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如果不是“诺基亚60年来首次更换Logo”冲上热搜,有谁还记得诺基亚? 

最近一周诺基亚引起的关注比过去十年还要多,虽然新Logo遭到全网近乎一致的吐槽,但被骂也是一种关注。 

尤其是,诺基亚又连发三款新机,一时间回忆杀拉满。有不少昔日诺粉惊呼诺基亚手机不仅有官微在正常运营,而且账号居然拥有近400万诺粉,“诺基亚还活着呢?”响彻全网。如今也只有这个数字依稀可见诺基亚曾经的风光。 

就在全网将诺基亚手机倒了等同于诺基亚死了时,殊不知它不仅活得很好,而且上演了一出闷声赚大钱的好戏。

只是,诺基亚不再是我们记忆中那个能砸核桃的手机巨人。 

 壹

2022年,全球科技巨头遭遇寒冬,苹果、谷歌、亚马逊、英特尔的业务或单季或全年都有下滑,然而诺基亚不在此列。

这一年,诺基亚营收和净利润达249.11亿欧元和42.59亿欧元,同比分别大涨12.2%和161.86%。近年来,诺基亚搭着5G和云服务的风口,网络基础设施、移动网络、云和网络三大业务板块正在重塑芬兰巨人的金身,2022年也不例外,5G和云服务是净利润暴涨的关键因素。另外,诺基亚最赚钱的还是专利授权,去年第四季度诺基亚技术集团业务净销售额同比大涨82%。 

有网友感慨道,“芬兰人,正在收复失地。”曾经,全球每天有超过9亿人通过诺基亚通话,为此全球蔓延着一种说法,因为诺基亚,未来是芬兰人的天下。 

然而当乔布斯带着iPhone,安迪·鲁宾带着Android来到移动互联门口时,芬兰巨人显得那样不堪一击,功能机的全球霸主最终还是倒在了智能机的脚下。 

2013年9月3日,诺基亚手机以72亿美元贱卖给微软。前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茫然道,“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如今诺基亚已不再是手机厂商,通信科技、技术、企业级业务成为发展重心。严格意义上讲这不算是转型。因为,自90年代,诺基亚集团便形成了聚焦电信业的诺基亚手机和诺基亚网络两大核心业务。诺基亚网络就是芬兰巨人如今的重心。

拥有158年历史的诺基亚,在通讯技术专利上的积累十分可观。虽然诺基亚手机已死,但它与全球手机厂商的羁绊可一点没少,每年靠后者的专利支付以及诉讼官司,就能稳赚一笔。 

据外媒报道,诺基亚拥有超过3万多项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涵盖从2G到5G。截至2019年4月,诺基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超过1471件,在全球通信厂商中排第二,仅次于华为。这也意味着,全球能叫上名字的科技公司每年要向诺基亚缴纳不菲的专利费,2017年,它仅从苹果就收到20亿美元专利费。

诺基亚自2013年开始,还先后完成对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所有股份、摩托罗拉无线网络业务、阿尔卡特朗讯等通讯设备制造商的收购,晋级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2019年以来,诺基亚与全球通信运营商展开超60个项目的合作。包括专利诉讼赔偿、专利使用和出售在内的技术收入毛利率多年维持在90%以上,可谓是躺着赚钱。

诺基亚现任CEO佩卡·伦德马克 (Pekka Lundmark) 坚持换掉用了近60年的Logo,“旧Logo与智能手机有关,如今诺基亚是一家商业技术公司。” 

 贰

记忆里那个白字蓝底的Nokia,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王珉说不失落是假的,直到2021年他仍在用诺基亚手机。从初中时入的7650,到后来的诺基亚1100、N90、N97,每次拿到手机后都会先试一下砸核桃。王珉笑称,哪个诺粉没拿诺基亚砸过核桃? 

2019年虽然已在用iPhone XS,但他仍花了2000多元买了诺基亚7 Plus,他告诉“商业人物”,当时朋友都说他疯了,但他冲着“诺基亚的回归之作”还是买了。用了3年,这款手机仍不卡顿不发热,过去三年摔了无数次,仍完好无损,质量“无敌”。 

不过他吐槽,因该机只用了骁龙660,对游戏咖不友好,而且不少APP对诺基亚的适配度不佳。当被问到是否会入诺基亚新机C22、C32、G22等,王珉笑道,抽屉里放着7 Plus足够追忆情怀了,他和其他诺粉都知道,诺基亚手机已经回不来了。 

在诺基亚手机卖身微软的半个月后,微软在《泰晤士报》等媒体上刊登了Windows Phone新机Lumia520的广告,机身顶部的“NOKIA”标志没了,某种程度宣告了诺基亚手机的死亡。 

这距离90年代中期开始称霸,不过才20多年的光景。 1960年,成立于1865年的诺基亚凭借时任总裁Bjorn Westerlund的预测,及时押注电信业,建立诺基亚电子部,提前押注科技领域。1982年,诺基亚生产出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Senator,随后又推出Talkman。 

