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市场

天气渐渐变冷,家居卖场多少有点凉意,周末来逛店的人也不多。李华(化名)还是像往常一样迎接客户,店里优惠折扣的标识很醒目。


进入10月,家居喊涨价的声音越来越大,涉及的品牌面也越来越多,但经销商真的会在传统冲业绩的“国庆月”,把这波涨价传导给消费者?


“我们还没有涨价,现在仍在延续国庆期间的优惠,不过后面肯定会涨。”李华透露道。


李华所说的后续价格会涨,并不是空穴来风。9月份以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正在波及到多个家居品类。


近日,陶瓷、家具、防水、板材、涂料等企业先后公告涨价,欧派家居、东鹏控股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在其中,相继出台了宣布价格上调的公告。


一个品牌涨价不叫事,多个企业一起涨,那就是不能忽视的行业大事了。消息一出,毫无意外地成了行业讨论的热点,连续数周热度一直没有下来。


卖货的要涨,买货的要么不买,要么接受。对于有“刚需”来说,也只好无奈接受这一事实。不过,连日来乐居财经走访多家家居终端门店发现,几乎所有的门店都还未涨价,很多人坦言,价格暂时未涨,只是会影响交付工期。


价格上涨还未完全传到终端消费,但成本端的压力正在找多个出口“泄压”。但“要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是时间的问题,各家什么时候涨,涨多少,各有打算。


一、涨价里的门道


走进四环的一家大型家居卖场,或因工作日的缘故,几乎看不见顾客。店内,导购们自然也较清闲。


逛的人少,进店购买的就更少了。难得有一个顾客,某意大利橱柜品牌店里的导购小王热情地介绍了起来,在得知心里的预算根本不够买套厨房整体橱柜后,小王也没有停下。


“我们品牌年年都在涨价。”被问及是否涨价时,小王毫不掩饰的说道,“尤其是疫情期间,涨价更加频繁,今年已调价2次,现在得到确切消息,明年一月份肯定还会涨价。”


这有点让人意外,疫情期间由于销量下滑,不少品牌都出了让利促销活动,但她却不以为然:“我们的橱柜是整装运输,疫情期间海运价格飞涨,肯定要涨价的。”


对于最近家居建材原料上涨的消息,她们也早已感知,“现在朋友圈每天都是同行涨价信息的刷屏。”


在小王看来,涨价理所应当。“人力物力原材料成本都在涨。”虽然涨价频繁,但每次涨幅并不算多。“也就2%-4%的样子。”这对于动辄几十万的高端进口橱柜的消费群体而言,这样的涨幅对他们的刺激并不算大。


“想买的,涨价了也会买,不想买的,我们降价了他也不会要的。”针对涨价是否影响销量,小王坦言影响并不算大。


相比之下,国产家居馆内,顾客稍多一些,几个知名家居品牌店内,均有客户在挑选。


与进口家居馆对涨价不加掩饰的态度不同,国产家居品牌均表示自己没有涨价,且多个品牌表示,目前能享受“十一”的活动优惠价,是近一年来的最低价格。


“玻璃、木材都涨了30%了 !”一位中式实木家居品牌的导购小玉惊叹道,说话间特意翻了朋友圈信息。她表示,集团已经通知1月正式涨价,涨幅10%左右,并一再强调,目前买是最合适的,以后不会再有如此低价。


小玉解释道,目前原材料不仅涨价,还紧缺。对于实木家居而言,某些木材的长成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现在人生活越来越好了,装修越来越讲究,木材的供应都赶不上。”


而一些品牌则用更巧妙的方式“变相”涨价。在一家主营沙发的品牌店内,导购思思说:“材料升级了,材质选择不同价格不同,售价1万多到3万多不等。”对于不同价格的差别,思思解释道,同款产品功能一致,主要是原材料。


变相涨价还体现在赠送商品上,某定制家居的销售坦言,“虽然现在价格没有涨,但是赠送的商品没有了。”


国产品牌终端虽然现在大多没有涨价,但多家品牌店相关人员表示,由于工厂限电,企业的生产压力加大,交付工期相较于之前会有所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会太久。


“相比于等一段时间拿到货,和直观的涨价,消费者多会选择前者。而即便是涨价,对于刚需的消费者也只能无奈接受。”


