐步回收在知网的版权。高校既是学术的生产方又是使用方,不应该让一个中间商坐大。

期刊杂志等内容提供方是“中国知网”的上游,其下游是高校、政府机构、公共图书馆、企业等。期刊杂志的文章都是给数据商免费使用,数据库却要收钱,这极不合理。

此外,除了知网,高校和学生还可以选择万方、维普等大型的知识平台。

对于学术论文查重收费高的问题,国内学术数据库不止知网,维普和万方也是一些学校查重的合作方。

目前,万方给予所有应届生一次免费查重的机会,维普会给合作学校的学生两次免费查重机会。针对不合理的确定重复率,适当提高重复率的通过率等,弱化知网的市场价值也是解决知网垄断的措施之一。

同时,有关方面可借鉴美国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公益知识平台,建立公益性的知识平台,凡是国家公费项目赞助发表的论文,一律公开,免费下载,这样可避免商用学术文献数据库收费价格不合理、收录文献学术水平参差不齐、赢利模式单一、寡头垄断倾向等弊端。

学术资源是真正的公共财富,它的服务应能真正达到各种收费服务所不及的社会弱势群体。学术文章也不应只成为象牙塔学者专用工具,理应通过更合理的途径传播给公众。

与此同时,一些商业数据库公司做出积极回应,强调公益属性。比如欧洲学术出版公司采用分级开放获取措施,把一些社会价值巨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甚至出现了免费存放论文的学术社交网站,如researchgate不再通过单一的用户收费模式,而是采取通过广告盈利的多元化方式。

例如,作为CSSCI来源期刊的《中外法学》,在其官网上公开了1989年至今的全部期刊文章,并开放下载和在线阅读;加利福尼亚大学前几年也正式宣布,免费向读者提供加利福尼亚大学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

这表明,知网等知识类平台一直没有积极寻求更高级的经营模式。

当学术生意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一些尚未合理授权的文献也出现在了知网。这不仅引发版权官司,而且刺激公众对知网商业模式的反思。

某种程度上,知网面临一种困局:既是学术网络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长期公共利益,服从“事业化管理”;同时也是一家数据公司,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维持“企业化经营”。这种双轨下的生存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成为恶龙的知网,终要重新估量效率与公平的天平。

阅读全文>>

要不是媒体报道灰色产业链,许多人已经忘了世纪佳缘的存在。

12月7日,澎湃新闻卧底世纪佳缘,发现其存在会员个人隐私信息在后台“裸奔”、销售红娘专业身份全靠作假“包装”,“牵红线”话里话外全靠话术吸引会员到店付费办卡等种种乱象,尤其指出默许销售人员随意游览用户私密信息。

对此,世纪佳缘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已经在对报道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目前公司已经在后台开始去除此功能。

这不是世纪佳缘第一次牵扯到灰黑产业链中,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当我们复盘中国婚恋产业,它一度高光过,之后因为商业模式缺陷,加上灰黑产泛滥,让平台信用体系破了洞,这个洞几乎无法缝补。

很快,这个行业陷入了沉寂。本文将复盘世纪佳缘以及它所属的行业,来深度探讨他们如何发迹,为什么走向没落,以及之后为什么所有的努力都没能成功。

01 泡沫:十年潮起又潮落

2003年开始,互联网婚恋行业大潮掀开,世纪佳缘网、百合网、有缘网等主要玩家先后入场。

从古代的媒婆、到传统线下婚介所、再到互联网婚恋网站,本质上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中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

这可以看成婚恋网站这门生意成立的动因。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单身,首先是大家不知道他(她)是单身且有婚恋交友需求,其次才是选择问题。

在线婚恋网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探索期以及成长期,时间跨度大概在2003年至2014年。

这个时间区间很微妙。

一是互联网改造产业的力量被充分发挥出来,所有的商业形态都在被重塑,本质上带来的是效率革命,而在线婚恋网站与传统婚介所最大的不同在于,婚恋网站借助互联网,凭借平台优势更容易积累起用户规模,信息得以被集中展示。

