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

5月4日,中证中药指数一度刷新了2015年以来的新高。具体到个股来看,非常之疯狂,同仁堂创下历史新高。达仁堂也连创新高,较去年4月低位持续大涨超170%,惊诧众人。

而片仔癀作为中药板块中估值较高、市值最大的龙头,股价却与整个行业表现背道而驰。截止5月5日收盘,现价较1月31日回撤超过15%,较历史峰值回撤42%。

市场对于片仔癀悲观之余,很快却迎来了一个重磅级消息——提价。

01

据公告显示,鉴于公司片仔癀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

如何看待片仔癀这一涨价举措呢?

片仔癀2003年上市以来,一共提价了13次。其中,2005年提价2次,2007年提价2次,2010年提价1次,2011年提价2次,2012年提价2次,2016年提价1次,2017年提价1次,2020年提价1次。

综合来看,本轮零售端提价幅度高达28.8%,是过去历次提价幅度最高的。这还只是零售价,出厂价提了更多。

由于过去片仔癀并没有详细公布出厂价,只能通过推算得出。在本轮提价之前,券商给出了不同的出厂价估算值。其中,西南证券为390元,国盛证券为410元,华安证券为430元。我们取一个中间值——410元来进行计算。

那么,这意味着片仔癀本轮出厂价提价幅度高达41.5%,远超零售端的提价幅度。这对业绩的提振是非常明显的。

为什么提价这么高?

片仔癀自己也说了,主要是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其实,人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片仔癀销量上来之后,每粒平均直接人工成本反而是呈现下降趋势。

原料大涨是真。之前有券商进行过测算,2019年片仔癀肝病用药产品的成本费用率为18%,在成本中92%来源于原材料。

天然麝香和牛黄一共占原材料的比重达到了90%。一锭3g的片仔癀的四项原材料成本合计为73元/g,占比约为18%,其中天然麝香成本为31元/锭,占原材料的比重为43%,牛黄的成本约为34.5元/g,占原材料的比重为47%。

疫情三年、中医药政策频频出台、民众对祖国医学越发信任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对于中药的需求大增,导致供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失衡,尤其是名贵中药材,可以用价格飞涨来形容。

据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最新牛黄价格高达80万元/kg,即800元/g,较3月20日上涨15万元/kg,较年初上涨22万元/kg。如果跟2019年相比,牛黄上涨570元/g,涨幅达到248%。如果按照每粒需要0.15g来计算,这部分成本将高达到120元。

由于天然麝香属于国家严格管控且限量供应的中药品种,价格并不随行就市。据药通网,目前天然麝香价格为450元/g,较2019年的350元/g上涨了28.6%。如果按照0.09g来计算,这部分成本将达到40.5元。

三七和蛇胆成本占比较低,忽略不算。这样一来,目前每一粒片仔癀原材料成本将达到167.28元,较2019年上涨了94.5元。上面只是粗略进行了计算,可能会偏高一些。因为片仔癀还有较大量库存,成本可以平摊一些下来。不过,2020年1月片仔癀出厂价提了40元,这一次直接提了170元,完全覆盖掉原材料上涨的压力。

很显然,片仔癀提价不仅仅被动提价,还有一个重要逻辑就是企业主动行为,为业绩保持较好增长留下空间。

当然,片仔癀这一次大幅提价,也有较大概率是把接下来1-2年原材料继续大涨给提前囊括进去了。尤其是牛黄价格将中长期上涨。不仅片仔癀、安宫牛黄丸,还有大量中高端品牌中药都要用到它,而它的供给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因为牛和猪不一样,不能圈养起来,需要大量土地与草场。而中国的土地资源又无法满足饲养更多的牛。其次,牛无法标准化育种,标准化出栏,标准价格出售(一牛一价)。两者因素叠加之下,牛无法做到像猪一样进行工业化养殖,那么也决定了牛的供给无法跟上需求,价格必然上涨。

好在,片仔癀还有定价权,可以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

02

从去年开始至今,片仔癀经营确实也遭遇了水逆。

2022年,片仔癀营收为86.94亿元,同比增长8.38%,归母净利润为24.72亿元,同比仅增长1.68%。营收和利润增速均创下2015年以来最低,且首次低于10%。今年一季度,营收26.3亿元,同比增11.98%,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增11.66%。相较于过去几个季度环比改善明显,但绝对增速并不算太快。