80年代末,因产业过于繁冗,致使诺基亚濒临破产。1992年,时任诺基亚CEO的奥利拉及其他高层决定剥离除通信外的所有产品线,仅保留诺基亚电子部门,主攻GSM产品。1995年诺基亚手机销量和公司利润大增,诺基亚王朝初现。 

自1996年始,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1999年,市值达到2030亿欧元;次年,诺基亚营收为芬兰贡献21%的出口额,净利相当于其他所有芬兰公司利润总和。2003年10月,诺基亚1100一经推出,年底全球销量便超过2亿5000万台,至今仍位居全球销量最多的手机排行榜榜首。 

《时代周刊》等全球报纸杂志称诺基亚为“芬兰奇迹”。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72.8%。 

2008年,时任独立董事的李思拓(如今诺基亚董事长)第一次到赫尔辛基会展中心参加诺基亚股东大会,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会场,董事会成员陆续乘豪车抵达会场时,快门声震耳欲聋。那一年,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刚好过半。当李思拓2012年旧地重游,气氛已昏暗阴沉到几乎凝结。 

诺基亚手机份额到2013年只剩15%。此时,斯蒂芬·埃洛普已从奥利拉手里接过诺基亚CEO的位子,埃洛普的到来加速了诺基亚手机的死亡。但奥利拉知道,埃洛普不过是导致“诺基亚手机之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1992年担任诺基亚CEO的自己,作为船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他任期内,诺基亚成为芬兰最大的跨国企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便是诺基亚无法复制的管理结构——The Five(五巨头)。奥利拉从没见过任何公司有五人决策团队,除了CEO,还有首席战略官、移动电话集团总经理、市场运营集团总经理以及网络业务集团总经理,五巨头相互制约。2004年,苹果正在崛起,The Five中走了仨。 

2007年iPhone问世,他当时找来12名高管谈话,2人认为iPhone有严重威胁,10人认为不能低估苹果。然而奥利拉在任时用“船大难调头”来陈述诺基亚的无奈。

 叁

2018年,奥利拉在传记《Against All Odds》回忆刚任诺基亚CEO时的感受,“我是船长,该船只有驾驶室在吃水线上方,船体已没入水中,水正流入发动机舱。” 

即便诺基亚在后来几年剥离了除通信之外的所有业务,全力发展全球移动通信业务。但即便是巨人,也没有再三从死亡线上挣脱的运气。 

当2007年iPhone问世、2008年谷歌推出Android,诺基亚的中高层虽然知道危机来临,但仍自欺欺人地认为,诺基亚手机坚固的外壳足以抵抗外敌,他们选择按兵不动。奥利拉在从诺基亚离职后,终于说出了诺基亚败走麦城的真相,组织畏惧。 

2008年,几乎每家手机公司都在下滑中挣扎,索尼爱立信五年来首次季度亏损,摩托罗拉在巨亏后放弃塞班转投安卓,诺基亚的市值短短几周蒸发超百亿美元。142岁的大船,因为畏惧选择坚守不折腾原则,就这样,诺基亚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其实诺基亚是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2000年,其早于苹果在实验室设计出有一个按键的触屏智能机,然而直到2008年,诺基亚才发布了它第一款触屏机5800,但因软件开发问题戛然而止。随后号称“iPhone杀手”、承载狙击iPhone和安卓阵营重任的N97也未能成功。诺基亚不得已关厂等缩减开支。 

即便后来诺基亚又研发了MeeGo系统,但手机市场早已是iPhone和安卓的天下。本应靠拥抱安卓和塞班两条腿走路的诺基亚,在2011年2月埃洛普担任CEO后却选择了被边缘化的Windows Phone。 

李昂如今再回忆诺基亚手机卖给微软的那一天,仍愤慨道“那个来自微软的间谍给了芬兰人致命一击”,基于诺粉的情结,顶着相较其他大厂极低的工资,他曾在诺基亚北京分公司干了5年,彼时业务已转向通信技术,几乎没有同事在用诺基亚手机。在李昂看来,如果2013年前后诺基亚选择拥抱Android,即便保不住全球手机老大的位子,但活着没问题。 

百年老店的通病,害怕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又不愿放下身段拥抱Android。从2011年2月-2013年,在埃洛普的决定下,诺基亚和微软合作推出了17款各种制式的WP手机,全部失败。埃洛普被称为来自微软的“特洛伊木马”,是他将慌不择路的诺基亚推进冰冷的海水。

2016年12月1日,NOKIA品牌与微软授权期满,回到诺基亚手中。彼时李思拓掌控下的诺基亚在通信业务上正如火如荼,并无暇顾及硬件业务,随后他便将Nokia品牌授权芬兰公司HMD Global Oy。

对李思拓而言,如果说诺基亚不再是一家手机公司了,这让人无法接受。手机业务的溃败犹如切除了诺基亚的心脏,现在的诺基亚是重生后的另一个宿主。幸好,诺基亚还有通信技术,调转船头的它依然是那个芬兰巨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是的没错,苹果三更半夜不睡觉又开始整活了。

3月7日晚间10点左右,苹果以直接上架的方式带来了两款“新品”,分别是黄色版的iPhone 14的黄色版和iPhone 14 Plus。苹果官网显示这两款“新品”将在3月10日(本周五)接收预购,3月14日(周二)正式发售。

图源苹果官网

如今iPhone 14和iPhone Plus已经和iPhone11一起成为苹果史上配色最多的机型,其拥有午夜色、星光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六种配色,当然作为一款真正意义上换壳的产品,两者除了在配色方面其他配置均与iPhone 14完全一致,起售价方面也同样为5999/6999元。

虽说就一个新配色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但作为手机界的大哥,苹果还是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热度,也让小雷不得不感叹,苹果的影响力依旧是其他厂商所完全不能比拟的。

真就科技以换皮为本?