二是单身潮的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及自主意识的提高,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与此同时离婚率也急速上升,西南证券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2年到2015年,我国离婚率快速上涨,增长1.89个千分点。

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婚恋网站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5年,国外婚恋网站Match的火爆,让资本闻风而动。从2005年至2007年,国内婚恋网站仅对外披露的融资额就超过了6000万美元。

但2007年以后,资本进入冷静期,他们对这条赛道表现出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接下来的三年里,婚恋网站的投融资陷入沉寂。

有投资人士对媒体这样说道,“投资方之所以不再青睐国内婚恋网站,主要是因为这一行业属于细分领域,很难出现百亿规模的公司,新涉足者也很难通过资本来迅速崛起。“

2011年登陆纳斯达克的世纪佳缘网在2016年便退市了,五年间,其市值大部分时候都在5亿美元以下,绝对算不上好看。

世纪佳缘在资本市场的窘境是婚恋网站的缩影,这条赛道在走过最初急速发展的阶段后,迅速归于平静,并走向衰败。

回过头看,在线婚恋网站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兴起,在资本助推下迅速发展,但当资本进入冷静期后,这条赛道的短板开始暴露的问题愈发清晰。


02 现实:找不到爱情,也做不好“买卖”

世纪佳缘网的创始人龚海燕曾说,她创业的初衷就是“解决自己终生大事”的创业冲动。

当时,龚海燕尝试通过上网交友寻求意中人,但她发现很多网友的用户身份并不真实,平台上也泛滥着很多“一夜情”的信息,有过几次被骗经历后,她决定自己做,于是创办了世纪佳缘。

这段故事实际上透露出两点信息:

从需求端看,婚恋网站确实能够吸引单身人士;从体验来看,早期的婚恋网站很粗糙。

如此来看,婚恋网站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明确为三点: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如何保证用户体验、以及如何商业化。

婚恋网站说白了就是一个流量聚合平台,不过流量更为精准与垂直,即单身群体。这些平台一般开放用户免费注册,等到聚集起一定用户规模,一方面对B端售卖流量,一方面向用户出售会员特权等获取营收。

这一商业模式较为简单,原因在于,用户需求高度明确,且目的性强:注册这个平台,就是奔着找结婚对象而来。

平台之间同质化的问题随之凸显,他们要想构筑起差异化优势,要么围绕服务链条做文章,要么及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会员+售卖广告的单一商业模式,受限于用户规模的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天花板,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3年,互联网婚恋市场规模为87.4亿。这与行业还无关,陌生人社交行业、长视频平台、音乐软件等,长期为这一问题所扰。

所以在常规的网络营销、会员费之外,婚恋交友平台又衍伸出了线上一对一红娘、线下交友活动、线下一对一专属红娘、线下相亲店等服务模式,也就是O2O。这些服务往往付费率低,但客单价高,大几万的收费标准比比皆是。

总结起来就是,平台们在线上赚普通人的会员费,线下赚有钱人的介绍费,高净值人群成了核心竞争力。比如2015年,世纪佳缘一对一红娘服务年度净收入2.62亿元,占总净收入的36.6%。

把线下做重、寻求规模化扩张成了婚恋网站新的争夺焦点。世纪佳缘2015年推出“红娘经纪人”和“城市合伙人”计划,珍爱网则是在2012年就开始了开设线下直营店的动作。

但这又牵扯出另外两个问题:

一方面,运营模式从轻到重,势必面临着成本攀升,平台经营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用户体验的难题,行业始终难以解决,而用户与平台的纠纷,很容易成为压垮婚恋网站的最后一根稻草。