很显然,去年片仔癀业绩失速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基数问题。在潘杰任职董事长的第一年(2021年),三季度高调上线电商官方旗舰店,当季以及四季度迎来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21Q3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93%,创下多年新高。基数之高,22Q3利润同比负增长17.6%。如果以2020年的净利润为基数,到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2%。从这个维度看,这并不差。

第二,主被动控量。去年,上海疫情封控持续了将近3个月,大范围波及到周边省市。而华东区域是片仔癀营收的主战场,2021年占比高达70.69%。疫情影响了片仔癀线上以及线下的消费场景。

而四季度业绩疲软,与主动控量有一定关联。在公告中,片仔癀也明确提到,公司努力调控营销渠道,夯实市场基础。2021年,潘杰大力发展线上渠道,对于多年经营的线下渠道冲击不小。而去年林玮奇上任之后,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的平衡。两大主要渠道在去年都有断货的问题,这跟公司“细水长流”的经营战略有关。毕竟上游原材料还是相对紧平衡的。

除了主营片仔癀业务外,之前提供部分业绩增量的化妆品业务出现了明显恶化态势,拖累整体业务增长——若剔除化妆品业务,片仔癀2022年收入增幅可达到12.52%,较剔除前增幅扩大4.14%。

具体来看,去年化妆品业务营收6.3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4.61%。今年一季度,表现更为惨淡,营收仅1.0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2.78%。而2018-2021年,该业务营收分别为2.74亿元、4.3亿元、6.11亿元、6.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6.6%,56.9%、42%、12.1%。

对比行业来看,2022年中国全年化妆品零售总额3936亿元,同比下滑4.5%。而今年一季度,零售总额为1043亿元,同比增长5.9%。

通过梳理发现,片仔癀化妆品业务其实在2021年就已经大幅放缓,且持续低于行业平均表现。除了受到疫情封控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经营策略应该是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去几年把重点精力放在了与片仔癀药品协同销售的线下渠道。

然而疫情三年深刻加速了整个化妆品行业销售渠道的变革。转型较为成功的珀莱雅,线上直销比例从2018年的20%大幅提升至去年末的70%,线上渠道总占比已经高达九成,而过去主流的线下日化渠道已经大幅萎缩。除了渠道因素外,还有产品结构往中高端靠齐,导致业绩持续超预期大增。

然而,诸如丸美股份、上海家化、兰芳家化线下占比较大,业绩承压,转型线上并不顺利,业绩表现非常之疲软,与珀莱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片仔癀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销售渠道倚重自己的线下门店,而产品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爆款出来,导致该业务表现拉胯。

有机构分析,片仔癀化妆品业务收入下滑与分拆上市操作有关。不过,我觉得关系不会太大,因为要拆分上市,企业往往都有动机把业绩做亮眼,市场才愿意给更好的估值溢价,把业绩做低似乎也不符合常识与逻辑。

在这样的经营状态下,片仔癀主力业务盘亮出大杀器,将一举逆转过去的颓势。

03

目前,片仔癀PE-TTM为64.7倍,位于最近10年来估值中线水平,较2021年7月估值泡沫时的150倍大幅收窄。从这个维度看,现在片仔癀估值基本属于合理水平。

在本次大幅涨价的刺激下,下周一片仔癀将迎来高光时刻,涨停或许可以期待。

当这一波预期差打满之后,我们需要继续跟踪片仔癀放量的情况以及化妆品业务的进展。总而言之,片仔癀现在这个位置可以谨慎乐观一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进入到2023年以来,在集采政策缓和、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地位等利好支撑下,医药板块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涨势头。其中,中药板块因为政策利好尤其受到投资者关注。截至3月30日收盘,同花顺中药板块上涨约6.5%,略跑赢大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新颁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及其保障措施来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5年之前,“吃药喝酒”一直是A股价值投资者的选股方向。尤其是在2010年-2014年期间,在医保扩容的大背景下,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等一批药企业绩稳步增长,个股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2015年以来,政策红利的消退叠加辅助用药等政策冲击,中药板块经历了三年大熊市。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同花顺中药板块指数由4152点跌至2011点,区间跌幅超过50%。 

与此同时,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知名中药股也相继因为“不务正业”、“水煮驴皮”等原因而饱受非议,康美药业造假事件更是让一代药王的神话彻底破灭。相比炙手可热的白酒板块,中药股明显不再受到主流价值投资者的欢迎。 

