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供社会公众了解发起人和将要设立公司的情况,说明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
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是供社会公众了解发起人和将要设立公司的情况,说明公司股份发行的有关事宜,指导公众购买公司股份的规范性文件。招股说明书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发行股份和发起人、社会公众认购股份的一切行为,除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外,都要遵守招股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违反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招股说明书的法定内容公司通过后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招股说明书应当附有发起人制定的公司章程,并载明下列事项:发起人认购股份数;每股的票面金额发行价格;无记名股票的发行总数;认购人的权利、义务;本次募股的起止期限及逾期未募足时认股人可撤回所认股份的说明。
(2)招股说明书的形式一般来说,招股说明书应采用书面形式,其格式由发起人自行确定。
(3)招股说明书的拟订招股说明书由发起人拟订,经所有发起人认可同意后提交政府授权部门审批。
(4)招股说明书的审批招股说明书的审批,一般由政府授权部门进行。
目前我国只允许深圳、上海两市股票上市,上述两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由体改办、人民银行分行审批。其他地区具备上市交易条件的公司,只能到深圳、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招股说明书由国务院股票上市办公会议审批。招股说明书经政府授权部门批准后,要由发起人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告,以便社会公众知晓。从目前我国发布招股说明书公告的情况来看,招股说明书的公告主要采取由报纸全文发布招股说明书的形式。
招股说明书与配股说明书
投资者申购新股,首先自然从发行人的招(募)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获取信息,因此,招(募)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是投资者获得公司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投资者对公司股票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一份招股(募)说明书、配股说明书包含了很多内容,投资者需要总揽全局,并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如何更好地把握和挖掘招股说明书中包含的信息,是投资者入市的第一步。关注要点
在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之后,强制性信息披露成为招(募)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的编制原则,根据证券监管部门对招(募)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规定,在构成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之中,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发行概况
包括发行人、股票种类、发行数量、价格、方式、对象、费用、募集资金、参与本次发行的所有当事人或机构,包括承销商、推荐人等,这些机构将对与发行相关的各自义务承担责任。
风险因素
充分披露发行人风险因素,是投资者应仔细阅读的部分,它包括了发行人在业务、市场营销、技术、财务、募股资金投向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如果风险提示非常简单,投资者就要小心谨慎。募集资金的使用
募集资金的用途是投资者对发行人未来发展的价值判断之一,如果说明书没有满意的解释募集资金的用途,就不要轻易作出投资决定。经营业绩
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一部分专业人员的审计报告和审查结论,来观察发行人过去3年的经营业绩,包括:最近3年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发行人业务收人的主要构成;发行人近期完成的主要工作;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情况;筹资与投资方面的情况等。以此来判断公司经营的稳定性。股利分配政策
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将反映股票是收益型的还是成长型的。如果是收益型股票,公司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股利分配历史;如果是成长型股票,公司就可能没有发放股利的历史记录。有些公司由于受到债权人的限制,很少分配股利。财务资料
发行人的财务资料披露了发行人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的重要事项、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关联交易
各式各样的关联交易可能会将资金和收益转移出去,因此要对有问题的贷款、担保、用于个人收益的商业资产、没有竞争力的销售和购买保持警惕。诉讼或仲裁
诉讼或仲裁事项汇总了公司正在进行的重要诉讼活动。这些诉讼是导致风险的重要因素,是投资者不得不关注的内容之一。
管理层
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解释是招股说明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投资者对财务数据产生疑问的时候。它会告诉你管理层对公司运行状况的认识,并给出收入、成本、盈利方面变化趋势的预测。说明书还提供了经理人员的年龄、地位、过去的经历、发起者、追随者的信息;对管理者的报酬计划、期权计划、股票认购权利、其它奖励。这些将对雇员、高级管理人员产生激励,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的报酬对股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股本
股本项目描述了股票的类别,拥有的权利,哪些股票可以流通、哪些拥有决策权、主要股东是谁。这些信息告诉投资者可以被出售的股票总量,它们的增加将对股票价格产生可能不利的影响。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独立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仔细阅读审计意见寻找公司财务报告与公认会计原则不一致的地方。如果审计意见涉及保留事项,就要保持警惕。招股书是投资者申购新股前用以考察上市公司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在对待招股说明书的态度上,投资者必须保持独立思考。具体而言,第一,要心存怀疑。如果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看上去没有可行性,那么事实可能就是这样。第二,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第三,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尽可能多的提出与发行相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这些问题的合理答案,就不要轻易作出决策。