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

从财报中看,海天味业为去年那场“双标”风波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4月25日晚间,海天味业披露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及2022年全年报告。2022全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256.1亿元,同比微增2.42%,净利润61.98亿元,同比萎缩7.09%——这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而这样的颓势在今年一季度仍没能停止。一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下滑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6亿元,同比下滑6.2%。这也是它单季度营收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海天味业表示,2022 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及经济周期的波及,调味品行业也受到一定冲击;此外,前所未有的“舆情”冲击,也给公司造成了较大影响。

2022年9月,一条“海克斯科技”话题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发酵的话题——“海克斯科技”,本是游戏用语,指魔法与科技的融合技术,后延伸到食品领域,多指使用食品添加剂制作的食物。有短视频博主称,海天味业的酱油是“海克斯科技食品”,因为海天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其产品存在双标。

为此,海天味业连发三份声明试图为自己澄清,但也难挽回舆论。

而在这场风波中,消费者一定程度上转向了主打0添加的酱油品牌,例如千禾味业。

比起海天,千禾味业2022年的财报则另外一番景象。根据它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36 亿元,同比增长 26.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44 亿元,同比增长 55.35%。

光大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千禾味业整体调味品中0添加收入占比约6成,0添加酱油占整体酱油收入约占5成。海天添加剂事件后,部分消费者愈加注意对酱油产品成分的选择,有可能转向使用0添加酱油。

从业绩上来看,该风波发生之后,千禾味业确实增长显著。第四季度单季度营收8.83亿元,同比增长54.92%,环比第三季度增长63.82%。

除了舆论压力之外,海天味业还面临着过去一年餐饮消费疲软的现实。山西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在疫情反复影响下,B端餐饮消费场景缺失,整体需求偏弱。而此前中金的研报指出,海天味业的餐饮渠道的流通量占据6成以上。

这些因素叠加,让海天味业的酱油、调味酱和耗油的产品在2022年都出现下滑。

其中,业绩支柱产品酱油在过去一年的收入约为138.61亿元,同比下滑2.3%;调味酱的收入约为25.84亿元,同比下滑3.07%;蚝油的收入约为44.17亿元,同比下滑2.54%;其他产品的收入约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32.61%。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范剑磊

此外,和其他消费品公司一样,海天味业还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

海天味业表示,由于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0.84%,但成本增长5.31%,致使毛利率减少2.67个百分点。海天味业的直接材料为最主要成本,约占全部成本的83.91%,例如大豆、豆粕、小麦、麸皮、面粉等,这些农产品价格在2022年都不断上升,侵蚀着公司的毛利率。

海天味业表示,报告期内,各主要原包材物料成本呈持续上涨态势,公司实施“全方位全员降本增效”对冲成本压力,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后续公司将持续推动成本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范剑磊

重重压力之下,海天味业也在试图寻找业绩新增点。

财报称公司瞄准了大健康产业里的新增长极,诸如应用发酵技术的特色预制菜产品、快手餐饮的复合调味料产品、有机及低糖低盐类等健康导向调味品及油脂产品等。

事实上,海天味业近年来投入颇多的复合调味料、米面等的其他产品业务已取得一定成果。2022年在支柱产品酱油、调味酱、耗油均营收下滑的情况下,其他产品的收入约为29.32亿元,同比增长32.61%——从营收占比上看,这已超过调味酱业务收入。

此外,餐饮行业的回暖也有利于它业绩的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9个百分点。而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外出就餐增多带动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大幅高于2022年12月的-14.1%。

但相较于渗透进佐餐市场的饮料行业,或者消耗较快的半成品菜那样,餐饮行业回温传导到海天味业最重业绩表现上还需要一定时日。

开源证券指出,2023年消费复复苏主线贯穿全年,调味品受益于餐饮回暖,需求也有恢复性增长。新品中零添加酱油已经铺市,未来可乐观展望;粮油类产品也已推出市场,将构建未来新的增长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中炬高新的股权之争云开雾散,火炬集团及一致行动人时隔8年后重登第一大股东之位。

火炬系与宝能系缠斗的这些年,中炬高新谨小慎微,以至于和海天味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海天超越百亿规模、多元化发展时,公司戴着千年老二的帽子,静待这场暴风雨结束。

雨停之后,火炬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行业产能过剩、消费疲软背景下,今后酱油该怎么卖。