“神药”片仔癀似乎成了唯一的例外。2015年-2021年,片仔癀股价由18.68元上涨至435.94元,6年内涨幅超过23倍,总市值曾达到2948亿元的历史高位,并一度力压恒瑞医药成为A股医药板块市值一哥。 

事实上,很多投资大佬都非常认可片仔癀的投资价值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其中,“民间股神”林园早在2017年就公开唱多片仔癀。2020年年中,林园旗下三支私募基金共同进入片仔癀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市值接近15亿元;超级“牛散”王富济更是从2009年就开始重仓买入片仔癀,十多年几乎只买不卖,经过多年蛰伏,持股市值一度增至120.83亿元,跻身片仔癀的第二大股东,也成为了不少价值投资者顶礼膜拜的对象。 

然而,伴随着公司股价的一路上涨,二级市场上有关片仔癀药价贵、估值高的争议也由来已久。进入到2022年,受大盘走势低迷以及自身业绩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片仔癀股价持续走弱。2022年10月31日,片仔癀总市值最低跌至1376亿元,相距历史高点惨遭腰斩。 

去年10月以来,《“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等一批中药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在顶层政策利好的推动下,片仔癀股价开始触底反弹。截至3月30日,片仔癀股价报收于282.28元,最新市值为1703亿元。 

2000亿市值再次近在眼前,“药茅”片仔癀能否顺利收复这一重要关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秘方与原材料的双重护城河

片仔癀的前身是1956 年成立的福建漳州制药厂,生产独家产品片仔癀。1999 年 12 月,漳州制药厂改制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片仔癀成功登陆上交所。2006 年,片仔癀成为经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 

片仔癀的身世颇为传奇。据官方考证,明朝嘉靖年间,一名闽南籍宫廷御医不满暴政携秘方逃离皇宫,在漳州城外璞山岩庙削发为僧,用其所携秘方精制成药悬壶济世,由于其疗效之神,得名片仔癀(在闽南语里,炎症统称为“癀”,“仔”为语气词,片仔癀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片消炎”)。 

相比热毒肿痛,片仔癀更大的消费市场在于“护肝养肝”。据称,1988年,上海及其相邻省市爆发急性甲肝,片仔癀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三粒片仔癀换一台17寸彩色电视机的场景。 

自此之后,片仔癀在国内名声大振,护肝药也成为片仔癀的最大市场。2016年-2021年,片仔癀肝病用药营收由10亿元增值至37亿元,毛利贡献度超过75%。  

值得一提的是片仔癀和云南白药是有且仅有的两家拥有“国家绝密配方”的中药企业。由于处方和工艺秘而不宣,片仔癀在国内根据没有竞争对手,有效避免了类似阿胶等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原材料的稀缺性也是片仔癀的核心壁垒之一。根据公开资料,片仔癀的用料包括麝香、牛黄、蛇胆和三七等四味中药。其中,麝香和牛黄都均属稀缺名贵药材。据媒体报道称,2022年上半年,天然麝香的价格在40万元至70万元每公斤不等,优质牛黄每公斤价格在百万元以上,二者售价均超过黄金。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的医用麝香属于配给制,并非有钱就可以买到。西南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麝香产量约为600公斤,但需求量约为1000公斤。在每年500kg的麝香国家供给中,片仔癀配额占比约为50%。此外,片仔癀也是唯一一家具有林麝养殖资格的企业。 

凭借稀缺性原材料+国家绝密配方这两个核心壁垒,片仔癀拥有着极强的定价权。据西南证券统计数据,2004 年至 2020 年,3克的片仔癀锭剂终端零售价从 325 元 / 粒升至 590 元 / 粒,累计提价19次。而在黄牛党的炒作之下,锭剂片仔癀市场炒作价格一度高达1600元,平均价格超过500元/克,已然超过了黄金的价格。 

随着产品零售价格的不断增长,片仔癀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在一路增长。根据公司历年年报,2004年-2021年,片仔癀营收由2.53亿元增长至 80.22亿元,净利润由 0.42亿元增至24.31亿元。 

二级市场上,片仔癀市值也随着业绩的增长而飙升。2021年7月21日,片仔癀总市值达到2948亿元的历史高位,创下了中药企业市值的最高纪录。2021年4月,片仔癀更是力压恒瑞医药成为A股医药板块市值一哥。 

