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快速崛起和短视频平台直播维度的不断拓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营销渠道之一,吸引诸多商家或企业进军直播带货领域。然而,直播带货的风口并非云淡风清,在直播间翻车的企业也屡见不鲜,年初“屈臣氏”因为主播直播间骂人事件被网友顶上了微博热搜,近日椰树集团抖音直播因网红美女“尺度过大”再度陷入舆论风波……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对于很多商家而言,虽没有往年那般“热卖爆棚”,但也算得上“锦上添花”,颇有收益。

然而,令很多网友始料不及的是,10月1日下午3点半,在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椰树集团注册的官方抖音账号开始直播:四名身材凹凸有致的女主播一边热舞一边展示推销椰树椰汁产品,有网友在评论区直呼“熟悉的套路”“不变的画风”“看着土土动人”……

“椰树”抖音账号视频画面截图

或因为椰树太痴迷于“土味画风”和美女主播太过“博眼球”,整个国庆假期先后6场直播,期间累计8次被平台“掐断”,并在10月6日至7日受到“封停两天”的警告。10月8日晚8点,椰树集团再次开播,但开播时长仅12分钟两次被“秒掐”,理由是“直播违规”。

“椰树”抖音账号及直播记录截图

10月9日,“椰树集团直播带货引争议”“椰树集团回应直播争议”等多个相关话题被网上舆论推上热搜并持续发酵,截至目前相关词条阅读次数已超过3亿次。另据新抖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椰树”抖音账号总粉丝数已达39万,且每天还保持新增上万粉丝的关注量。

“椰树集团直播带货引争议”话题截图

“椰树”直播因“翻车”再次成功出圈,虽然不是网友和媒体乐见的,却是又一次实现了“反向营销”的策略终极目标,合计引起超3亿多人次网民的关注。这也许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直播不是目的,流量才是关键


纵观国内几大直播平台,类似椰树集团直播间美女主播的比比皆是,有的“尺度”甚至远远超出了“非正常”范围。为此,不少网友公开为椰树“鸣冤”:“这些美女穿着得体,并没有袒胸露背或搔首弄姿,比那些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的直播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别人可以,椰树不可以?显然,问题并不在美女主播的身上,也不是网友用“有色眼镜”故意举报,而是椰树从头到尾在“擦边球”的营销炒作中,给自己塑造了这么一个“不正经”和“假正经”的品牌形象。

但是,面对如此轰动效应和关注度,即便可能会面临随之而来的官方处罚,椰树集团也并没有感觉一丝冤枉,反而表现得异常淡定,甚至在心中暗暗自喜:感谢抖音平台、感谢广大媒体、感谢全国网友的热议!因为,每次舆论风波过后,都会提升“椰树”品牌知名度,促进销量持续逆势增长。

上述这个论断,绝非文化产业评论肆意捏造,而是椰树集团公开引以为傲的“三大法宝”之一。今年1月29日,椰树集团在微信官方账号发布“开门红报喜”称,今年1月销量与去年同比预计增长36%。去年全年销量持续逆势增长!2021年比2020年增长16.82%,比2019年增长7.71%;两年平均增长12.26%,比国家两年平均GDP增长5.1%还多1.4倍。

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至2020年,椰树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4.77亿元、44.5亿亿元、43.36亿元、40.21亿元、41.57亿元、39.16亿元、43.29亿元、38.96亿元、38.96元。以此推算,椰树集团2021年营收应在46.61亿区间。

同时,在文章中特别强调,“椰树”能够从连续五年亏损、换了四任厂长都救不了、仅差2万元就破产到发展壮大、36年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坚守“三大法宝”:一是体制优势,二是决策正确,三是管理从严。

文章在“决策正确”经验中指出,坚持量力而行、步步为营,不为追求一时风光而盲目做大,继续坚守精干主业不上市、先做强保做久促共富的方向进行决策始终不变。并列举了2019年“我从小喝到大”椰树牌椰汁广告和2021年“椰树”培养职业经理学员招生广告风波,因应对决策成功,合计引起5亿多人次网民关注,再次提升“椰树”品牌知名度,促进销量持续逆势增长。

2022年1月29日椰树集团微信官方账号文章截图

从2009年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字眼,到2016年火山岩矿泉水“胸模瓶”引发舆论争议;从2019年新包装印上“我从小喝大”的广告风波,再到2021年“椰树”培养正、副总经理招聘事件,虽然一路的争议,一路的被处罚,却让椰树集团实现了“反向营销”正面受益的目标。

椰树集团颇受争论的相关产品广告

椰树集团微博截图

这就是椰树“痴心不改”的执念所在。此次,直播风波同样如此,看似是几场直播带货,实则就是制造“热点”获取新的流量!