小东和小雨去年购置婚房,由于疫情反复,拖至今年才装修。“我们去年也询过价,今年肯定涨价了,明里暗里涨了至少10%。”对于涨价,刚需阶层的他们感受更为敏锐。


涨价使他们颇感无奈,但也无从选择。“没办法,房子买了不可能不装修,也不能为了省钱去选择不好的材料、不放心的品牌,毕竟是要住很多年的。”


而且不仅家具涨价,连家装公司的报价也略有提升,“去年轻工辅料大概是一平米一千出头,如今有点名气的家装公司都要价一千三左右了。”


乐居财经和一位供职某大型装修公司设计师阿伟交谈中得知,原材料飞涨的当下,不少品牌都还按兵不动。“谁也不敢做出头鸟,率先涨价后,顾客全跑了怎么办。”但他很笃定的说:“年底肯定都会涨的,原材料涨太多了,年底大家都绷不住了。”


进入4季度,各大家居品牌调价的公告不断,似乎从侧面印证了阿伟的预测。但阿伟表示,知名的装修公司仍然可以帮顾客争取到最低价。“我们和各大品牌都有合作,而且我们在销售一线,什么东西打折、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拿下。”


二、不涨价就在等死?


这波涨价,并不是近几个月的事,早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就有家居企业在提价,只不过当时仅有零星几个企业,九、十月份更为集中,其中更有不少各品类的知名或领头企业。


这次涨价,原材料是直接导火索。


自今年9月份以来,铁矿石、钢材、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原材料轮番涨价,再加上限电限产的政策,将家居企业的生存空间再压缩,不得已,企业便开始明着喊涨价。


9月底,欧派家居宣布对自制品价格进行微调;东鹏控股公告称,从10月1日起上调瓷砖销售价格;10月10日,帝欧家居称从10月11日起,对普销常规产品600*1200mm及以下规格瓷砖产品在原开单价(正价)基础上上调5%。


涨价的呼声一波接一波,不过,终端还未真正开始。乐居财经在走访了上海多家家居企业品牌专卖店发现,几乎所有品牌还在延续国庆期间的优惠政策,商品折扣在6-9折不等,价格“不涨反降”。


而涨价在促销期间,甚至成了一套很好的促单说辞。“现在是很优惠的价格,未来价格是要涨的”“现在不下单,之后可就没有这么便宜的价格了”。而有些销售为了提前圈住顾客,采用了“预交定金保价”的策略,这也算是优惠的一种:只要现在预交定金,即便是后续价格上涨,但还是会按照预交定金时的价格出售。


不过,谈及价格上涨,多家品牌店相关人员表示,价格肯定会涨,只是时间问题,并直言,限电迫使企业生产压力加大,后续涨价是板上钉钉的事。


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除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压力、影响盈利能力外,也使得行业洗牌加速。


“扛得住就是赢”用在这里似乎很贴切。原材料上涨,直接迫使成本抬升,而与成本直接挂钩的企业毛利率,已经在上半年有所体现。乐居财经统计几家龙头企业毛利率发现,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均在个位数,且多数出现下滑。


以涨价的东鹏控股来看,其毛利率连续四年下滑。2017-2020年,东鹏控股的毛利率分别为30.56%、19.61%、16.65%、14.58%,同比下降12.13%、35.83%、15.09%、12.43%;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低至5.03%。


帝欧家居的情况有点类似,在2020年的毛利率为14.25%,同比下滑14.05%;今年上半年低至6.23%,同比下降6.88%。


成本增加,有实力的家居企业,有能力消化这部分成本,而中小家居企业消化不动,就会被压垮。“被动涨价潮下,更考验企业内部的调整、消化、优化能力,如何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把涨价潮带给企业、市场及消费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业内人士分析称。


三、转型“自救”


“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有专家在评价家居涨价时,用了很直接也很直白的话。不想等死,也不想找死,只能从自身来想办法。


不少企业已经在寻找多方出口来“泄压”。从增值服务上找突破,是面对涨价的自救,也是企业长久生存的方法。


“当前家居涨价幅度其实十分有限,不足以覆盖上游材料、人工费用的增长,对企业盈利的拉升也有限。”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说道。靠涨价盈利不可能,也不现实,关键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本。


业内人士分析称,“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应该为中短期现象。长期来看,家居行业依然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毛利率本身较低,且和房地产行业有一定关联性。”