缠斗八年

1月中旬,中炬高新(600872.SH)控制权之争终于明朗,火炬集团及一致行动人鼎晖隽禺、鼎晖按邺成为第一大股东,宝能系中山润田则位居其后。

二者座次互换,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山润田所持公司股权不断被动减持,而经过鼎晖隽禺、鼎晖桉邺等不断增持,火炬集团及两位小弟,才重新实现超越。

不过,目前二者持股比例差距并不太大,截至1月17日,中山润田持有公司13.75%股权,与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15.48%,相差仅1.73%。

20多天前,中山润田所持公司1.061%股权被法院拍卖后,神秘买家上海尚若丰爽约支付,法院已准备重新拍卖,火炬系的安全边际将进一步拉大。

这场残酷的股权争夺,已经历时8年。

2015年,姚振华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而且精力旺盛,左手宝万之争、血洗南玻,右手通过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增持中炬高新,当年4月所持股权直逼火炬集团。

彼时,火炬集团曾准备增持反击,可计划不知为何搁浅,后来又披露向中山润田增发股权等事宜,也是虎头蛇尾。前海人寿兵不血刃继续增持,至当年10月,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这个过程中,火炬集团似乎放弃了“抵抗”,前海人寿于2018年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宝能系企业中山润田。

通过中山润田涉足调味品企业,是姚振华除汽车、地产、金融保险业务外,精心布局的高端制造板块。所以,在入主之后,一向财大气粗的姚老板,即祭出近78元的定增案,用于阳西基地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

该项目是当时调味品行业最大规模定增案,预计每年给公司带来收入204.09亿元、净利润51.57亿元,同时,中山润田持股比例升至42.31%。

但这个项目的前提是处置公司旗下房地产业务,这一下点燃了火炬系与宝能系的硝烟。2021年11月,地产平台中汇合创部分股权被法院查封。

在这之前,2020年9月,工业联合翻出20年的土地旧案与公司对薄公堂,直接导致公司2022年对未决诉讼拟计提预计负债9亿元至12亿元。

这对公司业绩影响巨大,预计在归母净利润-3.14亿元至-6.1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2.32%至182.75%。

鼎晖系暗中助力

火炬集团能够一雪前耻,最大的助力来自于鼎晖系。

2022年7月,鼎晖隽禺通过大宗交易增持中炬高新1.09%股权,两个月后,又完成增持937.3489万股,增持比例1.19%。

似乎是一场“安排”,早在去年6月,国泰君安QFII-CC率先点燃硝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0.50%股权。

鼎晖系与国泰君安偷袭式增持的同时,中山润田所持股权不断被司法拍卖,导致被动减持。

在这个过程中,未见姚振华发声,或采取相关措施。他为应对宝能系流动性危机,不断甩卖资产偿债,应该想象得到,大概他也腾不出手,打理中山润田了。

去年11月,鼎晖隽禺再次在二级市场增持中炬高新0.49%股权,鼎晖桉邺增持0.99%。同时,二者的关联方CYPRESS CAMBO,L.P.通过认购流通A股收益权,持有公司0.83%股权。截至1月18日公告,三者合计持有公司4.61%股权,成为火炬集团的坚定盟友。

姚振华可能不会轻言放弃,1月19日,中国宝能官微披露姚在2023集团经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在今年逐步化解流动性问题,确保公司发展基本盘等。

如果他真的化解宝能系危机,腾出手来,火炬集团和鼎晖系还能否安枕无忧?

行业掉队

中炬高新调味品主业掉队之后,怎么追赶龙头才是重点。

2020年、2021年,中炬高新营收规模徘徊在51亿元上下,同期,海天味业(603288.SH)营收规模已超过200亿元,2021年达到250亿元。

美味鲜是公司调味品业务主要运营主体,2021年营收规模46.18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超过9成,净利润实现6.47亿元,占公司净利润规模8成以上。但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分别减少7.24%和31.04%。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海天味业、美味鲜及李锦记,分别拥有市场占有率7.3%、3%和3%。欧睿披露以2020年零售额统计,美味鲜的市场份额仅2%,远低于海天、雀巢、李锦记及老干妈。

梳理2019年至2020年公司披露的重大事项,已明确剥离园区及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调味品业务,但总是听到反对声音,导致公司在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方面屡失良机。

