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是指一种受***推动的货币政策,以便抑制经济的发展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实施货币政策,即受***控制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通过改变货币供应和或利率来改变财政政策。***通过降低货币和利率来减少货币流通,以抑制经济活动,阻止经济激增和通货膨胀。

紧缩货币政策的另一种方法是减少银行信贷的供应,以抑制过度的贷款发放。***可通过强制银行提高准备金率来减少贷款过多的现象。银行将不得不收紧贷款,以避免他们的资金不足。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银行可以让相关的项目和投资支出保持在一个有利的水平,从而控制经济的投资和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以及减少货币供应和或利率来抵抗经济虚张。

紧缩货币政策的目的是抑制经济的发展,以达到节约资源、调整经济结构和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但是,这种政策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降低经济增长,减缓就业投资,增加社会不平等等。

拓展知识:紧缩货币政策与货币宽松政策是相对的两种政策,货币宽松政策旨在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贷款,以刺激经济增长,激发投资和消费,用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就业和提高公众生活水平。

阅读全文>>

降准有什么好处坏处

一、降准的好处

降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即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降准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此外,降准还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降准的坏处

降准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降准会影响到市场利率和汇率,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如果降准过于频繁,或者幅度过大,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降准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风险,从而影响到银行业的发展。如果降准的幅度过大,可能会对银行业造成过大的冲击,导致银行破产。最后,降准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总结

降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种常见手段,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经济增长。降准的好处在于促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降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降准过于频繁,或者幅度过大,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降准政策时,需要谨慎把握,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目标适时调整政策力度,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降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即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降准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降准的好处

降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即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降准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降准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从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的风险。降准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降低其不良贷款率,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

  3. 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市场流动性。降准可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4. 为中央银行提供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降准可以为中央银行提供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利率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等,从而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降准的坏处

降准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阅读全文>>

“降准”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使银行可以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从而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降准可以通过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量,从而促进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进而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此外,降准还可以通过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降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限制。首先,降准需要中央银行具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政策等。其次,降准需要中央银行具有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例如低利率、低汇率等。最后,降准需要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例如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通货膨胀率较低等。

降准的实施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降准可以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其次,降准可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此外,降准还可以促进银行的信贷投放,推动银行的发展和壮大。

然而,降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首先,降准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其次,降准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过度,加剧银行的风险和危机。最后,降准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影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在实施降准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管和控制,防范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降准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施降准时,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管和控制,防范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阅读全文>>

央行今日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四季度报告”)显示,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较于三季度提出的“加大实施力度”,四季度报告更加突出“精准有力”的实施基调;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的表述也被改为“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报告数据亦显示,2022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12月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阅读全文>>

【央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日,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力度,助力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央行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推动柜台债券业务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托管结算等渠道,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完善债券承销和做市机制,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阅读全文>>

李克强总理日前表示,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此前对于年内央行是否会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意见并不统一,但现在分析师普遍认为,央行最快将在本月中旬实施一次全面降准。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指出,面对复杂环境和新的下行压力,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分析师普遍认为,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可能会在本月实施一次全面降准来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最近的时间窗口是12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日前。

他们表示,相较常规的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操作,降准能够在兼顾流动性管理的同时,释放温和稳增长的信号,并推动信贷、社会融资增速较快回升。


此时提降准是何意?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总理此时提及降准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供给约束放松带来的经济回温尚不稳固,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二是,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部分企业风险出清之下,货币政策有必要配合性地宽松,对冲潜在的金融风险。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首先,降准有利于让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2021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为4.9%,1992年以来,除去2020年疫情特殊时点外,实际GDP当季同比首次跌破5%。随着稳增长压力的加大,此时以降准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是适时之举。”他说。其次,降准还可以减轻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表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正在切换至稳增长,通过降准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正当其时,这对于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也至关重要。此外,当前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仍需要进一步引导下行,而通过降准置换MLF也能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进而利于向资产端传导,为实体部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比6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宏观团队也认为,此时提降准主要是缓解经济增长压力,尤其是需求疲弱、地产投资和销售下滑等问题未见好转。此外,他们还指出,当前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剪刀差”仍在历史高位,中下游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加剧,降准可以向银行体系释放稳定、无息的长期资金,既能加大银行信贷供给能力,还可以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银行在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过程中,控制综合融资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PPI和CPI“剪刀差”给企业造成的利润侵蚀压力。


何时降?


钟正生认为,降准或较快推出。“考虑到本次会见级别较高、12月MLF续作窗口期将至、且2022年春节时点较早,降准或较快推出。”他说。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表示,近期比较可能的时间窗口期是12月15日,届时将有一笔9500亿元的MLF到期,或明年1月,届时流动性需求会比较大。

李勇认为,12月15日MLF到期前进行降准的可能性更大,此时降准可以置换部分到期的MLF。


怎么降?


李超认为,12月若降准落地,全面降准的概率大于定向降准。“当前央行积极推进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如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结构上能够发挥较好的精准调控效果,而全面降准更便于各金融机构置换MLF到期量,有助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包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他说。

钟正生也认为,本次央行或倾向于全面降准。一是,降准大概率会置换部分存量的MLF,资金净投放数量可控;二是,央行对于贷款资金流向的引导能力加强,全面降准亦有直达效果;三是,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着“头雁作用”。

东方金诚也认为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要大于定向降准。他们表示,央行可能会采取与7月降准类似的“全面降准”+“置换到期MLF”的方式。


对市场利率影响几何?