而在此之下,家居转型迫在眉睫,企业也早已有了动作,“数字化、多元化”“增值”“服务”看似是陈词,其实是有新的玩法。


张钧认为,家装行业已进入头部时代,强者愈强,洗牌更剧烈,现象级公司会更加突出。既然已经进入了新零售,一个完美的交付显得特别的重要。


交付难点绕不开的是产业化工人这个课题,在现有模式下做到极致,产业工人是必谈话题。对于家装行业来说,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方向正确,但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谢鑫曾表示,“从孩提时代的教育,是实现家装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升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打造一个有尊严的受尊重蓝领阶层。产业工人以后不仅仅叫家装施工工人,今后就是各个专业板块的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油漆面料工程师,安装工程师,这些队伍的建设才是真正从根本上改变家装行业,目前施工交付处于一个非常低水准的一步。

阅读全文>>

还得从恒大聊起。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索菲亚、皮阿诺、志邦、金螳螂、嘉宝莉、立邦等家具建材家装企业都与恒大集团建立了合作,采购金额高达百亿级。



“恒大事件”并不是没有先兆,但家具建材公司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背后隐含着整个家居建材市场的一大困境——流量。



本文将以流量为切入点,聚焦定制家居行业所面临的困局和渠道转型,并选取5家定制家居公司——包括欧派家居、索菲亚、尚品宅配、志邦家居、金牌橱柜,从六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行业未来复苏的可能性。



01、精装工程:富贵险中求



目前定制家居行业的渠道主要分为三类,零售经销、工程及整装,而后两个渠道是近些年来定制家居公司的转型主攻方向。



行业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渠道结构模型——“532渠道”,即零售经销渠道只占50%,另外30%是工程精装修项目,20%则是整装公司渠道。这被认为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定制家居公司渠道业务的结构组成。



实际上,尽管面对着地产股大熊市,如今定制家居业内特别看重这30%的工程渠道所带来的营收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流量成本基本为零。



反之,零售渠道需要招揽庞大的经销商队伍,而经销门店的运营成本也会间接传导至定制家居公司的报表上,分摊门店的房租、人力等运营成本。



随着地产告别高增长、建材家居大卖场遇冷、客户更加注重一揽子家装体验等大环境的变化,如今家居公司面对的流量逐渐减少,而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对于龙头品牌可能综合来看是利好,但对于二线品牌而言,则又会面临被拉入“流量泥潭”肉搏的情况。



所以,尽管工程业务可能带来很长的账期,甚至列入坏账提及损失准备项目里,但这一来是概率问题,二来未来再合作的工程项目的考察标准将会重构,还有就是精装修渗透率的提升,工程精装修项目市场只会越来越大(或者说越来越重要),成为定制家具公司们的必争之地。



认清了流量之于目前定制家居行业的意义之后,再结合具体公司的发展情况就可以找到他们之间不同的发展思路,文章将选取5家定制家居公司作横向对比,包括欧派家居、索菲亚、尚品宅配、志邦家居、金牌橱柜。



由于尚品宅配没有工程业务渠道,所以将其排除此环节。







一边是零售流量困局,一边是可能发生的工程项目暴雷,上面4家公司已经用脚投票。欧派和索菲亚作为定制家居行业的龙头和龙二,工程业务项目的占比低于20%。其中,索菲亚近年的增速高于欧派,其工程业务规模近3年来翻倍。



相比于龙头和龙二,第二梯队的志邦和金牌在工程业务上要激进很多,其中金牌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均高于志邦,而今年上半年志邦的工程渠道占比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放缓了步伐。



明显地,欧派的工程业务的特点是求稳,包括索菲亚在内的追赶者已经把工程渠道作为“弯道超车”的渠道策略,他们的业务增长要明显高于欧派,其中金牌和志邦在近两年的工程业务占比基本已经实现30%的“532渠道”结构,可见精装修业务已成为志邦和金牌的主要增长引擎。



不过,工程业务的提高让公司营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2021H1欧派、索菲亚、金牌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提升了15天、36天和8天,唯独志邦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仍在提升,这显示了志邦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优势。



整体上,精装修商品房的渗透率正逐年提高至2019年的32%,这背后的直接驱动因素是政策,2017年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要达到30%。而这一政策的指引趋势会持续引导精装修渗透率的继续上升,跟发达国家60%的渗透率相比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面对这一零成本的流量端口,“赌”性往往会在行业追赶者心中滋生,胆大者往往会认准一句话——“富贵险中求”。



02、零售市场:无C端不大



面对追赶者在工程渠道上的激进策略,龙头欧派并没有被打乱阵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经销网络的体量甩开追赶者好几条街,这给了欧派在工程渠道上“以空间换时间”的观察窗口期。