2019年,公司拟斥资3.4亿元收购广东厨邦20%股权、2021年拟定增77.91亿元扩产,均停下脚步。

火炬系重回大股东之位,是好事,也面临挑战。

酱油行业格局也在变化,国内酱油年产量从2015年1011.9万吨跌至2021年的788.15万吨,同期酱油年人均需求量近乎折半。

平安证券研报披露,自2016年以来,国内酱油行业零售额增速均低于10%。

时下调味品行业硝烟滚滚,新入局者、搅局者众多,就连金龙鱼、鲁花都出了酱油等调味品。

在这种背景下,酱油老大海天味业也扛不住了,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0.9亿元、归母净利润46.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和-0.8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从一个打工妹晋级海天味业绝对权力中心,程雪可能从未想到,但这一天确实到来了。

日前公司董事会通过议案,聘任程雪为公司执行总裁,地位仅次于创始人庞康,成为这家酱油企业真正的“二把手”。

她的担子不轻。在添加剂双标信任危机之后,既要重塑品牌影响,又得带领公司摆脱业绩疲软。

这位神秘的打工女皇,能否如愿?

人事变阵

进入今年最后一个月,海天味业在人事上开始大变动,跟随庞康创业20多年的程雪,对这家酱油企业的影响再进一步。

12日晚间,公司公告披露,董事会通过决议,聘任程雪为公司执行总裁。

根据公告,程雪目前持有公司股份约1.47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17%、通过公司控股股东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41%,位列前十大股东阵列。

程雪是海天味业不折不扣的“老人”。如果从2010年成为第一届董事会成员算起,已在管理层历炼了12年,且先后担任过副总裁、常务副总裁、董事等职务。在以往年度薪酬支出中,她的薪酬仅次于董事长庞康。

虽然在公开渠道,66岁的庞康目前还没有退隐二线的消息,这次扶程雪上马,或许有着储备接班人才的考虑。

程雪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不单单是公司刚刚经受10月份添加剂双标事件的暴击,还有这3年来疫情重创餐饮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已让公司倍感压力。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94亿元、归母净利润46.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和-0.86%。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5.62亿元、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5.99%。

业绩如此拉胯,当然不是庞康愿意看到的。在今年年初,他提出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12%的目标,现在看来悬之又悬。

程雪是谁?

与庞康一样,程雪一直对外保持着神秘感,鲜有接受媒体采访,外界对她的人生经历,知之寥寥。

唯一能看到的是,程雪跟随庞康之后,个人财富迅速膨胀,成为富豪榜单上的常客。

2015年,程雪以100亿元财富,跻身2015胡润女富豪榜单第32位。5年之后,在胡润财富榜单上排名虽然降至第57位,但财富规模暴增至650亿元。

2022年,程雪的财富规模尽管有所缩水,仍以440亿元财富排名胡润百富榜第105位。在中国调味品行业,拥有财富最多的女性,非程雪莫属。据说,在她的老家江苏盐城,对她不乏“打工女皇”、“酱油女王”等称谓。

但很少人知道,海天味业1995年启动股改时,25岁的程雪就参与认购,成为当时参与股份认购的749名员工之一。

程雪1997年任职公司策划总监,负责企宣之类,这为海天品牌走出广东做足了铺垫。

广东是海天的发家之地,全国市场对其有着更大的诱惑力。

1999年,海天品牌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整点报时的黄金时段,打响了进军全国市场第一枪。

经过广告宣传和销售网络建设,2001年,公司销售规模突破10亿元,国民调味品产品的形象,在国人印象里越来越深刻。

随着企业发展,程雪进入创始人庞康的视野。2010年,她成为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员,2012年2月当选为副董事长。2013年至今兼任常务副总裁。

2020年12月,程雪、庞康、陈军阳、吴振兴和黄文彪确定为一致行动人。截至今年6月,这5人合计持有海天集团71.37%股权,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海天味业55.48%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内忧外患

程雪的成功,有个人的努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她此时被推上前台,将面对的至少有两大难题:添加剂双标事件的冲击,以及疲软的业绩。

从9月底到整个10月上旬,公司在添加剂双标质疑中选择硬杠,先后三次回应,均没能化解广泛的质疑。那段时间,海天酱油产品一度在市场上风声鹤唳,消费终端难拾信心,转投其他品牌怀抱。

与此同时,公司股价持续下行,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即大跌9.35%。截至10月27日三季报披露当天,14个交易日蒸发市值880亿元以上。12月12日,公司股价收报80.45元,市值3728亿元,相比高峰时期7000亿市值,蒸发3000亿元以上。