可能有些不熟悉苹果的读者很好奇,不就是出个新配色么,有什么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宣传,实际上苹果在每年3月左右推出iPhone新配色已经是传统技艺了,从iPhone 12的紫色到iPhone 13/Pro的绿色再到如今的黄色,说是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实际上就是想拉动销量罢了。

图源苹果官网

前文也曾提到,在此之前配色数量最多的是iPhone 11,也是苹果史上最为成功的iPhone之一,甚至在2022年的618期间仍然在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上拥有不俗的销量,可能你觉得它没有5G、没有高刷、信号不好、充电速度也慢,但架不住它的价格确实“亲民”和部分配置依旧能打,才能在4000元价位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

其实除了iPhone,像近两年的iPad、Mac甚至是Homepod mini都推出了多种更加年轻化且有活力的配色。到这大家也能够看出来,更加丰富的色彩已经成为近几年苹果的财富密码之一。从本质上来说,苹果这种迭代推出差异化颜色的情况,就是在拿捏消费者的心态:既然我选择买新款,那何不买新出的颜色。

图源苹果官网

小雷依旧记得在去年身边原有一位正在考虑有没有必要换新机的iPhone 11用户,在看到心水的绿色版iPhone 13 Pro后便立即下了单,小雷也相信像朋友这种情况的人绝不在少数,到这一步苹果就已经成功了。

不过比起前两年,显然今年苹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根据国外权威数据机构Counterpoint统计,从2022年开始,iPhone的销量就一直在下滑,尤其是对比起之前iPhone的销量情况,是非常罕见的。此话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数据显示,去年12月iPhone的全球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在国内销量同比下降22%,而今年1月,更是同比下降 11%,此外显示屏分析机构DSCC在本周更新的研报中则指出,预计3月iPhone 14的销量会继续下滑,说是它们历代最惨iPhone也不为过。

图源Counterpoint

而为苹果带来如此丢脸表现的正是今晚的主角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关于这两款iPhone的性价比到底如何小雷这里已经不需要再多作讨论。当光从之前业界多次表示苹果将削减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的产能就能看出,这两款产品显然在销量上翻了车。(1月出货量两者合计只贡献了20%)

图源苹果官方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去年苹果还专门给iPhone 13 和iPhone 13 Pro配备了新配色,但到了今年就变成了两款定位更低的iPhone,足见库克这次是真急了。

为了尽可能挽救iPhone 14系列的销量,苹果之前已经针对四款机型进行了一次官方降价,降价幅度在600元-800元之间(直营店和官方店不降,但授权店会降)。在新机发布之前就官方降价,这对于苹果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这表明在当前的手机市场环境下,苹果也遇到了卖不动的情况,因此苹果急需依靠更多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而降价和新配色就是两项大杀招。

好看不好看不知道,但真的贵

关于黄色的iPhone 14到底好不好看这里不多做讨论,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致的,但小雷能够确定的是这两款“新”iPhone的价格是真的有些贵,着实不适合当下入手。

可能部分读者看到这里有些不满,说它明明跟其他配色一个价格,怎么到你这里就降价了呢?前文也有提到,就在上个月苹果官方就下调了iPhone 14系列的官方售价,而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官方售价和平台售价的差距甚至来到了1300元,都够消费者上个大存储版本了。

图源苹果官网及京东

因此,如果苹果愿意在短期内把新配色的价格下调甚至让电商平台来定价的话,说不定确实能拉动一波销量,但根据之前苹果的一贯作风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

iPhone 14销量销量惨淡,而这一剧情在明年还有可能会上演,主要体现在最近有关iPhone 15的爆料中,有消息称明年苹果将把iPhone 15 Pro Max升级为 iPhone 15 Ultra 。

按照惯例,苹果只会为定位最高的设备赋予 Ultra 的后缀,例如顶级的M1 Ultra处理器和定位专业的Apple Watch Ultra上。而此次加上Ultra后缀也意味着苹果将会进一步拉开各款机型的差距。从苹果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消费者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机型,但实际上我们都清楚,苹果不过就是为了逼迫消费者拿更多的预算去买Pro甚至是Ultra罢了。

图源苹果官网

强行用高刷新率屏幕、长焦摄像头、灵动岛(不一样的外观设计)来区分标准版和Pro版,而结果也确实符合苹果的预期,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成为该系列的出货主力军,这意味苹果得到了更多利润。不过到了iPhone 15系列身上,苹果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地“恶心”消费者,谁也不知道今年还会有多少果粉愿意掏钱买单了。

苹果于天花乱坠想法的乔布斯,库克的策略更倾向于求稳,苹果 iPhone 敢于保守的最大资本,还是 iOS 的生态系统,无论安卓手机的硬件如何玩花活,除非出现革命性的创新,就像 2007 年乔布斯拿出第一代 iPhone 对着屏幕轻轻一划,否则保守就一定是苹果的最佳战略。但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其实也没得选,毕竟谁不喜欢躺着赚钱呢?

