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家长老师强烈禁止的“垃圾食品”,到90后人均回忆的“国民小吃”,创立二十余年的卫龙,马上将要迎来品牌的高光时刻,在“辣条第一股”的路上又更进一步
从被家长老师强烈禁止的“垃圾食品”,到90后人均回忆的“国民小吃”,创立二十余年的卫龙,马上将要迎来品牌的高光时刻,在“辣条第一股”的路上又更进一步。
11月14日,据港交所披露,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早在今年5月12日,卫龙就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由于6个月未获批,招股书自动失效。11月12日,卫龙再次递交申请,并补充了财务资料,以“激活”招股书。辣条一哥的上市之心,锐不可当。
根据招股书,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总营收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0亿元以及23.03亿元。其中,2018年-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4%,这一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
另外,2018年到2020年,卫龙的净利润分别是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7.3%、19.4%和19.9%。,而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0%。2021上半年,卫龙靠着23.03亿元的进账,净赚3.58亿元。
卫龙在冲击IPO的过程中,受到资本方的青睐。天眼查显示,今年5月8日,卫龙完成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等各界大咖。投资方共认购卫龙1.22亿股,换得5.86%的股权,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据此估计,卫龙的估值已达到93.69亿美元,约合600亿人民币。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卫龙的零售额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占据市场份额的5.7%。
凭借卫龙辣条在中国休闲食品市场的地位,卫龙创始人刘氏兄弟也登顶当地首富的宝座。10月27日,2021胡润百富榜出炉。刘卫平、刘富平首次上榜,以280亿身家并列总榜单的223位,成为河南省第二富豪,河南漯河的首富。
1998年,湖南遭受重大水灾,对当地的酱干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为了生计,湖南平江农民用面粉配上调料做成面筋,阴差阳错发明了如今的“辣条”。1999年,他和弟弟刘富平带着家乡的辣条,来到河南漯河正式创业,于2003年注册了“卫龙”商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布局,今天的卫龙不再是80后,90后记忆中,学校门口店铺5毛一包的小零食了。
在售价上,卫龙就涨了不少。2018年,卫龙辣条的平均售价为13.9元/千克,2020年涨至15元/千克。目前,在卫龙的天猫旗舰店里,280g的辣条售价在10元左右。
此外,这些年卫龙在营销上也大下功夫,试图重塑品牌形象,摆脱“垃圾食品”的称号。
2016年9月8日,苹果召开iPhone7的发布会。卫龙借势推出自家辣条“Hotstrip 7.0”,整体视觉设计都在模仿苹果的简洁风,外包装也更换成白色,为的是打破大众对辣条“低级”的印象。
2017年,韩国乐天事件发生,卫龙第一时间发声,已从乐天下架所有商品,“不留一根辣条给乐天”,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夸其为“国民零食”。
与此同时,卫龙的营销费用也一路上涨。2018年到2020年,卫龙的销售费用从2.35亿元攀升至3.71亿元。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从2680.9万元上升至4665.8万元,2020年广告费同比增长超过50%。
另外,卫龙也面临产品单一的问题。根据招股书,调味面制品收入为卫龙报告期内的最大营收来源,2018年到2020年分别为21.62亿元、24.75亿元和26.90亿元,占比分别为78.6%、73.1%和65.3%。
如今,卫龙势头正猛,多方加持下,卫龙的IPO之旅已吹响凯旋的号角。但常年单一的产品线,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悬浮在卫龙头上的几座大山。不难看出,卫龙IPO后,会面临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