二、价值争议与高估值之谜

多年以来,创新药转型较为领先的恒瑞医药一直位居国内医药企业市值排行榜榜首之位。相比恒瑞医药,片仔癀无论在研发投入还是管线密集度上都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凭借一款“神药”就问鼎医药板块市值冠军的片仔癀引起巨大的争议。 

更有投资者对片仔癀本身的药效表示质疑。在一些市场炒作者看来,片仔癀不仅可以消肿止痛、解酒护肝,还可以治疗阳痿肾虚,抗癌延寿,几乎到了“包治百病”的地步。 

有分析指出,片仔癀并不见于迄至清末的中医古籍记载,也不能算经典名方。因此,片仔癀一直无缘国家医保目录,也迟迟没能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也意味着,该药在治疗上的价值并未获得官方认可。 

另外,从估值上看,近五年片仔癀平均市盈率约为75倍,历史最高市盈率曾达到167倍。由于估值水平长期高位运行,片仔癀在很多投资者眼里已被视为“妖股”而非白马股的范畴。 

那么,该如何认识片仔癀的价值争议以及其背后的高估值之谜? 

有关中药临床疗效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但从过往业绩表现来看,片仔癀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并没有受到外界对其疗效的质疑。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片仔癀净利润由5.36亿元增长至24.31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0.53%、41.62%、20.25%、21.62%和45.46%。 

(片仔癀年度别净利润同比增速) 

不难看出,片仔癀连续五年净利润保持20%+的高速增长,这是一个标准的成长股的业绩水准。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片仔癀股价开始进入狂飙期,这说明二级市场对其给予了成长股的定价逻辑。 

按照成长股投资之父菲利普·费雪的理论,投资成长股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长期持有”,因为企业盈利的高速增长使得股价相对而言愈来愈便宜。直到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才应该选择卖出。 

片仔癀股价的回落同样符合费雪的理论。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片仔癀净利润同比增速开始大幅回落,公司股价也开始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触顶后大幅回落。 

(片仔癀季度别净利润同比增速)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没有事实证伪之前,外界对片仔癀药效的质疑并不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片仔癀股价的高估值水平源自于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增长,公司股价的回落则是因为高增长预期不再。 

对于片仔癀未来的股价走势,只需要从成长股的角度来分析,也即是片仔癀业绩能否继续稳定增长。 

根据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数据,片仔癀2022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86.92亿元,同比增长8.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9亿元,同比增长1.55%。显然,片仔癀这一业绩增速难以匹配高达75倍的市盈率水平。 

不过,相比东阿阿胶,片仔癀在提价方面还是非常克制的。2004年-2020年,东阿阿胶的阿胶产品售价由178元每公斤飞升至6000元每公斤,涨幅度高达32.7倍。对比来看,同期片仔癀零售价格涨幅仅为82%。 

此外,从毛利率走势上看,涨价后片仔癀肝病用药毛利率并未提升,这说明公司更多是因为原材料上涨而被动涨价,这与依赖提价来支撑业绩的东阿阿胶有着本质区别。 

事实上,片仔癀管理层一直对恶意炒作产品价格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开设京东、天猫旗舰店等方式来加大直销力度。这不仅避免了东阿阿胶涸泽而渔式的提价崩盘,反而当公司渠道更加多元化。截至2021年年底,片仔癀线上渠道已经占到内销销量30%-40%。 

为了避免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片仔癀还在积极拓展产业版图。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14年,片仔癀就提出了“一核两翼”的发展战略,确保中药主业的发展前提下,强化日化用品、保健食品为两翼的发展并拓展医药商业。 

根据2022年半年报数据,片仔癀主营业务共分为肝病用药(主要包括片仔癀锭剂和胶囊)、医药商业、化妆品销售、心脑血管用药、食品业以及其他业务等六个大类,2022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5%、42%、8%、3%和2%。 

从细分业务盈利能力来看,片仔癀肝病用药毛利率高达80.49%,医药流通业务毛利率仅为11.53%,化妆品业务毛利率为65.2%。因此,片仔癀利润端仍高度依赖肝病用药。 

2016年-2021年,片仔癀约有75%的毛利来自于肝病用药业务,这一比例并未有明显变化。这说明片仔癀营收多元化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利润端仍离不开片仔癀的支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三个结论:第一,二级市场对片仔癀给予了成长股的定位,而公司2022年之前的业绩表现也足以匹配这个定位,这就是公司在高估值水平下市值一路飙升的根本逻辑。第二,在没有被事实证伪之前,外界对片仔癀药效的质疑并不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第三,片仔癀业绩高度依赖肝病用药,也就是片仔癀锭剂和片仔癀胶囊的销售,产品提价对其业绩贡献度尤其明显。但在巨大的争议之下,片仔癀很难再通过提价来提振业绩。 