“iPhone依旧是手机市场中的一颗明星,但早已没有以前那般闪耀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自iPhone 12以后,普通版iPhone已经连续两代都是小打小闹般的升级。按照苹果的套路,iPhone 15肯定会有大变化。

近日,外媒9to5mac晒出了iPhone 15的CAD渲染图,刘海屏在iPhone家族彻底成为历史,iPhone 14 Pro同款挖孔屏设计来了。

至于机身背部,则与iPhone 14没什么区别,依旧是对角线布局的方形双摄相机模组,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长焦镜头。

其他方面,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该系列将推出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Ultra四款机型。

其中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除了屏幕方面的变化,硬件上也将搭载iPhone 14 Pro同款A16仿生芯片,并迎来深粉色(dark pink)和浅蓝色(light blue)两款新配色。

两款颜色的十六进制代码分别为 #CE3C6C 和 #4DB1E2,该机上市之后苹果官方的描述,为紫红色(telemagenta)和皮克顿蓝(picton blue)。

Emmm......我觉得有点丑,和“拖鞋蓝”差不多水平。

Pro版和Ultra版升级幅度依旧很大,将搭载新一代的A17仿生芯片,内存提高到8GB。

其中,Ultra版将首次采用潜望式长焦镜头,带来更好的拍摄效果以及更接近于砖头的重量。

配色方面,苹果也为它们开发了全新的深红色,色调有点像勃艮第酒红(Burgundy)。

这种颜色的十六进制代码是 #410D0D ,据悉该机上市之后苹果官方的描述为深褐色(dark sienna)。

其实去年的暗紫色已经不太好看了,没想到今年苹果还能做得更丑,远峰蓝yyds。

此外,为了符合欧盟方面的相关规定,iPhone 15全系都会采用USB-C接口,但苹果会沿用Lightning接口上的MFi认证,继续贯彻排他性以赚取认证费用。

价格方面,考虑到iPhone 14 Pro Max 8999元的起售价,iPhone 15 Ultra的起步价格大概率会破万,顶配版可能会达到2万左右的水平,成为史上最贵iPhon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AirDrop要没了?

11月10日,随着苹果iOS16.1.1的最新上线,一则“苹果默认不再接受隔空投送”的话题,在微博上浏览快速破亿,甚至有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为AirDrop功能没了。

实际上,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在国行版iPhone中,“对所有人AirDrop”选项被更改成“对所有人开放10分钟”。

版本更新的核心目的是限制陌生人之间的文件传输。毕竟,不得不承认的是,AirDrop从诞生至今,已经被“玩坏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原本被苹果用户交口称赞的功能,怎么就走到了如今这一步?

01、AirDrop,一场苹果对三星“SB”功能的背水一战

回顾AirDrop诞生的历史,“对所有人AirDrop”也许是苹果为了放大AirDrop优势的故意为之。

更具体来说,AirDrop诞生于友商三星对苹果的步步紧逼。

在AirDrop诞生之前,2012年前后,三星发布了一项功能:利用NFC技术和WI-FI传输技术组合形成S Beam(下文简称SB)智能传输。

在这种技术路线下,通过NFC技术,用户只需要两个手机背对背接触,利用WI-FI传输快的优势,即刻能实现文档和照片的共享。

为了广泛宣传“SB功能”的这一优势,在那个年代的三星广告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个用户拿着他们的Galaxy撞在一起。

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这么简单的一碰即传,iOS设备都无法做到,iOS用户经常因购买Apple产品而被取笑。

苹果的反击则是,开发了基于蓝牙技术和Wi-Fi传输技术的组合:AirDrop。

相较三星的“SB功能”,苹果由蓝牙+WiFi组成的AirDrop,无需像NFC一样碰一碰才能文件传输,通信模式上,更类似我们熟知的蓝牙,通过蓝牙完成配对,可以直接实现无线的近场文件传输。

在WWDC 2013发布会上,苹果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上台做AirDrop功能演示时,为了突出这一优势,不仅选取了一张背靠背的照片作为传输资料,还在演讲时补刀“没有必要在房间里徘徊,互相碰撞你的手机。”

发布会嘲讽三星的背靠背

只不过,发布会嘲讽是一回事,产品的市场策略是另外一回事。

02、从逆袭到被玩坏,苹果刻意放纵的小心思

为了放大AirDrop在连接端相较于三星S Beam展现出的便利性,苹果故意让AirDrop“默认所有人不限制使用时间”。

之所以说故意,原因很简单:

第一:AirDrop上存在“仅限于联系人”的选项,在最初推向市场的时候,苹果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实现不对“所有人开放AirDrop”。