让消费者重拾信心,提升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海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公司从酱油产品起家,酱油每年贡献收入占比5成以上,但这一核心业务也遭遇到了挑战。今年前三季度,酱油业务收入增速仅有2.16%。

为了分散业绩增长压力,公司早前培育了调味酱和蚝油两大单品,以往这两大产品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助攻,如今也呈现出颓势。2022年前三季度,调味酱、蚝油收入增速分别-1.49%和0.59%。

今年还没结束,全国已经有将近50万家餐饮企业关店,餐饮业从重创到修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也海天带来极大考验。以往年份,公司收入有超过一半来自餐饮端,公司短期内通过餐饮业回血的可能性不太大。

况且,今年以来原材料持续上涨,公司面临成本压力。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36.24%,较上年同期下降2.63个百分点。去年公司对酱油、蚝油及酱料等产品的提价,还不足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回溯这几年来,公司已经陷入增长乏力的通道。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从17.06%降至9.71%,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4.21%一路跌至4.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阅读全文>>

“酱油茅”海天味业(113.710, -0.96, -0.84%)产品涨价传闻落地。

  10月中旬,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鉴于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公司决定对旗下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上调,幅度在3%-7%之间。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海天味业官网发现,除公告提及的酱油、蚝油、酱料三类产品外,该公司旗下的产品还包括醋品、料酒&黄酒、鸡精和腐乳等10余类产品。那么,后续这些产品是否也会相继提升价格,上述公告并未具体提及。

  “海天味业曾经内部消化成本压力,但原材料价格仍然大幅攀升,资本市场对其利润也不满意,综合考虑内部需求和外部因素,涨价成为必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涨价幅度不高,预计对销售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时隔5年海天提价

  根据公开资料,海天味业最近一次涨价可以追溯到2016年12月,彼时,其90%的产品提价约6%。直到今年3月底,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在2020年业绩说明会仍表示,提价一般会结合成本变化、销售策略、企业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短期内公司没有提价计划。

  然而,半年之后,海天味业对提价一事“松了口”。9月下旬,面对喧嚣尘上的提价传闻,海天味业曾发布澄清公告称,“2021年以来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近期公司正在评估是否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但调价计划尚未最终确定。”

  半个月后,涨价传闻落地。根据海天味业2021年半年报,此次调整价格的酱油、酱料、蚝油是其三大核心业务,其中仅酱油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五成。对于上述品类实施提价的初衷,海天味业方面将其归因于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

  大豆(主要为黄豆和脱脂大豆)、白砂糖等农产品(6.470, -0.05, -0.77%)是海天味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东莞证券披露的最新研报显示,自2020年以来,大豆、豆粕、包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与2020年初相比,大豆、豆粕、玻璃目前的价格分别增长34.32%、30.69%与64.66%,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处于近五年高位水平。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海天味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8月30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海天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其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9.4%,净利润同比下降14.68%,这是其上市以来单季度的罕见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海天味业在半年报中分析称,在销售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消费需求减弱,新消费、新渠道的裂变给调味品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使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成本端,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根据财报,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09.98亿元微升至117.46亿元,但成本亦从60.96亿元升至69.9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海天味业在其公告中的表述,如实施调价计划,将会对公司的成本、利润、市场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因此调价对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不过,根据一位海天味业市级经销商人士给到记者的说法,就目前来看,提价对海天味业的动销影响不会太大,“毕竟产品的原本单价并不高”。

  行业面临成本压力

  实际上,除了海天味业,一众调味料巨头们均面临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今年调味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海天等龙头品牌提价后,预计其他竞争对手大概率会在观望一段时间后跟随提价。”据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高级研究员孙巍推测,接下来调味品行业将迎来涨价潮,“调味品行业通常每四五年周期性提价,这源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餐饮消费回暖导致需求加大”。

  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

  记者留意到,同为“酱油股”的千禾味业(21.000, -0.65, -3.00%)2021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虽同比增加10.82%达8.86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大降58.09%至6580多万元。对于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千禾味业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是主要因素之一,“产业链上游大豆、包材等商品价格涨势或将延续,持续给企业经营效益带来挑战,极大考验企业灵活应对和成本消化能力。”

  此外,2021年上半年,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4.550, -0.12, -2.57%)业绩亦有所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总收入8.4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19%;净利润1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23%。

  根据加加食品的解释,社区团购等线上平台对传统行业及传统渠道冲击较大、原料及辅料成本上涨等均是盈利能力减弱的主要“元凶”,“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原、辅材料等成本上涨,公司产品售价并未提高,导致毛利率下降”。