认为,无论是药价还是股价,片仔癀都很贵,但贵也有贵的道理。从妖股变身为“药茅”,片仔癀的上涨是有一定基本面支撑的。目前看,由于麝香供应量的不足,片仔癀产能不会有较大的释放,公司短期也很难再通过提价来提振业绩。因此,从量价角度分析,片仔癀的业绩难再有爆发力。考虑到公司动态市盈率仍然高达75倍,片仔癀短期继续“干拔”估值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是在中药政策支持利好的大背景之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同仁堂安宫牛黄涨价热议还未完全退去,另一家中药巨头华润三九又宣布旗下安宫牛黄丸已经提价。

半年多前,片仔癀同样上调了产品价格。几家药企都把原料涨价归结为产品提价的主要原因。

中药企业是否迎来涨价潮尚未可知,但从财务数据来看,从片仔癀到同仁堂再到华润三九,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


龙头中药企业相继提价

12 月 13 日,华润三九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华润三九安宫牛黄丸出厂价今年有所提升。

或许华润三九这个名字并非人人熟知,但你一定知道 " 三九感冒灵 "" 三九胃泰 ","999" 系列药品可以说是每个中国家庭的常备药。

对于安宫牛黄丸提价原因,华润三九表示,随着近年来整体成本提高,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在兼顾患者的接受能力和公司缓解成本压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以及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公司也会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据了解,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温病条辨》,由牛黄、犀角、麝香、朱砂等十几味药组成,治疗高热烦躁、中风昏迷等。

记者查询中药材天地网价格信息,以其中一味原料牛黄为例,天然牛黄近几年价格上涨明显,每公斤的价格从五年前的 21 万元涨至 2021 年的 52 万元天然牛黄近几年价格上涨明显,每公斤的价格从五年前的 21 万元涨至 2021 年的 52 万元



安宫牛黄丸并非华润三九的独家品种。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共有 120 条与安宫牛黄丸有关的产品注册信息,生产厂家包括葵花药业、哈药集团、中新药业以及同仁堂等企业。

前不久,同仁堂也对旗下安宫牛黄丸进行了调价,其安宫牛黄丸(3g×1 丸 / 盒)的销售价格从 780 元提至 860 元,价格涨幅约为 10%,该价格于 12 月 1 日开始执行。北京同仁堂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提价的原因主要还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目前,线上电商平台均已执行上述价格。

针对产品涨价幅度等问题,记者联系了华润三九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在电商平台上,华润三九旗下安宫牛黄丸则价格不一。其中阿里健康大药房的三九安宫牛黄丸的价格为 399 元(3g×1 丸 / 盒),在众德大药房旗舰店的价格为 360 元(3g×1 丸 / 盒),厚川大药房的价格为 368 元(3g×1 丸 / 盒)。

上述药房客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药品来货价上涨,店铺就会跟着涨价,价格由市场决定。


业绩承压

原料价格上涨被上述企业归结为产品涨价的主要原因,但值得一提的是,涨价背后,各家企业目前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

作为中药老字号之一,同仁堂的营收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类产品、补益类产品、清热类、妇科类和其他产品五大板块。其中,安宫牛黄丸属于心脑血管类产品,该板块在 2020 年为同仁堂贡献了 30.04 亿元的营收,居五大板块之首。其中,安宫牛黄丸属于心脑血管类产品,该板块在 2020 年为同仁堂贡献了 30.04 亿元的营收,居五大板块之首。

不过该板块的近年来颓势渐显。2020 年,同仁堂的心脑血管类产品营收同比下降 1.16%。整体业绩层面,2018-2020 年,同仁堂分别实现营收 142.1 亿元、132.8 亿元、128.3 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 6.23%、-6.56% 和 -3.4%;净利润分别为 11.34 亿元、9.85 亿元、10.31 亿元,净利增速则为 11.49%、-13.12% 和 4.67%。

华润三九披露的 2021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43 亿元,同比下降 2.7%;实现净利 3.76 亿元,同比下降 28.57%。华润三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营收及利润同比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受处方药业务中抗感染业务下滑较快以及中药注射剂一定的下滑影响。