第二:在问世之初, AirDrop具有明显的优势,库克却选择了免费。这与“cook"通过精准的刀法,让用户只能“心甘情愿”的献上自己的“血汗钱”的形象严重不符。

AirDrop在“默认所有人不限制使用时间”与“免费”的加持下,竞争对手“SB传输”也没勇气再拿出手机撞一起那套广告。

可反观苹果这头,同一空间内,陌生果粉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多。从前只能藏在内心的一些话,都开始经由AirDrop说出口。

一开始,还是果粉之间的善意提醒:在AirDrop社交的内容里,最大众的莫过于“提醒别人没关AirDrop”,各类表情包应运而生。

紧接着,就演化成为地铁上的现代冒险:曾经有一位博主在重庆载客量十分大的交通线路3号线上,展开了一场AirDrop实验,为了鼓励同车的苹果用户参与实验,TA还将自己的设备命名为“投送自身是现代的冒险”。

这个带有哲学味道的名字果然鼓舞了众人,这位博主立即收到了一组穿搭look,只是照片中从帽子、西装、短袖、皮带到裤子都一水儿的绿色,让人不禁想带上小板凳现场吃瓜。

不过,以上场景的应用中,AirDrop依然是“大型聊天室”、“附近的人”、“漂流瓶”等等的综合体。

但众所周知,陌生人交友软件中,没有“交友”,只有“深度交流”;开放空间里,没有空间,但却有更多“开放”。

于是,AirDrop开始被用于性骚扰。

随着AirDrop的普及,在这个时代的电车痴汉们开始进化成了赛博暴露狂(又称赛博痴汉,Cyber Flasher)——一些痴汉,用AirDrop随机向周围人发布自己的生殖器照片,以及AV截图,观察收到照片异性的反应。

与短信或者微信这样的界面外提示不同,AirDrop会直接将缩略图在弹窗在对面的手机。于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视觉强奸”形成了。

色情来了,违法还远吗?

今年3月,一个10岁的孩子,在飞机上使用 AirDrop 手机隔空投送威胁信息,导致已开始在跑道滑行的客机被迫停下,不能靠近任何航站楼,并被持着冲锋枪的警察们包围,一小时后才完成危险排除。

5月,以色列空管局调查发现,有人利用苹果手机的 AirDrop“隔空投送”功能恶意向大量乘客发送了空难图片,引起大量乘客恐慌和混乱,导致航班停飞。

那么问题来了,对苹果来说,同样是AirDrop,要如何判定哪一位借此传输文件的用户是高尚的,哪一位是卑鄙的?

03、阉割的了AirDrop,阉割不了人们的欲望

既然判定不了哪一位AirDrop用户是高尚的,那么阉割AirDrop就被提上了日程。

在苹果主动对国行版iPhone做出阉割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实施了《2017年刑事修正案(亲密图像)法案》,将“未经某人同意故意记录或分发,或威胁录制或分发某人的亲密图像”定为犯罪。这项立法将通过禁止未经同意分发私密图像,来打击“赛博痴汉”。

今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根据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新法律,“赛博痴汉”将被定罪,肇事者将面临长达两年的监禁。而芬兰也正在起草管制裸照的法律。

但阉割AirDrop就够了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双 12 结束了,2021 年的大促终于划了句号。要说大促期间收获最多的,可能不是买到 " 剁手 " 的消费者,也不是让利销售的商家,而是在各大电商平台疯狂 " 薅羊毛 " 的羊毛党。

他们不仅在双 11 把元气森林薅上了热搜,还薅走了大促期间发售的大量 iPhone、茅台、限量盲盒,与时俱进的高端玩家,甚至开始涉猎元宇宙,抢先薅起了 " 数字房子 ",坐等升值。

开菠萝财经卧底了多个羊毛群发现,活跃在电商平台的羊毛党,也分三六九等,有业务玩家、职业玩家和高阶玩家。

" 业务玩家 ",通常蹲守在微博、小红书 " 羊毛博主 " 的评论区,大促期间是跟着博主捡漏的好时节,如果能被拉进羊毛群,就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资深的业务玩家,早已打入无偿分享优惠的购物小组,或在电商平台返利软件之间切换自如,一边领券下单一边领取返利。

" 职业玩家 ",大多手握多个羊毛群,心甘情愿地为群友们 24 小时不间断分享各种优惠信息。表面上,他们是在教你薅羊毛,实际上,你就是被他们薅的羊毛。通过分享设置了优惠券、带有返利佣金的商品链接,群友每多下一次单,群主就可以多获得一笔佣金,下单的人越多,群主拿到的佣金就越高。

" 高阶玩家 ",玩法更隐蔽、风险更大,收益也更高。他们通常组建自己的 " 刷手 " 组织,利用各种优惠渠道,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专门 " 薅 " 高溢价、易出售的热门商品,比如 iPhone、茅台、黄金,再从 " 刷手 " 手中回收并加价转卖。" 刷手 " 薅一笔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差价,倒卖的组织者更是收入不菲。

这种有组织的 " 薅羊毛 " 倒卖行为,介于合理利用优惠 " 薅羊毛 " 和采取非法技术手段薅羊毛之间,相当隐蔽,但产业链庞大、完整,且难以认定违法,处于模糊的灰色地带。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监管,羊毛党的野蛮生长,也正在 " 反噬 " 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1.零成本羊毛党:看似教你薅,实际薅的就是你