现阶段,家居行业仍然主要靠经销网络获取流量,从门店的绝对数量看,欧派有超过7000家门店,这可以认为是定制家居行业的天花板,因为再大范围的门店数需要更为强大的经销商管理能力,这对品牌商来说管理难度颇大。



而欧派2020年的新店率、关店率综合达到19%,也就是说新开店数和关店数都在1400家左右,整体上全国门店数维持7000多家的“停滞”规模。





从这个视角看,理论上其他4家公司在零售端还有1倍左右的增长空间。不过,门店数能否继续增长主要取决于门店是否赚钱。



通过2021H1各公司的营收/门店数大致估算单个门店的年营收,单店收入最高的是尚品宅配的257万元(与铺购物中心渠道有关系),略微超过龙头欧派的门店营收,索菲亚平均单店收入200万元,志邦和金牌则不到120万元。注意:这仅仅是在总量层面观察,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单店收入基本超过200万元,头部公司的门店能够迈入300万元,志邦和金牌的平均单店收入小是因为大比例的下沉市场门店比例。





在这种零售端格局下,尚品宅配未来的门店增长空间较高,索菲亚次之,志邦和金牌未来的门店增长可能会遇到阻碍。事实上,今年志邦已经有所调降零售端的开店计划,原因是他们意识到经销门店盈利能力的重要性,2020年疫情出清了相当一部分运营能力较弱的小经销商,所以未来门店的增长将由一个调整期。



03、整装渠道:另一种价格战



最后一个渠道增量就是整装。之所以行业会形成20%的整装渠道预期,主要因为近年二手房交易量占新房交房量约1/4。其实房屋翻新的需求规模对于定制家居公司而言并不大,但同样是出于流量成本以及同业竞争的考虑,争夺这一市场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从1998年房改起至今已超过20年,未来每年的旧房翻新的市场规模很可观,而直接对接这一增量市场的是各地方的家装公司。



在整装层面,定制家居与家装公司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主要原因是家装行业的门槛很低,竞争最为激烈,而且品牌集中度要比家居行业还要低。整个行业的特点永远都是“无序的价格战”,家装公司很难获得比较好的利润状态,利润得不到保证。这也造成硬装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客户体验往往比较差。



但家装公司通过整装服务,在弥补自身欠缺软装能力的同时,改善对单个客户的盈利状况,从而间接提高客户体验,基本上每个客户的硬装大概是-2%-2%利润率,而软装部分可以到30%左右的利润。



这一领域,尚品宅配直接跳过了家装公司,采用自营整装模式,公司直接对接客户提供全屋装修及定制品类解决方案,这要求公司具备较强的供应链能力,反过来也保证了尚品宅配定制业务的利润率;欧派采用的是整装大家居经销商模式,把地方的家装公司招募为自身经销商,主要能够保证整装对接欧派产品线,打造一个闭环;其他公司则主要采用零售整装模式,即通过给家装公司扣点及进场费的方式获得流量。



由于模式不同,所以目前各公司的整装业务差距拉得比较开,尚品宅配2021H1整装渠道收入合计4.9亿元,同比增长97%;欧派2021前7个月,整装渠道实现收入近10亿元,同比增长超160%;索菲亚和志邦的整装渠道收入大概在1亿多,成翻倍增长;金牌的整装渠道业务仍处于孵化阶段。



由此可见,无论是尚品宅配还是欧派,品牌价值在整装市场有一定的引流作用,而在零售整装模式里,其实也是另一种的价格竞争,因为整装公司往往会对接多个定制家居品牌。



04、品类增长:利于依托橱柜横向拓展其他品类



定制家居公司要获得增长无非两点,一就是上述讨论的拓展渠道,增加市占率,还有一种方式是拓展品类,实现客单价的增长。家具公司单品类的业务天花板有限,提升收入必须横向拓展做多品类,每种品类的增加带来边际收入的增长都很高,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客单价。



上述5家公司存在3种品类特点,欧派、志邦、金牌是以橱柜为主的多品类布局,索菲亚主要依赖于衣柜品类,他们原来是做单一品类而现在都在做多品类,而尚品宅配则是直接切入整屋定制业务,在品类拓展上已不具备富余的空间。所以,这里主要探讨以橱柜为主和以衣柜为主的品类拓展哪个更具备增长潜力。