国盛证券分析师熊园表示,如果12月内央行降准落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探至2.8%以下。

截至周一中午,十年前国债收益率报2.85%。

东方金诚则表示,本次降准驱动的利率下行幅度不会太大,2.8%仍为长端利率的关键阻力位。不过,如果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偏谨慎并释放出较为宽松的政策信号,长端利率可能会向下突破。

阅读全文>>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内容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注册制等方面。


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央行党委召开的会议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压实各方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实施“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


会议还指出,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经济社会民生的薄弱环节,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推动金融法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保障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水平,坚决遏制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


银保监会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要求,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切实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要增强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良性循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整治影子银行业务,加快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要持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持续完善权责一致、全面覆盖、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证监会: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各项准备,办好北交所


证监会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要求,要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实践要求,深刻认识新时代资本市场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加快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更加主动担当作为,通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政策和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能力。


二是更加突出防风险、强监管、促稳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引导市场预期,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三是更加强化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各项准备,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持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法治建设,扎实推动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继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阅读全文>>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妥善研发设计方案,有效降低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坚持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不计付利息,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其次,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实施中心化管理,保证对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作为中介,为公众进行数字人民币兑换并提供支付服务。再次,设置了钱包余额上限、交易金额上限等制度摩擦,尽可能降低挤兑风险。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也是重要测试内容。

阅读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周一撰文称,从中长期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未来,金融资源投向房地产行业的占比有望进一步降低,将更多让位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

文章指出,近期,人民银行向分支行传达了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等内容,部分地区人民银行分支行开始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窗口指导,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对房地产信贷进行跨区域调节。

据记者了解,人民银行近期在各地已对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等内容进行了传达,部分地区人民银行分支行开始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窗口指导。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机构的房地产信贷调整在总量控制情况下进行跨区域调节。

9月份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明确提出“两个维护”;在10月召开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合理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对于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中央和金融管理部门在近期的集中表态,被看作是对房地产融资政策的进一步明晰,房地产信贷政策环境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自去年重点房企融资管理“三道红线”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上限制度明确后,房地产行业降杠杆效果已然显现。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6%,低于各项贷款增速4.3个百分点,较上季末增速继续回落;今年前三季度的房地产贷款增量占比,比上年全年水平低7.3个百分点。进一步细分看,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仅为0.0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比上季末降低1.7个百分点。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过多资金追逐房地产行业,以及房地产企业为维持资金周转和规模排名持续加杠杆,造成了实体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土地财政等问题,而“三道红线”这一将房地产企业财务结构与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上限关联起来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和金融部门合力消化存量资产,并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相匹配的房地产开发速度,这对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房地产行业运行逻辑有改善作用。

但具体落实中确实出现了局部的偏差。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出现一致性收缩行为在现阶段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过,部分金融机构对于试点房企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造成一些房企资金链紧绷。此外记者了解到,少数城市“一刀切”地延长了按揭贷款投放周期,导致居民首套房或改善型住房等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我国一直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三稳”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事实上,无论从优化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还是从理顺房地产行业运行逻辑看,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平稳发展、企业融资结构的平稳改善和居民合理居住需求的满足,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房企融资结构看,根据中房智库去年的分析结果,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定金及预付款分别占到了总额的三分之一,国内借贷和个人按揭贷款平分剩余的三分之一。在目前的管理制度下,过高的杠杆率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效率;但行业过快降杠杆而引发的部分企业评级下降和房地产产业链资金惯性的打破,也会影响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因此要保持房地产行业流动性相对充裕,在去库存的基础上,金融部门和房地产行业需要对国内借贷和自筹资金占比进行有序调节,防止金融风险偏好的过度收缩影响行业发展。从住户角度看,合理住房需求的满足关乎民生。由于房地产在我国居民财富中占比较高,房地产价格预期也左右着居民的消费预期,进而影响总体经济发展。因此,信贷政策传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部门近期的引导也可以被看作是对“房住不炒”定位和“三稳”调控基调的进一步贯彻。

据记者了解,人民银行近期在各地已对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等内容进行了传达,部分地区人民银行分支行开始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窗口指导。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多机构的房地产信贷调整在总量控制情况下进行跨区域调节。招商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厉明东就在该行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在房地产开发贷的投向上,该行强调项目的自偿性,并且严格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封闭管理;在开发贷项目选择上,该行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刚需和改善型住宅,在积极满足刚需住房融资需求的同时,保持整个项目自偿现金流的稳定。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会重点选择人口净流入、有产业支撑力比较强的城市,项目重点选择有区位优势,尤其是销售前景好、计划周期短的项目。房地产信贷政策环境改善后是否能促进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后续政策和细则的制定以及在各地的落实也是关键因素。

从中长期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随着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在现有监管制度下,房地产行业资金也会更多流向有产业支撑和吸引人口流动优势的地区。未来,金融资源投向房地产行业的占比有望进一步降低,将更多让位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