每逢大促,大批 " 薅羊毛爱好者 " 聚集的豆瓣购物小组,总少不了一些 " 神价 " 作业。楠楠记得,双 11 期间,"10 元买 3 箱元气森林 " 的那天晚上,自己所在小组里的作业帖就迅速盖起了几百层楼。

不过,这类 " 薅羊毛 " 购物小组,门槛并不低。" 想进组,必须熟读组规并正确回答所有问题,题目还会实时更新。" 楠楠称,这是为了防止职业 " 羊毛党 " 进来抄袭优惠信息,扰乱组内生态。

为此,购物小组还设置了一系列极其严格的组规,其中有一条就是:禁止在作业帖中加入自己的返利链接。也就是说,小组里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或线下连锁大店的优惠信息,必须是无偿分享、友好互助。

分享电商平台优惠信息,引导用户通过返利链接下单 " 薅羊毛 ",正是当下大部分职业羊毛党赚钱的套路。

他们更多地活跃在微博、小红书,借分享优惠、好价、" 薅羊毛 " 攻略,拉用户进入以微信群、QQ 群形式存在的 " 羊毛群 ",以教群员薅商家羊毛的名义,猛薅群员的羊毛。

群主通过社交平台 " 拉新 " 来源 / 小红书

开菠萝财经卧底多个羊毛群发现,群内的 " 羊毛党 " 主要来自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商品涵盖日用品、食品饮料、护肤美妆、服装等品类,优惠形式以 " 领券下单 " 为主,偶尔也会出现可直接领取、自助下单的全平台优惠券。

在羊毛群里,群主或管理员会 24 小时不间断分享 " 羊毛 " 商品链接,同时以图片示意优惠价格,若需要凑满减优惠,还会贴心地分享出一组最佳凑单商品。群成员只需要复制链接,粘贴到对应的电商平台,即跳转至优惠页面,领券后可直接下单。

羊毛群内分享的凑单优惠,可以近 12 元购买原价超 200 元的商品

据开菠萝财经观察,在这些羊毛群里,不仅可以 400 元买价值 2000 元的衣服,11 元买价值 200 多元的零食,还能常常 " 薅 " 到 1 元的纸巾、0.1 元的衣架等日用品。

对一些刚进群的 " 小白 " 来说,这样价格低、品类全、随时可以下单的 " 羊毛 ",不可谓不诱人。" 我刚进群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每天都会细细查看群内分享的优惠。" 羊毛群成员晓雨告诉开菠萝财经,她在群里以超低价买到过各类刚需,甚至多次 0 元 " 薅羊毛 "。

但当时晓雨不知道的是,她每通过群主分享的链接下一次单,群主就能获得一笔返利,下单的人越多,群主拿到的返利就越高。

实际上,这些羊毛群分享的链接,基本都来自电商平台的官方返利软件,比如,淘宝的 " 淘宝联盟 "、京东的 " 京粉 "、拼多多的 " 多多进宝 "。

羊毛群分享的领券下单链接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分析,返利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电商引流模式,但不为大众消费者熟知,这也就导致了羊毛党利用信息差赚取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差价。

这类返利软件,原本是电商平台为了帮助商家进行推广而设立的,商家通过平台购买淘宝客服务,按照成交金额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给平台上的淘客,引导淘客进行推广,这也是最初的淘客模式。

同时,商家也会通过返利软件设置一些隐藏优惠券。" 一方面是为了引流,另一方面是不希望带来不必要的价格纠纷,就好比商家在打折处理时要规避正常的销售价格体系,否则会打破已有的行业规则,导致价格体系混乱,不利于渠道管理。" 崔丽丽称。

" 卖家为了推广买了淘宝客服务,在买家端就以商品返利形式呈现,有人通过你分享的带有返利的商品链接下单,你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晓雨以淘宝官方返利软件 " 淘宝联盟 " 为例向开菠萝财经解释,用户等级越高,获得的佣金也就越高," 高级用户一般是普通用户的三倍以上。"有人通过你分享的带有返利的商品链接下单,你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晓雨以淘宝官方返利软件 " 淘宝联盟 " 为例向开菠萝财经解释,用户等级越高,获得的佣金也就越高," 高级用户一般是普通用户的三倍以上。"

淘宝返利软件用户等级越高,佣金越多

来源 / 淘宝联盟

" 与用户等级直接挂钩的,是引流人数、成交人数和下单金额,通过你的分享下单的人越多,等级就越高。" 晓雨称,因此互联网上也衍生出了 " 代刷高返 " 和 " 快速升级 " 业务。

除了官方返利软件,互联网还衍生了很多汇集了各大电商 APP 优惠商品信息的综合性导购优惠返佣平台,比如粉象生活、花生日记、蜜源,这也都是羊毛党们的线报来源。

" 商家设置优惠买推广 - 联盟给推广位 - 羊毛党刷到分享 - 顾客购买,这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 在晓雨看来,羊毛党只要能拉新,运营起自己的流量池,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 " 纯赚 "。羊毛党只要能拉新,运营起自己的流量池,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 " 纯赚 "。