中药界素有 " 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 " 的称谓。今年 5 月,产品含有牛黄及麝香成分的片仔癀同样以成本价格上涨为由,上调了产品价格,并采用了限量供应的形式进行销售。

涨价一定程度上稳住了片仔癀的业绩。目前,片仔癀的核心产品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胶囊这类肝病用药以及复方片仔癀含片、复方片仔癀软膏等片仔癀系列产品。其中肝病用药业务又是片仔癀主要营收来源且毛利率居首的业务板块。

财报数据显示,2017-2020 年,片仔癀的肝病用药营收增速分别为 35.48%、32.07%、21.37%、16.44%,逐步放缓。同期,片仔癀的整体业绩增速分别为 60.85%、28.33%、20.06%、13.78%。

医药行业投资人士李顼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受原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中药产品会随之上涨。在没有新品面世或者出现新支柱产品前,涨价是企业稳住业绩最简便的方式。传出涨价消息后,截至 2021 年 12 月 13 日收盘,华润三九股价涨 0.35%。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片仔癀因被爆炒,股价扶摇直上。然而,7月21日晚,片仔癀一纸公告,给市场狠狠泼了一盆冷水,公告称,控股股东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需求,自本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总计不超过目前公司总股本的1%,即不超过约603.32万股,减持价格将根据减持实施时的市场价格确定。

       按照片仔癀的股价,片仔癀大股东此次套现的金额近30亿元,受此消息影响,片仔癀股价遭遇重挫。得承认,上市公司股东如果是基于对市场整体走势,以及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作出合理减持的行为,其实无可厚非。不过,综合各方消息看,片仔癀大股东的减持套现行为,让人感觉不简单——这是自上市以来,片仔癀控股股东首次减持套现,又恰恰发生在片仔癀疯炒之后,这一切难道只是一个巧合?单纯一个“资金需求”的理由能否自圆其说呢?

        片仔癀这一轮的疯狂炒作,背后固然有游资在推波助澜,但原因显然不止于此。据第一财经报道,有药店销售人员就表示,在片仔癀锭剂价格受到热炒前,其所在的门店就已经断货长达半年。“不知道为何,我们就是进不到货。”等到价格被炒高后,厂家又在暗中调整自身的发货节奏,从以往的按季度发货改为按月发货。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发货节奏的调整,或会助推锭剂在市场中被热炒。“按照季度发的话,经销商能拿到多少配额,往往视厂家的政策而定,改为按月发货,意味着给到经销商的配额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

        片仔癀在被疯炒之前,虽然价格一直呈现缓慢上涨趋势,但供需一直比较平衡和稳定,为何会突然就出现了缺货的局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厂家是否在玩饥饿营销的把戏,恐怕难逃质疑。而等到片仔癀价格炒起来,市场缺货更加严重后,厂家不仅不稳定下游经销商和市场的预期,反而把按季度发货改为按月发货,让市场更不稳定,这又是什么出于什么考虑,难道不值得深究吗?

         不仅这一轮疯狂炒作中,生产厂家的角色极为可疑。近十多年来,片仔癀从一个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普通中药,被炒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神药,生产厂家同样无法撇清干系。因为,对于民间和网络上流传的片仔癀种种神奇疗效,包括片仔癀有解酒护肝的特效,片仔癀可以横扫慢性咽炎、肝炎、胃炎、前列腺炎等各种炎症,片仔癀治疗癌症,以及片仔癀拯救越战美军,等等,外界似乎很少看到生产厂家站出来正面澄清,人们看到的,只是厂家任由流言的传播,坐收产品价格和股价上涨的双重红利。


        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减持,割股民韭菜,一直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在减持之前,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能够“高位套现”,往往利用自身掌控的绝对信息优势,制造各种噱头,利用各种手段推高股价,炒热市场气氛,而最终高价接盘,替大股东站岗的,几乎都是散户。那么,片仔癀从疯炒,到大股东减持套现,这会不会同样是一次割韭菜的行为?

        股市交易是自由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有“自身资金需求”,当然有权从市场套现,不过,股市并不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提款机”,这样的套现行为也必须接受市场公平的拷问,经得起证券监管法规的检视。因而,面对片仔癀疯炒后大股东如此蹊跷的“高位套现”,监管部门显然不能熟视无睹,而应拿出有力的作为,捍卫市场的法治和公平。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