  就接下来是否也会实施产品提价计划,加加食品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目前尚未收到相关信息,如要调价会提前通知。


阅读全文>>

中国人爱做菜,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在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603288.SH)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投资标的。

今年1月8日,海天味业迎来上市7年来的历史颠峰,最高股价达到219元,盘中市值最高达9000亿元,位列贵州茅台、五粮液之后A股消费品行业第三名。海天味业也被戏称为“酱油茅”。

但在高光之后,其整整跌了9个月,最低时几乎腰斩。享有“酱油界茅台”美誉的海天味业,并未戴稳这顶沉重的王冠。

酱油茅突然不香了

在海天味业2021年半年报中,其营收达到123.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5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50亿元,三大指标都小幅增长3%以上。

但在二季度,海天味业其实遭遇了滑铁卢。

单看二季度,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为51.74亿元,同比下滑9.39%;归母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下滑14.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55亿元,同比下滑15%。

这是海天味业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滑,同时,这也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中报期最低增速。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5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70亿元锐减83.85%,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酱油茅”突然没那么香了。

事实上,2021年整个行业都在下滑。比如海天味业的对手千禾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58.09%、38.51%、14.62%。

2020年是个特殊年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老百姓只能在家安心做饭。而在2021年,调味料巨头们则面临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海天味业曾公开表示:“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数据显示:酱油的原材料黄豆价格正在上涨。上半年黄豆现货价格最高到达5443元/吨,同比去年同期提升30%,同比去年平均黄豆现价提升17%,成本上涨成为必然风险。

从成本结构来看,这些公司的酱油产品中,超过80%的成本均来自原材料(大豆、豆粕和包材),而原材料成本自2020年以来便开启持续上行态势。

同时,包装物的价格走势也已超过自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位,这些成本的上行使酱油公司生产端压力巨大。

同行业巨头千禾味业也表示:产业链上游大豆、包材等商品价格涨势或将延续,持续给企业经营效益带来挑战,极大考验企业灵活应对和成本消化能力。

很显然,成本压力、库存压力均是短期的扰动,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调味品酝酿涨价

今年3月31日,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短期内公司没有提价计划。

但在9月底,市场悄然传出海天味业涨价消息:针对酱油、蚝油等部分产品提价5%左右。

为此海天味业发布澄清公告,但并未否认涨价。

事实上,酱油不比白酒,海天更不是茅台。酱油作为基本的调味品,一二线竞品之间的口感差距并不大。而餐饮行业对成本比较敏感,加上替代品牌不少,海天提价自然需要慎重。

在上半年各大调味品巨头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海天作为龙头表现勉强及格,但降幅明显。三季度即将过去,如果不提价,今年业绩会很难看。

与此同时,成本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海天味业带来了提价动力。

尽管公司公告尚未确定提价与否,但二级市场已给予了积极响应。而在10月8日收盘时,海天味业已迎来连续七个交易日的翻红。

从历史数据看,海天味业上次提价是在2016年12月底——因原料上涨,提价在5%左右。

由于海天味业对经销商把控得当,提价单品较低,因此没有造成压力。

海天提价后,中炬高新、千禾味业依次在2017年3月和4月进行了提价。中炬高新提价幅度在5%左右,千禾提价则在8%-10%。

从2017年全年业绩来看,海天、中炬高新、千禾的营收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海天和中炬高新当年业绩反映在了股价中。2017年,海天全年股价涨幅达86.94%,中炬高新达77.2%。

实际上,在2008-2014年间,海天基本上每两年提价一次。2012年的提价也带来了2013年公司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自2016年底提价后,海天已经五年未涨价,但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也在2018年达到46.47%的高点后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酱油需求总量为929万吨,2015年冲高至1000万吨后震荡回落,2020年需求量686万吨,较2014年下降26%。

这说明,提价已带来长期效益的天花板。

而海天提价,必然带动行业整体提价。

虽然消费品特别是调味品本来就是充分竞争同时类寡头垄断、需求稳定(很难大幅增长)、同步通胀(很难大幅涨价)、非常稳健的行业,但随着企业跨区域扩张,酱油、食醋、复合调味料等热门品类的赛道拥挤。

那么提价一定能赢么?