2.专业羊毛党:招聘 " 刷手 ",专薅 iPhone、茅台和黄金

这种运营着自己的流量池、利用官方返利软件,一边带人 " 薅 "、一边 " 薅 " 人的 " 团长羊毛党 ",其实还算不上羊毛圈里的高端玩家。

相比之下," 黄牛羊毛党 " 玩法更隐蔽、风险更大,但收益也高得多。一位 " 黄牛羊毛党 " 的管理成员表示," 普通羊毛党薅的就是几块钱的小商品,我们要薅就薅大羊毛。"" 大羊毛 ",指的是手机、茅台、黄金、限量球鞋等高溢价、易出售的抢手商品。

上述 " 黄牛羊毛党 " 的管理成员向开菠萝财经解释其 " 业务 ","就是利用优惠券或者活动,以低于市场价格买到客单价高的商品,然后按照市场价格回收,中间的利润就是你赚的钱。"

一名黄牛羊毛党在知乎分享称,其有自己的线报来源、抢货方式和出货渠道,通过爬虫等脚本抓取各个平台高溢价商品的价格及活动,结合市场行情,有利润的发出链接进行抢购或购买。

电商从业者陈科告诉开菠萝财经,这种羊毛党的背后通常都是些淘客公司,"他们会通过社交平台招揽‘刷手’,但刷手进群也要先交‘学费’。进群后,一旦有‘大羊毛’出现,组织者就会组织‘刷手’们去薅,之后再按一定的折扣回收这些商品,再通过闲鱼、微商、论坛或者经销商等渠道加价出售。"

" 听我安排,抢购高利润产品;我卖出去,给你结算高利润;过程简单,约等于躺着赚钱。" 双 11 期间,开菠萝财经获得的两份 " 黄牛羊毛党 " 的招新公告称。



招新公告中宣传的 " 刷手 " 任务

其中一份招新 50 人的公告显示,进群做任务的时间为两个半月,覆盖双 11 和双 12 两次大促,入群费为 299 元。管理者表示,这是因为双 11 期间赚钱项目多且利润高,所以缩短了服务周期。

另一份公告显示,进群费用为 1299 元 / 年,个人在社群内成功赚到的纯利润超过 1 万元,即可申请毕业,毕业后可留在群里继续赚钱,也可以解锁高级赚钱群。

开菠萝财经联系到其中一位管理者,缴纳进群费后被拉进两个微信群,其中一个采取禁言模式,仅供组织者发布 " 羊毛 " 信息,另一个群可正常交流,群内禁止出现 " 刷单 " 等敏感词汇。

据开菠萝财经观察,近一个月内,群里几乎每天都会发布 " 任务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根据组织者提出的需求,利用电商平台的活动优惠正常下单 iPhone 13 系列手机等热门产品;二是抢购限量发售的盲盒、潮鞋、热门演出门票以及茅台酒、金条、金币等有利润价值的产品;三是当某个平台或者商家出现价格漏洞时的 " 突袭项目 "。群内最新一次的 " 任务 ",是在元宇宙抢 " 数字房子 "。

群内发布的抢购 iPhone 13 和元宇宙数字房子信息

双 11 期间,天猫和京东均为会员发放了 6800-600、3800-300 的大额优惠券,群里最常见的项目领取优惠券后通过各渠道抢购 iPhone,成功下单一笔,可获得 100-700 元不等的利润。如遇到抢购茅台、纪念币或者其他有价格漏洞的大型突袭项目,组织者会单独拉小群,有的单笔利润高达上千元。

同时,组织者还会根据市场价格浮动、是否有利润,安排 " 刷手 " 取消订单或者拒签快递。如遇到商家发货超时,组织者会安排下单的 " 刷手 " 前去维权,索取赔偿。

不同与上述 " 上级 - 下级 " 的形式,开菠萝财经卧底的另一个 " 黄牛羊毛党 " 组织的无门槛 QQ 群,有近 2000 人,采取的是 " 刷手 " 与管理者合作的形式。

管理员每天不间断发布手机、茅台等高客单价的商品,指导群成员进行抢购。成员抢购到的优惠商品,可以自行出售,也可以加价出售给管理者。群公告称,出给管理员,即可加入核心微信群。在核心群内,管理员会更新热门商品抢购信息和报价,合作金额达到一定数额,还会获得分红。


群内发布的抢购信息及对应利润

根据群内信息,通过帮助组织者刷高价值产品 " 薅羊毛 " 的 " 刷手 ",短时间内赚到几千甚至上万的不在少数。组织者在招新公告中称,上次招新的 77 个人,在三个半月内有超过 70% 的人赚回群费,累计赚到 21 万元。

组织者的利润就更不可小觑了。开菠萝财经加入的一个付费群,进群费为 299 元 / 人,按照超过 250 人的群成员推算,组织者可以获得至少 7 万元的 " 进群费 " 收入。其在招新公告中也表示,自己已累计收入超 20 万元入群费。

" 这类专业的黄牛羊毛党,一年的收入不低于十几万元,前几年,他们甚至能月入 5 万元左右。" 陈科称。


3.薅羊毛,犯法吗?