由于装修的一般次序(先装橱柜再装衣柜),所以以橱柜为主的公司相对容易带动衣柜等其他品类业务的增长;反之,以衣柜为主的公司较难导流橱柜业务。





通过对比4家公司2020年各品类营收占比可见,衣橱柜为主的公司在业务收入的均衡性上要优于以衣柜为主的索菲亚。而2020年金牌橱柜的衣柜业务实现营收5亿元,同比增长63%;同期,索菲亚的橱柜业务实现收入12亿元,同比增速为42%。



而就近些年来索菲亚衣柜业务和橱柜业务占比情况看,衣柜业务占比均在80%以上,橱柜业务则在11%-14%区间,这样的业务结构距离全屋定制家居的发展形势仍有较大差距。在品类上,欧派橱柜和也贵业务结构最为均衡,最匹配全屋定制的发展特征,其次是志邦。



05、集中度提升的红利



在大多数人眼里,家居行业必然高度关联且略滞后于地产行业,当2020年8月首次提出“三道红线”后,地产行业的增长动力被锁死,整体家居行业会面临如同白电行业一样的困境,在业绩和估值层面被戴维斯双杀。此外,叠加近两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是加速了家居行业的下杀进程。



其中,定制家居行业在今年普遍遭遇大幅回撤,除了定制家居龙头欧派家居之外,其他公司基本都回吐了2020年全部涨幅,部分公司股价已处于历史最低区间。部分观点认为,这一轮行业调整仍未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地产行业的大周期调整、上游大宗商品涨价、整体经济正面临滞胀、未来消费可能短期难以有起色等等。



但有行业观点认为,定制家装行业已进入调整的底部区域,一是无论地产行业增速是否下降(甚至是进入缩量时代),定制家居品类的增速并不会降太多,存量房翻新需求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增量的空缺;二是更为关键的一点,再由增量转为存量的过程中,家居制造(即品牌商)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这将为头部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业绩支持。



事实上,早在2019年起,家居行业的上游和下游就已经出现过集中度提升的现象,并且整体上带来了行业盈利的改善。例如,这一年多时间里有超过100家建筑陶瓷企业倒闭(当年规模以上企业1160家),当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同比下降8.7%;而陶瓷行业营收和利润则止跌回升,整体实现营收3079.91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利润总额194.67亿元,同比增长10.58%。类似的,2019年地板行业平均增长-8.00%,净利润平均增长4.8%;下游家装行业平均增长-5.00%,净利润平均增长-3.70%。



目前的定制家居行业,头部几家上市公司的份额和体量都很有限,行业非常分散,龙头欧派家居2020年全年营收近150亿元,相比于4、5万亿的家居市场规模显得微薄,相比于国内定制家居市场大概3000亿而言也仅占比5%,而2018年该行业CR5则在10%左右。对比欧洲和韩国,理论上国内整体定制市场的集中度提升空间至少还有3-4倍。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定制家居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观点仍有存疑,因为家具门槛很低公司之间难以拉开竞争差距。但是未来家居装修的一大主流趋势是全屋整装,一来这需要投入构建品牌价值,二来需要定制家居公司有较全的产品品类,三就是公司还要有上下游供应链的能力,所以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06、现金为王,等待黎明



以上讨论的是关于定制家居公司未来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谁会具备获得更多行业红利的可能性,但在这中间还需要有稳健的经营能力作为加持。





2021H1营收上,各公司都保持了大概50%的同比增长,毛利率也基本维持在34%上下。但在经营现金流上,公司之间的差距大幅拉开。



欧派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35%,这一经营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公司;索菲亚的营收超过42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只有8500万元,同比扭亏,增幅186%,经营情况相比其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尚品宅配则直接录得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98亿元;相对而言,志邦1.66亿元净现金流入已是行业较佳水平,但同比仍下降8.4%;金牌则是净流出1900万元,同比萎缩156%。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除了今年上游原材料涨价之外,索菲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销商管理困难,高度依赖大经销商,并且多品类产品线无法形成闭环,内部导流效果弱;而尚品宅配的最大特点是全屋定制解决方案,需要数字化云管理系统,导致研发投入占比较同行高很多;金牌则可能是在扩张,其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而经营性应付项目在增加。



对比而言,龙头欧派的经营状况依然稳健,其经营管理能力最为突出,其次则是志邦,在营收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已是很可观。



总体上,定制家居行业是一个典型消费行业,它的消费特点相对稳健,在目前消费策略较为混乱迷茫的市场环境下,家居行业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观察品类。在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下,行业有开始呈现结构性复苏的迹象,即整个行业的增长面临困难的处境下,头部公司率先实现复苏增长。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