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

自2010年起,我国休闲零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至2020年,行业规模已达11200亿元。

在包装瓜子这一细分赛道中,洽洽食品凭借渠道+产能优势,成功坐上「中国炒货第一股」。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包装瓜子领域,洽洽占比54%排名第一;金鸽占据10%位居第二,而大好大、徽记、恒康等品牌均占据5%的市场份额;其它小众品牌相互瓜分剩下的21%。

而在占据包装瓜子这一细分赛道之后,洽洽食品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01 洽洽老了

成立于2001年的洽洽食品,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按照企业的成长周期来算,基本已经步入成熟期,在这个阶段,洽洽食品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盈利模式,也拿下了部分受众,活得相对舒适。

但纵观洽洽食品近几年的营收情况,2012年-2017年,连续6年,营收增长率都低于10%,整体营收增速缓慢。

18-20年,洽洽食品公司营收分别为42亿元、48.37亿元和52.89亿,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50%、15.25%、9.35%。

虽然突破了10%的魔咒,但似乎并不足以满足资本预期。

在产品上,洽洽食品曾尝试在薯片、果冻、调味品等系列产品上进行多元发展,但收效甚微,直到13年,果冻、牛肉酱等业务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而薯片的营收增长也非常缓慢,并没有让陈先保看到“新花绽放”,到2015年,被迫剥离了业绩较差的资产。

表面上看,洽洽是将资源整合后回归主业,实际上,洽洽食品作为“瓜子一哥”,至今也没能摆脱对葵花子单项营收的依赖。

2018年至2020年,洽洽葵花子类产品营收分别为28.09亿元、33.02亿元、37.25亿元,对应营收占比66.94%、68.27%、70.43%。

到今年上半年,根据财报显示,洽洽休闲食品营收为23.81亿,葵花子单项营收为16.13亿,收入占比依旧高达67.77%。

虽然我国的瓜子市场和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洽洽也成为了坚果炒货的领军品牌,但从整个瓜子市场来看,包装瓜子的市场份额仅占10%左右,而散装瓜子占据了剩下的90%,并且在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上较高,就连洽洽引以为傲的“百煮入味”,也不再是市场“独一份”。

从大环境来看,东亚瓜子产量的相关数据表明,国内的瓜子需求量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在2015至2018年趋势较为明显,2019年虽然有所回升,年总需求量达到了12779.8吨,但相较于2015年的13183.7吨,依旧存在差距。

市场下行,即便洽洽食品有着过硬的线下渠道,但面对大环境增长缓慢,以及电商领域不断崛起的新生品牌,洽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休闲零食市场,“仅拿葵花子做武器”,如何同新生品牌去抢蛋糕?

2010年,电商模式兴起,各个休闲零食品牌开始向线上转移。百草味从杭州大学城的线下零食铺,入驻天猫,迅速成为天猫零食类目第一;2012年,良品铺子从武汉线下正式向线上进军的同时,三只松鼠也驻扎进了淘宝。

而洽洽食品在过去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优势渐弱,线上渠道至今依旧没有探索出更好的运营模式。

根据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洽洽食品电商模式收入5.13亿元,占比9.7%;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电商模式的收入为2.33亿元,占比9.79%。

渠道和营收并不是洽洽当下最大的焦虑。

今年10月,受疫情影响,洽洽食品宣布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格8%-18%。公告显示,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品升级,原料及包辅材、能源等成本上升。

价格上调之后,经销商利润将会被压缩,虽然官方表示可以给予一定的返利补助,但似乎并不是长久之计。



02 老树难开新花

当然,洽洽在放弃果冻和牛肉酱之后,并没有放弃对于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休闲零食赛道第二大品类坚果炒货,逐渐成了洽洽蓄谋已久的“新花”。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7至19年,洽洽在坚果类产品营收分别为2.47亿元、5.02亿元、8.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9.2%、103.15%、64.21%,营收占比分别为6.86%、11.97%、17.06%,坚果炒货俨然已成为洽洽食品的第二主业。

在产品上,也陆续上线了以坚果为核心的每日坚果、原味坚果单品、风味坚果单品、坚果麦片等系列产品。想要通过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来占据一席之地。

但洽洽食品在发力攻打坚果领域时,似乎错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坚果领域已经跑出了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一系列网红品牌,凭借网红爆款产品的不断叠加,短短几年内,俨然有了占据头部之势。