我们可以从涪陵榨菜这个案例中看出,其也曾遇到类似困境,同样选择了涨价之路。

涪陵榨菜在过去10年足足提价12次,从最开始的0.5元/袋提升至3元/袋。

去年6月,涪陵榨菜再次变相提价,将产品净含量80g减为70g,消费者发现以前包装相当饱满,一顿吃半包,另一半放冰箱,现在一包倒不满半碟。

而其股价也在步步上涨后遭遇跌落。今年2月起,涪陵榨菜来到54.2元/股的阶段高点后便一路往下。不到半年,便跌去40%。

但涨价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业绩再次回归平淡。通常来说,涨价会带来对产品的替代。而对于调味品巨头来说,需求端其实并未减弱,只是发展阶段遭遇了瓶颈。

料酒会是下一个大单品吗?

今年春节以来,高歌猛进近一年的消费板块突然熄火。当酱油这一主业面临行业竞争而呈现销售天花板时,海天味业销售业绩便会承受较大压力。其核心产品收益率会随着生命周期的发展而逐步收窄。所以,海天味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更高效率地提供价值。

从2015年开始,海天加速品类扩张步伐。公司除三大品类外的其他品类收入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至8.7%。2015年以后,公司其他品类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截止2020年末已达到13.7%。

9月29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将在湖北、广东、海南等地设立醋业、大米等子公司,而海天味业旗下的海天耗油分别在天津、武汉、成都、宿迁和南宁设立子公司(孙公司)。

近年来,海天味业陆续布局醋、鸡精、味精、料酒等细分领域,后又陆续推出火锅底料、食用油、大米等产品。

而在众多细分领域中,料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分赛道。

在料酒行业,恒顺醋业曾为摆脱产品单一化,自2012年推出第一款料酒产品。料酒收入快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食醋的第二大产品。

2018-2020年,恒顺料酒产品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6.84%、26.6%和28.57%。虽然这几年料酒收入在其总营收中的比重只有11%-16%,但料酒已成为恒顺醋业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目前,料酒行业也被众多调味品巨头盯上。在千禾味业产品收入中,其2020年年报中的调味品收入为14.96亿元,其中酱油10.54亿元(同比+26.20%);食醋2.92亿元(同比+33.79%);料酒1.14亿元(同比+42%);焦糖色1.46亿元(同比-13%)。

2021千禾味业的半年报显示:投资总额12.60亿元“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年1月-2024年12月,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将完成年产20万吨酱油、10万吨料酒生产线建设;第二期将完成年产30万吨酱油生产线建设。

千禾味业不仅是海天味业中高端酱油市场的“搅局者”,同时也是料酒市场份额争夺者。

与食醋、酱油等已成熟调味品相比,目前的调味料酒市场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调味品市场中调味料酒产量增速达到14.4%,位列调味品市场第二位。

调味料酒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的企业是老恒和,其市占率约8%;料酒行业CR5仅17.3%,集中度较低,格局分散。

料酒或许有机会成为下一个调味品大单品突破口。毕竟料酒门槛较低,价格对消费者不敏感,在一些中式烹饪中也需要。

其属于调味品,市场未成熟,还不用征收消费税,毛利率起码比饮用酒高10%以上。

众多黄酒企业此前也曾为扩展应收瞄准料酒行业,。古越龙山相关负责人就曾透露,公司将拓展高档料酒市场,增加调味料(液体)的制造和销售。

中协会上半年数据显示:国内料酒的静态市场规模在70-80亿元,远期或增长至400亿元左右。业内认为,调味料酒产品应用场景多,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可使用。同时,调味料酒的消费受地域性限制的影响较小,便于全国化推广。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逐渐从追求“吃饱”转变为追求“吃好”,其对于饮食口味感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能在烹调过程中有效提升菜肴口感的料酒,更能有效迎合消费者对于味蕾的消费诉求,市场空间相当广阔。

海天味业自2014年下半年推出了中端料酒产品,同时布局高端料酒市场。其在努力提高料酒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进行了产品品类细分,实现了料酒产品多元化。例如古道料酒、20度料酒、花雕料酒等。

2021上半年,海天味业除去酱油、蚝油、酱类,“其他”产品营收11.25亿,占收入比例为9.13%。在其他产品中,海天料酒营收已经超过4.3亿元。其在年报中特别提到了要注重醋、料酒等新品类研发和培育。今年8月,海天江南料酒和海天劲香白金标料酒广告更是强势登陆中央广播电视台。

既然酱油能够孵化出调味品巨头,料酒说不定也会成为下一个资本追逐的市场风口呢。

阅读全文>>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