简单来说,如今平台在销售、签署合约与履行义务等环节上,仍然存在很多灰色地带,这部分集中表现为线下红娘诱导消费、签订“霸王合同”等情况。

据搜狐财经报道,2019年,一位珍爱网注册用户与线下红娘面对面交谈时,对方不断提及她的感情经历、以及外地独自打工艰辛等话题对用户“洗脑”,诱导用户选择28800元套餐,随后又称要充值4万元后才能享受重点会员服务。

同样泛滥的还有平台上暗含的灰色产业链。

新京报曾报道,世纪佳缘、珍爱网等婚恋网站账号买卖已经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中,批量注册账号的团队被称为注册商,销售账号的一批人是销售商,进行实名认证的一批人,则被称为认证商。

他们通过虚假账号在平台上寻找“优质猎物“,通过聊天建立并维护关系,等到时机成熟,蛊惑对方参与网络博彩等灰色产业,最后连人带账号一起消失,被骗的用户不在少数。

这就是所谓的“杀猪盘“,而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便是平台监管失位、审核机制不完善,它们最后也只能自食恶果。

除此之外,婚恋网站还打起了婚恋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主意,试图找到新的第二增长曲线,比如提供情感咨询、切入婚庆市场、甚至婴幼儿市场等,但总体来看,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03 出路:云上相亲,一场虚妄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便婚恋网站到目前仍未跑通一个较好的商业模式,但恋爱需求是永恒的,婚姻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刚需。而有需求,就意味着有市场。

移动互联网赋予了婚恋社交赛道新的希望,云计算、大数据甚至区块链等技术变革、传播媒介走向多元化等趋势,让这条赛道重新热闹起来。

比如,网易早在2012年就搭建了婚恋交友平台“花田交友”,后来推出了移动APP“网易花田”;靠陌生人社交起家的陌陌公司,在2019年推出“牵手恋爱”,主打实名制婚恋交友;

同样在2019年底,腾讯推出视频相亲交友产品“欢遇”,产品定位是采用真实视频聊天的方式相亲,核心玩法是通过创建实时的相亲视频房间,让男女嘉宾进行线上交友聊天。

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我们很难一一列举,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较为小众,门槛高且定位严肃,这类人家是老老实实来解决用户找对象的需求的。

典型的产品是“青藤之恋”,主打高学历恋爱交友,有严格的学历筛选门槛——大专及以上,未开通视频交友,用户依据照片展示及自我情况介绍表明态度,相互喜欢才能发起聊天。另外,学历认证未通过不能发起聊天。

不过这类产品受众人群小,收费模式仅为会员费+增值服务(权限解锁),不互相喜欢就不能发起聊天这一设计,对外表不突出的用户来说也不友好,核心用户群体实际上变成了“高学历+高颜值”人群。

另一个大类则受众人群更广泛,门槛较低,根据侧重点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 更偏重直播的,事实上大部分婚恋社交产品,当下都开通了直播功能,且用户能实时围观其他人视频相亲过程。

2. 地理位置属性更强的,代表产品是伊对;

3. 更看重专属红娘的,代表产品是伊对和百合网;

这类其实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平台生态的健康更依赖用户个人素质。

新京报此前报道,在伊对APP上就曾收到过涉黄信息,而平台上依然存在着红娘诱导用户消费的情况,甚至有一些女性用户打着直播相亲的幌子引导男嘉宾送礼消费。

这么看下来,很多婚恋交友的产品形态其实有点像陌陌、探探此类陌生人社交软件,一旦平台管控失位,很容易打向色情擦边球,助长网络灰产不正之风。

当然,这条赛道在移动端的尝试本质上也不算成功。“牵手恋爱”去年就被封禁,腾讯的“欢遇”推出后便没了声响。


04 结语

马克·伦道夫是网飞的创始人,他在《复盘网飞》这本书中,讲述了网飞是如何从一个“出租录像带”的点子成长起来的故事,他告诫创业者也告诉读者,商业世界罕有顿悟,每一种成功的商业形态,都要在不断否定与被否定、以及商业战争中不断摸索出来。