创品牌容易,守住品牌真的很难


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从企业的创立初期就悄然形成,并在发展壮大中不断得到固化和提升,最终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其品牌的名称、标识及包装也便成了企业对外宣传的最亮的名片。

公开资料显示,椰树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营海口罐头厂,1981—1985年连续多年在“生死线”上徘徊,先后调换四任厂长均无起色,仅差2万元拥有1400名职工的企业就濒临破产。1986年1月,46岁的王光兴临危受命成为罐头厂新任厂长,并于1988年研制出椰树牌椰汁,带领罐头厂首次实现转亏为盈。

据相关报道,椰树牌椰汁品牌创立之初,负责椰树椰汁品牌包装设计者是海南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柯兰亭,他设计的第一版产品包装,大胆采用了黑色打底,搭配一颗刚剖开的新鲜椰果及一只装有椰汁的高脚杯,黑白对比、绿椰相衬,简约大气,即便放到今天仍显清新高雅。

此后10年间,椰树牌椰汁产品一路畅销,还被定为“中国国宴”饮料,椰树品牌形象得了整体提升。1999年央视春晚黄金广告时段,一位身材白皙丰腴的妙龄女郎端着一杯椰树牌椰汁,向全国观众喊出了“每天一杯,白白嫩嫩”宣传口号,从此便成为了椰树牌椰汁最经典的广告语。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量,从2006年起椰树开始此类饱受诟病的广告进行“降维”加工和“性感”演绎,将“每天一杯,白白嫩嫩”降维成“白白嫩嫩、曲线动人”“丰满动人”“木瓜饱满我丰满”等的主题,改走“诱导说服+性感迷惑”庸俗广告文化路线,让原本国际公认的“正宗椰汁”变成国人眼中“不正经品牌”!

椰树椰汁户外广告画面(图源:椰树集团)

在王光兴“用广告策划拉动买家”的营销理念引领下,2017年椰树集团投入2亿元专门用于广告策划,并成立“拉买办”(拉动买家的部门)专职负责相关工作。在此之后,椰树集团广告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大,方案用语更加直白、庸俗和露骨,前文提到的2019年推出的“我从小喝到大”,因涉嫌违规宣传“丰胸”功能,再次登上热搜。

回顾椰树集团发展史不难发现,自1994年由“海口罐头”厂更名为“椰树集团”28年来,椰树从一棵即将枯萎的“病树”成长为中国饮料十强企业的“参天大树”,王光兴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厂办宣传员成长为一名颇有传奇的优秀企业家,着实令人敬佩。

然而,椰树牌椰汁作为中国较早的“国宴饮料”之一,作为继茅台酒之后获国际巴拿马特等金奖的世界品牌,作为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授予“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的原创企业,“椰树”并没有用这些特有的优势丰满自己的品牌定位,而是在“另类丰满”的营销中迷失了应有发展方向。


结语


有专家指出,椰树之所以坚持走这样的路线,除了品牌营销的惯性之外,还在于消费者对于椰树品牌的固有认知太深,如果轻易改变,很可能会丧失原有的消费群体,而这种固化的风格,也限制了椰树集团去拓展新的消费人群和市场。

文化产业评论认为,除了上述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椰树管理体制以及创始者的偏执所致。这种“企业偏执”的共性就是,干自己“以为正确”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后果!

近年来,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进入了迭代发展期,随着元气森林、爱吖益生菌、植白说等网红品牌的快速崛起,昔日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上“四大霸主”:东银鹭、西唯怡、南椰树、北露露的优势早已不复当年。这个形势,想必椰树早已警觉,不然也不会有“椰树与瑞幸CP”的破圈,以及“椰云拿铁火”横空出世。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植物基饮料相关企业有7000余家,其中在近三年内成立的企业就有3000余家,各细分品类市场赛道火热异常,头部品牌面临着强劲的竞争。不容误判的是,不论网红品牌还是传统品牌,崛起的背后往往都拥有强有力的供应链作支撑,否则再好的“辣眼的广告”也说服不了“唯快不破”“唯破不立”的市场。

今年是椰树牌椰汁诞生的第34个年头,当初40出头的创始人王光兴已是年近80多岁的老人。面对植物基饮料市场“潜流暗涌”,对于已经具备产能、渠道和品牌优势的椰树集团而言,能否在这场饮料产业的变革中突出重围?

除了革故鼎新之外,重塑品牌形象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你没有勇气改变自己,就会在别人的改变中失去市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市场定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椰树为了搞噱头也是够拼了,最近又开始进军直播间搞新动作!