在洽洽食品2020年财报中,休闲食品总营收为52.06亿,坚果类实现收入9.50亿元,占总营收的17.96%。

但对比新生代的休闲零食品牌,2020年三只松鼠营收的97.94亿,良品铺子2020年的52.61亿,仍有较大差距。

产品端,以葵花子为核心,拓展坚果炒货等新业务,但无论是瓜子还是坚果,相比市场上其它的同类产品,同质化较高,创新不足。

例如洽洽的每日坚果产品,跟最早的沃隆以及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多个品牌的“每日坚果”系列产品,没有做出较大的差异化。

在小红书上搜索“每日坚果”关键词,相关的笔记多达8万条,商品超过1万件。而洽洽坚果系列的其它产品也面临同质化较高的问题。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产能和渠道,早就不是限制品牌发展不可跨越的壁垒了,洽洽在坚果领域想要争得优势,一方面需要迎合年轻人喜好,抓住当下消费主力军的注意力,才能将商品和消费者口袋的钱进行交换。

而洽洽在这几年,虽然也不断通过联名、跨界、推新品来拓宽品牌的消费群体,却并没有扭转洽洽品牌老化的根本问题。

联名虽然在短期引得年轻人侧目,但长期来看,并未能改变洽洽这个传统品牌,在年轻人心中已经树立的品牌印象。

短期内消费者带着猎奇心态,进行一轮尝试性消费,但很难达成长期复购率,也就是说,即便洽洽在做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整体改善并不明显。

想要“老树开新花”,洽洽需要在线上线下,都要能够拿出超越新品牌的创新和实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阅读全文>>

从被家长老师强烈禁止的“垃圾食品”,到90后人均回忆的“国民小吃”,创立二十余年的卫龙,马上将要迎来品牌的高光时刻,在“辣条第一股”的路上又更进一步。

11月14日,据港交所披露,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早在今年5月12日,卫龙就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由于6个月未获批,招股书自动失效。11月12日,卫龙再次递交申请,并补充了财务资料,以“激活”招股书。辣条一哥的上市之心,锐不可当。

根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0亿元以及23.03亿元。其中,2018年-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4%,这一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

另外,2018年到2020年,卫龙的净利润分别是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7.3%、19.4%和19.9%。,而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0%。2021上半年,卫龙靠着23.03亿元的进账,净赚3.58亿元。

卫龙在冲击IPO的过程中,受到资本方的青睐。天眼查显示,今年5月8日,卫龙完成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等各界大咖。投资方共认购卫龙1.22亿股,换得5.86%的股权,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据此估计,卫龙的估值已达到93.69亿美元,约合600亿人民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卫龙的零售额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占据市场份额的5.7%。

凭借卫龙辣条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的地位,卫龙创始人刘氏兄弟也登顶当地首富的宝座。10月27日,2021胡润百富榜出炉。刘卫平、刘富平首次上榜,以280亿身家并列总榜单的223位,成为河南省第二富豪,河南漯河的首富。

1998年,湖南遭受重大水灾,对当地的酱干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为了生计,湖南平江农民用面粉配上调料做成面筋,阴差阳错发明了如今的“辣条”。1999年,他和弟弟刘富平带着家乡的辣条,来到河南漯河正式创业,于2003年注册了“卫龙”商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布局,今天的卫龙不再是80后,90后记忆中,学校门口店铺5毛一包的小零食了。

在售价上,卫龙就涨了不少。2018年,卫龙辣条的平均售价为13.9元/千克,2020年涨至15元/千克。目前,在卫龙的天猫旗舰店里,280g的辣条售价在10元左右。

此外,这些年卫龙在营销上也大下功夫,试图重塑品牌形象,摆脱“垃圾食品”的称号。

2016年9月8日,苹果召开iPhone7的发布会。卫龙借势推出自家辣条“Hotstrip 7.0”,整体视觉设计都在模仿苹果的简洁风,外包装也更换成白色,为的是打破大众对辣条“低级”的印象。

2017年,韩国乐天事件发生,卫龙第一时间发声,已从乐天下架所有商品,“不留一根辣条给乐天”,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夸其为“国民零食”。

与此同时,卫龙的营销费用也一路上涨。2018年到2020年,卫龙的销售费用从2.35亿元攀升至3.71亿元。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从2680.9万元上升至4665.8万元,2020年广告费同比增长超过50%。

另外,卫龙也面临产品单一的问题。根据招股书,调味面制品收入为卫龙报告期内的最大营收来源,2018年到2020年分别为21.62亿元、24.75亿元和26.90亿元,占比分别为78.6%、73.1%和65.3%。

如今,卫龙势头正猛,多方加持下,卫龙的IPO之旅已吹响凯旋的号角。但常年单一的产品线,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悬浮在卫龙头上的几座大山。不难看出,卫龙IPO后,会面临更多挑战。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