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两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情况与启示

来自创业知识 内容团队
2023-03-30 13:45:24

导读:一、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一)国有企业的形成英国曾经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行国有化的典型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英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银行、煤炭、航空、运输、电力、邮电以及钢铁等诸多部门


一、两国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一)国有企业的形成



英国曾经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推行国有化的典型国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英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银行、煤炭、航空、运输、电力、邮电以及钢铁等诸多部门与行業收归国有。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左右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有经济从基础设施和某些基础工业深入到了许多新产业和新技术部门,并直接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到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邮电、通讯、电力、煤气、煤炭、铁路、造船行业几乎为100%,航空和钢铁行业75%,汽车工业50%,石油工业25%都是国有的,当时国有企业的收入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与
其他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英国出现了相对的经济停滞,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率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英镑不得不多次面对贬值压力。接踵而来的是社会分歧、不安情绪和围绕着国企改革问题的各种争论,这在1979年随着一系列恶性罢工达到顶点,该事件则成为此后英国“私有化”经济变革的导火线。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拉开了经济自由化的序幕,即反对国家过分干预,主张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在依靠市场机制、提倡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作用。其核心举措之一就是积极推行公有企业私有化,以促进自由竞争,提高企业活力。



德国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二战后由国家接收的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先后经历过两次私有化改革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四大国有企业即大众汽车、煤钢公司、电力矿山联营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等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目的是通过引入民间资本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这一时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将
国有股权转让
给私人股东,并没有伴随企业的
资产重组
和结构调整。第二次高峰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重点是对通讯、邮政、铁路等这些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保证这些企业能够继续为社会公众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又要提高效率,减少国家财政补贴的负担。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创业萤火
Copyright 2021 yinghuod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0017053号-1
安徽萤火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栢悦中心2412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3844003举报邮箱: jubao@yinghuo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