一向特立独行的椰树集团,在过去的34年里,频爆出各种震惊圈内外的营销事件,这其中一贯是土味营销先行。

这次的直播间里,画风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几位身材姣好的女主播,身穿彩色紧身上衣和贴身短裤,随魔性音乐一边晃动身姿,一边展示鲜榨椰汁、椰子油、矿泉水等椰树集团旗下的产品。

被网友调侃为“满屏的大长腿和抖动的胸”!如此的土欲系画风,一些消费者直呼辣眼睛,反手就是举报。

据悉,10月8日晚间,椰树集团在停播两天后再次开播,不过小姐姐们才热舞几分钟,就被平台掐断,十分钟后又恢复了直播,却在五分钟后再次被掐断。

虽然卖货成绩目前尚且平平,不过椰树集团或许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品牌曝光度实属是稳住了一波,当天观看人数总计超22.8万人次,在线人数峰值达3.2万人。

一边是被粉丝夸会营销,比如椰树主播不是当下烂大街的网红脸,“和椰树椰汁一样纯天然”,“我一个女生也爱看,赏心悦目”,以至于网友们不断催播。

虽然也有大量批判的声音称其为“打擦边球”,但是真要依据直播规则来审视它,其实又貌似没有违法违规的内容。

被骂了这么多年,椰树难道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开车”式营销很土吗?其实特立独行的椰树很清醒,其深谙“土到极致就是潮”的营销密码。


土潮风一吹就是34年


椰树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历经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今年的椰树集团,已经34岁了,椰树椰汁的外包装宣传语也每年一换,如今更新成了“34年坚持在海南岛用新鲜椰肉鲜榨”。

简单的word版本文字,再配上红黄蓝和“五彩斑斓的黑”。字要足够大,颜色要足够艳,对比要足够强烈,再混合点可爱小表情,这些标配设计已经成为椰树的独特标识。

眼尖的老粉们发现,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椰树的包装还是和小时候记忆里一模一样啊!

的确,椰树的外包装足够任性,当别的老品牌都在包装上不断尝试创新时,它却还是老样子。

这么土的包装还坚持用了这么多年,这背后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难道就不担心被消费者嫌弃吗?

这还得提到椰树背后的灵魂人物——王光兴,以及他带领之下的椰树,在这些年所走的一条特立独行经营之路。

海南椰树集团的前身为海口罐头厂,原本是广东省在1955年时兴建的一家地方老字号国企。

后来由于发展遭遇瓶颈,在1981年到1985年间持续亏损,720万元的家产亏到仅2万元,期间连续换了四任厂长也没能起死回生。

直到1986年1月,王光兴被调来“救火”,临危受命海口罐头厂第一把手,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王光兴意识到,只有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口,才能扭转当下的窘迫局面。

后来他发现,作为椰子盛产的海南,大部分厂家都是以生产椰子食用品类为主,而饮料市场却处于空白状态,极具市场潜力。

虽然发现了商机,但是摆在眼前的研发问题却成为了一个拦路虎。椰子饮料油水分离的研难度非常大,不过对于当时的王光兴来说,他急需这样一张王炸让椰树突出重围,放弃研发意味着可能破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7年9月,反反复复历经了383次研发试验后,椰树牌椰汁终于横空出世。在首年就实现盈利240万元,拯救了摇摇欲坠的海口罐头厂。

1994年,椰树更是实现了在全国饮料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那时候,椰树的营销还是比较清新的健康风,广告语也是走的健康路线:“必须用新鲜椰肉榨汁,不加椰子原浆,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

这也让椰树在那些年一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健康饮品,大到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超,小到城乡镇的杂货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经过多次全方面的改革,王光兴不仅让椰树集团转亏为盈,还开启了在椰树领跑椰汁饮品赛道的新时代,并伴随着70后、80后、90后等几代人的成长。


认错很快,坚决不改


随着市场不断壮大,这个从海南走出来的椰汁牌子,却逐渐将“清新风”刮成了“狂野风”,在品牌营销上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野路子。

这些年,椰树不仅给自己贴上了“人民大会堂国宴饮料”、“世界首创、中国一绝”等夸张的标签。

还在黄金时段猛砸广告,各大电影院的片头广告位也惊现椰树的“胸器”雷人画面。

清一色极具“椰树风”的狂野营销,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消费者们直呼辣眼睛。

一般来说,大部分品牌在做营销时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生怕一不小心将口碑给砸了。

但是椰树偏不按套路出牌,营销常年翻车,虽然事后认错很快,却坚决不改!

