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乐

去年在港交所门前按下刹车键的达美乐中国,日前重启了上市进程。对于紧急延迟上市的做法,达美乐中国曾发布公告解释为“市况”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的餐饮市场真正复苏,资本市场才会放开怀抱,而达美乐中国IPO的重启也说明较好的上市时机已经到来。从业绩数据来看,看重时机的达美乐中国,也曾错失宝贵时光:虽为全球第一,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却远落后于必胜客。因此,IPO募资用以门店网络扩张被写入达美乐中国的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达美乐中国还需要有更紧迫的时间观念:达势股份的特许经营权将于2027年到期,而注重速度、质量的创新升级迭代是达美乐中国的要务。

曲折的IPO

达美乐披萨的中国运营主体达势股份于2023年3月8日再次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美银担任独家保荐人。这也意味着达美乐中国已重启香港IPO。

在此之前,达美乐中国的上市曾在中途按下刹车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年中,达美乐中国首次披露IPO招股书,10月份预披露更新,终于在11月通过,并披露聆讯后资料集。该公司原计划2022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IPO,发售1135万股,招股价每股46港元至50港元,最多募资5.675亿港元。但在去年12月,达美乐中国发布公告称,鉴于现行市况,经征询独家整体协调人后,决定延迟全球发售。

长久谋划、走完流程,上市前却紧急延迟,彼时达美乐中国归因于港股市场的冷清。公开报道显示,受二级市场低迷的影响,整个2022年,港股IPO就一直在低谷徘徊。此前大小巨头们轮流发售、一天上市7家连锣都不够用的盛况彻底消失。顶住压力选择在去年12月登陆港股的卫龙,便遭遇了流血上市的情形:未迎来预期之中的市值暴涨,反而在上市首日破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的餐饮市场真正复苏,资本市场才会放开怀抱,而达美乐中国IPO的重启也说明较好的上市时机已经到来。

从上市材料中的业绩数字来看,达美乐中国正处于业绩改善期。

2020年至2022年,达美乐中国的营收分别为11.04亿元、16.11亿元和20.21亿元,2021年和2022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45.9%和25.4%。达美乐中国2020年的经调整EBITDA(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为亏损约0.17亿元,2021年和2022年则均实现盈利,分别为0.63亿元和1.39亿元。

在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达美乐中国曾连续多年面对盈利难题,需要通过上市维持可持续发展:“借助资本的力量,增添自身的品牌势能,才可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商业环境获得生存。”

滞后的步伐

上市筹集资金,达美乐中国将扩张放在首位。招股书中显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张门店网络。以及用作一般企业用途。

这家顶着“全球第一”头衔的披萨品牌,在中国市场却并不算风生水起。公开资料显示,达美乐主打外卖路线,全球门店数接近两万家,2022财年净收入超过45亿美元。无论按营收还是门店数量计算,达美乐都是全球第一。不过,在中国,达美乐的影响力一直远落后于必胜客。

根据2021年的数据,必胜客以37.4%的市场份额占据着中国披萨市场第一,达美乐位列第三,只有4.4%。截至2023年1月1日,达美乐中国门店数量不到必胜客的四分之一。在地区覆盖率上,达美乐中国也还很难与必胜客相较:直到2016年才在杭州开出首家北京、上海以外的门店。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基本上只能看到必胜客和非连锁披萨品牌的身影。

不少市场分析声音将达美乐归结为时机的滞后。作为达美乐的“老对手”,必胜客先于达美乐6年进入中国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必胜客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披萨消费风潮逐渐起步。1996年,达美乐披萨以特许经营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率先在北京、天津及河北三河设立门店。中国本土第一披萨品牌尊宝披萨于1998年创立于深圳。

早年间由于经营权较为分散,达美乐中国前期的发展速度一直较为缓慢。直到2017年,达势股份成为达美乐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特许经营商。此后,明确的扩张战略才让达美乐中国门店开始飞速增长。

开店再开店,达美乐中国似乎尝试找回“失去的时光”。今年2月底,达美乐披萨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达美乐全年在中国新开了174家门店,总数达到589家,扩展速度居五大披萨品牌之首。

达美乐在招股书中将市场划分为“北京和上海”与“新成长型市场”。2019年至2021年,后者的收入占比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京及上海的门店规模为283家,新成长型市场则为225家。

根据达美乐中国的最新规划,计划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开设约180家新店和约240家新店,并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开设约200家至300家新店。