无论是靠量取胜的 " 群主羊毛党 ",还是靠价获利的 " 黄牛羊毛党 "," 薅羊毛 " 的最大受害者,往往都是商家。

陈科记得,自己就曾把店铺一款商品预计设置为售价 128 元,结果失误设置了优惠 128 元,导致售价误变为 16.8 元,被薅走大量羊毛。

类似的漏洞并不少见,引起大众消费者关注的就有多起。比如,2018 年 11 月,东方航空由于系统维护平台出现低至 90 元的白菜价机票;2019 年双 11,天猫果小云旗舰店把 "26 元 4500 克 " 的脐橙设置成 "26 元 4500 斤 ",造成 700 多万元亏损;今年双 11,元气森林企业店铺因运营操作失误,导致超 14 万用户以超低价下单价值数千万元的产品。

今年双 12 期间,开菠萝财经蹲守在羊毛群里,就见证了一起商家被疯狂 " 薅羊毛 " 的事件。

当晚,纸巾品牌洁柔旗舰店参与淘宝百亿补贴的一款商品出现价格 bug,商品链接中从 10 包到 96 包不等的规格,均可以 19.9 元的价格下单。很快,多个羊毛群及购物小组同步分享了这一 " 羊毛 ",商品销量迅速涨至 20 万。几天后,商家给出的解决措施是,所有 " 羊毛 " 订单进行退款不发货,并补偿每位下单用户 10 包同款规格纸巾。


商品出现价格 bug 时,羊毛群会迅速联动

在类似的大型 " 薅羊毛 " 事件中,职业羊毛党是最令商家恐惧的,"一旦有商家出现重大的价格漏洞,短时间内消息就会传遍成千上百个羊毛群,很快就会被‘薅秃’。" 陈科称。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羊毛党组织发现一些电商平台的价格漏洞后进行分享,一般情况下,不涉嫌违法," 但如果明知道属于不合理或不合规的系统漏洞或技术漏洞,还进行传播并下单,就有可能被归为不当得利。"

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车冲律师告诉开菠萝财经,羊毛党 " 薅羊毛 ",一些情形下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平台的优惠政策或优惠漏洞,从而获得低价商品或服务,再通过转卖等手段赚取差价等利润,是正常的交易行为。

其指出,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电商平台认可该类交易订单的情形,比如此前腾讯承认用户低价开通的会员、东方航空允许乘客正常使用白菜价机票。

不过,还有一些 " 薅羊毛 " 行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车冲律师指出,一般情况下,达到刑事犯罪标准的情形,是羊毛党通过非法途径利用非法技术进行 " 薅羊毛 "。比如,羊毛党采取群控软件 + 改码软件的手段,获得电商平台的优惠券或者以超低价购买平台商品或服务,或者 " 冒充 " 新用户获取大量的新用户低价购物资格,此种情形可能涉嫌诈骗罪;通过非法技术手段侵入电商平台进行修改数据等方式获得优惠券下单的行为,则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而当下真正处于灰色地带的,正是介于合理利用优惠 " 薅羊毛 " 和采取非法技术手段薅羊毛之间,有组织的 " 薅羊毛 " 倒卖行为。

朱巍认为," 黄牛羊毛党 " 组织 " 刷手 " 领取优惠券再抢购热门商品获利的情况,应当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这类刷手并不是真正的消费者,实际上相当于有组织地利用虚拟账号获取不当利益。"

北京市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宗桂指出,这种组织抢购、倒卖的行为涉嫌民事欺诈,但在实际情况中较难认定。" 在电商平台的系统里,这些订单都是与真实客户签订的真实交易,订单成立后,客户即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可以自由处置,即便、转卖给他人,从证据角度来说,很难认定和查处,而且商家维权成本高,商家事后追究可能性小。"

由于在法律情形中较难认定,更多的举证和监管责任,落在了电商平台身上。

淘宝、京东、拼多多各自的返利软件页面

在陈科看来," 羊毛党 " 如此庞大且能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台的打击力度并不够。

"羊毛党尤其是职业羊毛党,活跃度和复购率都比较高,对电商平台来说,既意味着更高的 GMV,也意味着更大的流量、更好看的日活数据。"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

崔丽丽也认同,某种程度上,羊毛党对电商平台来说能起到一部分的引流作用。" 电商平台是愿意通过一部分的利益折让来换取这部分流量的,当然有时这些折让是由商家承担。"

但庄帅认为,电商平台需要流量,更需要真正购买的用户,因此各大电商平台对恶意‘薅羊毛’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防范机制和限制技术。" 比如,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账号,同一个 IP 地址、Mac 地址、IMEI 信息不可以重复下单,对大量寄往同一个收货地址的可疑订单进行‘砍单’等。"

在崔丽丽看来,平台理应对 " 羊毛党 " 有组织的商业化行为进行更多的管理和规制," 比如,应当设定隐藏优惠使用的条件,加强技术辨别,并设定可追溯的、留有证据可以申辩的相应机制、罚则等。"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