或许椰树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得多,它早已深谙其中的流量密码,黑红也是一种运气。

时间回到 2005年,想要加速向前跑的椰树集团,早已不满足于大众化的常规宣传方式了,开始琢磨着如何搞点野路子才能快速获得关注度。

于是,椰树开启了大胆尝试,最开始椰树将海南沙滩与比基尼美女结合,推出来一系列广告海报。

争议声此起彼伏中,没想到宣传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这意外的尝试让椰树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椰树先是在旗下各种饮料广告语上“性暗示开车”,雷人广告语频出,“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怕不行,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并且将它们印在了公交车身。

这一波操作让椰树开始“黑红”,当时甚至有消费者向当地部门投诉,认为这样的广告出现在公共场所有辱城市风气,应该归到扫黄打非范畴。

但是椰树集团却在背后偷着乐,因为被骂的同时销量也在跟着不断上涨。

紧接着,椰树又打起了外包装的主意。

为了充分利用瓶身这块金字“广告牌”,2005年椰树掌门人王光兴亲自操刀,一改以前带有热带椰子树等图案元素的椰汁包装,将椰树椰汁的瓶身包装重新设计。

自此,专属于椰树的简单粗暴Word方块设计风诞生,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此土潮的设计风,却十分具有辨识度,不得不说改版包装是十分成功的。

然而椰树仍旧不满足,立志要将土潮风发挥到极致。

2009年开始,又在包装上直接加入了丰满的女性模特图片,打着擦边球搞起了“小黄图”。

在2017年,更是上新了同系列配套辣眼广告,广告里胸部丰满的沙滩女郎们身着比基尼,高喊着“每天一杯、白嫩丰满”,让椰树椰汁赚足了关注度。

在2019年,椰树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从小喝到大”、“每日多饮椰汁能使乳房饱满”、““椰子有利男女”、“椰汁增大乳房之说”等广告语随之流出,后被罚20万元并被要求停止播出相关广告。

或许是产品包装和营销广告已经土到了天花板,椰树集团的“炒作”基因开始伸向了招聘需求。

2020年8月,椰树集团的招聘启事中,要求应聘者签订承诺书,保证“顾事业不顾家”,终身在椰树集团服务”,甚至要求以房产作为抵押,如此的“卖身契”式招聘需求,瞬间引发了大众热议。

一系列后续玩法更是越来越夸张,2021年3月,椰树集团又承诺“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最后却被海南市场监管部门由“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为由罚款40万。

确实是玩过火了,网友们也纷纷批评招聘需求散发着低俗的婚恋观。倔强如椰树,罚款就罚款,接下来却将文案优化过后继续用。

今年4月份,椰树“谨慎”地将“有美女帅哥追”删除,替换成了“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 ”,不过还是引发了一场“口水仗”。

椰树集团接二连三的招聘小广告骚操作,让大家开始怀疑招聘内容的真假,或许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但每一次,消费者明知道它是“惯犯”,却还是选择了原谅和包容。

无论是辣眼广告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招聘启事,椰树的确是放开胆子在撒野,就算被骂被罚款也在所不辞。

不过,这些极具争议性的事件,也的确让椰树实现了一定的销量增长,所以在公司内部竟然被评价为“决策正确”。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椰树想继续靠着营销争议长期吃老本,可能不太现实了。


不愿意服老的椰树


“椰子”风味的饮品,因为其独特的清凉口感和自带健康属性,这些年早就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火起来了。

国内的植物蛋白饮料赛道,目前已经火药味十足,尤其是以“椰汁”为基底元素的饮品正在快速崛起。

据天猫TMIC《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的调查,椰子风味在植物蛋白饮料中增长最快,增速高达109%。

数据显示,2021年双11饮品赛道TOP30的植物奶品牌中,主打椰子口味的品牌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过去有个叫“南椰树,北露露,一统南北六个核桃”的说法,其实足以窥见露露和六个核桃这样的老对手对于椰树的威胁。

而近年来,市场排序早更是被重新打乱,快消品界的新老选手齐刷刷上阵,欢乐家、特种兵、味全、统一、汇源纷纷冲进赛道企图分得一杯羹,成为了椰树的劲敌。

同是海南本土品牌的春光公司,在过去主打椰味休闲食品而闻名,而在今年3月份也开始抢道进入椰汁行业,来势汹汹。

而另一边,生椰口味在咖啡界和新式茶饮中也走红成为了香饽饽。

喜茶、奈雪、茶百道、瑞幸的明星产品中都不乏椰子风味饮品,这对于椰树也是一种挑战。

《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的数据显示,椰子使用频次在取样的40个茶饮品牌中占据了首位,有92.5%的品牌都推出过椰子元素产品。