紧迫的时间

冲击港股、努力扩张背后,达美乐中国预判披萨市场及其外送场景都有更多想象空间。达美乐中国在招股中表示,中国的比萨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21年时市场规模为364亿元,与东亚市场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比萨市场还远未到饱和状态,2021年中国每百万人拥有10.9家比萨店,而日本和韩国的这一数字均达到28家以上。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比萨市场中,预计比萨外送分部甚至将较整个中国比萨市场增长更快——2021年外送销售额为179亿元,占整个中国比萨市场的49.2%,预计2021年至2026年比萨外送分部将按19.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443亿元,占整个中国比萨市场的64.3%。

虽然市场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对于达美乐中国而言,似乎仍要考虑时间问题。达势股份于2017年与达美乐续签总特许经营协议的初步期限为期10年,在符合若干条件的情况下可选择续期额外两个10年。

“最近这三年,中国比萨市场的竞争较具残酷性。整体来看,达美乐中国上市面临的风险较高,因为达美乐中国的特许经营权仅到2027年的6月份,时间紧迫。”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随着消费升级不断的深化,中国比萨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稳步发展,稳步扩容的节点,这也是支撑了达美乐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达美乐中国的最大问题也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与质量,不能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跟诉求。”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达美乐的口味和服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达美乐中国想要超越必胜客,虽然看似有难度但也有机会。在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平台上,有消费者表示:“感觉达美乐做得更用心,食材间搭配更和谐。”“每次吃达美乐都感觉很好,比其他品牌口味丰富。”

徐雄俊认为,达美乐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达美乐中国需找到自己独特的爆品,然后再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开店,这样的话才能在市场中拿下更大的蛋糕。”(图片来源:企业官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01 连亏多年后,“达美乐中国”决定冲刺港股

3月28日,达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本次上市的主体,其实是“达美乐中国”,也就是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

我们先将眼光放到达美乐这个品牌。

1960年,达美乐诞生于美国密歇根州。按2020年全球零售销售额计算,达美乐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比萨公司,截至2022年1月2日,在全球90多个市场,拥有超过18,800家门店。

达美乐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掘金的比萨品牌之一。

1990年,必胜客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餐厅,启蒙了中国的比萨市场。1997年,达美乐携带着“外卖比萨”的概念,在中国开疆拓土。

目前,招股书显示,达美乐中国在中国大陆的10个城市,拥有485家直营门店。

2019年至2021年,达美乐中国的收入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和16.11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0年销售收入计算,达美乐中国算是中国第三大比萨公司。

不过,达美乐中国的利润不尽人意。2019年至2021年,达美乐中国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68亿元、2.00亿元和1.43亿元。

这个连续多年亏损的比萨品牌,为何勇闯港股?

或许,对于达美乐中国的成绩单,我们还需要给到多一点耐心。从招股书可以看到,达美乐中国在2017年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自2017年起,达美乐中国的门店数翻了三番,且各季度保持同店销售正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2019年至2021年,达美乐中国门店层面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为4.4%、4.0%和9.2%。从同店增长来看,2019年至2021年,达美乐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分别为7.3%、9.0%和18.7%的同店销售增长。

多番调整后,达美乐中国的市场表现仍需时间验证。


02 群雄竞逐的中国比萨市场

历经30多年发展,达美乐中国所处的这块市场,已经相当成熟。

我们粗略地将中国比萨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1.0 中国市场启蒙阶段:必胜客、达美乐、棒约翰这些全球巨头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餐饮带来了全新的启发。这一时期,必胜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以必胜客为代表的“家庭聚餐场景”,则构成了这时比萨赛道的主流模式。

2.0 本土品牌崛起阶段:由于比萨的标准化程度极高,模式成熟,餐饮创业者争先涌入。尊宝披萨、比格比萨、乐凯撒等本土品牌,以单品类、自助、下沉等特色切入细分领域,很快在区域市场打开了声量。比萨市场随之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


3.0 群雄竞逐阶段: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2021年之间,国内比萨企业注册数量持续上升,2020年达到顶峰国内与比萨相关企业一共有2.5万家。即便遭遇疫情,上半年也新增了3728家相关企业,同比上涨45.1%。

正处于黄金时段的比萨赛道,早已站满了竞跑者。目前在中国市场,最早进入中国的必胜客,门店已超过2000家。尊宝披萨的门店数量同样超过了2000家。随后的品牌数量大多在500家上下,相继发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比萨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5.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623亿元。

在比萨这个黄金赛道,各大品牌要如何拿下更大的蛋糕?