商业模式的成型与成熟实际上也是这样,回过头看婚恋网站,从网络平台到移动端平台,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线上到线下、到O2O、到布局婚恋产业上下游、再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

但这门生意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陷阱:找对象有三大要素:异性资源、约会技巧、婚恋观,婚恋平台只能解决异性资源的问题,而约会技巧和婚恋观很难通过婚恋平台解决。

马克·伦道夫有一点其实没有明确提出来,网飞从初创到初具规模、再到成为巨头的故事里,其实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这恰恰是婚恋交友最大的软肋,其商业模式一直跑不通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平台信用体系的崩塌。

伤害到信用体系的,是平台监管失位、是诱导消费的红娘、是平台上借直播敛财的用户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曾是支撑起这门生意的关键要素,但最后,他们又变成了这门生意的刽子手。

而一旦信用体系破了洞,那这个洞几乎无法缝补。

阅读全文>>

据媒体报道,近日,泡泡玛特的一款单双售价79元的长袜盲盒因虚假宣传被罚款20万元。

据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泡泡玛特旗舰店”销售的商品“SKULLPANDA熊喵热潮系列潮流袜个性长袜盲盒”,宣传详情页面“产品信息”一处宣传“面料:棉97% 氨纶3%”等作为表述,经查,该商品实际面料成分含量并未达到其宣传标准,并且在对当事人询问调查中当事人确认了上述事实。

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的规定,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200000元。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蔺雨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此事件对品牌形象肯定有所损害。

但消费者本身对于盲盒里物品的材质关心程度并不敏感,而是更关注盲盒的稀有性和IP展示与结合形态。

因此,影响也比较有限。

当然,这也给泡泡玛特敲了警钟,此类事件不能一而再,否则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就会指数级下降。

事实上,盲盒的生态,此刻也进入崩坏状态了,不止是产品,也是产业上。

毕竟,盲盒只是潮玩的一种玩法。

其实也是从扭蛋和集邮等传统玩法中“扩大化”的结果,会成为一时的流行趋势。

但总归会成为一个潮玩营销的传统路数。

同时,盲盒的问题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溢价上,部分进入盲盒的消费者,并不热衷于二次元。

而是看重盲盒的所谓收藏和溢价能力,希望通过炒作盲盒达成理财效果,结果造成了盲盒市场的价格畸变。

此外,泡泡玛特也在分路口上。

上市以来,泡泡玛特股价一直跌宕起伏。截至发稿,泡泡玛特跌2.551%,报47.8港元/股,市值670.1亿港元,较市值最高点1500亿港元已跌去800多亿港元。

对此,泡泡玛特其实也在改变自己的生态,以确保盲盒退潮后的业绩。

泡泡玛特目前正在做也应该做的就是让让自己的定位阶梯升级,从潮流玩具,变成潮流文化。

今年6月,泡泡玛特推出了MEGA珍藏系列高端新产品线。与以往的7厘米左右高的盲盒不同,新产品分别为70厘米和28厘米两种尺寸的超大号手办,被称之为“大娃娃”。

11月6日,泡泡玛特入驻迪士尼小镇,开出了旗下第300家线下店,则可以看做是提升品牌格调的一次联名。

但更重要的一步则是,泡泡玛特试图给自己的IP赋予真正的艺术气质。

同样是在11月,泡泡玛特旗下的艺术推广机构出手了。

当月在上海举行的一个人气颇旺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一众国内外艺术家围绕泡泡玛特旗下IP创作的版画、雕塑、潮流玩具、生活家居等收藏类艺术衍生品,纷纷亮相,以专做“年轻人的艺术品”为突破口,继续给泡泡玛特的定位添加艺术气质。

不难看出,其赞助泡泡玛特主题的画展、推出大娃娃等,都在试图重构自己的定位,即从玩具变成一种文化载体,这样其发展的视野才能更宽阔。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