无论是植物蛋白饮料品类还是新式茶饮品类,椰子口味的产品都成为了香饽饽,这或多或少都给椰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危机四伏的竞争环境,椰树集团这位34岁的行业“老大哥”,想要应对赛道不断崛起的新选手们,明显有点力不从心。

早在2014年,王光兴曾提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完成60亿元产值,计划在“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完成100亿产值目标。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产值目标目标均未实现。

2014年至2020年,椰树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4.5亿元、43.36亿元、40.21亿元、41.57亿元、39.16亿元、43.29亿元、38.96亿元。

近七年,椰树集团的营收水平都维持在40亿左右,虽然没有太大的亏损,但是也没有寻找到新的增长门道,有点“躺平”的意思了。

据椰树方在2022年1月底公布的上一年数据,2021年椰树销量同比2020年增长16.82%,比2019年增长7.71%,两年平均增长12.26%。

这样的成绩看起来尚且稳定,但其实并不是正常现象。因为早在1999年,椰树在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50.3%。

而随着整个行业不断在扩容,到2019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已经达到了1266亿元,其中椰汁饮品占到12%,而椰树牌产品仅占椰汁品类的26.32%。

这样算下来,相比于20年前,椰树椰汁的市占比还下降了一半。

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言而喻,椰树虽然拥有搞野路子营销噱头的天赋,不过在经营思路上却一直都比较传统。

曾经的灵魂人物王兴,也已经80多岁了。不愿意“服老”的椰树其实也尝试过改变,不过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椰树最大的风险其实是产品过于单一化,这一点品牌自身其实也比较清楚。椰树牌椰汁是1988年诞生的,在这34年期间,应该也算是椰树集团唯一的爆品了。

虽然椰树旗下还有矿泉水、果汁、凉茶、纤维果等产品,但却一直不温不火,不被大众所熟知,这也暴露了椰树集团对新品研发方面的懈怠。

另一方面,渠道过于传统,也成为限制椰树产品销路的一大困局。

跟不上互联网时代之下的新型爆品思维,玩不过瑞幸、元气森林、喜茶这样的新生代选手。

椰树显然也着急,为了在新营销上开疆拓土,不断跃跃欲试。


土到极致就是潮


为了拥抱新时代,不服老的椰树乐此不疲在折腾。

除了进军直播间,还开始重视构建电商渠道,与其他品牌做联名,不断摸索新的出路。

比如今年初夏4月份,椰树联名瑞幸推出了联动新品“椰云拿铁”爆火。

不过,相比于口感,陆续前来排队购买的消费者们,或许更在意它的社交价值。

这应该算是椰树首次对外合作,要知道一向特立独行的椰树集团,在过去的34年里从不屑于搞联名。

当瑞幸的“新”、“潮”碰上椰树的“老”、“土”,极大的反差感放大了消费者的好奇感。新老实力品牌强强联合,必将会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这次土与潮的联名营销还是算得上成功首发单日销量就超过了66万杯,首周销量超过了495万杯。

这次与瑞幸的合作,也可以称得上是椰树集团在对外开放合作的里程碑式一步。

特立独行了30多年的椰树,或许也逐渐意识到光有过硬的产品是不够的,酒香也怕巷子深。

而新媒体也被椰树集团逐渐玩得炉火纯青,尤其是在官方抖音账号自直播以后,其更新的视频风格也开始统一。

不仅有美女们大长腿在工厂仓库齐舞,还有红裙高跟鞋美女在会议室展示产品。

不过,相对于当下乐于砸推广费实现一夜爆红的网红品牌,让椰树有底气乐观的是自家多年沉淀来的产品。

椰树椰汁经过多年的口碑积累,在椰子行业已经是元老级别的地位,产品的口感也经得起推敲。

眼看这30多年里其他新老品牌起起落落,椰树竟还能屹立不倒,产品这张王牌的确是椰树的不败之关键。

只要有好产品,相信在未来,椰树依旧有机会翻盘!

靠着产品质量做支撑的基础上,从消费定位、产品创新、渠道多元化等方面加速升级,用营销争议以外的新思路开拓市场才是王道。

椰树椰汁一直专注产品本身,在口味方面的确没有啥可挑剔的,相信这也是消费者们愿意“纵容”椰树的原因。

别被土的表象所蒙蔽,不是只要跟风尝试土潮的品牌都能成功,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印象标签,并且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论被骂多少年,椰树依旧敢坚持土的“初心”,换个角度来看,也倒是难能可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