数据来源:达美乐中国招股书


03 比萨品牌们的两个选择

横在这些头部品牌们面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即便乐凯撒以榴莲披萨打下天下,随后很快在各个品牌的门店都能点上一份榴莲披萨;二是门店竞争激烈,定位轻快餐的比萨品牌层出不穷,投入小,风口周期短,加剧了整个行业的内卷。

从目前比萨头部品牌的动作来看,分别探索出了几条不同的路径。

→以达美乐、慕玛披萨为代表的快餐化模式,主打外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中国比萨市场,外卖占比已经超过了堂食。2016年-2019年,中国比萨市场的外卖销量增长迅速,尤其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外卖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堂食,达到了157亿元的规模。

数据来源:达美乐中国招股书

在比萨外卖市场,达美乐和慕玛披萨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达美乐常被网友调侃为:“全球最难吃的比萨。”但,它的的确确占领了比萨市场的一快大蛋糕,绝招就是——快。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其创始人Tom Monaghan 表示,外卖的门槛太低了,“只有跑得更快,才能站得更稳”。他认为,30 分钟就是消费者心理承受的极点,达美乐快的标准就是在 30 分钟内将比萨送到消费者手中。

因此,外卖构成了达美乐的核心竞争力。招股书显示:2021年达美乐中国超过73%的收入来自外送订单。

数字化的成熟,则是达美乐外卖业务的重要支撑。曾任达美乐市场总监的Russell Weiner 就戏称:“达美乐其实是一个 IT 公司,只是正好在卖比萨而已。”在这家公司总部的800名员工中,大约有一半都是数据专家,进行软件和数据分析工作。

成立于2014年的慕玛披萨,同样主打外送业务。

慕玛披萨将客单价设置在了20-30元,并较早推出了6寸规格的小尺寸比萨,降低外卖场景下的决策门槛。同时,慕玛比萨也推出了外卖套餐,例如仅二、三十元的“比萨+可乐”或者“比萨+小食”套餐。

基于外卖为主的模式,慕玛披萨现在已经开出了200多家门店。

此外,必胜客在疫情后也着重发力外卖业务,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公司财报,其2021财年,外卖收入占到了整体销售额的36%。

曾经以“手工比萨专家”为slogan的至尊比萨,也在2019年实现了全新的升级,对外发布“外卖比萨选至尊”的经营口号。

以必胜客、玛尚诺为代表的休闲餐饮派,深挖场景和服务。

必胜客等以休闲餐饮定位的比萨品牌,虽然也在近几年着重发力外卖业务,但主营业务仍是深挖休闲餐这个老本行。

这些品牌,将主要的心思用于挖掘更多的“场景”,延展比萨品类,提高复购。

以必胜客为例,除了探索午、晚高峰以外的增长机遇,下午茶和早餐都被作为重点发力的领域。

在门店设计上也可见端倪。全国多家必胜客餐厅被改造成为主题店,有精致的的古风装饰料理成诗挂画,古色古香的桌案,墙上装饰着苏东坡的名作《赤壁赋》,服务员也都身着古风服装,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和新鲜感。

另一家老牌比萨品牌玛尚诺,也在“场景”进行深入的探索。

去年,玛尚诺在广州四海城开出了首家黑金店,特色之一就是店内的酒吧直接对外开放,消费者无需进店,就可以坐在吧台上,喝喝饮料和小酒。在它的不少门店,还上新了“星夜派对”的系列新品,包括了烤牛肉串、香肠拼盘、烤猪肋排等,晚市7:30以后供应。

比萨玛尚诺中国首席执行官王东生曾在采访中提到,这些品类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且有着高频产品带低频产品的作用。但如何能和意式比萨集合在一起,与沙拉、意面等产品有机组成丰富的产品线,满足顾客需求,成了接下来的重点。

乐凯撒也在去年开始了全时段的探索。

随着“日咖夜酒”文化越来越流行,乐凯撒首次尝试结合当代年轻消费者爱酒的消费习性,在部分门店加入bar台,创造更随性的社交空间以及更多元的比萨消费新场景。

在比萨这个连锁餐厅占比高达88.2%的市场,正上演着综合能力的大比拼。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萨混战,而是如何通过运营、产品及年轻化策略,拿下更大市场的战斗。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